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眾人再度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世界,最缺乏的東西,莫過於謙卑。


    薑星火擦了擦汗,穿上長衫,對著王斌吩咐道。


    “去給酒樓下單子,請這些力工、纖夫吃頓飯,要有足量的肉菜,另外多要饅頭、饃饃,少要米飯,吃不了或者想留下,還能揣回去。”


    光是發點錢,估計這些人也舍不得吃,如此一來,給酒樓帶點訂單,倒也算拉動一下小鎮經濟了。


    小於謙跟在薑星火屁股後麵,剛才他嚐試了一下搬箱子,奈何這玩意成人扛著都費勁,小孩根本在地上挪動都辦不到,隻好作罷。


    “師父不糾結了?”


    “不糾結了。”


    薑星火看著陷入了一片歡樂海洋的力工、纖夫們,說道:“能做一件事,便做一件事。”


    張宇初跟著薑星火,一行人沿著石橋往西走,不一會兒,便來到一處牌坊外。


    牌坊很高大雄偉,基座由數塊青色巨石壘砌而成,石門上掛著牌匾,寫著“化肥工坊”四個大字。


    過了牌坊,就是引人注目的幾座巨大水車,這些水車是工坊的動力來源。


    事實上,大多數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的機器,譬如騾機、水力紡紗機、自動織布機,還有鼓風爐、自動鍛錘.這些都是依賴水力作為動力的。


    哪怕是蒸汽機剛剛出現的時代,也不意味著蒸汽機能像水車一樣順暢而安全地運轉,甚至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初期,工廠主們會用蒸汽機把水抽上來作為水車的動力。


    當然了,自然力量始終有其極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很多行業都需要終年穩定的能源供應,而水力做不到這一點,水力會受到雨量、汛期、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蒸汽機則不然,蒸汽機隻需要煤炭,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才是人類動力史的一次偉大進步。


    張宇初帶著薑星火走到一處水車的房屋前,這間房子比較大,看起來足足有方圓三丈左右,裏麵安放著一台巨大的水車和相應的維修設備。


    這就是這個時代最大型號的水車?


    雖然已經知道,但是在親眼看到的時候,薑星火仍舊感覺到對古人技術的震撼,水輪、凸輪、連柄、轉輪、嵌齒輪、針齒輪、偏置曲柄、撞板.很難想象,這都是工匠一刀一鋸製作出來的。


    而眺望幹淨的玻璃窗外,可以看到河流從房屋前方流過,而被河流衝擊帶來動力影響的轉軸,則通過一係列複雜的機械結構,帶動著水車的轉動。


    顯然,水往低處流,這不是一句廢話,而是正經的水力機械原理。


    大多數的水車都是利用天然河流的河水來轉動轉軸的,有時候需要藉助人工水渠的幫助,有時候會弄水壩,讓水壩形成高度差,或者水壩和水閘相結合的模式。


    薑星火又參觀了幾個水車的房間,發現其中似乎並不完全相同。


    “這些水車,是不同的類型?”


    “對,主要是水輪的類型不一樣。”


    經過工匠的詳細解釋,薑星火才明白,這種水車的水輪有三種類型,下衝式的是利用水流的動力進入水輪的底部,而上衝式則是利用水從高處落下的重力衝擊水輪葉片,這種水輪隻有在需要加大動力的時候才會用到,除此之外,就是民間常見的水平式水輪,所需的技術工藝最簡單,但缺點就是需要人工循環踩踏的動力作為輔助。


    “現在用的都是新研製的水車,這種水車的能力非常強悍,不論是效率還是轉速度、器件耐久都比以前的水車高了不止一籌。”工匠介紹道。


    “嗯,這種水車,是專門研製出來給咱們生產玻璃時處理材料所使用的。”張宇初笑眯眯的補充道。


    之前便說過,燒玻璃,跟燒陶瓷,是沒什麽分別的,但前期處理材料,卻需要各種複雜的技術,尤其缺乏動力,來處理原材料。


    張宇初又帶著薑星火參觀其他幾座機械設備,這些設備也非常厲害,可以將製造玻璃的原材料輾軋到非常細微的狀態,以及做深度加工之用。


    “兵器局和兵仗局那邊,蒸汽機的研發進度很慢,那邊畢竟是朝廷的,這裏多少自主權還大一些.之前說的事情做的如何了?”


    薑星火的話沒說太透,但是顯然,在技術研發上麵,朝廷,尤其是朝廷的軍工機構,是優先研發短期能突破並取得的實戰效果的軍事科技優先的,而且還受到了預算經費的限製,所以對於蒸汽機這種耗資巨億、研發周期奇長、投入產出比奇低的項目,即便被督促,也是會有些滯後性的,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但化肥工坊和玻璃工坊不同,利潤高,現金流充足,而且直接受控製,所以投入研發的資金沒那麽窘迫,命令下達就能得到執行,也沒有官府那邊那麽複雜。


    “已經在進行了,但進度很慢,困難很多想要批量製造,不說性能,光是達到起碼的要求,那需要突破的技術也實在是太多了。”


    隨後,張宇初領著薑星火來到一棟建築物跟前,這棟建築物占地極廣,裏麵的空間更是龐大無比,這裏麵擺放著許多設備,工匠們正在緊鑼密鼓的組裝著各種零件。


    “這棟,就是專門負責研究新技術的,這些都是最新型的生產設備。這次,我也特意請來了民間能搜羅到的能工巧匠,專門負責蒸汽機的各方麵。”


    張宇初解釋道:“這些零件,都是製造蒸汽機需要的,因為誰也沒見過,所以隻能按照您的要求,一點一點的嚐試。“


    事實上,這就是必須要開辟新的行業領域,然而現階段的技術,暫時還難以突破,所以必須要摸著石頭過河。


    “這些東西,都是學習和借鑒了國師您給的圖紙才慢慢摸索出來的,不過,這些技術還是太複雜了,想要完全達到預期的成果,不僅要解決各個部件,還要解決配套的材料,才能把成本控製下來,估計至少要一兩年時間。”


    “嗯,我明白了。”薑星火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活塞、水箱、氣缸、水泵.所有東西都要從頭摸索。


    製造能批量投入工業生產使用的蒸汽機,跟手搓一個簡單的、小型的,技術難度和概念完全是天差地別。


    而且因為他的蒸汽動力的新技術目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上,沒有具體的模型,也沒有相應的實驗設備,因此想要完美地開發出來,依靠現階段的技術水平,確實很難辦到,隻能靠著高投入和足夠的耐心,來慢慢磨。


    “不過現在帳上的錢也不敢動,畢竟還要把大部分的利潤上繳,這是專營商品,需要用來做商稅的補充,所以光憑我們自己,恐怕很容易陷入後續投入不足,研發進度緩慢的泥潭中。”


    張宇初的訴苦是合情合理的,薑星火想了想,問道:“如果稍微減少商稅的上繳額度,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蒸汽機的研發上呢?”


    “這”張宇初猶豫片刻,咬牙說道,“試試吧,應該能行。”


    “嗯。”


    薑星火鼓勵道:“蒸汽機是最重要的技術,如果突破了,那麽是一定會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的,這種事情還是由你解決比較好,兵器局和兵仗局那裏,投入還是差了些,不管怎樣,一兩年也好,三四年也罷,我希望咱們的產品能夠盡快投入生產,掙取更多的利益!到時候投入是一定能夠回本而且有極大利潤的。”


    “要不要再派人過來盯著?”張宇初有些振奮,但還是問道。


    “不用。”


    薑星火這時候當然要表達對他的信任,說道:“這個事情就交給你了,不管怎麽樣,一定要爭分奪秒的搞出來。”


    “其實工匠們群策群力,寫了一份計劃,我也參與了,國師您看一看。”他遞給薑星火一迭紙,上麵寫滿了文字。


    薑星火接過計劃書仔細看了起來。


    這份計劃書,詳細介紹了預計的實驗和技術突破的各個環節,包括材料、零部件、技術難點等等。


    “我的意思我們要做就做到最好。”張宇初侃侃而談道,“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我覺得還是要多雇一些工匠的,這樣進度也會快一些。”


    “可以,不過還是要注意保密,招的人多了,也有人多眼雜的風險。”


    張宇初點點頭答應下來道:“明白。”


    參觀完了動力和負責研發的場地,就剩下最後的工廠生產區了。


    生產區的內部同樣很大,分出了東南西北各處房間,此時,許多穿著藍色衣裳的工人在忙碌著,搬運材料或者打掃衛生,或者在進行生產,這些工人都很勤勞,見到張宇初後紛紛露出笑容。


    跟賣力氣的力工不一樣這裏玻璃工坊的工人大多數是需要有學徒工經驗的,會操作陶瓷燒製的各項步驟。


    傳統的手工業,即便規模很大,也都是師徒傳承的模式,而工坊這裏不一樣,雖然有師父帶徒弟,但跟那種人身依附性質很大的傳統模式,還是不一樣的。


    因此,在這裏工作的學徒工,普遍也過的比外麵要舒心,最起碼,不用給師父一家當仆人被人呼來喝去,給人洗衣服洗腳倒夜壺。


    “看上去還挺大的,生產能跟得上嗎?”


    “勉強能跟得上,玻璃需求很大,之前是三班倒,現在稍微放緩了一些,兩班倒。”


    “那之前酒樓掌櫃的玻璃八卦鏡是怎麽回事?二十多天生產不出來?”薑星火又問道。


    “那個不太好燒,而且多是供給商戶的,很多商戶需要單獨訂製樣式。”


    “嗯。”薑星火點頭道,“接下來產品種類可以多擴展一些,玻璃珠、玻璃製成的空心器皿這些都是銷路一定很好的商品,不一定非得盯著鏡子用工,像這些玻璃八卦鏡之類費時費力,還需要派人去推銷的,這批做完就都停了吧,玻璃製品還是要以好銷售、接受人群廣為主。”


    “望遠鏡和天文望遠鏡也受到了限製,因為涉及到軍用和窺探皇宮,所以現在必須要五軍都督府單獨審批.那這兩條線都把資源挪出來?”


    “可以,現在兩個工坊加起來多少人?”


    張宇初說道:“目前兩個工坊加起來,所有工人、護衛、工匠,一共是五千三百多人。”


    之所以有護衛,是因為玻璃製品普遍售價較高,會被想要發財的人盯上,以及工坊廠區的內部秩序維護.畢竟這麽多人呢,鬧出亂子來不好,所以才特意配備了相當數量的護衛。


    “普通工人一個月收入是多少?”


    “現在是按照每人平均每月70斤大米來浮動發放的。”


    薑星火蹙眉道:“每人每月70斤?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現在南直隸普通農民一年扣掉各種稅,也能剩下1200斤大米的收入,工人的收入是不是低了一點?”


    張宇初搖了搖頭,解釋道:“工坊裏是包吃包住的,平常生活他們都沒什麽花費,而且也沒人克扣他們,不需要麵對外麵的一些複雜事情,這些是淨收入,實際上工人們還是比較滿意的。”


    薑星火沉吟片刻,說道:“基礎的糧食再提高一些,提高到85斤,另外做浮動的獎勵,根據工人的工作量和努力程度,盡量多勞多得。”


    第451章 工會


    得知了國師願意為他們每月漲工酬以後,工坊裏的工人們爆發出了陣陣歡呼聲。


    “國師,還要參觀其他的地方嗎?”張宇初問道。


    在他看來,雖然每個月工坊要為此多付出幾萬斤的糧食,但相比於玻璃和化肥工坊驚人的營收和利潤來說,這一切並不算什麽。


    而對於官員來說,卻很少有人能做到國師這樣體恤勞工。


    不管怎樣,國師此行似乎都該到此為止了。


    但薑星火卻搖了搖頭,隻說道:“還不夠。”


    是的,還不夠,薑星火了解了力工和纖夫的工作狀態,看到了工坊的設備和運行,也見到了工人們是如何工作的,但這些並不足以讓他真的了解到,這些新生的階層,在這個劇烈動蕩的時代裏,究竟有何所思所想,他們真實的生活,又是什麽樣子的。


    而這種工人階層的真實生活,卻絕非是眼下在工坊裏,他所能了解到的。


    “現在是兩班倒,那工人們平常在休息時間,都有什麽娛樂?”


    “這”張宇初答不出來了。


    他是堂堂龍虎山當代天師,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少年成名,如今風光無限,管著工坊隻是因為一開始他專業對口,後來則是工坊確實利益巨大,他能因此獲得財富和人脈上的巨大收益,所以才勤勉地幹了下來。


    但你要讓張宇初這種平常穿衣洗漱都不自己弄的人來了解,工人們休息時候都幹什麽,那真是難為他了。


    張宇初的目光,投向了幫他管理工坊的弟子們。


    意思就是,“你們知不知道”?


    “我、我我們也不太清楚.”


    張宇初臉色一沉,弟子們紛紛垂首。


    張宇初深吸了一口氣,再次抬起了頭,望著薑星火說道:“國師,您稍等片刻,我馬上去找人來回答您!”


    他轉身離開了倉庫,薑星火微笑點了點頭。


    很快,張宇初帶回來四個工人和工匠打扮的人。


    “國師,這是工坊的幾位大工,還有表現比較好的工人。”


    這四人聽到張宇初對薑星火的稱謂,頓時心神緊繃,連忙向薑星火抱拳施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