第46節
重回1988之IT女王 作者:月海妖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龔書記在部委裏是個新人,迫不及待拿出成績,生怕別人小瞧了他。
第一次會議,他準備了很多材料,大談特談九廠是怎麽在肖部長的支持下,開展信息化工作流程管理,以及他們拿到的成果。
在他的報告中,牡丹廠已經利用機械臂和全自動控製織布機統治全廠了。
還各種打臉外國人,在國際上揚名。
還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技術型人才,成為各大高校自動控製、機械,還有計算機高材生爭先恐後加入的高科技人才培育基地。
工人更是不僅全麵實現溫飽,直接奔小康去了。
說他全是吹的,也不算。
就是吹得稍微大了一點,從他的報告裏看,牡丹廠簡直就是夢中才會有的水平。
肖部長當初撥款給九廠買計算機的時候,心裏也有些忐忑,不知道這次的改革會不會成功。
他去過幾次牡丹廠,發現確實超出他的預期。
後麵他的工作忙,就沒有再去,龔書記報告裏說的那個夢幻場景。
雖然聽起來很不真實,但是經過了前幾次的洗禮,他已經產生了這種印象:“雖然聽起來很離奇,但如果是牡丹廠的話,也很正常。”
而且,牡丹廠是由九廠全資投產,到全麵脫鉤。
不僅沒有跌下去,反而產能飛起,質量也有目共睹。
這必須得立為成功的轉型榜樣啊。
肖部長讓龔書記整理一份牡丹廠生產經營的報告,讓所有下屬單位學習。
領導發話,還有什麽不能的,龔書記在那份報告裏,把牡丹廠的經營狀況吹上了天。
龔書記年紀雖然很大,但在部委裏算小字輩。
各位常年看報告的領導們的眼睛很毒。
對於那些一看就是閉眼吹的文字修飾部分直接略過。
他們精確地聚焦於「全自動程序」上麵,辦公室裏就開起了小會:“誰還沒見過全自動設備似的,能吹成這樣?”
“新來的人想吹牛,不是不能理解。就怕太得意,牛皮吹破了。”
“雖然牡丹廠離咱們有段距離,但又不是夠不著的地方,去一趟不就知道了麽。”
龔書記這次調進來,就有別人的親信跳龍門失敗,有心在背後捅他一刀的人不少。
最好的辦法,就是證明他立下的經驗典型是假的,是立不住的,是跟畝產萬斤一樣是放衛星用的大笑話。
於是,牡丹廠就這麽莫名的迎來了部委裏來的學習考察團。
考察團裏除了有老領導,還有新調到部裏的龔書記和陸雪。
陸雪年紀輕輕,沒有後台,調進去坐的位置,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像他這樣的低職位年輕人有不少。
除了有未婚女兒、孫女的領導想給他介紹對象之外,其他人對他一點興趣都沒有,也不關心他到底做過些什麽。
之所以他會出現在考察團裏,是因為大家知道他被調上來的原因是技術過硬,而且他原來是燈泡廠的人,跟紡織行業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需要給龔書記麵子。
等到了牡丹廠,他可以提供技術支持,當眾告訴大家,那些全自動設備也沒什麽了不起,根本不可能達到龔書記硬吹出來的那個水平。
安夏看見人群裏有陸雪,眼睛彎彎,想跟他打招呼。但是一堆領導正在跟她說話,他們環顧四周,指指點點,安夏也沒有時間專門跟陸雪說話,便以尊敬和禮貌的態度,將各位領導領到會議室。
在這裏,各位領導看了牡丹廠的一些書麵資料,操作手冊、培訓資料、日常行為規範和考核文檔。
又看了銷售報表。
他們發現龔書記雖然在一些地方吹牛,但是吹的都是意識形態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他說什麽眾誌成城,加班加點,確實沒錯。
產量、銷量,還有幾個國外客戶,居然跟牡丹廠自己登記的報表數據一模一樣。
考察團裏有一位名叫呂方的領導,他正經的老一批大學生,留過學,工作態度非常嚴謹,最恨弄虛作假。
他在來之前,認真的研究過牡丹廠進口的全自動紡織機,那是有牌子有型號的設備,想要找到對應的說明書不是什麽難事。
根據他的測算,用那套設備,牡丹廠根本不可能達成龔書記報告裏寫的產量。
現在他看到牡丹廠裏的生產報告和銷售報告,對上麵的數字不屑一顧。
假的,肯定是假的。
誰不知道牡丹廠是九廠分出來的。
誰不知道牡丹廠的三個領導有兩個是九廠領導的兒子,另外一個剛畢業沒後台的小姑娘就是用來點綴湊數的。
所以,應該是一開始就有預謀的做好了全套的準備,就等著有那種下來走走過場的考察團來。
呂方他把報表合上:“行了,這些數字,咱們在小龔那邊也看到不少了,去車間看看吧。”
一般領導去車間,就是這麽「嘩……」像大海起浪一樣的,衝過去就衝過去了。
呂方在那台全自動紡織機組前停下了。
他竟然摘下手表,開始計時。
其他人召呼他往前走,他告訴眾人,他要看看這台設備的產量到底有多少。
報表上的數字可能是假的,就連肉眼可見的成品也可能是假的。
為了應付檢查,有些廠會把同一批成品悄悄搬動,看起來好像都是那一……
台設備裏生產的。
或者是把其他地方生產出來的布料堆在一起,把三四台機組生產出來的東西放在一起,說是一台機子出的,這種事不是沒見過。
那些稻子上能滾雞蛋,能坐小孩的「畝產萬斤」的照片就是這麽拍的。
這下本來已經走開的其他人也圍了過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五分鍾後,突然係統自動報警停機。然後又自動調整上層經線的拉力,巡線工人就看了一眼,檢查了一下,就按下開關,設備繼續生產。
十分鍾過去,呂方放下手表,他服了,這套設備的生產效率確實非常高,他專門繞到後麵去看了一眼設備上的銘牌。
沒錯,品牌和型號一樣,但是生出效率跟他看到的設備說明書上的數據完全不一樣。
他問帶隊的安夏:“你們對這個設備做過什麽調整嗎?”
“有的,如果光有這套全自動紡織機的話,生產效率提升的有限,花了國家那麽多外匯把它買進來,我們也希望能讓它發揮超出預期的效果。”
安夏介紹了車間裏一係列的配套設備:自動配棉程序、自動精梳棉、機械臂對常規流程的縮短……
“還有這台紡織機,其實我們已經拆開,然後對它的程序進行過優化了。能達到現在的生產效率,不隻是這一台設備的功勞,是從第一道生產工序開始的。”
安夏侃侃而談,對每一台設備的數據都了如指掌。
呂方不時冷不丁拋出一個問題,問題千奇百怪,什麽方向都有。
除了太細節的基礎操作問題,安夏基本上能馬上回答,連一個嗑巴都不打。
這絕對不是臨時背題可以做到的。
一向不苟言笑的呂方也忍不住點點頭:“工作做得很紮實。”
“其實我也不是很懂,就是一邊做一邊學。以前我剛到九廠的時候,龔書記說,在工廠工作,哪怕是做銷售,也得懂一點生產方麵的東西。不然跟客戶胡亂承諾,回來生產部門做不到,就麻煩了。”
安夏看到人群裏有龔書記,聯係到他剛剛被調過去沒多久,應該是需要有人給他掙麵子的時候。
也猜到會有這麽一個考察團,應該是龔書記在部委裏又說了什麽。
這些人不是來看笑話的,就是來取經的。
不管是哪一種,都不能折了他的麵子。
至於跟龔書記不對付的人,也不會覺得她有多向著龔書記,隻會覺得這個剛畢業的傻妞知恩圖報,知道幫著老領導說話。
自古以來,死不投降的人怎麽都要比三姓家奴受人尊敬。
本來呂方往設備前麵一站,龔書記還不算太緊張。因為他知道那些數據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當呂方開始提問的時候,他就緊張了。
他慶幸自己安排的是安夏,而沒有叫陳勇或者龔偉過來。
安夏畢竟剛工作沒多久,又沒在基層待過。
答不上來也沒有任何問題。
陳勇龔偉就不一樣了,這兩個人的履曆上都寫著五六年的車間工作經驗。
要是說錯了什麽,那簡直就是丟人現眼。
就是沒想到安夏居然答得這麽利落,而且還在領導麵前說是他指導有方。
真是太懂事了。
考察團對機械臂看得尤其認真:“這個就是你們拿到好幾個國家專利權的吧?”
“是的。”安夏看著陸雪,“這是餘化龍博士團隊,在陸雪同誌的協作下,共同研發製造。”
眾人的目光一起轉向陸雪:“啊,原來就是這個啊!”
“這就是肖部長非常看中的那台設備啊。”
“小陸,這是你研發的設備,怎麽都不說話呢,來,跟我們說說……”
本來
領導們的問題是對著安夏的,現在全都衝著他去了。
他哀怨地看了安夏一眼,後者笑眯眯地看著他,還舉起兩隻手,無聲地給他鼓掌。
安夏知道他不是真鹹魚的性子,陸雪有自己的抱負。
但是光有抱負怎麽行呢,需要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支持啊。
以前她在網上看到過說「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什麽工作」,有人說搞技術做科研。
科研經費哪裏來?
不得跟人說你這項目特別牛逼特別棒,才能爭取到麽。
安夏那幾個在大學工作,搞出好幾個科研成果的朋友,就沒有誰是悶頭幹活,不需要上台講的。
至於搞技術,就更是如此了,安夏看過太多內向、不善言辭的人在公司裏吃虧了,事情是他們做,甚至ppt都是他們做,結果上台講ppt的是別人。
這一來二去,領導能記住的是誰啊,當然是露臉的人啦。
第一次會議,他準備了很多材料,大談特談九廠是怎麽在肖部長的支持下,開展信息化工作流程管理,以及他們拿到的成果。
在他的報告中,牡丹廠已經利用機械臂和全自動控製織布機統治全廠了。
還各種打臉外國人,在國際上揚名。
還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技術型人才,成為各大高校自動控製、機械,還有計算機高材生爭先恐後加入的高科技人才培育基地。
工人更是不僅全麵實現溫飽,直接奔小康去了。
說他全是吹的,也不算。
就是吹得稍微大了一點,從他的報告裏看,牡丹廠簡直就是夢中才會有的水平。
肖部長當初撥款給九廠買計算機的時候,心裏也有些忐忑,不知道這次的改革會不會成功。
他去過幾次牡丹廠,發現確實超出他的預期。
後麵他的工作忙,就沒有再去,龔書記報告裏說的那個夢幻場景。
雖然聽起來很不真實,但是經過了前幾次的洗禮,他已經產生了這種印象:“雖然聽起來很離奇,但如果是牡丹廠的話,也很正常。”
而且,牡丹廠是由九廠全資投產,到全麵脫鉤。
不僅沒有跌下去,反而產能飛起,質量也有目共睹。
這必須得立為成功的轉型榜樣啊。
肖部長讓龔書記整理一份牡丹廠生產經營的報告,讓所有下屬單位學習。
領導發話,還有什麽不能的,龔書記在那份報告裏,把牡丹廠的經營狀況吹上了天。
龔書記年紀雖然很大,但在部委裏算小字輩。
各位常年看報告的領導們的眼睛很毒。
對於那些一看就是閉眼吹的文字修飾部分直接略過。
他們精確地聚焦於「全自動程序」上麵,辦公室裏就開起了小會:“誰還沒見過全自動設備似的,能吹成這樣?”
“新來的人想吹牛,不是不能理解。就怕太得意,牛皮吹破了。”
“雖然牡丹廠離咱們有段距離,但又不是夠不著的地方,去一趟不就知道了麽。”
龔書記這次調進來,就有別人的親信跳龍門失敗,有心在背後捅他一刀的人不少。
最好的辦法,就是證明他立下的經驗典型是假的,是立不住的,是跟畝產萬斤一樣是放衛星用的大笑話。
於是,牡丹廠就這麽莫名的迎來了部委裏來的學習考察團。
考察團裏除了有老領導,還有新調到部裏的龔書記和陸雪。
陸雪年紀輕輕,沒有後台,調進去坐的位置,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像他這樣的低職位年輕人有不少。
除了有未婚女兒、孫女的領導想給他介紹對象之外,其他人對他一點興趣都沒有,也不關心他到底做過些什麽。
之所以他會出現在考察團裏,是因為大家知道他被調上來的原因是技術過硬,而且他原來是燈泡廠的人,跟紡織行業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需要給龔書記麵子。
等到了牡丹廠,他可以提供技術支持,當眾告訴大家,那些全自動設備也沒什麽了不起,根本不可能達到龔書記硬吹出來的那個水平。
安夏看見人群裏有陸雪,眼睛彎彎,想跟他打招呼。但是一堆領導正在跟她說話,他們環顧四周,指指點點,安夏也沒有時間專門跟陸雪說話,便以尊敬和禮貌的態度,將各位領導領到會議室。
在這裏,各位領導看了牡丹廠的一些書麵資料,操作手冊、培訓資料、日常行為規範和考核文檔。
又看了銷售報表。
他們發現龔書記雖然在一些地方吹牛,但是吹的都是意識形態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他說什麽眾誌成城,加班加點,確實沒錯。
產量、銷量,還有幾個國外客戶,居然跟牡丹廠自己登記的報表數據一模一樣。
考察團裏有一位名叫呂方的領導,他正經的老一批大學生,留過學,工作態度非常嚴謹,最恨弄虛作假。
他在來之前,認真的研究過牡丹廠進口的全自動紡織機,那是有牌子有型號的設備,想要找到對應的說明書不是什麽難事。
根據他的測算,用那套設備,牡丹廠根本不可能達成龔書記報告裏寫的產量。
現在他看到牡丹廠裏的生產報告和銷售報告,對上麵的數字不屑一顧。
假的,肯定是假的。
誰不知道牡丹廠是九廠分出來的。
誰不知道牡丹廠的三個領導有兩個是九廠領導的兒子,另外一個剛畢業沒後台的小姑娘就是用來點綴湊數的。
所以,應該是一開始就有預謀的做好了全套的準備,就等著有那種下來走走過場的考察團來。
呂方他把報表合上:“行了,這些數字,咱們在小龔那邊也看到不少了,去車間看看吧。”
一般領導去車間,就是這麽「嘩……」像大海起浪一樣的,衝過去就衝過去了。
呂方在那台全自動紡織機組前停下了。
他竟然摘下手表,開始計時。
其他人召呼他往前走,他告訴眾人,他要看看這台設備的產量到底有多少。
報表上的數字可能是假的,就連肉眼可見的成品也可能是假的。
為了應付檢查,有些廠會把同一批成品悄悄搬動,看起來好像都是那一……
台設備裏生產的。
或者是把其他地方生產出來的布料堆在一起,把三四台機組生產出來的東西放在一起,說是一台機子出的,這種事不是沒見過。
那些稻子上能滾雞蛋,能坐小孩的「畝產萬斤」的照片就是這麽拍的。
這下本來已經走開的其他人也圍了過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五分鍾後,突然係統自動報警停機。然後又自動調整上層經線的拉力,巡線工人就看了一眼,檢查了一下,就按下開關,設備繼續生產。
十分鍾過去,呂方放下手表,他服了,這套設備的生產效率確實非常高,他專門繞到後麵去看了一眼設備上的銘牌。
沒錯,品牌和型號一樣,但是生出效率跟他看到的設備說明書上的數據完全不一樣。
他問帶隊的安夏:“你們對這個設備做過什麽調整嗎?”
“有的,如果光有這套全自動紡織機的話,生產效率提升的有限,花了國家那麽多外匯把它買進來,我們也希望能讓它發揮超出預期的效果。”
安夏介紹了車間裏一係列的配套設備:自動配棉程序、自動精梳棉、機械臂對常規流程的縮短……
“還有這台紡織機,其實我們已經拆開,然後對它的程序進行過優化了。能達到現在的生產效率,不隻是這一台設備的功勞,是從第一道生產工序開始的。”
安夏侃侃而談,對每一台設備的數據都了如指掌。
呂方不時冷不丁拋出一個問題,問題千奇百怪,什麽方向都有。
除了太細節的基礎操作問題,安夏基本上能馬上回答,連一個嗑巴都不打。
這絕對不是臨時背題可以做到的。
一向不苟言笑的呂方也忍不住點點頭:“工作做得很紮實。”
“其實我也不是很懂,就是一邊做一邊學。以前我剛到九廠的時候,龔書記說,在工廠工作,哪怕是做銷售,也得懂一點生產方麵的東西。不然跟客戶胡亂承諾,回來生產部門做不到,就麻煩了。”
安夏看到人群裏有龔書記,聯係到他剛剛被調過去沒多久,應該是需要有人給他掙麵子的時候。
也猜到會有這麽一個考察團,應該是龔書記在部委裏又說了什麽。
這些人不是來看笑話的,就是來取經的。
不管是哪一種,都不能折了他的麵子。
至於跟龔書記不對付的人,也不會覺得她有多向著龔書記,隻會覺得這個剛畢業的傻妞知恩圖報,知道幫著老領導說話。
自古以來,死不投降的人怎麽都要比三姓家奴受人尊敬。
本來呂方往設備前麵一站,龔書記還不算太緊張。因為他知道那些數據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當呂方開始提問的時候,他就緊張了。
他慶幸自己安排的是安夏,而沒有叫陳勇或者龔偉過來。
安夏畢竟剛工作沒多久,又沒在基層待過。
答不上來也沒有任何問題。
陳勇龔偉就不一樣了,這兩個人的履曆上都寫著五六年的車間工作經驗。
要是說錯了什麽,那簡直就是丟人現眼。
就是沒想到安夏居然答得這麽利落,而且還在領導麵前說是他指導有方。
真是太懂事了。
考察團對機械臂看得尤其認真:“這個就是你們拿到好幾個國家專利權的吧?”
“是的。”安夏看著陸雪,“這是餘化龍博士團隊,在陸雪同誌的協作下,共同研發製造。”
眾人的目光一起轉向陸雪:“啊,原來就是這個啊!”
“這就是肖部長非常看中的那台設備啊。”
“小陸,這是你研發的設備,怎麽都不說話呢,來,跟我們說說……”
本來
領導們的問題是對著安夏的,現在全都衝著他去了。
他哀怨地看了安夏一眼,後者笑眯眯地看著他,還舉起兩隻手,無聲地給他鼓掌。
安夏知道他不是真鹹魚的性子,陸雪有自己的抱負。
但是光有抱負怎麽行呢,需要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支持啊。
以前她在網上看到過說「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什麽工作」,有人說搞技術做科研。
科研經費哪裏來?
不得跟人說你這項目特別牛逼特別棒,才能爭取到麽。
安夏那幾個在大學工作,搞出好幾個科研成果的朋友,就沒有誰是悶頭幹活,不需要上台講的。
至於搞技術,就更是如此了,安夏看過太多內向、不善言辭的人在公司裏吃虧了,事情是他們做,甚至ppt都是他們做,結果上台講ppt的是別人。
這一來二去,領導能記住的是誰啊,當然是露臉的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