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簷下聽雨的黃知府怔了怔,第一反應是自己耳朵幻聽了。


    管家答道:“國師派人來便是這般說的前線軍情如火,現在委實拖延不得。從士紳手裏收集來的糧食,要盡快轉運到太湖左近三湖的前線,否則大軍就要斷頓饑饉了。”


    用契書換糧食,隻是解決眼前危機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把這些糧食運送到前線去。


    而陸路運輸顯然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先走泖河-大黃浦水道,繼而轉向吳淞江。


    大運河的望亭-滸墅關一段,因為是人工水道,所以此時暴雨導致水位漲過了堤壩,且水閘根本無法調控泄洪,所以不可行。


    而吳淞江天然水道卻因為汙泥淤塞,水流相對平緩,平緩到跟湖泊的流速差距都不大,此時即便是逆水行舟進行運糧,也是可行的。


    可問題就是,怎麽打通大黃浦?


    看了薑星火移送的公文,命黃知府跟隨他到上海縣征召民夫,進行工程,黃子威氣的腦仁疼。


    “荒謬!國師瘋了不成?”


    黃子威“騰”地一下從搖椅上竄了起來,剎那間竟有些頭暈目眩之感。


    “一條可用的河道,莫說是五天,就是五十天都挖不完!那麽一大片地區,他當是小孩挖泥塘?”


    本來經過那場糠粥宴,黃子威覺得薑星火這個年輕的國師還是挺靠譜的,竟然能讓這群平日裏囂張到鼻孔瞪人的士紳吃癟,倒是讓他頗為快意。


    可誰知道,轉頭就不靠譜了起來,竟然能提出五天打通大黃浦這種離譜的提議!


    “等等!”


    黃子威忽然沉吟了幾息,扭頭問道:“是不是葉宗行那窮秀才去見國師了?”


    華亭縣衙。


    被鳩占鵲巢的華亭縣令王紀,一邊陪著笑臉,一邊狠狠地瞪著眼前長衫下露出草鞋和腳趾頭的黑黢年輕人。


    年輕人麵色黝黑,濃眉大眼,皮膚粗糙得像是剛從礦山裏出來一樣。


    “在下葉宗行,名宗人,秀才功名,華亭魯匯葉家行人,見過國師大人。”


    薑星火埋首於案牘中,這時方才抬起頭,看著眼前這位秀才境大圓滿的強者。


    鬆江府的科舉比較內卷,剛才華亭縣令王紀跟他提了一句,這位葉秀才考了好多年都沒考中舉人了,也不知道如今毛遂自薦,是為了什麽。


    不過薑星火身邊的侍從沒有狗眼看人低的毛病,既然其人在縣衙口徘徊說有要事求見國師,搜身確認了其人沒有危險性後,也就帶進來了。


    畢竟國師門前可是門羅可雀的很吶,來個活人都算是稀客。


    在鬆江府的士紳讀書人眼裏,血洗了常州府宦場的薑星火,跟瘟神也沒什麽區別,能盡快送走,就盡快禮送出境,送不走也沒人願意登門拜訪。


    “葉秀才此番前來求見,所為何事?”


    薑星火雖然時間很緊,需要在離開華亭縣前往上海縣之前,處理完手頭堆積的公文,但也沒有緊急到沒時間跟這位葉秀才說兩句話。


    更重要的是,薑星火敏銳地感覺到,對麵這位黑小夥,似乎並非想要攀附權貴之人,而是確實有事要來求見他。


    隻不過,當他問出這話後,卻發現葉宗行臉上閃爍著猶豫與糾結之色。


    “國、國師大人.”


    葉宗行磕磕巴巴,除了利落的自我介紹,現在顯然有些不知如何回答,大約還是個社恐的年輕人?


    半響後,他深吸了一口氣,方才拱手說道:“在下聽聞國師正在征集民夫,欲打通大黃浦?”


    “正是如此。”


    這件事沒什麽好保密的,需要的民夫數量太多,上海縣肯定滿足不了,所以華亭縣這邊,也要征調一些隨著一同北上,這件事薑星火剛才就交代給華亭縣令王紀去做了,鬆江知府那邊,是通知他行文給上海知縣,提前召集民夫。


    “敢問國師,可是打算江浦合流?”


    薑星火微微一怔,這還是個懂水利的?


    這年頭,懂水利專業的人真不多,他身邊也就宋禮算一個。


    事實上這便是薑星火讀書讀得少了,在他前世的曆史上,正是這位葉宗行葉秀才,同樣求見前來治水的欽差大臣夏原吉,提出了同樣一套治水方略,也就是利用東江故道,過大黃浦,聯結上海浦,然後在白蓮涇一帶開挖範家浜新水道,與吳淞江水道在陸家咀交匯注入大海。


    隻一年,便開通了範家浜,滯留滬浙兩地的大量瀦水,如萬馬奔騰,經東江故道-大黃浦-上海浦-範家浜,奪陸家咀到出海口的吳淞江故道直瀉大海,遂形成了後來的黃浦江。


    此時到了水利專業方麵,這位葉秀才口齒清晰了起來,整個人也明顯自信了。


    他向薑星火陳述了自己的辦法。


    具體辦法是,把上海浦拓寬,使它在閘港處與大黃浦相接,把範家浜這個新水道挖深、延長,成為新的大黃浦下遊水道,引大黃浦之水向東北流以前吳淞江是主流河道,黃浦是支流,而這般操作下來,“江浦合流”後,黃浦成了主流河道,而吳淞江成了黃浦的支流。


    “差不多的辦法,但眼下事急從權,便要做的粗糙些。”


    薑星火既不認識此人,便存了戒備的心思,防人之心不可無,誰知道他有沒有可能是本地士紳或是白蓮教派過來打探消息,繼而搞破壞的?所以具體計劃自然不可能向一個隻有一麵之緣的秀才透露。


    “可五天是挖不完大黃浦的。”


    葉宗行誠懇說道:“莫說是拓寬上海浦,以及挖深和延長範家浜,光是把淤塞的大黃浦挖開,都不是五天能做到的事情。”


    實際上,在所有人眼裏,薑星火的命令,簡直都是天方夜譚一般。


    因為這件事,聽起來就著實有點玄乎。


    要知道,此時的黃浦江河道與吳淞江河道是不相通的,大黃浦旁邊的範家浜便是另一條轉彎的河流,而大黃浦作為泖湖或者說泖河的下遊,隨著暴雨的降臨,目前在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頗大的堰塞湖。


    而所謂泖湖,便是太湖之水流到鬆江府後,在地勢低窪地區逐漸天然形成的湖泊,而泖湖之水東南趨古浦塘、斜塘,東則散趨走馬塘、麵杖港、陸家曲諸支渠,經過詹家匯,至橫潦涇,最終達於大黃浦,堆積在了這裏,形成了另一處湖泊。


    太湖與泖湖與大黃浦,從地圖上看,就是“o——0——0”的樣子。


    當下,也不是隻有葉宗行一人想過打通大黃浦,讓吳淞江改道,直接廢棄掉吳淞江淤塞的下遊,讓吳淞江轉而與泖河到大黃浦末端合流,繼而經過範家浜的水係,拓展後通過浦口直接入海。


    可問題在於,這個工程量實在是太大,大到地方官府實在是不敢承擔。


    那麽大的堰塞湖,用人力去挖,必然要修堤、挖堤,可洪水才不管你這麽多,中間的分寸的把握一個不慎,大堤提前垮了,是要出很多很多人命的!


    而且水流怎麽控製?衝毀兩岸的農田怎麽賠償?若是賠錢,把鬆江府衙賣了都賠不起。


    ——那可都是士紳們的地!


    “我自有辦法。”


    薑星火不能、也沒有必要向葉宗行解釋什麽,所以他也隻好如此回答。


    “國師大人,您這是讓民夫去送命!”


    葉宗行怒道:“您就算身份尊貴,也不能為了您個人的喜惡罔顧百姓的性命吧!”


    薑星火當然不會拿百姓性命當做兒戲,看著對方,薑星火誠懇說道:“你放心,不會死人的。”


    然而在葉宗行眼裏,薑星火依舊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樣子,似乎根本不將這件事情放在心裏。


    “伱……”


    葉宗行氣極,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麽。


    “國師大人,您既然想去幹這件危險的活計,有一點您得考慮清楚。”


    “堰塞湖的開鑿極為危險。”葉宗行沉聲道,“萬一發生了什麽事情,您可別後悔!”


    葉宗行冷哼一聲,拂袖離去。


    薑星火什麽都沒說,搖了搖頭,繼續埋首於眼前的案牘,在離開華亭縣前往上海縣之前,他還有很多公文需要處理,各地賑災情況和物資轉運的匯報,正在源源不斷地傳來。


    華亭縣令王紀也識趣地離去。


    國師跟他擠在一個地方,他自然是隻能待在前衙辦公,這位年紀不小的王縣令反而頓足歎道。


    “唉,年輕真好啊!”


    望著葉宗行離去的背影,王紀歎息一聲,目光幽深地對著身邊的人說道:“老夫也年輕過,那時候也曾經意氣奮發、熱血澎湃,覺得隻要鋤強扶弱,匡扶正義,天底下任何錯事都應該受到糾正.可惜,隨著歲月漸長,越來越多的東西變了,越來越多的東西讓人迷茫。”


    關於挖開大黃浦的事情,王紀當然也覺得不妥,可是半句都沒敢勸阻,也隻敢在這裏牢騷幾句了。


    “縣尊,您不是一向不喜葉宗行嗎?”旁邊的心腹小吏問道。


    “你懂什麽?”


    王紀白了他一眼,扶正了自己的官帽子。


    年紀一大把的縣尊在心底默默地歎了一句:“我是不喜歡沒有成為年少時想成為的王紀.所以,才分外地討厭這個處處直言的葉宗行啊!”


    第341章 援軍


    夜晚,薑星火獨坐燈前,手持書卷靜靜閱讀。


    這本書籍乃是《太湖水文誌》,乃是他淘來的古籍,對於太湖曆代水文情況的研究頗為透徹。


    他翻看著古卷,時不時停下來記錄幾筆。


    忽然,門外傳來了異動。


    薑星火抬頭一瞧,原來是風塵仆仆的宋禮回來了。


    “大本,且坐。”


    薑星火微微一笑,招呼著宋禮落座。


    宋禮未來得及喘口氣,麵帶喜色地說道:“國師,南京派的工匠們都到了!”


    聞言,薑星火精神一振,立即站起身來:“走!我們去迎接!”


    驟雨方歇,此時月明如水,照亮漆黑長廊。


    縣衙的地麵上,堆積了一片又一片的積水,星光映在其中,點點閃爍交錯。


    在長廊盡頭,薑星火見到了一百多名工匠黑壓壓地聚在一起,既有內廷兵仗局的,也有工部軍器局的,每一位都背負行囊、提著箱子,穿梭在院子內。


    為首者,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名叫孫坤,他乃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


    都水清吏司是工部職權最大的一個司,跟營繕清吏司、虞衡清吏司、屯田清吏司分別隻有一個郎中管理不同,都水清吏司足足有五個郎中。


    這便是因為都水清吏司掌管河渠水利、海塘堤防、橋道舟車、藏冰等事,職權非常重,下麵分設了都吏科、河防科、橋道科、織造科等科而孫坤正是負責管理河防科的主事,算是專業對口了。


    “國師大人!”


    “你們總算到了!”


    薑星火快步迎了上去。


    孫坤衝著薑星火和宋禮拱手行禮,露出一絲難掩的疲倦:“從南京到鬆江府,長江水道路途倒是不算遙遠,隻是現在雨太大,往日裏走長江都是順風一日千裏如履平地,誰知道現在得耗費多些時間才能到。”


    說罷,他指著身後搬運物資的工匠說道:“不過還好,東西都帶齊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