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蒼臉色發黑道。


    他本以為富良江防線能夠穩住,還算是一條退路,可如今看來,哪還有什麽退路可言,到哪都是死路一條。


    而且說實話,胡元澄在北線苦苦支撐了這麽久,已經很不容易了,為了布置防禦、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頭發都花白了大半,整體戰局的頹勢實在不是他能徹底左右的。


    可又能怪誰呢?潘麻休嗎?人家已經殉國了。


    “陛下,現在怎麽辦?”


    胡漢蒼思索剎那,看了看父親,咬牙說道:“立即召集大臣前來議事。”


    “遵旨!”


    很快,群臣便來殿中商討對策。


    “陛下,明軍馬上兵臨城下,天朝有禮樂之道,定不肯多造殺戮,我們不如早降?”有大臣請求道。


    “對呀,我們現在已經無法再向明朝軍隊進行反擊了。”另外幾位大臣附和道。


    隻能說,失敗主義謀士永不缺席。


    “不行!我們大虞尚有雄兵二十萬,人口數百萬,豈可輕易投降?這一仗我們才剛剛開始!”也有人反駁道。


    事實上,胡漢蒼也對大明充滿了憤恨。


    他本來皇帝當得好好地,大明非要來以莫須有的罪名征伐他,如今即將成為大虞的亡國之君,又如何不讓他憤恨?


    因為他認為這都是因為大明造成的,導致他現在無法享受榮華富貴,甚至連自己的性命都馬上要搭上了。


    他對大明有著濃濃的仇恨,不肯屈服。


    “陛下,如今情況緊急,臣覺得投降並沒有什麽,畢竟大明的實力太雄厚了,憑藉我們是無法對抗的。”


    “陛下,李景隆這五星上將是個厲害角色,臣覺得咱們不宜繼續與明朝作戰。”


    眾大臣完全不看胡漢蒼的臉色,紛紛諫言。


    “混帳,朕堂堂大虞皇帝,怎麽可以輕言投降?”


    胡漢蒼麵紅耳赤道:


    “明人殺我大虞軍隊,辱我大虞黎庶,朕必須要報仇!我大虞誓與明軍血拚到底!”


    眾大臣沉默了片刻,然後紛紛表態,有的讚同投降的觀點,認為投降或許是唯一的選擇,有的認為投降隻是手段,明朝實力強勁,不可硬撼,可以效仿高句麗詐降大隋那般拖延時間,如此才是小國反敗為勝的不二法門。


    但是胡漢蒼顯然都不同意:“不論誰說什麽,朕都不會改變主意的。”


    眾大臣苦笑不已。


    “陛下,臣願意前往地方募兵勤王!”一名文官站出來說道。


    安南國大臣聽罷,頓時驚愕。


    但隨即,他們就紛紛回過神來。


    “臣亦如此!”


    看著這些打算打著“募兵勤王”的旗號開溜的大臣,胡季犛哪還不知道他們心中的小算盤怎麽打的?當即冷冷地瞪著這些人,瞬間便沒人再敢出聲了。


    “陛下,臣願隨陛下死守升龍城!”


    武夢原深吸口氣,跪倒在地,請求說道。


    他知道自己這一輩子已經毀掉了,沒有別的路可走了。


    所以,他不惜賠上性命,也要給自己留個“忠”。


    “陛下,臣等請求留下守衛國都!”


    其他大臣見狀,紛紛說道。


    顯然這些大臣害怕胡季犛臨死前把他們也帶走,這時候開始表忠心了。


    “好!好!好!”


    胡漢蒼見到這幕,頓時淚流滿麵,說道:


    “諸君如此忠誠,朕心中感動不已,諸君盡管放心,朕絕對不會讓諸君白白丟了性命。”


    朝議自是無疾而終,大臣們回家卻紛紛寫信托關係,送給南邊已經投降明軍的安南官員們以示忠誠。


    隻能說,皇帝覺得“諸臣誤我”這種事情哪個時代都會發生。


    ——————


    在升龍城東南。


    三萬明軍加上飛速膨脹到四萬規模的仆從軍,此時正在往安南國的都城推進,準備占領整個安南,將胡氏父子徹底趕盡殺絕。


    顯然,李景隆不打算等待北線的軍隊了,而是為了避免夜長夢多,直接攻陷升龍府,讓北線的軍隊負責在富良江牽製胡元澄所部。


    “國公,敵人已經在城中設置好炮車,還有弩炮,我們貿然進攻的話恐怕會有損失,仆從軍不見得能賣命,我軍的大炮也無法轟開城牆。”柳升焦慮說道。


    “無妨。”


    李景隆淡定道:“安南國剩餘的軍事力量已經不堪一擊,我們不用畏懼。”


    騎著戰馬的李景隆走在最前麵,身披赤金色明光鎧,威風凜凜。


    他看著遠處升龍城那高聳的城牆,嘴角勾勒出一抹譏諷的笑容,說道:“安南國的士兵真以為他們躲藏在裏麵,憑借著城牆、弩炮、炮車就可以阻擋住我們?”


    “國公,末將認為還是不要冒險,畢竟我們還要提防北線的安南軍突然撤回來,若是胡元澄策劃好,在夜間大舉撤退,打一個時間差,很容易回援如果我們分散兵力,很有可能會被偷襲。”


    一旁,謹慎的參謀長徐膺緒出於自己的職責,還是在大功告成之前提醒道。


    “嗯,徐僉事所言極是。”


    李景隆微微點頭,隨後說道:“不過升龍城已經成了甕中捉鱉,他們逃不掉的。”


    “傳令,全軍前進,開始圍城。”


    “諾!”


    大軍浩浩蕩蕩向著安南國都城開拔而去。


    城頭上。


    “敵人終究還是來了。”胡漢蒼的臉色陰晴不定。


    “陛下,敵人的目標是我們都城,想必很快就會進攻,您務必待在宮中,城牆危險,這裏千萬不能再來了。”文臣們勸說道。


    “不行!”


    胡漢蒼卻拒絕了,出乎眾人意料,他毅然決然說道:


    “朕乃是大虞皇帝,豈能龜縮在王宮之中,朕要出去迎戰,哪怕戰死沙場,也要守護朕的江山。”


    也不知道是在眾人麵前裝腔作勢用來鼓舞守軍士氣,還是這個暴躁且沒什麽腦子的皇帝,真的要以鮮血來捍衛自己的江山。


    “陛下,這恐怕不妥。”


    眾臣搖頭說道:“您乃萬金之軀,若是受傷了可就麻煩了,陛下乃是九五之尊,不可有任何閃失。”


    “朕已經決定了,爾等不需多言!”


    胡漢蒼態度堅定無比說道:


    “傳我詔令,命令三位皇子立即披甲,登上城牆,一同守護都城。”


    幾位皇子雖然年紀尚幼,但是卻頗得胡季犛這個太上皇的寵愛,這時候胡漢蒼下了這個命令,顯然是真的要與城共存亡了,卻是真的讓人高看了他一眼。


    “陛下,陛下!敵人已經開始列陣準備進攻了。”


    “好!”


    胡漢蒼當即下令:“所有人準備戰鬥!”


    他一臉凝重,眼眸中透露出一股決絕的神色,仿佛赴死般,絲毫沒有畏懼!


    而此時原本作為使者的胖瘦頭陀朱勸、張,其中嘴沒那麽臭的朱勸被胡季犛偷偷放了出去跟李景隆談條件,此時也回來了。


    在皇宮裏。


    “又見麵了。”


    朱勸淡淡說道:“伱不該違抗大明皇帝陛下的旨意,妄圖篡奪安南國皇位的。”


    這時候,胡季犛疲憊地扶著自己的額頭,絲毫都不掩飾些什麽,隻是淡淡地問道:“如果我向你們謝罪,那你們會放過我的子孫嗎?”


    “要交由我大明皇帝陛下決定,陛下或許會開恩。”


    “不過我勸你。”朱勸說道,“還是不要抱有太多的幻想了。”


    胡季犛冷笑一聲,說道:“你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占領安南國了嗎?做夢!總有人還會卷土重來的!漢唐做不到的事情,明也做不到。”


    “哦?是嗎?可我們大明從來都沒有想過占領安南,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幫助陳朝複國而已。”


    朱勸嘴角揚起嘲諷之色:


    “胡季犛啊胡季犛,枉費你自詡讀聖賢書,學問淵博,乃是安南的一代儒宗,可曾聽說過一句話?”


    “什麽話?”胡季犛皺眉說道。


    “《孟子》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你身為陳朝托孤大臣,本可輔佐幼主,做諸葛亮、周公旦那般的人物,卻非要自絕於天下,失了道義,如今國內鼎沸,叛者四起,你還不清楚是因為什麽嗎?難道眼下的這一切,都是大明的兵威所至強迫的嗎?”


    朱勸冷漠道:“你和你的小兒子死罪不可免,可總得為了家人子孫想一想吧,若是再執迷不悟,城破之後,恐怕就是舉族誅滅的結果了。”


    “放肆!”胡季犛勃然大怒,喝道。


    “這安南國的百姓都擁戴我,怎麽會反叛呢?不過是那些貪婪的官員罷了。”


    “嗬嗬……是你太天真,還是太蠢呢。”


    朱權的話語仿佛是一把刀子一般:“難道不知道這個世界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什麽能視民如草芥,而民視之不為仇寇的君王?曆史上有多少君王以霸道手段,稱霸一世,可王朝結果最後落得一個煙消雲散的下場?”


    胡季犛沉默了。


    他當然清楚,對方說的沒什麽錯。


    漫長的沉默.


    最終,胡季犛做出了決定。


    “我把這江山還給陳朝便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