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甚至都顧不得先敬稱上皇,直接脫口而出:“怎麽可能!也先他?都不是黃金家族的血脈,曆來?蒙古的大汗都必須是……”


    也先這也太狂妄了,其餘蒙古貴族豈能服他?!


    這一刻,李賢忽然想起於尚書在建言遣商輅出使?時,對也先的評價:“絕不是顧君臣恩義之人?,而是自逞梟獍之雄。”


    不由歎服:於尚書料事真準!


    薑離也在歎服:看,在某些事上,人?家遊牧民族就是幹脆利落。


    也先覺得脫脫不花廢物沒用,就不肯受委屈,直接把人?幹掉。


    而大明這邊死了半個?朝堂的文?武重臣,還得花錢把朱祁鎮贖回來?……


    在這方麵,‘禮儀之邦’就不如‘我蠻夷也’來?的痛快。


    **


    與李賢聽到也先謀反成功的第一反應是‘身份不配’不同,於謙最關注的是另一個?問題——阿剌知院什麽反應!


    原本的瓦剌大三角結構塌掉了名分上最要緊的一角,那?瓦剌兵權最盛的貴族阿剌知院如何選擇?


    是選擇為了大汗複仇,還是直接歸順也先?


    雖然……大明朝臣心裏都很盼望是前者,希望瓦剌自己撕起來?,但?想想阿剌知院的為人?,麵對明朝都是不想打隻想苟,何況是麵對現在成功殺掉大汗上位,風頭正盛的也先。


    果然,邊關八百裏加急送來?情報:阿剌知院向也先示好,表示自己想給也先大汗當太師。


    什麽過去的汗王,不認識,主打一個?集體升官:你也先從太師升汗王,我阿剌知院從貴族升太師,豈不是雙贏。


    此消息傳回,文?武不由扼腕。


    然而,他?們並?沒有失望多久,新?的消息就傳過來?了——也先記恨之前阿剌知院率先扔下他?撤退這件事,斷然拒絕了阿剌知院做他?的太師,還打了人?家為表誠意,派來?做求和使?的兒?子一??頓。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在得到這個?消息後,於謙第一反應就是:也先,大好人?!謝謝你!


    風水輪流轉,這條線上的明朝君臣,終於體會?到了史冊上正統十四年瓦剌人?的心情:當敵人?的決策層犯大渾,是一件多麽令人?快樂的事情。


    *


    這一日奉天殿常朝。


    英國公和兵部尚書於謙幾乎是同時站了出來?。


    於謙請英國公先回稟。但?其實?不必英國公開?口,他?們彼此都清楚,兩人?的心思必是一致的!


    果然,英國公請趁此發兵討伐瓦剌以平邊患!


    瓦剌內部亂成這個?樣子,不趁機去撿漏……用英國公的話說:太宗在天有靈必會?托夢罵他?的!


    *


    “小鈺,那?你在猶豫什麽?”


    這一日黃昏,薑離見到了有些舉棋不定的景泰帝。


    朱祁鈺當然不是在猶豫要不要發兵,而是,帶兵的人?選。


    他?難掩擔憂道:“英國公他?老?人?家堅持要親自出征。”七十六了啊!


    在朝上,朱祁鈺就如此婉轉暗示過,表示朝上還有其餘將領可以帶兵出征。


    然而英國公張輔,搬出了另外一個?英國公的例子:“唐高宗年間,英國公李勣亦是七十五歲為國遠征遼東滅高句麗!”


    那?個?英國公可以,我也可以!


    這十多年,他?看著太宗手裏的九邊四衛漸失而無能為力,如今天賜良機,他?怎麽能不親手去為大明收複邊關疆土而出力。


    他?已然七十六歲了,此命何惜。


    若此番得勝,來?日他?便能坦然去地下見太宗陛下了。


    朱祁鈺道出了更在意的事情:“不止英國公,於尚書也請命親至邊關討敵。”


    薑離點頭,更無半分意外。畢竟史冊上於少保也如此請命過。[1]


    隻是,未能如願而行。


    不能成行的緣故大概有很多:那?時候正是景泰二?三年間,景泰帝換太子的時間段,朝堂上暗流洶湧。皇帝離不開?,朝上事事也離不開?於少保;再者,那?時大明土木之變的元氣?大傷還未複原,京城保衛戰能打,但?點齊大軍遠征的戰力隻怕捉襟見肘。


    應當還是客觀戰力不足的原因多一些。


    不然以於少保對國事的在意,若有勝的把握,自不會?被朝堂風雲牽絆住,估計會?堅持不懈上書出征,不會?坐視這樣好的機會?溜走。


    想來?他?當時也十分懊惱遺恨:瓦剌內亂之際,卻也是大明軍力衰弱不能出征之時。


    但?這一回,他?可以全心全意放手去討敵了。


    第63章 定勝糕


    景泰元年春末,西苑。


    今日的上皇依舊在釣魚。


    旁邊站著的李賢,見太上皇打窩(先投喂吸引魚群提高釣魚效率)用了好幾斤魚糧,就覺得這依舊會是薑太公釣魚的一天?。


    “念吧。”


    直到太上皇開口,李賢才展開名?單念起來——是朝廷定下的此次出征的文武官員名?單。


    有明一代?凡有邊關戰事,多為?武將統領率兵、文官提督軍務再加上宦官監軍的模式。


    人名?薑離也都蠻熟悉的。


    畢竟在中元節那日?朝堂上她親口念過那麽多官員的名?字,這裏基本就是精簡版。


    “可惜!”


    李賢聽到太上皇念叨可惜二字,立刻縮如鵪鶉動也不敢動。


    畢竟他?不知道太上皇是在可惜一如既往的空竿,還是……可惜自己不能做為?皇帝親征啊!


    後一種猜測太可怕,所以李賢把嘴閉的緊緊的,絕不開口。


    其實薑離的可惜的是另一件事——也先居然隻打了?阿剌知院的兒子?一頓嗎?


    在朝臣們看來,也先把手握重?兵的蒙古貴族推出去,已經是難得的昏招了?。但史冊上的他?更?昏:他?直接幹掉了?阿剌知院的兒子?,還幹掉了?倆。


    這種不共戴天?之仇,導致阿剌知院跟他?死磕起來。


    不知道這次是因為?沒有打到北京城下的戰績,故而也先沒有至極狂妄,還是因為?……沒有跟朱祁鎮待在一起過,沒被他?的鬼迷日?眼的debuff傳染。


    不過,就算沒有殺子?之仇,打子?羞辱之仇也夠了?。


    何況,這一回阿剌知院還有別?的選擇:商輅之前出使瓦剌,是下定決心不畏風險的,在宣府總兵楊洪那裏得到情?報後,最先攻略的可不是脫脫不花,而是阿剌知院。


    此時被也先拒絕的阿剌知院:不讓我做太師是吧,那我向你?學習,也做大汗好了?!


    他?是打不過也先,但南邊的敵人呢?


    哪怕打過來,漢人也不會長久呆在這茫茫草原上,他?們要?的隻是邊境土地,要?的是上貢臣服,不得侵擾大明子?民。


    那……跟之前幾十年沒什麽區別?嘛。


    阿剌知院:投明一念起,霎時天?地寬!


    **


    春末夏初,朝廷在有條不紊備出征事。


    而主將英國公就擔心一件事。


    越臨近出征日?越擔憂。


    這日?,他?拉住負責提督軍務的於謙道:“怕隻怕事到臨頭,太上皇又想跟咱們去親征!”


    在英國公看來,此次出征算是夢幻陣容了?:陛下英明,連派出的監軍宦官都是興安!這位先帝年間就做過監軍的老人家,是個謹慎妥帖不會瞎指揮轄製將領的人。


    但,京城內還有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呢!


    若是他?們準備妥當,太上皇非要?跟著——那豈不是又要?外行指導內行?而且以太上皇現在的精神狀態,感覺幹出宋欽宗那種‘讓軍隊撤下來,換我的道士上去撒豆成兵’這種事兒也不奇怪啊。


    “於尚書勸勸陛下,這次一定要?攔住太上皇。”


    他?特意拉著於謙說這件事,也是朝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陛下實倚重?於尚書,這可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說實在的,雖然這種心思決不能見光:但英國公有時候還挺理解也先弑主的心情?……


    *


    於謙安慰‘太上皇親征恐懼症’的英國公放心。


    心道:那是個好孩子?,必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但他?還是去西苑單獨請見了?太上皇。


    薑離聽聞於尚書請見,也很高興:大軍出征在即,她本就有東西要?送給於尚書,他?不來,她也要?請的。


    她預備送出的,除了?她當真虔虔誠誠沐浴焚香後畫的平安符,還有很多開過光的法器——太上皇在修仙,逢年過節各地送上的貢禮就不再是珠玉綢緞等‘俗物’,而是變成了?天?下各地道家名?觀供奉過的法器。


    當然,其實多半是換種方式的金玉之物:比如道祖麵?前供過的玉佩,那不就是法器嗎?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薑離優中選優,挑了?很多能隨身攜帶,但又不至於增添負擔的‘三清道尊開過光的法器’,裝了?滿滿一匣子?。


    以至於於謙一打開,都被裏麵?的寶光刺到不得不閉了?閉眼……感覺帶上戰場可以當晃人的暗器來用。


    *


    因於謙是常朝後過來的,也快到午膳時分了?,薑離便熱情?留膳表示:今日?她這裏還有鮮筍可以吃!


    筍子?是時令物,如今春末夏初,外頭都找不到好的嫩筍了?,也就是宮裏用盡各種手段才能讓太上皇延長下吃筍日?子?。


    見她很喜歡筍的樣子?,於謙就笑道:“臣的家鄉,西溪竹林產筍極盛。”


    薑離仰頭認真聽著。


    他?說起年少時,與兩三好友入竹林,就在竹下掃葉煨筍,什麽調味配料也無,就等筍子?火炙而熟,取小?刀剝去外皮便可入口。


    真是此生?吃過最清味鮮美之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安分守己當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四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四木並收藏安分守己當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