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節
重回1988之IT女王 作者:月海妖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賣的是他們的貨,給我宣傳不是很應該的嘛?”安夏圍在媽媽身旁轉圈圈,“這隻從錫林郭勒來的羊新鮮吧。”
“嗯,還不錯。”
安夏搓搓手:“看來,我可以找內蒙古的旅遊局領導談談了。”
第73章
“聽說沒有, 人工智能組的王工昨天跟老婆吵起來了?”
“為什麽?”
“昨天是他老婆生日,他說要給老婆下長壽麵, 結果用涼水下麵!”
“涼水下麵怎麽了?”
“你下過麵條嗎?”
“沒有。”
故事的主角某王姓工程師還在一臉鬱悶, 昨天本來說帶媳婦兒出去吃頓好的,結果昨天突然有個重要數據需要盯,等這事弄完, 趕回家已經很晚了。
回家, 他的妻子也沒要求什麽,他積極主動要給下一碗長壽麵,好歹是那麽個意思。
結果下成了一坨麵湯。
兩人就這麽吵了起來,王工很委屈, 心想:“我工作這麽忙,還惦記著你的生日, 我這麽在乎你, 你就因為我下麵下得不好, 就這麽嫌棄我, 以後等我老了,走不動了,你豈不是要更嫌棄我?”
王工的媳婦兒更委屈, 心想“:“下麵條要用開水你不知道嗎?你不知道不能先查查?你工作之前什麽準備工作都不做的嗎?你工作這麽好, 說明你不是不會用心,那就是我不配讓你用心?”
於是, 一麵煮成了糊糊的麵,成了導火索, 好好的生日過得硝煙四起, 王工在沙發上對付了一夜。
在辦公室, 他向大家講訴昨天的事情, 大家都在嘲笑他,這麽大的人不會下麵條。
“我是不會下麵條,我是家裏最小的一個,上麵三個姐姐,從來就沒做過飯。我連廚房都沒怎麽進過,就聽我媽讓我姐「燒水煮麵」。我就把麵和水一起放在鍋裏煮,誰知道就這樣了。”
王工還在努力向別人解釋,自己鬱悶的不是煮壞了麵條,而是老婆嫌棄他,不寬容。
“她應該是在意,你為什麽下麵條之前沒查查菜譜吧?”安夏的聲音突然冒出來,嚇了他一跳。
王工扯扯嘴角:“我也沒想到下個麵條也要查菜譜啊。要是我做個油燜大蝦,那肯定查。”
“隻能說,下麵條不在你的常識範圍之內。”安夏安慰道。
她在一次火車旅行的時候,跟一個陝西老漢聊天,那老漢也是一臉的嫌棄:“噫,現在的女娃子,十四歲了,連麵條都不會擀。”
安夏都沒好意思說話,她都二十四了,也不會擀麵條,甚至連擀餃子皮都不會。
大家的常識範圍圈層不一樣。
就好像對於王工來說,也許整數是1024才是他的常識吧。
安夏猜到王工的媳婦兒生氣,不是因為麵條不好吃,而是不肯為她用心。
王工還覺得——“怎麽可能?下個麵條,就能上升到這個高度?”
安夏勸他回去說清楚:“怎麽就不能上升到這個高度了,開水下麵條都不在你的常識裏,你哪來的自信猜你媳婦在想什麽。
不信你就回家直接問,長了嘴,除了吃飯,還要溝通。工作的時候知道溝通,怎麽跟媳婦兒反倒不能說清楚了?”
“你再給她舉幾個例子,說感覺很常識的小事,其實翻車的事件。她就會明白的。”
“比如?”王工大腦一團混亂。
“比如,打蟑螂?把蟑螂打裂開,蟑螂肚子裏的小蟑螂反倒全跑出來了。”
“噫……安總,你這例子舉得人毛骨悚然。”
“你就說是不是有道理。”
第二天,王工的情緒肉眼可見的好了起來。
然後,他充滿了鬥誌,想要做一個人工智能電鍋。
夢想特別偉大:冰箱與電鍋合體。
不同的冰格定好時間,到了時間,冰箱門自動打開,食材掉下去。
機器根據設定好的程序,自動往裏加調料。
自己煮夠時間,自動斷電。
會做菜的同事琢磨了一下:“聽起來,隻能做燉菜,做不了炒菜。炒豆芽和炒蘆蒿那種幾十秒鍾就要起鍋的菜都不能用。”
“能燉菜和做湯也不錯,老張喜歡的老火靚湯,不也得燉好長時間。”
說幹就幹。
連安夏也積極地參與進來,她建議王工可以參考牡丹廠自動配棉機的思路。
“米不一樣,用的水量也不一樣。正好跟配棉方案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工為了這句話,又去找農大借了可以檢測大米含水量的儀器,琢磨出不同含水量的米的最佳配水量。
這位理科生不關心什麽東北的黑土,天津的小站,江南的香米,海南的三季稻……一切以數據說話。
也算是理科生的浪漫。
很快,他做出了一個雛形,自己很不滿意:“這不能算人工智能,隻能算定時裝置。”
他把設備搬到整個公司有動火資質的食堂層,閑著的食堂師傅們都圍了過來,大廚背著雙手:“哎呀,這個做出來,我們是不是都要沒工作了?”
王工的內心非常自信,認為設備取代人工是肯定的。
就是沒敢說,怕被打。
兩米高的設備,一米五是冰箱,五十厘米是灶台。
定時裝置時間一到,冰箱底部的擋板忽然打開。啪,掉出幾塊筒子骨,緊接著往裏掉生薑和料酒,最後水管往裏滋水。
滋滿一鍋,開始煮。
“然後,溫度計檢測到鍋裏的水溫超過99度,就會自動切換到小火燉煮模式。”
王工挺自豪,他連大氣壓強都算到了,以本市的海拔,水開的溫度是99度,而不是100度。
但是大廚們臉上的表情,卻有些複雜。
其中一位問道:“你就這麽從一開始加滿水,然後煮下去?”
“對啊。”
連打雜的小工都偷偷笑了。
“這個血沫子,都不處理一下的嗎?”
大廚終於看不下去了,本來他還擔心自己會失業,心想如果王工會不會跟他要秘方什麽的。
現在看,完全是多慮了嘛。
不僅是多慮,他甚至開始心疼起那幾塊筒子骨,多好的骨頭啊,不應該受到這樣的虐待。
大廚指著水麵浮起的暗褐色血沫:“做排骨湯,要先焯一下水,至少也要把血沫都撇掉,不然會影響味道。”
王工越挫越勇,他又以牡丹廠的自動機械臂為基礎,安在灶台旁邊,根據水量和沸騰情況,時間到了,機械臂就伸到湯裏去撈浮起的血沫。
最初的夢想:精準通過判斷血紅蛋白的位置,完全撈幹淨。
現在的夢想:篩網能從水麵上走完一趟,不把露出水麵的骨頭撈走就算勝利。
安夏去人工智能組開會的時候,都會看見他一臉愁苦地坐在工位上,桌上放著許多亂七八糟的資料。
正經的工作他要完成,還要做他的自動烹飪機。
越仔細研究,越發現自己缺得知識越多,王工查了許多資料,感到頭疼。
安夏建議他先不要貪多,就從能煮出不同的米飯開始。
“煮飯是澱粉糊化的過程,做得好還是不好,是可以量化的,自動程序能做出達到大眾審美標準的飯。
你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調整,做出偏軟、偏硬的飯,煲仔飯的飯,跟潮汕粥的做法也不一樣。”
王工收束想法,把其他煲湯燉菜的支線都砍了,先從米飯開始下手,到處收集柴火灶、高壓鍋、電飯煲的不同效果。
“這跟人工智能有關係嗎?”王嬌嬌陪著安夏去了幾次,感覺王工已經成為「煮飯仙人」,天天就在神叨叨地研究怎麽煮飯。
“關係不算太大,在我心中,人工智能是能根據菜的老嫩程度,自動調整炒菜時間,不過也算是一個全新的嚐試。要是做飯好吃,咱們可以賣電飯煲。”
安夏支持員工在工作之餘搞點發明創造。
畢竟誰不想在幹正事之餘摸個魚呢?
麵對必須寫的作業和家務之間,顯然掃掃地更有趣。
反正就是不想幹,多幾個路徑,讓他們的摸魚也摸得有價值。
現在安夏最大的精力還是放在證券市場。
五月份,股市但凡發一隻新股,都萬人哄搶,秒光。
本來交易所問紫金能不能做出一個線上申購新股係統,避免出現在排隊過程中出現的插隊、打架等等種種亂象。
安夏這邊評估還沒做完,那邊又說不用做了。
據說是許多領導認為用計算機進行申購,可能會出現舞弊行為:“程序員手指動一動,申購的號不就到他手裏了嗎?”
安夏心中冷笑,她太知道這些人是在打什麽主意了。
他們根本就不是為了公理正義,而是如果使用計算機申購新股,他們做手腳的機會就沒有了。
前段時間,交易所讓紫金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延伸一個功能:國債期貨。
安夏聽到這四個字都頭皮發麻。
對她來說,國債期貨等於「1995年327國債事件」,等於三死一坐牢,等於鑽規則漏洞vs不要臉吹黑哨。
以她的身份,她可以不用管開發細節。
但是安夏專門去看了一眼交易規則細節,還有係統數據設置。
沒錯,導致「327事件」的規則漏洞還在。
她記得這麽多,完全是因為她愛看《武林外傳》,《武林外傳》的編劇寧財神,在327事件的時候虧了七千多萬人民幣,之後又虧了兩百多萬,這才轉而寫作賺錢。
“嗯,還不錯。”
安夏搓搓手:“看來,我可以找內蒙古的旅遊局領導談談了。”
第73章
“聽說沒有, 人工智能組的王工昨天跟老婆吵起來了?”
“為什麽?”
“昨天是他老婆生日,他說要給老婆下長壽麵, 結果用涼水下麵!”
“涼水下麵怎麽了?”
“你下過麵條嗎?”
“沒有。”
故事的主角某王姓工程師還在一臉鬱悶, 昨天本來說帶媳婦兒出去吃頓好的,結果昨天突然有個重要數據需要盯,等這事弄完, 趕回家已經很晚了。
回家, 他的妻子也沒要求什麽,他積極主動要給下一碗長壽麵,好歹是那麽個意思。
結果下成了一坨麵湯。
兩人就這麽吵了起來,王工很委屈, 心想:“我工作這麽忙,還惦記著你的生日, 我這麽在乎你, 你就因為我下麵下得不好, 就這麽嫌棄我, 以後等我老了,走不動了,你豈不是要更嫌棄我?”
王工的媳婦兒更委屈, 心想“:“下麵條要用開水你不知道嗎?你不知道不能先查查?你工作之前什麽準備工作都不做的嗎?你工作這麽好, 說明你不是不會用心,那就是我不配讓你用心?”
於是, 一麵煮成了糊糊的麵,成了導火索, 好好的生日過得硝煙四起, 王工在沙發上對付了一夜。
在辦公室, 他向大家講訴昨天的事情, 大家都在嘲笑他,這麽大的人不會下麵條。
“我是不會下麵條,我是家裏最小的一個,上麵三個姐姐,從來就沒做過飯。我連廚房都沒怎麽進過,就聽我媽讓我姐「燒水煮麵」。我就把麵和水一起放在鍋裏煮,誰知道就這樣了。”
王工還在努力向別人解釋,自己鬱悶的不是煮壞了麵條,而是老婆嫌棄他,不寬容。
“她應該是在意,你為什麽下麵條之前沒查查菜譜吧?”安夏的聲音突然冒出來,嚇了他一跳。
王工扯扯嘴角:“我也沒想到下個麵條也要查菜譜啊。要是我做個油燜大蝦,那肯定查。”
“隻能說,下麵條不在你的常識範圍之內。”安夏安慰道。
她在一次火車旅行的時候,跟一個陝西老漢聊天,那老漢也是一臉的嫌棄:“噫,現在的女娃子,十四歲了,連麵條都不會擀。”
安夏都沒好意思說話,她都二十四了,也不會擀麵條,甚至連擀餃子皮都不會。
大家的常識範圍圈層不一樣。
就好像對於王工來說,也許整數是1024才是他的常識吧。
安夏猜到王工的媳婦兒生氣,不是因為麵條不好吃,而是不肯為她用心。
王工還覺得——“怎麽可能?下個麵條,就能上升到這個高度?”
安夏勸他回去說清楚:“怎麽就不能上升到這個高度了,開水下麵條都不在你的常識裏,你哪來的自信猜你媳婦在想什麽。
不信你就回家直接問,長了嘴,除了吃飯,還要溝通。工作的時候知道溝通,怎麽跟媳婦兒反倒不能說清楚了?”
“你再給她舉幾個例子,說感覺很常識的小事,其實翻車的事件。她就會明白的。”
“比如?”王工大腦一團混亂。
“比如,打蟑螂?把蟑螂打裂開,蟑螂肚子裏的小蟑螂反倒全跑出來了。”
“噫……安總,你這例子舉得人毛骨悚然。”
“你就說是不是有道理。”
第二天,王工的情緒肉眼可見的好了起來。
然後,他充滿了鬥誌,想要做一個人工智能電鍋。
夢想特別偉大:冰箱與電鍋合體。
不同的冰格定好時間,到了時間,冰箱門自動打開,食材掉下去。
機器根據設定好的程序,自動往裏加調料。
自己煮夠時間,自動斷電。
會做菜的同事琢磨了一下:“聽起來,隻能做燉菜,做不了炒菜。炒豆芽和炒蘆蒿那種幾十秒鍾就要起鍋的菜都不能用。”
“能燉菜和做湯也不錯,老張喜歡的老火靚湯,不也得燉好長時間。”
說幹就幹。
連安夏也積極地參與進來,她建議王工可以參考牡丹廠自動配棉機的思路。
“米不一樣,用的水量也不一樣。正好跟配棉方案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工為了這句話,又去找農大借了可以檢測大米含水量的儀器,琢磨出不同含水量的米的最佳配水量。
這位理科生不關心什麽東北的黑土,天津的小站,江南的香米,海南的三季稻……一切以數據說話。
也算是理科生的浪漫。
很快,他做出了一個雛形,自己很不滿意:“這不能算人工智能,隻能算定時裝置。”
他把設備搬到整個公司有動火資質的食堂層,閑著的食堂師傅們都圍了過來,大廚背著雙手:“哎呀,這個做出來,我們是不是都要沒工作了?”
王工的內心非常自信,認為設備取代人工是肯定的。
就是沒敢說,怕被打。
兩米高的設備,一米五是冰箱,五十厘米是灶台。
定時裝置時間一到,冰箱底部的擋板忽然打開。啪,掉出幾塊筒子骨,緊接著往裏掉生薑和料酒,最後水管往裏滋水。
滋滿一鍋,開始煮。
“然後,溫度計檢測到鍋裏的水溫超過99度,就會自動切換到小火燉煮模式。”
王工挺自豪,他連大氣壓強都算到了,以本市的海拔,水開的溫度是99度,而不是100度。
但是大廚們臉上的表情,卻有些複雜。
其中一位問道:“你就這麽從一開始加滿水,然後煮下去?”
“對啊。”
連打雜的小工都偷偷笑了。
“這個血沫子,都不處理一下的嗎?”
大廚終於看不下去了,本來他還擔心自己會失業,心想如果王工會不會跟他要秘方什麽的。
現在看,完全是多慮了嘛。
不僅是多慮,他甚至開始心疼起那幾塊筒子骨,多好的骨頭啊,不應該受到這樣的虐待。
大廚指著水麵浮起的暗褐色血沫:“做排骨湯,要先焯一下水,至少也要把血沫都撇掉,不然會影響味道。”
王工越挫越勇,他又以牡丹廠的自動機械臂為基礎,安在灶台旁邊,根據水量和沸騰情況,時間到了,機械臂就伸到湯裏去撈浮起的血沫。
最初的夢想:精準通過判斷血紅蛋白的位置,完全撈幹淨。
現在的夢想:篩網能從水麵上走完一趟,不把露出水麵的骨頭撈走就算勝利。
安夏去人工智能組開會的時候,都會看見他一臉愁苦地坐在工位上,桌上放著許多亂七八糟的資料。
正經的工作他要完成,還要做他的自動烹飪機。
越仔細研究,越發現自己缺得知識越多,王工查了許多資料,感到頭疼。
安夏建議他先不要貪多,就從能煮出不同的米飯開始。
“煮飯是澱粉糊化的過程,做得好還是不好,是可以量化的,自動程序能做出達到大眾審美標準的飯。
你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調整,做出偏軟、偏硬的飯,煲仔飯的飯,跟潮汕粥的做法也不一樣。”
王工收束想法,把其他煲湯燉菜的支線都砍了,先從米飯開始下手,到處收集柴火灶、高壓鍋、電飯煲的不同效果。
“這跟人工智能有關係嗎?”王嬌嬌陪著安夏去了幾次,感覺王工已經成為「煮飯仙人」,天天就在神叨叨地研究怎麽煮飯。
“關係不算太大,在我心中,人工智能是能根據菜的老嫩程度,自動調整炒菜時間,不過也算是一個全新的嚐試。要是做飯好吃,咱們可以賣電飯煲。”
安夏支持員工在工作之餘搞點發明創造。
畢竟誰不想在幹正事之餘摸個魚呢?
麵對必須寫的作業和家務之間,顯然掃掃地更有趣。
反正就是不想幹,多幾個路徑,讓他們的摸魚也摸得有價值。
現在安夏最大的精力還是放在證券市場。
五月份,股市但凡發一隻新股,都萬人哄搶,秒光。
本來交易所問紫金能不能做出一個線上申購新股係統,避免出現在排隊過程中出現的插隊、打架等等種種亂象。
安夏這邊評估還沒做完,那邊又說不用做了。
據說是許多領導認為用計算機進行申購,可能會出現舞弊行為:“程序員手指動一動,申購的號不就到他手裏了嗎?”
安夏心中冷笑,她太知道這些人是在打什麽主意了。
他們根本就不是為了公理正義,而是如果使用計算機申購新股,他們做手腳的機會就沒有了。
前段時間,交易所讓紫金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延伸一個功能:國債期貨。
安夏聽到這四個字都頭皮發麻。
對她來說,國債期貨等於「1995年327國債事件」,等於三死一坐牢,等於鑽規則漏洞vs不要臉吹黑哨。
以她的身份,她可以不用管開發細節。
但是安夏專門去看了一眼交易規則細節,還有係統數據設置。
沒錯,導致「327事件」的規則漏洞還在。
她記得這麽多,完全是因為她愛看《武林外傳》,《武林外傳》的編劇寧財神,在327事件的時候虧了七千多萬人民幣,之後又虧了兩百多萬,這才轉而寫作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