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希路直到現在,都還有些如在夢中。
但是他終歸是想明白了,自己窮究理學數十年,辯經天下無敵手,這一次不是輸在自己看的書不夠多,研究的道理不夠深刻,辯論技巧不夠刁鑽。
而是輸在,他根本沒從理學上學過,這個問題到底該如何解。
這就相當於,超綱了。
可輸了,就是輸了。
孔希路雖然心神動搖,眼前有些白色星點不停閃爍,腦海前庭和頸椎兩處也是不住地發脹,但他還是顫顫巍巍地扶著桌子站了起來。
孔希路整理衣冠,直到確認自己沒有失“禮”後,方才對著薑星火深深一揖。
“棋差一著,老夫認負。”
不管是自己騙自己也好,思想根深蒂固也罷,孔希路的一生都在恪守他的“君子之道”。
黃信和李至剛,都陷入了某種難以言喻的震撼當中。
孔希路,一代儒宗,辯經天下無敵數十載。
如今,竟然輸給了薑星火?
他們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可能,隻是當這個可能,真的成為現實的時候,還是令人忍不住有些恍惚和不可置信了起來。
而且,孔希路是真的看起來輸的心服口服。
薑星火沒有用任何詭辯的技巧,而是用實實在在的開創性的定義,解決了認知論這個重要哲學命題裏關於物體的性質定義。
物體的性質,也就是“物”,是“體物”這個認知過程的前提條件,而沒有“體物”,就不能得到“天理”,換言之薑星火解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地基性的問題,把理學一直以來都無法填補,隻能用“誠”給遮掩的大坑,填上了一半。
至於另一半,則是如何“體”,也就是如何認知事物的過程。
那麽,到底該如何認知事物呢?
自然是要用科學。
紀綱對著孔希路說道:“你這老夫子,且念得國師的好,眼下詔獄裏隻有我們幾個人,你輸了倒也體麵些,若不是國若不是我讓人把你‘請’來,大庭廣眾,當著數千上萬人的麵辯經輸給國師,我還真怕你下不來台,吐血三升,把命搭在台子上麵。”
孔希路此時,也唯有苦笑。
不是認同,而是失敗者沒什麽好反駁的。
輸了,說什麽都是錯的。
薑星火擺了擺手,止住了紀綱的話頭。
不得不承認,孔希路確實很強,如果不是孔希路犯了思維盲區的錯誤,恐怕薑星火今日最多隻能是堪堪與他戰平。
不過贏了就是贏了,薑星火眼下當然也難免在心中產生了些許喜悅感與自豪感,但他知道,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畢竟戰勝孔希路,固然值得高興,但戰勝孔希路本人,從來都不是他的目的。
如果用“意義怪”的話,那就是說的難聽點,一個老頭子,你把他辯贏了又能如何?辯經本身又有什麽意義呢?
意義當然是有的。
孔希路無論是身份還是學問、資曆,都是當之無愧的天下儒家執牛耳者,贏了他,這個世界的思想變革,才算搬開了一個攔路石,有了通往新路的方向。
是的,薑星火從來都沒打算給程朱理學添磚加瓦。
這一次,他不做裱糊匠了,他要直接捅開窟窿,自己造兩間新屋子。
一間放“科學”,一間放“實學”,房子門口豎塊名為“新學”的牌子。
至於怎麽造這兩間新屋子,便是薑星火接下來要做的大事。
那就是區分出【本體界】與【現象界】。
而如果能成功區分出【本體界】這間屋子,薑星火則可以將所有近代“科學”都塞進去。
成功區分出【現象界】這間屋子,薑星火就能在這座屋子裏,用實學對抗理學,而且不擔心把幼小的科學給波及到。
之所以選擇實學,是因為畢竟明儒繼承自宋儒,既然薑星火不能把天下儒生全都突突了,還得用這些知識分子當官幹活,那麽哲學層麵,就還得用儒學的框架。
實話實說,在古代直接傳播科學,不被官府抓起來,也得被人當傻子看,而且科學是解釋不了大部分哲學問題的,單靠是科學取代不了理學。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能打敗魔法的,隻能是另一種魔法。
好在南宋儒學又不僅僅是理學一家,而是有著理學、心學、實學三個分支.理學是敵人沒得選,而心學這種唯心的東西,天然跟唯物的科學不搭配,薑星火可以傳播出去,作為擾亂理學的工具,但決不可作為自己的學問。
所以,薑星火選擇是實學,也就是繼承自葉適的永嘉學派和陳亮永康學派的事功之學,事功之學主張“務實而不務虛”,以實踐檢驗真理,再過契合不過。
說白了,實學隻是一個學術框架而已,這個框架裏的東西,薑星火完全可以自己刪改。
薑星火可以把自己縫合研發出來的“以矛盾解太極”、“知行夾持,循環無端,以致良知”、“先驗人性論”、“物質三性”這些東西都塞進來,而實學裏原本不合時宜的東西,也可以刪掉。
有了學術淵源,也就是有了“道統”,不是無根之浮萍,世人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遠比自己憑空創造一門哲學,在推廣的難度上低得多。
甚至不誇張的說,大明既然可以選擇理學作為官方學問,理論上自然也可以選擇薑星火的實學作為官方學問畢竟,在薑星火前世的曆史上,在徐階當政的那幾年,心學可就差點成了大明新的官方學問。
如此一來,新學包括了本體界的“科學”,與現象界的“實學”,並且能做到二者互不幹擾,為近代科學的發展圈下一片廣闊的土地。
不過這是接下來的主線任務,今日卻是還有一個小小的支線任務。
就在孔希路覺得薑星火差不多也該回禮,結束這場辯經的時候,薑星火忽然說道。
“孔老夫子,今日我給你指一條新路,你可願意走幾步看看?”
“新路?”
孔希路的目光中有些疑惑。
“方才講了事物的本體性、實在性、存在性這三性,而這隻是‘體物’裏麵的‘物’而已,你覺得,就不能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去琢磨怎麽‘體’嗎?”
“自然是有想過的”
孔希路倒也坦誠:“可無非就是對著物體端詳、琢磨,先賢都是這麽做的,除此以外,還有什麽辦法?”
薑星火笑了笑:“人眼又能看多精細?無非是將視線集中在某處,使其變化更明顯而已。”
頓了頓之後,他接著道:“世界上最複雜的事物是它的表象,最簡單的表象卻往往蘊含著真理,所以人要想看透世間萬物,首先便需要找到最簡單的那個點。”
孔希路微微皺眉,似乎還是沒有完全領悟。
薑星火並不意外,他自顧自地繼續說道:“我以前在詔獄裏的時候,開了個掃盲班,裏麵有個學員叫小五,瘦瘦高高,是個市井裏走街串巷替人磨鏡子的,出獄的時候我委托了他一件事,如今他做好了,孔老夫子怕是還得在詔獄裏待一段時間,若是閑著無聊,便自個研究吧。”
說罷,薑星火招了招手,王斌把一個用方盒子盛著的物件拿了過來。
打開方盒子一看,赫然是個水晶石做鏡片打磨出來的顯微鏡。
如何跟理學的“獲取概念→得到天理”一樣,做到“獲取沙子→得到玻璃”,薑星火還得回憶研究一下,但是吧,雖然薑星火窮,可他身邊的人都挺富的,水晶石是鄭和從南洋帶回來送給他的,沒花錢。
所以手工磨出來高成本顯微鏡先做個試驗品,送給重要人物們,先普及一下科學的認知論方法,是絕對沒問題的。
有了“物質三性”的定義,以及顯微鏡具體的觀測手段,“體物”這東西,理學沒研究明白,薑星火的新學算是研究明白了,這就是正經的道統之爭,得勝自然可以吸引更多地信眾。
把水晶石顯微鏡和附帶的使用說明遞給孔希路,薑星火說道: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孔老夫子便先研究研究這桃子表皮吧,免得每天都得靠‘誠’,委實讓人心累這東西跟人不一樣,有本體性,哪天心不誠也不影響你‘體物’。”
紙上的使用說明很簡單,孔希路看了一眼就明白了。
他將信將疑地拿過了這個不用靠“誠”就能“體物”的新玩意。
“有違聖人訓。”
孔希路嘀咕著用小鑷子撕下一小片桃子表皮,放在了水晶石顯微鏡下麵。
隨後,把眼睛對準了鏡子,下一瞬間,整個人似乎石化住了。
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向他打開。
大門後麵,是理學從未教過的如何“體物”的方法。
“孔公?”黃信看他的樣子不對勁,揚聲試探問道。
“別煩我!”
第386章 三楊
詔獄外,聞訊趕來營救孔希路的勇敢士子們將大門堵得水泄不通。
他們聽說,國師和錦衣衛指揮使,都來到了詔獄。
他們不知道,孔希路這個他們心目中的偶像,此時已經走在了叛變理學的危險路上。
這些士子想要鼓噪聲勢營救孔希路的行動並沒有成功,因為錦衣衛的繡春刀已然準備出鞘。
“放肆!”
看到士子們越過警戒線企圖靠近詔獄大門,守著木質柵欄的錦衣衛們看向了領頭的百戶。
“再敢向前踏出半步,格殺勿論。”
百戶模樣的錦衣衛頭領手舉令牌,厲聲喝道。
士子們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露出遲疑神色。
“爾等速速離去!”
他們很清楚錦衣衛是什麽人,洪武時期錦衣衛是親軍上十二衛裏,最接近皇帝的部隊之一,而在如今的永樂時期,在穀王謀反失敗後,朱棣對錦衣衛進行了徹底的換血,現在的錦衣衛負責京師要害之地守衛的基本都是由燕軍老卒擔任,可以說,站在他們眼前的每一名錦衣衛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悍卒。
這些錦衣衛,手持長刀和弓弩對準了那群勇敢的青年士子們,眼神淩厲而充滿肅殺之氣,這讓士子們更明白,若是自己等人今日強闖詔獄,越過了這道木柵欄,錦衣衛是真的敢殺人的。
士子們被他們嚇住了,紛紛後退了回去,但卻依舊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著孔希路。
——他們站在詔獄大門口高呼孔希路的名字。
錦衣衛的頭領見狀冷笑起來。
他們還算識相,如果這幫士子真敢硬闖詔獄,恐怕會屍骨無存。
然而就在這時,忽然有人發了瘋似地往前走來,他揮舞著胳膊。
人群在他的鼓噪下,又有了開始躁動的趨勢。
“你們不能帶走孔公,必須讓陛下下旨才能.”
當他跨過木柵欄後,話音未落就迎來了數把利刃。
血花綻放在空中,鮮血噴灑出去濺到其餘士子臉上和脖頸上。
但是他終歸是想明白了,自己窮究理學數十年,辯經天下無敵手,這一次不是輸在自己看的書不夠多,研究的道理不夠深刻,辯論技巧不夠刁鑽。
而是輸在,他根本沒從理學上學過,這個問題到底該如何解。
這就相當於,超綱了。
可輸了,就是輸了。
孔希路雖然心神動搖,眼前有些白色星點不停閃爍,腦海前庭和頸椎兩處也是不住地發脹,但他還是顫顫巍巍地扶著桌子站了起來。
孔希路整理衣冠,直到確認自己沒有失“禮”後,方才對著薑星火深深一揖。
“棋差一著,老夫認負。”
不管是自己騙自己也好,思想根深蒂固也罷,孔希路的一生都在恪守他的“君子之道”。
黃信和李至剛,都陷入了某種難以言喻的震撼當中。
孔希路,一代儒宗,辯經天下無敵數十載。
如今,竟然輸給了薑星火?
他們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可能,隻是當這個可能,真的成為現實的時候,還是令人忍不住有些恍惚和不可置信了起來。
而且,孔希路是真的看起來輸的心服口服。
薑星火沒有用任何詭辯的技巧,而是用實實在在的開創性的定義,解決了認知論這個重要哲學命題裏關於物體的性質定義。
物體的性質,也就是“物”,是“體物”這個認知過程的前提條件,而沒有“體物”,就不能得到“天理”,換言之薑星火解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地基性的問題,把理學一直以來都無法填補,隻能用“誠”給遮掩的大坑,填上了一半。
至於另一半,則是如何“體”,也就是如何認知事物的過程。
那麽,到底該如何認知事物呢?
自然是要用科學。
紀綱對著孔希路說道:“你這老夫子,且念得國師的好,眼下詔獄裏隻有我們幾個人,你輸了倒也體麵些,若不是國若不是我讓人把你‘請’來,大庭廣眾,當著數千上萬人的麵辯經輸給國師,我還真怕你下不來台,吐血三升,把命搭在台子上麵。”
孔希路此時,也唯有苦笑。
不是認同,而是失敗者沒什麽好反駁的。
輸了,說什麽都是錯的。
薑星火擺了擺手,止住了紀綱的話頭。
不得不承認,孔希路確實很強,如果不是孔希路犯了思維盲區的錯誤,恐怕薑星火今日最多隻能是堪堪與他戰平。
不過贏了就是贏了,薑星火眼下當然也難免在心中產生了些許喜悅感與自豪感,但他知道,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畢竟戰勝孔希路,固然值得高興,但戰勝孔希路本人,從來都不是他的目的。
如果用“意義怪”的話,那就是說的難聽點,一個老頭子,你把他辯贏了又能如何?辯經本身又有什麽意義呢?
意義當然是有的。
孔希路無論是身份還是學問、資曆,都是當之無愧的天下儒家執牛耳者,贏了他,這個世界的思想變革,才算搬開了一個攔路石,有了通往新路的方向。
是的,薑星火從來都沒打算給程朱理學添磚加瓦。
這一次,他不做裱糊匠了,他要直接捅開窟窿,自己造兩間新屋子。
一間放“科學”,一間放“實學”,房子門口豎塊名為“新學”的牌子。
至於怎麽造這兩間新屋子,便是薑星火接下來要做的大事。
那就是區分出【本體界】與【現象界】。
而如果能成功區分出【本體界】這間屋子,薑星火則可以將所有近代“科學”都塞進去。
成功區分出【現象界】這間屋子,薑星火就能在這座屋子裏,用實學對抗理學,而且不擔心把幼小的科學給波及到。
之所以選擇實學,是因為畢竟明儒繼承自宋儒,既然薑星火不能把天下儒生全都突突了,還得用這些知識分子當官幹活,那麽哲學層麵,就還得用儒學的框架。
實話實說,在古代直接傳播科學,不被官府抓起來,也得被人當傻子看,而且科學是解釋不了大部分哲學問題的,單靠是科學取代不了理學。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能打敗魔法的,隻能是另一種魔法。
好在南宋儒學又不僅僅是理學一家,而是有著理學、心學、實學三個分支.理學是敵人沒得選,而心學這種唯心的東西,天然跟唯物的科學不搭配,薑星火可以傳播出去,作為擾亂理學的工具,但決不可作為自己的學問。
所以,薑星火選擇是實學,也就是繼承自葉適的永嘉學派和陳亮永康學派的事功之學,事功之學主張“務實而不務虛”,以實踐檢驗真理,再過契合不過。
說白了,實學隻是一個學術框架而已,這個框架裏的東西,薑星火完全可以自己刪改。
薑星火可以把自己縫合研發出來的“以矛盾解太極”、“知行夾持,循環無端,以致良知”、“先驗人性論”、“物質三性”這些東西都塞進來,而實學裏原本不合時宜的東西,也可以刪掉。
有了學術淵源,也就是有了“道統”,不是無根之浮萍,世人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遠比自己憑空創造一門哲學,在推廣的難度上低得多。
甚至不誇張的說,大明既然可以選擇理學作為官方學問,理論上自然也可以選擇薑星火的實學作為官方學問畢竟,在薑星火前世的曆史上,在徐階當政的那幾年,心學可就差點成了大明新的官方學問。
如此一來,新學包括了本體界的“科學”,與現象界的“實學”,並且能做到二者互不幹擾,為近代科學的發展圈下一片廣闊的土地。
不過這是接下來的主線任務,今日卻是還有一個小小的支線任務。
就在孔希路覺得薑星火差不多也該回禮,結束這場辯經的時候,薑星火忽然說道。
“孔老夫子,今日我給你指一條新路,你可願意走幾步看看?”
“新路?”
孔希路的目光中有些疑惑。
“方才講了事物的本體性、實在性、存在性這三性,而這隻是‘體物’裏麵的‘物’而已,你覺得,就不能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去琢磨怎麽‘體’嗎?”
“自然是有想過的”
孔希路倒也坦誠:“可無非就是對著物體端詳、琢磨,先賢都是這麽做的,除此以外,還有什麽辦法?”
薑星火笑了笑:“人眼又能看多精細?無非是將視線集中在某處,使其變化更明顯而已。”
頓了頓之後,他接著道:“世界上最複雜的事物是它的表象,最簡單的表象卻往往蘊含著真理,所以人要想看透世間萬物,首先便需要找到最簡單的那個點。”
孔希路微微皺眉,似乎還是沒有完全領悟。
薑星火並不意外,他自顧自地繼續說道:“我以前在詔獄裏的時候,開了個掃盲班,裏麵有個學員叫小五,瘦瘦高高,是個市井裏走街串巷替人磨鏡子的,出獄的時候我委托了他一件事,如今他做好了,孔老夫子怕是還得在詔獄裏待一段時間,若是閑著無聊,便自個研究吧。”
說罷,薑星火招了招手,王斌把一個用方盒子盛著的物件拿了過來。
打開方盒子一看,赫然是個水晶石做鏡片打磨出來的顯微鏡。
如何跟理學的“獲取概念→得到天理”一樣,做到“獲取沙子→得到玻璃”,薑星火還得回憶研究一下,但是吧,雖然薑星火窮,可他身邊的人都挺富的,水晶石是鄭和從南洋帶回來送給他的,沒花錢。
所以手工磨出來高成本顯微鏡先做個試驗品,送給重要人物們,先普及一下科學的認知論方法,是絕對沒問題的。
有了“物質三性”的定義,以及顯微鏡具體的觀測手段,“體物”這東西,理學沒研究明白,薑星火的新學算是研究明白了,這就是正經的道統之爭,得勝自然可以吸引更多地信眾。
把水晶石顯微鏡和附帶的使用說明遞給孔希路,薑星火說道: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孔老夫子便先研究研究這桃子表皮吧,免得每天都得靠‘誠’,委實讓人心累這東西跟人不一樣,有本體性,哪天心不誠也不影響你‘體物’。”
紙上的使用說明很簡單,孔希路看了一眼就明白了。
他將信將疑地拿過了這個不用靠“誠”就能“體物”的新玩意。
“有違聖人訓。”
孔希路嘀咕著用小鑷子撕下一小片桃子表皮,放在了水晶石顯微鏡下麵。
隨後,把眼睛對準了鏡子,下一瞬間,整個人似乎石化住了。
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向他打開。
大門後麵,是理學從未教過的如何“體物”的方法。
“孔公?”黃信看他的樣子不對勁,揚聲試探問道。
“別煩我!”
第386章 三楊
詔獄外,聞訊趕來營救孔希路的勇敢士子們將大門堵得水泄不通。
他們聽說,國師和錦衣衛指揮使,都來到了詔獄。
他們不知道,孔希路這個他們心目中的偶像,此時已經走在了叛變理學的危險路上。
這些士子想要鼓噪聲勢營救孔希路的行動並沒有成功,因為錦衣衛的繡春刀已然準備出鞘。
“放肆!”
看到士子們越過警戒線企圖靠近詔獄大門,守著木質柵欄的錦衣衛們看向了領頭的百戶。
“再敢向前踏出半步,格殺勿論。”
百戶模樣的錦衣衛頭領手舉令牌,厲聲喝道。
士子們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露出遲疑神色。
“爾等速速離去!”
他們很清楚錦衣衛是什麽人,洪武時期錦衣衛是親軍上十二衛裏,最接近皇帝的部隊之一,而在如今的永樂時期,在穀王謀反失敗後,朱棣對錦衣衛進行了徹底的換血,現在的錦衣衛負責京師要害之地守衛的基本都是由燕軍老卒擔任,可以說,站在他們眼前的每一名錦衣衛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悍卒。
這些錦衣衛,手持長刀和弓弩對準了那群勇敢的青年士子們,眼神淩厲而充滿肅殺之氣,這讓士子們更明白,若是自己等人今日強闖詔獄,越過了這道木柵欄,錦衣衛是真的敢殺人的。
士子們被他們嚇住了,紛紛後退了回去,但卻依舊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著孔希路。
——他們站在詔獄大門口高呼孔希路的名字。
錦衣衛的頭領見狀冷笑起來。
他們還算識相,如果這幫士子真敢硬闖詔獄,恐怕會屍骨無存。
然而就在這時,忽然有人發了瘋似地往前走來,他揮舞著胳膊。
人群在他的鼓噪下,又有了開始躁動的趨勢。
“你們不能帶走孔公,必須讓陛下下旨才能.”
當他跨過木柵欄後,話音未落就迎來了數把利刃。
血花綻放在空中,鮮血噴灑出去濺到其餘士子臉上和脖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