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內容,鄭和與卓敬並不太清楚,但薑星火這最後一課,本就是為了解決從《國運論》第一卷就埋下的核心主線。
所以,薑星火也隻是讓朱高煦替他給兩人稍加解釋。
一邊看朱高煦解釋,薑星火一邊說道:“之前在《國運論》第一卷,我曾經講解過一些緩解人地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攤役入畝與化肥、輪作套種,這三種辦法,都能有效地延緩人地矛盾的爆發。”
“然而。”薑星火話鋒一轉。
“無論是減輕自耕農負擔,讓其更好地進行耕種的攤役入畝,還是用於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化肥,亦或是通過科學合理規劃增加單位田地利用率的輪作套種,都隻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薑星火的語氣有些低沉:“這些都隻能延緩人地矛盾的最終爆發,而無法阻止人地矛盾的爆發。”
聽到這裏,卓敬從朱高煦轉述的知識所帶來的震撼中脫離出來,疑惑地問道:“田地有限,而人口代代繁衍生息,卻是無限,人地矛盾如何能解?”
薑星火聽到卓敬的問題,抬起了頭。
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莫名的光芒。
“這便是《國運論》第四卷的內容了。”
“第四卷名為:農業國與工業國,想象力難以企及的差距。”
——————
隔壁密室。
永樂朝六部尚書齊聚一堂!
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兵部尚書茹瑺、禮部尚書李至剛、工部尚書黃福、刑部尚書鄭賜,並列坐在了皇帝和大皇子身後,幾乎將狹小的密室擠得滿滿登登。
兩名負責記錄《薑先生講課記錄》的小吏,郭璡和柴車,則是隻能委屈地站著懸腕提筆記筆記了。
六部尚書裏,有四位是跟著皇帝聽過課的。
而沒有聽過課的兩位,工部尚書黃福、刑部尚書鄭賜,鄭賜乃是皇帝陛下頭號舔狗,自然是不會發出什麽不合時宜的疑問。
唯有工部尚書黃福,聽著那麵古怪的、略有破損的陶瓷擴音牆壁上傳來的聲音,蹙緊了眉頭。
再看看狹窄逼仄的密室,以及皇帝、大皇子帶著六部尚書偷聽一個詔獄囚徒講課的奇怪事情,黃福愈發覺得迷幻了起來。
我大明帝國的高層,咋就變成這樣了?
不過,還沒等黃福開口,朱棣反而先說話了。
“這麵牆壁,紀綱不是說修好了嗎?”
聽著雜音和風聲,朱棣有些不悅地問道。
大皇子朱高熾連忙答道:“父皇,紀指揮使之前頗費周折地尋到了洪武朝的老工匠,確實把牆拆了重修了一下,當時重修的效果不錯.但不知為何,這還沒幾日,陶瓷上麵就又裂了縫隙,擴音的效果也不是那麽好了。”
很顯然,翻修貨就是不如原裝的。
朱棣此時對此也是毫無辦法,隻得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總不能讓紀綱現場再翻修一遍了,湊合聽吧。
而黃福則是此時開口道:“陛下,臣有話說。”
刑部尚書鄭賜見狀也是連忙開口:“陛下,臣也有話要說!”
朱棣皺眉道:“趕緊說,別耽誤朕聽薑先生講課!”
第255章 千古難題,絕不可能有解!
密室裏。
“黃尚書先說。”鄭賜不懷好意地說道。
工部尚書黃福瞥了一眼鄭賜陰鷲的嘴臉,對著皇帝開口道。
“陛下,雖然從未聽聞所謂‘王朝周期律’,但臣以為薑星火所言頗有偏差參考曆朝曆代對人地矛盾的應對措施,核心絕不在於人地,而在於是否能抑製兼並。”
“喔?”
聽到黃福跟薑星火提出的觀點意見相左,朱棣示意黃福繼續說下去。
“周朝之所以國運綿長,臣以為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周朝施行了相當一段時間的井田製,井田製,就避免了田地兼並,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第一句話就讓朱棣臉色一黑。
黃福不是挺務實的一個人嗎?
開口閉口井田製是怎麽回事,成解縉第二了?
不過好在,黃福的下一句話就把朱棣的心情拉了回來。
“井田製當然不可取,畢竟兩千年前的魯宣公時代就實行了‘初稅畝’製度,承認了田地獨有。而王莽篡漢,試圖用‘王田製’來恢複‘井田製’都失敗了,更不要說現在的大明,讓所有田地歸陛下所有,是不可能實現的。”
“臣之所以說是抑製田地兼並,而不是杜絕田地兼並,便是這個原因了。”
朱棣微微頷首,隻要不像解縉一樣跟他提井田製這種蠢主意,朱棣還是願意聽一聽這些國家重臣的意見的。
黃福緩緩道:“而田地獨有,臣認為其實是有助於發展農業生產的,否則秦國商鞅變法,也不會徹底承認田地獨有,不承認田地獨有,秦國沒有打造‘耕-戰’這套體係,也不可能統一六國。”
“而到了漢朝,正式形成了農業生產上的租佃關係,地主將田地出租給農民,農民向地主繳納一定的稅收。”
“所以。”黃福鄭重建議,“田地獨有不能廢除,租佃關係也不能廢除,朝廷想辦法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像此前曆朝曆代一樣,考慮如何控製田地兼並,而非想著向外開拓田地,亦或是減少人口。”
顯然,黃福不懂什麽叫做“工業化”。
所以下意識地就認為,薑星火解決人地矛盾的思路,是通過對外征服增加田地,或者控製減少人口,而非傳統的抑製兼並。
故此,黃福的話語,從他的角度上來講,並沒有任何問題。
畢竟,在農業時代,哪怕是再有聰明才智的人,都無法想象,工業時代的國家到底會變成什麽樣子。
無法想象全國可以隻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非現在的百分之九十多。
更無法想象,絕大多數的人們不在田間地頭裏勞作,而在工廠裏。
甚至於,連準備跟他抬杠的刑部尚書鄭賜,都在心裏認同了黃福的觀點。
鄭賜雖然能力在六部尚書裏墊底,連李至剛都不如,但其人的見識和閱曆卻並不差。
鄭賜同樣知道,在過去的上千年裏,曆朝曆代都把田地兼並看作洪水猛獸,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加以抑製,便是因為一旦田地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不僅會讓國家失去稅源,劇烈的貧富差距更會引發社會動蕩,破壞國家的穩定發展。
從曹魏的“屯田製”,到北魏、隋唐的“均田製”,飽經戰亂後的各朝代之所以如此重視田地的平均分配,便是曉得不抑製田地兼並會有多麽嚴重的後果。
不過知道歸知道,鄭賜還是準備杠一下。
畢竟黨同伐異的本質,不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嗎?
但還沒等鄭賜開口,跟黃福頗為投契的夏原吉反而不讚同了起來。
“黃尚書此言差矣。”夏原吉搖頭道。
黃福詫異反問:“為何?”
“廢除田地獨有,亦或是廢除租佃關係,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夏原吉先開口認同了黃福剛才的觀點,隨後發表了不同意見。
“但依我對薑師的了解,解決人地矛盾的辦法,絕對不會是擴張田地,亦或是控製人口,因為前者在數學上是行不通的,而後者.在當下的人倫禮教上行不通。”
夏原吉的話語,可謂是淺嚐輒止。
但現場的六部尚書,哪一個不是聰明人?
隻需要略微一轉腦筋,就明白夏原吉是什麽意思。
而鄭賜的心中,更是對夏原吉口中“薑師”的稱謂,感到嘖嘖稱奇。
先有道衍所謂的“薑聖”,現在又有夏原吉“薑師”,也不知道這個聲音聽起來年紀輕輕的薑星火,為何會有如此之大的人格魅力。
說實在的,鄭賜一開始還以為這個能讓皇帝如此重視的人物,會是一個薑子牙那般的存在。
可實在沒想到,聽起來竟是這般年輕。
這不由地讓他的心中,浮出了幾分輕視的念頭。
“怕還是個不懂廟堂的年輕人也不對,若是謫仙人,恐怕未見得是實際年齡這般大。”
不過鄭賜雖然附和朱棣,卻不是個信鬼神之說的。
因此,鄭賜的心中,更願意相信,薑星火是個青年臥龍那般的人物,但也僅僅是才華天縱,若論起廟堂手段來,恐怕遠遠不如他這種老官僚。
這便是其人既不願意相信,他非常在意的皇帝,會重視一個無能之輩.那會讓拚命舔的他顯得更無能。
但同樣也不願意相信,自己跟薑星火相比,是一無是處的。
所以,鄭賜勉強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強項。
且不提鄭賜這邊心思轉動,黃福向夏原吉問道:“那夏尚書認為,既然不是這四種辦法,又非是我所提出的抑製兼並的老對策,解決人地矛盾的路子又在哪呢?”
“我不知道。”
夏原吉搖了搖頭,很坦率地答道。
黃福見狀稍有錯愕。
夏原吉這是什麽意思?逗他玩呢?
“雖然我不清楚。”不過夏原吉馬上說道:“但是既然薑師說了,農業國與工業國有著想象力難以企及的差距,那麽我認為解決人地矛盾問題的答案所在,應該就落在這個‘工業國’上了。”
看著對薑星火幾乎有一種盲目崇拜的夏原吉,黃福蹙著眉,有些費解。
黃福跟鄭賜一樣,到了這般高位,又不信鬼神,自然是不相信薑星火是所謂的謫仙人。
中老年人都是這般固執,三觀早已定型,很難被改變,更何況是身居高位的尚書道衍和夏原吉那種,屬於觸動心靈被感化的特殊情況。
但即便黃福不相信薑星火是謫仙人,黃福也不得不承認,薑星火此人,當然是有本事、有見識的。
可即便如此,又憑什麽能憑空創造出一套東西,從“治標”的角度解決人地矛盾這個兩千年來都未曾有人解決過的難題呢?
須知道,曆朝曆代無數名臣,麵對人地矛盾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幾乎都是“抑製兼並”。
要麽就是王莽那種開曆史倒車,從剛才所提的“廢除田地獨有製、廢除租佃關係、向外擴張田地、對內減少人口”四個注定失敗的方麵下功夫。
如果有比“抑製兼並”更好的辦法,為什麽會沒人想出來?
所以,這個千古難題,絕不可能有解!
黃福在心中如是想到。
所以,薑星火也隻是讓朱高煦替他給兩人稍加解釋。
一邊看朱高煦解釋,薑星火一邊說道:“之前在《國運論》第一卷,我曾經講解過一些緩解人地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攤役入畝與化肥、輪作套種,這三種辦法,都能有效地延緩人地矛盾的爆發。”
“然而。”薑星火話鋒一轉。
“無論是減輕自耕農負擔,讓其更好地進行耕種的攤役入畝,還是用於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化肥,亦或是通過科學合理規劃增加單位田地利用率的輪作套種,都隻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薑星火的語氣有些低沉:“這些都隻能延緩人地矛盾的最終爆發,而無法阻止人地矛盾的爆發。”
聽到這裏,卓敬從朱高煦轉述的知識所帶來的震撼中脫離出來,疑惑地問道:“田地有限,而人口代代繁衍生息,卻是無限,人地矛盾如何能解?”
薑星火聽到卓敬的問題,抬起了頭。
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莫名的光芒。
“這便是《國運論》第四卷的內容了。”
“第四卷名為:農業國與工業國,想象力難以企及的差距。”
——————
隔壁密室。
永樂朝六部尚書齊聚一堂!
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兵部尚書茹瑺、禮部尚書李至剛、工部尚書黃福、刑部尚書鄭賜,並列坐在了皇帝和大皇子身後,幾乎將狹小的密室擠得滿滿登登。
兩名負責記錄《薑先生講課記錄》的小吏,郭璡和柴車,則是隻能委屈地站著懸腕提筆記筆記了。
六部尚書裏,有四位是跟著皇帝聽過課的。
而沒有聽過課的兩位,工部尚書黃福、刑部尚書鄭賜,鄭賜乃是皇帝陛下頭號舔狗,自然是不會發出什麽不合時宜的疑問。
唯有工部尚書黃福,聽著那麵古怪的、略有破損的陶瓷擴音牆壁上傳來的聲音,蹙緊了眉頭。
再看看狹窄逼仄的密室,以及皇帝、大皇子帶著六部尚書偷聽一個詔獄囚徒講課的奇怪事情,黃福愈發覺得迷幻了起來。
我大明帝國的高層,咋就變成這樣了?
不過,還沒等黃福開口,朱棣反而先說話了。
“這麵牆壁,紀綱不是說修好了嗎?”
聽著雜音和風聲,朱棣有些不悅地問道。
大皇子朱高熾連忙答道:“父皇,紀指揮使之前頗費周折地尋到了洪武朝的老工匠,確實把牆拆了重修了一下,當時重修的效果不錯.但不知為何,這還沒幾日,陶瓷上麵就又裂了縫隙,擴音的效果也不是那麽好了。”
很顯然,翻修貨就是不如原裝的。
朱棣此時對此也是毫無辦法,隻得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總不能讓紀綱現場再翻修一遍了,湊合聽吧。
而黃福則是此時開口道:“陛下,臣有話說。”
刑部尚書鄭賜見狀也是連忙開口:“陛下,臣也有話要說!”
朱棣皺眉道:“趕緊說,別耽誤朕聽薑先生講課!”
第255章 千古難題,絕不可能有解!
密室裏。
“黃尚書先說。”鄭賜不懷好意地說道。
工部尚書黃福瞥了一眼鄭賜陰鷲的嘴臉,對著皇帝開口道。
“陛下,雖然從未聽聞所謂‘王朝周期律’,但臣以為薑星火所言頗有偏差參考曆朝曆代對人地矛盾的應對措施,核心絕不在於人地,而在於是否能抑製兼並。”
“喔?”
聽到黃福跟薑星火提出的觀點意見相左,朱棣示意黃福繼續說下去。
“周朝之所以國運綿長,臣以為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周朝施行了相當一段時間的井田製,井田製,就避免了田地兼並,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第一句話就讓朱棣臉色一黑。
黃福不是挺務實的一個人嗎?
開口閉口井田製是怎麽回事,成解縉第二了?
不過好在,黃福的下一句話就把朱棣的心情拉了回來。
“井田製當然不可取,畢竟兩千年前的魯宣公時代就實行了‘初稅畝’製度,承認了田地獨有。而王莽篡漢,試圖用‘王田製’來恢複‘井田製’都失敗了,更不要說現在的大明,讓所有田地歸陛下所有,是不可能實現的。”
“臣之所以說是抑製田地兼並,而不是杜絕田地兼並,便是這個原因了。”
朱棣微微頷首,隻要不像解縉一樣跟他提井田製這種蠢主意,朱棣還是願意聽一聽這些國家重臣的意見的。
黃福緩緩道:“而田地獨有,臣認為其實是有助於發展農業生產的,否則秦國商鞅變法,也不會徹底承認田地獨有,不承認田地獨有,秦國沒有打造‘耕-戰’這套體係,也不可能統一六國。”
“而到了漢朝,正式形成了農業生產上的租佃關係,地主將田地出租給農民,農民向地主繳納一定的稅收。”
“所以。”黃福鄭重建議,“田地獨有不能廢除,租佃關係也不能廢除,朝廷想辦法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像此前曆朝曆代一樣,考慮如何控製田地兼並,而非想著向外開拓田地,亦或是減少人口。”
顯然,黃福不懂什麽叫做“工業化”。
所以下意識地就認為,薑星火解決人地矛盾的思路,是通過對外征服增加田地,或者控製減少人口,而非傳統的抑製兼並。
故此,黃福的話語,從他的角度上來講,並沒有任何問題。
畢竟,在農業時代,哪怕是再有聰明才智的人,都無法想象,工業時代的國家到底會變成什麽樣子。
無法想象全國可以隻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非現在的百分之九十多。
更無法想象,絕大多數的人們不在田間地頭裏勞作,而在工廠裏。
甚至於,連準備跟他抬杠的刑部尚書鄭賜,都在心裏認同了黃福的觀點。
鄭賜雖然能力在六部尚書裏墊底,連李至剛都不如,但其人的見識和閱曆卻並不差。
鄭賜同樣知道,在過去的上千年裏,曆朝曆代都把田地兼並看作洪水猛獸,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加以抑製,便是因為一旦田地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不僅會讓國家失去稅源,劇烈的貧富差距更會引發社會動蕩,破壞國家的穩定發展。
從曹魏的“屯田製”,到北魏、隋唐的“均田製”,飽經戰亂後的各朝代之所以如此重視田地的平均分配,便是曉得不抑製田地兼並會有多麽嚴重的後果。
不過知道歸知道,鄭賜還是準備杠一下。
畢竟黨同伐異的本質,不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嗎?
但還沒等鄭賜開口,跟黃福頗為投契的夏原吉反而不讚同了起來。
“黃尚書此言差矣。”夏原吉搖頭道。
黃福詫異反問:“為何?”
“廢除田地獨有,亦或是廢除租佃關係,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夏原吉先開口認同了黃福剛才的觀點,隨後發表了不同意見。
“但依我對薑師的了解,解決人地矛盾的辦法,絕對不會是擴張田地,亦或是控製人口,因為前者在數學上是行不通的,而後者.在當下的人倫禮教上行不通。”
夏原吉的話語,可謂是淺嚐輒止。
但現場的六部尚書,哪一個不是聰明人?
隻需要略微一轉腦筋,就明白夏原吉是什麽意思。
而鄭賜的心中,更是對夏原吉口中“薑師”的稱謂,感到嘖嘖稱奇。
先有道衍所謂的“薑聖”,現在又有夏原吉“薑師”,也不知道這個聲音聽起來年紀輕輕的薑星火,為何會有如此之大的人格魅力。
說實在的,鄭賜一開始還以為這個能讓皇帝如此重視的人物,會是一個薑子牙那般的存在。
可實在沒想到,聽起來竟是這般年輕。
這不由地讓他的心中,浮出了幾分輕視的念頭。
“怕還是個不懂廟堂的年輕人也不對,若是謫仙人,恐怕未見得是實際年齡這般大。”
不過鄭賜雖然附和朱棣,卻不是個信鬼神之說的。
因此,鄭賜的心中,更願意相信,薑星火是個青年臥龍那般的人物,但也僅僅是才華天縱,若論起廟堂手段來,恐怕遠遠不如他這種老官僚。
這便是其人既不願意相信,他非常在意的皇帝,會重視一個無能之輩.那會讓拚命舔的他顯得更無能。
但同樣也不願意相信,自己跟薑星火相比,是一無是處的。
所以,鄭賜勉強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強項。
且不提鄭賜這邊心思轉動,黃福向夏原吉問道:“那夏尚書認為,既然不是這四種辦法,又非是我所提出的抑製兼並的老對策,解決人地矛盾的路子又在哪呢?”
“我不知道。”
夏原吉搖了搖頭,很坦率地答道。
黃福見狀稍有錯愕。
夏原吉這是什麽意思?逗他玩呢?
“雖然我不清楚。”不過夏原吉馬上說道:“但是既然薑師說了,農業國與工業國有著想象力難以企及的差距,那麽我認為解決人地矛盾問題的答案所在,應該就落在這個‘工業國’上了。”
看著對薑星火幾乎有一種盲目崇拜的夏原吉,黃福蹙著眉,有些費解。
黃福跟鄭賜一樣,到了這般高位,又不信鬼神,自然是不相信薑星火是所謂的謫仙人。
中老年人都是這般固執,三觀早已定型,很難被改變,更何況是身居高位的尚書道衍和夏原吉那種,屬於觸動心靈被感化的特殊情況。
但即便黃福不相信薑星火是謫仙人,黃福也不得不承認,薑星火此人,當然是有本事、有見識的。
可即便如此,又憑什麽能憑空創造出一套東西,從“治標”的角度解決人地矛盾這個兩千年來都未曾有人解決過的難題呢?
須知道,曆朝曆代無數名臣,麵對人地矛盾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幾乎都是“抑製兼並”。
要麽就是王莽那種開曆史倒車,從剛才所提的“廢除田地獨有製、廢除租佃關係、向外擴張田地、對內減少人口”四個注定失敗的方麵下功夫。
如果有比“抑製兼並”更好的辦法,為什麽會沒人想出來?
所以,這個千古難題,絕不可能有解!
黃福在心中如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