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趙文感覺好像過了無數年一樣,如長槍一般,筆直地站在殿中間,神情肅穆。良久,劉備才睜開雙眼,拿起文案上的戰報,露出和煦的笑容道:“趙文,荊州軍校尉,在東吳偷襲荊州期間,指揮荊州及上庸兩路軍馬,挽回荊州局勢!”
趙文暗暗奇怪,關興怎麽不在殿中,聞言連忙稟道:“皆因軍中將士死力效命,非趙文之功!”
“嗯!”劉備甚是滿意趙文的謙遜不居功,抬首對眾臣道:“諸卿有何話說?”
此時一人站了起來,陰沉沉問道:“聽聞趙將軍昨日在聚香樓曾對眾言及荊州戰事,其中有‘荊州全境僅餘夷道被我率新兵營死守得免,’請問趙將軍,為何退守夷道?”
“確有此說!其時君侯大軍尚在襄樊,若夷道有失,荊州與西川通道阻絕,大軍便成籠中之鳥,其勢極危。”趙文不假思索便答道。
“趙將軍果有大局之觀,佩服,然按將軍所言,將軍所用之兵乃荊州新兵營,據我所知,新兵營統領應為關興將軍,其時關興將軍當在成都,調動新兵營,你可有君侯之令?”
趙文聞言乍驚還怒,聚香樓之言,除法正父子外,並無朝中大臣在場,他是如何得知?不禁往法正處望去,見法正微閉雙眼,如佛入定。這些朝臣,怎麽是這樣?有事時不見蹤影,事畢都跳出來指手畫腳。
關興私自授權,萬不可將安國拖了進來,反正自己沒做虧心事,一心為公,穩了穩心神,心裏稍有怨氣,聲音也不自覺略高些地答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荊州軍主力隨關將軍出征,南郡、公安已降東吳,事已危急,能用之兵零散,唯有匯聚一起,統一指揮,方能保證戰力。”
“好個君命有所不受!若諸將皆如此,置國家於何地?置漢中王於何地?”那人不溫不火,臉上帶著陰測測地笑意把頂大帽子扣上。
挑撥味道太濃了,趙文心頭騰地怒火上湧,“難不成眼睜睜看著荊州局勢糜爛嗎?”趙文的聲音嗖地高了,諸葛亮也被嚇了一跳,忙咳了一聲,“趙將軍,有話可慢慢講,此乃朝堂。”趙文猛地醒覺,感激地望了望諸葛亮和氣的臉龐。
“我還聽聞趙將軍於筵席之間講到斬孟達,贏得圍聽賓客一片叫好之聲,可有此事?”那人還是那陰陰的口氣。
趙文新立大功,心氣極高,本就不屑回答那些無聊問題,雖感覺殿中怪異氣氛,卻也沒放在心上,突聞斬孟達之事,才醒悟過來,想起諸葛亮十裏亭暗示,知道根源在此,隻是未曾想到朝中重臣如此黑白不分,心頭不禁火起。
尚在劉備入蜀之前,劉璋手下,孟達、張鬆與法正為摯友,後來也是三人密謀獻益州於劉備,事後張鬆被斬,孟達外放為官,法正則留在劉備身邊。
曆史上法正計驚神鬼,猶在諸葛亮之上,可心胸狹隘,睚眥必報是出了名地,為了荊州之戰,自己一刀斬了孟達,就如同砍在法正身上,如果法正欲報此仇,定算在自己頭上。是了,此人定與法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必是如此,自己怎麽忘了,還被其盛情款待所蒙蔽,虧自己還自詡通曉曆史,智謀過人,趙文這下腸子都要悔青了。
“孟達?”趙文低吟一聲,心中不禁暗暗叫苦,沒有立即回答,眼光掃過法正,見法正似笑非笑,眼中嘲意甚濃,想起昨夜水雲間賓客皆歡,不由心頭火起,冷冷答道:“關將軍假節鉞,上庸之兵亦受節製,而關將軍被數萬吳兵困於麥城,荊州危急,孟達竟然欲坐視不理,拒絕發兵相助,隻怕已心生降意,如此****,為何不斬?”
麵對不知名的大臣,趙文聲音越來越大,說到最後一句時,仿佛把胸中怒意全數傾出,怒目如狂,嚇得那大臣跌坐回去。
這時法正陰測測問道:“你怎知孟達心生降意?”
“哼!”趙文冷道:“試問若任由孟達坐視不救,荊州諸郡必失,甚至君侯。。。君侯也難免此厄,孟達該當何罪?”
趙文不等法正回答,怒喝道:“違抗軍令者斬!不救同袍者斬!延誤戰機,導致荊州全軍覆沒,此等大罪,何人能當?孟達能當?孟達若不投降,焉有生路,若非已有生路,又豈敢如此?”
法正也不生氣,淡淡道:“這些,不過你的猜測罷了!如你未能收複荊州,豈不是把上庸又搭上?猜測之言,不必再說。是何人給你的權力,可以擅斬大臣?是不是哪天你尋個理由,把我們也殺了?”
看時辰,天色應該大亮了,可殿外依然黑暗,並開始下起小雨,把之前悶悶壓抑的感覺洗滌幹淨,卻添了不少冷厲,朝堂之中,亦是如此,撕開了臉皮,剩下就是毫不掩飾的殺氣。
法正之言,越來越嚴厲,趙文不想法正竟以猜測之詞推翻自己所言,心裏一突,有種不祥預感,正如戰場之上,麵對夏侯存,麵對徐盛,生死關頭,也從未退縮,不禁怒道:“你是蜀中謀主,你且說該如何方可解荊州之危!”
麵對趙文的指責,法正倏一聲站了起來,怒道:“無論如何,都不能擅殺大臣,朝廷法度,豈容你隨意踐踏?”
隨即轉身對著隊列中一人問道:“敢問劉大人,如此行徑,按《蜀科》當如何處置?”法正所稱劉大人乃是劉巴(字子初,躬履清儉,不治產業,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三國誌》劉巴傳)
劉巴為人刻板清正,從不私交同僚,極具公心,劉備對其甚是推崇,數次追尋方將其收為己用,法正點劉巴的將,也是看重這點。況且劉巴曾參與《蜀科》的製定,《蜀科》律法嚴峻,剛推行不久,問道於劉巴,正是法正早就準備好之計。
劉巴少便有才名,自然看清此事原委,本不願置一辭,突被法正點將,又見劉備望向自己,不得已出列,神情有些無奈卻堅定地說道:“按《蜀科》擅殺大臣者斬!妄自調兵者斬!隻是趙將軍有功……”
趙文暗暗奇怪,關興怎麽不在殿中,聞言連忙稟道:“皆因軍中將士死力效命,非趙文之功!”
“嗯!”劉備甚是滿意趙文的謙遜不居功,抬首對眾臣道:“諸卿有何話說?”
此時一人站了起來,陰沉沉問道:“聽聞趙將軍昨日在聚香樓曾對眾言及荊州戰事,其中有‘荊州全境僅餘夷道被我率新兵營死守得免,’請問趙將軍,為何退守夷道?”
“確有此說!其時君侯大軍尚在襄樊,若夷道有失,荊州與西川通道阻絕,大軍便成籠中之鳥,其勢極危。”趙文不假思索便答道。
“趙將軍果有大局之觀,佩服,然按將軍所言,將軍所用之兵乃荊州新兵營,據我所知,新兵營統領應為關興將軍,其時關興將軍當在成都,調動新兵營,你可有君侯之令?”
趙文聞言乍驚還怒,聚香樓之言,除法正父子外,並無朝中大臣在場,他是如何得知?不禁往法正處望去,見法正微閉雙眼,如佛入定。這些朝臣,怎麽是這樣?有事時不見蹤影,事畢都跳出來指手畫腳。
關興私自授權,萬不可將安國拖了進來,反正自己沒做虧心事,一心為公,穩了穩心神,心裏稍有怨氣,聲音也不自覺略高些地答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荊州軍主力隨關將軍出征,南郡、公安已降東吳,事已危急,能用之兵零散,唯有匯聚一起,統一指揮,方能保證戰力。”
“好個君命有所不受!若諸將皆如此,置國家於何地?置漢中王於何地?”那人不溫不火,臉上帶著陰測測地笑意把頂大帽子扣上。
挑撥味道太濃了,趙文心頭騰地怒火上湧,“難不成眼睜睜看著荊州局勢糜爛嗎?”趙文的聲音嗖地高了,諸葛亮也被嚇了一跳,忙咳了一聲,“趙將軍,有話可慢慢講,此乃朝堂。”趙文猛地醒覺,感激地望了望諸葛亮和氣的臉龐。
“我還聽聞趙將軍於筵席之間講到斬孟達,贏得圍聽賓客一片叫好之聲,可有此事?”那人還是那陰陰的口氣。
趙文新立大功,心氣極高,本就不屑回答那些無聊問題,雖感覺殿中怪異氣氛,卻也沒放在心上,突聞斬孟達之事,才醒悟過來,想起諸葛亮十裏亭暗示,知道根源在此,隻是未曾想到朝中重臣如此黑白不分,心頭不禁火起。
尚在劉備入蜀之前,劉璋手下,孟達、張鬆與法正為摯友,後來也是三人密謀獻益州於劉備,事後張鬆被斬,孟達外放為官,法正則留在劉備身邊。
曆史上法正計驚神鬼,猶在諸葛亮之上,可心胸狹隘,睚眥必報是出了名地,為了荊州之戰,自己一刀斬了孟達,就如同砍在法正身上,如果法正欲報此仇,定算在自己頭上。是了,此人定與法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必是如此,自己怎麽忘了,還被其盛情款待所蒙蔽,虧自己還自詡通曉曆史,智謀過人,趙文這下腸子都要悔青了。
“孟達?”趙文低吟一聲,心中不禁暗暗叫苦,沒有立即回答,眼光掃過法正,見法正似笑非笑,眼中嘲意甚濃,想起昨夜水雲間賓客皆歡,不由心頭火起,冷冷答道:“關將軍假節鉞,上庸之兵亦受節製,而關將軍被數萬吳兵困於麥城,荊州危急,孟達竟然欲坐視不理,拒絕發兵相助,隻怕已心生降意,如此****,為何不斬?”
麵對不知名的大臣,趙文聲音越來越大,說到最後一句時,仿佛把胸中怒意全數傾出,怒目如狂,嚇得那大臣跌坐回去。
這時法正陰測測問道:“你怎知孟達心生降意?”
“哼!”趙文冷道:“試問若任由孟達坐視不救,荊州諸郡必失,甚至君侯。。。君侯也難免此厄,孟達該當何罪?”
趙文不等法正回答,怒喝道:“違抗軍令者斬!不救同袍者斬!延誤戰機,導致荊州全軍覆沒,此等大罪,何人能當?孟達能當?孟達若不投降,焉有生路,若非已有生路,又豈敢如此?”
法正也不生氣,淡淡道:“這些,不過你的猜測罷了!如你未能收複荊州,豈不是把上庸又搭上?猜測之言,不必再說。是何人給你的權力,可以擅斬大臣?是不是哪天你尋個理由,把我們也殺了?”
看時辰,天色應該大亮了,可殿外依然黑暗,並開始下起小雨,把之前悶悶壓抑的感覺洗滌幹淨,卻添了不少冷厲,朝堂之中,亦是如此,撕開了臉皮,剩下就是毫不掩飾的殺氣。
法正之言,越來越嚴厲,趙文不想法正竟以猜測之詞推翻自己所言,心裏一突,有種不祥預感,正如戰場之上,麵對夏侯存,麵對徐盛,生死關頭,也從未退縮,不禁怒道:“你是蜀中謀主,你且說該如何方可解荊州之危!”
麵對趙文的指責,法正倏一聲站了起來,怒道:“無論如何,都不能擅殺大臣,朝廷法度,豈容你隨意踐踏?”
隨即轉身對著隊列中一人問道:“敢問劉大人,如此行徑,按《蜀科》當如何處置?”法正所稱劉大人乃是劉巴(字子初,躬履清儉,不治產業,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三國誌》劉巴傳)
劉巴為人刻板清正,從不私交同僚,極具公心,劉備對其甚是推崇,數次追尋方將其收為己用,法正點劉巴的將,也是看重這點。況且劉巴曾參與《蜀科》的製定,《蜀科》律法嚴峻,剛推行不久,問道於劉巴,正是法正早就準備好之計。
劉巴少便有才名,自然看清此事原委,本不願置一辭,突被法正點將,又見劉備望向自己,不得已出列,神情有些無奈卻堅定地說道:“按《蜀科》擅殺大臣者斬!妄自調兵者斬!隻是趙將軍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