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明,則是整片儒家文化圈的中心,也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更重要的是,她還從大明人的口中聽說了——大明的軍事力量,比起她所熟知的日本強大了何止十倍?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大明,她幾乎沒辦法用自己的常識去判斷明軍的強弱!
因為,大明實在太龐大、太神秘了!
即便是號稱“幕府戰神”的今川了俊,也根本搞不懂大明的具體情況。
因為今川了俊花費前後十餘年時間攻伐九州島島,成為“九州島王”,也不過是局限在一島之上,戰鬥也僅僅是數千人規模,隻要上了萬人,就已經是超大規模合戰了。
而在李景隆的口中,他曾經統禦六十萬大軍與如今的大明大皇帝對壘。
最重要的是,今川了俊經過在寧波等地的了解後,知道這位大將軍並沒有吹牛。
自詡用兵老道的今川了俊根本想象不出來,統禦六十萬大軍能維持正常的行軍秩序不崩潰,需要統帥擁有怎樣的強大調度能力。
那可是六十萬人的糧食、水、藥、兵器、騾馬啊!
今川了俊唯一可以確定的,大明絕對擁有遠超日本數十倍的實力!
同樣在船頭,李景隆的大紅袍被風吹拂起來。
他看著南京城的輪廓,感慨於幾個月的日本之旅,真真是恍如隔世一般。
薑星火教他的辦法,陰差陽錯竟然讓他圓滿完成了任務,也不知道這在不在薑星火的計算之中。
等等。
不對!
這是啥?
“國公爺,百姓手裏的邸報。”
曹阿大先帶著幾名家丁駕著小船上岸,通知在岸邊迎接的官員和眾勳戚,隨後帶回了這個東西。
“怎麽就來這麽點人?”李景隆有些不悅地問道。
皇帝又騙他,當初說好了成功歸來就帶著滿朝文武來迎接他的。
一邊說,李景隆一邊接過了印刷質量極為粗劣的邸報。
“不對.這不是朝廷的邸報。”
李景隆一目十行地掃過了這張奇怪的《明報》。
上麵寫著數字,畫著圈,這些數字李景隆倒是見過,阿拉伯人的。
1大明第三期農業育種專項國債即將發售。
2大明財神射利本期中獎號碼(阿拉伯數字)。
3《三國群英平話》第五十八回:軻比能兵犯代郡,公孫瓚大破胡虜。
再往下,邸報上就是一些李景隆看不懂的東西。
在旁邊的曹阿大終於忍不住了,提醒道:“國公爺,您翻倒後麵來,拿反了現在朝野都在吵架,爭得就是這上麵寫的東西。”
李景隆把《明報》這張粗劣的大紙翻了過來,方才看到正麵連篇累牘地寫著立場完全相反的幾篇文章。
李景隆深吸了一口氣,大約明白了,此時朝野正在爭論道統,應該是顧不上他了。
這些東西,李景隆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誰搞出來的。
可他翻來覆去把整個邸報都翻遍了,還是沒找到那個熟悉的名字。
——薑星火呢?
關於李景隆的疑惑,還得把時間線撥回到他出發前往日本後的幾天。
第145章 我被竊聽了?
這原本是一個平常的中午。
秋風颯爽,耀日依舊。
詔獄圍牆下的老歪脖子樹早已被新一茬囚徒們所遺忘,新的歪脖子樹栽入舊坑後,在朱高煦持之以恒的化肥灌注下,表現出了良好的長勢。
哪怕依舊是在同一個坑裏,但最起碼新的東西總是比舊的要好.不是嗎?
隻剩下一名學生的薑星火,依舊勤勤懇懇地講完了自己該上的課。
雖然又回到了最初的一對一模式,但是偶爾,薑星火還是會懷念一下這個能給自己捧哏的學生,畢竟隻給大胡子講課,忽然覺得少了點什麽。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度過,薑星火依舊是持續性混吃等出獄、間歇性打算幹大事的狀態。
至於到底幹什麽“大事”,他還沒完全想好。
或者說,還缺乏點必要的動力。
躺的好好地為什麽要做事呢?
叼著一根野草,薑星火懷念起了煙卷,不過他似乎對那種煙霧繚繞的感覺已經遲鈍到遺忘了,人的記憶力總是有限的,很多事情他都開始漸漸遺忘了。
這也讓他萌生了一個念頭。
要不,寫個日記吧?
反正我又不是什麽正經人。
正如薑星火此前所說,很多固執到不可理喻的禮節,其實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做給自己看,讓自己不要在日複一日中迷失了最初的方向。
當然,截止到目前,一切都很正常。
可獄而不可囚的日子,掰著手指頭算,也著實不多了。
大約也就兩個多月了?
聽獄卒們閑聊的時候說,朝廷那邊的相關部門,包括錦衣衛、刑部、大理寺,在皇帝莫名其妙的多次嚴厲催促下,都加快了明年釋放囚犯的準備工作。
據說,正月初一那天,就能把囚犯們都放出來了。
效率可謂是前所未有。
這也可以看出,過去的年歲裏,要足足拖延到三月才釋放大赦囚徒的辦事效率,到底是摻雜了多少摸魚小子辛勤注入的水分。
朝廷衙門嘛,上邊不催不辦事,上邊催了搞突擊,過去一年裏十天就能辦完的事,中間堆了整整二十年,最後立誌百天攻堅如何如何,太尋常了。
其實薑星火有時候也在想,還挺對不起同一批的囚徒的。
當初就自己嚷嚷著“要死要死”,嚷嚷的最凶。
結果同一批入獄的,現在都被噶了.
自己這個叫的最凶的,反而沒死成。
薑星火思緒萬千,目送大胡子遠去,隨後薑星火叼著野草,拍了拍屁股也自己回去午睡了。
朱高煦沒有回監區,他轉身來到了一處值房,過去他跟李景隆經常待的那個。
在值房裏,已經有一個人在等他了。
穿著鬥牛服,腰間掛著金瓜錘的三皇子朱高燧,正依靠在榻上打盹,顯然等他半天了。
看著弟弟,朱高煦有些急躁地問道:“老三,父皇怎麽說的?同不同意俺帶兵去剿滅遼東老山林子裏的女真人?”
聞聲,坐在榻上的朱高燧睜開了狹長的眼睛雖然還是一條縫。
“同意。”
朱高煦剛剛一喜,朱高燧就滿肚子怨氣地說:“同意個屁!父皇讓你老老實實在詔獄待著!”
朱高煦皺起眉頭:“為何?”
“父皇說,剿滅女真不需要你動手,是因為這事兒風險大收益小,剿滅女真算什麽功勞?幾萬人的部落,不過是冬天躲在山林裏難辦罷了。”
“等到了開春冰雪消融,這麽多能征慣戰的宿將的,數路領兵合圍進剿,個把月的工夫就把女真人徹底抹去了.或許還有些躲在老林深澗裏,沒了部落製度,便跟野人一般的生女真也沒什麽差別了。”
“而且,萬一你不幸陣亡了,軍中會產生多大的震動?所以父皇不會許伱帶兵出征的。”
朱高煦當即大怒。
“放屁!”
“說的都他娘的是屁話,俺靖難的時候,刀山火山都替老頭子趟過來了,現在跟俺說不讓俺上戰場?”
“武將不上戰場幹什麽?俺是怕死的人嗎?”
“說白了,就是讓俺熄了爭儲的心思,安安分分當個太平王爺吧?”
“休想!”
暴怒的朱高煦隨手抓起一把椅子,用力摜在了地上,摔得稀巴爛。
“非要聽實話?”
見狀,朱高燧也是冷笑一聲:“你以為我私底下沒勸過父皇?告訴你,你在詔獄裏聽你的課,外麵人幫你走動的不知道有多少,淇國公、成國公、王駙馬哪個沒為你奔走求任?”
“那父皇到底是怎麽個意思?”朱高煦煩躁無比地在值房裏走動。
“本來是有意讓你去的,但實際上因為立儲爭太子的事,你跟大哥的關係早都鬧僵了,支持大哥的那群文官當然不放心你再立新功,所以紛紛諫言,父皇就動搖了。”朱高燧緩緩說道。
“這理由不夠。”
朱高燧幹脆道:“鎮遠侯不想帶你,怕你莽撞誤事。”
朱高煦頓時沉默了片刻,隨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顧成跟朱高熾的關係更好,跟他關係極差。
但是按照朱高煦對他爹朱棣的了解,這些理由,還是不夠。
朱高煦很清楚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所在。
跟大哥朱高熾相比,他唯一的巨大優勢,就在於軍功。
朱高熾身體肥胖又跛足,是上不得戰場的。
而正是因為他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足夠耀眼的軍功,所以才在立儲之爭裏,處於暫時性的領先優勢。
但這種微弱的領先優勢,是很快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大哥抹平的。
因為朱高煦不會治國。
更重要的是,她還從大明人的口中聽說了——大明的軍事力量,比起她所熟知的日本強大了何止十倍?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大明,她幾乎沒辦法用自己的常識去判斷明軍的強弱!
因為,大明實在太龐大、太神秘了!
即便是號稱“幕府戰神”的今川了俊,也根本搞不懂大明的具體情況。
因為今川了俊花費前後十餘年時間攻伐九州島島,成為“九州島王”,也不過是局限在一島之上,戰鬥也僅僅是數千人規模,隻要上了萬人,就已經是超大規模合戰了。
而在李景隆的口中,他曾經統禦六十萬大軍與如今的大明大皇帝對壘。
最重要的是,今川了俊經過在寧波等地的了解後,知道這位大將軍並沒有吹牛。
自詡用兵老道的今川了俊根本想象不出來,統禦六十萬大軍能維持正常的行軍秩序不崩潰,需要統帥擁有怎樣的強大調度能力。
那可是六十萬人的糧食、水、藥、兵器、騾馬啊!
今川了俊唯一可以確定的,大明絕對擁有遠超日本數十倍的實力!
同樣在船頭,李景隆的大紅袍被風吹拂起來。
他看著南京城的輪廓,感慨於幾個月的日本之旅,真真是恍如隔世一般。
薑星火教他的辦法,陰差陽錯竟然讓他圓滿完成了任務,也不知道這在不在薑星火的計算之中。
等等。
不對!
這是啥?
“國公爺,百姓手裏的邸報。”
曹阿大先帶著幾名家丁駕著小船上岸,通知在岸邊迎接的官員和眾勳戚,隨後帶回了這個東西。
“怎麽就來這麽點人?”李景隆有些不悅地問道。
皇帝又騙他,當初說好了成功歸來就帶著滿朝文武來迎接他的。
一邊說,李景隆一邊接過了印刷質量極為粗劣的邸報。
“不對.這不是朝廷的邸報。”
李景隆一目十行地掃過了這張奇怪的《明報》。
上麵寫著數字,畫著圈,這些數字李景隆倒是見過,阿拉伯人的。
1大明第三期農業育種專項國債即將發售。
2大明財神射利本期中獎號碼(阿拉伯數字)。
3《三國群英平話》第五十八回:軻比能兵犯代郡,公孫瓚大破胡虜。
再往下,邸報上就是一些李景隆看不懂的東西。
在旁邊的曹阿大終於忍不住了,提醒道:“國公爺,您翻倒後麵來,拿反了現在朝野都在吵架,爭得就是這上麵寫的東西。”
李景隆把《明報》這張粗劣的大紙翻了過來,方才看到正麵連篇累牘地寫著立場完全相反的幾篇文章。
李景隆深吸了一口氣,大約明白了,此時朝野正在爭論道統,應該是顧不上他了。
這些東西,李景隆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誰搞出來的。
可他翻來覆去把整個邸報都翻遍了,還是沒找到那個熟悉的名字。
——薑星火呢?
關於李景隆的疑惑,還得把時間線撥回到他出發前往日本後的幾天。
第145章 我被竊聽了?
這原本是一個平常的中午。
秋風颯爽,耀日依舊。
詔獄圍牆下的老歪脖子樹早已被新一茬囚徒們所遺忘,新的歪脖子樹栽入舊坑後,在朱高煦持之以恒的化肥灌注下,表現出了良好的長勢。
哪怕依舊是在同一個坑裏,但最起碼新的東西總是比舊的要好.不是嗎?
隻剩下一名學生的薑星火,依舊勤勤懇懇地講完了自己該上的課。
雖然又回到了最初的一對一模式,但是偶爾,薑星火還是會懷念一下這個能給自己捧哏的學生,畢竟隻給大胡子講課,忽然覺得少了點什麽。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度過,薑星火依舊是持續性混吃等出獄、間歇性打算幹大事的狀態。
至於到底幹什麽“大事”,他還沒完全想好。
或者說,還缺乏點必要的動力。
躺的好好地為什麽要做事呢?
叼著一根野草,薑星火懷念起了煙卷,不過他似乎對那種煙霧繚繞的感覺已經遲鈍到遺忘了,人的記憶力總是有限的,很多事情他都開始漸漸遺忘了。
這也讓他萌生了一個念頭。
要不,寫個日記吧?
反正我又不是什麽正經人。
正如薑星火此前所說,很多固執到不可理喻的禮節,其實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做給自己看,讓自己不要在日複一日中迷失了最初的方向。
當然,截止到目前,一切都很正常。
可獄而不可囚的日子,掰著手指頭算,也著實不多了。
大約也就兩個多月了?
聽獄卒們閑聊的時候說,朝廷那邊的相關部門,包括錦衣衛、刑部、大理寺,在皇帝莫名其妙的多次嚴厲催促下,都加快了明年釋放囚犯的準備工作。
據說,正月初一那天,就能把囚犯們都放出來了。
效率可謂是前所未有。
這也可以看出,過去的年歲裏,要足足拖延到三月才釋放大赦囚徒的辦事效率,到底是摻雜了多少摸魚小子辛勤注入的水分。
朝廷衙門嘛,上邊不催不辦事,上邊催了搞突擊,過去一年裏十天就能辦完的事,中間堆了整整二十年,最後立誌百天攻堅如何如何,太尋常了。
其實薑星火有時候也在想,還挺對不起同一批的囚徒的。
當初就自己嚷嚷著“要死要死”,嚷嚷的最凶。
結果同一批入獄的,現在都被噶了.
自己這個叫的最凶的,反而沒死成。
薑星火思緒萬千,目送大胡子遠去,隨後薑星火叼著野草,拍了拍屁股也自己回去午睡了。
朱高煦沒有回監區,他轉身來到了一處值房,過去他跟李景隆經常待的那個。
在值房裏,已經有一個人在等他了。
穿著鬥牛服,腰間掛著金瓜錘的三皇子朱高燧,正依靠在榻上打盹,顯然等他半天了。
看著弟弟,朱高煦有些急躁地問道:“老三,父皇怎麽說的?同不同意俺帶兵去剿滅遼東老山林子裏的女真人?”
聞聲,坐在榻上的朱高燧睜開了狹長的眼睛雖然還是一條縫。
“同意。”
朱高煦剛剛一喜,朱高燧就滿肚子怨氣地說:“同意個屁!父皇讓你老老實實在詔獄待著!”
朱高煦皺起眉頭:“為何?”
“父皇說,剿滅女真不需要你動手,是因為這事兒風險大收益小,剿滅女真算什麽功勞?幾萬人的部落,不過是冬天躲在山林裏難辦罷了。”
“等到了開春冰雪消融,這麽多能征慣戰的宿將的,數路領兵合圍進剿,個把月的工夫就把女真人徹底抹去了.或許還有些躲在老林深澗裏,沒了部落製度,便跟野人一般的生女真也沒什麽差別了。”
“而且,萬一你不幸陣亡了,軍中會產生多大的震動?所以父皇不會許伱帶兵出征的。”
朱高煦當即大怒。
“放屁!”
“說的都他娘的是屁話,俺靖難的時候,刀山火山都替老頭子趟過來了,現在跟俺說不讓俺上戰場?”
“武將不上戰場幹什麽?俺是怕死的人嗎?”
“說白了,就是讓俺熄了爭儲的心思,安安分分當個太平王爺吧?”
“休想!”
暴怒的朱高煦隨手抓起一把椅子,用力摜在了地上,摔得稀巴爛。
“非要聽實話?”
見狀,朱高燧也是冷笑一聲:“你以為我私底下沒勸過父皇?告訴你,你在詔獄裏聽你的課,外麵人幫你走動的不知道有多少,淇國公、成國公、王駙馬哪個沒為你奔走求任?”
“那父皇到底是怎麽個意思?”朱高煦煩躁無比地在值房裏走動。
“本來是有意讓你去的,但實際上因為立儲爭太子的事,你跟大哥的關係早都鬧僵了,支持大哥的那群文官當然不放心你再立新功,所以紛紛諫言,父皇就動搖了。”朱高燧緩緩說道。
“這理由不夠。”
朱高燧幹脆道:“鎮遠侯不想帶你,怕你莽撞誤事。”
朱高煦頓時沉默了片刻,隨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顧成跟朱高熾的關係更好,跟他關係極差。
但是按照朱高煦對他爹朱棣的了解,這些理由,還是不夠。
朱高煦很清楚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所在。
跟大哥朱高熾相比,他唯一的巨大優勢,就在於軍功。
朱高熾身體肥胖又跛足,是上不得戰場的。
而正是因為他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足夠耀眼的軍功,所以才在立儲之爭裏,處於暫時性的領先優勢。
但這種微弱的領先優勢,是很快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大哥抹平的。
因為朱高煦不會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