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不斷電, 他們的幾個調度員都快給累死了, 隨時隨地, 緊盯著線路。


    硬是靠人力把這個落後企業變成了全國文明單位,今年還晉升成國家中型一檔企業。


    電業局領導跟市裏說了幾回, 想增加投入。


    市領導們猶猶豫豫:“啊……這個……我們再考慮考慮,研究研究,你們再苦一苦, 奉獻一下。”


    電業局的領導急火攻心:“對,我們員工是要講奉獻講犧牲,但也得讓人看得見希望啊,1927年的時候,大家可都是奔著光明美好的未來才願意把腦袋別在褲腰帶裏鬧革命的。”


    “哎呀,話不能這麽說嘛……既然你這麽堅決,這樣,你給我們一個保證,建成之後,能得到多少回報,多久能把投入的本錢賺回來?”


    電業局領導:“……”


    這尼瑪上哪兒跟你保證去啊?


    但是這話不能說,說了,就會得到一個答複:“你看,我們現在的財政狀況也不樂觀,對吧。現在草原皮都已經快要走向正軌,已經成了規模化產業,那肯定要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能看見回頭錢的地方去。”


    半天沒憋住一個字,他隻得離開。


    剛回去,就遇上白雪鬆拜訪,說紫金想建廠,問供電能不能保障。


    電業局領導當即就把市裏領導扔給他的難題,扔給了白雪鬆。


    白雪鬆確實認真負責,不愧在消防幹了那麽多年。


    他沒有馬上轉述問題,而是打聽清楚之後,做了判斷,知道在自己的職權範圍之內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才馬上向安夏請示。


    前因後果比較重要,要是上上下下的領導們都不想建風電場,隻是隨便拿理由搪塞,那這件事就此作罷。


    不怕問題多,就怕沒問題。


    紫金的數據中心肯定是要建的,但是也不可能一下子建他幾十個,把耗電量給拉滿。


    安夏產生了一個想法:既然世間有「電子一條街」「服裝一條街」「小吃一條街」「皮件一條街」……那為什麽不能有「耗電一條街」,啊不是,是數據中心一條街。


    據安夏從建築業朋友那裏得到的消息,起碼已經有五家公司的數據中心進入選址階段。


    既然要選址,就一起嘛,大家搭個伴。


    雖然不可能有第二度電半價,或者買二贈一這種好事。但是說不定可以努力努力,弄出點別的優惠來。


    安夏當即與那幾位老板約時間,大家都很忙,安夏開門見山,直接說明她想約他們見麵的理由。


    各位老板並不意外安夏知道他們要建數據中心的事情,他們意外的是安夏居然心平氣和的跟他們談一起建設一起發展的事情。


    他們想知道安夏有什麽陰謀,於是都來了。


    此時的全國商人都在各玩各的,大家秉承著「同行是冤家,同行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的思想。


    有好事絕對捂著。


    如果有人願意分享,那絕對是利益共同體。


    否則,就算是親戚朋友,都未必敢信。


    夫妻對賣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安夏,現在行業中絕對的龍頭老大。


    她會好心分享一個省錢又方便的地區給他們,還邀請他們把數據中心建在那裏嗎?


    莫不是有什麽陰謀?


    比如,那裏其實環境極差,一年隻有一個月能施工。


    比如,那裏人的人品極差,殺人放火攔路搶劫,數據中心建在那裏,一天被洗劫三次。


    比如,交通極差,數據中心出了故障,維修工程師要先坐飛機,再轉大巴,再轉三輪,最後騎馬趕過去。


    當然,明麵上是不能這麽說的,大家和和氣氣地說了一堆套話,意思就是:地址還在選,謝謝安總關心,我們會考慮的。


    安夏知道他們的擔心,現在改革開放已經過了十五年。


    但不少人其實是在八十年代末才開始經商的,思想還在最初的野蠻生長狀態。


    各自劃地盤,同行之間就算合作,也大多是嘴上叫哥哥,手裏掏刀子,既要防著別人給自己一刀,也隨時隨地惦記著什麽時候能割對方一塊肉。


    短視,但這是一個必經階段。


    誰都想獨吞所有利益,不吃點虧,哪能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邊界的,以及合作的意義。


    所以,安夏也不說什麽大道理,她對他們說:“烏蘭察布是個好地方,我已經全方位考察過了。如果你們需要,數據我可以發給你們,這些全部都是政府公開渠道獲得,你們可以去查。


    請各位過來的原因,是因為有件事,紫金一家吃不下,想與各位通力合作。”


    安夏將電業局的問題告訴眾人,他們這才信了幾分。


    哦,原來是量大優惠,想跟哥幾個湊單,那確實很有道理。


    而且,電費也確實是數據中心的大頭。


    去年的時候,國家決定啟動三峽工程。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沒得說。


    但是要錢啊!


    錢從哪裏來啊?


    電費啊!


    從去年開始,全國除了西藏和貧困地區的農業灌溉用電之外,每度電加3厘錢。


    普通人家連空調都很少,加3厘錢並沒有傷筋動骨的感覺。


    數據中心不一樣,他們幾家數據中心,最小設備耗電量都是90千瓦,也就是一小時要用90度電,24小時2160度。


    這2160度,還隻是服務器本身的耗電量,伺候服務器的空調、照明、不間斷電源……還要另算,而且它們才是大頭。


    他們又聽安夏說起烏蘭察布的氣候很好,自帶降溫功能,還有離首都才三百公裏。


    就連最謹慎小心的老板,都怦然心動。


    “要建數據中心,起碼要一年多的時間。建一個風電場,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要是現在能跟烏蘭察布那邊談攏,兩邊同時開工,我們蓋我們的,他們蓋他們的,差不多能同時完工。”


    安夏說得都很好,他們也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不過,哪個商人在賣東西的時候說東西不好呢?


    褲子上有洞,都能說這是美國來的最新時尚。


    他們現在最大的擔心就是:安夏是不是設了個什麽看不出的圈套,她說紫金也要在那裏建。


    可是誰知道她到底要不要建,就算她在那裏買了地,也不能說明她就要在那裏蓋數據中心,說不定是出租給賣皮草的商人蓋集貿中心呢。


    其實安夏說得這些東西,確實都是公開數據,想查都能查到。


    但是他們直接從開頭就在心理上預設安夏另有圖謀,疑鄰盜斧,自然處處懷疑。


    讓他們沒有馬上拒絕的原因是:電費,真的太他媽的貴了。


    現在供電線路也確實各種不穩定,全國都緊張,誰家沒趕上過幾回拉閘限電。


    不然全國人民盼啥三峽工程呢。


    他們又問了許多問題,有些甚至已經可以算抬杠了。


    安夏也索性攤開了明說:“紫金現在確實在做數據中心,但是,我並不想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在數據中心上,我不可能霸占全國的需求。


    而且,說實在的,隻有我這一家做,技術提高的速度,肯定不如有競爭。


    我們在國內橫沒有用,等我們進入世貿組織以後,國外的科技公司湧進來,客戶一對比,我們在舊石器時代,人家都已經飛機大炮原子彈了,到時候我們全滅。咱們誰也落不著好。


    我說這些,你們可能不信,你們就看看各個城市的商圈,哪個商圈是靠一家百貨公司撐起來的?不都得有幾個差不多體量的鎮場?”


    ……


    安夏把該說的話說完,然後對他們說:“如果你們隻建一個數據中心,全國有不少地方可選。如果想要做大,就得考慮異地機房,跟需要的機房數量比,適合的城市就沒有那麽多了。”


    然後,她合上手中的筆記本電腦,對他們說:“各位來一趟不容易,我做東,今晚請各位嚐嚐我們這裏的特色。”


    眾所周知,在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拿不到。


    但是在談判桌上談不好的事情,在飯桌上卻能談好。


    晚上吃飯的時候,兩輪酒一敬,這幾位老板的口風,就沒那麽緊了。


    安夏有陳嘉和王嬌嬌代酒,她始終都很清醒,從隻字片語中聽出他們隱藏的擔心。


    喝到差不多的時候,他們終於覺得安夏說的事情有道理。


    不過,這幾位也算是「酒精考驗」的戰士,就算沒有帶擋酒的人過來,也不妨礙他們「再考慮考慮」。


    這麽大的投資,安夏也沒指望一頓飯就能解決,送走幾位老板後,安夏回到家裏,開始做第二套備用方案:如果,他們全都不參與,應該做什麽打算。


    最大的問題是財務問題,公司不是拿不出錢,但是會占用大量的流動資金。


    無論哪個公司,現金流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安夏不可能冒險,拿出這麽多現金流出來。


    她決定親自去烏蘭察布一趟,跟當地談談,要是實在不行,就隻能放棄新建計劃,先給已有的兩個數據中心擴容。


    安夏到了地方之後,當地領導熱情接待,這可是投資大戶啊!!


    當安夏再次向他們提出想要在這裏蓋數據中心的想法時,他們也還是那個問題:電從哪裏來。


    更進一步的細節是:


    修風電場的錢,理論上應該由電業局出。


    但是這裏的電業局也挺窮,拉拉扯扯想白嫖市裏的地,當然,他們說的是延期付款。


    而且還想從市裏拉讚助,說回本了,再還。


    市裏寧願投錢給皮件市場,以現在的情況看,皮件市場兩三年就能回本,風電場說要二十年回本。


    傻子才投風電場。


    於是,就卡在這裏了。


    這裏的領導非常歡迎紫金的「中國貨」在這邊開分公司,專營皮貨生意,想要稅收優惠、房租優惠,都沒有問題。


    然而,在這裏開分公司毫無必要,華北分公司就能一把罩了。


    安夏就想建數據中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回1988之IT女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海妖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海妖後並收藏重回1988之IT女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