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節
重回1988之IT女王 作者:月海妖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計算機模擬,很便宜。
就是抱著這種心態,他才找到安夏。
在他的心中,開發費用最多也就一百萬吧。
但是安夏報出來的估算數字是六千萬。
嗯啊哦,失陪,打擾,高攀不起……李總退縮了。
李總跑了,但安夏本人對這個項目還是很有興趣的,模擬類的技術在將來有不少可以應用的場景。
要是現在能做出來,也算是先驅了。
公司的項目評估組對安夏提出的需求,進行一番評估。
發現在國外,其實已經有類似的技術了,叫cfd,也就是「計算流體動力學」,主要涉及學科是數值數學和計算機科學。
“啊……數學。”安夏聽到這個學科就開始頭大。
調查人員繼續匯報:“主要是將流體力學的控製方程中積分、微分項近似的表示為離散的代數形式……”
安夏想起自己一個理科生朋友曾高呼:“流體力學是我的一生之敵。”
還有朋友表示:“離散數學才是我的一生之敵。”
還有在微積分考試之前,拜牛頓和萊布尼茨兩位發明者,然後考試掛了科,就對著他倆吐口水的實用主義迷信者。
一個軟件,居然跟這麽多人的一生之敵有關啊……
別的不是問題,問題是安夏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這麽多數學專精者。
公司裏有幾位應用數學專業的高材生,安夏問了幾個人,關於計算流體力學是不是很難。
“還行吧,也不是很難。”其中一位說,“隻要懂一點數學分析,有點高等代數,再稍微懂一點張量分析……公司裏現在用的是frtran語言,編一個程序做計算就行了。”
另一位補充了一句:“大概跑三四個小時就能做出來,很快的,然後出個圖……”
安夏決定跳過理論環節,直接問他們:“如果要把現實的風洞實驗,變成計算機時的虛擬風洞,你們可以做到嗎?”
“呃……這個……時間可能會需要比較久。”
“如果把雲計算的那幾個俄羅斯科學家撥過來的話,應該會蠻快的,我記得那個什麽陀羅什麽金斯基,他以前是做火箭外殼設計的,連加加林都坐過他參與設計的火箭。”
對,是個解決方法。
但是,雲計算那邊可能會殺人,可能會在安夏辦公室裏一哭二鬧三上吊,以示決心。
因為他們也很需要數學人才啊。
數學,真的是理工科之祖,缺了它,幹什麽都幹不成。
而且,普通的數學好還不行,得真的有點靈性,才能做開發。
安夏的數學水平,也就隻能保證考試成績還可以,回家不會挨揍。
企圖用數學知識來做什麽開發,那更是絕對不可能。
都說中國學生的數學很牛逼,外國人的數學水平都是垃圾。
事實上,這跟國外的教育方式有關係,精英教育跟平民教育差距巨大。
牛逼的外國人的數學水平,看看恩尼格瑪密碼機、看看ibm,都是依托於精英教育的結果。
至於中國的數字教育,是模仿的前蘇。
前蘇的數學水平,真不是蓋的,不然華為的數學實驗室也不能建到俄羅斯去。
各個大學裏數學特別牛逼的人,不是出國,就是進了外企,李俏很努力很努力的挖人。但不是人家看不上紫金,就是紫金看不上人家。
主要還是因為可挑選的基數太少,安夏已經意識到數學從娃娃抓起,時不時地參與基礎教育,讚助各種理科競賽。
但是,遠水不解近渴,種下去的小樹苗,現在最多也就算長出了兩三片葉子。
得上哪兒搖人?
這個世界,總是充滿著奇跡。
就在安夏因為找不到人,想要徹底放棄虛擬風洞項目的時候,奇跡出現了。
公司裏那位什麽陀羅什麽斯基的科學家向安夏推薦了一個人,那是一個姓史的中國物理學者。
在中蘇蜜月期,他曾與那位學者進行過友好交流,那位學者有著非凡的數學天賦,斯基同誌認為自己的數學已經很好很牛逼很強大了。
但是,時常會有一種智商被碾壓的感覺。
安夏覺得可以努力一下,看看這位大師願不願意出山。
她要親自去找大師談。
史教授很好找,為人還挺和善,除了不願意加入紫金之外,什麽都好。
安夏不明白,他為什麽不願意。
是知識份子的清高,讓他嫌棄商業公司的銅臭?
還是對公司本身有什麽意見?
不是對她有什麽意見?
“你不要多想,我就是不想上班。”史教授溫和地說。
不想上班,指的是不想坐班,不想在某一個時間,必須去什麽地方坐著,也不想受人管,不想遵守勞動紀律。
他在大學當教授的時候,不坐班,有課就去,沒課就不去,唯一要遵守的就是上課不能缺課或者遲到,否則那叫教學事故。
剛開始,史教授早上還會起不來,特別是冬天。於是,他跟排課的人打好關係,絕對不給他排早上八點的課。
史教授的課,全部都在下午。
後來,他年紀大了,早上四五點就醒了,中午下午一定要睡午覺,於是,又給他排早上八點的課。
現在他不用帶課,就帶帶研究生,時不時去催一催論文,問問進度。
不用按時按點上班,非常開心。
“原來您在意的是上班時間,那不要緊的,我們公司的上班時間很自由,就算有什麽要開會的事情,也會提前通知,以您方便為準。”
挖人,就要有挖人的誠意,何況公司的考勤製度本來也是這樣。
史教授還是拒絕:“公司裏的人,可能會受不了我。我催學生論文的事情,都被學生發到校園論壇上麵去了。”
“那是學生不懂事,我們公司的人都很理性,絕對不會這樣的。”
史教授「嗬嗬嗬」地笑了幾聲:“不好說吧。”
就這,也想把安夏打發走?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安夏拿出了一不要臉,二不怕羞的精神,對史教授進行了強勢的說服工作。
從中午坐到日落,到史教授的愛人從單位回家,做好飯,邀請安夏一起吃。
安夏轉走太太路線,史教授愛人的工作是財務相關,因其業務能力出眾,退休後也被返聘回去。
“我媽媽也是!”
一句話,安夏與她拉近關係,一起吐槽公司裏不好好填報銷單的人,一起吐槽稅務局的人太事兒逼。
一起罵公司老板雞零狗碎的要求太多,一起罵現在的小年輕辦事不力……
兩人擁有共同的朋友,這兩人未必是朋友。
但是擁有共同的敵人,那麽,還是很有希望的。
現在,史教授愛人跟安夏的關係突飛猛進,得知安夏的來意之後,她嗔怪地看了一眼史教授:“小閨女都這麽有誠意了,你幹嘛不去?”
史教授小聲嘀咕:“才認識幾分鍾啊,就要小閨女不要我了。”
“噫,你這個老頭子,怎麽還吃起醋來了。”
一頓飯吃完,史教授在雙重的攻勢之下,到底還是鬆了口。
主要是安夏還繪聲繪色的描述了一番在張誠案中,計算機模擬的動畫結果。
他不信。
冷戰時期,就已經產生了第一代的流體力學仿真軟件。
八十年代末期,仿真軟件已經正式進入商業化。
但是,做得很垃圾。
用戶界麵非常不友好,圖形簡單到無趣,計算資源非常有限,可用內存特別特別的小,模型尺寸根本無法擴大。
導致用戶花了錢,還不能爽。
必須擁有幾何和物理建模方麵的人才,才能把花了幾萬塊錢的軟件用好。
凡人是不配用這個軟件的。
用軟件的人,自己就是大神。
再加上商家實在太敢胡吹,價格還貴得要死,計算流體力學仿真軟件的名聲極差,“速度太慢、費用太貴、結果太模糊、中看不中用、垃圾!”
史教授不覺得紫金公司能比已經發展了十幾年的西方更強。
安夏解釋道:“剛滿月跟十幾歲的人比,確實差距很大。但是八十多歲的人跟九十多歲的人比,本質上也不會差很多嘛。
現在也就差十幾年,要是完全不追,就會越差越遠。”
“那就買嘛,已經是很成熟的商業化產品了,沒有必要再自己研發。”
安夏搖頭:“您剛才不是都說這是中看不中用的垃圾嗎?有錢也不能買垃圾是不是?已經知道做什麽會變成垃圾,咱們就繞過去,不當垃圾不就好了嗎?”
說得輕巧,史教授被安夏的話逗樂了。
“總之,先試試嘛,就當帶薪看看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狀態,說不定您能寫出一本心理學方麵的書。”
史教授笑著說:“我可不懂心理學。”
“差不多,差不多,有百分之五十的相似。”
“哪裏相似?”
“物理、心理,就一個字不一樣。”
老教授顯然沒想過可以這麽玩,一時沒反應過來,旁邊的太太哈哈大笑。
就是抱著這種心態,他才找到安夏。
在他的心中,開發費用最多也就一百萬吧。
但是安夏報出來的估算數字是六千萬。
嗯啊哦,失陪,打擾,高攀不起……李總退縮了。
李總跑了,但安夏本人對這個項目還是很有興趣的,模擬類的技術在將來有不少可以應用的場景。
要是現在能做出來,也算是先驅了。
公司的項目評估組對安夏提出的需求,進行一番評估。
發現在國外,其實已經有類似的技術了,叫cfd,也就是「計算流體動力學」,主要涉及學科是數值數學和計算機科學。
“啊……數學。”安夏聽到這個學科就開始頭大。
調查人員繼續匯報:“主要是將流體力學的控製方程中積分、微分項近似的表示為離散的代數形式……”
安夏想起自己一個理科生朋友曾高呼:“流體力學是我的一生之敵。”
還有朋友表示:“離散數學才是我的一生之敵。”
還有在微積分考試之前,拜牛頓和萊布尼茨兩位發明者,然後考試掛了科,就對著他倆吐口水的實用主義迷信者。
一個軟件,居然跟這麽多人的一生之敵有關啊……
別的不是問題,問題是安夏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這麽多數學專精者。
公司裏有幾位應用數學專業的高材生,安夏問了幾個人,關於計算流體力學是不是很難。
“還行吧,也不是很難。”其中一位說,“隻要懂一點數學分析,有點高等代數,再稍微懂一點張量分析……公司裏現在用的是frtran語言,編一個程序做計算就行了。”
另一位補充了一句:“大概跑三四個小時就能做出來,很快的,然後出個圖……”
安夏決定跳過理論環節,直接問他們:“如果要把現實的風洞實驗,變成計算機時的虛擬風洞,你們可以做到嗎?”
“呃……這個……時間可能會需要比較久。”
“如果把雲計算的那幾個俄羅斯科學家撥過來的話,應該會蠻快的,我記得那個什麽陀羅什麽金斯基,他以前是做火箭外殼設計的,連加加林都坐過他參與設計的火箭。”
對,是個解決方法。
但是,雲計算那邊可能會殺人,可能會在安夏辦公室裏一哭二鬧三上吊,以示決心。
因為他們也很需要數學人才啊。
數學,真的是理工科之祖,缺了它,幹什麽都幹不成。
而且,普通的數學好還不行,得真的有點靈性,才能做開發。
安夏的數學水平,也就隻能保證考試成績還可以,回家不會挨揍。
企圖用數學知識來做什麽開發,那更是絕對不可能。
都說中國學生的數學很牛逼,外國人的數學水平都是垃圾。
事實上,這跟國外的教育方式有關係,精英教育跟平民教育差距巨大。
牛逼的外國人的數學水平,看看恩尼格瑪密碼機、看看ibm,都是依托於精英教育的結果。
至於中國的數字教育,是模仿的前蘇。
前蘇的數學水平,真不是蓋的,不然華為的數學實驗室也不能建到俄羅斯去。
各個大學裏數學特別牛逼的人,不是出國,就是進了外企,李俏很努力很努力的挖人。但不是人家看不上紫金,就是紫金看不上人家。
主要還是因為可挑選的基數太少,安夏已經意識到數學從娃娃抓起,時不時地參與基礎教育,讚助各種理科競賽。
但是,遠水不解近渴,種下去的小樹苗,現在最多也就算長出了兩三片葉子。
得上哪兒搖人?
這個世界,總是充滿著奇跡。
就在安夏因為找不到人,想要徹底放棄虛擬風洞項目的時候,奇跡出現了。
公司裏那位什麽陀羅什麽斯基的科學家向安夏推薦了一個人,那是一個姓史的中國物理學者。
在中蘇蜜月期,他曾與那位學者進行過友好交流,那位學者有著非凡的數學天賦,斯基同誌認為自己的數學已經很好很牛逼很強大了。
但是,時常會有一種智商被碾壓的感覺。
安夏覺得可以努力一下,看看這位大師願不願意出山。
她要親自去找大師談。
史教授很好找,為人還挺和善,除了不願意加入紫金之外,什麽都好。
安夏不明白,他為什麽不願意。
是知識份子的清高,讓他嫌棄商業公司的銅臭?
還是對公司本身有什麽意見?
不是對她有什麽意見?
“你不要多想,我就是不想上班。”史教授溫和地說。
不想上班,指的是不想坐班,不想在某一個時間,必須去什麽地方坐著,也不想受人管,不想遵守勞動紀律。
他在大學當教授的時候,不坐班,有課就去,沒課就不去,唯一要遵守的就是上課不能缺課或者遲到,否則那叫教學事故。
剛開始,史教授早上還會起不來,特別是冬天。於是,他跟排課的人打好關係,絕對不給他排早上八點的課。
史教授的課,全部都在下午。
後來,他年紀大了,早上四五點就醒了,中午下午一定要睡午覺,於是,又給他排早上八點的課。
現在他不用帶課,就帶帶研究生,時不時去催一催論文,問問進度。
不用按時按點上班,非常開心。
“原來您在意的是上班時間,那不要緊的,我們公司的上班時間很自由,就算有什麽要開會的事情,也會提前通知,以您方便為準。”
挖人,就要有挖人的誠意,何況公司的考勤製度本來也是這樣。
史教授還是拒絕:“公司裏的人,可能會受不了我。我催學生論文的事情,都被學生發到校園論壇上麵去了。”
“那是學生不懂事,我們公司的人都很理性,絕對不會這樣的。”
史教授「嗬嗬嗬」地笑了幾聲:“不好說吧。”
就這,也想把安夏打發走?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安夏拿出了一不要臉,二不怕羞的精神,對史教授進行了強勢的說服工作。
從中午坐到日落,到史教授的愛人從單位回家,做好飯,邀請安夏一起吃。
安夏轉走太太路線,史教授愛人的工作是財務相關,因其業務能力出眾,退休後也被返聘回去。
“我媽媽也是!”
一句話,安夏與她拉近關係,一起吐槽公司裏不好好填報銷單的人,一起吐槽稅務局的人太事兒逼。
一起罵公司老板雞零狗碎的要求太多,一起罵現在的小年輕辦事不力……
兩人擁有共同的朋友,這兩人未必是朋友。
但是擁有共同的敵人,那麽,還是很有希望的。
現在,史教授愛人跟安夏的關係突飛猛進,得知安夏的來意之後,她嗔怪地看了一眼史教授:“小閨女都這麽有誠意了,你幹嘛不去?”
史教授小聲嘀咕:“才認識幾分鍾啊,就要小閨女不要我了。”
“噫,你這個老頭子,怎麽還吃起醋來了。”
一頓飯吃完,史教授在雙重的攻勢之下,到底還是鬆了口。
主要是安夏還繪聲繪色的描述了一番在張誠案中,計算機模擬的動畫結果。
他不信。
冷戰時期,就已經產生了第一代的流體力學仿真軟件。
八十年代末期,仿真軟件已經正式進入商業化。
但是,做得很垃圾。
用戶界麵非常不友好,圖形簡單到無趣,計算資源非常有限,可用內存特別特別的小,模型尺寸根本無法擴大。
導致用戶花了錢,還不能爽。
必須擁有幾何和物理建模方麵的人才,才能把花了幾萬塊錢的軟件用好。
凡人是不配用這個軟件的。
用軟件的人,自己就是大神。
再加上商家實在太敢胡吹,價格還貴得要死,計算流體力學仿真軟件的名聲極差,“速度太慢、費用太貴、結果太模糊、中看不中用、垃圾!”
史教授不覺得紫金公司能比已經發展了十幾年的西方更強。
安夏解釋道:“剛滿月跟十幾歲的人比,確實差距很大。但是八十多歲的人跟九十多歲的人比,本質上也不會差很多嘛。
現在也就差十幾年,要是完全不追,就會越差越遠。”
“那就買嘛,已經是很成熟的商業化產品了,沒有必要再自己研發。”
安夏搖頭:“您剛才不是都說這是中看不中用的垃圾嗎?有錢也不能買垃圾是不是?已經知道做什麽會變成垃圾,咱們就繞過去,不當垃圾不就好了嗎?”
說得輕巧,史教授被安夏的話逗樂了。
“總之,先試試嘛,就當帶薪看看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狀態,說不定您能寫出一本心理學方麵的書。”
史教授笑著說:“我可不懂心理學。”
“差不多,差不多,有百分之五十的相似。”
“哪裏相似?”
“物理、心理,就一個字不一樣。”
老教授顯然沒想過可以這麽玩,一時沒反應過來,旁邊的太太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