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憤怒的吼了一句,然後咬牙切齒的說道:“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今天一定要守住這個白象城!絕對不允許讓明軍突破我們的封鎖!”


    聽到自家將軍這話,底下的眾人頓時露出一抹悲壯之色。


    他們都清楚,明軍已經有一部分渡過了膠水,如果讓明軍攻占了白象城,那麽從膠水城出發的主力部隊就必須跟明軍野戰。


    可跟明軍野戰,又有什麽勝算呢?


    不誇張的說,打敗了,安南國距離滅國就不遠了,所以這個不起眼的小必須得守住,不惜一切代價守住!


    於是,他們不再猶豫,立刻率領士兵們從另一側小門出城,拚死抵擋。


    “砰!砰砰!砰砰……”


    明軍火銃手趁機扣動扳機,火槍齊射,頓時將衝過來的安南人掃倒一大半。


    看到自己一個勁地吃虧,安南人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他們心中甚至開始懷疑人生了,這仗怎麽打?這仗該怎麽打?


    “殺呀!”


    明軍步兵一鼓作氣,衝破背城列陣敵軍的阻擋,向前推進,試圖用簡陋的雲梯攀登城牆。


    城下僅存的安南人他們試圖反擊,但是卻沒什麽卵用。


    明軍的強悍超乎了他們的想象,安南人抵抗不過明軍的衝殺,節節敗退。


    朱有爋見狀,當即抽出腰刀,怒喝道:“殺~”


    他帶著麾下的上百名騎兵如狼似虎般撲向了從城下逃跑的敵軍步兵。


    明軍的騎兵一個個都是騎術精湛,在高速移動中還能控製戰馬的走勢,讓長矛和馬刀刺向敵軍。


    而且他們配合非常默契,一旦有敵軍靠近,立刻有明軍上前,讓敵軍無法衝過來打破他們的陣型。


    “噗嗤!”


    明軍手持長刀砍翻一個又一個安南人,不一會的功夫,城下便是屍橫遍野。


    朱有爋的武藝非凡,一馬當先,手中長刀左劈右斬,所到之處鮮血四濺,幾個敵軍甚至還未靠近,就被一刀斃命了。


    安南人眼睜睜地看著朱有爋如殺神一般,將他們砍翻在地,一時間士氣崩潰,根本就不是明軍的對手,紛紛扔掉武器跪在地上投降。


    城頭,身邊的人看著城下那一片狼藉的景象,滿臉的不敢置信之色,忍不住勸慰道:“將軍,咱們還是趕緊跑吧!城下出城的軍隊都潰散了,這座小城守不住的。”


    “走什麽走,這可是安南最後的希望了,要是咱們跑了,安南可就真的完了!”


    這位安南將軍咬牙堅持道。


    他知道自己這時候要是跑了,那就徹底沒機會了。


    而就在這時,一名親衛匆忙跑了進來:“啟稟將軍東方煙塵大起,我們的援軍到了!”


    此人聞言,原本頹敗的神色突然一振。


    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竟然真的有一支持軍到了!


    而隨著遠處大軍的抵達,明軍的斥候也把消息傳回給了汝南郡王朱有爋。


    “安南人來了五六萬?”


    朱有爋一怔,這是放棄了死守膠水城,而要與明軍在野外決一死戰的意思啊!


    “撤退,放棄攻城,返回與曹國公匯合。”


    朱有爋果斷地下達了最正確的命令。


    而同一時間見明軍撤退,原本龜縮在白象城內的安南國士兵,也紛紛勇敢了起來,扛著各自的盾牌和刀槍,衝向了城牆。


    一名名安南國士兵吶喊著,然後衝到了城牆上,跟來不及撤退的明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一時間,城頭上刀光劍影,不斷有人倒下。


    明軍付出了數十人的傷亡後,前鋒部隊開始向後撤退。


    不久後,正在監督明軍和仆從軍過河的李景隆聽到了遠方傳來的陣陣馬蹄聲,緊接著數名斥候騎兵由東北方向奔而來。


    “報告國公,汝南郡王傳話,敵襲!”


    “什麽?敵襲?多少人呢?”


    正準備休息的李景隆聽到這話後連忙跳上馬背,舉目眺望。


    “敵人應該是能動的都動了,足有五六萬人!”


    “哈哈哈哈!真是天賜良機啊!”


    聽到這個消息,李景隆興奮地用手掌捶打著自己的拳頭。


    李景隆本來打算等打下沿河的營寨後,與敵人決戰於堅城之下,沒想到這支敵軍居然主動出擊。


    這簡直就是送羊入虎口嘛!


    不過這樣也好,自己可以把他們一鍋端掉,而這些敵軍,已經是敵人在南線的全部兵力了。


    打完這場決戰,明軍便可直搗敵人的東都!


    正合他意!


    李景隆大喜過望,對著眾將說道。


    “先為諸君軍功賀!”


    眾將亦是紛紛大喝:


    “打進升龍府,活捉胡季犛!”


    第428章 戰象


    伴隨著南線最後的決戰正式拉開了帷幕,安南之戰已經來到了尾聲。


    明軍斥候騎兵將軍情如流水一般傳回李景隆的帥旗下。


    而膠水兩岸,由於在下遊出海口的膠水城是河流衝積平原的關係,整體麵積是越來越寬闊的,茂密的叢林和隨處可見的沼澤,在白象城前便不太常見了,反而變成了大片可供耕種的農田。


    十月已是秋末,此時平原和周圍的農田都光禿禿的,正好成了大軍作戰的戰場。


    “報,敵人已在七裏外停下步伐,正在整軍列陣。”


    當天日頭正高的時候,李景隆收到了斥候的傳訊。


    等到收集了戰場周圍的訊息後,李景隆沉吟了片刻後下達了命令:


    “傳令下去,所有將士加速渡河,同時已渡河的各部做好防禦準備,讓西側渡口的部隊繼續靠攏。”


    因為兩處渡河點的浮橋有限,無法將所有部隊都大規模地運輸過來,所以截止到此時,明軍主力隻渡過了五分之三,也就是一萬八千餘人。


    而之前李景隆派遣汝南郡王朱有爋向前,沿著河岸攻擊搜索,便是為了以守代攻,盡可能地給明軍主力渡河,以及給西側部隊靠攏趕路爭取時間。


    如今敵人已經結束了行軍狀態,開始進行整隊,顯然是要徐徐前壓過來的意思,所以明軍也沒有多少時間繼續渡河了。


    不得不說,潘麻休的果決,在事實上為安南軍爭取到了最好的局部優勢兵力的機會。


    眼下,李景隆手裏算上仆從軍隻有兩萬人。


    而安南軍隊,除了一萬六千多不願意跟著潘麻休出動,留在了膠水城的部隊,其餘可謂是傾巢而出,足足有六萬餘人!


    平原決戰有三比一的優勢兵力,正常來講,勝算已經很大了。


    故此,李景隆也很清楚地知道,安南人肯定是要趁著有優勢,在這個時間節點和明軍決一死戰了.畢竟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明軍在野戰時戰鬥力如何,安南人都不會放棄這個最後的機會。


    但是李景隆隱約覺得,這次安南人可能不單單是孤注一擲這麽簡單。


    因為安南人在膠水一線布置了重兵,並且沿途設立了這麽多的營寨堡壘,如今不守營寨節節抵抗,反而要在明知道打不過的情況下與明軍野戰,說不得是有什麽底牌。


    難道是一直久聞齊名,卻從未見過的安南象兵嗎?


    這支軍隊很有可能就是安南人最終倚仗,甚至是安南國最後的底牌!


    徐膺緒在得知了他的想法後,也給出了同樣的猜測。


    事實上,這一點,從安南軍隊的表現中便可窺視一斑。


    在此之前剛剛發生的幾場戰鬥裏,無論明軍怎樣屠戮安南軍,這些安南人都沒有流露出太多的害怕、畏懼或者悲憤之類的負麵情緒,而是不惜代價地阻擋明軍渡河。


    這讓明軍的高層開始普遍猜測,安南人這次可能會玩什麽狠招!


    這也使得李景隆、徐膺緒、柳升等人,對待這一仗的態度變得謹慎了許多。


    第一代西平侯,有使用火器對抗象陣的成功經驗,但元朝雲南梁王的象陣,規模和戰鬥力上,肯定是跟安南國比不了的,誰也不知道,如果大象數量一多,會不會直接導致火器也無法阻攔。


    但接下來,李景隆卻收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


    “安南國的天長路都統王汝舟願意投降?”


    不僅如此,為了表示誠意,王汝舟派來的使者,同樣告知了潘麻休所部的具體情況。


    果然不出李景隆等人所料,潘麻休攜帶了幾十頭精心訓練的戰象,作為決戰的殺手鐧。


    這些大象久經戰陣,並非傳聞中那樣,懼怕巨大的響動和濃濃煙霧。


    而且大象身上的關鍵部位,同樣披掛了牛皮鞣製的甲冑,對於普通的箭矢和鉛彈,有著相當不錯的防禦效果。


    這些大象的四肢比戰馬的全身都要粗,移動起來震天撼地,如果與騎兵互相碰撞,絕對能撕碎人類和戰馬脆弱的軀殼。


    “所以,王汝舟認為潘麻休即便有象陣的助戰,也一定不是我們的對手?”徐膺緒不禁莞爾。


    “嗬嗬,這王汝舟倒是個妙人。”


    柳升接話道:“不錯,國師神機妙算,早就料到安南有這一招,我們倒是確有對策。”


    “能行嗎?”李景隆此時反倒有些擔憂地問道。


    “定然沒問題,在廣西出發前已經拿安南人進貢的大象測試過了,雖然不是戰象,但原理是一樣的。”


    “那就好。”


    李景隆本能地猶豫了剎那,最終決定相信柳升的秘密武器。


    事實上,雖然說安南軍的數目確實龐大,但李景隆依舊不認為自己會落敗。


    畢竟安南軍的戰鬥力,跟明軍是沒法比的。


    如果能排除掉戰象組成象陣的幹擾,那麽平原決戰,明軍哪怕人數極度劣勢,也最多就是贏的慢一點,傷亡稍微多一點。


    更何況這些年來,他打的硬仗、大仗也不少了,早就養成了臨危不亂的氣質,這雙方加起來攏共十萬人不到的陣仗,並不能讓李景隆覺得緊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