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節
重回1988之IT女王 作者:月海妖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勞動保護非常到位,廠裏對我們非常照顧。”
“哪個礦不辛苦呢,煤礦也辛苦啊,他們還會爆炸,我們不會……”
“我的口音?哦,我是外地來的,你不知道,這裏的收入實在太高了,我好不容易才想辦法調來的,就這,還不是正式工呢。”
……
放眼望去,歌舞升平,歲月靜好。
村委會旁邊的幾個小商店,什麽好東西都有,甚至還有上網服務中心。
村支書痛心疾首:“外界的一些風言風語,我們也都從計算機上了解到了。但是沒有辦法啊,我們忙於生產生活,哪有這個閑功夫坐在計算機前敲鍵盤呢?
希望那些說我們不好的人,多把心思放在工作學習上,不要總是想傳這些捕風捉影的東西。”
有記者提出想去看工廠,村支書馬上表示同意:“可以呀,但是今天隻有一個廠上班,其他的廠剛好放假。”
有一個記者問:“你們工廠不是輪休嗎?一起放?”
大多數化工類的工廠都是7?24小時倒班製,保證有人在,不然用來煉礦的爐子怎麽辦?
跟家裏的煤爐不一樣,滅了隨便就能點起火來。
村支書哈哈一笑:“輪休不好,這邊的人,基本上全家,還有朋友,都在廠子裏上班。要是輪休的話,你休息了,你的家裏人,你的朋友,都在上班,那多沒意思。
所以,我們都是統一放的。煉礦的爐子不停,我們有獨門密訣。不過,那個就不能帶你們看了。”
這個意思,就是看無人的廠房也沒戲。
記者們被帶去的廠子很小,每個工人都穿得嚴嚴實實,一根頭發絲都沒露出來。
在熊熊爐火裏燒著許多石頭樣的東西。
廠負責人向記者們介紹:“這裏就是我們的冶煉工廠,火裏的就是雄黃,燒出來的白色粉末,就是砒霜。”
值班室的桌上放著交接班的本子,本子非常幹淨,像新買的一樣。
王誌飛信手翻了翻,一個多月的記錄,每一頁的筆跡和墨水都非常統一,剛開始字跡還挺端正,到中間就開始潦草。
看得出來,這個寫字的人一定很著急下班。
“天色不早了,我們村委食堂已經準備好了便飯,大家來嚐嚐我們的特色?都是自家養的雞鴨豬,還有自家種的水稻。”
說到水稻,王誌飛向著上次他看到的那片長滿枯白草葉的山坡草地看了一眼,竟然一片蒼翠,就好像上次他誤入了鬼域,並非現實世界一般。
記者們紛紛搖頭,表示還要去采訪一下五十裏外的那個愛心學校。
村支書還想挽留,王誌飛壓低聲音:“任務,是任務。康總邀請我們一定要去看看。”
“哦——哦哦哦!!”村支書恍然大悟。
懂!收了企業的錢,去宣傳宣傳企業掏錢做的愛心事業。
很合理!
學校就完全不需要村裏的人陪同管理了,康英投資建的校舍和配套設施,加上安夏送去的智能機器人,村支書認為。就算是北上廣深的學校,也比不過他們……
隨便拍、隨便錄、隨便問。
那些小孩兒,吃得好、穿得好,能說出什麽壞話來。
隻要把這些人送出門,就萬事大吉了。
村支書心情非常好,滿麵堆笑與記者們告別。
調查記者們對學校裏的老師和學生們確實進行了一些調查,老師不肯說村子裏的事,就說自己不在礦上工作,不清楚。
孩子們就知道傻樂,熱情地帶記者去看教育型智能機器人。
一位記者感歎:“先進啊!這學校比我兒子的學校都好,居然能上網!”
天黑了,從這裏出去的路很不好走,王誌飛對大家說:“在這住一晚上,明天一早再走,安全。”
生活老師把倉庫鑰匙給他,王誌飛帶著記者們熟門熟路找到放被子的地方:“來來來,自己套被子鋪床。”
“來過了就是不一樣。”一位記者說。
“哈哈哈,那當然。”
深夜,王誌飛和央視記者喬正換了身衣服,揣著無人機和無線攝像頭,從車廂後取出自行車,準備悄悄向小鶴村進發。
在黑暗之中,他發現了另一個鬼鬼祟祟的小小身影,從學生宿舍裏跑出來,也是向著小鶴村進發。
那孩子走得很快,不過兩條腿始終跑不過兩個輪子。
王誌飛騎車追上去,擋在他麵前,拿著電筒對這孩子臉上一照:“小勇?你不睡覺,往哪兒跑?”
小勇的媽媽,就是雙手潰爛到隻剩下手掌的女人。
他的雙胞胎哥哥大勇留在家裏照顧她,沒有來。
“我要回家!”小勇理直氣壯。
“你回家了,明天的課怎麽辦?”
“哥哥上!”
王誌飛拍拍自行車後座:“上來,我帶你。”
兩輛自行車悄無聲息地進了村,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工廠裏燈火通明,聽聲音,裏麵在忙著大生產。
白天一天沒開工,晚上就得補回來。
王誌飛和喬正把小勇送到家門口,把他放下,就要走。
小勇對他說:“叔叔,你們要去哪裏?”
“叔叔要去采訪一下工廠裏的叔叔。”
“你進不去的。”小勇說,“管得很嚴。”
小勇招呼王誌飛和喬正先到自己家。
他的哥哥大勇顯然有些驚訝:“怎麽這麽快回來了?”
“王叔叔送我來的。他想調查廠,咱們能幫他進去嗎?”
大勇一臉不屑地看著王誌飛:“你就算調查了又能怎麽樣,上次調查完了,結果呢。”
“還沒有用完所有的辦法,就要努力去試試。”王誌飛說。
喬正覺得王誌飛有點傻,跟十歲的孩子解釋這麽多幹什麽,他懂嗎?
一邊的小勇從身上把小書包拿下來,把裏麵的課本掏出來,一副準備上課的模樣。
王誌飛問道:“你們兄弟倆輪流去上課?”
“嗯,每周輪換一次。不然他不肯去。”大勇看著弟弟。
輪流照顧媽媽,輪流去上課,周六晚上回來,抓緊時間給留在家裏的那個答疑。
難怪小勇在學校裏成績最差,數學經常考個位數……每周聽課聽一半,剩下的全靠自己領悟。
大勇忽然問:“你們要拍什麽?是要拍廠裏到底怎麽工作的嗎?上次你走了以後,忽然就管得很嚴。像你們倆這樣的外人,根本進不去。”
“嗬,你懂得很多嘛。”喬正笑道。
大勇嚴肅地對他說:“不要以為我沒滿十八歲,就什麽都不知道。沒有人是到十八歲的時候,一夜之間從不懂到什麽都懂的。”
“嗬!”喬正驚歎一聲。
這孩子,思路很清晰。
大勇說:“我可以幫你們拍。”
“你?”喬正與王誌飛對看一眼。
“對。”
“不行。”
向未成年人打聽事,跟讓未成年人做事不一樣,大勇再怎麽說也是個孩子,他過得再辛苦,家裏的生計也沒有完全斷絕,都由礦上供著。
兩人不想讓這個孩子摻合其中,斷然拒絕。
大勇說:“等你們兩個人拍,連門都拍不到,什麽時候才能讓這個鬼礦關門!”
“你想讓礦關門?”
大勇對王誌飛他們前來的目的非常清楚:“把我媽害成這樣,還不該關門?我們村裏天天辦喪事,那麽多人生怪病,還不該關門?”
“我就告訴你們,沒有我幫忙,你們連工廠的牆都拍不了多久,就會被保安問了。”
王誌飛與喬誌又對視一眼,最終同意。
另一邊安夏也沒有閑著,她在研究國外的有毒工廠是如何完成生產流程。
嗯……發達國家早期,也是用人命堆的。
後來,就改成搬到落後國家。
切,也沒什麽技術含量。
解決辦法到底還是找到了,不過就是那句「要錢」。
平白要小鶴村多掏錢,他們是肯定不願意的。
隻有靠施壓。
施壓,指望行政命令是不可能的。
最積極辦事的人是……能從中獲利的。
「中國貨」上有不少化工企業,安夏從資料上看到。如果要淨化土壤和水中的砷,有幾種方法,不過都得用化學藥劑。
新一期的「紫金商情」向幾家化工企業提供了關於小鶴村的砷中毒調查報告。
並附帶了康英之前土壤和水樣標本裏的砷含量數據。
想要完全治理幹淨,一個小廠一年都圍著它轉都來不及。
化工企業對此事非常感興趣,不止一家。
除此之外,賣藥的也非常感興趣,他們的目標是將砷中毒算到工傷裏,礦關了,能吃一陣。礦不關,吃到天長地久。
“哪個礦不辛苦呢,煤礦也辛苦啊,他們還會爆炸,我們不會……”
“我的口音?哦,我是外地來的,你不知道,這裏的收入實在太高了,我好不容易才想辦法調來的,就這,還不是正式工呢。”
……
放眼望去,歌舞升平,歲月靜好。
村委會旁邊的幾個小商店,什麽好東西都有,甚至還有上網服務中心。
村支書痛心疾首:“外界的一些風言風語,我們也都從計算機上了解到了。但是沒有辦法啊,我們忙於生產生活,哪有這個閑功夫坐在計算機前敲鍵盤呢?
希望那些說我們不好的人,多把心思放在工作學習上,不要總是想傳這些捕風捉影的東西。”
有記者提出想去看工廠,村支書馬上表示同意:“可以呀,但是今天隻有一個廠上班,其他的廠剛好放假。”
有一個記者問:“你們工廠不是輪休嗎?一起放?”
大多數化工類的工廠都是7?24小時倒班製,保證有人在,不然用來煉礦的爐子怎麽辦?
跟家裏的煤爐不一樣,滅了隨便就能點起火來。
村支書哈哈一笑:“輪休不好,這邊的人,基本上全家,還有朋友,都在廠子裏上班。要是輪休的話,你休息了,你的家裏人,你的朋友,都在上班,那多沒意思。
所以,我們都是統一放的。煉礦的爐子不停,我們有獨門密訣。不過,那個就不能帶你們看了。”
這個意思,就是看無人的廠房也沒戲。
記者們被帶去的廠子很小,每個工人都穿得嚴嚴實實,一根頭發絲都沒露出來。
在熊熊爐火裏燒著許多石頭樣的東西。
廠負責人向記者們介紹:“這裏就是我們的冶煉工廠,火裏的就是雄黃,燒出來的白色粉末,就是砒霜。”
值班室的桌上放著交接班的本子,本子非常幹淨,像新買的一樣。
王誌飛信手翻了翻,一個多月的記錄,每一頁的筆跡和墨水都非常統一,剛開始字跡還挺端正,到中間就開始潦草。
看得出來,這個寫字的人一定很著急下班。
“天色不早了,我們村委食堂已經準備好了便飯,大家來嚐嚐我們的特色?都是自家養的雞鴨豬,還有自家種的水稻。”
說到水稻,王誌飛向著上次他看到的那片長滿枯白草葉的山坡草地看了一眼,竟然一片蒼翠,就好像上次他誤入了鬼域,並非現實世界一般。
記者們紛紛搖頭,表示還要去采訪一下五十裏外的那個愛心學校。
村支書還想挽留,王誌飛壓低聲音:“任務,是任務。康總邀請我們一定要去看看。”
“哦——哦哦哦!!”村支書恍然大悟。
懂!收了企業的錢,去宣傳宣傳企業掏錢做的愛心事業。
很合理!
學校就完全不需要村裏的人陪同管理了,康英投資建的校舍和配套設施,加上安夏送去的智能機器人,村支書認為。就算是北上廣深的學校,也比不過他們……
隨便拍、隨便錄、隨便問。
那些小孩兒,吃得好、穿得好,能說出什麽壞話來。
隻要把這些人送出門,就萬事大吉了。
村支書心情非常好,滿麵堆笑與記者們告別。
調查記者們對學校裏的老師和學生們確實進行了一些調查,老師不肯說村子裏的事,就說自己不在礦上工作,不清楚。
孩子們就知道傻樂,熱情地帶記者去看教育型智能機器人。
一位記者感歎:“先進啊!這學校比我兒子的學校都好,居然能上網!”
天黑了,從這裏出去的路很不好走,王誌飛對大家說:“在這住一晚上,明天一早再走,安全。”
生活老師把倉庫鑰匙給他,王誌飛帶著記者們熟門熟路找到放被子的地方:“來來來,自己套被子鋪床。”
“來過了就是不一樣。”一位記者說。
“哈哈哈,那當然。”
深夜,王誌飛和央視記者喬正換了身衣服,揣著無人機和無線攝像頭,從車廂後取出自行車,準備悄悄向小鶴村進發。
在黑暗之中,他發現了另一個鬼鬼祟祟的小小身影,從學生宿舍裏跑出來,也是向著小鶴村進發。
那孩子走得很快,不過兩條腿始終跑不過兩個輪子。
王誌飛騎車追上去,擋在他麵前,拿著電筒對這孩子臉上一照:“小勇?你不睡覺,往哪兒跑?”
小勇的媽媽,就是雙手潰爛到隻剩下手掌的女人。
他的雙胞胎哥哥大勇留在家裏照顧她,沒有來。
“我要回家!”小勇理直氣壯。
“你回家了,明天的課怎麽辦?”
“哥哥上!”
王誌飛拍拍自行車後座:“上來,我帶你。”
兩輛自行車悄無聲息地進了村,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工廠裏燈火通明,聽聲音,裏麵在忙著大生產。
白天一天沒開工,晚上就得補回來。
王誌飛和喬正把小勇送到家門口,把他放下,就要走。
小勇對他說:“叔叔,你們要去哪裏?”
“叔叔要去采訪一下工廠裏的叔叔。”
“你進不去的。”小勇說,“管得很嚴。”
小勇招呼王誌飛和喬正先到自己家。
他的哥哥大勇顯然有些驚訝:“怎麽這麽快回來了?”
“王叔叔送我來的。他想調查廠,咱們能幫他進去嗎?”
大勇一臉不屑地看著王誌飛:“你就算調查了又能怎麽樣,上次調查完了,結果呢。”
“還沒有用完所有的辦法,就要努力去試試。”王誌飛說。
喬正覺得王誌飛有點傻,跟十歲的孩子解釋這麽多幹什麽,他懂嗎?
一邊的小勇從身上把小書包拿下來,把裏麵的課本掏出來,一副準備上課的模樣。
王誌飛問道:“你們兄弟倆輪流去上課?”
“嗯,每周輪換一次。不然他不肯去。”大勇看著弟弟。
輪流照顧媽媽,輪流去上課,周六晚上回來,抓緊時間給留在家裏的那個答疑。
難怪小勇在學校裏成績最差,數學經常考個位數……每周聽課聽一半,剩下的全靠自己領悟。
大勇忽然問:“你們要拍什麽?是要拍廠裏到底怎麽工作的嗎?上次你走了以後,忽然就管得很嚴。像你們倆這樣的外人,根本進不去。”
“嗬,你懂得很多嘛。”喬正笑道。
大勇嚴肅地對他說:“不要以為我沒滿十八歲,就什麽都不知道。沒有人是到十八歲的時候,一夜之間從不懂到什麽都懂的。”
“嗬!”喬正驚歎一聲。
這孩子,思路很清晰。
大勇說:“我可以幫你們拍。”
“你?”喬正與王誌飛對看一眼。
“對。”
“不行。”
向未成年人打聽事,跟讓未成年人做事不一樣,大勇再怎麽說也是個孩子,他過得再辛苦,家裏的生計也沒有完全斷絕,都由礦上供著。
兩人不想讓這個孩子摻合其中,斷然拒絕。
大勇說:“等你們兩個人拍,連門都拍不到,什麽時候才能讓這個鬼礦關門!”
“你想讓礦關門?”
大勇對王誌飛他們前來的目的非常清楚:“把我媽害成這樣,還不該關門?我們村裏天天辦喪事,那麽多人生怪病,還不該關門?”
“我就告訴你們,沒有我幫忙,你們連工廠的牆都拍不了多久,就會被保安問了。”
王誌飛與喬誌又對視一眼,最終同意。
另一邊安夏也沒有閑著,她在研究國外的有毒工廠是如何完成生產流程。
嗯……發達國家早期,也是用人命堆的。
後來,就改成搬到落後國家。
切,也沒什麽技術含量。
解決辦法到底還是找到了,不過就是那句「要錢」。
平白要小鶴村多掏錢,他們是肯定不願意的。
隻有靠施壓。
施壓,指望行政命令是不可能的。
最積極辦事的人是……能從中獲利的。
「中國貨」上有不少化工企業,安夏從資料上看到。如果要淨化土壤和水中的砷,有幾種方法,不過都得用化學藥劑。
新一期的「紫金商情」向幾家化工企業提供了關於小鶴村的砷中毒調查報告。
並附帶了康英之前土壤和水樣標本裏的砷含量數據。
想要完全治理幹淨,一個小廠一年都圍著它轉都來不及。
化工企業對此事非常感興趣,不止一家。
除此之外,賣藥的也非常感興趣,他們的目標是將砷中毒算到工傷裏,礦關了,能吃一陣。礦不關,吃到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