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這種東西,除了一些帶有迷信色彩比較離譜的原材料,比如什麽孝子、烈女的獨特產出品以外,大部分東西,其實都是動植物身上爆出來的,而且並沒有那麽罕見.這是必然的,罕見的早就吃絕了,沒法當方子救人,而且給窮苦百姓開的方子,肯定也沒什麽罕見藥材。
所以普通的藥材,哪怕所需的生長環境特殊一點,朝廷也是有辦法大規模種植的,隻要肯投入,這一點是沒問題的,後續回本也不難。
而掌握了一部分源頭藥材,而且由於大規模種植和人工成本低的原因,就足以通過經濟手段對市場造成影響,這種可比簡單粗暴的行政幹預高明多了,朝廷如果覺得市麵上的藥材價格高了,窮苦百姓承擔不起,直接下場砸盤就可以了。
“其二是‘看不見的手’,朝廷隻需要通過經濟政策上的小額補貼,促進醫藥行業的互相內卷就可以了,譬如.鼓勵和支持小微藥店的創立、藥店醫生的下鄉就診。”
薑星火沒有說太多,但這簡單的幾句話,卻如一道驚雷一般,炸響在眾人的腦海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靜。
直到薑星火又講了半晌,帶著教師們把教案過完一遍下課,看著離開的人群,楊溥才有些肅然地悄聲地對身旁的楊榮、楊士奇說道:“以前一直聽你們說,我尚且不信,今日親眼得見,倒是信了幾分,國師之能果然不同尋常。”
楊榮和楊士奇隻是笑。
薑星火堅持自己擦好了黑板,然後轉頭問依舊端坐在台下的朱高熾道:“大皇子殿下今日所來不知是為了何事?可是為了看看大明行政學校的進度?”
雖然是這麽問,但薑星火心裏也清楚,朱高熾應該沒這麽無聊大明行政學校即便另起爐灶,但其實對現有的官員來說影響也不大,作為士紳階層的利益代言人,朱高熾不至於親自跑到這裏來跟他掰扯什麽,畢竟現在國子監體係還沒被廢掉,這其實就是新弄了個小國子監而已,很多年內都威脅不了科舉。
朱高熾聞言放下了手中的教案,他搖了搖頭,胖胖的臉上此時滿是嚴肅。
“國師,李至剛的案子在三法司出了點問題,刑部那邊始終有分歧,誰都插不進去手,關於鹽法的事情恐怕得先停一停了。”
薑星火聞言心頭一沉。
最不該出問題的事情,還是出問題了。
三法司裏,目前都察院已經被陳瑛的狗腿子們所把控,秉承著朱棣旨意辦事的陳瑛不會跳出來反對;而大理寺卿陳洽現在被調到廣西督辦糧餉了,之前對安南之事有印象的應該記得“今大軍征討胡(黎)賊,合用糧餉,已敕戶部先撥二十萬石,命大理寺卿陳洽押運並赴廣西計議軍事.俟大軍至,順帶前去,餘令土兵隨軍攢運”,剩下的副手則是唯唯諾諾的狀態,自己不想惹麻煩背鍋。
而刑部則比較特殊,刑部尚書鄭賜雖然喜歡舔皇帝,但作為一個專業部門,刑部係統內部是抱團傾向非常嚴重的,刑部左侍郎馬京、刑部右侍郎李慶在刑部內部話語權很重。
“誰在反對判李至剛無罪?”
“馬京和李慶都反對。”
第433章 回報
“李至剛的案子,其實關鍵問題不在於李至剛。”
朱高熾的意思是這事情他也很難辦。
所以他打算不辦了。
親自來通知薑星火一聲,然後讓薑星火想辦法。
但是可惜,朱高熾的甩鍋計劃並沒有成功,薑星火直接沒讓他走。
薑星火當然清楚朱高熾的意思,可專利法不給過,鹽法也不給過,刑部到底是什麽意思?
如今捏著李至剛的案子,故意跟他作對不成?
不管是想通過李至剛來換取薑星火在專利法、鹽法上的讓步,還是說背後確實有相關的利益集團在阻撓,薑星火都不可能屈服的。
不過這時候自然不能直接挑明了問。
“關鍵在哪裏?難道三法司會審,刑部不是第一個要表態的嗎?既然不同意,那總得有個理由。”薑星火堵著講堂的門,用手帕擦著手,慢條斯理地問道。
按照明朝製度,三法司會審的流程其實並不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高層們齊聚一堂,主官並排坐在一個桌子上,然後開始審理案子。
這個畫麵屬於最後一步。
真正的常規流程是刑部先審,然後大理寺覆審,這兩個過程都由都察院監督。
在明初自洪武開國以來,刑部的地位是很高的,所謂“太祖高皇帝初即位,懲元寬縱,用法太嚴,奉行者重足立,律令既具,吏士始知循守,其後數有厘正,皆以禎書為權輿雲”,主要是老朱覺得元朝法律太寬泛,而且再加上其治國主張就是嚴刑重罰,曆經洪武四大案,刑部可謂是威名赫赫。
都察院的本職工作雖然是糾察彈劾官員風紀,但還有另外一個職能,也就是參與案件的審判,但都察院雖然在案件過程中有參與,參與的卻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三法司中的其他兩家在審理案件的時候是否合法合規.換言之,都察院對於案件本身是沒有審判權的,它隻是監督者的角色。
而大理寺的職責,便是“四方有大獄,則受命往鞫之;四方決囚,遣司官二人往蒞。凡斷獄,歲疏其名數以聞,曰歲報;月上其拘釋存亡之數,曰月報獄成,移大理寺覆審,必期平允”。
刑部是初審,刑部不通過,後麵都白扯,大理寺卿陳洽不在,大理寺少卿是不敢頂著壓力硬判背這個鍋的,除非他不想在三法司係統混了。
而且就算能讓皇帝給大理寺少卿施壓,把李至剛的案子硬判下來,恐怕專利法和鹽法也沒法通過。
內閣三楊這時候是沒膽量說話的,國師和大皇子之間的交鋒,不是他們能插嘴的。
朱高熾當然知道薑星火是在故作不知,就是在讓他把實話說出來,但此時也是無奈,隻得說了實話。
“鹽法。”
“刑部內部的反對聲音極大,鄭賜根本壓不住,《大明律》是刑部維係權威的根本利益所在,幾乎所有人都反對修改。”
果然!
為啥說刑部在明初地位高?因為它不僅管司法、監獄,還管立法!
老朱不是那種喜歡撿人剩飯吃的人,但凡能結合實際創新一下的,老朱都會選擇創新,而元朝的《至正條格》那玩意他根本看不上,所以《大明律》就是刑部搞出來的。
《大明律》草創於老朱稱吳王的時候,更定於洪武六年,整齊於洪武二十二年,到了洪武三十年最終版才正式頒示天下,距今隻有六年,而《大明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條,文簡法嚴,老朱要求後世子孫不得更改。
作為法律主體的《大明律》肯定是有缺漏的地方,朱元璋為防止“法外遺奸”,所以又玩了案例法,也就是整理懲治臣民犯過的案例以及有關訓令製成的刑事特別法,即俗稱的《明大誥》,來作為《大明律》的補充,分為《禦製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四編,共二百三十六條,特點是用嚴刑重典。
《大明律》作為大明法律的主體,也是維係刑部這個部門現有地位的最重要條件,刑部是絕對不同意隨便修改法律的,而且他們手裏有老朱的聖旨。
老朱知道《大明律》的重要性,這是大明王朝的最高律法,代表著政權的終極意誌,生怕後世子孫當了皇帝為了一己之私,或者在奸佞的蠱惑下,隨意修改法律,特意立下了祖訓,就刻在刑部。
雖然說有“薑星火的祖宗之法”這種測不準狀態,但你要薑星火直接跑到刑部把老朱的石碑給連夜扛走,恐怕也不太行。
而且,明朝對茶、鹽、礬等實行官營專賣製度,在《大明律》中專門規定了“茶法”“鹽法”等內容,是《大明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如果鹽法可以動,那《大明律》不可隨意更改,無疑就成了笑話,從此以後,誰想改律法就隨便改,刑部還有什麽權威可言?
正因如此,哪怕知道皇帝的意思是什麽,刑部內部還是團結一致,硬頂著壓力拒絕判李至剛的案子,就是想要逼迫薑星火做出讓步。
我們可以判李至剛無罪,但是鹽法不能動。
如果非要動鹽法,能不能動成不一定,但李至剛一定是不可能被判無罪的。
薑星火側開了身,朱高熾和內閣的三楊離開了此地。
“書寫的不錯。”
高遜誌慢悠悠地放下教案,頗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此時講堂內已經沒有旁人了,隻剩下他和曹端。
“可你懂這麽多道理,怎麽做事的時候就不夠狠了?”
高遜誌十指交叉,看著薑星火問道。
“你是指讓我放棄李至剛,讓刑部失去跟我談條件的資格嗎?”薑星火關上了門,背靠著門閉上了眼睛。
“不然呢?”
高遜誌淡淡道:“伱的目的已經通過忌日哭陵和奉天殿廷辯都達到了,李至剛對你來說,是什麽不可割舍的嗎?他一開始站在你這邊,動機就不純一年前我還在朝的時候,就知道他跟鄭賜一樣,若是得勢,便都是蔡京那般的人物,隻會逢迎上意而已。”
高遜誌頓了一頓,繼續說道:“當今陛下雖然不是急躁的性子,可說到底,如果他想做的事情,一定會做成的,若是陛下想讓李至剛無罪,又何須你出麵呢?他早晚會放了李至剛,或是直接判無罪,或是戴罪立功,你何必急於一時?”
“可是他畢竟是因我而落到這般境地,誰都知道,當初黃信不是衝著李至剛去的。”
薑星火睜開了眼睛,認真地望向他:“如果換個角度去想的話,如果不是因為要攻訐我的原因,他又怎麽會如今要三法司會審呢?”
“此言差矣!”
“你不必要的責任和仁慈實在是太多了。”
高遜誌沉聲道:“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將來很難在廟堂中維持現狀的狀態,甚至會淪落到死無葬身之地——你比起那些老臣,終究欠缺一絲狠勁!你現在還不放棄李至剛,將來遇到更困難的抉擇,你又該怎麽選?很可能也不敢!這世間沒有兩全齊美的事情,你總不能一直留著李至剛,把自己陷入危險境地吧?”
薑星火低頭不語。
高遜誌繼續說道:“你應該明白一點道理,我剛就說過了——取舍。”
高遜誌說完之後,轉身往外麵走去。
薑星火抬起頭,看著曹端,曹端表示自己什麽都沒聽到。
“去吧,有什麽邏輯學上的問題改天再來找我。”
曹端跟上了高遜誌的步伐。
“他的性格注定不適合當一個變法的主導者啊,論狠辣,連王安石這拗相公都不如。”
曹端隻聽到對方在門外歎息了一口氣,喃喃自語地說道。
——————
過了半晌,薑星火才走出大明行政學校。
他在學校外停住腳步,仰視著灰蒙蒙的天空,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在考慮剛才高遜誌說過的每一句話。
良久之後,他忽然露出了一抹苦澀的微笑。
高遜誌說的當然有道理,但他考慮的方麵更多,這時候李至剛固然可以成為犧牲的棄子,但高遜誌沒搞清楚,他到底在做什麽。
“變法。”
騎上小灰馬後,薑星火默默地咀嚼著這兩個字。
變法變法,要變的就是這法律,這《大明律》!
如今製度上的變革已經進入到了第二階段,不產生令某些固有的部門或利益團體感到痛苦的變革,是不可能的。
變法這件事,思想先行,而後就是製度。
製度是由法律規定的,這《大明律》若是不變,變法從何談起?
而現在他卻被困在京城之中,做什麽都要小心翼翼。
三法司係統是非常強大的行政力量,這種集體意誌,以及涉及到整體利益的事情,並非某個主官能夠改變的,非得來一次硬碰硬的較量,才能把事情推行下去。
鹽法他要改,茶法他也要改!
剛剛打道回府,卻見門口停著一輛馬車,車上下來一位少年。
“校長,我回來了。”這個少年拱了拱手。
他的模樣清瘦,雙頰凹陷,眼窩發黑,似乎很久沒睡了,正是如今繼承了定國公爵位的徐景昌。
薑星火愣了片刻,旋即道:“這麽快便從江南回來了?先進來說話。”
徐景昌雖然是一星上將,但畢竟年紀太小、資曆太淺,所以在五軍都督府也沒什麽話語權,但他爹徐增壽對朱棣有巨大功勞,總不能讓人坐冷板凳,所以便被委派去了江南,負責手工工場區等事宜。
手工工場區,名義上是戶部出資,但本質上還是皇室資產,為了新型戰爭模式的推廣,也順道綁架了勳貴們,每家都看在皇帝的麵子上,或多或少地出了錢。
這個錢性質跟去年為了下西洋而湊的份子錢差不多,都是有著打水漂的心理預期的,所以對於徐景昌的管理,倒也沒誰太上心,不覺得這是什麽了不得的差事。
但作為第一份正式任務,徐景昌對此還是挺上心的。
所以普通的藥材,哪怕所需的生長環境特殊一點,朝廷也是有辦法大規模種植的,隻要肯投入,這一點是沒問題的,後續回本也不難。
而掌握了一部分源頭藥材,而且由於大規模種植和人工成本低的原因,就足以通過經濟手段對市場造成影響,這種可比簡單粗暴的行政幹預高明多了,朝廷如果覺得市麵上的藥材價格高了,窮苦百姓承擔不起,直接下場砸盤就可以了。
“其二是‘看不見的手’,朝廷隻需要通過經濟政策上的小額補貼,促進醫藥行業的互相內卷就可以了,譬如.鼓勵和支持小微藥店的創立、藥店醫生的下鄉就診。”
薑星火沒有說太多,但這簡單的幾句話,卻如一道驚雷一般,炸響在眾人的腦海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靜。
直到薑星火又講了半晌,帶著教師們把教案過完一遍下課,看著離開的人群,楊溥才有些肅然地悄聲地對身旁的楊榮、楊士奇說道:“以前一直聽你們說,我尚且不信,今日親眼得見,倒是信了幾分,國師之能果然不同尋常。”
楊榮和楊士奇隻是笑。
薑星火堅持自己擦好了黑板,然後轉頭問依舊端坐在台下的朱高熾道:“大皇子殿下今日所來不知是為了何事?可是為了看看大明行政學校的進度?”
雖然是這麽問,但薑星火心裏也清楚,朱高熾應該沒這麽無聊大明行政學校即便另起爐灶,但其實對現有的官員來說影響也不大,作為士紳階層的利益代言人,朱高熾不至於親自跑到這裏來跟他掰扯什麽,畢竟現在國子監體係還沒被廢掉,這其實就是新弄了個小國子監而已,很多年內都威脅不了科舉。
朱高熾聞言放下了手中的教案,他搖了搖頭,胖胖的臉上此時滿是嚴肅。
“國師,李至剛的案子在三法司出了點問題,刑部那邊始終有分歧,誰都插不進去手,關於鹽法的事情恐怕得先停一停了。”
薑星火聞言心頭一沉。
最不該出問題的事情,還是出問題了。
三法司裏,目前都察院已經被陳瑛的狗腿子們所把控,秉承著朱棣旨意辦事的陳瑛不會跳出來反對;而大理寺卿陳洽現在被調到廣西督辦糧餉了,之前對安南之事有印象的應該記得“今大軍征討胡(黎)賊,合用糧餉,已敕戶部先撥二十萬石,命大理寺卿陳洽押運並赴廣西計議軍事.俟大軍至,順帶前去,餘令土兵隨軍攢運”,剩下的副手則是唯唯諾諾的狀態,自己不想惹麻煩背鍋。
而刑部則比較特殊,刑部尚書鄭賜雖然喜歡舔皇帝,但作為一個專業部門,刑部係統內部是抱團傾向非常嚴重的,刑部左侍郎馬京、刑部右侍郎李慶在刑部內部話語權很重。
“誰在反對判李至剛無罪?”
“馬京和李慶都反對。”
第433章 回報
“李至剛的案子,其實關鍵問題不在於李至剛。”
朱高熾的意思是這事情他也很難辦。
所以他打算不辦了。
親自來通知薑星火一聲,然後讓薑星火想辦法。
但是可惜,朱高熾的甩鍋計劃並沒有成功,薑星火直接沒讓他走。
薑星火當然清楚朱高熾的意思,可專利法不給過,鹽法也不給過,刑部到底是什麽意思?
如今捏著李至剛的案子,故意跟他作對不成?
不管是想通過李至剛來換取薑星火在專利法、鹽法上的讓步,還是說背後確實有相關的利益集團在阻撓,薑星火都不可能屈服的。
不過這時候自然不能直接挑明了問。
“關鍵在哪裏?難道三法司會審,刑部不是第一個要表態的嗎?既然不同意,那總得有個理由。”薑星火堵著講堂的門,用手帕擦著手,慢條斯理地問道。
按照明朝製度,三法司會審的流程其實並不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高層們齊聚一堂,主官並排坐在一個桌子上,然後開始審理案子。
這個畫麵屬於最後一步。
真正的常規流程是刑部先審,然後大理寺覆審,這兩個過程都由都察院監督。
在明初自洪武開國以來,刑部的地位是很高的,所謂“太祖高皇帝初即位,懲元寬縱,用法太嚴,奉行者重足立,律令既具,吏士始知循守,其後數有厘正,皆以禎書為權輿雲”,主要是老朱覺得元朝法律太寬泛,而且再加上其治國主張就是嚴刑重罰,曆經洪武四大案,刑部可謂是威名赫赫。
都察院的本職工作雖然是糾察彈劾官員風紀,但還有另外一個職能,也就是參與案件的審判,但都察院雖然在案件過程中有參與,參與的卻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三法司中的其他兩家在審理案件的時候是否合法合規.換言之,都察院對於案件本身是沒有審判權的,它隻是監督者的角色。
而大理寺的職責,便是“四方有大獄,則受命往鞫之;四方決囚,遣司官二人往蒞。凡斷獄,歲疏其名數以聞,曰歲報;月上其拘釋存亡之數,曰月報獄成,移大理寺覆審,必期平允”。
刑部是初審,刑部不通過,後麵都白扯,大理寺卿陳洽不在,大理寺少卿是不敢頂著壓力硬判背這個鍋的,除非他不想在三法司係統混了。
而且就算能讓皇帝給大理寺少卿施壓,把李至剛的案子硬判下來,恐怕專利法和鹽法也沒法通過。
內閣三楊這時候是沒膽量說話的,國師和大皇子之間的交鋒,不是他們能插嘴的。
朱高熾當然知道薑星火是在故作不知,就是在讓他把實話說出來,但此時也是無奈,隻得說了實話。
“鹽法。”
“刑部內部的反對聲音極大,鄭賜根本壓不住,《大明律》是刑部維係權威的根本利益所在,幾乎所有人都反對修改。”
果然!
為啥說刑部在明初地位高?因為它不僅管司法、監獄,還管立法!
老朱不是那種喜歡撿人剩飯吃的人,但凡能結合實際創新一下的,老朱都會選擇創新,而元朝的《至正條格》那玩意他根本看不上,所以《大明律》就是刑部搞出來的。
《大明律》草創於老朱稱吳王的時候,更定於洪武六年,整齊於洪武二十二年,到了洪武三十年最終版才正式頒示天下,距今隻有六年,而《大明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條,文簡法嚴,老朱要求後世子孫不得更改。
作為法律主體的《大明律》肯定是有缺漏的地方,朱元璋為防止“法外遺奸”,所以又玩了案例法,也就是整理懲治臣民犯過的案例以及有關訓令製成的刑事特別法,即俗稱的《明大誥》,來作為《大明律》的補充,分為《禦製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四編,共二百三十六條,特點是用嚴刑重典。
《大明律》作為大明法律的主體,也是維係刑部這個部門現有地位的最重要條件,刑部是絕對不同意隨便修改法律的,而且他們手裏有老朱的聖旨。
老朱知道《大明律》的重要性,這是大明王朝的最高律法,代表著政權的終極意誌,生怕後世子孫當了皇帝為了一己之私,或者在奸佞的蠱惑下,隨意修改法律,特意立下了祖訓,就刻在刑部。
雖然說有“薑星火的祖宗之法”這種測不準狀態,但你要薑星火直接跑到刑部把老朱的石碑給連夜扛走,恐怕也不太行。
而且,明朝對茶、鹽、礬等實行官營專賣製度,在《大明律》中專門規定了“茶法”“鹽法”等內容,是《大明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如果鹽法可以動,那《大明律》不可隨意更改,無疑就成了笑話,從此以後,誰想改律法就隨便改,刑部還有什麽權威可言?
正因如此,哪怕知道皇帝的意思是什麽,刑部內部還是團結一致,硬頂著壓力拒絕判李至剛的案子,就是想要逼迫薑星火做出讓步。
我們可以判李至剛無罪,但是鹽法不能動。
如果非要動鹽法,能不能動成不一定,但李至剛一定是不可能被判無罪的。
薑星火側開了身,朱高熾和內閣的三楊離開了此地。
“書寫的不錯。”
高遜誌慢悠悠地放下教案,頗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此時講堂內已經沒有旁人了,隻剩下他和曹端。
“可你懂這麽多道理,怎麽做事的時候就不夠狠了?”
高遜誌十指交叉,看著薑星火問道。
“你是指讓我放棄李至剛,讓刑部失去跟我談條件的資格嗎?”薑星火關上了門,背靠著門閉上了眼睛。
“不然呢?”
高遜誌淡淡道:“伱的目的已經通過忌日哭陵和奉天殿廷辯都達到了,李至剛對你來說,是什麽不可割舍的嗎?他一開始站在你這邊,動機就不純一年前我還在朝的時候,就知道他跟鄭賜一樣,若是得勢,便都是蔡京那般的人物,隻會逢迎上意而已。”
高遜誌頓了一頓,繼續說道:“當今陛下雖然不是急躁的性子,可說到底,如果他想做的事情,一定會做成的,若是陛下想讓李至剛無罪,又何須你出麵呢?他早晚會放了李至剛,或是直接判無罪,或是戴罪立功,你何必急於一時?”
“可是他畢竟是因我而落到這般境地,誰都知道,當初黃信不是衝著李至剛去的。”
薑星火睜開了眼睛,認真地望向他:“如果換個角度去想的話,如果不是因為要攻訐我的原因,他又怎麽會如今要三法司會審呢?”
“此言差矣!”
“你不必要的責任和仁慈實在是太多了。”
高遜誌沉聲道:“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將來很難在廟堂中維持現狀的狀態,甚至會淪落到死無葬身之地——你比起那些老臣,終究欠缺一絲狠勁!你現在還不放棄李至剛,將來遇到更困難的抉擇,你又該怎麽選?很可能也不敢!這世間沒有兩全齊美的事情,你總不能一直留著李至剛,把自己陷入危險境地吧?”
薑星火低頭不語。
高遜誌繼續說道:“你應該明白一點道理,我剛就說過了——取舍。”
高遜誌說完之後,轉身往外麵走去。
薑星火抬起頭,看著曹端,曹端表示自己什麽都沒聽到。
“去吧,有什麽邏輯學上的問題改天再來找我。”
曹端跟上了高遜誌的步伐。
“他的性格注定不適合當一個變法的主導者啊,論狠辣,連王安石這拗相公都不如。”
曹端隻聽到對方在門外歎息了一口氣,喃喃自語地說道。
——————
過了半晌,薑星火才走出大明行政學校。
他在學校外停住腳步,仰視著灰蒙蒙的天空,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在考慮剛才高遜誌說過的每一句話。
良久之後,他忽然露出了一抹苦澀的微笑。
高遜誌說的當然有道理,但他考慮的方麵更多,這時候李至剛固然可以成為犧牲的棄子,但高遜誌沒搞清楚,他到底在做什麽。
“變法。”
騎上小灰馬後,薑星火默默地咀嚼著這兩個字。
變法變法,要變的就是這法律,這《大明律》!
如今製度上的變革已經進入到了第二階段,不產生令某些固有的部門或利益團體感到痛苦的變革,是不可能的。
變法這件事,思想先行,而後就是製度。
製度是由法律規定的,這《大明律》若是不變,變法從何談起?
而現在他卻被困在京城之中,做什麽都要小心翼翼。
三法司係統是非常強大的行政力量,這種集體意誌,以及涉及到整體利益的事情,並非某個主官能夠改變的,非得來一次硬碰硬的較量,才能把事情推行下去。
鹽法他要改,茶法他也要改!
剛剛打道回府,卻見門口停著一輛馬車,車上下來一位少年。
“校長,我回來了。”這個少年拱了拱手。
他的模樣清瘦,雙頰凹陷,眼窩發黑,似乎很久沒睡了,正是如今繼承了定國公爵位的徐景昌。
薑星火愣了片刻,旋即道:“這麽快便從江南回來了?先進來說話。”
徐景昌雖然是一星上將,但畢竟年紀太小、資曆太淺,所以在五軍都督府也沒什麽話語權,但他爹徐增壽對朱棣有巨大功勞,總不能讓人坐冷板凳,所以便被委派去了江南,負責手工工場區等事宜。
手工工場區,名義上是戶部出資,但本質上還是皇室資產,為了新型戰爭模式的推廣,也順道綁架了勳貴們,每家都看在皇帝的麵子上,或多或少地出了錢。
這個錢性質跟去年為了下西洋而湊的份子錢差不多,都是有著打水漂的心理預期的,所以對於徐景昌的管理,倒也沒誰太上心,不覺得這是什麽了不得的差事。
但作為第一份正式任務,徐景昌對此還是挺上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