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是懷疑薑星火乃是謫仙臨世,朱棣的態度都不是害怕。


    朱棣的心魔,是朱元璋,是史筆如鐵,而非什麽神仙真龍!


    “朕坐上這個位置,是靠著手裏的刀,踏著累累白骨,一步一步走上來的,朕從未不勞而獲!”


    道衍開口還想說什麽,旁邊的袁珙趁著他抬頭張口,突然噴了口酒。


    “噗!”


    一口酒水徹頭徹臉地噴在道衍臉上,道衍猝不及防,被進了嘴的酒水嗆得連聲咳嗽,澆在臉上亦是雙頰漲紅,惹得他怒火中燒。


    道衍用袈裟大袖抹了把臉,便欲與跟他同年出生的袁珙一決高下。


    “道衍,汝破戒矣!”


    袁珙的話語,卻忽然讓道衍一愣。


    袁珙不是在說道衍破了酒戒、嗔戒,而是再說另外一件事。


    道衍忽然想起了二十年前與袁珙在嵩山寺相逢時,袁珙說過的那句“天道可露不可泄,泄則損人道矣,此為相士之戒”。


    道衍看著袁珙,袁珙點了點頭,一切盡在不言中。


    道衍明白了對方的意思,袁珙是想告訴他,哪怕他所悟出的道理都是對的,也是未來必然的演進方向,可現在泄露,對世人卻未必是有益的。


    這便有些“螺旋上升”的意思了。


    而向來懂得潛龍在淵的道衍,卻異常執拗,絲毫沒有從“瘋”中清醒過來的意思。


    “袁居士,道衍可是瘋了?”朱棣皺眉問道。


    在朱棣看來,這位陪伴了自己二十餘年的謀主,此時確實是個瘋子了。


    但出乎朱棣的預料,袁珙見了道衍執拗的態度,反而極為誠懇地對朱棣說道。


    “道衍沒有瘋,他隻是看得太遠了。”


    袁珙轉頭對道衍勸道:“道衍,你既然泄了火氣,不妨說一說心中關隘。”


    袁珙又對朱棣說:“陛下,老朽勸您耐心地聽一聽道衍悟出了什麽。”


    兩邊既勸的合了,道衍也沒了剛才那般瘋魔的樣子,在旁邊不聲不響的朱高熾撿了幾個落了灰塵的蒲團,四人一人一個,在韋陀天尊的泥塑旁圍坐了一圈。


    “你且說罷,說不出個所以然,朕必治你今日冒犯之罪!”朱棣氣呼呼地說道。


    朱高熾看著這樣如同小孩子噘著嘴等同伴認錯的父皇,反而莞爾一笑。


    道衍這邊卻毫不退讓,先是起身衝著詔獄的方向合十行禮。


    “賢哉薑聖!”


    旋即坐下,迎著朱棣的目光絲毫不怵。


    “今日老衲便從上古之時講起,講講薑聖所授老衲的屠龍術。”


    “上古之時,人人蒙昧,雖有部落領袖與民眾高低之分,卻都要從事生產,以捕獵、采集維生。”


    “及至堯舜,製造力比上古時期極大發展,農業種植穩定的季節收獲,讓不事生產專司一職的脫產階層成為可能,貴族、祭祀、軍隊產生。”


    “而這些各司其職的脫產者聯合起來,建立了夏王朝。”


    “王朝,成了所謂的‘龍’。”


    “但它終究不是龍,它隻是附著在生產者身上的吸血蟲,會釋放麻痹毒素的吸血蟲。”


    “吸血蟲本身,是無法造血的!”


    “而隨著吸血蟲的吸血,麻痹毒素失效,逐漸失血的生產者會變得狂躁,繼而摧毀吸血蟲。”


    聞言,朱棣和朱高熾紛紛蹙眉,這倒有點另類解讀薑星火的《國運論》的意思。


    道理還是那個道理,譬如所謂的麻痹毒素,既可以理解成法家的“馭民五術”,也可以理解為董仲舒的那套“天人感應”,甚至可以理解為佛門的來世之說。


    總之,道衍說的這些確實存在,但把王朝比喻成一條蟲,還是讓他們覺得有些偏於狹隘了。


    “對於吸血蟲來說,如果吸血蟲不想被忍無可忍的生產者消滅,那麽它就必須吸取新鮮的血液,也就是統治更多的人口。”


    “但吸更多的血固然會延緩毒素失效,卻會導致吸血蟲變得更大,變得更大反而需要更多的血來維持,便是惡性循環。”


    “所以大秦才會統一天下後,反而土崩瓦解。”


    “因為大秦已經吸完了所有能吸到的鮮血,更遠處的匈奴和百越,轉化的鮮血不足以供給它龐大臃腫的身軀。”


    “所以王朝初年百廢待興,新的吸血蟲會茁壯成長,是因為它的身軀還不夠大,還能容納很多鮮血。”


    “而等到它容納不下的時候,就會‘砰’地一聲,炸了!”


    等到道衍的神采飛揚的講道暫時告一段落時,一直靜靜地聽著的朱棣忍不住反駁。


    “荒謬!”


    朱棣扶著雙膝大聲問道:“照你這麽說,貴族、祭祀、軍隊,都不該出現?”


    “都不該出現!”道衍同樣擲地有聲,“就是錯的,就是吸血蟲!”


    第52章 理想


    眼看著朱棣又要反駁。


    朱棣當然要反駁,而且反駁的理由很多。


    但朱高熾卻按住了朱棣的袖子,順著道衍的思路問道。


    “那道衍大師覺得,沒有大師所謂的,如我等一般的‘吸血蟲’去奴役人的世界,應該是什麽樣的?”


    這個問題,反倒把道衍問得一滯。


    道衍略微沉吟後,方才答道。


    “便是如先秦時儒家所謂‘大同世界’類似。”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朱高熾依然沒有反駁,而是又順著道衍的話說了下去。


    “那道衍大師覺得,這天下應當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可這與解縉主張恢複井田製又有什麽區別呢?”


    朱棣忍不住插嘴嘲笑:“老和尚,你莫不是成了當初你最看不起的腐儒?百無一用,不切實際!”


    道衍聞言,麵上的神色並非是朱棣預想的發怒,反而是帶著無奈和某種.鄙視?


    “解縉那算什麽東西?”道衍勉力解釋,“隻是類似罷了,老衲暫時想不到更好的比喻,但根子上不是一回事。”


    “哦?”朱棣也是跟道衍杠上了,“既然老和尚你說根子上不是一回事,那伱告訴我,這件事你覺得又是怎樣?”


    朱棣還真不相信道衍能找出一條有依據,最起碼讓他能看到是有可能的未來世界。


    畢竟,道衍在朱棣心中已經被認定為鑽牛角尖瘋了。


    然而,讓他意料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道衍居然說出了一席令他瞠目結舌的話。


    “如薑聖至理,製造力總是要進步的,大秦統一之後的一千多年沒有進步,不代表未來不會進步,這個過程或許還很長,但也可能很短。”


    “如果種植糧食的能力提高,一個農民便可以供養比現在更多的人口,人口一定會流入更加繁華的城阜。那時候,或許如宋朝時一般,商貿和手工將會極大發展,創造遠超農業的財富。”


    “當然,這也是老衲的舉例。”灰頭土臉的道衍耐心地解釋著,“跟宋朝在根子上還不是一回事,而是真的有如同對於農業的鐵犁牛耕出現時那樣,對於手工業出現的巨大變革。”


    聞言,朱棣蹙眉,朱高熾若有所思,而默默傾聽的袁珙反而不自覺地點了點頭。


    袁珙跟道衍一樣,出生於元末,是見過江南手工業極為繁華和沿海市舶司對外貿易的富庶景象的。


    正是因為親眼見過,所以袁珙才信了幾分。


    袁珙懇切道:“這確實有可能,天下真正創造財富的,不是種植糧食的農民,便是打造物品的手工匠人。既然農業出現過顛覆性的進步,沒道理手工業在以後不可能出現。”


    “譬如農業的話,就像是人拉肩抗變成了鐵犁牛耕。”朱高熾悠然暢想,“或許以紡織蜀錦為例,在以後能不用現在由人辛苦紡織,而是很快地由某個如同‘鐵犁’一樣的鐵器,在‘牛’的發力下,快速地紡織出來。”


    “你們倆都瘋了?”


    朱棣一邊嘟囔了一聲,卻一邊不自覺地也跟著設想了起來。


    如果那樣,豈不是意味著大明可以廉價生產大量對於西方諸國珍貴無比的蜀錦,從而通過海洋貿易掠奪走西方諸國天量的財富?!


    朱棣不知道怎地,忽然想起了薑星火講解海洋貿易時的那些話語。


    猛地一激靈,朱棣心中暗斥自己。


    “怎麽,你也跟著老和尚瘋了?想這些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東西。”


    道衍自然不知道朱棣的想法,他接下來說的話,反而更加讓朱棣覺得不可思議。


    “薑聖當初說讓把‘製造力’,暫時理解為‘種植糧食的能力’。”


    “老衲細細思量,方覺得薑聖是覺得二皇子或是我等聽眾實在愚昧,所以才沒說出後半句話。”


    “那便是‘製造力’,其實應當是‘生產最有價值事物的能力’,隻不過對於現在的世界來說,最價值的,便是糧食。”


    “那對於以後的世界呢?‘製造力’的涵義,必然不會局限於‘種植糧食的能力’,因為薑聖同樣還說過,製造力是必然會隨著時間而向前發展的。”


    道衍指了指袁珙,說:“便如同袁居士所言,天下真正創造財富的,不是吸血蟲的,而是兩類生產者。”


    “一為農民,生產糧食;二為匠人,生產物品。”


    “誰規定世界隻能沿著生產糧食的能力這個方向進步呢?”


    “糧食滿足人口需要後,生產物品成了最有價值的事物,同樣可以成為新的製造力。”


    朱高熾聞言愣住了神。


    朱高熾忽然開口,繼續順著道衍的思路捋了下去。


    “便是如道衍大師所說,按薑先生的理論,製造力是決定製造關係的,製造力和製造關係的改變,會導致社會的物質地基改變,繼而顛覆頂層結構。”


    “那麽,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手工業的製造力進步後,會導致手工業成為社會製造力的主體也就是物質地基,繼而讓統治手工業者的人,成為社會的頂層結構?”


    “或者說,日後統治手工業者的商人,將會代替統治農民的貴族?”


    “也就是貴族統治農民,或者說大小地主統治自耕農而形成的‘王朝’將會覆滅。”


    道衍予以肯定,他點頭後抹了抹臉上的灰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