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實打仗不是演義小說,沒有1v1鬥將的環節,但在這種明顯無法馬上決出勝負的戰爭中,雙方精銳部隊卯著勁兒給對方一個下馬威,還是很常見的。
雞翎關的關門外,一片空地上。
驃騎將軍朱榮策馬立於此處,抬起頭仰望雞翎關,隻見關門樓上旌旗獵獵,城內燈火通明,隱約可以聽到關門樓上傳來的歡呼聲。
他扭頭對旁邊一名校尉問道:“劉校尉,你猜安南軍敢出來應戰嗎?”
校尉思忖片刻,答道:“卑職估計敵軍還需一炷香才能做好準備,此番挑戰便是無果,也能大概測試一下安南軍精銳部隊的反應時間。”
“用不了那麽久。”
朱榮搖了搖頭。
大明征伐安南,畢竟是國戰,而安南軍對於明軍來說或許不算什麽,但在南方,確實是暴打占城、林邑無敵手的存在,戰略上可以蔑視,但戰術上還是要予以尊敬、重視的。
此時,雞翎關的關門已經打開,一隊隊安南軍騎兵從關門樓魚貫而出,從橋上跨過護城河和護城壕,朝城外湧去。
而城外的明軍騎兵,亦如潮水般洶湧向前,直到安南軍的寨堡前幾百步方才停下。
“咚!咚!咚!”
隨著關內越來越急促的鼓點聲,安南軍騎兵迅速集結,他們排著密集的陣型,緩緩朝著寨堡外移動。
明軍騎兵的動作更快一點,他們直接拉起了韁繩,胯下的戰馬紛紛揚蹄,跟在大部隊後麵向前挪移。
“唏律律~”
戰馬嘶鳴聲此起彼伏,一股肅殺之氣,彌漫於空氣中。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明軍騎兵的陣型比較散亂,但是安南軍騎兵卻是排成了一個楔形陣,並且相互間保持著極高的默契度,這種默契度,主要來源於安南軍騎兵的訓練。
眾所周知,安南國是不太盛產戰馬的。
而蒙古人帶來的陸戰陰影又太深,所以這些年來安南國大力發展騎兵,但發展的方向跟大明不同,安南國的騎兵是精英化,也就是說,跟此時的歐洲一樣,騎馬打仗,都是貴族和貴族子弟才能玩的。
安南軍的騎兵,都是精挑細選的,平均年齡普遍不大,都是貴族青年,而這些騎兵的家庭,也都是非富即貴,因而這些人基本上隻要參軍,就能成為軍官,還是安南軍中鄙視鏈最上遊的騎兵軍官。
與此同時,因為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訓練,所以還懂得配合。
事實上,別看大明帝國和帖木兒帝國動不動幾萬、十幾萬騎兵集群,但在這個時代,騎兵真的絕對是一種非常珍稀的職業兵種,普通百姓根本養活不起一匹馬,正所謂窮文富武,想要學習好功夫,就要吃飽飯,而在這個時代,大部分百姓是吃不飽飯的。
像安南國出現在戰場上的騎兵,都是基本等同於此時歐洲的騎士水平,這種專業級別的騎兵,花銷是很恐怖的,一般人根本玩不起,但是這批戰鬥力確實不錯,因為他們不缺錢。
雙方開始衝鋒。
但出乎安南國騎兵的意料,明軍到了最後也沒有選擇傳統的騎兵楔形陣,而是像草原遊牧民族的狼群戰術,額,一窩蜂戰術算了,其實就是漫山遍野瞎衝戰術。
然而還沒等安南國騎兵琢磨過來,對麵明軍騎兵就掄圓了一個流星錘一樣的東西,扔了過來。
“嘭!轟隆.”
無數震天雷飛了過來,正好砸在了安南軍騎兵密集的陣型中間,激起一陣煙塵和爆炸,不少安南軍的士卒,紛紛跌落馬背。
安南國騎兵雖然訓練有素,但是戰術卻並不靈活,而且跟同等級或更強對手較量的機會幾乎沒有,這也就導致了,在這種野外遭遇戰中,一旦跟接受的訓練不相符,很容易陷入混亂。
此外,安南軍騎兵不知道躲避,隻顧著往前衝,根本不考慮側翼會不會遭到敵人的襲擾,如果不是關外不算太過寬闊的地形,如果換蒙古人來放風箏,他們這支騎兵估計會被玩死。
然而震天雷還不是結束,在逼近五十步的時候,明軍騎兵又掏出了新玩意。
嗯,在薑星火的指導下,關寧鐵騎的招牌武器——三眼銃,如今已經成功提前兩百年問世了。
這玩意實在是沒啥技術難度,但作為騎兵武器,確實是出乎意料的好用,遠了能射三下,近了能當榔頭用。
而朱榮率領的明軍騎兵,顯然是有目標的,每一波齊射都瞄準了安南軍騎兵的兩翼。
“轟轟轟”
三眼銃瘋狂噴吐鉛丸,密集的鉛彈猶如雨點一樣,狠狠地落在安南國騎兵身上。
安南國這些平素極為驕傲的貴族騎兵們被打懵了,他們沒見過這麽厲害的火器!這種身臨其境成為明軍裝備質檢員的體驗,簡直就是地獄一般啊!
在城牆上觀戰的胡烈也驚呆了,原來明軍的火銃竟然是這麽猛?
再看看自己手裏那從蒙古人手裏傳承下來的廢銅爛鐵,這也叫火器?
真是貨比貨得扔,此時安南人恨不得把這些老古董都給砸了了事,看著明軍的新式火器眼饞的口水都要流出來。
不過正在交戰的貴族騎兵少爺們,此時就隻有腦漿子能流出來了。
他們排著密集的楔形陣,被震天雷和三眼銃輪流洗禮了一遍,好不容易熬到近距離交戰,明軍騎兵拎著三眼銃當榔頭、骨朵來用,長槍馬刀更是輪番伺候。
這些安南國的騎兵失去了組織度和陣型,即便明軍的陣型更加鬆散,又拿什麽跟這些參加過靖難之役的精銳騎兵相抗衡呢?
要知道,雖然征安南的明軍主力,基本上沒有多少燕軍,但這不意味著一點都沒有。
這些出陣的騎兵,可都是將軍們的親衛,裏麵既有歸順的蒙古韃官,也有胡化嚴重的北地健兒,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生性凶悍、身經百戰,這要是料理不了這些安南國的貴族少爺,反而是怪事一件。
不多時,安南國的騎兵便被擊潰,四散而逃了回來。
見雞翎關前的安南軍寨堡裏,弓箭手紛紛放箭掩護,明軍騎兵也不深追,徑自耀武揚威地拎著斬獲的首級退去。
胡烈等安南國將領在城頭上全程旁觀了戰鬥,此時更是深刻地意識到了與明軍之間的戰鬥力差距,麵色難堪和憤怒不堪倒也不提,總之經此一戰,雙方初步交鋒後,胡烈是打定主意固守待援,隻是死守雞翎關,等衛王胡元澄的援兵到來。
可明軍卻不給胡烈這個機會,一個白天的時間,諸軍輪番上陣,先啃雞翎關前的寨堡,雙方是逐寨逐堡地血腥爭奪著,往往明軍剛剛攻克下來,便被安南生力軍給反推,如此一天下來,明軍才將將攻克兩組梅花寨。
而第二天,明軍則是學聰明了,改了打法重炮雖然對關牆無效,但對土木結構的寨堡還是有效的,重炮洗地過後,明軍派出精銳部隊奪寨,而安南軍的生力軍一旦上來,便馬上後退,又是一輪重炮,把安南軍炸的人仰馬翻,可謂是苦不堪言。
如此這般,第二天明軍靠著這種戰術,終於徹底掃清了雞翎關前的小寨,隻剩下最後兩個左右依靠山脈建立的石質堡壘群沒有攻克。
第二天夜裏,雞翎關前。
“兄弟們,跟我衝!”
負責夜襲的鷹揚將軍呂毅拔刀低喝道。
他舉刀向前,率領著身旁的數百步卒衝了上去。
“殺!”
數百身披紮甲的兵卒如同黑壓壓的烏雲似的,卷向雞翎關,雖然身披重甲,但這些人的速度並不慢,頃刻之間,距離雞翎關兩側的堡壘僅剩幾十步了。
“射箭!”
兩側堡壘的守軍反應及時,紛紛拿出弓弩,對準呂毅所部射來。
“盾牌掩護!”
呂毅大吼一聲,然後抽出橫刀,朝前方一揮,霎時間,一排大盾兵舉盾衝了上去,擋住了飛馳而來的密集箭雨。
箭矢落在盾牌上,叮叮當當響個不停。
呂毅帶來的士卒都穿著全身紮甲,樣式類似宋軍的步人甲,防禦力很強,即便有大盾沒能完全擋下的箭矢也沒造成什麽殺傷,可以說守軍的這輪箭雨並未傷害到他們分毫。
很快,呂毅所部抵達堡壘下,他們紛紛開始填平壕溝,嚐試突擊。
後排也有弩手舉起軍用強弩,對準了敵人的弓弩手,瞄準射擊。
因為是黑夜的原因,火繩銃發射會帶來巨大的亮光,所以明軍並沒有選擇讓火銃手上陣。
“咻!”
明軍當然有神射手,還是那種在夜裏眼神都賊好使的,很快就將堡壘外側圍牆上的守軍擊斃。
呂毅一鼓作氣,帶人撞破了營牆,進入了堡壘內。
堡壘內亂作一團。
“快,快去稟報胡烈將軍!”
胡烈正在關城的屋裏休憩,忽然聽到外麵亂哄哄的聲音,不禁睜開了眼睛。
“來人!”
胡烈披衣起身,吩咐左右:“給我披甲。”
待披甲完畢,胡烈來到外廳,看到副將們已經在等候,他不由得問道:“外麵到底發生了何事?”
副將回答道:“敵人突襲了兩側的石壘群,守軍已經在請求援助了。”
胡烈頓時微微睜大了眸子:“明軍真敢夜戰?這麽近的石壘群,就算是他們奪下來,此時也注定是守不住的。”
胡烈說的當然沒錯,因為石壘群離雞翎關太近了,守軍從小門出去支持非常便捷,明軍攻克一部分,也是沒法完全占據的,就算是堅持到了天亮,雞翎關關牆上的遠程投射還是完全可以死死地壓製住明軍,再派兵奪回來。
不過兩側石壘群一旦被敵人突破,那也就意味著,安南軍的側翼失去了屏障,如果他們不能盡快做出反應的話,明軍大舉壓上也說不定。
所以胡烈沒有猶豫,當即就派兵前去增援,務必要把明軍趕出去。
說實話,明軍不要命的打法和凶悍的攻勢,這兩天實在是把胡烈給嚇到了。
外圍的梅花寨,僅僅堅持了兩天時間就被徹底推平,這個速度,讓胡烈都不僅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堅持到胡元澄援軍的到來。
不過下一瞬胡烈就明白,這不過是他的過度擔憂而已。
畢竟雞翎關是雄關,他手下又有這麽多兵馬,即便外圍據點丟失,其實也沒什麽。
這種雄關,就是真的兩軍消耗幾個月乃至幾年,其實都是尋常事。
哪有幾天就丟了的道理?
果然不出胡烈所料,不多時,明軍就被打退了。
然而明軍頗有點鍥而不舍的意味,胡烈剛卸了甲,沒迷瞪一會兒,就又有明軍來夜襲,如此三番五次,一晚上都睡不消停。
“張輔,你就隻有這點疲敵的手段了嗎?”
起床氣不小的胡烈瞪著熊貓眼,衝著關外大叫著。
然而此時胡烈不知道的是,大批的明軍正在揮汗如雨地埋頭幹一件事情。
——挖地道。
張輔不是一個死腦筋的人,從之前他攻克坡壘、隘留兩關的戰術可以看出來,要麽迂回,要麽詐關。
而此時雞翎關顯然難以正麵攻克,張輔的主意也就打到了別的方法上。
說實在的,在華夏,挖地道也確實不是什麽先進戰術,有成功的,但失敗的也不少,著名的譬如諸葛亮打陳倉、高歡打玉璧,甭管是武侯還是高王,麵對敵人的大甕聽音和反挖地道攔截、放火熏煙等手段,都沒什麽好辦法。
不過這次張輔挖的地道,跟前人還是有區別的,與蒙古人的攻城戰術有點像。
以前的穴地攻城戰術,主要是把城牆下麵挖空,然後摧毀支撐物形成塌陷效果,張輔如今卻不打算把雞翎關這種雄關給挖塌,而是打算直接埋炸藥,送安南軍上天,物理上的那種。
跟蒙古人相比,明軍的炸藥經過炸藥專家薑星火的指導研發,不僅花樣多、威力大,而且管夠!
而明軍之所以如此不知疲倦地輪番進攻雞翎關,還故意弄得動靜挺大,自然是為了掩護下麵挖地道的動靜。
雞翎關的關門外,一片空地上。
驃騎將軍朱榮策馬立於此處,抬起頭仰望雞翎關,隻見關門樓上旌旗獵獵,城內燈火通明,隱約可以聽到關門樓上傳來的歡呼聲。
他扭頭對旁邊一名校尉問道:“劉校尉,你猜安南軍敢出來應戰嗎?”
校尉思忖片刻,答道:“卑職估計敵軍還需一炷香才能做好準備,此番挑戰便是無果,也能大概測試一下安南軍精銳部隊的反應時間。”
“用不了那麽久。”
朱榮搖了搖頭。
大明征伐安南,畢竟是國戰,而安南軍對於明軍來說或許不算什麽,但在南方,確實是暴打占城、林邑無敵手的存在,戰略上可以蔑視,但戰術上還是要予以尊敬、重視的。
此時,雞翎關的關門已經打開,一隊隊安南軍騎兵從關門樓魚貫而出,從橋上跨過護城河和護城壕,朝城外湧去。
而城外的明軍騎兵,亦如潮水般洶湧向前,直到安南軍的寨堡前幾百步方才停下。
“咚!咚!咚!”
隨著關內越來越急促的鼓點聲,安南軍騎兵迅速集結,他們排著密集的陣型,緩緩朝著寨堡外移動。
明軍騎兵的動作更快一點,他們直接拉起了韁繩,胯下的戰馬紛紛揚蹄,跟在大部隊後麵向前挪移。
“唏律律~”
戰馬嘶鳴聲此起彼伏,一股肅殺之氣,彌漫於空氣中。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明軍騎兵的陣型比較散亂,但是安南軍騎兵卻是排成了一個楔形陣,並且相互間保持著極高的默契度,這種默契度,主要來源於安南軍騎兵的訓練。
眾所周知,安南國是不太盛產戰馬的。
而蒙古人帶來的陸戰陰影又太深,所以這些年來安南國大力發展騎兵,但發展的方向跟大明不同,安南國的騎兵是精英化,也就是說,跟此時的歐洲一樣,騎馬打仗,都是貴族和貴族子弟才能玩的。
安南軍的騎兵,都是精挑細選的,平均年齡普遍不大,都是貴族青年,而這些騎兵的家庭,也都是非富即貴,因而這些人基本上隻要參軍,就能成為軍官,還是安南軍中鄙視鏈最上遊的騎兵軍官。
與此同時,因為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訓練,所以還懂得配合。
事實上,別看大明帝國和帖木兒帝國動不動幾萬、十幾萬騎兵集群,但在這個時代,騎兵真的絕對是一種非常珍稀的職業兵種,普通百姓根本養活不起一匹馬,正所謂窮文富武,想要學習好功夫,就要吃飽飯,而在這個時代,大部分百姓是吃不飽飯的。
像安南國出現在戰場上的騎兵,都是基本等同於此時歐洲的騎士水平,這種專業級別的騎兵,花銷是很恐怖的,一般人根本玩不起,但是這批戰鬥力確實不錯,因為他們不缺錢。
雙方開始衝鋒。
但出乎安南國騎兵的意料,明軍到了最後也沒有選擇傳統的騎兵楔形陣,而是像草原遊牧民族的狼群戰術,額,一窩蜂戰術算了,其實就是漫山遍野瞎衝戰術。
然而還沒等安南國騎兵琢磨過來,對麵明軍騎兵就掄圓了一個流星錘一樣的東西,扔了過來。
“嘭!轟隆.”
無數震天雷飛了過來,正好砸在了安南軍騎兵密集的陣型中間,激起一陣煙塵和爆炸,不少安南軍的士卒,紛紛跌落馬背。
安南國騎兵雖然訓練有素,但是戰術卻並不靈活,而且跟同等級或更強對手較量的機會幾乎沒有,這也就導致了,在這種野外遭遇戰中,一旦跟接受的訓練不相符,很容易陷入混亂。
此外,安南軍騎兵不知道躲避,隻顧著往前衝,根本不考慮側翼會不會遭到敵人的襲擾,如果不是關外不算太過寬闊的地形,如果換蒙古人來放風箏,他們這支騎兵估計會被玩死。
然而震天雷還不是結束,在逼近五十步的時候,明軍騎兵又掏出了新玩意。
嗯,在薑星火的指導下,關寧鐵騎的招牌武器——三眼銃,如今已經成功提前兩百年問世了。
這玩意實在是沒啥技術難度,但作為騎兵武器,確實是出乎意料的好用,遠了能射三下,近了能當榔頭用。
而朱榮率領的明軍騎兵,顯然是有目標的,每一波齊射都瞄準了安南軍騎兵的兩翼。
“轟轟轟”
三眼銃瘋狂噴吐鉛丸,密集的鉛彈猶如雨點一樣,狠狠地落在安南國騎兵身上。
安南國這些平素極為驕傲的貴族騎兵們被打懵了,他們沒見過這麽厲害的火器!這種身臨其境成為明軍裝備質檢員的體驗,簡直就是地獄一般啊!
在城牆上觀戰的胡烈也驚呆了,原來明軍的火銃竟然是這麽猛?
再看看自己手裏那從蒙古人手裏傳承下來的廢銅爛鐵,這也叫火器?
真是貨比貨得扔,此時安南人恨不得把這些老古董都給砸了了事,看著明軍的新式火器眼饞的口水都要流出來。
不過正在交戰的貴族騎兵少爺們,此時就隻有腦漿子能流出來了。
他們排著密集的楔形陣,被震天雷和三眼銃輪流洗禮了一遍,好不容易熬到近距離交戰,明軍騎兵拎著三眼銃當榔頭、骨朵來用,長槍馬刀更是輪番伺候。
這些安南國的騎兵失去了組織度和陣型,即便明軍的陣型更加鬆散,又拿什麽跟這些參加過靖難之役的精銳騎兵相抗衡呢?
要知道,雖然征安南的明軍主力,基本上沒有多少燕軍,但這不意味著一點都沒有。
這些出陣的騎兵,可都是將軍們的親衛,裏麵既有歸順的蒙古韃官,也有胡化嚴重的北地健兒,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生性凶悍、身經百戰,這要是料理不了這些安南國的貴族少爺,反而是怪事一件。
不多時,安南國的騎兵便被擊潰,四散而逃了回來。
見雞翎關前的安南軍寨堡裏,弓箭手紛紛放箭掩護,明軍騎兵也不深追,徑自耀武揚威地拎著斬獲的首級退去。
胡烈等安南國將領在城頭上全程旁觀了戰鬥,此時更是深刻地意識到了與明軍之間的戰鬥力差距,麵色難堪和憤怒不堪倒也不提,總之經此一戰,雙方初步交鋒後,胡烈是打定主意固守待援,隻是死守雞翎關,等衛王胡元澄的援兵到來。
可明軍卻不給胡烈這個機會,一個白天的時間,諸軍輪番上陣,先啃雞翎關前的寨堡,雙方是逐寨逐堡地血腥爭奪著,往往明軍剛剛攻克下來,便被安南生力軍給反推,如此一天下來,明軍才將將攻克兩組梅花寨。
而第二天,明軍則是學聰明了,改了打法重炮雖然對關牆無效,但對土木結構的寨堡還是有效的,重炮洗地過後,明軍派出精銳部隊奪寨,而安南軍的生力軍一旦上來,便馬上後退,又是一輪重炮,把安南軍炸的人仰馬翻,可謂是苦不堪言。
如此這般,第二天明軍靠著這種戰術,終於徹底掃清了雞翎關前的小寨,隻剩下最後兩個左右依靠山脈建立的石質堡壘群沒有攻克。
第二天夜裏,雞翎關前。
“兄弟們,跟我衝!”
負責夜襲的鷹揚將軍呂毅拔刀低喝道。
他舉刀向前,率領著身旁的數百步卒衝了上去。
“殺!”
數百身披紮甲的兵卒如同黑壓壓的烏雲似的,卷向雞翎關,雖然身披重甲,但這些人的速度並不慢,頃刻之間,距離雞翎關兩側的堡壘僅剩幾十步了。
“射箭!”
兩側堡壘的守軍反應及時,紛紛拿出弓弩,對準呂毅所部射來。
“盾牌掩護!”
呂毅大吼一聲,然後抽出橫刀,朝前方一揮,霎時間,一排大盾兵舉盾衝了上去,擋住了飛馳而來的密集箭雨。
箭矢落在盾牌上,叮叮當當響個不停。
呂毅帶來的士卒都穿著全身紮甲,樣式類似宋軍的步人甲,防禦力很強,即便有大盾沒能完全擋下的箭矢也沒造成什麽殺傷,可以說守軍的這輪箭雨並未傷害到他們分毫。
很快,呂毅所部抵達堡壘下,他們紛紛開始填平壕溝,嚐試突擊。
後排也有弩手舉起軍用強弩,對準了敵人的弓弩手,瞄準射擊。
因為是黑夜的原因,火繩銃發射會帶來巨大的亮光,所以明軍並沒有選擇讓火銃手上陣。
“咻!”
明軍當然有神射手,還是那種在夜裏眼神都賊好使的,很快就將堡壘外側圍牆上的守軍擊斃。
呂毅一鼓作氣,帶人撞破了營牆,進入了堡壘內。
堡壘內亂作一團。
“快,快去稟報胡烈將軍!”
胡烈正在關城的屋裏休憩,忽然聽到外麵亂哄哄的聲音,不禁睜開了眼睛。
“來人!”
胡烈披衣起身,吩咐左右:“給我披甲。”
待披甲完畢,胡烈來到外廳,看到副將們已經在等候,他不由得問道:“外麵到底發生了何事?”
副將回答道:“敵人突襲了兩側的石壘群,守軍已經在請求援助了。”
胡烈頓時微微睜大了眸子:“明軍真敢夜戰?這麽近的石壘群,就算是他們奪下來,此時也注定是守不住的。”
胡烈說的當然沒錯,因為石壘群離雞翎關太近了,守軍從小門出去支持非常便捷,明軍攻克一部分,也是沒法完全占據的,就算是堅持到了天亮,雞翎關關牆上的遠程投射還是完全可以死死地壓製住明軍,再派兵奪回來。
不過兩側石壘群一旦被敵人突破,那也就意味著,安南軍的側翼失去了屏障,如果他們不能盡快做出反應的話,明軍大舉壓上也說不定。
所以胡烈沒有猶豫,當即就派兵前去增援,務必要把明軍趕出去。
說實話,明軍不要命的打法和凶悍的攻勢,這兩天實在是把胡烈給嚇到了。
外圍的梅花寨,僅僅堅持了兩天時間就被徹底推平,這個速度,讓胡烈都不僅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堅持到胡元澄援軍的到來。
不過下一瞬胡烈就明白,這不過是他的過度擔憂而已。
畢竟雞翎關是雄關,他手下又有這麽多兵馬,即便外圍據點丟失,其實也沒什麽。
這種雄關,就是真的兩軍消耗幾個月乃至幾年,其實都是尋常事。
哪有幾天就丟了的道理?
果然不出胡烈所料,不多時,明軍就被打退了。
然而明軍頗有點鍥而不舍的意味,胡烈剛卸了甲,沒迷瞪一會兒,就又有明軍來夜襲,如此三番五次,一晚上都睡不消停。
“張輔,你就隻有這點疲敵的手段了嗎?”
起床氣不小的胡烈瞪著熊貓眼,衝著關外大叫著。
然而此時胡烈不知道的是,大批的明軍正在揮汗如雨地埋頭幹一件事情。
——挖地道。
張輔不是一個死腦筋的人,從之前他攻克坡壘、隘留兩關的戰術可以看出來,要麽迂回,要麽詐關。
而此時雞翎關顯然難以正麵攻克,張輔的主意也就打到了別的方法上。
說實在的,在華夏,挖地道也確實不是什麽先進戰術,有成功的,但失敗的也不少,著名的譬如諸葛亮打陳倉、高歡打玉璧,甭管是武侯還是高王,麵對敵人的大甕聽音和反挖地道攔截、放火熏煙等手段,都沒什麽好辦法。
不過這次張輔挖的地道,跟前人還是有區別的,與蒙古人的攻城戰術有點像。
以前的穴地攻城戰術,主要是把城牆下麵挖空,然後摧毀支撐物形成塌陷效果,張輔如今卻不打算把雞翎關這種雄關給挖塌,而是打算直接埋炸藥,送安南軍上天,物理上的那種。
跟蒙古人相比,明軍的炸藥經過炸藥專家薑星火的指導研發,不僅花樣多、威力大,而且管夠!
而明軍之所以如此不知疲倦地輪番進攻雞翎關,還故意弄得動靜挺大,自然是為了掩護下麵挖地道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