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皇帝專製帝國的體製決定的,任何王朝,都無法逃脫曆史的規律。”
“因為,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
而隔壁,朱棣駭然鬆開了握著道衍的手。
朱棣踉蹌後退了半步,有些不可置信地望著道衍。
因為朱棣很清晰地看到了,道衍在抬頭時,不經意間眼底對他流露出的殺意!
道衍恍若不覺,他舔了舔幹裂的嘴角,喃喃自語。
“.屠龍術,原來屠的是帝製,這條龍啊。”
第26章 朱高熾的任務
“陛下怎麽了?為何有些沮喪。”
南京皇宮,坤寧宮內。
皇後徐妙雲看著愁眉不展的朱棣,一邊用手輕輕地揉著他的眉心,一邊問道。
徐妙雲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中山武寧王徐達的長女,徐妙雲天資聰穎,幼年時便性情嫻靜,喜歡讀書,有“女諸生”的美譽,有傳言更是得了徐達大將軍的兵法真傳。
徐妙雲還是少女時就被入宮,選在燕王朱棣之側,洪武九年被朱元璋親自冊立為燕王妃,與朱棣可謂是少年夫妻,伉儷情深,朱棣起兵造反,徐妙雲更是協助道衍、朱高熾鎮守北平,參與軍務調度。
如此能文能武的皇後,是朱棣傾訴內心,尋求幫助的最重要人選。
坤寧宮作為皇後寢宮,麵闊九間,進深五間,隨著徐妙雲屏退宮女宦官後,變得安靜無比。
“妙雲。”
朱棣沉默片刻,方才說道:“朕今天得了高人指點,知道大明以後要亡國的,可朕卻什麽都做不了,朕沒有沮喪.而是,不甘心!”
“臣妾還以為陛下遇到了什麽事呢。”
徐妙雲微微一怔,反而舒展了秀眉。
枕在她大腿上的朱棣聞言睜開了眼睛,徐妙雲一手蓋住,繼續說道。
“世上既然無萬壽無疆之人壽,陛下就應當知道,也無延綿千載之國祚,自大秦一統天下以來,短的大秦大隋大元不過數十載,長的如大唐也不到三百載.大唐中後期也是藩鎮林立割據的局麵,就仿佛是中毒將死之人靠著切割肢體阻止毒性蔓延,憑白吊著一口氣罷了。”
“要是臣妾看啊,咱們大明也不用那麽貪心,能大致平穩地傳到二百多載,便已是上天眷顧了,陛下何必憂慮百年之後的事情呢?須知道,便是太祖高皇帝那般為大明操碎了心的,也料不到朱允炆那孩子上來就削藩,把陛下逼得不得不起兵靖難吧?”
朱棣輕輕地翻了個身,把自己麵對徐妙雲,問道:“妙雲你的意思是,哪怕是爹,也料不到身後事,所以朕索性就不用憂慮了,是嗎?”
“做好眼前事,珍惜眼前人,有空多陪陪自己的兒子們,不要把兒子們都往敵人上麵逼,防兒子們跟防賊一樣,他們哪個不是從我肚子裏出來的?不是你的骨血嗎?”
朱棣長歎了一聲道:“可朕,還是不甘心啊!”
“驢脾氣。”
徐妙雲用手指點了點朱棣的腦袋,也不再勸說什麽,而是說道。
“解鈴還須係鈴人,那你便去尋哪個高人,再問問大明是怎麽亡國的,如何避免大明亡國,有沒有什麽解決辦法不就得了。”
朱棣無奈地答道:“那高人暫且不肯說,要等下次。”
“遇事不決找老和尚。”徐妙雲笑道:“人各有所長,陛下長於將兵、謀略、決斷,略短於治政、謀國、思辨,何不去找道衍大師問問?”
朱棣連連搖頭,老和尚瘋了,竟然對他起了殺心。
朱棣當然清楚,那不過是在特定的此時此刻下,道衍醒悟到了所謂“屠龍術”便是要屠封建帝製這條龍,當然不是針對朱棣個人。
但朱棣還是覺得,暫時讓道衍冷靜幾天再說吧。
“既然道衍大師也暫時束手無策,陛下也可問問那些聰明的文臣,或許能得到答案。”
朱棣點了點頭,索性直接揚聲道。
“馬和,去給朕召大皇子來,直接來坤寧宮。”
外麵遙遙候著的馬和得了口諭也不耽誤,帶人去宣旨召大皇子去了。
不多時,圓滾滾的大皇子朱高熾便入宮覲見。
“兒臣見過父皇,見過母後。”朱高熾恭敬地朝著朱棣、徐妙雲行禮。
朱棣擺了擺手,說道:“免禮吧。”
“謝父皇恩典。”
朱高熾站直身子後,抬頭望向了坐在椅子上的父皇,隻見他麵容依舊堅毅,但雙目布滿血絲,顯得有些滄桑疲憊。
前段時間朱棣經常召集他與文臣們議事,朱高熾也每天都會到幹清宮去問安,朱高熾很清晰地記得,父皇之前的狀態不是這樣的。
朱高熾突兀地想起了一個名字——薑星火。
“是哪個薑星火又跟父皇說了什麽嗎?”朱高熾心裏暗暗想道。
朱高熾對於這個藏在詔獄的神秘人物,愈發好奇了起來。
朱棣也不囉嗦,隱去因果人物後,簡單幹脆地把王朝周期律的事情講給朱高熾聽。
“熾兒,伱覺得有什麽解決辦法?”
朱高熾沉吟片刻後,謹慎地答道:“回稟父皇,根據兒臣所學史籍,這番新的推論,並無半點偏差,人口與田地的矛盾,確實是王朝最核心的矛盾。而如果說更化極為困難,也是事實,就如其所說,不管願不願意承認,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
“但是兒臣覺得,既然如今陛下窺破了這個秘密,針對田地兼並這件事情,是可以製定政策早做預防的,如此遠的不說,兩三代之內陛下製定的抑製田地兼並的新政策,一定會執行到位,大明或許也可以延長很大一段國運了。”
朱棣的手指,輕輕地敲擊著椅子。
“朕是親手打下來的天下,跟你爺爺一樣.你爺爺呢,不怕那些士紳地主出身的文官,莫說是一個十個,就是百個千個萬個十萬個,你爺爺殺起來也是不會眨眼的,朕也是。”
“可你爺爺殺了那麽多官,也隻震懾得了一時,震懾不了一世。”
“朕殺方孝孺那些建文文臣,也隻是為了震懾一時,所以朕不打算像你爺爺一樣,時不時地就殺一茬官員。”
“但朕手裏的刀,永遠懸在這些士紳地主頭上,他們怕!”
朱棣扶著椅子,身體前傾,威嚴的目光看向朱高熾。
“可你呢?你身邊的那些文臣,可都是家田無數的大地主啊。”
“皇帝是最大的地主不假,朕為了大明的未來能割自己的肉,可下麵的這些大地主,就能品行高潔到自己限製自己,自己割自己的肉?”
朱高熾昂起頭來,聲音非常堅定。
“父皇,兒臣是大明的皇子!不是文臣的皇子!給兒臣一點時間,一定會有解決辦法的!”
朱棣微微一怔,旋即豪邁地揮了揮手說道。
“朕給你時間,既然是大明的皇子,那就好好去想大明該如何走出這王朝周期律,且去,且去!”
片刻後,看著朱高熾離去的背影,朱棣忽然握住了徐皇後的手說道。
“熾兒是被朕親手推到了這個兩難的位置啊……”
第27章 臣有辦法
“殿下為何匆匆召我等前來?”
花廳中,身著青袍腳踏皂靴的解縉匆匆趕來,他今日休沐,因此昨日喝了酒,好不容易睡到日上三竿,卻被大皇子朱高熾派來的宦官給召了過來。
此時花廳中,已然端坐著兩個儀態不凡的綠袍小官。
其中一人神色沉穩,端著茶安坐不動。另一人則放下手中茶杯,笑著迎了上來。
安坐不動的是楊士奇,笑著迎上來的是楊榮,如今大名鼎鼎的“三楊”雖然並未聚齊,但二楊之間的性格互補卻已非常明顯。
楊士奇幼年喪父,品性純孝且極有骨氣,且年齡比解縉長,又非是科舉出身,根本不屑於跟聊不到一起的解縉相奉迎。
而楊榮則不然,楊榮性情警敏通達,善於察言觀色,且是建文二年的進士,跟解縉的洪武二十一年的老資格進士比,是正經的科場晚輩,故此才笑迎了上去。
“殿下未說,但我聽今日在宮中當值的同僚說,陛下是召見了殿下的,想來是有事情要征詢我們的意見,所以才匆匆相召。”
聽了楊榮的解釋,解縉方才放下心來,他還以為是有什麽突發事件。
至此,解縉要落座,楊士奇剛放下喝完的茶杯,與他簡單點了點頭。
解縉亦是僵硬地點頭還禮,隨後堂而皇之地坐在了三人最上首的位置。
楊榮依舊滿臉笑意,楊士奇卻也沒什麽表示,隻是端坐著,雙手迭在腹部官袍的鸂鶒補子上,隨意摩挲了兩下。
而此間官位最高,科場名次最靠前的解縉,卻有意無意地挺起了脊背,露出了官袍上的白鷳。
“咳咳咳”
一陣咳嗽聲傳來,在兩名宦官的攙扶下,身體肥碩的朱高熾挪進了花廳。
“見過大皇子殿下!”
朱高熾用手帕擦了擦嘴角,抬頭看了三人一眼,溫和地擺了擺手。
“幾位先生且坐,我有事要請教幾位一番。”
雙方行禮後,朱高熾坐在了首位,解縉、楊榮、楊士奇,依次坐在了他的右手邊,也就是花廳的左側。
楊榮看了看一言不發的楊士奇,以及故作姿態的解縉,心頭歎了口氣,主動開口問道。
“不知殿下喚臣等來,究竟是有何事要征詢?”
“此事還是父皇交代予我的。”
朱高熾在一陣咳嗽過後,沉默了幾息,示意貼身宦官把花廳的門關上,方才說道。
“你們都知道,雖然父皇沒說,但一定是那位薑星火,新提出的一個問題。”
聞言,無論是端坐的楊士奇,還是坐姿有些鬆垮的解縉,都向前側傾了身體看著朱高熾。
“又是這個薑星火”楊士奇微微蹙眉。
楊榮則是覷著朱高熾胖胖的臉問道:“不知此人提了什麽問題?”
還沒等朱高熾回答,解縉卻隻是不屑道。
“臣問過方孝孺一案的詳情,這薑星火不過是方孝孺一位當私塾先生的記名弟子,在鄉間所收的書生罷了。鄉下土財主出身,去年不知發了什麽瘋,變賣了自家祖產,又遣散了仆從,獨自一人來到南京城,夜夜流連於秦淮河上。”
朱高熾微微一怔,顯然這跟他從父皇朱棣那裏了解到的薑星火並不相同。
“因為,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
而隔壁,朱棣駭然鬆開了握著道衍的手。
朱棣踉蹌後退了半步,有些不可置信地望著道衍。
因為朱棣很清晰地看到了,道衍在抬頭時,不經意間眼底對他流露出的殺意!
道衍恍若不覺,他舔了舔幹裂的嘴角,喃喃自語。
“.屠龍術,原來屠的是帝製,這條龍啊。”
第26章 朱高熾的任務
“陛下怎麽了?為何有些沮喪。”
南京皇宮,坤寧宮內。
皇後徐妙雲看著愁眉不展的朱棣,一邊用手輕輕地揉著他的眉心,一邊問道。
徐妙雲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中山武寧王徐達的長女,徐妙雲天資聰穎,幼年時便性情嫻靜,喜歡讀書,有“女諸生”的美譽,有傳言更是得了徐達大將軍的兵法真傳。
徐妙雲還是少女時就被入宮,選在燕王朱棣之側,洪武九年被朱元璋親自冊立為燕王妃,與朱棣可謂是少年夫妻,伉儷情深,朱棣起兵造反,徐妙雲更是協助道衍、朱高熾鎮守北平,參與軍務調度。
如此能文能武的皇後,是朱棣傾訴內心,尋求幫助的最重要人選。
坤寧宮作為皇後寢宮,麵闊九間,進深五間,隨著徐妙雲屏退宮女宦官後,變得安靜無比。
“妙雲。”
朱棣沉默片刻,方才說道:“朕今天得了高人指點,知道大明以後要亡國的,可朕卻什麽都做不了,朕沒有沮喪.而是,不甘心!”
“臣妾還以為陛下遇到了什麽事呢。”
徐妙雲微微一怔,反而舒展了秀眉。
枕在她大腿上的朱棣聞言睜開了眼睛,徐妙雲一手蓋住,繼續說道。
“世上既然無萬壽無疆之人壽,陛下就應當知道,也無延綿千載之國祚,自大秦一統天下以來,短的大秦大隋大元不過數十載,長的如大唐也不到三百載.大唐中後期也是藩鎮林立割據的局麵,就仿佛是中毒將死之人靠著切割肢體阻止毒性蔓延,憑白吊著一口氣罷了。”
“要是臣妾看啊,咱們大明也不用那麽貪心,能大致平穩地傳到二百多載,便已是上天眷顧了,陛下何必憂慮百年之後的事情呢?須知道,便是太祖高皇帝那般為大明操碎了心的,也料不到朱允炆那孩子上來就削藩,把陛下逼得不得不起兵靖難吧?”
朱棣輕輕地翻了個身,把自己麵對徐妙雲,問道:“妙雲你的意思是,哪怕是爹,也料不到身後事,所以朕索性就不用憂慮了,是嗎?”
“做好眼前事,珍惜眼前人,有空多陪陪自己的兒子們,不要把兒子們都往敵人上麵逼,防兒子們跟防賊一樣,他們哪個不是從我肚子裏出來的?不是你的骨血嗎?”
朱棣長歎了一聲道:“可朕,還是不甘心啊!”
“驢脾氣。”
徐妙雲用手指點了點朱棣的腦袋,也不再勸說什麽,而是說道。
“解鈴還須係鈴人,那你便去尋哪個高人,再問問大明是怎麽亡國的,如何避免大明亡國,有沒有什麽解決辦法不就得了。”
朱棣無奈地答道:“那高人暫且不肯說,要等下次。”
“遇事不決找老和尚。”徐妙雲笑道:“人各有所長,陛下長於將兵、謀略、決斷,略短於治政、謀國、思辨,何不去找道衍大師問問?”
朱棣連連搖頭,老和尚瘋了,竟然對他起了殺心。
朱棣當然清楚,那不過是在特定的此時此刻下,道衍醒悟到了所謂“屠龍術”便是要屠封建帝製這條龍,當然不是針對朱棣個人。
但朱棣還是覺得,暫時讓道衍冷靜幾天再說吧。
“既然道衍大師也暫時束手無策,陛下也可問問那些聰明的文臣,或許能得到答案。”
朱棣點了點頭,索性直接揚聲道。
“馬和,去給朕召大皇子來,直接來坤寧宮。”
外麵遙遙候著的馬和得了口諭也不耽誤,帶人去宣旨召大皇子去了。
不多時,圓滾滾的大皇子朱高熾便入宮覲見。
“兒臣見過父皇,見過母後。”朱高熾恭敬地朝著朱棣、徐妙雲行禮。
朱棣擺了擺手,說道:“免禮吧。”
“謝父皇恩典。”
朱高熾站直身子後,抬頭望向了坐在椅子上的父皇,隻見他麵容依舊堅毅,但雙目布滿血絲,顯得有些滄桑疲憊。
前段時間朱棣經常召集他與文臣們議事,朱高熾也每天都會到幹清宮去問安,朱高熾很清晰地記得,父皇之前的狀態不是這樣的。
朱高熾突兀地想起了一個名字——薑星火。
“是哪個薑星火又跟父皇說了什麽嗎?”朱高熾心裏暗暗想道。
朱高熾對於這個藏在詔獄的神秘人物,愈發好奇了起來。
朱棣也不囉嗦,隱去因果人物後,簡單幹脆地把王朝周期律的事情講給朱高熾聽。
“熾兒,伱覺得有什麽解決辦法?”
朱高熾沉吟片刻後,謹慎地答道:“回稟父皇,根據兒臣所學史籍,這番新的推論,並無半點偏差,人口與田地的矛盾,確實是王朝最核心的矛盾。而如果說更化極為困難,也是事實,就如其所說,不管願不願意承認,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
“但是兒臣覺得,既然如今陛下窺破了這個秘密,針對田地兼並這件事情,是可以製定政策早做預防的,如此遠的不說,兩三代之內陛下製定的抑製田地兼並的新政策,一定會執行到位,大明或許也可以延長很大一段國運了。”
朱棣的手指,輕輕地敲擊著椅子。
“朕是親手打下來的天下,跟你爺爺一樣.你爺爺呢,不怕那些士紳地主出身的文官,莫說是一個十個,就是百個千個萬個十萬個,你爺爺殺起來也是不會眨眼的,朕也是。”
“可你爺爺殺了那麽多官,也隻震懾得了一時,震懾不了一世。”
“朕殺方孝孺那些建文文臣,也隻是為了震懾一時,所以朕不打算像你爺爺一樣,時不時地就殺一茬官員。”
“但朕手裏的刀,永遠懸在這些士紳地主頭上,他們怕!”
朱棣扶著椅子,身體前傾,威嚴的目光看向朱高熾。
“可你呢?你身邊的那些文臣,可都是家田無數的大地主啊。”
“皇帝是最大的地主不假,朕為了大明的未來能割自己的肉,可下麵的這些大地主,就能品行高潔到自己限製自己,自己割自己的肉?”
朱高熾昂起頭來,聲音非常堅定。
“父皇,兒臣是大明的皇子!不是文臣的皇子!給兒臣一點時間,一定會有解決辦法的!”
朱棣微微一怔,旋即豪邁地揮了揮手說道。
“朕給你時間,既然是大明的皇子,那就好好去想大明該如何走出這王朝周期律,且去,且去!”
片刻後,看著朱高熾離去的背影,朱棣忽然握住了徐皇後的手說道。
“熾兒是被朕親手推到了這個兩難的位置啊……”
第27章 臣有辦法
“殿下為何匆匆召我等前來?”
花廳中,身著青袍腳踏皂靴的解縉匆匆趕來,他今日休沐,因此昨日喝了酒,好不容易睡到日上三竿,卻被大皇子朱高熾派來的宦官給召了過來。
此時花廳中,已然端坐著兩個儀態不凡的綠袍小官。
其中一人神色沉穩,端著茶安坐不動。另一人則放下手中茶杯,笑著迎了上來。
安坐不動的是楊士奇,笑著迎上來的是楊榮,如今大名鼎鼎的“三楊”雖然並未聚齊,但二楊之間的性格互補卻已非常明顯。
楊士奇幼年喪父,品性純孝且極有骨氣,且年齡比解縉長,又非是科舉出身,根本不屑於跟聊不到一起的解縉相奉迎。
而楊榮則不然,楊榮性情警敏通達,善於察言觀色,且是建文二年的進士,跟解縉的洪武二十一年的老資格進士比,是正經的科場晚輩,故此才笑迎了上去。
“殿下未說,但我聽今日在宮中當值的同僚說,陛下是召見了殿下的,想來是有事情要征詢我們的意見,所以才匆匆相召。”
聽了楊榮的解釋,解縉方才放下心來,他還以為是有什麽突發事件。
至此,解縉要落座,楊士奇剛放下喝完的茶杯,與他簡單點了點頭。
解縉亦是僵硬地點頭還禮,隨後堂而皇之地坐在了三人最上首的位置。
楊榮依舊滿臉笑意,楊士奇卻也沒什麽表示,隻是端坐著,雙手迭在腹部官袍的鸂鶒補子上,隨意摩挲了兩下。
而此間官位最高,科場名次最靠前的解縉,卻有意無意地挺起了脊背,露出了官袍上的白鷳。
“咳咳咳”
一陣咳嗽聲傳來,在兩名宦官的攙扶下,身體肥碩的朱高熾挪進了花廳。
“見過大皇子殿下!”
朱高熾用手帕擦了擦嘴角,抬頭看了三人一眼,溫和地擺了擺手。
“幾位先生且坐,我有事要請教幾位一番。”
雙方行禮後,朱高熾坐在了首位,解縉、楊榮、楊士奇,依次坐在了他的右手邊,也就是花廳的左側。
楊榮看了看一言不發的楊士奇,以及故作姿態的解縉,心頭歎了口氣,主動開口問道。
“不知殿下喚臣等來,究竟是有何事要征詢?”
“此事還是父皇交代予我的。”
朱高熾在一陣咳嗽過後,沉默了幾息,示意貼身宦官把花廳的門關上,方才說道。
“你們都知道,雖然父皇沒說,但一定是那位薑星火,新提出的一個問題。”
聞言,無論是端坐的楊士奇,還是坐姿有些鬆垮的解縉,都向前側傾了身體看著朱高熾。
“又是這個薑星火”楊士奇微微蹙眉。
楊榮則是覷著朱高熾胖胖的臉問道:“不知此人提了什麽問題?”
還沒等朱高熾回答,解縉卻隻是不屑道。
“臣問過方孝孺一案的詳情,這薑星火不過是方孝孺一位當私塾先生的記名弟子,在鄉間所收的書生罷了。鄉下土財主出身,去年不知發了什麽瘋,變賣了自家祖產,又遣散了仆從,獨自一人來到南京城,夜夜流連於秦淮河上。”
朱高熾微微一怔,顯然這跟他從父皇朱棣那裏了解到的薑星火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