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砰砰!”


    忽然,不遠處傳來巨響。


    胡烈抬頭一看,他清楚地看到,原來是明軍扔來的震天雷,震天雷落在了防禦工事附近,然後,就炸飛了附近的兩三名安南士兵。


    與此同時,另一枚震天雷滾動過來,落到安南國輜重車的縫隙中,“砰”地爆炸,掀起巨大的氣浪,將附近的車都掀翻。


    而旁邊的弓箭手們,更是受到了牽連,瞬間倒黴,有不少弓箭手中招,當場斃命。


    安南軍又一道的防線,被明軍徹底打穿了,然後一群手握鋼刀的士卒,突然湧入了胡烈的視線盡頭。


    “殺呀!”這些士卒,喊聲震天,舉刀砍殺,失去了戰鬥意誌的安南國士兵,毫無招架之力。


    這些明軍,是將領們親自挑選出來的勇敢的士兵,他們都是曾經參加過靖難之役無數大戰的精銳老兵。


    雖然這些士卒,隻有幾百人。但他們一個個都嗷嗷叫喚,一副生龍活虎的模樣,他們一窩蜂似地衝進來,將還在抵抗的安南士兵分割、屠戮。


    “殺光這些安南猴子!”


    明軍殺紅了眼,完全不講究什麽陣型配合,就是橫衝直撞!他們揮舞著刀劍,將那些安南士兵砍瓜切菜一般地收割性命。


    這些明軍的武藝高強,普通士卒基本沒什麽抵抗能力,一批批安南國士卒倒在了血泊裏,然後被殺死在街壘上。


    胡烈站在高處,看著下麵的激烈的交戰。


    一部分安南士兵,確實不弱,雖然明軍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是雙方交戰一炷香時間,安南國仍然保持著頑強的抵抗。


    可惜,明軍最後投入的這些悍卒的進攻太犀利了,所以,安南軍終於撐不住了。


    一刻鍾以後,安南軍的士卒就已經丟盔棄甲,紛紛往後方奔去,他們知道,城牆已經被攻克,街壘也守不住,留在這裏就是送死,不如趕緊逃出城去。


    “追,殺光他們!”前頭的驃騎將軍朱榮興奮地說道。


    於是,明軍一擁而上,追殺著安南國的潰兵,將關城附近殺得屍骨累累。


    胡烈黯然一聲長歎。


    “撤吧。”


    隨後在親衛的簇擁下,騎上戰馬,拋棄了自己的部隊,逃離了戰場。


    這時候胡烈已經管不了胡元澄會怎麽處理他了,反正他的心態已經被徹底打崩了,雖然在安南國號稱悍將,但胡烈經此一役,已經明白了,安南跟大明的戰鬥力差距,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胡氏父子雖然是他的親族,但自己也得想想以後的退路了。


    之前胡烈還以為,依靠著三關防線,怎麽都能抵擋明軍十天半個月,甚至樂觀一些,能拖到明年,可現實卻是無情地給他打臉了。


    至於胡元澄的富良江防線,久經戰陣的胡烈同樣不認為真是什麽鐵壁防線,畢竟富良江防線延綿那麽長,如果誇張一點說,處處破綻都不為過。


    而且華夏有句話叫“守江必守淮”,沒有聽說過光守江不輸的,而對於安南國來說,富良江是“江”,而三關就是“淮”,如今丟了“淮”,“江”是什麽結果可想而知。


    眼見著主將都跑了,這時候雞翎關內的安南軍隊更無戰心,開始了大規模的投降和逃散。


    這場仗,打得很漂亮,安南國的守軍,幾乎大部分都被殲滅或俘虜。


    “噠噠噠……”


    一支騎兵從關城內疾馳而來,很快抵達了張輔身邊。


    “將軍,我們已經徹底攻下了雞翎關,斬首六千餘級,繳獲輜重無數!”


    “六千餘級,好家夥!這一仗,算是大勝了。”


    張輔也露出笑容。


    “恭喜將軍!”


    周圍的將領紛紛上前祝賀。這次,安南國總共派出了二十多萬大軍試圖抵禦大明,還設下了重重防線,可卻沒想到三天的工夫,明軍就已經兵鋒直指富良江了!


    “傳令各部,今日晚上犒賞三軍!”張輔下令道。


    而與此同時一支龐大的艦隊,不,應該說這個世界上迄今為止規模能進入前三的艦隊(前兩次是蒙古人跨海征日),正悄然出現在了安南國東部的海岸線上。


    第425章 登陸


    大明自廣西布政使司出發的東路軍可謂是勢如破竹,接連攻克坡壘、隘留、雞翎三關,殺的安南守軍潰不成軍,兵鋒直指富良江。


    而西路軍的進度同樣也不慢,至少薑星火從西平侯沐晟給朝廷遞上的軍報來看,似乎是不慢的


    “臣西平侯沐晟等由蒙自縣而進兵,經野蒲蠻而取道,所過林莽,跋涉崎嶇,都指揮陳叡等奪取【猛烈關】,而賊徒驚潰;同知俞讓等攻【欄花隘】,而蠻卒擒夷;【仙遊關】望風皆靡,亦貫珠而築壘,仍刊木以造舟。”


    這麽一看,同樣是連克三關,局麵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啊!


    但還在養病的成國公朱能,依舊閉著眼睛就指出了問題所在:“這走的是小路,所謂猛烈關、欄花隘、仙遊關雲雲,怕是根本沒人防守的。”


    薑星火手裏沒堪輿圖參考著來看,自然不如做足了準備功課的朱能,於是又翻出了西路軍副統帥豐城侯李彬的奏報,來對比著參考。


    朱能的氣色已經好了不少,但畢竟是大病初愈,所以此時還是在家裏躺著,每日窮極無聊,而朱棣又讓他好好休息,不許那些粗鄙武夫前來打擾他,更不許給朱能任何任務,生怕給朱能又整個輕病轉重病,還好有薑星火來給他看病,方才有個說話的。


    至於薑星火會不會看病


    反正繼“化肥仙人”以後,“神醫”的名號也開始流傳了。


    “遂以都督、都指揮徐孫、孔等,先領精兵,突出宣光江口,攻殺賊眾,尋奪澳湯等沙。臣彬(豐城侯李彬)複相度其上遊可計圖而潛取,乃親率都督程達、指揮宋頤等,夜中潛船銜枚,間道而出,乘時擊賊,縱火焚舟,始奪富良江麵。”


    “此戰,沂流合擊,船觸首尾相接;鏖戰及捕,波濤上下為赤。我擊沙灘而布陣,賊驚上天之飛來。遂尋徑路以進師,同對敵而結壘,惟多邦城之險隘,實三帶江之襟喉,備禦甚嚴,攻取宜需謹慎。”


    平心而論,戰報從閱讀者的角度來看,寫的不錯。


    文采斐然,駢句都用上了,充分用文筆展示了大明天兵天將的威武,就是不知道是哪個文士的手筆。


    但戰報這種東西嘛,尤其是潤色過的戰報,涉及到將領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一般都是大敗潤成小敗,小勝潤成大勝當然了,更離譜的也有,全靠想象力。


    所以,若是沒有個自帶火眼金睛的行家裏手,來結合各種情況解讀,尋常人怕是就真被蒙混過去了。


    靠在床上的朱能沉吟了片刻,腦海中大約是浮現出了安南的堪輿圖,隨後用手指點著戰報說道:“豐城侯李彬和西平侯沐晟一開始就分兵了,走的不是一路。”


    經過朱能的解釋,薑星火大約明白了西路軍的行軍路線。


    西平侯沐晟的主力應該是走的宣光江口,自宣光江口沿紅河逆流而上;豐城侯李彬等人所率的偏師,應是沿著清江上遊的小路進抵至紅河。


    雙方通過兩翼夾擊的方式打敗了在此地戒備駐守的安南軍,然後西路軍全軍渡江到紅河南岸地區,豐城侯和西平侯溝通後,各自給朝廷寫了奏報。


    朱能的麵色有些古怪:“簡而言之,西路軍沒遇到什麽阻礙。”


    薑星火問道:“那依成國公之見,安南軍放西路軍進來,又是什麽意思呢?”


    其實他心中已經隱約有了猜測了,但軍事上的事情,跟朱能探討印證一下倒也無妨。


    “死守富良江。”


    朱能被薑星火救了一命,態度自然是跟從前天差地別,此時樂嗬嗬地說道:“國師不妨往下翻翻,應該還有奏報。”


    薑星火依言而行,果真又翻出了一份,這是東西路軍聯合遞交給朝廷的軍報。


    “賊恃偽東都及宣江、洮江、迤江、富良江以為固。乃自三江府迤江南岸傘圓山,循富良江南岸東下至寧江,又於富良江北岸,循海潮江、希江、麻牢江,至盤灘困枚山,緣江樹柵。”


    “多邦隘增築土城,規模巨大,而城柵相連巨百餘裏,賊盡發江北諸府州民數十萬供給轉運,驅老幼婦女以填土石。”


    “賊又於富良江南岸,緣江置水寨,盡取國中船艦列於水寨內,而諸江海口俱下捍木,以防攻擊,賊之東都守備亦嚴,時列象陣步隊於城柵內,賊眾水陸號七百萬。”


    七百萬,也就逗個樂,全安南人口加起來都沒有七百萬。


    但安南國把所有主力,也就是將近二十萬的戰兵、輔兵,以及數十萬民夫,沿著富良江嚴防死守,卻是毫無疑問的。


    從軍報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來,安南人做的準備工作很足,富良江防線以諒山多邦城為核心,然後三條河流像是三條魷魚的爪子一樣甩出來,沿途到處都是防禦。


    同時,安南人不僅堵塞了出海口,還在在多邦城以南建立規模巨大的水寨,把所有軍艦都集中在了一起,從而形成了絕對的水上優勢。


    富良江可不是什麽小江小河,水麵寬度和水流速度都相當驚人,入海口被堵塞,大明的水師無法溯江而上,而大明沒有治水權,二十萬大軍拿什麽渡江?


    他指著薑星火手裏的匣子和剛才挑選出來的軍報。


    “強攻富良江一線必然損失巨大,如果隻是兵力上的損失,大明還能承受得起,但怕的就是拖延下去曠日持久征安南是拖不得的。”


    “是啊,征安南是拖不得的。”


    薑星火同樣意味莫名說道。


    江南工場區的產能已經快要爆了,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安南,把商品傾銷出去換回資金,對於戶部墊付的款子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壓力,而這種軍事與經濟循環交替的對外戰爭模式同樣也是一種新的嚐試,薑星火用自己一直以來積累的信譽做擔保才說服了朱棣,這時候是要見到成效的。


    而對於朱棣來說,他的煩惱隻多不少,也同樣不希望征安南拖延下去。


    畢竟帖木兒東征的威脅是始終存在的,就像是一柄懸在腦袋上的利刃一樣,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要落下.


    兩人又翻了翻軍報,張輔和柳升等人的軍報,詳細介紹了新式武器、新式戰術在經曆第一次實戰後發揮的作用,看的倒是讓人心情愉悅了起來。


    “我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看完軍報,朱能主動說道:“京營軍改的事情,還有把海軍從水師裏劃撥出來的事情,我會在五軍都督府上提的。”


    “如此最好不過。”


    薑星火鬆了口氣,這人是真沒白救,如今丘福在管軍校這攤,而李景隆在南邊,徐輝祖在北邊,朱能是五軍都督府的話事人,有了朱能的承諾,接下來大明軍隊的火器化改革,以及大力發展海軍用以海外貿易、殖民的事情,就都有了著落。


    在朱棣眼裏,所謂富國強兵,富國就是發展商業,提高國庫收入;強兵就是讓大明的軍隊戰鬥力更高,更能打仗而薑星火現在無疑就是在幫他辦這兩件事。


    但在薑星火的視角看來則不盡然。


    富國不是目的,隻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催生新的階層,推動曆史的發展;而強兵也同樣如此,新的武器技術也隻是手段,目的是為了通過這些技術,來促使科學有進一步的實用性,能得到朝廷,尤其是大明軍方的支持。


    畢竟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蒸汽革命”。


    而蒸汽機如果僅僅從商業角度來發展,那可就太慢了,要用於礦區抽水、紡織業。


    但問題是薑星火進行的變法,是要考慮大明具體情況的,並不是盲目照搬,而大明的“具體情況”就是勞動力比較廉價,礦主們寧願用人來一桶一桶地抬水,也不會買一個機器來抽水,因為礦主覺得人力不值錢。


    但軍方則不然,如果能讓軍方實現快速運兵,無論是陸地的還是海上的,軍方是不會吝惜花錢的,而有了軍事技術的使用,後續民用化反而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換言之,薑星火打算在大明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路子,其實有點像他前世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都是技術先用於軍事。


    “工部的兵器局和內廷的兵仗局要合並,組建更大規模的專業兵工廠。”


    薑星火與朱能複又商討了幾件關係到軍事的事情之後,反而有些沉默了下來。


    他們很清楚彼此的沉默究竟是為了什麽。


    雖然都閉口不提,但幾乎所有知情人的心裏,都在緊張地擔憂著那場史無前例的登陸行動。


    那場在五軍都督府被稱為代號“撓楚”的行動。


    正如同楚漢名將彭越在雙方決戰之時,一直領兵遊動作戰於梁、楚之地,常襲撓楚國的後方,兩次迫使項羽回兵救援,繼而讓劉邦在正麵戰場開始一轉頹勢一樣,由曹國公李景隆親自指揮的這場登陸行動,也注定會讓僵持在富良江一線的戰局產生根本性的變化。


    這是真正的乾坤一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