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好客,總覺得人?家千裏迢迢曆經風險來了,心意難得,便要大肆回饋。


    可今年有點?反常。


    原本各衙門想著陛下整壽,本就該借機大肆慶賀,誰能想到?呢,撥款不增反減。


    甚至造書局那邊還?巴巴兒等指標呢,愣是連個影兒都沒有。


    於是今日上朝,造書局的掌局李大人?便率先?發問:“陛下,已是十月中,各國使者將至,不知今年要印多少?書,準備多少?典籍呢?”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各國仰慕者不在少?數,每每有使者來訪,返程時帶一批新書都快成慣例了。


    給客人?的麽,總要體麵些,所以造書局大多會根據朝廷派下來的指標,重新開版印刷,是為外交精裝版。


    刻板需要時間,印刷裝訂也?需要時間,各國快的十一月就到?了,再不開工,還?真有些緊張。


    天元帝嗯了聲,輕描淡寫道:“書局庫存多少??”


    李掌局脫口?而出,天元帝聽?了,忽然笑?了下,“這不是夠了麽?”


    曆年不是沒給過,何必重複?湊合湊合得了。


    此言一出,不光李掌局,便是其他各部官員也?心思翻滾,琢磨陛下到?底什麽意思。


    別國有沒有的,與我朝何幹?要不要是他們的事,可給不給……總歸是朝廷的體麵。


    李掌局張著嘴,似乎剛回過神?來,“這,這如何使得?如今書局庫存不過是簡裝,打賞也?就罷了,可若要做兩國之交,未免,未免……”


    他沒說完,但意思大家都懂:


    未免太寒酸了。


    這就好比你去拜年,臨走前主人?家回禮,哪怕同樣都是一斤茶葉,用草紙隨便裹了丟過來,和用精致瓷罐裝好後?放在雅致的木匣子裏,重視程度和意義?截然不同。


    每到?年末年初,天元帝做夢都在盤算國庫裏還?有多少?錢,故而聽?了這話,就有些肉疼,“每年單給各國上貢的還?禮,造書局開銷幾何?照今年來朝之數,又將所費幾何?”


    李掌局倒也?盡職,天元帝一問,他便張口?說出金額,“我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數目龐雜,每年贈與的少?則三五種,多則數十種,每種麽,少?則三五本,多則數十乃至數百本,未有定數。若尋常市麵上賣的,一本也?不過幾十、幾百文?,可若兩國還?禮時,少?不得板用好木,紙用好紙,墨用好墨,便是雕版也?要重新刻過。再則裝訂,一概線、蠟,都要特製的,若給他國國君或王公貴族者,少?不得再施以金箔……”


    各部官員都讀書,卻從未這樣直觀的了解官方贈禮成本,一邊聽?,一邊本能地在心裏算,越算越心驚。


    照李掌局這個說法,官方贈書每本成本至少?在一兩甚至一兩五以上,各書目相加,就照平均每國送二百本吧,就是三百兩起。


    這是最低標準。


    一國三百兩,十國就是三千兩,一百國家、部落就是……足足三萬兩!


    這還?隻是書,另外配套的好紙好墨也?在贈送之列……


    簡單粗暴得出大體數字後?,各部長官都有點?心理不平衡了。


    原本覺得自家求了幾萬、幾十萬撥款,還?挺美的,結果一對比,你區區造書局都動輒三五萬兩,這算什麽?


    兵部尚書看向李掌局的眼神?尤其微妙,好麽,老?子求爺爺告奶奶,好不容易才從戶部摳出來八十萬兩造船造炮,就這還?緊緊巴巴的,你倒好,輕描淡寫就扔出去幾萬兩?!


    眼見滿朝文?武神?色各異,天元帝由著他們醞釀了會兒,然後?才站起身來,慢慢走下龍座,笑?嗬嗬道:“這些日子,朕思慮良多,想著萬國來朝本是他們一番好意,朕若不回贈一二,到?底心中難安。”


    以李掌局為首的眾人?紛紛點?頭稱是,齊讚“陛下聖明”。


    天元帝對這類場麵話早已不放在心上,待聲潮褪去,這才繼續道:“可朕轉念一想,隻是贈書,難免治標不治本,似高?麗、倭國、暹羅等蠻荒之地,民智未開,便是送了再多書過去,他們也?未必能讀得懂。”


    原本當下大祿實力便傲視群雄,國民自傲,而在場的又都是萬裏挑一殺出來的,自然更傲,所以聽?了天元帝的話,都覺得沒毛病。


    有問題嗎?


    沒有!


    那些地方的人?就是民智未開啊,聽?說還?有茹毛飲血的,衣裳都不好好穿,能讀得懂聖賢書?


    到?了這一步,已經有官員隱隱猜到?點?天元帝的意思,但皇帝本人?不開口?,內閣諸位不表態,他們也?不敢輕易發話。


    天元帝還?在繞場發言,站得比較靠外的官員們,也?能聽?見些了。


    “……如此一來,朝廷可以省下銀子貼補自家百姓,周邊諸國也?能仰受聖人?教化,豈不是兩全其美?”


    等等,怎麽就兩全其美了?


    好多官員還?沒回過神?來,都開始瘋狂扒拉記憶,剛才陛下說了什麽?“親至教化……”


    親至,誰?誰親至?去哪兒?


    不等所有人?都理出個所以然來,現?任國子監祭酒郭文?炳便道:“陛下思慮周全,非我等所能及,然教化事小,這書,果然就不贈了麽?”


    怎麽聽?陛下的意思,是要派文?人?出海,去那些藩國開啟民智?!


    若此事真成了,從何處撥人??還?不是自己手下的國子監!大祿朝有名有姓的大儒誰不在國子監掛名!


    這,這如何使得?


    他雖未曾出海過,但也?常聽?人?說起,海路凶險,易生疾病,又有海中狼食人?。縱然曆盡千辛萬苦,平安抵達,那些海外諸國吃肉都滴血的,路上全是糞便,一幹王公貴族也?都臭烘烘,各色香水香露便是為遮蓋臭味所致……那不就是野人?嘛!


    天元帝轉身望過來,“愛卿此言差矣,贈書歸贈書,開化歸開化,豈可混為一談?”


    人?都過去了,書在腦子裏裝著,還?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言外之意:儒生是最主要的,隻要人?過去了,書麽,差不多就行,自然就能省一大筆銀子。


    郭文?炳聽?罷,便知天元帝幾乎心意已定,恐無回天之術,不由心中發起苦來,暗自罵娘。


    大祿看重文?人?,但凡混出頭的,誰不是好日子過著?又怎麽願意飄洋過海,去那荒蠻之地開啟什麽民智!


    他人?生死,與我何幹呐!


    可若陛下執意如此,勢必要自己點?人?,這,這不是得罪人?嘛!


    往好了說,是立功,可前提是……能活著回來!


    且不說海路漫漫,能不能平安抵達,便是去了,必然什麽都不習慣,背井離鄉幾年,堪比流放!


    苦也?,苦也?!


    郭文?炳都不敢想,來日自己該如何自處。


    這種苦差事,點?了誰,不就等同於叫人?家去送死麽!


    曆來贈書都是舊例,陛下怎麽可能忽作此舉?必有妖人?挑唆!


    不知是那個狗娘養的混帳王八羔子,可千萬別叫他知道了!


    眼見郭文?炳閉嘴,天元帝心情大好,轉身問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你小子昔日反對朕對


    外興兵時,怎不見今日神?態?


    眾朝臣也?沒想到?天元帝會“一時興起”,略一愣神?,紛紛高?呼:


    “陛下聖明!”


    從大義?上來說,天元帝此舉可謂感天動地,還?真就挑不出刺兒來。


    況且周邊諸國也?確實仰慕我國文?化,昔日他們能派遣使者來大祿學習,大祿怎麽就不能派人?去當地教呢?


    戶部尚書兼閣員楊昭率先?出列,“陛下高?瞻遠矚,仁愛天下,微臣敬服!”


    好得很!


    多派點?酸儒過去,造書局就不用管我要銀子了!


    結果還?沒高?興完的,就聽?天元帝又道:“既然外施仁政,自然也?不好苦了自家百姓,造書局這邊省下的銀子,就撥到?各地府州縣學……”


    楊昭:“……”


    還?沒捂熱乎的,又要扔出去?


    他決定掙紮一下。


    “啟奏陛下,各處學裏撥款已是曆年之最,但凡成績優秀者,又可作廩生之貢,免除賦稅,非但可養活自身,亦可接濟家人?,實在不必再……”


    留點?兒不行嗎?


    縱然造書局省下五萬兩,可全國境內府州縣學何其之多,發下去也?隻是九牛一毛,又要調動各處,你爭我奪,何苦來哉?


    天元帝倒背著手,似笑?非笑?看過來,“依愛卿之意,是天下學子們都讀得起書了。”


    楊昭暗道不妙,可話都說回去了,況且臨近年關,怎好講些喪氣話?故而隻是笑?,“托陛下洪福,風調雨順……”


    快過年了,各處遞上來問安、上貢、拍馬屁的折子多不勝數,現?在天元帝一聽?這些話就反胃,毫不客氣地擺擺手。


    楊昭身為內閣成員之一,自然明白天元帝的作風,一見他嘴角下壓,便知自己不該說。


    可話一出口?,覆水難收,況且縮減開銷,本就是戶部尚書分內之事,他倒也?不怕皇帝因此事責難自己。


    果不其然,天元帝雖有些不快,倒沒說楊昭的不是,而是甩著蜜蠟手串在大殿內慢慢轉了幾圈,忽歎道:“眾愛卿口?口?聲聲風調雨順,國富民強,可朕每每看折子,多有天災人?禍,豈能不顧?”


    他頓了頓,“至於文?人?讀書麽……”


    天元帝想了下,忽道:“翰林修撰秦放鶴何在?”


    一直在前麵裝隱形人?的秦放鶴出列,“微臣在。”


    第111章 【捉蟲】撥款(二)


    大朝會上被點名發言,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前有李掌局,後有郭文炳,皆為先?例。


    然作?為幕後“始作?俑者“,秦放鶴對天元帝主動承擔最大火力,這?會兒才把自己拎出來的現實?,相當受寵若驚。


    天元帝重新回到龍椅上,衝他隨意一抬手,“給諸位前輩們說說,你昔日求學時的光景。”


    前輩……


    這?語氣,好生親昵。


    眾朝臣聽了,驚訝者有之,羨慕者亦有之。


    戶部尚書楊昭抬頭瞧了天元帝麵色,見他眉眼舒展,就?有些?感慨,忍不住扭頭看了董春一眼。


    閣老這?個徒孫,收得好?哇。


    “是。”秦放鶴應了,轉過身去,麵對滿屋子前輩,笑?了笑?,“讀書麽,雖是文雅事,卻實?在費銀子。若說尋常百姓讀不讀得起,若闔家?、闔村供應,自然也沒什麽讀不起的。”


    言外之意,若隻是自家?,大多讀不起。


    滿朝文武,出身不同,其中世家?大族就?占了六成以上,餘者寒門有三,而像秦放鶴這?般是正經?庶人的,不足一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小鮮(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少地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少地瓜並收藏大國小鮮(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