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離邊聽邊讓6688以‘自願殉葬’為關鍵詞,搜了搜史冊。
果然,哪怕在廢除殉葬製一百多年後的隆慶年間,也有如汝寧王府妾劉氏,因自願殉葬而得到朝廷‘貞烈’封號旌表。[1]
薑離當即拎著她的銅杵開始敲鍾,令興安立刻宣內閣、禮部以及東廠金英和錦衣衛三位指揮使。
等人到齊後,薑離將‘廢旌表從死女子’之意說完,不但讓內閣當場擬旨來看,更要禮部牽頭內閣跟進,將此製推行到各地。
禮部尚頭都大了好幾圈:知道陛下心情不好在作,但沒想到一天二連作呀!
這可是個瑣碎繁重的重擔。
禮部周尚書隻好心累應下來。
沒精打采應過後,就見皇帝從案上的一隻七彩玲瓏的琉璃碗裏,摸出一張紙條來。
碗裏還有許多紙條。
皇帝展開隨手抽出來的這一張,展示給他們看。上麵寫著‘徐州’兩字。
朝臣:?
薑離和藹可親道:“朕知道這件事不好做,所以給你們幾個月的時間。”畢竟這個時代,光文書的傳達就要耗費良久。
“但從明年開始,朕就會開始抽簽——抽到哪裏,就派東廠並錦衣衛一並去當地巡察廢‘不當旌表事’的效驗如何。”
薑離也清楚,所謂的‘貞烈’觀念絕非一年半載能改。但她要這四海之內家家戶戶先明晰新的旌表製度:不再是你家推一個女子去殉死,就能得到好處。
“若是半年後,還查到有地方官府未收到敕諭公文,或是收到後不予執行,那麽……”
皇帝沒再繼續說,而是饒有興致繼續從案上的琉璃碗裏抽簽。
禮部尚書為首的官員們:那麽什麽啊?陛下您話說一半更可怕好吧!
皇帝再開口卻是對著金英:“此事,你要上心。”
這世間悲喜不相通,官員們如喪考妣,金英的內心卻宛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炸開了滿天小煙花。
陛下給我安排了半年後的差事!
是不是說明,就算王振出來,他這個東廠督主也是穩穩的幸福?
那他一定要做好這件事,也一定要抓出些輕慢聖旨的過失人員來,向皇帝證明他的用處。
金英領旨後,目光熊熊如烈火看向朝臣們。
內閣和禮部:救命!金督主看我們的眼神,好像巡回獵犬看肉包子!
第14章 風花雪月
薑離再見到高朝溪的時候,已然是端午過後。
與從前不同,這一回薑離看到了她真切的笑意,明眸善睞,波光流轉如珠輝映月。
她穿著一眼望過去便讓人生出甘甜之感的梅子青色的衫裙,上頭的紋飾也隻是清清淺淺雲紋,在炎炎夏日裏像一條清澈湍流的小溪,也像是一彎燁燁生輝的銀河流淌進這乾清宮。
這樣的美人,這樣的神色,讓薑離心情也變得更好了:“快來,跟我們一起玩一會兒。”
高朝溪原是有事兒才來求見皇帝的,然而聽了這一句,又見一張方桌上圍坐著四個人,眼前擺著些方塊狀的玉牌,不知在做什麽,不由心生好奇走過去。
走近先行禮:“見過皇後娘娘。”
錢皇後含笑示意她不必多禮:“高妹妹。”
方桌上另外兩人早在她進門時就起身了,待她向皇後問好後,忙給她見禮:“見過淑妃娘娘。”
高朝溪也客客氣氣免了興安與金英的禮。
錢皇後和氣道:“來玩一會兒,這是陛下從不知什麽書上看到的新玩法。”
薑離在旁笑眯眯接口:“來打麻將吧。”
*
這世上的不務正業,有兩種——
一種雖然不務正業,但很務副業,是個‘頑主’:即能把諸如琴棋書畫亦或是鬥雞臂鷹等業餘愛好兢兢業業玩出花,玩出水平來。
諸如史冊上幾位出了名的被皇帝本職工作耽誤了的人才:詞皇帝李煜,木工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字畫皇帝宋徽宗趙佶,甚至還能算上音樂才子戲曲達人李隆基。
在這些副業上,他們都是宗師級別的翹楚。
但還有一種,便是不務正業,也……不務副業。
那就是薑離這種隻想躺平,玩都懶得盡力,隻想每日擼貓逗狗盡日極閑的懶散性子。
這兩類人放到現代的話——頑主們就像那些在網站上自己剪視頻、畫畫、做手工的大拿,亦或各種精巧技藝驚人的up,而薑離就是躺著津津有味刷完視頻,感歎真是神仙並且給上一個讚的觀眾。
要讓她對著頑主們的教程去做,那就是四個字:絕無可能。
到了這明朝後,失去了手機的薑離了解了下本朝人的休閑娛樂——運動類的投壺,蹴鞠,射箭,百索,捶丸之類的先不提,主要是時已入夏,外麵可是明晃晃的大太陽。
薑離完全不想出門,隻想呆在這擺滿了冰甕轉著風輪的涼快殿內。
但看看室內遊戲:圍棋、雙陸、抹牌、鬥葉兒酒令,她都很陌生,現學的話感覺好累。
反正她是皇帝,如果別人玩的她都不擅長,那就讓別人玩她擅長的。
於是她畫了草圖,彈子房(專門給皇帝做彈弓、蹴鞠等玩器的機構)做出了麻將。
薑離是特意請皇後來玩的——因太後驟然得知皇帝不行後,那叫一備受打擊,自己有些不舒坦在宮裏躺著,便令皇後這位中宮去拜佛上香。
錢皇後也實在,一跪拜就好幾個時辰。
薑離聽聞心道:這豈不是要熬壞了人。
於是皇後便接到聖諭,奉命來“安慰陛下”。
皇後到了才發現,桌子都擺好了,三缺一就等她了。
“很簡單的,朕教你。”
大明雖還沒有麻將,但已經有了麻將的前身馬吊牌,而明中後期打馬吊可謂是風靡大明。
說來也巧,馬吊牌最開始便出現於江蘇,而錢皇後本就是南直隸淮安府(江蘇連雲港)人。*
因此她上手很快,這兩天也就都在‘寬慰’皇帝。
太後聽聞後也覺得皇帝現在必然是備受打擊,所以連朝都不肯上,官員也不願見,那麽讓皇後陪著也好。
*
乾清宮。
見皇帝邀請淑妃娘娘上桌,金英和興安就都搶著讓座。
最終以興安道‘老奴年老眼花,腦子也笨’為由,成功退下牌桌,留下金英一個人壓力山大,麵對一桌三個主子——剛剛有一回,他跟皇帝同時喊出‘碰’牌的時候,金英心髒都差點不跳了。
高朝溪坐下來,發現這些刻著圈圈條條的牌並不是玉塊,而是上好的竹骨,觸手溫潤絲滑,雕刻的圖案也細致秀雅。
她打雙陸和葉子牌都是高手,很快就摸清了麻將的規則,並且喜愛起來。
畢竟比起紙牌,麻將打起來聲音又好聽,摸在手裏排在眼前的感覺也更新鮮有趣。
薑離身邊還坐了個清麗的宮女,不是為了幫她看牌,是為了她要吃零食又不願粘髒了她心愛的新麻將。
此時她咽下被喂到口中的奶棗,對高朝溪道:“朕讓彈子房做了許多副麻將,你帶走幾副,回去教她們一起玩。否則夏日天長,出門又熱得很,隻呆在屋裏也怪悶得慌。”
聽皇帝說起回去的事兒,玩的得趣的高朝溪,才猛然想起來自己為什麽來的——
皇上在廢除妃嬪殉葬事後,皇後請旨為過去幾朝殉葬嬪妃做幾日水陸大法事。
欽天監選了日子,後日法事就要開場了。
宮中規矩森嚴,尤其是焚燒祭祀等事,燒什麽燒多少都是有定例的。
故而高朝溪想要單獨焚燒一些特殊的祭品,需特來請旨。
皇帝扔出一張白板,都沒有問她是什麽,隻道:“好啊,隨你去做就是。”
**
高朝溪親自看著宦官從庫房最深處抬了一個箱子出來,是從前太皇太後留給她的。
打開來,裏麵湧出塵土和驅蟲藥包混雜的濁氣。
張太皇太後一世當算傳奇,從燕王世子妃做起,到太子妃、皇後、皇太後、掌權的太皇太後。
高朝溪一直很慶幸自己入宮後做過她老人家的貼身女官,學到了太多。
太皇太後生前,曾將一世藏書、頭麵、珍玩等物,分送了得她喜愛的諸晚輩。
留給高朝溪的,是許多詩書字畫,心愛常用的幾套文房四寶。還有……一枚惟妙惟肖的美人圖紙風箏。
它躺在太皇太後藏舊書的箱籠中,高朝溪初見時不明所以,還曾拿去問過。
彼時已然病體沉屙年老倦深的太皇太後,見了這枚紙風箏,想了想忽然道:“寧箏。”
這是個人名,太皇太後自己說完,都似有些訝異竟然還清晰的記得這個名字——
畢竟,有這個名字的女子,隻是仁宗皇帝尋常的嬪妃。
那是太皇太後還是皇後的年月。按照宮規,所有嬪妃支取用物都需要回稟記載清楚。
作為皇後,在寧才人請求支取數量頗多的紙筆顏料、甚至還有竹子絹布等物時,皇後自然是要過問的。
才入宮不久的姑娘活潑潑笑道:“皇後娘娘,我母親家中世代是做風箏的,我也會做,這不連我的名字都是箏。”
“眼見要三月了,宮中也要斷箏放災的,我想親手做些。”
後來,張皇後也收到了好幾個風箏。
很好看,輕巧地飛起來,剪斷了線飛離了紫禁城,意為將災病都帶走。唯有一個最精巧的美人風箏,她留下來掛著賞玩了。
然而……就在那年五月,仁宗皇帝駕崩。
仁宗皇帝朱高熾一向身體不太好,但才登基不足一年就驟然過世,也是旁人沒想到的事兒。
一切按照祖製去辦。
太皇太後的目光落在高朝溪手上的美人風箏上——這世上‘其物存,其人亡’的事兒又何止一樁,她經曆過太多太多了,早將一切看的夠淡。可在她垂暮病重之時,她發現她竟然還清楚的記得。
高朝溪想起,太皇太後最後摸了摸她的臉。
果然,哪怕在廢除殉葬製一百多年後的隆慶年間,也有如汝寧王府妾劉氏,因自願殉葬而得到朝廷‘貞烈’封號旌表。[1]
薑離當即拎著她的銅杵開始敲鍾,令興安立刻宣內閣、禮部以及東廠金英和錦衣衛三位指揮使。
等人到齊後,薑離將‘廢旌表從死女子’之意說完,不但讓內閣當場擬旨來看,更要禮部牽頭內閣跟進,將此製推行到各地。
禮部尚頭都大了好幾圈:知道陛下心情不好在作,但沒想到一天二連作呀!
這可是個瑣碎繁重的重擔。
禮部周尚書隻好心累應下來。
沒精打采應過後,就見皇帝從案上的一隻七彩玲瓏的琉璃碗裏,摸出一張紙條來。
碗裏還有許多紙條。
皇帝展開隨手抽出來的這一張,展示給他們看。上麵寫著‘徐州’兩字。
朝臣:?
薑離和藹可親道:“朕知道這件事不好做,所以給你們幾個月的時間。”畢竟這個時代,光文書的傳達就要耗費良久。
“但從明年開始,朕就會開始抽簽——抽到哪裏,就派東廠並錦衣衛一並去當地巡察廢‘不當旌表事’的效驗如何。”
薑離也清楚,所謂的‘貞烈’觀念絕非一年半載能改。但她要這四海之內家家戶戶先明晰新的旌表製度:不再是你家推一個女子去殉死,就能得到好處。
“若是半年後,還查到有地方官府未收到敕諭公文,或是收到後不予執行,那麽……”
皇帝沒再繼續說,而是饒有興致繼續從案上的琉璃碗裏抽簽。
禮部尚書為首的官員們:那麽什麽啊?陛下您話說一半更可怕好吧!
皇帝再開口卻是對著金英:“此事,你要上心。”
這世間悲喜不相通,官員們如喪考妣,金英的內心卻宛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炸開了滿天小煙花。
陛下給我安排了半年後的差事!
是不是說明,就算王振出來,他這個東廠督主也是穩穩的幸福?
那他一定要做好這件事,也一定要抓出些輕慢聖旨的過失人員來,向皇帝證明他的用處。
金英領旨後,目光熊熊如烈火看向朝臣們。
內閣和禮部:救命!金督主看我們的眼神,好像巡回獵犬看肉包子!
第14章 風花雪月
薑離再見到高朝溪的時候,已然是端午過後。
與從前不同,這一回薑離看到了她真切的笑意,明眸善睞,波光流轉如珠輝映月。
她穿著一眼望過去便讓人生出甘甜之感的梅子青色的衫裙,上頭的紋飾也隻是清清淺淺雲紋,在炎炎夏日裏像一條清澈湍流的小溪,也像是一彎燁燁生輝的銀河流淌進這乾清宮。
這樣的美人,這樣的神色,讓薑離心情也變得更好了:“快來,跟我們一起玩一會兒。”
高朝溪原是有事兒才來求見皇帝的,然而聽了這一句,又見一張方桌上圍坐著四個人,眼前擺著些方塊狀的玉牌,不知在做什麽,不由心生好奇走過去。
走近先行禮:“見過皇後娘娘。”
錢皇後含笑示意她不必多禮:“高妹妹。”
方桌上另外兩人早在她進門時就起身了,待她向皇後問好後,忙給她見禮:“見過淑妃娘娘。”
高朝溪也客客氣氣免了興安與金英的禮。
錢皇後和氣道:“來玩一會兒,這是陛下從不知什麽書上看到的新玩法。”
薑離在旁笑眯眯接口:“來打麻將吧。”
*
這世上的不務正業,有兩種——
一種雖然不務正業,但很務副業,是個‘頑主’:即能把諸如琴棋書畫亦或是鬥雞臂鷹等業餘愛好兢兢業業玩出花,玩出水平來。
諸如史冊上幾位出了名的被皇帝本職工作耽誤了的人才:詞皇帝李煜,木工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字畫皇帝宋徽宗趙佶,甚至還能算上音樂才子戲曲達人李隆基。
在這些副業上,他們都是宗師級別的翹楚。
但還有一種,便是不務正業,也……不務副業。
那就是薑離這種隻想躺平,玩都懶得盡力,隻想每日擼貓逗狗盡日極閑的懶散性子。
這兩類人放到現代的話——頑主們就像那些在網站上自己剪視頻、畫畫、做手工的大拿,亦或各種精巧技藝驚人的up,而薑離就是躺著津津有味刷完視頻,感歎真是神仙並且給上一個讚的觀眾。
要讓她對著頑主們的教程去做,那就是四個字:絕無可能。
到了這明朝後,失去了手機的薑離了解了下本朝人的休閑娛樂——運動類的投壺,蹴鞠,射箭,百索,捶丸之類的先不提,主要是時已入夏,外麵可是明晃晃的大太陽。
薑離完全不想出門,隻想呆在這擺滿了冰甕轉著風輪的涼快殿內。
但看看室內遊戲:圍棋、雙陸、抹牌、鬥葉兒酒令,她都很陌生,現學的話感覺好累。
反正她是皇帝,如果別人玩的她都不擅長,那就讓別人玩她擅長的。
於是她畫了草圖,彈子房(專門給皇帝做彈弓、蹴鞠等玩器的機構)做出了麻將。
薑離是特意請皇後來玩的——因太後驟然得知皇帝不行後,那叫一備受打擊,自己有些不舒坦在宮裏躺著,便令皇後這位中宮去拜佛上香。
錢皇後也實在,一跪拜就好幾個時辰。
薑離聽聞心道:這豈不是要熬壞了人。
於是皇後便接到聖諭,奉命來“安慰陛下”。
皇後到了才發現,桌子都擺好了,三缺一就等她了。
“很簡單的,朕教你。”
大明雖還沒有麻將,但已經有了麻將的前身馬吊牌,而明中後期打馬吊可謂是風靡大明。
說來也巧,馬吊牌最開始便出現於江蘇,而錢皇後本就是南直隸淮安府(江蘇連雲港)人。*
因此她上手很快,這兩天也就都在‘寬慰’皇帝。
太後聽聞後也覺得皇帝現在必然是備受打擊,所以連朝都不肯上,官員也不願見,那麽讓皇後陪著也好。
*
乾清宮。
見皇帝邀請淑妃娘娘上桌,金英和興安就都搶著讓座。
最終以興安道‘老奴年老眼花,腦子也笨’為由,成功退下牌桌,留下金英一個人壓力山大,麵對一桌三個主子——剛剛有一回,他跟皇帝同時喊出‘碰’牌的時候,金英心髒都差點不跳了。
高朝溪坐下來,發現這些刻著圈圈條條的牌並不是玉塊,而是上好的竹骨,觸手溫潤絲滑,雕刻的圖案也細致秀雅。
她打雙陸和葉子牌都是高手,很快就摸清了麻將的規則,並且喜愛起來。
畢竟比起紙牌,麻將打起來聲音又好聽,摸在手裏排在眼前的感覺也更新鮮有趣。
薑離身邊還坐了個清麗的宮女,不是為了幫她看牌,是為了她要吃零食又不願粘髒了她心愛的新麻將。
此時她咽下被喂到口中的奶棗,對高朝溪道:“朕讓彈子房做了許多副麻將,你帶走幾副,回去教她們一起玩。否則夏日天長,出門又熱得很,隻呆在屋裏也怪悶得慌。”
聽皇帝說起回去的事兒,玩的得趣的高朝溪,才猛然想起來自己為什麽來的——
皇上在廢除妃嬪殉葬事後,皇後請旨為過去幾朝殉葬嬪妃做幾日水陸大法事。
欽天監選了日子,後日法事就要開場了。
宮中規矩森嚴,尤其是焚燒祭祀等事,燒什麽燒多少都是有定例的。
故而高朝溪想要單獨焚燒一些特殊的祭品,需特來請旨。
皇帝扔出一張白板,都沒有問她是什麽,隻道:“好啊,隨你去做就是。”
**
高朝溪親自看著宦官從庫房最深處抬了一個箱子出來,是從前太皇太後留給她的。
打開來,裏麵湧出塵土和驅蟲藥包混雜的濁氣。
張太皇太後一世當算傳奇,從燕王世子妃做起,到太子妃、皇後、皇太後、掌權的太皇太後。
高朝溪一直很慶幸自己入宮後做過她老人家的貼身女官,學到了太多。
太皇太後生前,曾將一世藏書、頭麵、珍玩等物,分送了得她喜愛的諸晚輩。
留給高朝溪的,是許多詩書字畫,心愛常用的幾套文房四寶。還有……一枚惟妙惟肖的美人圖紙風箏。
它躺在太皇太後藏舊書的箱籠中,高朝溪初見時不明所以,還曾拿去問過。
彼時已然病體沉屙年老倦深的太皇太後,見了這枚紙風箏,想了想忽然道:“寧箏。”
這是個人名,太皇太後自己說完,都似有些訝異竟然還清晰的記得這個名字——
畢竟,有這個名字的女子,隻是仁宗皇帝尋常的嬪妃。
那是太皇太後還是皇後的年月。按照宮規,所有嬪妃支取用物都需要回稟記載清楚。
作為皇後,在寧才人請求支取數量頗多的紙筆顏料、甚至還有竹子絹布等物時,皇後自然是要過問的。
才入宮不久的姑娘活潑潑笑道:“皇後娘娘,我母親家中世代是做風箏的,我也會做,這不連我的名字都是箏。”
“眼見要三月了,宮中也要斷箏放災的,我想親手做些。”
後來,張皇後也收到了好幾個風箏。
很好看,輕巧地飛起來,剪斷了線飛離了紫禁城,意為將災病都帶走。唯有一個最精巧的美人風箏,她留下來掛著賞玩了。
然而……就在那年五月,仁宗皇帝駕崩。
仁宗皇帝朱高熾一向身體不太好,但才登基不足一年就驟然過世,也是旁人沒想到的事兒。
一切按照祖製去辦。
太皇太後的目光落在高朝溪手上的美人風箏上——這世上‘其物存,其人亡’的事兒又何止一樁,她經曆過太多太多了,早將一切看的夠淡。可在她垂暮病重之時,她發現她竟然還清楚的記得。
高朝溪想起,太皇太後最後摸了摸她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