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洪這一嗓門,頓時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過去,包括成國公朱能在內。
丁小洪沒有給出自己的建議,隻是描述了他的所見所聞,但卻已經明確無誤地表達了態度。
他這個再小不過的小人物,本可以領到功勞躲在大後方等結果的小人物,此時此刻卻冒著觸怒國公的風險,替不能到薑星火身前說話的百姓,發出了聲音。
一直未曾說話的薑星火,終於開了口。
“成國公剛才有一句話說的很對。”
“薑某確實沒打過仗,不懂軍事。”
“但是薑某懂人心。”
成國公朱能毫不客氣地說道:“人心,能決定這場戰役的勝敗嗎?”
“而且,若是出了岔子,國師你負得起責任嗎?”
這時,柳升突然插嘴問道:“國師,您可千萬得三思啊!”
薑星火擺擺手道:“無礙,你們隻管安排好部隊駐防、戰鬥就行。”
他說這話的時候,語調很平靜,顯得異常堅定,仿佛已經拿定主意。
見薑星火態度堅決,其餘人等也不好勸阻,隻好默默頷首。
“成國公,你的聖旨裏沒有陛下讓你接管軍隊的命令,這裏就還是要平江伯指揮。”
薑星火望向朱能說道:“而且,我負得起責任,更清楚,自己肩負的是什麽責任。”
這便是成也在我,敗也在我,一肩挑之的意思了。
“戰爭,是廟堂的延續。”
薑星火緩緩道:“戰爭和指揮戰爭的將領固然不能完全受到廟堂的限製,可有一點是要明確的,戰爭要為廟堂服務。眼下廟堂最需要的是什麽?是江南的變法,是江南的人心,所以如果在不違背軍事策略的情況下,有條件救下這些百姓,自然是要救下的。”
朱能聞言倒也沒急著反駁,而是陷入了思索。
“戰爭,是廟堂的延續。”
朱能如今走到了國公,走到了五軍都督府事實上的負責人的位置,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武將,或許其他武將,會對廟堂影響戰爭感到本能的反感,直接懟一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但朱能卻很快就領悟到了薑星火這句話裏的深意。
朱能略帶一絲好奇的問道:“國師這句話,是從什麽書上看到的,還是從誰那裏聽說的?”
薑星火跟朱能無仇無怨,也不想激化矛盾,直接回答道:“《戰爭論》,等回南京,在軍校會開一門課講的,如果成國公有興趣,歡迎來聽。”
“好。”
但朱能隨後正色道:“可驅民填壑,乃是千古難題,國師便有解嗎?”
這種下三濫的招數,雖然不要臉,但是還是很好用的,這麽多代名將,沒聽說過誰有什麽可行的解法。
所以,朱能理所當然地認為,薑星火當然也不會有答案,隻是書生的心慈手軟,在驅使著他無法下定決心。
而這在朱能這位從鐵與火中搏殺出來的將軍看來,是極為要命的一件事情。
慈不掌兵。
然而,出乎朱能意料的是,薑星火竟然回答了!
“有解。”
薑星火思考了這麽長的時間,當然不是在發呆,而是在思索對策。
別說,還真讓他想出了辦法。
“何解?”
不光是朱能,就連朱高煦、陳瑄、柳升等人,也好奇地看向了薑星火。
薑星火深吸一口氣,昂首道:“諸位可知一千餘年前,劉寄奴是如何以兩千人,大破北魏三萬鐵騎的?”
“卻月陣。”
陳瑄脫口而出。
作為水師將領,這種難得的,以水師為必要條件所布設的陣型,陳瑄自然如數家珍。
“卻月陣”本身是由水軍和步兵共同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戰車為主,而那場戰役,就是劉裕指揮諸兵軍協同作戰的典型戰例,經過此戰,“卻月陣”威名大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以至一談及如何“以步製騎”,必言“卻月陣”。
這個陣型,說白了就是在距水百餘步之處用戰車百乘布下弧形陣,兩頭抱河,以河岸為月弦,劉裕的布置方式是每輛戰車設置七名持杖士卒,共計七百人;布陣後,再派兩千士兵上岸接應,並攜帶大弩百張,每輛戰車上各加設二十名士卒,並在車轅上張設盾牌,保護戰車。
因為“卻月陣”是弧形,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弧形可以分散受力點的力,有著良好的抗衝擊能力;陣內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武器,所以殺傷力非常強;同時陣內士兵背水為陣,可起到“陷之死地而後生”的效果。
當然了,前提條件是製水權在自己手裏。
劉裕敢這麽玩,是因為晉軍有製水權,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卻月陣”後方及側翼的安全,不必擔心被敵軍合圍視野寬廣的平坦河岸,良好的視野也便於觀察敵我雙方的行動,及時掌握戰場的情況,而晉軍可在高大戰船上俯瞰戰場,相當於占據了製高點。
“可眼下背水列陣的是白蓮教叛軍啊。”
朱高煦疑惑說道。
“不對,薑校長的意思是,白蓮教叛軍,其實用的就是擴大版的卻月陣!”
柳升忽然醒悟,他提醒眾將道。
眾將也隨之恍然.這可不就是卻月陣嗎?外圍是雜牌軍,中間是百姓,最靠河是白蓮教的嫡係兵馬,吳淞江等航道進入太湖的水路大道也被堵塞,白蓮教掌握了戰鬥區域的製水權,隨時可以撤退。
見終於有明白人,薑星火引導著反問道:
“什麽陣型,可以破解卻月陣?”
“鋒矢陣硬鑿不行,很容易陷進去出不來,得鶴翼陣!”
朱高煦肯定無比的說道,這是戰術上的標準解法。
鶴翼陣,說白了就是個“v”型陣,以兩翼來包裹卻月陣,不硬衝,如果遠程投射能力足夠,就是砸也能砸得垮卻月陣。
北魏騎兵大敗,是因為沒見過這個陣型,靠著河又沒法衝穿然後調整陣型再回來衝殺一頭莽進去就得跳河了。
而卻月陣的缺點很多,譬如戰場地形環境要求苛刻,機動性差,需要水師配合等等,所以應對得解法很容易就找到了。
“薑校長的意思是,我們用鶴翼陣來對付叛軍?”
柳升有些不確信地說道,隨後又自我質疑了起來:“也不對,雖然打擊麵小了,可還是改變不了在前麵的百姓被當擋箭牌的命運。”
“改良一下大營就好了。”
薑星火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在地麵寫了一個“凹”字,問道:“白蓮教叛軍不可能驅趕所有百姓一起衝陣,那很可能會導致倒卷,所以,他們最有可能派上陣用來當擋箭牌消耗我們的,是多少人?”
“應該不會到一萬人,而且一定是壯丁,老弱婦孺都餓的沒力氣了。”
陳瑄測算了一下,肯定地說道。
薑星火指著“凹”字說道:“那就把大營前麵的營盤清幹淨,留出一塊地方給百姓擁擠向前,然後外麵的牆也準備好能直接塌下,這樣遠遠看去,敵人不知道我們營盤正麵清空了一塊,就會驅趕百姓進入此地,百姓安全了,敵人又進不來,類似於甕城的效果……而兩側不變,依舊可以進行射殺,同時能讓火銃手組成的空心方陣出營,在兩側布置v型鶴翼陣,如此一來,敵人的毒計,不就不攻自破了嗎?”
陳瑄眼前一亮,連聲道:“國師此計甚妙!”
“可如果敵人不往前攻營壘怎麽辦?就在遠處列陣等我們出營怎麽辦?”柳升的思慮顯然全麵一些。
薑星火幹脆道:“那就讓熱氣球引導,用新式的青銅野戰炮進行排炮跨射!用炮彈把白蓮教叛軍和百姓分割開來,即使有可能誤傷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傷亡……這是不得已的辦法,到時候再從兩翼出兵,百姓四散奔逃也好,向前擁擠也罷,都是能救下來的,也是能減少傷亡的。”
聽到了薑星火的解決辦法,眾將思慮了片刻,幾乎所有人,包括成國公朱能在內,都是覺得可行的。
朱能有些意外地看了薑星火一眼,對於這位國師的態度,也有了微小的改觀。
“真沒想到啊原本以為國師是個不知兵的書生,眼下看來,倒還是讀過兵書,也認真思量過應對之法的。”
身為大軍副將的朱高煦總結道:“所以,若是明日決戰,我軍在兵力素質占據優勢、火器充裕且炮手訓練有素的情況下,隻需要解救百姓,白蓮教叛軍其實必敗無疑的。”
“不錯,從一開始,白蓮教叛軍其實就掀不起什麽風浪。”
陳瑄說道:“可是又該如何全殲這夥叛軍呢?”
這裏要說的便是,陳瑄所率領的明軍內河水師,對於叛軍臨時拚湊出來的“水師”來說,是具有絕對碾壓性的優勢的。
但問題在於,吳淞江等進入太湖的航道,都已經被叛軍通過沉船等手段堵塞住了,疏通起來很麻煩,明軍內河水師的艨艟鬥艦,是過不去的,隻能過一些小船。
陳瑄說道:“國師,白蓮教叛軍既然能在我軍封鎖太湖周圍且大軍壓境的時候,仍舊敢燒糧食、劫掠商賈、囤積船隻,那說明這夥叛軍是早有預謀要籌備給養進行轉移的。”
“換句話說,這夥人或許是想在我軍對付其他外圍叛軍之時,乘亂離開太湖,往嘉興府、杭州府一帶逃竄”
聽完這話,一些將領紛紛點頭讚許。
結合之前丁小洪帶回來的情報,這麽看來,陳瑄這位水師都督說的確實有道理。
但這隻是陳瑄個人的判斷。
還有其餘的幾位武將,卻依舊沒有同意這個看法的意思。
畢竟在他們看來,叛軍雖然凶狠,但絕對是土雞瓦狗之輩,根本無需忌憚。
就算跑了,其實也無所謂,跑能跑到哪去?外海也有明軍的艦隊,而後續的進剿,隻要他們願意付出代價,哪怕損失稍微多一點,也有機會全殲這夥叛匪。
見眾人麵帶猶豫,一副不介意白蓮教叛軍是否逃跑的模樣,薑星火終究還是歎息一聲,說道。
“除惡務盡。”
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問題是,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不是光靠道理和人的意願就能解決的。
“可是太湖水麵寬闊,白蓮教手裏囤積的船隻又極多,撤走大部分嫡係部隊不成問題,如何才能除惡務盡呢?”
薑星火的目光,轉向了丁小洪一行人。
“你們知道有可以過小船的狹窄水路,能進入到太湖白蓮教叛軍的幾個碼頭,對嗎?”
丁小洪點了點頭:“回稟國師,正是如此。”
薑星火感受著冷雨過後夜裏的溫度,他的青衫上似乎都凝了霜.這是極冷的天氣了,對於江南的夏天來說。
“那如果讓你們帶著幾十條小船,分別沉在白蓮教的幾個碼頭前,你們能做到嗎?”
丁小洪身邊的水手們對視一眼,有人高聲問道:“能是能,可終究是掉腦袋的勾當,國師能允我們無罪,以後上岸過日子嗎?”
“當然可以。”
薑星火肯定地說道:“無論是當老百姓,還是從軍,都可以。”
“——那就能!”
丁小洪最近多了些水文常識,說道:“可是國師,小船應該是堵塞不了碼頭的,就算沉船也不能啊。”
薑星火不可置否,反而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問的卻是張安世等人。
“我們工匠隨軍攜帶的材料裏,還有多少硝石?”
張安世撓了撓頭:“很多,這東西火藥需要,其他方麵也需要,從吳淞江那邊,三保太監臨走之前可是運了好幾十艘大船過來的。”
丁小洪沒有給出自己的建議,隻是描述了他的所見所聞,但卻已經明確無誤地表達了態度。
他這個再小不過的小人物,本可以領到功勞躲在大後方等結果的小人物,此時此刻卻冒著觸怒國公的風險,替不能到薑星火身前說話的百姓,發出了聲音。
一直未曾說話的薑星火,終於開了口。
“成國公剛才有一句話說的很對。”
“薑某確實沒打過仗,不懂軍事。”
“但是薑某懂人心。”
成國公朱能毫不客氣地說道:“人心,能決定這場戰役的勝敗嗎?”
“而且,若是出了岔子,國師你負得起責任嗎?”
這時,柳升突然插嘴問道:“國師,您可千萬得三思啊!”
薑星火擺擺手道:“無礙,你們隻管安排好部隊駐防、戰鬥就行。”
他說這話的時候,語調很平靜,顯得異常堅定,仿佛已經拿定主意。
見薑星火態度堅決,其餘人等也不好勸阻,隻好默默頷首。
“成國公,你的聖旨裏沒有陛下讓你接管軍隊的命令,這裏就還是要平江伯指揮。”
薑星火望向朱能說道:“而且,我負得起責任,更清楚,自己肩負的是什麽責任。”
這便是成也在我,敗也在我,一肩挑之的意思了。
“戰爭,是廟堂的延續。”
薑星火緩緩道:“戰爭和指揮戰爭的將領固然不能完全受到廟堂的限製,可有一點是要明確的,戰爭要為廟堂服務。眼下廟堂最需要的是什麽?是江南的變法,是江南的人心,所以如果在不違背軍事策略的情況下,有條件救下這些百姓,自然是要救下的。”
朱能聞言倒也沒急著反駁,而是陷入了思索。
“戰爭,是廟堂的延續。”
朱能如今走到了國公,走到了五軍都督府事實上的負責人的位置,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武將,或許其他武將,會對廟堂影響戰爭感到本能的反感,直接懟一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但朱能卻很快就領悟到了薑星火這句話裏的深意。
朱能略帶一絲好奇的問道:“國師這句話,是從什麽書上看到的,還是從誰那裏聽說的?”
薑星火跟朱能無仇無怨,也不想激化矛盾,直接回答道:“《戰爭論》,等回南京,在軍校會開一門課講的,如果成國公有興趣,歡迎來聽。”
“好。”
但朱能隨後正色道:“可驅民填壑,乃是千古難題,國師便有解嗎?”
這種下三濫的招數,雖然不要臉,但是還是很好用的,這麽多代名將,沒聽說過誰有什麽可行的解法。
所以,朱能理所當然地認為,薑星火當然也不會有答案,隻是書生的心慈手軟,在驅使著他無法下定決心。
而這在朱能這位從鐵與火中搏殺出來的將軍看來,是極為要命的一件事情。
慈不掌兵。
然而,出乎朱能意料的是,薑星火竟然回答了!
“有解。”
薑星火思考了這麽長的時間,當然不是在發呆,而是在思索對策。
別說,還真讓他想出了辦法。
“何解?”
不光是朱能,就連朱高煦、陳瑄、柳升等人,也好奇地看向了薑星火。
薑星火深吸一口氣,昂首道:“諸位可知一千餘年前,劉寄奴是如何以兩千人,大破北魏三萬鐵騎的?”
“卻月陣。”
陳瑄脫口而出。
作為水師將領,這種難得的,以水師為必要條件所布設的陣型,陳瑄自然如數家珍。
“卻月陣”本身是由水軍和步兵共同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戰車為主,而那場戰役,就是劉裕指揮諸兵軍協同作戰的典型戰例,經過此戰,“卻月陣”威名大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以至一談及如何“以步製騎”,必言“卻月陣”。
這個陣型,說白了就是在距水百餘步之處用戰車百乘布下弧形陣,兩頭抱河,以河岸為月弦,劉裕的布置方式是每輛戰車設置七名持杖士卒,共計七百人;布陣後,再派兩千士兵上岸接應,並攜帶大弩百張,每輛戰車上各加設二十名士卒,並在車轅上張設盾牌,保護戰車。
因為“卻月陣”是弧形,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弧形可以分散受力點的力,有著良好的抗衝擊能力;陣內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武器,所以殺傷力非常強;同時陣內士兵背水為陣,可起到“陷之死地而後生”的效果。
當然了,前提條件是製水權在自己手裏。
劉裕敢這麽玩,是因為晉軍有製水權,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卻月陣”後方及側翼的安全,不必擔心被敵軍合圍視野寬廣的平坦河岸,良好的視野也便於觀察敵我雙方的行動,及時掌握戰場的情況,而晉軍可在高大戰船上俯瞰戰場,相當於占據了製高點。
“可眼下背水列陣的是白蓮教叛軍啊。”
朱高煦疑惑說道。
“不對,薑校長的意思是,白蓮教叛軍,其實用的就是擴大版的卻月陣!”
柳升忽然醒悟,他提醒眾將道。
眾將也隨之恍然.這可不就是卻月陣嗎?外圍是雜牌軍,中間是百姓,最靠河是白蓮教的嫡係兵馬,吳淞江等航道進入太湖的水路大道也被堵塞,白蓮教掌握了戰鬥區域的製水權,隨時可以撤退。
見終於有明白人,薑星火引導著反問道:
“什麽陣型,可以破解卻月陣?”
“鋒矢陣硬鑿不行,很容易陷進去出不來,得鶴翼陣!”
朱高煦肯定無比的說道,這是戰術上的標準解法。
鶴翼陣,說白了就是個“v”型陣,以兩翼來包裹卻月陣,不硬衝,如果遠程投射能力足夠,就是砸也能砸得垮卻月陣。
北魏騎兵大敗,是因為沒見過這個陣型,靠著河又沒法衝穿然後調整陣型再回來衝殺一頭莽進去就得跳河了。
而卻月陣的缺點很多,譬如戰場地形環境要求苛刻,機動性差,需要水師配合等等,所以應對得解法很容易就找到了。
“薑校長的意思是,我們用鶴翼陣來對付叛軍?”
柳升有些不確信地說道,隨後又自我質疑了起來:“也不對,雖然打擊麵小了,可還是改變不了在前麵的百姓被當擋箭牌的命運。”
“改良一下大營就好了。”
薑星火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在地麵寫了一個“凹”字,問道:“白蓮教叛軍不可能驅趕所有百姓一起衝陣,那很可能會導致倒卷,所以,他們最有可能派上陣用來當擋箭牌消耗我們的,是多少人?”
“應該不會到一萬人,而且一定是壯丁,老弱婦孺都餓的沒力氣了。”
陳瑄測算了一下,肯定地說道。
薑星火指著“凹”字說道:“那就把大營前麵的營盤清幹淨,留出一塊地方給百姓擁擠向前,然後外麵的牆也準備好能直接塌下,這樣遠遠看去,敵人不知道我們營盤正麵清空了一塊,就會驅趕百姓進入此地,百姓安全了,敵人又進不來,類似於甕城的效果……而兩側不變,依舊可以進行射殺,同時能讓火銃手組成的空心方陣出營,在兩側布置v型鶴翼陣,如此一來,敵人的毒計,不就不攻自破了嗎?”
陳瑄眼前一亮,連聲道:“國師此計甚妙!”
“可如果敵人不往前攻營壘怎麽辦?就在遠處列陣等我們出營怎麽辦?”柳升的思慮顯然全麵一些。
薑星火幹脆道:“那就讓熱氣球引導,用新式的青銅野戰炮進行排炮跨射!用炮彈把白蓮教叛軍和百姓分割開來,即使有可能誤傷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傷亡……這是不得已的辦法,到時候再從兩翼出兵,百姓四散奔逃也好,向前擁擠也罷,都是能救下來的,也是能減少傷亡的。”
聽到了薑星火的解決辦法,眾將思慮了片刻,幾乎所有人,包括成國公朱能在內,都是覺得可行的。
朱能有些意外地看了薑星火一眼,對於這位國師的態度,也有了微小的改觀。
“真沒想到啊原本以為國師是個不知兵的書生,眼下看來,倒還是讀過兵書,也認真思量過應對之法的。”
身為大軍副將的朱高煦總結道:“所以,若是明日決戰,我軍在兵力素質占據優勢、火器充裕且炮手訓練有素的情況下,隻需要解救百姓,白蓮教叛軍其實必敗無疑的。”
“不錯,從一開始,白蓮教叛軍其實就掀不起什麽風浪。”
陳瑄說道:“可是又該如何全殲這夥叛軍呢?”
這裏要說的便是,陳瑄所率領的明軍內河水師,對於叛軍臨時拚湊出來的“水師”來說,是具有絕對碾壓性的優勢的。
但問題在於,吳淞江等進入太湖的航道,都已經被叛軍通過沉船等手段堵塞住了,疏通起來很麻煩,明軍內河水師的艨艟鬥艦,是過不去的,隻能過一些小船。
陳瑄說道:“國師,白蓮教叛軍既然能在我軍封鎖太湖周圍且大軍壓境的時候,仍舊敢燒糧食、劫掠商賈、囤積船隻,那說明這夥叛軍是早有預謀要籌備給養進行轉移的。”
“換句話說,這夥人或許是想在我軍對付其他外圍叛軍之時,乘亂離開太湖,往嘉興府、杭州府一帶逃竄”
聽完這話,一些將領紛紛點頭讚許。
結合之前丁小洪帶回來的情報,這麽看來,陳瑄這位水師都督說的確實有道理。
但這隻是陳瑄個人的判斷。
還有其餘的幾位武將,卻依舊沒有同意這個看法的意思。
畢竟在他們看來,叛軍雖然凶狠,但絕對是土雞瓦狗之輩,根本無需忌憚。
就算跑了,其實也無所謂,跑能跑到哪去?外海也有明軍的艦隊,而後續的進剿,隻要他們願意付出代價,哪怕損失稍微多一點,也有機會全殲這夥叛匪。
見眾人麵帶猶豫,一副不介意白蓮教叛軍是否逃跑的模樣,薑星火終究還是歎息一聲,說道。
“除惡務盡。”
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問題是,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不是光靠道理和人的意願就能解決的。
“可是太湖水麵寬闊,白蓮教手裏囤積的船隻又極多,撤走大部分嫡係部隊不成問題,如何才能除惡務盡呢?”
薑星火的目光,轉向了丁小洪一行人。
“你們知道有可以過小船的狹窄水路,能進入到太湖白蓮教叛軍的幾個碼頭,對嗎?”
丁小洪點了點頭:“回稟國師,正是如此。”
薑星火感受著冷雨過後夜裏的溫度,他的青衫上似乎都凝了霜.這是極冷的天氣了,對於江南的夏天來說。
“那如果讓你們帶著幾十條小船,分別沉在白蓮教的幾個碼頭前,你們能做到嗎?”
丁小洪身邊的水手們對視一眼,有人高聲問道:“能是能,可終究是掉腦袋的勾當,國師能允我們無罪,以後上岸過日子嗎?”
“當然可以。”
薑星火肯定地說道:“無論是當老百姓,還是從軍,都可以。”
“——那就能!”
丁小洪最近多了些水文常識,說道:“可是國師,小船應該是堵塞不了碼頭的,就算沉船也不能啊。”
薑星火不可置否,反而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問的卻是張安世等人。
“我們工匠隨軍攜帶的材料裏,還有多少硝石?”
張安世撓了撓頭:“很多,這東西火藥需要,其他方麵也需要,從吳淞江那邊,三保太監臨走之前可是運了好幾十艘大船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