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和大家拍畢業照了。
但是田真知道後,居然連著幾天拉著沈雪青先是和翻譯之家的拍合照,然後又和同班同學,老師們合照。
所有都是加急處理的。
等到沈雪青登上飛機之前,手上該有的東西都有了。
所有人都在全力配合,就連天氣都是一連幾日的晴朗。
沈雪青看著舷窗外的天光,仿佛感受到了上天的祝福。
這一次,她是真的要回去安心求學啦。
第144章 預防了
研究生的日子也是祥和平靜的。
沈雪青沒有太猶豫, 依舊是在本校讀研,還拿了最高額度的獎學金,足夠覆蓋她的學費了。
至於生活費, 她經常幫老師做點事情,另外她又投了一部分的資金給藺善為作為本金進軍股票市場了, 基本也不需要陶秀蘭給她出了。
陶秀蘭攢了很久的錢, 結果女兒一下都沒用上,頓時憋屈了。
沈雪青安慰她:“沒關係,以後我回去還得買房呢。想花錢哪裏花不出去了。”
陶秀蘭想起這個遠大目標,才覺得好受一點。
這兩年, 全國上下都開始刮起了一股大步向前的風潮。
流行,時尚, 快消……一大批新時代的消費方式也進入了東鄉鎮這樣的小地方。
市中心開了很多新的牌子,一副樣式應有盡有。
陶秀蘭的裁縫鋪生意落下了不少,但是幸好她也及時地轉型了生意的重心。
汽車坐墊配飾生意已經做成了規模了, 雖然依然算不上什麽大牌子, 但是低端線主打一個親民價格, 用料厚實。
現在陶秀蘭已經可以熟練地和工廠談報價, 打版型, 再進行質檢了。
東鄉鎮地方比較小, 他們的單子做多了, 也算支持地方產業了。
本土企業,還能和政府那邊商量著有一些個優惠免稅政策。
電話裏,陶秀蘭還跟沈雪青感歎:“要不是到了這個圈子裏,都不知道有這麽多的門門道道。你讓我請個律師做顧問, 還真是未雨綢繆了。”
陶秀蘭的生意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越小的地方門門道道越多, 前期做生意剛起來的時候,還有人想訛詐他們。
但是沈誌誠好歹也算半個東鄉鎮的地頭蛇了。
市場開放之後,他的中介工作大幅度縮水,而本職工作又不可能升職了,正在傷懷呢,忽然找到了用武之地,又開始熱絡地聯係起了那些朋友們。
陶秀蘭的生意風波後來就被壓下去了。
沈雪青聽完之後撇撇嘴,不想評價這件事。
她更喜歡大城市就是因為,有時候在小地方你是真的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出現一些歪魔邪道,讓你的努力功虧一簣。
大城市相對來說還是更加公平的,機會多,卷得厲害,壟斷現象會少一些。
但是有一點,陶秀蘭說到了她的心坎上。
不進入某個圈層,你是真的不知道會有這麽多的門門道道。
就像藺善為那個便宜爹,剛躋身中產行列的時候就撕破臉,低估了醫藥大學校長的能量一樣。
沈雪青出來留學之後,才發現,在留學的圈子裏,很多消息和信息也是更快的。
上輩子,她沒有長期在國外住過,也接觸不到這個圈子。
但是這輩子,她深切感受到了什麽叫做,信息差。
小迷妹坑完哥哥,依舊很粘著沈雪青,時不時就來找她吃飯或者分享一些學業的問題。
這一天,她帶過來了一個消息,讓沈雪青心裏咯噔一下就敲響了警鍾。
“雪青姐,你知道嗎?我爸說廣東那邊好像出現流感了。你家要是有人在那邊也可以考慮一下提醒他們注意安全。”
流感?不,這不是流感!
沈雪青一下就站起來了,驚駭到小迷妹都看出來了。
“傅瓔,你可以詳細地回去問一問告訴我嗎?”
小迷妹,也就是傅瓔,難得看到沈雪青對某件事這麽看重,當即就去一旁打了電話。
傅瓔回來之後把消息又說了說。
其實就是醫療係統的會有所耳聞,說醫院出現了一些病人,呼吸困難,像感冒發燒,但是又怎麽都治不好。
傅瓔的母親也在醫療係統裏,他們專業人士對此的看法總是要更有先見的。
這……沈雪青在原地走來走去,思索著對策。
如果不出意外,這一次根本不是流感,而是曆史上大名鼎鼎地sars,非典型肺炎!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瘟疫浩劫。
從2003年年初開始,病患越來越多,一直到後來沒有控製住,直接從廣東開始往外擴散,一直到北京。
全國各地都陷入了惶惶不安之中。
各地的學校都開始熏白醋,家庭成批量購買板藍根,造成了這兩樣價格節節攀升。
沈雪青記得,上輩子她也因為這個被學校隔離過。
當時她實習結束,在路上和某個不知名的人擦肩而過,被判定為二次易感人群,於是學校把他們這幾個實習生都統一安排在了一處教工宿舍裏。
那時候沈雪青每天跟坐牢似的,鐵窗淚。
好在她實習時候就換了手機,每天還可以和各個同學聊天,甚至由於太無聊她還搭理了幾個追求者。
學校每天給他們送飯,也會有膽大的同學給他們送零食的。
沈雪青在的宿舍,每天都有禮物上門,結束七天隔離的時候,一起的女同學都胖了一點了。
那時候的她,並沒有意識到這場瘟疫是多麽嚴重。
一直到了她病了的那段時間,新冠卷土重來,她才發現,大學時候的他們的隔離,簡直就像個過家家。
沈雪青歎了一口氣,看了一眼日曆。
現在是2002年的十二月份,原來非典這麽早就已經出現了。
這一輩子陰差陽錯的,她和藺善為都到了國外,姑且是沒什麽危險。
東鄉鎮地處偏遠,人流量不大,當年也沒有出過什麽事情。
但,藺善為的家人,田真,秦素,楊舒,羅建利……這些親朋好友都還是在北京的。
沈雪青想,要不了多久,北京要封城,但她總能為他們做點什麽吧。
這第一步,沈雪青就去打聽了,哪裏可以采購到大批量的醫療物資。
這個問題聽著有些奇怪,但是小迷妹傅瓔家裏本身就是醫療係統的,她有渠道采購。
像普通的防護服啊,還有現在產量最大的紗布口罩啊,他們家都認識工廠。
“可是雪青姐,你要這個幹什麽呀?”傅瓔很不理解。“這東西利潤也不高的,就是供給一些醫院用。你如果要做醫療相關的生意,我建議可以考慮投資一下醫美行業。這玩意兒才是暴利。”
沈雪青沉默了一下。
她總不能直接說,馬上要爆發瘟疫了,我希望可以囤一批吧。
傅瓔誤解她對這方麵有興趣,沈雪青就含含糊糊地表示是藺善為家裏想要捐贈物資。
誰知道傅瓔卻來勁兒了,她熱情地給沈雪青推銷了一些醫療器械,還說從她那邊走,肯定是給最大優惠的。
恰好藺善為加班結束,趕回來聚會現場,傅瓔抓著他又鼓吹了一番。
藺善為看了沈雪青一眼,幫她糊弄過去了。
回家的路上,藺善為也沒有說話,沈雪青則是還在思考要怎麽辦。
一直回了公寓,藺善為端了一杯熱牛奶給沈雪青,才問:“你今天心神不寧的,到底怎麽了。”
沈雪青握著杯子,還在發呆。
藺善為見狀,放下了手上的事情,蹲到她麵前,輕輕拍了拍她。
“雪青?你還好嗎?”
沈雪青從思考中醒過來:“抱歉,你剛才說什麽?”
“我說,你為什麽今天總是發呆。還有傅瓔為什麽以為,我家裏想捐贈醫療器械?”
“呃……”
沈雪青有些想不好應該如何去回答了。
扯出藺善為隻是順口說的,誰知道傅瓔對她家的生意也是實在很上心了。
藺善為伸出一隻手摸了摸沈雪青的頭發:“不著急。”
他眼裏清澈的愛意湧動,讓沈雪青並不想要搪塞過去。
猶豫了一下,沈雪青說:“我不想騙你……但是這事情,我很難解釋。”
要怎麽說,說藺善為你好,我是來自未來的沈雪青,想知道未來的重大災害事件嗎?v我50,解鎖新故事?
沈雪青把腦子裏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甩出去,然後告訴他:“我隻能說,我需要有一個理由,購買一批醫療防護用具。”
朝夕相處的這幾年,藺善為已經足夠對沈雪青熟悉了。
看到她的表情,藺善為思索了一下:“那麽,你就告訴我,我這邊怎麽配合你,還有你需要多大的量?”
沈雪青微微驚訝地看他,但隨後又露出了笑容。
真好,不管我想要做什麽,他都不懷疑。
“等我過兩天計算一下,再告訴你。”
“好。”藺善為握住她的手,順勢敲了敲杯子。
但是田真知道後,居然連著幾天拉著沈雪青先是和翻譯之家的拍合照,然後又和同班同學,老師們合照。
所有都是加急處理的。
等到沈雪青登上飛機之前,手上該有的東西都有了。
所有人都在全力配合,就連天氣都是一連幾日的晴朗。
沈雪青看著舷窗外的天光,仿佛感受到了上天的祝福。
這一次,她是真的要回去安心求學啦。
第144章 預防了
研究生的日子也是祥和平靜的。
沈雪青沒有太猶豫, 依舊是在本校讀研,還拿了最高額度的獎學金,足夠覆蓋她的學費了。
至於生活費, 她經常幫老師做點事情,另外她又投了一部分的資金給藺善為作為本金進軍股票市場了, 基本也不需要陶秀蘭給她出了。
陶秀蘭攢了很久的錢, 結果女兒一下都沒用上,頓時憋屈了。
沈雪青安慰她:“沒關係,以後我回去還得買房呢。想花錢哪裏花不出去了。”
陶秀蘭想起這個遠大目標,才覺得好受一點。
這兩年, 全國上下都開始刮起了一股大步向前的風潮。
流行,時尚, 快消……一大批新時代的消費方式也進入了東鄉鎮這樣的小地方。
市中心開了很多新的牌子,一副樣式應有盡有。
陶秀蘭的裁縫鋪生意落下了不少,但是幸好她也及時地轉型了生意的重心。
汽車坐墊配飾生意已經做成了規模了, 雖然依然算不上什麽大牌子, 但是低端線主打一個親民價格, 用料厚實。
現在陶秀蘭已經可以熟練地和工廠談報價, 打版型, 再進行質檢了。
東鄉鎮地方比較小, 他們的單子做多了, 也算支持地方產業了。
本土企業,還能和政府那邊商量著有一些個優惠免稅政策。
電話裏,陶秀蘭還跟沈雪青感歎:“要不是到了這個圈子裏,都不知道有這麽多的門門道道。你讓我請個律師做顧問, 還真是未雨綢繆了。”
陶秀蘭的生意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越小的地方門門道道越多, 前期做生意剛起來的時候,還有人想訛詐他們。
但是沈誌誠好歹也算半個東鄉鎮的地頭蛇了。
市場開放之後,他的中介工作大幅度縮水,而本職工作又不可能升職了,正在傷懷呢,忽然找到了用武之地,又開始熱絡地聯係起了那些朋友們。
陶秀蘭的生意風波後來就被壓下去了。
沈雪青聽完之後撇撇嘴,不想評價這件事。
她更喜歡大城市就是因為,有時候在小地方你是真的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出現一些歪魔邪道,讓你的努力功虧一簣。
大城市相對來說還是更加公平的,機會多,卷得厲害,壟斷現象會少一些。
但是有一點,陶秀蘭說到了她的心坎上。
不進入某個圈層,你是真的不知道會有這麽多的門門道道。
就像藺善為那個便宜爹,剛躋身中產行列的時候就撕破臉,低估了醫藥大學校長的能量一樣。
沈雪青出來留學之後,才發現,在留學的圈子裏,很多消息和信息也是更快的。
上輩子,她沒有長期在國外住過,也接觸不到這個圈子。
但是這輩子,她深切感受到了什麽叫做,信息差。
小迷妹坑完哥哥,依舊很粘著沈雪青,時不時就來找她吃飯或者分享一些學業的問題。
這一天,她帶過來了一個消息,讓沈雪青心裏咯噔一下就敲響了警鍾。
“雪青姐,你知道嗎?我爸說廣東那邊好像出現流感了。你家要是有人在那邊也可以考慮一下提醒他們注意安全。”
流感?不,這不是流感!
沈雪青一下就站起來了,驚駭到小迷妹都看出來了。
“傅瓔,你可以詳細地回去問一問告訴我嗎?”
小迷妹,也就是傅瓔,難得看到沈雪青對某件事這麽看重,當即就去一旁打了電話。
傅瓔回來之後把消息又說了說。
其實就是醫療係統的會有所耳聞,說醫院出現了一些病人,呼吸困難,像感冒發燒,但是又怎麽都治不好。
傅瓔的母親也在醫療係統裏,他們專業人士對此的看法總是要更有先見的。
這……沈雪青在原地走來走去,思索著對策。
如果不出意外,這一次根本不是流感,而是曆史上大名鼎鼎地sars,非典型肺炎!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瘟疫浩劫。
從2003年年初開始,病患越來越多,一直到後來沒有控製住,直接從廣東開始往外擴散,一直到北京。
全國各地都陷入了惶惶不安之中。
各地的學校都開始熏白醋,家庭成批量購買板藍根,造成了這兩樣價格節節攀升。
沈雪青記得,上輩子她也因為這個被學校隔離過。
當時她實習結束,在路上和某個不知名的人擦肩而過,被判定為二次易感人群,於是學校把他們這幾個實習生都統一安排在了一處教工宿舍裏。
那時候沈雪青每天跟坐牢似的,鐵窗淚。
好在她實習時候就換了手機,每天還可以和各個同學聊天,甚至由於太無聊她還搭理了幾個追求者。
學校每天給他們送飯,也會有膽大的同學給他們送零食的。
沈雪青在的宿舍,每天都有禮物上門,結束七天隔離的時候,一起的女同學都胖了一點了。
那時候的她,並沒有意識到這場瘟疫是多麽嚴重。
一直到了她病了的那段時間,新冠卷土重來,她才發現,大學時候的他們的隔離,簡直就像個過家家。
沈雪青歎了一口氣,看了一眼日曆。
現在是2002年的十二月份,原來非典這麽早就已經出現了。
這一輩子陰差陽錯的,她和藺善為都到了國外,姑且是沒什麽危險。
東鄉鎮地處偏遠,人流量不大,當年也沒有出過什麽事情。
但,藺善為的家人,田真,秦素,楊舒,羅建利……這些親朋好友都還是在北京的。
沈雪青想,要不了多久,北京要封城,但她總能為他們做點什麽吧。
這第一步,沈雪青就去打聽了,哪裏可以采購到大批量的醫療物資。
這個問題聽著有些奇怪,但是小迷妹傅瓔家裏本身就是醫療係統的,她有渠道采購。
像普通的防護服啊,還有現在產量最大的紗布口罩啊,他們家都認識工廠。
“可是雪青姐,你要這個幹什麽呀?”傅瓔很不理解。“這東西利潤也不高的,就是供給一些醫院用。你如果要做醫療相關的生意,我建議可以考慮投資一下醫美行業。這玩意兒才是暴利。”
沈雪青沉默了一下。
她總不能直接說,馬上要爆發瘟疫了,我希望可以囤一批吧。
傅瓔誤解她對這方麵有興趣,沈雪青就含含糊糊地表示是藺善為家裏想要捐贈物資。
誰知道傅瓔卻來勁兒了,她熱情地給沈雪青推銷了一些醫療器械,還說從她那邊走,肯定是給最大優惠的。
恰好藺善為加班結束,趕回來聚會現場,傅瓔抓著他又鼓吹了一番。
藺善為看了沈雪青一眼,幫她糊弄過去了。
回家的路上,藺善為也沒有說話,沈雪青則是還在思考要怎麽辦。
一直回了公寓,藺善為端了一杯熱牛奶給沈雪青,才問:“你今天心神不寧的,到底怎麽了。”
沈雪青握著杯子,還在發呆。
藺善為見狀,放下了手上的事情,蹲到她麵前,輕輕拍了拍她。
“雪青?你還好嗎?”
沈雪青從思考中醒過來:“抱歉,你剛才說什麽?”
“我說,你為什麽今天總是發呆。還有傅瓔為什麽以為,我家裏想捐贈醫療器械?”
“呃……”
沈雪青有些想不好應該如何去回答了。
扯出藺善為隻是順口說的,誰知道傅瓔對她家的生意也是實在很上心了。
藺善為伸出一隻手摸了摸沈雪青的頭發:“不著急。”
他眼裏清澈的愛意湧動,讓沈雪青並不想要搪塞過去。
猶豫了一下,沈雪青說:“我不想騙你……但是這事情,我很難解釋。”
要怎麽說,說藺善為你好,我是來自未來的沈雪青,想知道未來的重大災害事件嗎?v我50,解鎖新故事?
沈雪青把腦子裏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甩出去,然後告訴他:“我隻能說,我需要有一個理由,購買一批醫療防護用具。”
朝夕相處的這幾年,藺善為已經足夠對沈雪青熟悉了。
看到她的表情,藺善為思索了一下:“那麽,你就告訴我,我這邊怎麽配合你,還有你需要多大的量?”
沈雪青微微驚訝地看他,但隨後又露出了笑容。
真好,不管我想要做什麽,他都不懷疑。
“等我過兩天計算一下,再告訴你。”
“好。”藺善為握住她的手,順勢敲了敲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