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需要綠礬,是因為煉焦產生的氨氣,需要相應的液體進行收集。


    現代化工的“接觸法”,由於受到大明科技水平的限製,根本搞不了,所以能選擇的,隻有“鉛室法”和“幹餾法”。


    鉛室法,原理簡單地說就是用硝石和硫磺一起燃燒,硫磺產生二氧化硫,硝石產生氮氧化物,兩者混合後會產生三氧化硫,進一步得到硫酸。


    鉛室法隻要有錢,在大明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目的如果隻是用來演示氮肥製造過程的話,還有更簡單的辦法。


    ——幹餾法。


    你問什麽是幹餾法?


    第一步架上一口瓷缸(硫酸會腐蝕鐵缸),第二步往裏扔綠礬,第三步點火,第四步兌水。


    這就是幹餾法,跟瓷鍋燉雞湯的步驟並無區別。


    所以,簡而言之。


    固體硫酸銨氮肥=土法煉焦+幹餾法+曬幹。


    就這麽簡單。


    這以現在大明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沒有任何難度,而且成本低廉到令人發指。


    如果說唯一有點“技術難度”的地方,那也就是瓷缸和導氣用的瓷管,需要整個結實點的。


    捋清楚了這些步驟和需要的物品,薑星火開口說道。


    “第二步,需要焦炭、焦爐,以及一截陶瓷管用來導氣體。”


    “把焦炭扔進焦爐,然後出氣口插上陶瓷管,陶瓷管的另一端對準盛著綠礬液體的瓷缸。”


    “陶瓷管的樣式。”


    薑星火抬起右手,豎起拇指、虎口、食指比劃了一下u型,說道:“就像是這個樣子就行。”


    “……”


    樹坑邊安靜了片刻。


    “怎麽了?這些東西很難弄?不用今天演示,你們委托老道士回去弄一下,直接拿成品往小塊農田裏試一試就行。”


    “不是很難弄。”


    袁珙解釋道:“相反,這些都是現成的,燒綠礬的瓷缸我在南京袁氏宅子的倉庫裏就有,瓷管那些直接從煉水銀的東西上拆下來就好。”


    “燒焦炭的爐子,詔獄的倉庫裏也有沒到冬天不用取暖,沒拿出來而已。”


    “換言之,所有東西都有,一時三刻就能準備齊全。”


    薑星火看著幾人問道。


    “那你們為什麽這幅表情?”


    李景隆忽然覺得腦門子疼。


    他看著袁珙,感覺老道士的臉上也寫滿了絕望。


    “薑先生,您是認真的?這好像不太像是在煉丹。”朱高煦沉默許久後問道。


    袁珙苦笑了一聲:“老朽練了一輩子丹,燒炭煙進綠礬液就能煉出能讓土壤肥力增加的神丹,還委實是沒煉過。”


    “你們不信?”


    “不是不信。”李景隆無奈道,“隻是這玩意,聽起來就不靠譜啊!”


    薑星火深吸了一口氣。


    “我再說一遍,這不是煉丹,這是化學!”


    “化學,就是從物質中提煉元素進行反應,從而獲取需要的元素。”


    朱高煦誠實說道:“聽起來還是像在煉丹。”


    今日心情欠佳的薑星火幾乎是在講課過程中,第一次接近破防。


    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在講化學,這幾個人一直在問他是不是煉丹。


    “那如果我告訴你們,這套東西的本質,是含氮雜環產生氨氣,以濃硫酸液體吸收氨氣,從而形成液態硫酸銨,曬幹後獲得固態硫酸銨,固態硫酸銨是氮肥的一種,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你們是不是聽起來就信了?”


    李景隆總結道:“這麽神叨的說法,雖然乍一聽聽不懂,仔細一想也琢磨不明白,但是聽起來就可信多了呢!”


    幾人紛紛小雞啄米似的點頭表示認同。


    第96章 你管這叫增產仙方?


    隔壁密室。


    朱棣沉聲問道:“需要的東西,都記下來了嗎?”


    “回稟陛下,已經都記下來了!”郭璡和柴車連忙說道。


    “給朕念一遍,確認無誤後去通知童將軍。”


    “焦炭兩堆、焦爐兩座、瓷缸兩個、瓷管兩個、綠礬若幹。”


    “都備十份的量,馬上送到詔獄!”


    柴車躬身稱是,立即帶著清單去密室外尋忠義衛指揮使童信籌備。


    所需物品的事情搞定了,朱棣的神色卻顯得並不輕鬆。


    “父皇?”


    朱高熾關切的詢問:“這件事兒不妥嗎?”


    朱棣擺擺手,示意自己並不擔憂。他歎息著搖了搖頭,目光轉向牆壁,語調略顯悠遠的緩緩說道:“不是不妥。”


    “兒臣不明白。”


    朱高熾微蹙眉頭。


    朱棣沉吟了片刻,才徐徐說道:“朕總覺得,這是否有些潦草?難道就用這些東西,就能煉出仙方的產物,增加農田肥力嗎?”


    “父皇所思當然有道理。”朱高熾先是讚同,又道,“其實兒臣也覺得有些潦草,隻是此前沒嚐試過,薑先生所言恐怕也是最簡單、最容易達成的辦法。既然父皇覺得潦草,那如果製作成功了,兒臣再命人改良煉丹工具。”


    朱高熾更是順勢問道:“父皇覺得是喚工部的工匠前來好,還是喚張天師來?”


    朱棣微微一怔,顯然是根本沒有記得還有一個選項。


    “張天師在南京?”


    “在的,張天師聽聞陛下登基的消息,就從峴泉精舍趕了過來拜闕祝賀,可能是因為前幾年的時候.道門有些受壓抑。”


    這便是隱晦的說法了,實際上,建文朝的時候,在齊泰、黃子澄的忽悠下,佛門和道門都受到了嚴重打壓。


    而所謂的張天師,名為張宇初,乃是這一代正一派天師,也是曆代天師中最博學者之一,有道門碩儒之稱。


    明初大儒、《送東陽馬生序》作者宋濂曾經稱讚這位張天師‘穎悟有文學,人稱為列仙之儒’,其學識可見一斑。


    張宇初於明洪武十年嗣教,為第四十三代天師,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親筆敕受“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範大真人”,總領天下道教事。


    朱棣倒是從來不覺得把堂堂天師招過來煉丹有些什麽不妥的,沒有他朱棣奉天靖難,道門在建文朝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


    “那就去把張天師招過來,讓他把自己煉丹的家夥事也一起帶過來,”


    郭璡也被派出去傳話了。


    密室內隻剩下朱棣父子兩人。


    朱棣沉默半響,終究長長地呼出一口氣。


    “今日穀王叛亂一事,讓朕的心頭,有些不舒服。”


    朱高熾伸出胳膊,用自己肥厚的手掌,握住了父皇粗糙的手:“父皇,您放心吧,其他藩王都是知進退的。”


    “朕總有一種感覺。”


    朱棣輕聲開口。


    朱高熾認真聆聽著父皇的話語。


    “就仿佛,朝堂之上,這些人總覺得朕是個赳赳武夫,是個提著刀篡位的賊。”


    “越是有這種感覺,朕就越想做出些成績來,不是證明給這些文官看,而是證明給青史,證明給你皇爺爺。”


    “朕的心中,當然有想要做的事情。”


    “削藩、遷都、修典、下西洋、征漠北!”


    “可直到遇到了薑星火,朕才猛地發覺,朕還少做了一件事,一件能讓朕百年以後,安心地、理直氣壯地去見你皇爺爺的事情。”


    朱高熾慢慢地聽著,似乎隱隱約約猜到了父皇想說的答案。


    “天大地大,種田最大!”


    “這是你皇爺爺親口說的!”


    “讓天下百姓種好田,吃飽飯,少去被種田以外的事情折騰,朝廷多提供些有助於他們種田的東西。”


    “這件事,建文能做到嗎?!”


    朱高熾肯定地答道:“不可能,建文長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哪懂什麽百姓艱辛、民間疾苦?剛當上皇帝,就被那群士紳出身的文官忽悠著減免蘇鬆嘉湖的田賦,還廢了鬆江人不能當戶部主官的太祖祖訓。”


    朱高熾又說道:“這是拚命地在幫著士紳壓榨百姓,怎麽可能做得到?”


    “那便是了。”


    朱棣披著甲拉著兒子的手站起身,隨後雙手扶住了兒子的肩膀,微微彎腰看著坐在椅子上好大兒,認真說道。


    “可有了薑先生的指點,朕能做到!”


    “攤役入畝免除農民徭役之苦,白銀寶鈔免除百姓交稅被盤剝之苦,而薑先生的這道仙方,則可助天下農民增產增收,吃飽肚子!”


    “辦成了這三件事,朕就算是去了陰曹地府,見到伱皇爺爺,也可以挺起腰杆子告訴他,朕才配當這個大明皇帝,因為隻有朕當皇帝,天下百姓才免受了這三座大山之苦!”


    朱高熾肅然起敬:“父皇心係天下,兒臣欽佩萬分!”


    “所以,你們不會真要打算在詔獄裏開燒吧?”


    當朱高煦單手拎著一個上百斤的小型燒炭焦爐出現在空曠的放風院落時,薑星火理所當然地產生了某種懷疑的情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