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高層需要薑星火超越時代的知識和見識,來增強國力。
薑星火需要利用大明帝國高層的短視,誘之以利,同時逐步推進社會的改造。
第一步,試驗田。
任何進步都是通過“對比”所產生的,隻有把新的東西、有助於製造力發展的東西,集中到一塊“一張白紙好作畫”的新天地裏,讓其蓬勃生長出來,才能讓世人看得清清楚楚,才能讓人明白,哦,這個東西是對的,是有效果的。
第二步,引導建立體係。
這裏的體係,有兩個意思。
一個意思是培養科學思維、培養科學人才的體係;另一個意思是培養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進步,所需的一切從無到有的體係,包括工廠、物流、傳媒、機器等等。
如何引導建立體係,薑星火深刻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社會實驗。
自己的作用,絕不是機械降神式的時代金手指,而是一個啟蒙者,一個引路人。
既然有試驗田,那麽自己就應該在這裏麵,通過接連不斷的社會實驗進行暗中引導,來促進一切工業化雛形所需體係的自我培育與萌芽、產生、壯大。
隻有做到這個過程,才能保證試驗田的結果是可以推廣到整個大明的。
否則靠自己一個人機械降神,忙死、累死,也不可能完成一個國家從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雛形,所需的海量人力物力資源相匹配的進步。
而通過社會實驗來引導這些東西的出現,才是薑星火需要做的事情。
做思維上的“啟蒙者”,做實踐上的“引路人”。
這便是薑星火對自己出獄後的定位。
“薑先生,醒醒。”
並沒有出乎薑星火所料,當他摘下一片葉子時,看到了大胡子的朱高煦和長胡子的關老爺並肩走來。
事實上,從第二天朱高煦和這人搭話後,薑星火就知道,這人的身份絕對有問題。
而這幾天,這紅臉長髯的漢子,也一直試圖跟薑星火套近乎,隻是薑星火沒怎麽搭理他罷了。
紅臉長髯的漢子,重枷也被卸了,顯然待遇得到了改變。
“薑先生,您知道,這位不打不相識,乃是我以前戰場上結識的豪傑,如今頗有些投緣,便冰釋前嫌交為朋友,打算帶他也一起旁聽,長長見識,薑先生不介意吧?”
“當然不介意。”
薑星火聽朱高煦臉不紅心不跳地胡謅,也沒有興致戳破,隻是問道。
“哦對了,還沒問姓名?”
鄭和當然不會說自己是鄭和,用馬和也不合適,但馬姓卻是可以用來編個名字的。
“馬”
鄭和本欲脫口而出個馬大保、馬二保之類的,可剎那間便想起了薑星火有可能是謫仙,要是通過近似的名字算出什麽來就不好了,於是靈機一動便根據自己本名略加修改,隨口胡謅了一個名字。
“馬保國,保家衛國。”
薑星火聽著這個名字微微詫異,打量了鄭和後說道。
“好名字!聽著就像武學宗師身材高大魁梧,麵色黑紅,想來是常在外風吹日曬的江湖豪客,更配這名字了。”
馬三保麵色微紅,好在本來就是塗了個黑紅臉,倒也看不出來什麽。
“薑先生今天要講什麽?”朱高煦好奇問道。
“接著講《國運論》。”
薑星火提問說道:“還記得《國運論》第二卷講了什麽嗎?”
朱高煦點點頭,薑星火講的全部知識他都有認真複習過,此時自然了然於胸地答道。
“地理決定論、世界島戰爭、民族國家理論。”
“嗯。”薑星火微微頷首,複又說道,“不過其實還留了個尾巴,便是《國運論》的第三卷——基於地緣政治學說的海權、陸權之爭,與大國博弈的幾種外交策略。”
不過,開了這個頭,薑星火反而沒有繼續往下講,而是先問道。
“你們覺得我為何要用葉子遮住眼睛?”
朱高煦搖了搖頭,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清楚薑星火為什麽問這樣一個聽起來莫名其妙的問題。
鄭和思忖片刻,亦是搖頭誠實答道。
“著實不知。”
“光太刺眼了,用了一葉障目的法術就看不到了。”薑星火笑了笑道。
朱高煦與鄭和都覺得,這兩個話題之間似乎並沒什麽聯係,但鄭和還是順著薑星火的話語說了下去。
其實在入獄之前,鄭和都沒覺得陽光是什麽稀缺物品,但這幾天經曆了“詔獄再教育”,他卻有些珍惜了起來。
但鄭和依舊不認同薑星火的說法,所以語帶惋惜地反駁道。
“人是需要光的,總待在陰暗的環境裏不好。”
薑星火微微搖頭,抬手指著那些放風院落裏零零散散幾個沐浴在陽光下的囚徒問道。
“你覺得他們需要嗎?”
不待鄭和回答,薑星火繼續說道。
“對於生活在陰暗環境的人來說,本來每天能吃飽睡覺就已經很滿足了,你非要給他體驗光明和溫暖,然後又把他扔回陰暗,這不是很殘忍的一件事嗎?”
察覺到大智若愚的薑星火似乎話裏有話,鄭和心平氣和地爭論道:“總得給人點希望,讓人無知的活在陰暗裏見不到光明,才是殘忍。”
薑星火翻身而起,最近儼然勤快多了。
“可他們注定是要在陰暗中度過餘生的消耗品,知道的太多希望的太多,就會出亂子的……讀過《商君書》嗎?”
鄭和覺得跟薑星火之間的談話,似乎隱喻到了某些其他話題內容,但已經聊到這裏了,作為極為接近大明決策中樞的人物,他反而興致更濃了起來。
鄭和同樣用隱喻來回答。
“既然會出亂子,有為何讓他們每日見見光呢?”
“這裏的囚徒們都是見過光的。”薑星火輕笑一聲,“這叫因人製宜,說白了就是堵不如疏而已對見過光的人來說,能讓他每日見一見光,就這麽吊著一絲希望,他心裏就會覺得努力努力仿佛能改變命運似的,也就不會鬧亂子了。”
“薑先生或許說的是對的。”
鄭和怔了片刻,隨後就問:“那對於沒見過光的呢?”
“——吃苦耐勞是一種美德。”
聞言,鄭和不由地想起了從元末開始直到靖難,那些遭受兵災卻又堅韌地寄希望於老天爺賞臉的普通百姓。
在這一瞬間他產生了某種怪異感,竟不自覺地點了點頭。
薑星火摘下了另一片葉子,用奇怪的眼神看向他。
“伱真的覺得我說的都對?”
“感覺不對,可又反駁不了。”鄭和的回答很誠實。
“這便是今天要講的《國運論》第三卷的實質所在了。”
薑星火頓了頓繼續說道:“很多事情,便如這般道理一樣,而第一個要講的陸權論的核心,其實便是人口、資源的集中化與高壓化。”
第175章 陸權論
“第一個,先說說什麽叫陸權論。”
薑星火也不管這位關公模樣的新獄友能不能聽懂,自顧自地說了下去。
“在《國運論》的第二卷裏,我們講過,我們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看成一個個孤島,而諸如大漠、戈壁、高山、叢林、海洋等等地形阻隔,就是隔絕這些孤島的,充滿了迷霧的海水。”
“在世界島戰爭裏,率先能走出本島內卷化,向外擴張的文明,就會取得巨大的先發滾雪球優勢,占領越來越多的島嶼,征服或同化越來越多的文明,直到成為整個世界島的霸主。”
“而陸權論,就是指的在我們已知的世界裏,或者準確地定義,就是蒙古人西征所曾達到過的世界邊緣,以及蒙古人所征服、占領並成立政權的田地裏,是有一處心髒地帶的,這個心髒地帶,就像是我們的心髒一樣,為五髒六腑輸血,也是五髒六腑的必經之處。”
“這個心髒地帶,我稱之為‘大陸橋’。”
結合薑星火的話語,鄭和默默地琢磨著其中的深意。
而朱高煦則直接問道:“薑先生說的可是之前提到過的漠北高原?”
“非止如此。”
薑星火說道:“準確地說,大陸橋的中心是西遼故地,河中府。”
河中府,便是之前鄭和在回憶耶律楚才所做《西遊錄》裏的那個“肥城”,而它有個更加有名的稱呼——撒馬爾罕,如今的帖木兒汗國首都。
撒馬爾罕,中亞第一古都,《魏書》稱為悉萬斤,《新唐書》稱為康國,至於到了西遼時則稱為河中府,緣由便是因為撒馬爾罕處於阿姆河與錫爾河這兩條中亞主要河流之間,倉皇逃到這裏的耶律大石思念故土,自然而然地回想起了遼國南麵那個被汾水和黃河夾在中間的河中府,於是便以此命名。
“倒是有幾分道理。”
鄭和考慮了撒馬爾罕的地理位置,認同地點了點頭。
說起軍事地理來,尤其是已知世界的軍事地理,朱高煦也是能插上話的。
朱高煦開口道:“如果不以華夏的疆土來論,撒馬爾罕,確實是聯結東西的中心所在。”
薑星火點了點頭,說道:“事實上,此前大唐向西沿著絲綢之路擴張,也是這個道理,之所以會發生怛羅斯之戰,不就是因為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向東擴張,兩者在這個中心點撞上了嘛。”
怛羅斯之戰,乃是唐軍的一次主動以攻代守的受挫行動。起因是唐朝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血洗石國,僥幸逃脫的石國王子向黑衣大食求救。得知消息的高仙芝先發製人,主動進攻大食,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裏,最後在怛羅斯與黑衣大食軍隊遭遇,但最終因聯軍中的葛邏祿番兵背叛而失敗,三萬安西唐軍,僅逃回數千人。此戰過後,阿拉伯帝國俘獲的唐人工匠在此建立了華夏以外的第一座造紙廠,造紙術因此西傳。
薑星火繼續說道:“那麽我先提出一個理論,你們來判斷對不對。”
鄭和與朱高煦齊齊頷首。
“如果我認為蒙古人曾經艾薩克馬爾罕為中心點,向四方遠征的這條大陸橋,是整個所有文明孤島聚合在一起的主要世界島的心髒地帶。而陸權論便是誰控製了大陸橋的心髒地帶,誰就控製了世界島,誰控製了世界島,誰就控製了世界.陸權帝國的擴張應該從這個大陸橋的心髒地帶,由中心向邊緣地帶擴張,你們覺得對嗎?如果不對,請說出理由。”
聞言,兩人陷入了深思。
——————
隔壁密室。
禮部尚書李至剛扭捏不安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他的身前,是大明帝國的高層決策者們,皇帝、大皇子、黑衣宰相.
當然,李至剛的壓力其實並不完全來自於這些人,準確地說,這些人帶給他的壓力,遠遠沒有“詔獄”這個詞或者說詔獄這個熟悉的環境帶給他的壓力大。
薑星火需要利用大明帝國高層的短視,誘之以利,同時逐步推進社會的改造。
第一步,試驗田。
任何進步都是通過“對比”所產生的,隻有把新的東西、有助於製造力發展的東西,集中到一塊“一張白紙好作畫”的新天地裏,讓其蓬勃生長出來,才能讓世人看得清清楚楚,才能讓人明白,哦,這個東西是對的,是有效果的。
第二步,引導建立體係。
這裏的體係,有兩個意思。
一個意思是培養科學思維、培養科學人才的體係;另一個意思是培養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進步,所需的一切從無到有的體係,包括工廠、物流、傳媒、機器等等。
如何引導建立體係,薑星火深刻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社會實驗。
自己的作用,絕不是機械降神式的時代金手指,而是一個啟蒙者,一個引路人。
既然有試驗田,那麽自己就應該在這裏麵,通過接連不斷的社會實驗進行暗中引導,來促進一切工業化雛形所需體係的自我培育與萌芽、產生、壯大。
隻有做到這個過程,才能保證試驗田的結果是可以推廣到整個大明的。
否則靠自己一個人機械降神,忙死、累死,也不可能完成一個國家從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雛形,所需的海量人力物力資源相匹配的進步。
而通過社會實驗來引導這些東西的出現,才是薑星火需要做的事情。
做思維上的“啟蒙者”,做實踐上的“引路人”。
這便是薑星火對自己出獄後的定位。
“薑先生,醒醒。”
並沒有出乎薑星火所料,當他摘下一片葉子時,看到了大胡子的朱高煦和長胡子的關老爺並肩走來。
事實上,從第二天朱高煦和這人搭話後,薑星火就知道,這人的身份絕對有問題。
而這幾天,這紅臉長髯的漢子,也一直試圖跟薑星火套近乎,隻是薑星火沒怎麽搭理他罷了。
紅臉長髯的漢子,重枷也被卸了,顯然待遇得到了改變。
“薑先生,您知道,這位不打不相識,乃是我以前戰場上結識的豪傑,如今頗有些投緣,便冰釋前嫌交為朋友,打算帶他也一起旁聽,長長見識,薑先生不介意吧?”
“當然不介意。”
薑星火聽朱高煦臉不紅心不跳地胡謅,也沒有興致戳破,隻是問道。
“哦對了,還沒問姓名?”
鄭和當然不會說自己是鄭和,用馬和也不合適,但馬姓卻是可以用來編個名字的。
“馬”
鄭和本欲脫口而出個馬大保、馬二保之類的,可剎那間便想起了薑星火有可能是謫仙,要是通過近似的名字算出什麽來就不好了,於是靈機一動便根據自己本名略加修改,隨口胡謅了一個名字。
“馬保國,保家衛國。”
薑星火聽著這個名字微微詫異,打量了鄭和後說道。
“好名字!聽著就像武學宗師身材高大魁梧,麵色黑紅,想來是常在外風吹日曬的江湖豪客,更配這名字了。”
馬三保麵色微紅,好在本來就是塗了個黑紅臉,倒也看不出來什麽。
“薑先生今天要講什麽?”朱高煦好奇問道。
“接著講《國運論》。”
薑星火提問說道:“還記得《國運論》第二卷講了什麽嗎?”
朱高煦點點頭,薑星火講的全部知識他都有認真複習過,此時自然了然於胸地答道。
“地理決定論、世界島戰爭、民族國家理論。”
“嗯。”薑星火微微頷首,複又說道,“不過其實還留了個尾巴,便是《國運論》的第三卷——基於地緣政治學說的海權、陸權之爭,與大國博弈的幾種外交策略。”
不過,開了這個頭,薑星火反而沒有繼續往下講,而是先問道。
“你們覺得我為何要用葉子遮住眼睛?”
朱高煦搖了搖頭,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清楚薑星火為什麽問這樣一個聽起來莫名其妙的問題。
鄭和思忖片刻,亦是搖頭誠實答道。
“著實不知。”
“光太刺眼了,用了一葉障目的法術就看不到了。”薑星火笑了笑道。
朱高煦與鄭和都覺得,這兩個話題之間似乎並沒什麽聯係,但鄭和還是順著薑星火的話語說了下去。
其實在入獄之前,鄭和都沒覺得陽光是什麽稀缺物品,但這幾天經曆了“詔獄再教育”,他卻有些珍惜了起來。
但鄭和依舊不認同薑星火的說法,所以語帶惋惜地反駁道。
“人是需要光的,總待在陰暗的環境裏不好。”
薑星火微微搖頭,抬手指著那些放風院落裏零零散散幾個沐浴在陽光下的囚徒問道。
“你覺得他們需要嗎?”
不待鄭和回答,薑星火繼續說道。
“對於生活在陰暗環境的人來說,本來每天能吃飽睡覺就已經很滿足了,你非要給他體驗光明和溫暖,然後又把他扔回陰暗,這不是很殘忍的一件事嗎?”
察覺到大智若愚的薑星火似乎話裏有話,鄭和心平氣和地爭論道:“總得給人點希望,讓人無知的活在陰暗裏見不到光明,才是殘忍。”
薑星火翻身而起,最近儼然勤快多了。
“可他們注定是要在陰暗中度過餘生的消耗品,知道的太多希望的太多,就會出亂子的……讀過《商君書》嗎?”
鄭和覺得跟薑星火之間的談話,似乎隱喻到了某些其他話題內容,但已經聊到這裏了,作為極為接近大明決策中樞的人物,他反而興致更濃了起來。
鄭和同樣用隱喻來回答。
“既然會出亂子,有為何讓他們每日見見光呢?”
“這裏的囚徒們都是見過光的。”薑星火輕笑一聲,“這叫因人製宜,說白了就是堵不如疏而已對見過光的人來說,能讓他每日見一見光,就這麽吊著一絲希望,他心裏就會覺得努力努力仿佛能改變命運似的,也就不會鬧亂子了。”
“薑先生或許說的是對的。”
鄭和怔了片刻,隨後就問:“那對於沒見過光的呢?”
“——吃苦耐勞是一種美德。”
聞言,鄭和不由地想起了從元末開始直到靖難,那些遭受兵災卻又堅韌地寄希望於老天爺賞臉的普通百姓。
在這一瞬間他產生了某種怪異感,竟不自覺地點了點頭。
薑星火摘下了另一片葉子,用奇怪的眼神看向他。
“伱真的覺得我說的都對?”
“感覺不對,可又反駁不了。”鄭和的回答很誠實。
“這便是今天要講的《國運論》第三卷的實質所在了。”
薑星火頓了頓繼續說道:“很多事情,便如這般道理一樣,而第一個要講的陸權論的核心,其實便是人口、資源的集中化與高壓化。”
第175章 陸權論
“第一個,先說說什麽叫陸權論。”
薑星火也不管這位關公模樣的新獄友能不能聽懂,自顧自地說了下去。
“在《國運論》的第二卷裏,我們講過,我們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看成一個個孤島,而諸如大漠、戈壁、高山、叢林、海洋等等地形阻隔,就是隔絕這些孤島的,充滿了迷霧的海水。”
“在世界島戰爭裏,率先能走出本島內卷化,向外擴張的文明,就會取得巨大的先發滾雪球優勢,占領越來越多的島嶼,征服或同化越來越多的文明,直到成為整個世界島的霸主。”
“而陸權論,就是指的在我們已知的世界裏,或者準確地定義,就是蒙古人西征所曾達到過的世界邊緣,以及蒙古人所征服、占領並成立政權的田地裏,是有一處心髒地帶的,這個心髒地帶,就像是我們的心髒一樣,為五髒六腑輸血,也是五髒六腑的必經之處。”
“這個心髒地帶,我稱之為‘大陸橋’。”
結合薑星火的話語,鄭和默默地琢磨著其中的深意。
而朱高煦則直接問道:“薑先生說的可是之前提到過的漠北高原?”
“非止如此。”
薑星火說道:“準確地說,大陸橋的中心是西遼故地,河中府。”
河中府,便是之前鄭和在回憶耶律楚才所做《西遊錄》裏的那個“肥城”,而它有個更加有名的稱呼——撒馬爾罕,如今的帖木兒汗國首都。
撒馬爾罕,中亞第一古都,《魏書》稱為悉萬斤,《新唐書》稱為康國,至於到了西遼時則稱為河中府,緣由便是因為撒馬爾罕處於阿姆河與錫爾河這兩條中亞主要河流之間,倉皇逃到這裏的耶律大石思念故土,自然而然地回想起了遼國南麵那個被汾水和黃河夾在中間的河中府,於是便以此命名。
“倒是有幾分道理。”
鄭和考慮了撒馬爾罕的地理位置,認同地點了點頭。
說起軍事地理來,尤其是已知世界的軍事地理,朱高煦也是能插上話的。
朱高煦開口道:“如果不以華夏的疆土來論,撒馬爾罕,確實是聯結東西的中心所在。”
薑星火點了點頭,說道:“事實上,此前大唐向西沿著絲綢之路擴張,也是這個道理,之所以會發生怛羅斯之戰,不就是因為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向東擴張,兩者在這個中心點撞上了嘛。”
怛羅斯之戰,乃是唐軍的一次主動以攻代守的受挫行動。起因是唐朝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血洗石國,僥幸逃脫的石國王子向黑衣大食求救。得知消息的高仙芝先發製人,主動進攻大食,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裏,最後在怛羅斯與黑衣大食軍隊遭遇,但最終因聯軍中的葛邏祿番兵背叛而失敗,三萬安西唐軍,僅逃回數千人。此戰過後,阿拉伯帝國俘獲的唐人工匠在此建立了華夏以外的第一座造紙廠,造紙術因此西傳。
薑星火繼續說道:“那麽我先提出一個理論,你們來判斷對不對。”
鄭和與朱高煦齊齊頷首。
“如果我認為蒙古人曾經艾薩克馬爾罕為中心點,向四方遠征的這條大陸橋,是整個所有文明孤島聚合在一起的主要世界島的心髒地帶。而陸權論便是誰控製了大陸橋的心髒地帶,誰就控製了世界島,誰控製了世界島,誰就控製了世界.陸權帝國的擴張應該從這個大陸橋的心髒地帶,由中心向邊緣地帶擴張,你們覺得對嗎?如果不對,請說出理由。”
聞言,兩人陷入了深思。
——————
隔壁密室。
禮部尚書李至剛扭捏不安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他的身前,是大明帝國的高層決策者們,皇帝、大皇子、黑衣宰相.
當然,李至剛的壓力其實並不完全來自於這些人,準確地說,這些人帶給他的壓力,遠遠沒有“詔獄”這個詞或者說詔獄這個熟悉的環境帶給他的壓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