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節
重回1988之IT女王 作者:月海妖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們公司在美洲有這麽多的業務,你要是來美國,就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子裏,比住在酒店裏方便多了。比佛利的房價隻會漲,不會跌,哪怕你買了隻是放在那裏,都在升值,不虧的。”
報出的價格確實比同地段的房子還要便宜一點。
安夏看著房子的介紹,心想要是好的話,買一套也無所謂,就當投資了。
但是她的心中還是有疑慮,在她的印象裏。如果買個房子長期不住人,會出各種問題。
不住也要交的物業費之類的費用都算是小事了,門口的積雪不掃會被罰,草坪的草不剪會被罰,二樓窗戶年久失修掉下來砸到人,那肯定是要賠錢的,失火要被罰,水龍頭壞了噴的到處都是水也要被罰。
長期沒人住的房子,萬一像《寄生蟲》那樣,在地下室裏憑空長出人來,那就更可怕了。
安夏請人幫忙了解一下沒有美國國籍的人在美國買房子會有什麽樣的要求和條件。
當初曾與紫金合作過的玻璃廠曹老板聽說安夏在打聽買美國房產的事情,忙熱情地推薦安夏一定得趕緊買下來。
“買房再去申請一張綠卡,將來你往來於中美之間就特別方便,不用再一趟一趟的申請商務簽證,去看簽證官的嘴臉。”
曹老板知道安夏跟許多國有部門有生意往來,又說:“拿了綠卡不是入籍,你還是中國人,不用擔心生意上的合作。”
打聽清楚了,安夏還是覺得有點不放心,她總覺得美國對華政策時常處於精神不穩定的狀態。
一會兒好,一會兒不好,要是哪天突然說沒收所有未入籍的中國人買的房產,都不算特別令人驚訝。
“不可能的,美國的法律保護私有財產神聖不受侵犯。”曹老板覺得安夏是在杞人憂天。
安夏可不這麽認為,連退位的大統領金毛的海湖莊園都能突然被闖入搜查,還有什麽事不能發生。
正在她猶豫要不要低價買入,再短平快的轉手賺一筆的時候,有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安夏提高了警惕。
「矽穀小妲己」鄧杭生收到了程序員朋友的發來的一條消息,問紫金最近是不是生意特別好。
鄧杭生:“還行吧,怎麽了?”
“你們老板在比佛利山莊買了一棟八百多平方的豪宅,那可是比佛利山莊!而且,聽說她要移民過來。”
消息來源是一份當地的華人報紙,占了一小塊的版麵。
鄧杭生把此事當笑話說給安夏聽,安夏頓時覺得買房這事,已經不僅僅是買房了。
結合現在的局勢,如果她真的買下了那套房,隻怕會成為爆炸性的新聞,標題她都想好了《中必輸,紫金老板加入美籍》《一定是體製的問題,安夏緣何不看好國內地產》,再抬高一步,就是《中必完,科技巨頭出逃》。
這一套她可太熟悉了,盡管她有海外投資,那些公司產生的利潤都是她的,理論上來說,她想買什麽,隻要不犯法,都是自己的自由。
隻不過如果為了這種花錢的自由,招惹來一堆麻煩,那還是算了。
不知道這個搶先報料的三流小報是不是隻拿了通稿,沒有看清楚發布條件。
嘖,這也是個(大概八點二十發)都想不起來要刪掉的營銷號水平,太著急。
原本說要買房,忽然說不買了,就有一種憑空多出一筆錢的感覺,總想把它花掉。
此時,滬市人民對房子的認知還處於「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時代。
盡管在1987年的陸家嘴踩踏事件之後,延安東路隧道已經在1991年通車。
但還是不如人意,大多數單位還是在浦西,隧道就那麽一小條,早上趕上班麻煩的很。
此時浦東的房價起來了,但沒有完全起來,上交所都沒有搬過來,現在陸家嘴的房價三千塊錢一平方。
然而,也並沒有什麽人買,還有福利分房呢,誰要買啊,買也不會買在這個鳥不拉屎的鄉下地方。
安夏一口氣買下了未來陸家嘴中心位置的十幾套房子。
身在滬市的親戚從媽媽那裏聽說她的大筆投資,都覺得這個小囡是不是腦子瓦特了,要買也得買南京路、福州路、靜安路的房子。
“都這麽有錢了,為什麽不買思南公館?整天對著那個醜醜的破工地,盯著三個球,有什麽好的。”親戚對安夏的投資眼光表示痛心疾首。
他說的那個「破工地」,就是未來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修了三年,快修完了,但還沒有完全修完。
安夏回答:“升值空間不大。”
主要是在她的記憶裏,這些地方一直很貴,不好找買家出手,而且也沒印象有什麽大型拆遷工程,可以賺一筆拆遷費,做為投資來說,實在沒意思。
辦完了陸家嘴這邊各種手續,安夏就打算回去,親戚千叮嚀萬囑咐,叫她回去一定得給他一個電話報平安。
“怎麽了?”
“你不知道啊,最近總是有女大學生不見,家裏人怎麽找都找不到,都說是被拐到山裏賣給老光棍啦。”
“監控沒查出來?”
“那我就不知道了。”
安夏的眉頭皺起,滬市現在也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有許多大型企業,並且還在不斷的招商引資,想人到這裏來投資,最要緊的就是一個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
領導層很早就購入了紫金科技的監控設備,而且安裝密度還挺大,怎麽著也應該有點線索,能發生「總有」這種事情,就很不正常。
她找到當初采購接洽的人,以售後的理由打聽監控設備的使用情況,是不是壞了,或是沒有升級固件。
沒壞,就是條件不行,人往城外一跑,就無影無蹤了。
從綁人到沒有監控的郊區,隻要幾小時的時間。
學校同宿舍的同學一般不會馬上告訴學校,年輕人麽,誰還不貪玩。
等舍友發現受害人連續夜不歸宿,再想起來報告,已經遲了。
“除非監控能鋪遍全國,到時候才能及時抓到他們。”
最近失蹤的一個大學生,是昨天才失蹤的,她平時特別老實,從來不出去歌舞廳之類的地方玩,每天不是學校就是在當家教的地方,從不夜不歸宿。
所以,當她晚上過了九點還沒有回來的時候,舍友們就報告了輔導員。
最後的監控顯示,這個姑娘在某條街上跟一個背著大包的老太太說了幾句話。
然後,她就跟著一個老太太去了一個掛著門簾的屋子裏去了,再也沒出來。
警方趕到那裏,發現門簾後麵根本就不是屋子,而是一條小窄巷,另一頭是通的。
地上有車輪的痕跡。
可是此處是一個老舊的城中村,裏麵沒有安裝任何設備,是個監控死角。
安夏問道:“聽說法醫痕檢能從輪胎的痕跡上看出那是什麽車?”
“不用痕檢,我都能看出來,就是個小麵包,而且上麵還沾著灰漿,那車去過建築工地,現在全城這麽多建築工地,好多在工地上班的都是坐小麵包去的,數量實在太多了,我們排查到現在,才查完兩個區。”
“我們公司新升級的人工智能係統程序可以自動拚接完整的行駛記錄,這個試了嗎?”安夏問道。
“什麽時候升級的?”眾人麵麵相覷。
安夏向他們展示人工智能組的最新成果:可以憑借全市所有攝像頭拍到的記錄,推斷某車在這段時間內可能經過了什麽地方。
如果找出曾路過女大學生失蹤地的、工地上用的麵包車,那就大大的縮小了排查範圍。
萬幸現在全市也沒多少麵包車,在慢得讓人吐血的數據傳輸速度下,到底還是在幾小時內篩完了。
最後的嫌疑車有五輛,來自五個工地。
頓時從大海撈針,變成了定點排查,再加上有資格開工地的人不多。在太陽落山之前,找到了最近那位失蹤的女大學生。
她被綁著手腳,藏在一處民房裏。
人販子說自己是工地上的司機,工錢實在太少,就起了歹心。
說自己是頭一次,說自己很後悔,說自己不懂法……
直到他的同夥進來,這同夥就是監控裏的老太婆,她前科滿滿,仗著別人對她毫無戒心,婦女兒童加在一起拐了不少,一直在逃,覺得風聲沒那麽緊而手頭緊了,才再次出來犯案。
這個女孩子回來了,其他人……安夏不敢想,那個《嫁給大山的女人》的原型,正是在1994年被拐的,她的一生被毀了。不僅無人被問責,還拍出了那種美化的片子,不知道是在惡心誰。
安夏回去之後,那個滿臉驚恐的女學生一直在她腦海裏揮之不去。
她說她是好心,遇到一個老婆婆說肚子餓沒錢吃飯,隻求女學生去那邊的店裏幫她買個饅頭就好了。
她跟著老婆婆進去之後,就被人捂了嘴,根本無力掙紮,繼而被綁住手腳。
安夏腦中閃過很多個想法,但每一個想法都建立在移動互聯網足夠發達的前提下。
離開了硬件,什麽都是空。
她鬱悶了好幾天,陸雪給她定製了好幾章殺手總裁手起刀落,砍死人販子的故事,才總算讓安夏開心了一點。
真正讓安夏開心的事情終於來了,這次通過人工智能在短時間抓到人販子的事情,被寫成了報告,領導一看大喜,層層上報之後,驚動了國家級的機構。
“我們正計劃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監控工程係統,還有網上追逃係統……聽說天津的試點你們公司有參與,這次,也希望能與你們合作。”
“好。”安夏一口答應。
領導笑出來:“還沒說條件呢,要是給得少了,你可別反悔。”
“不會反悔。”
“嗬,覺悟這麽高的嗎?”
安夏趕緊拒絕了高帽子:“不是覺悟高,要是整個社會不安全,我出門上街都擔心,總不能天天上下班都得帶上幾個保鏢,這也算是為了我自己吧。”
第230章 無人機終於幹回原型機……
社會治安問題需要政府出手治理, 普通人,哪怕是公司,都做不到。
就連東印度貿易公司和聯合果品都做不到, 他們隻會搞破壞和挑撥。
這兩件事相比建設一個穩定的社會來說,簡直太簡單了。
現在警方要做的是一個僅限於警方內部流轉的信息平台, 在上麵可以看見全國各個地方發出的追逃信息。
如果現在有第二代身份證, 且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核查實名的話。
對於追捕犯人來說,會變得簡單很多。
不過這一切的推行還需要時間, 現在國內的經濟條件, 不足以推動這樣大的變革。
安夏從公司裏挑選與警務開發合作的同事時, 本來有些擔憂, 因為這單生意錢不多,而且對公結算一向以拖延出名,拖一年兩年都是有的。
就算她找熟人,賣麵子,也不會像商業對商業那樣,討不著錢, 還能告,這個回款遲的話,那就是遲了。
偏偏開發任務還很重,全國這麽大的人口數, 這麽多不同的城市,細到最一線的派出所,開發起來的難度很大。
又難,錢又不多, 還有可能被拖上一陣子……安夏不知道有沒有員工願意。
要是員工被點將卻不願意的話,說不定會一怒辭職。
報出的價格確實比同地段的房子還要便宜一點。
安夏看著房子的介紹,心想要是好的話,買一套也無所謂,就當投資了。
但是她的心中還是有疑慮,在她的印象裏。如果買個房子長期不住人,會出各種問題。
不住也要交的物業費之類的費用都算是小事了,門口的積雪不掃會被罰,草坪的草不剪會被罰,二樓窗戶年久失修掉下來砸到人,那肯定是要賠錢的,失火要被罰,水龍頭壞了噴的到處都是水也要被罰。
長期沒人住的房子,萬一像《寄生蟲》那樣,在地下室裏憑空長出人來,那就更可怕了。
安夏請人幫忙了解一下沒有美國國籍的人在美國買房子會有什麽樣的要求和條件。
當初曾與紫金合作過的玻璃廠曹老板聽說安夏在打聽買美國房產的事情,忙熱情地推薦安夏一定得趕緊買下來。
“買房再去申請一張綠卡,將來你往來於中美之間就特別方便,不用再一趟一趟的申請商務簽證,去看簽證官的嘴臉。”
曹老板知道安夏跟許多國有部門有生意往來,又說:“拿了綠卡不是入籍,你還是中國人,不用擔心生意上的合作。”
打聽清楚了,安夏還是覺得有點不放心,她總覺得美國對華政策時常處於精神不穩定的狀態。
一會兒好,一會兒不好,要是哪天突然說沒收所有未入籍的中國人買的房產,都不算特別令人驚訝。
“不可能的,美國的法律保護私有財產神聖不受侵犯。”曹老板覺得安夏是在杞人憂天。
安夏可不這麽認為,連退位的大統領金毛的海湖莊園都能突然被闖入搜查,還有什麽事不能發生。
正在她猶豫要不要低價買入,再短平快的轉手賺一筆的時候,有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安夏提高了警惕。
「矽穀小妲己」鄧杭生收到了程序員朋友的發來的一條消息,問紫金最近是不是生意特別好。
鄧杭生:“還行吧,怎麽了?”
“你們老板在比佛利山莊買了一棟八百多平方的豪宅,那可是比佛利山莊!而且,聽說她要移民過來。”
消息來源是一份當地的華人報紙,占了一小塊的版麵。
鄧杭生把此事當笑話說給安夏聽,安夏頓時覺得買房這事,已經不僅僅是買房了。
結合現在的局勢,如果她真的買下了那套房,隻怕會成為爆炸性的新聞,標題她都想好了《中必輸,紫金老板加入美籍》《一定是體製的問題,安夏緣何不看好國內地產》,再抬高一步,就是《中必完,科技巨頭出逃》。
這一套她可太熟悉了,盡管她有海外投資,那些公司產生的利潤都是她的,理論上來說,她想買什麽,隻要不犯法,都是自己的自由。
隻不過如果為了這種花錢的自由,招惹來一堆麻煩,那還是算了。
不知道這個搶先報料的三流小報是不是隻拿了通稿,沒有看清楚發布條件。
嘖,這也是個(大概八點二十發)都想不起來要刪掉的營銷號水平,太著急。
原本說要買房,忽然說不買了,就有一種憑空多出一筆錢的感覺,總想把它花掉。
此時,滬市人民對房子的認知還處於「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時代。
盡管在1987年的陸家嘴踩踏事件之後,延安東路隧道已經在1991年通車。
但還是不如人意,大多數單位還是在浦西,隧道就那麽一小條,早上趕上班麻煩的很。
此時浦東的房價起來了,但沒有完全起來,上交所都沒有搬過來,現在陸家嘴的房價三千塊錢一平方。
然而,也並沒有什麽人買,還有福利分房呢,誰要買啊,買也不會買在這個鳥不拉屎的鄉下地方。
安夏一口氣買下了未來陸家嘴中心位置的十幾套房子。
身在滬市的親戚從媽媽那裏聽說她的大筆投資,都覺得這個小囡是不是腦子瓦特了,要買也得買南京路、福州路、靜安路的房子。
“都這麽有錢了,為什麽不買思南公館?整天對著那個醜醜的破工地,盯著三個球,有什麽好的。”親戚對安夏的投資眼光表示痛心疾首。
他說的那個「破工地」,就是未來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修了三年,快修完了,但還沒有完全修完。
安夏回答:“升值空間不大。”
主要是在她的記憶裏,這些地方一直很貴,不好找買家出手,而且也沒印象有什麽大型拆遷工程,可以賺一筆拆遷費,做為投資來說,實在沒意思。
辦完了陸家嘴這邊各種手續,安夏就打算回去,親戚千叮嚀萬囑咐,叫她回去一定得給他一個電話報平安。
“怎麽了?”
“你不知道啊,最近總是有女大學生不見,家裏人怎麽找都找不到,都說是被拐到山裏賣給老光棍啦。”
“監控沒查出來?”
“那我就不知道了。”
安夏的眉頭皺起,滬市現在也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有許多大型企業,並且還在不斷的招商引資,想人到這裏來投資,最要緊的就是一個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
領導層很早就購入了紫金科技的監控設備,而且安裝密度還挺大,怎麽著也應該有點線索,能發生「總有」這種事情,就很不正常。
她找到當初采購接洽的人,以售後的理由打聽監控設備的使用情況,是不是壞了,或是沒有升級固件。
沒壞,就是條件不行,人往城外一跑,就無影無蹤了。
從綁人到沒有監控的郊區,隻要幾小時的時間。
學校同宿舍的同學一般不會馬上告訴學校,年輕人麽,誰還不貪玩。
等舍友發現受害人連續夜不歸宿,再想起來報告,已經遲了。
“除非監控能鋪遍全國,到時候才能及時抓到他們。”
最近失蹤的一個大學生,是昨天才失蹤的,她平時特別老實,從來不出去歌舞廳之類的地方玩,每天不是學校就是在當家教的地方,從不夜不歸宿。
所以,當她晚上過了九點還沒有回來的時候,舍友們就報告了輔導員。
最後的監控顯示,這個姑娘在某條街上跟一個背著大包的老太太說了幾句話。
然後,她就跟著一個老太太去了一個掛著門簾的屋子裏去了,再也沒出來。
警方趕到那裏,發現門簾後麵根本就不是屋子,而是一條小窄巷,另一頭是通的。
地上有車輪的痕跡。
可是此處是一個老舊的城中村,裏麵沒有安裝任何設備,是個監控死角。
安夏問道:“聽說法醫痕檢能從輪胎的痕跡上看出那是什麽車?”
“不用痕檢,我都能看出來,就是個小麵包,而且上麵還沾著灰漿,那車去過建築工地,現在全城這麽多建築工地,好多在工地上班的都是坐小麵包去的,數量實在太多了,我們排查到現在,才查完兩個區。”
“我們公司新升級的人工智能係統程序可以自動拚接完整的行駛記錄,這個試了嗎?”安夏問道。
“什麽時候升級的?”眾人麵麵相覷。
安夏向他們展示人工智能組的最新成果:可以憑借全市所有攝像頭拍到的記錄,推斷某車在這段時間內可能經過了什麽地方。
如果找出曾路過女大學生失蹤地的、工地上用的麵包車,那就大大的縮小了排查範圍。
萬幸現在全市也沒多少麵包車,在慢得讓人吐血的數據傳輸速度下,到底還是在幾小時內篩完了。
最後的嫌疑車有五輛,來自五個工地。
頓時從大海撈針,變成了定點排查,再加上有資格開工地的人不多。在太陽落山之前,找到了最近那位失蹤的女大學生。
她被綁著手腳,藏在一處民房裏。
人販子說自己是工地上的司機,工錢實在太少,就起了歹心。
說自己是頭一次,說自己很後悔,說自己不懂法……
直到他的同夥進來,這同夥就是監控裏的老太婆,她前科滿滿,仗著別人對她毫無戒心,婦女兒童加在一起拐了不少,一直在逃,覺得風聲沒那麽緊而手頭緊了,才再次出來犯案。
這個女孩子回來了,其他人……安夏不敢想,那個《嫁給大山的女人》的原型,正是在1994年被拐的,她的一生被毀了。不僅無人被問責,還拍出了那種美化的片子,不知道是在惡心誰。
安夏回去之後,那個滿臉驚恐的女學生一直在她腦海裏揮之不去。
她說她是好心,遇到一個老婆婆說肚子餓沒錢吃飯,隻求女學生去那邊的店裏幫她買個饅頭就好了。
她跟著老婆婆進去之後,就被人捂了嘴,根本無力掙紮,繼而被綁住手腳。
安夏腦中閃過很多個想法,但每一個想法都建立在移動互聯網足夠發達的前提下。
離開了硬件,什麽都是空。
她鬱悶了好幾天,陸雪給她定製了好幾章殺手總裁手起刀落,砍死人販子的故事,才總算讓安夏開心了一點。
真正讓安夏開心的事情終於來了,這次通過人工智能在短時間抓到人販子的事情,被寫成了報告,領導一看大喜,層層上報之後,驚動了國家級的機構。
“我們正計劃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監控工程係統,還有網上追逃係統……聽說天津的試點你們公司有參與,這次,也希望能與你們合作。”
“好。”安夏一口答應。
領導笑出來:“還沒說條件呢,要是給得少了,你可別反悔。”
“不會反悔。”
“嗬,覺悟這麽高的嗎?”
安夏趕緊拒絕了高帽子:“不是覺悟高,要是整個社會不安全,我出門上街都擔心,總不能天天上下班都得帶上幾個保鏢,這也算是為了我自己吧。”
第230章 無人機終於幹回原型機……
社會治安問題需要政府出手治理, 普通人,哪怕是公司,都做不到。
就連東印度貿易公司和聯合果品都做不到, 他們隻會搞破壞和挑撥。
這兩件事相比建設一個穩定的社會來說,簡直太簡單了。
現在警方要做的是一個僅限於警方內部流轉的信息平台, 在上麵可以看見全國各個地方發出的追逃信息。
如果現在有第二代身份證, 且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核查實名的話。
對於追捕犯人來說,會變得簡單很多。
不過這一切的推行還需要時間, 現在國內的經濟條件, 不足以推動這樣大的變革。
安夏從公司裏挑選與警務開發合作的同事時, 本來有些擔憂, 因為這單生意錢不多,而且對公結算一向以拖延出名,拖一年兩年都是有的。
就算她找熟人,賣麵子,也不會像商業對商業那樣,討不著錢, 還能告,這個回款遲的話,那就是遲了。
偏偏開發任務還很重,全國這麽大的人口數, 這麽多不同的城市,細到最一線的派出所,開發起來的難度很大。
又難,錢又不多, 還有可能被拖上一陣子……安夏不知道有沒有員工願意。
要是員工被點將卻不願意的話,說不定會一怒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