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和帝看出他的不自在,有點想笑,“先生有話但說無妨。”


    現在秦放鶴不在,傅芝倒也不扭捏,“金暉此?人,無法無天、目無尊長、不奉綱常、殺戮成性,德行有虧,風評極差。且他曾以秦放鶴馬首是瞻,那趙沛也與秦放鶴有舊,來日內閣豈非秦放鶴一人之內閣?”


    一個趙沛就夠受的了,陛下此?舉,不是為?虎作倀麽!


    “慕白與閣老不同,而金有光,又與趙慕白不同。”盛和帝不反對他對金暉的形容,但依舊平靜道?。


    一無是處的人絕對爬不到這麽高,身為?一國之君,要做的就是選出能用的,可用的,安插到合適的地方去。


    之前兩人確實都或多或少受過秦放鶴的照顧,但有個前提:雙方尊卑懸殊。


    人都有野心,有各自的師門、家?族,若將他們?放到對彼此?有一戰之力?的位置上,還能否保持之前的恭順與平和?


    真到了箭在弦上時,有一類人寧肯割下自己的頭顱來償還昔日恩情,也絕不會放棄自己的原則,不退讓一步。


    也有的人會瞬間拋棄所能拋棄的一切,讓渡所能讓渡的所有,犧牲所能犧牲的全?部,來換取己方的延續。


    第一類人是趙沛,第二類人是金有光。


    看似都是人,實則差距卻比豬和狗都大,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品種。


    趙沛赤子心性、忠君愛國,自有一腔熱血,或許平時的小事小節上,他可能偏向秦放鶴,但倘或來日真的與秦放鶴產生原則衝突,他寧死也絕不會退讓。


    而金暉,與其說他忠於這個國家?,忠於某位帝王,倒不如說他忠於野心,忠於權柄。


    他根本不在乎自己效忠的是誰。


    所以一旦秦放鶴勢弱,或威脅到他的家?族,金有光絕不會像現在這樣?溫順。


    漫長的沉默籠罩下,蒸汽車的運行聲震耳欲聾。


    太子確實已經不再是太子了。


    盛和帝今日與傅芝說此?話,並非征求他的意見,而是通知。


    傅芝也知道?到了這一步,其實並沒有自己反對的權力?。


    師生多年?,沒人比他更了解盛和帝。


    看似溫和如水,但水至柔至剛,盛和帝的仁和也好,從善如流也罷,隻?是因為?對方準確地抓住了他的所思所想,戳中了他內心深處的渴望,雙方暫時摒棄分歧,達成一致後的順水推舟罷了。


    為?人臣的得到了想要的結果,為?人君的也獲取了想要的名聲,各取所需。


    所以無論是召孔姿清回京,還是來日真的提拔金暉,盛和帝都沒打算聽取任何人的不同意見。


    隻?是……這麽一來,若幹年?後自己身死道?消,秦放鶴振臂一呼,欺君罔上,又當如何?


    “不會有那一天的。”盛和帝讀懂了他的擔憂,篤定道?。


    這種信任與其說是盛和帝針對秦放鶴本人的,倒不如說其中摻雜了天元帝半生的決斷,以及秦放鶴這個人的特殊性的影響。


    乍一看,他想要的很多,可細細追究起來,又好像什麽都沒有。


    但無論他說話還是做事,卻始終在一個圈子裏?,不曾逾越。


    仿佛有某種無形的枷鎖,將這個人框了起來。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雙向選擇。


    盛和帝讀懂了傅芝最深層的擔憂,傅芝也讀懂了盛和帝的決心。


    良久的沉默過後,傅芝慢慢說:“陛下洞若觀火,自然比老臣看得更遠,更清楚。”


    一位君主都願意冒險了,身為?人臣,又能如何?


    他隻?能看著?,長久地看著?,並衷心期望最擔憂的事情永遠都不會發生。


    “朕如今的所有,皆是先生傾囊相授,”盛和帝微笑,“先生實在過謙了。”


    傅芝謙遜笑道?:“陛下過獎。陛下天分過人,青出於藍,老臣早便沒什麽可教?的了。”


    當盛和帝是太子時,他和傅芝一樣?,首先是“臣”,自然會站在“臣”的立場看待問題,秦放鶴也好,金暉也罷,都算潛在對手,可能對他們?造成實質性傷害。


    但現在,不同了。


    他是皇帝。


    他高高在上,他俯視一切,所有這些人,都從對手瞬間轉變為?……工具,抑或是夥伴。


    他們?都將無條件向盛和帝效忠。


    可傅芝還停留在原地。


    他永遠隻?能以臣子的身份參與進來,曾經的對手,永遠是對手;曾經的威脅,也將繼續是威脅。


    所以穩定江山社稷之餘,傅芝需要考慮提拔上來的這些人會不會危及自己,但盛和帝不必。


    他隻?需要確認:如果用某個人,能不能取得預期的結果。


    就像精打細算的商人,出發前一定要算一算,十兩銀子的本錢,能不能有得賺?賺多少?


    隻?要賺的足夠覆蓋支出和辛勞,便大可以一試。


    他輸得起。


    人無完人,一位帝王有責任包容臣子的缺點,隻?要對方的好處大於缺點,便是瑕不掩瑜。


    可用。


    經驗老道?的廚子永遠不會隻?專注於一道?菜,尊貴的食客也不會隻?滿足於同一個味道?,宴席上除了雞鴨魚肉,也要有瓜果菜蔬。


    某道?菜的配菜不好吃,不要緊;某道?菜的本錢太高,不要緊;甚至某道?菜意外難吃,也不要緊。


    隻?要最後能吃飽,能吃好,就足夠了。


    盛和帝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了出現在自己和傅芝之間的分歧。


    這分歧永遠不會消失,並且可能越來越大。


    那邊秦放鶴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就往回走,手裏?還多了個熱氣翻滾的海鮮鍋,什麽螃蟹、蛤蜊、八爪魚,亂七八糟都往裏?丟。


    難得來白雲港一趟,自然少不了大桶海鮮。


    距離抵達京城還得有一會兒,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趁早吃個新鮮。


    傅芝比秦放鶴年?長,早年?就曾沾天元帝的光嚐過他的手藝,另一人則是新君,人家?願意吃,那是給麵子。


    因為?要呈給盛和帝,秦放鶴很不客氣地動用了要送入宮中的那一份食材,非常明目張膽地薅朝廷羊毛。


    自從阿嫖一行從新大陸帶回辣椒後,便迅速在大祿境內掀起狂潮,引發了一連串的美食革新。


    對這種辛辣刺激遠勝茱萸、胡椒的調味料,世?人褒貶不一,愛的人愛煞,恨的人卻也是避之不及。


    好在盛和帝和傅芝都可以吃一點,君臣三人正好湊堆兒。


    鮮活的海鮮下鍋,脆嫩彈牙,肉質肥美,適當的大蒜和辣椒又進一步豐富了味蕾,唇齒留香,用到半飽時,盛和帝便心情不錯地開口,說想讓內閣眾人輪流為?諸位成年?皇子上課。


    不必天天上,差不多半個月每個人能輪一次。


    諸位皇子雖有老師,但各方麵都無法與眾閣老相媲美,他也五十歲的人了,該琢磨琢磨培養太子人選了。


    此?事便如朝廷屯兵,功夫需用在平常,臨陣磨槍是不成的。


    秦放鶴嘴巴裏?還有半隻?蝦沒咽下去,卻已下意識看向傅芝,迅速抓住了對方眼底一閃而過的意外。


    哦,感情您老也不知道?。


    這麽說,在這件事上,自己和傅芝處於非常接近的處境:


    人臣。


    不帶任何私人感情,非常純粹的人臣。


    盛和帝為?什麽這麽做?


    很顯然,他在試圖降低“帝師”這個頭銜的含金量和影響力?。


    物?以稀為?貴,若一個皇帝隻?有一位老師,那麽這位老師的分量和地位無需多言。


    可如果皇帝有十位,甚至更多的老師呢?


    倘或盛和帝將這件事放到立太子之後去做,那麽詹士府內能掛上“太子師”頭銜的,也不過太子詹事、少詹事三人罷了。


    很顯然,秦放鶴在悄然對這座王朝權力?進行分割的同時,盛和帝也在嚐試降低“帝師”,或者說來日內閣班子對皇帝本人的影響力?。


    目前秦放鶴無法確定這一舉措的初衷是盛和帝見到盧實後回憶起曾經王朝被?盧芳枝一黨支配的恐怖,抑或是自己近來的種種舉措讓他想要防患於未然,甚至也可能是剛才這對師生的談話過程中出現了某種不可調和的分歧……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


    盛和帝說這番話,對傅芝的打擊很大。


    因為?這幾乎等同於弟子麵對麵向恩師宣告:先生,您很好,但我並不打算讓我的子孫也這樣?。


    為?什麽?


    好,但是不夠好。


    太毀滅性了。


    以至於秦放鶴都不禁對傅芝生出一點微薄的同情。


    有同情,但不多。


    因為?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盛和元年?正月十七,年?假結束,盛和帝迅速通過了工部和兵部的預算申請,頒布了一係列人事任免,吏部也隨之送出去無數文?書。


    新的曆史終於開始了。


    齊振業悄然進入太仆寺,孔姿清如願成為?了新一屆翰林院掌院,隋青竹為?吏部右侍郎,金暉也在一片嘩然中走馬上任,正式成為?新一任禮部左侍郎。


    對此?,趙沛曾提出過反對,但反對無效。


    他旋即表示有點惡心,想告病假,然後被?首輔當場駁回。


    第278章 落定(十)


    趙沛入閣,進?一步拉低了內閣的平均年齡,但班子年輕化所帶來的無數好處之中赫然夾雜著一個弊端:連帶著逼近六十的卜溫和侯元珍,都不好請假了。


    秦放鶴給?出的理由非常充分:爾等正值壯年,孩子們也都長大了,正是不需要操心?,可以百分百專注事業的大好時候,請什麽假?!


    拿著朝廷的俸祿,肩負著陛下和百姓的期待,你們不覺得羞愧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小鮮(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少地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少地瓜並收藏大國小鮮(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