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帕累托最優狀態
“討論剩餘如何在社會各階層中流動時,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麽不同的人錢袋子會有差異?”
薑星火的眼眸中,閃爍出了一絲寒意。
社會階層與國民財富在不同曆史時期(農業時代與工業時代)的不同構成,不僅反映了製造力的巨大變化,這恰恰也是農業國與工業國之間最為顯著、容易理解的特征。
所以,分析農業國的製造力時,用嚴謹的邏輯拆解出“循環-剩餘”的論證過程,看起來跟直接套用《鬼穀子》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沒區別。
可其中的差異,卻無疑就是樸素經驗主義與科學推導論證之間的巨大鴻溝。
而華夏此時最不缺的就是一句話概括的“樸素經驗主義”,最欠缺的就是大膽假設,逐步論證的科學推導。
“為什麽不同的人錢袋子會有差異?”
朱高煦思忖了片刻,倒也沒覺得自己厲害,就是因為自己厲害,而是覺得若是他爹不是燕王,恐怕生下來也就是山中獵戶、江湖豪客的出路。
畢竟窮文富武,習武這東西,少年時沒有得到不計代價的培養,後麵幾乎不可能成才了,而這種不計代價的培養,無疑是父母給予的。
所以朱高煦捋了捋大胡子,答道:“是因為生下來爹媽就沒錢、沒能力、沒教育?”
而一貫主張自我奮鬥的鄭和,雖然經曆了之前薑星火的再教育,但此時還是倔強地認為:“窮人會窮,大概是不夠努力吧,若是個健健康康的漢子,真的肯玩命幹不偷懶,無論是上戰場當兵,還是種地、放羊,總該是搏一個,亦或是攢一個富貴出來的。”
說罷,鄭和還特意給薑星火舉了一個例子。
“我幼時還是個娃娃的時候,便親眼見過村裏一個漢子,每日起的都比別人早,照料起田地來也分外用心,趕上了連續幾年豐收,靠著賣的穀物換來的錢,又東拚西湊了一些,多買了幾畝地靠著勤奮肯幹,又過了沒兩年,便成了小地主了。”
而卓敬則給出了另一個答案,他那蒼老的麵容上,寫滿了人生閱曆。
“窮人會窮,是因為認識不了財,也守不住財。”
聽了卓老頭這話,朱高煦沒抬杠,而是頷首道:“窮人想富貴,需得付諸於汗水與毅力,但富貴了以後呢?富貴使人墮落,讓人失去了進取心,忘記了當初怎麽努力的.而驟然富貴後,又往往伴隨著惦念錢財不懷好心的人紛紛靠攏過來奉承,隻要中一個套,便千金散盡了。”
耐心地聽完了三人對於“為什麽不同的人錢袋子會有差異?”這個問題的不同角度解答,薑星火方才開口。
“你們說的都對,爹媽的給予,自己的努力,對富貴的認知。”
“但也都不對。”
“為何?”三人紛紛詫異。
“因為你們還是認識不到這個問題的深層原因,答案依舊浮於表麵。”
“那是因為國民財富流量在‘循環-剩餘’的過程中不是均衡流動的。”
此言一出,卓敬頓時就撚斷了一根胡須。
“啪”地一聲輕響,在這靜謐的午後裏顯得尤為突兀。
卓敬抬頭,目光嚴肅地盯著薑星火:“你是說,其實在大明每一年的農業生產過程,這一切,都有剛才說的‘循環-剩餘’這個看不見的過程,而剩餘不是均衡的?”
“是。”薑星火點點頭。
“那為什麽會失衡?”卓敬連聲問道。
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不能歸咎於更高的階層擁有廟堂權力、軍事暴力,而是一種世界運行的規律。
卓敬隱約覺得,他抓住了這個世界運行的某種規律,而這個規律,注定是從未有人發現過的。
“回答伱的問題之前,我需要先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大明所生產的總財富是存量,還是流量?”薑星火同樣認真看向卓老頭。
無論是存量還是流量,都是字麵意思,卓敬幾乎一剎那就明白了。
卓敬答道:“在整體來看的時候,自然是存量,但如果放到某一年來看,就是流量。”
“為啥?”朱高煦有些摸不著頭腦。
鄭和給他解釋道:“大明田地有總數,生產的農產品也有總數,所以總財富是存量,但每一年都在變化,而且農產品剩餘也在流動,所以是流量。”
“喔喔。”朱高煦也轉過彎來。
“你們離最終的答案,其實已經很接近了。”
薑星火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
剩餘如何在社會各階層中流動?
為什麽最底層的階層注定獲得最少的分配?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呼之欲出。
“農業國社會,從剩餘分配角度看,有三個主要的社會階層。”
薑星火終於開始揭曉鋪墊了這麽久的謎底。
他一邊說,一邊拿著樹枝在地上寫著。
農產階層:負責產出“剩餘農產品”這個農業社會的主要財富
地主階層:提供田地給農產階層耕種,獲得剩餘農產品
手工階層:工匠與手工業者,用手工品換取剩餘農產品
“對於農產階層來說,剩餘農產品是支付給他們耕種勞動的報酬;對於地主階層來說,剩餘農產品是支付給他們田地的報酬;對於手工階層來說,剩餘農產品其實也是對他們勞動的報酬,隻不過是通過了交換這一形式。”
“所以。”
薑星火在地上寫了一個文字公式。
農業國國民財富總量=農產階層剩餘農產品+地主階層剩餘農產品+手工階層剩餘農產品
“剛才你們也認識到了,大明生產的總財富,也就是國民財富,從整體上看其實是存量,因為剩餘農產品的總量受到總田地規模限製,是固定的。”
“然而,雖然從某一年看,剩餘農產品在三個主要階層間產生了流動,變成了流量,但總量依舊不變或變化幾乎無影響。”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總量不變、階層不變,那麽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分配狀態的變化中,無法完成——在一個階層享有剩餘的情況不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階層變得更好。”
事實上,這就是經濟學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帕累托最優狀態,這位義大利經濟學家在關於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這個概念。
卓老頭若有所悟道:“也就是說,汝之所得,必是吾之所失。”
朱高煦亦是指著地上的公式說道:“所以為什麽不同的人錢袋子會有差異?便如薑先生所說,是因為國民財富在存量狀態下,不同階層享有的農產品剩餘是衝突的。”
樹下的幾個人沉默了片刻,更是讓鄭和本人恍惚間想起了什麽。
“道衍師父在發瘋的時候,曾經說過你們都是吸血蟲!”
鄭和回想起那位修習閉口禪的慧空師兄,曾在他回到南京時,這樣用紙筆跟他說過。
那時,鄭和還不理解這句話是什麽意思,隻是單純地以為道衍師父犯了癔症。
但現在想想,恐怕道衍師父這種當世無雙的頂尖謀士,早就隱約領悟了這個世界的一切運行規則。
所欠缺的,不過是一句撥雲見日的點撥而已。
對了?道衍師父和慧空師兄這兩天去哪了?
鄭和微微蹙眉,為什麽最重要的最後一節課,道衍師父沒有來聽呢?
不過卓老頭接下來的話語,很快就讓鄭和無暇思考這個問題了。
“那麽薑小友為什麽說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就能從根子上解決人地矛盾?農業國有三個主要社會階層,工業國又有幾個主要社會階層?工業國的製造力,跟農業國有什麽區別?”卓敬連珠箭似地問出了埋藏在他心中的一連串問題。
第258章 剪刀差與比較優勢學說【求月票!】
顯然,卓敬已經隱約抓住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本質所在。
麵對卓敬的疑問,薑星火不急不緩地逐一答道。
“工業國與農業國相比,多了一個半階層。”
一個半?
三人紛紛好奇起來,畢竟鄭和與卓敬沒有讀過《哲學通信:異化、新貴族與大明未來社會各階層精神分析》,而朱高煦也是在六部尚書快要讀完信才趕到內閣現場的,並不清楚信件內容。
薑星火繼續說道:“為什麽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就能解決人地矛盾,是因為工業國的生產力,或者說創造國民財富的能力,與農業國生產剩餘農產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這種概念上區別,我們依舊要用之前分析農業國生產力時提到的‘階層分析法’來解釋。”
——————
“陛下,此人假托謫仙之名,行顛覆社稷之事,臣請斬之!”
密室中,黃福勃然變色。
而鄭賜此時也猶豫了片刻,委婉地對皇帝說道:“臣以為若是這個‘貧窮的本質是階層剝削’的說法流傳出去,廣為天下人所知,恐怕會引起江山動蕩畢竟,實在是有些一針見血了,甚至臣想了半天,都無法從所謂的剩餘農產品分配這個角度,找出一星半點的可反駁之處。”
“這相當於為庶民造反提供了依據,陛下請三思。”黃福從座椅上起身,直接行禮不起。
朱棣麵色,此時也不太好看。
但他沉吟了許久後,終究還是緩緩地搖頭,語氣平靜道:“愛卿的擔憂朕明白,不過,這件事,暫且先擱置吧。”
聞言,兩位尚書同時一愣,旋即紛紛低垂眼簾。
鄭賜心中冷笑不已,嘴巴張了張,卻又將到口邊的話吞咽回肚子裏。
因為他突然發現,此時此刻的皇帝陛下,似乎比自己印象裏的更加寬容。
若是換了旁人來說這種動搖江山的誅心之語,恐怕族譜都不夠朱棣撕的。
“罷了,既然陛下不予追究,那麽就暫且饒了此人隻不過,陛下切莫忘記臣方才所說的,此人言語,真有顛覆社稷之虞,不可輕視。”良久之後,黃福歎息一聲,再次拱手道。
鄭賜聽到此處,微微一怔,隨即目光閃爍,隱晦地掃視了皇帝一眼。
他沒有想到,自己剛才準備說的話,結果卻被黃福說了。
“朕心中有數。”朱棣淡漠地瞥了黃福一眼。
隨即,他站起身,走向牆邊,望向這堵看起來不太結實的擴音牆。
朱棣望了幾息,仿佛透過牆體,窺伺牆對麵另外一個世界般。
薑星火,如果能提出根治人地矛盾的辦法,那麽朱棣對於他一切出格的言語,都可以既往不咎。
畢竟,人地矛盾是王朝周期律的核心,而如果真的能解決人地矛盾,大明帝國是真的有可能成為打破王朝周期律的偉大存在,這也將成為朱棣本人確立在史書上地位的重要功績。
日月有明,千秋萬代!
“討論剩餘如何在社會各階層中流動時,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麽不同的人錢袋子會有差異?”
薑星火的眼眸中,閃爍出了一絲寒意。
社會階層與國民財富在不同曆史時期(農業時代與工業時代)的不同構成,不僅反映了製造力的巨大變化,這恰恰也是農業國與工業國之間最為顯著、容易理解的特征。
所以,分析農業國的製造力時,用嚴謹的邏輯拆解出“循環-剩餘”的論證過程,看起來跟直接套用《鬼穀子》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沒區別。
可其中的差異,卻無疑就是樸素經驗主義與科學推導論證之間的巨大鴻溝。
而華夏此時最不缺的就是一句話概括的“樸素經驗主義”,最欠缺的就是大膽假設,逐步論證的科學推導。
“為什麽不同的人錢袋子會有差異?”
朱高煦思忖了片刻,倒也沒覺得自己厲害,就是因為自己厲害,而是覺得若是他爹不是燕王,恐怕生下來也就是山中獵戶、江湖豪客的出路。
畢竟窮文富武,習武這東西,少年時沒有得到不計代價的培養,後麵幾乎不可能成才了,而這種不計代價的培養,無疑是父母給予的。
所以朱高煦捋了捋大胡子,答道:“是因為生下來爹媽就沒錢、沒能力、沒教育?”
而一貫主張自我奮鬥的鄭和,雖然經曆了之前薑星火的再教育,但此時還是倔強地認為:“窮人會窮,大概是不夠努力吧,若是個健健康康的漢子,真的肯玩命幹不偷懶,無論是上戰場當兵,還是種地、放羊,總該是搏一個,亦或是攢一個富貴出來的。”
說罷,鄭和還特意給薑星火舉了一個例子。
“我幼時還是個娃娃的時候,便親眼見過村裏一個漢子,每日起的都比別人早,照料起田地來也分外用心,趕上了連續幾年豐收,靠著賣的穀物換來的錢,又東拚西湊了一些,多買了幾畝地靠著勤奮肯幹,又過了沒兩年,便成了小地主了。”
而卓敬則給出了另一個答案,他那蒼老的麵容上,寫滿了人生閱曆。
“窮人會窮,是因為認識不了財,也守不住財。”
聽了卓老頭這話,朱高煦沒抬杠,而是頷首道:“窮人想富貴,需得付諸於汗水與毅力,但富貴了以後呢?富貴使人墮落,讓人失去了進取心,忘記了當初怎麽努力的.而驟然富貴後,又往往伴隨著惦念錢財不懷好心的人紛紛靠攏過來奉承,隻要中一個套,便千金散盡了。”
耐心地聽完了三人對於“為什麽不同的人錢袋子會有差異?”這個問題的不同角度解答,薑星火方才開口。
“你們說的都對,爹媽的給予,自己的努力,對富貴的認知。”
“但也都不對。”
“為何?”三人紛紛詫異。
“因為你們還是認識不到這個問題的深層原因,答案依舊浮於表麵。”
“那是因為國民財富流量在‘循環-剩餘’的過程中不是均衡流動的。”
此言一出,卓敬頓時就撚斷了一根胡須。
“啪”地一聲輕響,在這靜謐的午後裏顯得尤為突兀。
卓敬抬頭,目光嚴肅地盯著薑星火:“你是說,其實在大明每一年的農業生產過程,這一切,都有剛才說的‘循環-剩餘’這個看不見的過程,而剩餘不是均衡的?”
“是。”薑星火點點頭。
“那為什麽會失衡?”卓敬連聲問道。
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不能歸咎於更高的階層擁有廟堂權力、軍事暴力,而是一種世界運行的規律。
卓敬隱約覺得,他抓住了這個世界運行的某種規律,而這個規律,注定是從未有人發現過的。
“回答伱的問題之前,我需要先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大明所生產的總財富是存量,還是流量?”薑星火同樣認真看向卓老頭。
無論是存量還是流量,都是字麵意思,卓敬幾乎一剎那就明白了。
卓敬答道:“在整體來看的時候,自然是存量,但如果放到某一年來看,就是流量。”
“為啥?”朱高煦有些摸不著頭腦。
鄭和給他解釋道:“大明田地有總數,生產的農產品也有總數,所以總財富是存量,但每一年都在變化,而且農產品剩餘也在流動,所以是流量。”
“喔喔。”朱高煦也轉過彎來。
“你們離最終的答案,其實已經很接近了。”
薑星火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
剩餘如何在社會各階層中流動?
為什麽最底層的階層注定獲得最少的分配?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呼之欲出。
“農業國社會,從剩餘分配角度看,有三個主要的社會階層。”
薑星火終於開始揭曉鋪墊了這麽久的謎底。
他一邊說,一邊拿著樹枝在地上寫著。
農產階層:負責產出“剩餘農產品”這個農業社會的主要財富
地主階層:提供田地給農產階層耕種,獲得剩餘農產品
手工階層:工匠與手工業者,用手工品換取剩餘農產品
“對於農產階層來說,剩餘農產品是支付給他們耕種勞動的報酬;對於地主階層來說,剩餘農產品是支付給他們田地的報酬;對於手工階層來說,剩餘農產品其實也是對他們勞動的報酬,隻不過是通過了交換這一形式。”
“所以。”
薑星火在地上寫了一個文字公式。
農業國國民財富總量=農產階層剩餘農產品+地主階層剩餘農產品+手工階層剩餘農產品
“剛才你們也認識到了,大明生產的總財富,也就是國民財富,從整體上看其實是存量,因為剩餘農產品的總量受到總田地規模限製,是固定的。”
“然而,雖然從某一年看,剩餘農產品在三個主要階層間產生了流動,變成了流量,但總量依舊不變或變化幾乎無影響。”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總量不變、階層不變,那麽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分配狀態的變化中,無法完成——在一個階層享有剩餘的情況不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階層變得更好。”
事實上,這就是經濟學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帕累托最優狀態,這位義大利經濟學家在關於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這個概念。
卓老頭若有所悟道:“也就是說,汝之所得,必是吾之所失。”
朱高煦亦是指著地上的公式說道:“所以為什麽不同的人錢袋子會有差異?便如薑先生所說,是因為國民財富在存量狀態下,不同階層享有的農產品剩餘是衝突的。”
樹下的幾個人沉默了片刻,更是讓鄭和本人恍惚間想起了什麽。
“道衍師父在發瘋的時候,曾經說過你們都是吸血蟲!”
鄭和回想起那位修習閉口禪的慧空師兄,曾在他回到南京時,這樣用紙筆跟他說過。
那時,鄭和還不理解這句話是什麽意思,隻是單純地以為道衍師父犯了癔症。
但現在想想,恐怕道衍師父這種當世無雙的頂尖謀士,早就隱約領悟了這個世界的一切運行規則。
所欠缺的,不過是一句撥雲見日的點撥而已。
對了?道衍師父和慧空師兄這兩天去哪了?
鄭和微微蹙眉,為什麽最重要的最後一節課,道衍師父沒有來聽呢?
不過卓老頭接下來的話語,很快就讓鄭和無暇思考這個問題了。
“那麽薑小友為什麽說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就能從根子上解決人地矛盾?農業國有三個主要社會階層,工業國又有幾個主要社會階層?工業國的製造力,跟農業國有什麽區別?”卓敬連珠箭似地問出了埋藏在他心中的一連串問題。
第258章 剪刀差與比較優勢學說【求月票!】
顯然,卓敬已經隱約抓住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本質所在。
麵對卓敬的疑問,薑星火不急不緩地逐一答道。
“工業國與農業國相比,多了一個半階層。”
一個半?
三人紛紛好奇起來,畢竟鄭和與卓敬沒有讀過《哲學通信:異化、新貴族與大明未來社會各階層精神分析》,而朱高煦也是在六部尚書快要讀完信才趕到內閣現場的,並不清楚信件內容。
薑星火繼續說道:“為什麽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就能解決人地矛盾,是因為工業國的生產力,或者說創造國民財富的能力,與農業國生產剩餘農產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這種概念上區別,我們依舊要用之前分析農業國生產力時提到的‘階層分析法’來解釋。”
——————
“陛下,此人假托謫仙之名,行顛覆社稷之事,臣請斬之!”
密室中,黃福勃然變色。
而鄭賜此時也猶豫了片刻,委婉地對皇帝說道:“臣以為若是這個‘貧窮的本質是階層剝削’的說法流傳出去,廣為天下人所知,恐怕會引起江山動蕩畢竟,實在是有些一針見血了,甚至臣想了半天,都無法從所謂的剩餘農產品分配這個角度,找出一星半點的可反駁之處。”
“這相當於為庶民造反提供了依據,陛下請三思。”黃福從座椅上起身,直接行禮不起。
朱棣麵色,此時也不太好看。
但他沉吟了許久後,終究還是緩緩地搖頭,語氣平靜道:“愛卿的擔憂朕明白,不過,這件事,暫且先擱置吧。”
聞言,兩位尚書同時一愣,旋即紛紛低垂眼簾。
鄭賜心中冷笑不已,嘴巴張了張,卻又將到口邊的話吞咽回肚子裏。
因為他突然發現,此時此刻的皇帝陛下,似乎比自己印象裏的更加寬容。
若是換了旁人來說這種動搖江山的誅心之語,恐怕族譜都不夠朱棣撕的。
“罷了,既然陛下不予追究,那麽就暫且饒了此人隻不過,陛下切莫忘記臣方才所說的,此人言語,真有顛覆社稷之虞,不可輕視。”良久之後,黃福歎息一聲,再次拱手道。
鄭賜聽到此處,微微一怔,隨即目光閃爍,隱晦地掃視了皇帝一眼。
他沒有想到,自己剛才準備說的話,結果卻被黃福說了。
“朕心中有數。”朱棣淡漠地瞥了黃福一眼。
隨即,他站起身,走向牆邊,望向這堵看起來不太結實的擴音牆。
朱棣望了幾息,仿佛透過牆體,窺伺牆對麵另外一個世界般。
薑星火,如果能提出根治人地矛盾的辦法,那麽朱棣對於他一切出格的言語,都可以既往不咎。
畢竟,人地矛盾是王朝周期律的核心,而如果真的能解決人地矛盾,大明帝國是真的有可能成為打破王朝周期律的偉大存在,這也將成為朱棣本人確立在史書上地位的重要功績。
日月有明,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