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節
《雙璧》作者:九月流火 作者:九月流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宮,太子聽到李華章想去幽州做節度使,愣了下,轉瞬明白了李華章的意圖。他沉默良久,長長喟歎:“二兄高義,原來,是我小?人之心了。”
太子很感動李華章做出的讓步,他有法統在身,又有謝濟川輔佐,隻要李華章不?參與太子之爭,太平公?主不?會是太子的對手。太子對自己的做法十分慚愧,發話道:“二兄於?江山、於?社稷、於?李家都有大功,以?後雍王府所需所求,不?得怠慢,待二兄走後,多照顧鎮國?公?府。”
謝濟川跟著?東宮諸臣,垂眸叉手:“喏。”
李華章說?話算話,第二天一早,就?進宮和皇帝說?了要去幽州的事。皇帝聽到李華章又要走,十分不?舍:“你回來都沒住幾天,怎麽又要走?你若想去外地練手,我在長安周圍給你找塊地方,何必去幽州那麽遠?”
李華章行禮道:“正是因為偏遠,才?需要臣去播布漢家文化,推行大唐政令。聖人,穆雲平前車之鑒,不?得不?防,還請聖人多注意各道節度使,勿養虎為大,終成禍患。”
皇帝知道李華章是不?想摻和朝中太子之爭,主動為他的兒子讓路。他心中五味雜陳,這?個孩子,和二兄太像了,二兄始終踐行著?君子之德卻不?得善終,現在,他不?能再讓李華章走上和二兄同樣的路了。
或許去幽州,遠離長安這?個是非之地,還能大展拳腳,盡情施展抱負,對一個君子來說?,是最好的結局了。
皇帝沒有再執意讓李華章留在長安,歎道:“你這?個孩子啊,總是這?樣有主意。你既想明白了,那就?去吧。你打算何時回來?”
李華章抬手,對著?高位上的皇帝鄭重下拜:“盛世?便歸。”
·
聖人首肯,太子放話讓六部一切以?雍王的要求為先,李華章的調令很快拿到了。出城那天,太子攜文武官員出城相送,李華章在前方寒暄,明華裳躲開應酬,來和鎮國?公?告別。
明雨霽扶著?鎮國?公?,已埋怨了好幾天:“你怎麽要去那麽遠的地方?都怪李華章,早知道就?不?讓二娘嫁給他了。”
蘇行止今日也陪著?鎮國?公?府過來了,他聽到明雨霽的話,十分無奈:“雨霽,人家是夫妻,你不?要胡攪蠻纏。”
明華裳笑笑,說?:“不?怪他,是我想去遠方看看。姐姐,以?後家裏的事,就?多仰仗你和蘇兄了。”
明雨霽白了明華裳一眼,道:“仰仗他幹嘛,家裏什麽事不?得我做主?”
“我錯了我錯了。”明華裳連忙道歉,“以?後就?有勞姐姐了。等禦史台不?忙的時候,你和蘇兄帶著?父親去幽州,我們?一起去塞外看草原。”
年初,謝濟川、任遙、江陵相繼離開後,明雨霽陪她住了幾天,也趕緊回來照應鎮國?公?了。從那之後,蘇行止就?常陪在明雨霽身邊,兩人似夫妻也似兄妹,明雨霽沒有主動和明華裳說?,明華裳便沒有問他們?現在是什麽關係。想來,等明雨霽願意承認的時候,會告訴她的。
蘇行止正要應承,明雨霽嗤了一聲,不?屑說?:“為什麽要等他,我和父親常年有空,想去就?去了,為什麽要照顧他的時間,平白受拖累。”
明華裳這?麽玲瓏善變的人都被堵住了,蘇行止不?氣不?惱,主動道:“雨霽說?得沒錯,禦史台閑時較少,若是等我,恐怕許多事都耽誤了。雍王妃若是想家裏了,隨時來信,我請人護送鎮國?公?和雨霽去幽州。”
明華裳沒來得及插話,果然明雨霽說?:“為什麽要你請?我不?能請嗎?”
鎮國?公?哈哈大笑,說?:“行了行了,這?種事哪能讓你們?小?輩操心,我來請。裳裳,太子和二郎都在那邊等著?呢,你去吧。去了幽州好好治理,好好破案,為父在家裏,等著?你們?名揚四海。”
明華裳早就?和家人道過別,也知道這?不?過是暫時的分別,以?後肯定?能再見,但真到了這?一刻,她還是哽塞了。她用力憋回眼睛中的淚意,抬手,鄭重向鎮國?公?、明雨霽行禮:“我走了。阿父,姐姐,保重。”
鎮國?公?輕輕摸了摸她的頭發,就?催她上車。明華裳三步一回頭離開,明雨霽扶著?鎮國?公?,不?斷向她揮手,蘇行止默默守在明雨霽身邊,同樣目送她離開。突然,明華裳的手被一隻修長有力的手掌握住,她回頭看到李華章,李華章站在陽光下,肩上日月花紋燦燦閃動著?金光,秀雅絕倫,俊朗無雙。
李華章耐心溫柔地看著?她,眼神似在告訴她不?用急,如果不?舍得,可以?多和家人待一會。明華裳深吸一口氣,抬頭笑著?看向他,堅定?道:“我好了,我們?走吧。”
李華章低低應了聲,回頭看向鎮國?公?的方向,隆重下拜。明華裳跟著?李華章一起行禮,拜別父親。
鎮國?公?看著?這?一幕,眼眶不?受控泛濕。他還記得剛把李華章抱回來的時候,李華章都不?及手臂長,和明華裳並肩放在一起,兩個孩子都弱弱的,像貓一樣小?聲哭。一轉眼,他們?長成了郎君、娘子,有羽翼也有理想,足以?去探索屬於?他們?的天空,不?再需要他的保護了。
真好,三個孩子都長成了最美好的樣子。如此,他也無負太子了。
鎮國?公?眼睛已經濕了,卻還是笑著?,示意明華裳快上車。明雨霽和蘇行止站在旁邊,無聲陪伴著?鎮國?公?。
李華章扶著?明華裳登車,清點好隊伍後,就?翻身上馬。他回頭望向城門,太子、謝濟川等人都站在城牆下,浩浩蕩蕩,靜默無聲。
他想起剛才?在無人處,謝濟川問他的話。謝濟川問他:“你放下權力後,不?擔心我或太子出爾反爾,派人追殺你嗎?”
當時很快就?來人了,李華章沒來及回複,現在他在馬上,遙遙對太子拱手。太子很快回禮,同樣拱手,一切盡在不?言中。
李華章的答案是,不?擔心。
大唐已經內亂太久了,從高宗末年,到周武篡唐,到中宗複辟,到韋後亂政,好不?容易相王登基,太平公?主又掀起太子之爭。太多野心家出現在這?個舞台上,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李華章相信,仍然還是有有識之士,能超脫一己之私、黨派利益,真心為國?為民,做出有利於?整個國?家的決定?。
哪怕在漫長的動亂中,朝中依然不?缺這?樣的人,狄公?、謝濟川、任遙、江陵、蘇行止、韓頡、玉瓊……那些無名無姓、未被知曉的人,隻會更多。
則天皇帝實在是一個很擅長識人的人,她為朝廷挖掘、儲備了許多人才?,大唐不?缺才?子,也不?缺憂國?憂民的政治家,距離盛世?,大概隻差一段齊心協力的接力賽。
如果他的離開,能促成這?一天盡快來臨,他甘之如飴。
李華章和太子對望,李華章輕輕一笑,策馬向前,太子也未曾作秀什麽。
這?是兩人無聲的盟約。君子之盟,兩人再不?相見,各安一方,太子在朝為帝,帶領大唐步入太平盛世?,四海晏平,隻要他能做到,李華章就?甘心為臣,一生為朝廷守護北疆。
李華章相信,一個盛世?皇帝,有這?樣的氣量。
何時歸來?
盛世?便歸。
——《雙璧》正文完。
第203章 番外之盛世
鳴笳雙雁落,伐鼓夜兵屯。月照黃沙磧,風乾白草原。
風聲和著笳笛,幽幽敲擊在窗戶上。李華章意識在幻海中沉浮,一時間,無法分辨自己在夢中還是在現實。
他又來到了這個地方。
這似乎是一個佛堂,窗外衰草連天,朔風呼嘯,看氣候也在幽州。香案上孤零零供著一個靈牌,李華章心裏忽的生出一股排斥,似乎極不願意看到這個靈位。
他定了定神,還是走上前,看到了上麵的字。
“吾妹明華裳之靈。”
李華章心裏的感應落實,隨即生出一股密密麻麻的痛。裳裳死了,什麽時候?
李華章想法未落,外麵很快響起腳步聲。李華章不知自己為何出現在這裏,但看佛堂的幹淨程度,顯然主人非常愛護此地,他正想著要不要和主人解釋一二,申明自己並非有意冒犯,但當他回頭看到來人,即刻打消了這個想法。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來的人是他。或者說,夢境中的李華章。
幽州酷寒,風沙也大,來了幽州難免會粗糲一些,但夢境中的李華章要比他的歲數滄桑得多。這種滄桑並非指容貌,而是精神氣。
他看著不過二十六七,但麵容冷硬,眼神沉寂,竟已有古井無波之感,仿佛世間任何事都不會激起他的情緒波動。李華章看著他走到案前,躬身為靈位上了一炷香。
李華章似乎能感覺到另一個人的情緒,心情也跟著沉重起來。
他盯著牌位上的名字,默然看了良久,緩緩開口:“如今是天寶六年九月,總覺得你離開了很久卻又仿佛沒多久,不知不覺,竟已十年了。”
李華章根據時間推算,照這樣說,明華裳在聖曆二年就死了,他心裏狠狠一揪,她死的時候,竟然才十七歲。
夢境中的李華章深深歎息,在蒲墊前坐下,正對著明華裳的牌位,仿佛在閑話家常:“那時,我以為留你在鎮國公府是對你好,誰知,正是我為你引來殺身之禍。姑母和三郎鬥了幾年,終究還是敗下陣來,煊赫一時的太平公主府,如今也不過一片廢墟。她死了,可是,你也再回不來了。”
“如果當時讓你離開鎮國公府,跟著蘇行止走,或者我主動向則天皇帝表明身份,是不是一切都會不一樣?瞞來瞞去,其實她什麽都知道。姑母竟然以為殺了你就能讓則天皇帝相信你才是章懷太子遺脈,從而保下我.....嗬,何其荒謬。”
“如果當年父親沒有將我送出東宮,如果鎮國公沒有將我帶回明家,我隨著父兄早早死去,是不是會更好?至少,你不會死,會和親姐姐無憂無慮長大;蘇雨霽不會心懷愧疚,下落不明;鎮國公也不會一夜白了頭。而我,也不用像個笑話一樣,費盡心思恢複了李唐江山,卻也和李家所有人斷絕了關係。”
他的聲音平淡蒼涼,沒有起伏,但李華章卻從中聽到了錐心刺骨的痛。
他共有兩個父親,其中養父鎮國公對他有恩,但他害得鎮國公的小女兒英年早逝,大女兒懷恨終身,鎮國公一夜白頭;生父章懷太子對他有義,但他的姑母殺死了他救命恩人的女兒,叔叔因為猜忌他而打壓鎮國公府。生父養父,恩義兩重,他哪一重都全不得。
李華章心裏沉甸甸的,幾乎喘不過氣,像是他也經曆過這種深恩負盡、死生親友的痛苦。李華章不由想,若他麵臨這種情況,該怎麽做呢?
對他有恩的養父,愛女因他喪命,李華章不報仇是忘恩負義,若報仇,他難道要殺了自己的姑姑嗎?
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報,似乎,也隻能將自己流放到幽州,在塞下一日日的風沙中獨自消化痛苦。
李華章不由歎氣,歎氣聲正好與夢中人重合。李華章抬眸,和蒲墊上的人視線相對。他似乎看著上方神佛,又似乎隔著時空與李華章對視,低聲道:“我願用我這一世所有,換她來生平安喜樂。如果有機會.....”
夢境到這裏被什麽東西撞了下,化作點點碎沙,流逝坍塌。李華章從夢境中掙脫,猛地睜開眼,發現他並不在佛堂,麵前也並不是冷冰冰的靈位,而是活生生的她。
她埋著臉,一隻手搭在外麵,睡得毫無所覺。剛才將夢境撞碎的東西,正是她的手。
李華章低低歎了口氣,這回歎氣不同於夢境,他雖然無奈,但底色是幸福的,心甘情願地將她的手放回被子裏。
李華章側躺著,近距離凝視明華裳酣睡中的臉,不由想起剛才那個夢。
那個夢是真還是假呢?李華章不知道,但他知道,她還活著,並在他身邊,已是他這一生最幸運的事。
他早就發現明華裳似乎隱藏著什麽事情,有一段時間她像是知道自己要死了,故作快樂地為自己安排後事。幸而,蒼天有眼,她活了下來。
或許,並非是蒼天有眼,而是有人做了交換,用一世保疆衛國的功德,換她能提前預知災難,早做防範。人生由此開啟另一種可能,李華章,明雨霽,鎮國公,都因此有了美滿結局。
如果夢境沒有提前結束,另一個李華章原本想說什麽呢?如果有機會,他想做什麽?
李華章輕柔拂過明華裳頭發,替她將睡亂的發絲整理好。無論夢中人想求什麽都沒關係了,因為,他已經做到了。
順便提一個巧合,今年,也是天寶六年,九月。幽州比中原冷,芳菲早已謝盡,但在洛陽,應當正是桂花盛開的時節。
命運終對他網開一麵,賜予他一個大團圓終場。
明華裳發誓早起的第若幹天,再一次睡到自然醒。明華裳一邊吃早飯,一邊轉移責任:“你怎麽不叫醒我?”
李華章替她倒了杯酥茶,說:“天氣越來越冷了,你要練習馬術也不急於今日。等開春草長出來,我陪你去草原上練吧。”
明華裳想了想,覺得有道理,便愉快地再一次拖延,哦不,將任務合理延期了。
吃飽飯後,李華章去營地裏練兵,明華裳就待在節度使府衙裏,繼續編書。她來幽州後,發現這裏官吏水平參差不齊,很多衙役連破案的基本常識都沒有,隻知道靠老辦法—逼供嫌疑人來找凶手。明華裳早就想過寫一本關於破案的工具書,李華章再三鼓勵她,明華裳終於下定決心,將她這些年畫像的感悟,從玄而又玄的天賦感受,到言之有據的技巧經驗,都寫下來。
這本書一寫就是許多年,她來幽州的第二年就動筆了,直到現在,也不過寫了三分之二的樣子。她埋首在卷宗和畫像中,一不留神,一上午過去了。直到李華章進來喊她吃飯,明華裳才驚覺,竟然已經中午了。
午飯後,兩人有的沒的說一會話,李華章就去前麵召見下屬、處理公務。明華裳要睡一個午覺,下午起來後看心情,可能去前麵幫李華章,可能繼續編書,可能處理玄梟衛的日常事務,可能和丫鬟們一起做手工,也可能什麽都不做,就坐在窗前發呆。
她很喜歡這種,閑散而充實的生活。
但今日,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打破了這種平靜。
“皇帝召你回京?”明華裳有些驚訝地看著李華章手中的詔書,不可置信挑眉,“當年不是說好了,你們兩人天各一方,相安無事嗎?他怎麽突然想起你了?”
李華章將詔書放在桌麵上,說:“是元日朝會,召各路節度使入京,亦在法度之中。”
“是嗎?”明華裳將信將疑接過詔書,飛快看完後,疑惑道,“往年元日我們都是送一份折子去長安的,今年為什麽點名讓你回京?”
元日朝廷會舉辦大朝會,這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皇室宗親、文武百官、番邦使節都要去太極殿參加,在外地的刺史、節度使無法親臨長安的話,要親手寫一份賀書,派親信送到長安,恭祝皇帝千秋萬代,祝大唐風調雨順,四海晏平。
這是彰顯國力的重要時刻,全朝都十分重視,以前李華章以幽州軍防緊要、不得擅離為理由,派副官去長安替他賀歲,但今年,長安來的信件中,卻盛情邀請他們回京。
李華章說:“當年我允諾無詔不回長安,既然皇帝來信召見,也沒什麽不能回的。放心,幽州擁兵十萬,位置緊要,長安不會亂來的。”
明華裳聽著稍稍放下心,也是,幽州是北方的咽喉,防禦奚、契丹,若幽州失守,黃河以北大片土地都要麵臨異族的威脅,皇帝瘋了才會拿自己的江山做賭。何況李華章這些年甚得民心,他來幽州後,範陽郡吏治一清,軍紀嚴明,百姓安居樂業,而他上馬管兵,下馬管民,既是行政長官,也是軍隊首領,整日忙得不見人影,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如果皇帝真生猜忌之心,李華章也不是沒有還手之力。
李華章看到明華裳的表情,捏了捏她的臉,笑道:“別擔心,我雖和皇帝沒什麽交情,但知道他不是那種氣量狹小的人。若他真猜忌我,當年就不會放我離開長安。這次,他應當隻是叫我們去參加朝會,正好,我們也回長安看看親故,不知鎮國公府這些年變成什麽樣了。”
明華裳想到能回去見父親和姐姐,終於覺得這趟長途旅程還有些可取之處:“好。”
然而,哪怕明華裳花了三個月來準備,等真的上路時,她還是覺得痛苦極了。好容易走到雍州境內,明華裳已經被馬車折磨得奄奄一息。前方已經能看到長安城牆,進寶放下車簾,對明華裳說:“娘子,您再忍一忍,馬上就到了。進城後,您就能回床上好好休息了。”
明華裳坐了一個月馬車,腰都快斷了,她懨懨點頭,這時馬車隊伍忽然停下來了。進寶噘著嘴,氣勢洶洶掀開簾子:“怎麽回事?”
太子很感動李華章做出的讓步,他有法統在身,又有謝濟川輔佐,隻要李華章不?參與太子之爭,太平公?主不?會是太子的對手。太子對自己的做法十分慚愧,發話道:“二兄於?江山、於?社稷、於?李家都有大功,以?後雍王府所需所求,不?得怠慢,待二兄走後,多照顧鎮國?公?府。”
謝濟川跟著?東宮諸臣,垂眸叉手:“喏。”
李華章說?話算話,第二天一早,就?進宮和皇帝說?了要去幽州的事。皇帝聽到李華章又要走,十分不?舍:“你回來都沒住幾天,怎麽又要走?你若想去外地練手,我在長安周圍給你找塊地方,何必去幽州那麽遠?”
李華章行禮道:“正是因為偏遠,才?需要臣去播布漢家文化,推行大唐政令。聖人,穆雲平前車之鑒,不?得不?防,還請聖人多注意各道節度使,勿養虎為大,終成禍患。”
皇帝知道李華章是不?想摻和朝中太子之爭,主動為他的兒子讓路。他心中五味雜陳,這?個孩子,和二兄太像了,二兄始終踐行著?君子之德卻不?得善終,現在,他不?能再讓李華章走上和二兄同樣的路了。
或許去幽州,遠離長安這?個是非之地,還能大展拳腳,盡情施展抱負,對一個君子來說?,是最好的結局了。
皇帝沒有再執意讓李華章留在長安,歎道:“你這?個孩子啊,總是這?樣有主意。你既想明白了,那就?去吧。你打算何時回來?”
李華章抬手,對著?高位上的皇帝鄭重下拜:“盛世?便歸。”
·
聖人首肯,太子放話讓六部一切以?雍王的要求為先,李華章的調令很快拿到了。出城那天,太子攜文武官員出城相送,李華章在前方寒暄,明華裳躲開應酬,來和鎮國?公?告別。
明雨霽扶著?鎮國?公?,已埋怨了好幾天:“你怎麽要去那麽遠的地方?都怪李華章,早知道就?不?讓二娘嫁給他了。”
蘇行止今日也陪著?鎮國?公?府過來了,他聽到明雨霽的話,十分無奈:“雨霽,人家是夫妻,你不?要胡攪蠻纏。”
明華裳笑笑,說?:“不?怪他,是我想去遠方看看。姐姐,以?後家裏的事,就?多仰仗你和蘇兄了。”
明雨霽白了明華裳一眼,道:“仰仗他幹嘛,家裏什麽事不?得我做主?”
“我錯了我錯了。”明華裳連忙道歉,“以?後就?有勞姐姐了。等禦史台不?忙的時候,你和蘇兄帶著?父親去幽州,我們?一起去塞外看草原。”
年初,謝濟川、任遙、江陵相繼離開後,明雨霽陪她住了幾天,也趕緊回來照應鎮國?公?了。從那之後,蘇行止就?常陪在明雨霽身邊,兩人似夫妻也似兄妹,明雨霽沒有主動和明華裳說?,明華裳便沒有問他們?現在是什麽關係。想來,等明雨霽願意承認的時候,會告訴她的。
蘇行止正要應承,明雨霽嗤了一聲,不?屑說?:“為什麽要等他,我和父親常年有空,想去就?去了,為什麽要照顧他的時間,平白受拖累。”
明華裳這?麽玲瓏善變的人都被堵住了,蘇行止不?氣不?惱,主動道:“雨霽說?得沒錯,禦史台閑時較少,若是等我,恐怕許多事都耽誤了。雍王妃若是想家裏了,隨時來信,我請人護送鎮國?公?和雨霽去幽州。”
明華裳沒來得及插話,果然明雨霽說?:“為什麽要你請?我不?能請嗎?”
鎮國?公?哈哈大笑,說?:“行了行了,這?種事哪能讓你們?小?輩操心,我來請。裳裳,太子和二郎都在那邊等著?呢,你去吧。去了幽州好好治理,好好破案,為父在家裏,等著?你們?名揚四海。”
明華裳早就?和家人道過別,也知道這?不?過是暫時的分別,以?後肯定?能再見,但真到了這?一刻,她還是哽塞了。她用力憋回眼睛中的淚意,抬手,鄭重向鎮國?公?、明雨霽行禮:“我走了。阿父,姐姐,保重。”
鎮國?公?輕輕摸了摸她的頭發,就?催她上車。明華裳三步一回頭離開,明雨霽扶著?鎮國?公?,不?斷向她揮手,蘇行止默默守在明雨霽身邊,同樣目送她離開。突然,明華裳的手被一隻修長有力的手掌握住,她回頭看到李華章,李華章站在陽光下,肩上日月花紋燦燦閃動著?金光,秀雅絕倫,俊朗無雙。
李華章耐心溫柔地看著?她,眼神似在告訴她不?用急,如果不?舍得,可以?多和家人待一會。明華裳深吸一口氣,抬頭笑著?看向他,堅定?道:“我好了,我們?走吧。”
李華章低低應了聲,回頭看向鎮國?公?的方向,隆重下拜。明華裳跟著?李華章一起行禮,拜別父親。
鎮國?公?看著?這?一幕,眼眶不?受控泛濕。他還記得剛把李華章抱回來的時候,李華章都不?及手臂長,和明華裳並肩放在一起,兩個孩子都弱弱的,像貓一樣小?聲哭。一轉眼,他們?長成了郎君、娘子,有羽翼也有理想,足以?去探索屬於?他們?的天空,不?再需要他的保護了。
真好,三個孩子都長成了最美好的樣子。如此,他也無負太子了。
鎮國?公?眼睛已經濕了,卻還是笑著?,示意明華裳快上車。明雨霽和蘇行止站在旁邊,無聲陪伴著?鎮國?公?。
李華章扶著?明華裳登車,清點好隊伍後,就?翻身上馬。他回頭望向城門,太子、謝濟川等人都站在城牆下,浩浩蕩蕩,靜默無聲。
他想起剛才?在無人處,謝濟川問他的話。謝濟川問他:“你放下權力後,不?擔心我或太子出爾反爾,派人追殺你嗎?”
當時很快就?來人了,李華章沒來及回複,現在他在馬上,遙遙對太子拱手。太子很快回禮,同樣拱手,一切盡在不?言中。
李華章的答案是,不?擔心。
大唐已經內亂太久了,從高宗末年,到周武篡唐,到中宗複辟,到韋後亂政,好不?容易相王登基,太平公?主又掀起太子之爭。太多野心家出現在這?個舞台上,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李華章相信,仍然還是有有識之士,能超脫一己之私、黨派利益,真心為國?為民,做出有利於?整個國?家的決定?。
哪怕在漫長的動亂中,朝中依然不?缺這?樣的人,狄公?、謝濟川、任遙、江陵、蘇行止、韓頡、玉瓊……那些無名無姓、未被知曉的人,隻會更多。
則天皇帝實在是一個很擅長識人的人,她為朝廷挖掘、儲備了許多人才?,大唐不?缺才?子,也不?缺憂國?憂民的政治家,距離盛世?,大概隻差一段齊心協力的接力賽。
如果他的離開,能促成這?一天盡快來臨,他甘之如飴。
李華章和太子對望,李華章輕輕一笑,策馬向前,太子也未曾作秀什麽。
這?是兩人無聲的盟約。君子之盟,兩人再不?相見,各安一方,太子在朝為帝,帶領大唐步入太平盛世?,四海晏平,隻要他能做到,李華章就?甘心為臣,一生為朝廷守護北疆。
李華章相信,一個盛世?皇帝,有這?樣的氣量。
何時歸來?
盛世?便歸。
——《雙璧》正文完。
第203章 番外之盛世
鳴笳雙雁落,伐鼓夜兵屯。月照黃沙磧,風乾白草原。
風聲和著笳笛,幽幽敲擊在窗戶上。李華章意識在幻海中沉浮,一時間,無法分辨自己在夢中還是在現實。
他又來到了這個地方。
這似乎是一個佛堂,窗外衰草連天,朔風呼嘯,看氣候也在幽州。香案上孤零零供著一個靈牌,李華章心裏忽的生出一股排斥,似乎極不願意看到這個靈位。
他定了定神,還是走上前,看到了上麵的字。
“吾妹明華裳之靈。”
李華章心裏的感應落實,隨即生出一股密密麻麻的痛。裳裳死了,什麽時候?
李華章想法未落,外麵很快響起腳步聲。李華章不知自己為何出現在這裏,但看佛堂的幹淨程度,顯然主人非常愛護此地,他正想著要不要和主人解釋一二,申明自己並非有意冒犯,但當他回頭看到來人,即刻打消了這個想法。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來的人是他。或者說,夢境中的李華章。
幽州酷寒,風沙也大,來了幽州難免會粗糲一些,但夢境中的李華章要比他的歲數滄桑得多。這種滄桑並非指容貌,而是精神氣。
他看著不過二十六七,但麵容冷硬,眼神沉寂,竟已有古井無波之感,仿佛世間任何事都不會激起他的情緒波動。李華章看著他走到案前,躬身為靈位上了一炷香。
李華章似乎能感覺到另一個人的情緒,心情也跟著沉重起來。
他盯著牌位上的名字,默然看了良久,緩緩開口:“如今是天寶六年九月,總覺得你離開了很久卻又仿佛沒多久,不知不覺,竟已十年了。”
李華章根據時間推算,照這樣說,明華裳在聖曆二年就死了,他心裏狠狠一揪,她死的時候,竟然才十七歲。
夢境中的李華章深深歎息,在蒲墊前坐下,正對著明華裳的牌位,仿佛在閑話家常:“那時,我以為留你在鎮國公府是對你好,誰知,正是我為你引來殺身之禍。姑母和三郎鬥了幾年,終究還是敗下陣來,煊赫一時的太平公主府,如今也不過一片廢墟。她死了,可是,你也再回不來了。”
“如果當時讓你離開鎮國公府,跟著蘇行止走,或者我主動向則天皇帝表明身份,是不是一切都會不一樣?瞞來瞞去,其實她什麽都知道。姑母竟然以為殺了你就能讓則天皇帝相信你才是章懷太子遺脈,從而保下我.....嗬,何其荒謬。”
“如果當年父親沒有將我送出東宮,如果鎮國公沒有將我帶回明家,我隨著父兄早早死去,是不是會更好?至少,你不會死,會和親姐姐無憂無慮長大;蘇雨霽不會心懷愧疚,下落不明;鎮國公也不會一夜白了頭。而我,也不用像個笑話一樣,費盡心思恢複了李唐江山,卻也和李家所有人斷絕了關係。”
他的聲音平淡蒼涼,沒有起伏,但李華章卻從中聽到了錐心刺骨的痛。
他共有兩個父親,其中養父鎮國公對他有恩,但他害得鎮國公的小女兒英年早逝,大女兒懷恨終身,鎮國公一夜白頭;生父章懷太子對他有義,但他的姑母殺死了他救命恩人的女兒,叔叔因為猜忌他而打壓鎮國公府。生父養父,恩義兩重,他哪一重都全不得。
李華章心裏沉甸甸的,幾乎喘不過氣,像是他也經曆過這種深恩負盡、死生親友的痛苦。李華章不由想,若他麵臨這種情況,該怎麽做呢?
對他有恩的養父,愛女因他喪命,李華章不報仇是忘恩負義,若報仇,他難道要殺了自己的姑姑嗎?
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報,似乎,也隻能將自己流放到幽州,在塞下一日日的風沙中獨自消化痛苦。
李華章不由歎氣,歎氣聲正好與夢中人重合。李華章抬眸,和蒲墊上的人視線相對。他似乎看著上方神佛,又似乎隔著時空與李華章對視,低聲道:“我願用我這一世所有,換她來生平安喜樂。如果有機會.....”
夢境到這裏被什麽東西撞了下,化作點點碎沙,流逝坍塌。李華章從夢境中掙脫,猛地睜開眼,發現他並不在佛堂,麵前也並不是冷冰冰的靈位,而是活生生的她。
她埋著臉,一隻手搭在外麵,睡得毫無所覺。剛才將夢境撞碎的東西,正是她的手。
李華章低低歎了口氣,這回歎氣不同於夢境,他雖然無奈,但底色是幸福的,心甘情願地將她的手放回被子裏。
李華章側躺著,近距離凝視明華裳酣睡中的臉,不由想起剛才那個夢。
那個夢是真還是假呢?李華章不知道,但他知道,她還活著,並在他身邊,已是他這一生最幸運的事。
他早就發現明華裳似乎隱藏著什麽事情,有一段時間她像是知道自己要死了,故作快樂地為自己安排後事。幸而,蒼天有眼,她活了下來。
或許,並非是蒼天有眼,而是有人做了交換,用一世保疆衛國的功德,換她能提前預知災難,早做防範。人生由此開啟另一種可能,李華章,明雨霽,鎮國公,都因此有了美滿結局。
如果夢境沒有提前結束,另一個李華章原本想說什麽呢?如果有機會,他想做什麽?
李華章輕柔拂過明華裳頭發,替她將睡亂的發絲整理好。無論夢中人想求什麽都沒關係了,因為,他已經做到了。
順便提一個巧合,今年,也是天寶六年,九月。幽州比中原冷,芳菲早已謝盡,但在洛陽,應當正是桂花盛開的時節。
命運終對他網開一麵,賜予他一個大團圓終場。
明華裳發誓早起的第若幹天,再一次睡到自然醒。明華裳一邊吃早飯,一邊轉移責任:“你怎麽不叫醒我?”
李華章替她倒了杯酥茶,說:“天氣越來越冷了,你要練習馬術也不急於今日。等開春草長出來,我陪你去草原上練吧。”
明華裳想了想,覺得有道理,便愉快地再一次拖延,哦不,將任務合理延期了。
吃飽飯後,李華章去營地裏練兵,明華裳就待在節度使府衙裏,繼續編書。她來幽州後,發現這裏官吏水平參差不齊,很多衙役連破案的基本常識都沒有,隻知道靠老辦法—逼供嫌疑人來找凶手。明華裳早就想過寫一本關於破案的工具書,李華章再三鼓勵她,明華裳終於下定決心,將她這些年畫像的感悟,從玄而又玄的天賦感受,到言之有據的技巧經驗,都寫下來。
這本書一寫就是許多年,她來幽州的第二年就動筆了,直到現在,也不過寫了三分之二的樣子。她埋首在卷宗和畫像中,一不留神,一上午過去了。直到李華章進來喊她吃飯,明華裳才驚覺,竟然已經中午了。
午飯後,兩人有的沒的說一會話,李華章就去前麵召見下屬、處理公務。明華裳要睡一個午覺,下午起來後看心情,可能去前麵幫李華章,可能繼續編書,可能處理玄梟衛的日常事務,可能和丫鬟們一起做手工,也可能什麽都不做,就坐在窗前發呆。
她很喜歡這種,閑散而充實的生活。
但今日,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打破了這種平靜。
“皇帝召你回京?”明華裳有些驚訝地看著李華章手中的詔書,不可置信挑眉,“當年不是說好了,你們兩人天各一方,相安無事嗎?他怎麽突然想起你了?”
李華章將詔書放在桌麵上,說:“是元日朝會,召各路節度使入京,亦在法度之中。”
“是嗎?”明華裳將信將疑接過詔書,飛快看完後,疑惑道,“往年元日我們都是送一份折子去長安的,今年為什麽點名讓你回京?”
元日朝廷會舉辦大朝會,這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皇室宗親、文武百官、番邦使節都要去太極殿參加,在外地的刺史、節度使無法親臨長安的話,要親手寫一份賀書,派親信送到長安,恭祝皇帝千秋萬代,祝大唐風調雨順,四海晏平。
這是彰顯國力的重要時刻,全朝都十分重視,以前李華章以幽州軍防緊要、不得擅離為理由,派副官去長安替他賀歲,但今年,長安來的信件中,卻盛情邀請他們回京。
李華章說:“當年我允諾無詔不回長安,既然皇帝來信召見,也沒什麽不能回的。放心,幽州擁兵十萬,位置緊要,長安不會亂來的。”
明華裳聽著稍稍放下心,也是,幽州是北方的咽喉,防禦奚、契丹,若幽州失守,黃河以北大片土地都要麵臨異族的威脅,皇帝瘋了才會拿自己的江山做賭。何況李華章這些年甚得民心,他來幽州後,範陽郡吏治一清,軍紀嚴明,百姓安居樂業,而他上馬管兵,下馬管民,既是行政長官,也是軍隊首領,整日忙得不見人影,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如果皇帝真生猜忌之心,李華章也不是沒有還手之力。
李華章看到明華裳的表情,捏了捏她的臉,笑道:“別擔心,我雖和皇帝沒什麽交情,但知道他不是那種氣量狹小的人。若他真猜忌我,當年就不會放我離開長安。這次,他應當隻是叫我們去參加朝會,正好,我們也回長安看看親故,不知鎮國公府這些年變成什麽樣了。”
明華裳想到能回去見父親和姐姐,終於覺得這趟長途旅程還有些可取之處:“好。”
然而,哪怕明華裳花了三個月來準備,等真的上路時,她還是覺得痛苦極了。好容易走到雍州境內,明華裳已經被馬車折磨得奄奄一息。前方已經能看到長安城牆,進寶放下車簾,對明華裳說:“娘子,您再忍一忍,馬上就到了。進城後,您就能回床上好好休息了。”
明華裳坐了一個月馬車,腰都快斷了,她懨懨點頭,這時馬車隊伍忽然停下來了。進寶噘著嘴,氣勢洶洶掀開簾子:“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