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夫人張氏一看婆婆和妯娌那毫不意外的穩當樣子,原本麻爪的人直接酸了,感情就她是完全不知情的呀!
現在回想一下之前東府的異樣,就能說得通了。
張氏酸唧唧地看了老太太一眼,嫂子這個侄女到底是姓王的,這姑侄倆才是一家人,她這個外甥女姓張可不就外道了?
老太太一看二媳婦,就知道這腦瓜子裏不知道在那瞎琢磨啥:“好了,你帶著孩子們回吧。”
“母親,怎麽就打發我走呢?”張氏不幹,挨了過去,擠開老太太的大丫頭和小王氏一人扶一邊,壓低聲音道,“這事兒你們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怎麽就把我一個人蒙在鼓裏呢?”
“誰蒙你呢?”老太太心說,誰還不知道你這張破嘴,你要是知道了,怕是沒多久整個國公府裏裏外外就都知道了,不用三天定然滿城風雨,“陛下又沒答應,這聖旨沒下,哪個不要命的胡咧咧。”
“那這會兒你們說話可不要趕我。”張氏心大的很,一聽老太太言之有理,立刻拋開了這一樁,把注意力放到了眼前。
“你來,你來,孩子先給送回去。”老太太無語,兩個孩子一個三歲一個八個月,這一大早的折騰起來,這會兒不趕緊帶著回去還要湊熱鬧。
“哎呀母親,沒事兒,正好您都好久沒見過他們姐弟倆了,就讓他們在你這兒玩會兒唄,等過午的時候暖和一些再回去。”張氏一邊說一邊打發西府的妾室下人們帶著另外三個便宜兒子回去。
這會兒雖然還不算冷,但是早晚的溫差已經很明顯了,張氏說的也沒錯,老太太隻能點頭應下了,安排丫頭先回院子準備起來,免得西府好容易盼來的嫡子嫡女冷了餓了。
另外周明妍也被老太太叫住,一起去了她的院子,周鴻雲則帶著周茂學撤香案,然後把聖旨送進祠堂裏供奉。
第14章 守寡第十四天
整個前院在熱鬧過後又安靜下來,周清妍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心裏又酸又澀,她不知道怎麽了,怎麽突然就沒有人搭理她了,雖然下人們還是一樣,但是家裏大人的態度都變了,別說一慣生疏的老太太和繼母,就連一向寵愛她的父親和哥哥對她都不如以往了。
難過的周清妍根本不知道,周鴻雲和周茂學確實寵愛她沒錯,但是當她把自己和他們的前程,乃至於整個周家的未來一起擺上天平的時候,結果就注定了。
作為一個大部分時間都在禮部坐冷板凳的郎中,周鴻雲比起其他開國的勳貴落魄宗室們,自然是已經好很多了,但是比起在朝堂上掌握實權的新貴豪門來那隻有四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日暮西山】。
兄弟倆一個從五品的郎中,一個從六品的縣令實在已經窘迫至極。
好在承國公府在軍中還有人脈還有勢力,所以皇帝給了他們青眼才有了皇太子和周清妍的婚事。
但是皇太子死了。
周家的通天梯被斬斷,周鴻雲恐怕是除了帝後之外,最為皇太子之死傷心難過的了。
後麵雖然有五皇子和老三的婚事做補償,但誰都知道不過是聊勝於無,周家一隻腳都跨進去了又被打了回來。
後來婚事發生了變動,周鴻雲心思就浮動了,事實上他們周家也是可以搏一搏這從龍之功的。
但這心思有歸有,希望卻並不大。
如今的陛下年不過四十,文武雙全,隻小兩歲的周鴻雲都不敢說自己一定能活過皇帝。
即便是要投資五皇子,那成本之高昂,回收的期限之長也讓人心生倦怠。
但是老三和皇太子的婚事就不一樣了,皇太子已經死了,就說明不管以後宮中形勢怎麽變化,隻要皇帝還活著,已故的皇太子就是帝後的好大兒,那作為皇太子妃的娘家就一直立於不敗之地。
甚至後麵便是卷進了皇子們的爭鬥,看在皇太子妃的麵子上,周家也不會摔得太慘。
周鴻雲給周茂學裏外講了一遍才歎口氣:“清清一慣性子嬌,看她傷心難過,為父這心裏就好過了嗎?”
“兒子知道父親疼愛我和清清。”周茂學自從被打了一頓後,再不想和周明妍挨邊了,隻有疼過的他才知道那種劫後餘生的慶幸以及驚懼。
“此一時彼一時,老三做了這個皇太子妃,大半的好處怕是最後都要歸給五皇子,若是有朝一日能一步登天,這點子姐妹間的矛盾又算什麽?”周鴻雲無奈道,“你有時間好好跟清清說一說,莫要鑽這死胡同,送上門的好處往外扔。”
周茂學連連點頭:他懂了。
三妹妹不是三妹妹,是皇室給周家的一麵免死金牌。
哪有把自家的免死金牌往外砸的道理。
周鴻雲帶著周茂學接待附近消息靈通的鄰居,都是過來道賀的,後麵怕是會來不少人,這京都城裏的貴人們,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這樁婚事他們知道了消息都要上門恭喜一番,哪怕是隻是為了在皇帝麵前做個姿態。
內院中老太太身邊的大丫頭捧出一個盒子,老太太打開後遞給周明妍:“這是你母親留下來嫁妝,從你前頭訂婚我就讓人給你開始整理了,現在交還於你,趁著大婚前打理清楚,也免得婚後麻煩。”
周明妍接過厚厚一疊單子,除了一部分物品清單之外,還有一疊是地契房契,隻不過不是京都這邊的,而是西北那一片的。
“雖說皇太子已經不在了,但是陛下娘娘愛重皇太子,隻要沒有立新的皇太子,你大婚後估計還是住到東宮。”老太太猜測的很有道理,“這進了宮之後外出就不方便了,你可懂?”
所以進宮之前周明妍最好把這些東西都理清楚,交給自己信得過的人打理,這樣她進了宮之後隻要按時派人巡查就好了。
“嗯。”周明妍兩輩子都屬於資產很豐厚的,所以這一疊清單和契約拿到手裏,她就大概估算出這是一筆非常龐大的財富。
但是在她模糊認知裏,她這輩子的母親董氏似乎是小門小戶出身,嫁給周鴻雲完全是意外,可以說是登月碰瓷的那種,而且因為是孤女,所以外家也沒有人了。
結果老太太說這麽一大筆讓人側目的財富居然是董氏的嫁妝?
小門小戶?
或許隻是對當時老國公還活著時候,煊赫的承國公府來說是小門小戶。
事實也確實如此。
董氏的父親是老承國公的親信,但不是軍中的,而是西北那一片的首富,西北軍養得比草原上男兒們更加膘肥體壯,董氏商行可當首功。
隻是可惜董父本就是孤兒出生,生的也是獨女,後頭病重就將全部身家和獨女托付給了老國公。
老國公轉手托付給了老太太,結果正遇上羅氏新喪,周鴻雲要死要活,喝多了進錯了房間,雖然一個醉倒在外頭的長榻上,一個水土不服喝了藥昏睡在裏間,但畢竟孤男寡女同一間房待了半夜,事情已經遮掩不過去了。
周鴻雲覺得董氏算計他,他是喝醉了,董氏喝了藥昏睡,那為什麽沒有守夜的婢女?不然他一進去就能被推出來,也不至於一直到天亮了婢女進來才喊出來。
董氏帶著人舟車勞頓,好不容易暫時歇下,她和身邊的婢女嬤嬤全都疲憊不堪,她還水土不服難受,喝了藥睡了一覺醒來自己房間裏多出來一個陌生男人,還是個剛喪妻帶著兩孩子的。
清白沒有了,她要嫁人做繼室,董氏也委屈的不行。
這事兒隻有董父和老國公覺得很不錯,老太太也是愧疚得很,但這對怨偶還是成了。
董氏被父親獨寵,受不了周鴻雲陰陽怪氣的,周鴻雲也受不了董氏嬌蠻任性,夫妻倆漸行漸遠,老太太有心要緩和和董氏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在董氏懷孕之後。
但是在董氏眼裏,這母子倆都不是好人,就是算計她一個黃花大閨女給她沒人要的老兒子做繼室,哪裏能好好跟老太太相處。
後來更是出了董氏要把肚子裏的孩子過繼給娘家的事情,老國公倒是同意了,老太太也不高興了,於是大家就都冷下來了。
之後就是董父病重先過世,接到消息的董氏悲慟早產,生完孩子就撒手人寰了,緊接著就是老國公在西北突然暴斃,整個國公府都懵了,之後就是盛大的葬禮,之後就是守孝,再之後老太太也大病一場無法理事。
出孝後周鴻雲續娶小王氏,之後就再也沒有提起周明妍過繼董氏的事情。
不過老太太為人敞亮,雖然過繼的事情她是不樂意的,但是事情她還是跟周明妍說清楚了,包括當初她父母的婚事是怎麽來的。
當然等小王氏和張氏走之後,老太太將人都遣走後,還把周家和皇室以及西北軍的種種掰開了講給周明妍聽。
既然這個孫女進了皇家,還是皇太子的未亡人,那麽有些事情她就要跟她掰扯清楚,免得她不知內裏踩了人家的套都不知道。
……………………………………
大周開國百多年,開國時的藩王勳貴按理已經全部成了大豪門大世家,但是大周開國以來的四代君主沒有一個好相與的。
經過祖孫三代君主前赴後繼地削藩打壓,到如今這位陛下手裏的時候,大周別說異姓藩王了,就是掌兵權的公候也隻有兩家,一個是他們掌西北軍的承國公府,另外一個是在南方掌水軍的楚國公府。
隻是沒有異性藩王不代表沒有宗室藩王,本朝還有一位實權藩王靖王姬康,他的身份說出來嚇死人。
姬康是大周開國太x祖的嫡長孫,太x宗的嫡長子,高宗的同母兄長,今上的嫡親大伯,根正苗紅的姬氏嫡長房。
當初太宗一共就兩個嫡子,長子靖王姬康天生殘疾無緣皇位,於是次子封了太子,也就是後來的高宗。
出於補償嫡長子的心理,太宗違背了太x祖定下的祖訓,給姬康封了實封的親王,想著同母親兄弟,分開兩地也不會鬧出什麽大事來。
太宗將大周西南的那一片兩個郡縣直接實封給了靖王。
什麽個情況呢?就是除了郡守是朝廷派遣之外,這一塊地方就和古時候的諸侯國一樣,完全就是靖王的地盤。
便是後來作為弟弟的高宗想要做什麽,也隻能派郡守過去,但是兩個光杆司令過去除了送菜還能幹什麽?
然而太宗的偏愛沒有讓錯失皇位的靖王感到絲毫安慰,反而愈加的意難平,對弟弟的怨恨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深。
原本本朝的王爺是隻有爵位沒有封地,當然更不會有行政權和兵權,親王爵就是一個純拿錢,五代之後還會遞減的爵位。
靖王的存在可以說給後世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但是自己爹造的孽,高宗也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還好太宗死的早了一些,不然有皇長孫的靖王府不知還要怎麽折騰呢,畢竟在整個靖王府的想法裏,如果不是他殘疾,皇位哪裏輪得到弟弟。
要是他們父皇多活幾年,他們多努努力,搞掉還是太子的高宗,直接冊封皇太孫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畢竟父皇這麽愛他這個嫡長子!
靖王自己與皇位擦肩而過,兒子也與皇位擦肩而過,可想而知整個靖王府有多怨念。
偏偏靖王還長壽,如今快六十了依然身板硬實,靖王世子比當今大兩歲也是年富力強,便是世孫也好好的,到了準備娶妻生子的年紀。
反觀高宗這邊,太宗和高宗這對父子一個比一個短命,太宗好歹活到了快四十歲,高宗剛三十就死了。
當今陛下年少登基沒少吃苦頭,對於反複作妖的大伯和堂兄一家簡直是深惡痛絕,但是又沒有人家謀反的證據,隻能忍著。
皇太子姬長恒和周清妍的聯姻,除了長輩的約定之外更多是為了順利過渡承國公手裏的兵權。
本來一切都十分順利,老國公過世後,除了心腹就是皇帝派過去的將軍,估摸著花個十來年,這西北大軍就能全被皇帝握在手裏了,有了這一支整個大周最彪悍的軍隊,他就可以動一動另外一位掌軍權的國公,楚國公了。
第15章 守寡第十五天
楚國公府雖然和承國公府一樣都是手掌兵權的頂級功勳,但是和日暮西山後繼無力的承國公府不一樣,楚國公府可謂人才濟濟,經過幾代依然無比煊赫。
而且楚國公府是靖王妃的娘家,世子妃也同樣是楚家的。
如今的楚國公是靖王妃的同胞兄長,掌的南邊水軍近三十多年和靖王西南邊軍對朝廷軍已經形成了夾角之勢,不除了他,皇帝晚上都睡不著。
皇帝迫切想要西北軍權,靖王當然也不想放過,並且靖王府這邊速度更快,手段更絕。
靖王居然早早就讓小舅子隱姓埋名去了西北,楚國公府的小兒子楚民遠也是個人物,硬是從小兵做起,花了十五年的時間爬到了副將的位置,成了老承國公的心腹之一。
皇帝知道消息的時候眼前一黑,這個振威將軍楚民遠還是他親自下旨封的,當時他有多歡喜自己得了一員虎將,知道真相後就有多恨。
更讓人束手無策的是,楚民遠完全沒有被拉攏的可能,因為他唯一的女兒就是靖王世子妃,生的世孫隻比皇太子小一歲。
這要是靖王得了天下,皇後是他姐,太子妃是他閨女,皇長孫是他外孫,除非他自己坐天下,不然還有什麽能讓他動心的?
另外皇帝想動楚民遠也不行,人家的軍功是實打實賣命打出來的,在西北軍十五年,可以說樹大根深,比起皇帝自己派過去的將軍,楚民遠的優勢實在太大了。
沒有切實的證據,皇帝就等於是給靖王和楚國公府送謀反的借口,便是日後史書記上一則,也是他做皇帝的為攏軍權,以莫須有的罪名迫害守邊大將。
人家靖王到時候來個清君側,楚國公府一呼應,便是西北軍聽他這個皇帝的,又有什麽戰意?
十幾年軍功的大將說滅就滅,毫無理由,作為當事人的西北軍怕不怕?
所以不管其他,單單為了西北軍的軍心穩定,皇帝也不敢輕舉妄動。
最好的情況就是維持權力的平衡,互相掣肘。
現在回想一下之前東府的異樣,就能說得通了。
張氏酸唧唧地看了老太太一眼,嫂子這個侄女到底是姓王的,這姑侄倆才是一家人,她這個外甥女姓張可不就外道了?
老太太一看二媳婦,就知道這腦瓜子裏不知道在那瞎琢磨啥:“好了,你帶著孩子們回吧。”
“母親,怎麽就打發我走呢?”張氏不幹,挨了過去,擠開老太太的大丫頭和小王氏一人扶一邊,壓低聲音道,“這事兒你們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怎麽就把我一個人蒙在鼓裏呢?”
“誰蒙你呢?”老太太心說,誰還不知道你這張破嘴,你要是知道了,怕是沒多久整個國公府裏裏外外就都知道了,不用三天定然滿城風雨,“陛下又沒答應,這聖旨沒下,哪個不要命的胡咧咧。”
“那這會兒你們說話可不要趕我。”張氏心大的很,一聽老太太言之有理,立刻拋開了這一樁,把注意力放到了眼前。
“你來,你來,孩子先給送回去。”老太太無語,兩個孩子一個三歲一個八個月,這一大早的折騰起來,這會兒不趕緊帶著回去還要湊熱鬧。
“哎呀母親,沒事兒,正好您都好久沒見過他們姐弟倆了,就讓他們在你這兒玩會兒唄,等過午的時候暖和一些再回去。”張氏一邊說一邊打發西府的妾室下人們帶著另外三個便宜兒子回去。
這會兒雖然還不算冷,但是早晚的溫差已經很明顯了,張氏說的也沒錯,老太太隻能點頭應下了,安排丫頭先回院子準備起來,免得西府好容易盼來的嫡子嫡女冷了餓了。
另外周明妍也被老太太叫住,一起去了她的院子,周鴻雲則帶著周茂學撤香案,然後把聖旨送進祠堂裏供奉。
第14章 守寡第十四天
整個前院在熱鬧過後又安靜下來,周清妍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心裏又酸又澀,她不知道怎麽了,怎麽突然就沒有人搭理她了,雖然下人們還是一樣,但是家裏大人的態度都變了,別說一慣生疏的老太太和繼母,就連一向寵愛她的父親和哥哥對她都不如以往了。
難過的周清妍根本不知道,周鴻雲和周茂學確實寵愛她沒錯,但是當她把自己和他們的前程,乃至於整個周家的未來一起擺上天平的時候,結果就注定了。
作為一個大部分時間都在禮部坐冷板凳的郎中,周鴻雲比起其他開國的勳貴落魄宗室們,自然是已經好很多了,但是比起在朝堂上掌握實權的新貴豪門來那隻有四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日暮西山】。
兄弟倆一個從五品的郎中,一個從六品的縣令實在已經窘迫至極。
好在承國公府在軍中還有人脈還有勢力,所以皇帝給了他們青眼才有了皇太子和周清妍的婚事。
但是皇太子死了。
周家的通天梯被斬斷,周鴻雲恐怕是除了帝後之外,最為皇太子之死傷心難過的了。
後麵雖然有五皇子和老三的婚事做補償,但誰都知道不過是聊勝於無,周家一隻腳都跨進去了又被打了回來。
後來婚事發生了變動,周鴻雲心思就浮動了,事實上他們周家也是可以搏一搏這從龍之功的。
但這心思有歸有,希望卻並不大。
如今的陛下年不過四十,文武雙全,隻小兩歲的周鴻雲都不敢說自己一定能活過皇帝。
即便是要投資五皇子,那成本之高昂,回收的期限之長也讓人心生倦怠。
但是老三和皇太子的婚事就不一樣了,皇太子已經死了,就說明不管以後宮中形勢怎麽變化,隻要皇帝還活著,已故的皇太子就是帝後的好大兒,那作為皇太子妃的娘家就一直立於不敗之地。
甚至後麵便是卷進了皇子們的爭鬥,看在皇太子妃的麵子上,周家也不會摔得太慘。
周鴻雲給周茂學裏外講了一遍才歎口氣:“清清一慣性子嬌,看她傷心難過,為父這心裏就好過了嗎?”
“兒子知道父親疼愛我和清清。”周茂學自從被打了一頓後,再不想和周明妍挨邊了,隻有疼過的他才知道那種劫後餘生的慶幸以及驚懼。
“此一時彼一時,老三做了這個皇太子妃,大半的好處怕是最後都要歸給五皇子,若是有朝一日能一步登天,這點子姐妹間的矛盾又算什麽?”周鴻雲無奈道,“你有時間好好跟清清說一說,莫要鑽這死胡同,送上門的好處往外扔。”
周茂學連連點頭:他懂了。
三妹妹不是三妹妹,是皇室給周家的一麵免死金牌。
哪有把自家的免死金牌往外砸的道理。
周鴻雲帶著周茂學接待附近消息靈通的鄰居,都是過來道賀的,後麵怕是會來不少人,這京都城裏的貴人們,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這樁婚事他們知道了消息都要上門恭喜一番,哪怕是隻是為了在皇帝麵前做個姿態。
內院中老太太身邊的大丫頭捧出一個盒子,老太太打開後遞給周明妍:“這是你母親留下來嫁妝,從你前頭訂婚我就讓人給你開始整理了,現在交還於你,趁著大婚前打理清楚,也免得婚後麻煩。”
周明妍接過厚厚一疊單子,除了一部分物品清單之外,還有一疊是地契房契,隻不過不是京都這邊的,而是西北那一片的。
“雖說皇太子已經不在了,但是陛下娘娘愛重皇太子,隻要沒有立新的皇太子,你大婚後估計還是住到東宮。”老太太猜測的很有道理,“這進了宮之後外出就不方便了,你可懂?”
所以進宮之前周明妍最好把這些東西都理清楚,交給自己信得過的人打理,這樣她進了宮之後隻要按時派人巡查就好了。
“嗯。”周明妍兩輩子都屬於資產很豐厚的,所以這一疊清單和契約拿到手裏,她就大概估算出這是一筆非常龐大的財富。
但是在她模糊認知裏,她這輩子的母親董氏似乎是小門小戶出身,嫁給周鴻雲完全是意外,可以說是登月碰瓷的那種,而且因為是孤女,所以外家也沒有人了。
結果老太太說這麽一大筆讓人側目的財富居然是董氏的嫁妝?
小門小戶?
或許隻是對當時老國公還活著時候,煊赫的承國公府來說是小門小戶。
事實也確實如此。
董氏的父親是老承國公的親信,但不是軍中的,而是西北那一片的首富,西北軍養得比草原上男兒們更加膘肥體壯,董氏商行可當首功。
隻是可惜董父本就是孤兒出生,生的也是獨女,後頭病重就將全部身家和獨女托付給了老國公。
老國公轉手托付給了老太太,結果正遇上羅氏新喪,周鴻雲要死要活,喝多了進錯了房間,雖然一個醉倒在外頭的長榻上,一個水土不服喝了藥昏睡在裏間,但畢竟孤男寡女同一間房待了半夜,事情已經遮掩不過去了。
周鴻雲覺得董氏算計他,他是喝醉了,董氏喝了藥昏睡,那為什麽沒有守夜的婢女?不然他一進去就能被推出來,也不至於一直到天亮了婢女進來才喊出來。
董氏帶著人舟車勞頓,好不容易暫時歇下,她和身邊的婢女嬤嬤全都疲憊不堪,她還水土不服難受,喝了藥睡了一覺醒來自己房間裏多出來一個陌生男人,還是個剛喪妻帶著兩孩子的。
清白沒有了,她要嫁人做繼室,董氏也委屈的不行。
這事兒隻有董父和老國公覺得很不錯,老太太也是愧疚得很,但這對怨偶還是成了。
董氏被父親獨寵,受不了周鴻雲陰陽怪氣的,周鴻雲也受不了董氏嬌蠻任性,夫妻倆漸行漸遠,老太太有心要緩和和董氏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在董氏懷孕之後。
但是在董氏眼裏,這母子倆都不是好人,就是算計她一個黃花大閨女給她沒人要的老兒子做繼室,哪裏能好好跟老太太相處。
後來更是出了董氏要把肚子裏的孩子過繼給娘家的事情,老國公倒是同意了,老太太也不高興了,於是大家就都冷下來了。
之後就是董父病重先過世,接到消息的董氏悲慟早產,生完孩子就撒手人寰了,緊接著就是老國公在西北突然暴斃,整個國公府都懵了,之後就是盛大的葬禮,之後就是守孝,再之後老太太也大病一場無法理事。
出孝後周鴻雲續娶小王氏,之後就再也沒有提起周明妍過繼董氏的事情。
不過老太太為人敞亮,雖然過繼的事情她是不樂意的,但是事情她還是跟周明妍說清楚了,包括當初她父母的婚事是怎麽來的。
當然等小王氏和張氏走之後,老太太將人都遣走後,還把周家和皇室以及西北軍的種種掰開了講給周明妍聽。
既然這個孫女進了皇家,還是皇太子的未亡人,那麽有些事情她就要跟她掰扯清楚,免得她不知內裏踩了人家的套都不知道。
……………………………………
大周開國百多年,開國時的藩王勳貴按理已經全部成了大豪門大世家,但是大周開國以來的四代君主沒有一個好相與的。
經過祖孫三代君主前赴後繼地削藩打壓,到如今這位陛下手裏的時候,大周別說異姓藩王了,就是掌兵權的公候也隻有兩家,一個是他們掌西北軍的承國公府,另外一個是在南方掌水軍的楚國公府。
隻是沒有異性藩王不代表沒有宗室藩王,本朝還有一位實權藩王靖王姬康,他的身份說出來嚇死人。
姬康是大周開國太x祖的嫡長孫,太x宗的嫡長子,高宗的同母兄長,今上的嫡親大伯,根正苗紅的姬氏嫡長房。
當初太宗一共就兩個嫡子,長子靖王姬康天生殘疾無緣皇位,於是次子封了太子,也就是後來的高宗。
出於補償嫡長子的心理,太宗違背了太x祖定下的祖訓,給姬康封了實封的親王,想著同母親兄弟,分開兩地也不會鬧出什麽大事來。
太宗將大周西南的那一片兩個郡縣直接實封給了靖王。
什麽個情況呢?就是除了郡守是朝廷派遣之外,這一塊地方就和古時候的諸侯國一樣,完全就是靖王的地盤。
便是後來作為弟弟的高宗想要做什麽,也隻能派郡守過去,但是兩個光杆司令過去除了送菜還能幹什麽?
然而太宗的偏愛沒有讓錯失皇位的靖王感到絲毫安慰,反而愈加的意難平,對弟弟的怨恨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深。
原本本朝的王爺是隻有爵位沒有封地,當然更不會有行政權和兵權,親王爵就是一個純拿錢,五代之後還會遞減的爵位。
靖王的存在可以說給後世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但是自己爹造的孽,高宗也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還好太宗死的早了一些,不然有皇長孫的靖王府不知還要怎麽折騰呢,畢竟在整個靖王府的想法裏,如果不是他殘疾,皇位哪裏輪得到弟弟。
要是他們父皇多活幾年,他們多努努力,搞掉還是太子的高宗,直接冊封皇太孫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畢竟父皇這麽愛他這個嫡長子!
靖王自己與皇位擦肩而過,兒子也與皇位擦肩而過,可想而知整個靖王府有多怨念。
偏偏靖王還長壽,如今快六十了依然身板硬實,靖王世子比當今大兩歲也是年富力強,便是世孫也好好的,到了準備娶妻生子的年紀。
反觀高宗這邊,太宗和高宗這對父子一個比一個短命,太宗好歹活到了快四十歲,高宗剛三十就死了。
當今陛下年少登基沒少吃苦頭,對於反複作妖的大伯和堂兄一家簡直是深惡痛絕,但是又沒有人家謀反的證據,隻能忍著。
皇太子姬長恒和周清妍的聯姻,除了長輩的約定之外更多是為了順利過渡承國公手裏的兵權。
本來一切都十分順利,老國公過世後,除了心腹就是皇帝派過去的將軍,估摸著花個十來年,這西北大軍就能全被皇帝握在手裏了,有了這一支整個大周最彪悍的軍隊,他就可以動一動另外一位掌軍權的國公,楚國公了。
第15章 守寡第十五天
楚國公府雖然和承國公府一樣都是手掌兵權的頂級功勳,但是和日暮西山後繼無力的承國公府不一樣,楚國公府可謂人才濟濟,經過幾代依然無比煊赫。
而且楚國公府是靖王妃的娘家,世子妃也同樣是楚家的。
如今的楚國公是靖王妃的同胞兄長,掌的南邊水軍近三十多年和靖王西南邊軍對朝廷軍已經形成了夾角之勢,不除了他,皇帝晚上都睡不著。
皇帝迫切想要西北軍權,靖王當然也不想放過,並且靖王府這邊速度更快,手段更絕。
靖王居然早早就讓小舅子隱姓埋名去了西北,楚國公府的小兒子楚民遠也是個人物,硬是從小兵做起,花了十五年的時間爬到了副將的位置,成了老承國公的心腹之一。
皇帝知道消息的時候眼前一黑,這個振威將軍楚民遠還是他親自下旨封的,當時他有多歡喜自己得了一員虎將,知道真相後就有多恨。
更讓人束手無策的是,楚民遠完全沒有被拉攏的可能,因為他唯一的女兒就是靖王世子妃,生的世孫隻比皇太子小一歲。
這要是靖王得了天下,皇後是他姐,太子妃是他閨女,皇長孫是他外孫,除非他自己坐天下,不然還有什麽能讓他動心的?
另外皇帝想動楚民遠也不行,人家的軍功是實打實賣命打出來的,在西北軍十五年,可以說樹大根深,比起皇帝自己派過去的將軍,楚民遠的優勢實在太大了。
沒有切實的證據,皇帝就等於是給靖王和楚國公府送謀反的借口,便是日後史書記上一則,也是他做皇帝的為攏軍權,以莫須有的罪名迫害守邊大將。
人家靖王到時候來個清君側,楚國公府一呼應,便是西北軍聽他這個皇帝的,又有什麽戰意?
十幾年軍功的大將說滅就滅,毫無理由,作為當事人的西北軍怕不怕?
所以不管其他,單單為了西北軍的軍心穩定,皇帝也不敢輕舉妄動。
最好的情況就是維持權力的平衡,互相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