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去年就曾召袁珙,拜其為太常寺丞,賞賜冠服、鞍馬、文綺、寶鈔、宅院,可惜袁珙不知道是嫌棄官太小(相對於曾經的吏部侍郎)還是不想再趟這攤渾水,直接拒絕了,僅僅負責協助張宇初弄工坊。
如果沒有薑星火的話,那麽在未來的不久,也就是永樂二年,朱棣在冊立儲君的時候,在三個皇子之間一直猶豫不決,找袁珙給三人相麵,而袁珙會給皇長子朱高熾看過麵相說“天子也”,相麵看皇長孫朱瞻基的時候說“萬歲天子”,從封建迷信的角度給朱棣又吃了顆定心丸。
“你信真的,就是真的。”袁珙的回答很有意思,有點類似於你願意相信什麽就會看到什麽。
薑星火一時鬱悶,自己竟然被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給帶歪了。
其實他早該知道的。
“等等,你這門神,是不是有哪不太對?”
薑星火見到的門神像,通常是武將,而且通常貼在臨街的大門上,目的是為了鎮住或擋住不好的東西從外麵進來,所以都拿著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之流,因為《西遊記》剛剛被薑星火搬運出來,所以秦叔寶、尉遲敬德這對門神,還沒有流行起來,現在普遍是以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為門神的。
袁珙笑道:“這是我們道家的門神,此門神曰神荼,彼門神曰鬱壘,乃是道家傳說桃鬱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裏,上有金雞,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鬱壘,並執葦索,伺不祥之鬼,乃是禽奇之屬.每日天乃將旦,日照金雞,雞則大鳴,於是天下眾雞悉從而鳴,金雞飛下,食諸惡鬼,鬼畏懼金雞,皆走之,天下遂安。”
“而鬱壘二神則負責捉拿,捉到以後,縛以葦索,執以飴虎。故此要貼門神、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上,門左右置二燈,象征虎眼,以祛不祥、鎮邪驅邪。”
“竟是如此.”
薑星火被小小地普及了一下民俗文化。
“那這個呢?掛窗戶上的?”看著紅紙裁剪出的東西,有點類似於窗花,但還有差別,薑星火又不確定地問道。
確實他不是無所不知的,在這個時代,他還有很多不知道的東西,不見得值得專門去研究,但今天這般情景,沒什麽緊要事情,也不想思考太多,了解一下也是好的。
“不是掛窗戶上的,這叫掛千,跟門神像一樣,也是掛大門上的,相傳薑子牙將自己的夫人封為了窮神,並且告訴她‘見破即回’,因此就用這個裁剪過的紙來阻擋她,一般都是八仙圖樣。”
又學到了一堆沒什麽用的知識的薑星火,懷揣著微微複雜的心情告別了正在忙碌的老手藝人,接著往後院走。
接下來就沒什麽波折了,在自己的房間裏換了身衣服,然後就是跟著府裏的人一起打扮和裝飾各處,起碼經常活動的地方,要弄得有點新年氣氛。
接著就是除夕守歲了。
不過因為冬天天黑的早,所以這時候距離轉點還有好幾個時辰,還有其他儀式安排著。
主要就是祭神。
祭祀的這個神,還跟佛道兩家沒什麽關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包括灶神在內的“五祀神明”,何謂“五祀神明”呢?除了“小年離開,除夕歸來”的灶神外,就是戶神、土神、門神和行神,日子人嘛,過日子涉及到的就是這些,百姓也不指望“五祀神明”真的能給他們帶來些什麽,更別提什麽信仰,其實與其說是拜神,不如說是拜自己,希望自己轉年能有個好運氣,能開始嶄新的一年.當然了,大多數情況下,新的一年跟過去應該是沒有太大區別的。
“每年這個時候,銀河係第三旋臂邊緣的一顆藍色行星上,曆史最悠久國度的碳基生物,都會用一場規模巨大的祭祀活動,慶祝所在行星完成了又一次公轉。”
看著正在鄭重祭祀的眾人,薑星火的腦子裏突然閃過一句話。
因為他不信,所以他不拜。
在這種不是什麽原則性問題的迷信上麵,薑星火也肯定不會攔著別人拜就是了,而這些“日子神”,其實受到的待遇是不錯的,通常都有嶄新的神像,而不是每年重複利用。
其實薑星火還遇到過更離譜的事情,有一次去視察,還遇見過老農直接拜他的.化肥仙人已經成了他最不願意提及的字眼。
但好在,隨著他在廟堂的影響逐漸加劇,至少身邊經常接觸到的人,也知道薑星火似乎不太喜歡,便沒什麽人提這個尊號(梗)了。
“國師既然不拜,那就來端吧!”
麵對眾人的鼓動,薑星火皺著眉從廚子手裏接過了放在托盤商的羊頭和鯉魚。
“這是幹嘛的?”
“迎財神啊。”
嗯,跟薑星火記憶裏的不一樣,在此時的大明,除夕夜迎財神是有特定的流程的祭品的,就是這倆玩意,聽他們在旁邊說,意思好像是吉祥和年年有餘,雖然薑星火一時半會兒也沒反應過來“羊”跟“吉祥”有什麽關聯。
忙乎完了祭拜各種神明的儀式,這時候就是發錢的時候了。
先給帳房、廚子、仆人等一眾人發賞錢,再給小孩子們發壓歲錢。
之所以先給府裏的其他人發了賞錢,這樣他們就可以回去跟家人團聚,畢竟走路也需要一段時間,若是住在城的另一頭,那怕是要走半晌,總不能拖著不讓人跟家人守歲過年。
壓歲錢這一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和晉朝時期,不過當時給孩子的是上麵刻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凶”字樣的專用大銅錢,而到了如今的大明,這就變成真正的銅錢了,給孩子們壓歲錢的用意是讓他們在新的一年裏能夠免受邪祟的禍害,故此還被叫做“壓祟錢”。
把最後一大串銅錢交給於謙後,薑星火把紅繩給剪了,係在他的手腕上打了個結。
在完成了這些儀式之後,除夕夜就算是開始了,飯菜早就做好了,都用盤子或者是盆給扣著防止冷卻,這時候就該吃飯然後一起守歲,等待新年的到來。
第七卷 永樂掃北
第498章 新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你瘋了?!”
同樣是除夕,胡氏父子的府邸中,胡漢蒼正在醉醺醺的飲著酒,嘴裏翻來覆去地念叨著南唐後主李煜的幾句詞。
大約是賦閑在家憋悶久了,或許是借著酒勁兒,或許是真情吐露,胡漢蒼竟是一把奪過被哥哥伸手拉走的酒杯,嚷嚷道:“我偏要念.偏要念,念幾句詞怎麽了?”
說罷,竟是來了一首《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胡漢蒼吟到動情處,竟是潸然淚下。
此時滿城鞭炮齊鳴,哪怕是扮作仆人監視他們的錦衣衛都回家了,隻有外圍的警戒或者說看守的衛兵還在堅守崗位,所以倒也真沒人在意這幾個無家可歸的背井離鄉之人說了什麽。
“糊塗!糊塗!”
胡季犛早已喝的酩酊大醉,不過他雖然是快入土的年紀,反倒是父子三人中最看得開的,隻見他一邊喝酒一邊吟道。
“大城少城柳已青,東台西台雪正晴。
鶯花又作新年夢,絲竹常聞靜夜聲。
廢苑煙蕪迎馬動,清江春漲拍堤平。
樽中酒滿身強健,未恨飄零過此生。”
吟罷,竟是哈哈大笑了起來。
“胡季犛,糊塗!”
一邊罵自己,一邊夾著菜,桌上年夜飯的菜肴倒也簡單,而他們所飲的正是屠蘇草泡製的寓意強身的屠蘇酒,不少菜肴上還放著桃葉,取“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意思。
看著父親和弟弟這般模樣,胡元澄也是一時苦笑,腳上的牛皮靴踱了踱,無奈地說道:“還是點火吧。”
跟宋朝不同,明朝的守歲是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大明的百姓喜歡在家裏點燃篝火,鄉村一般是秋收以後割剩下的秸稈來點燃,而城池裏則沒有這個條件,通常會采取一些樹枝和柴草放到盆或者缸裏麵點燃,這就叫做“旺火”,人們認為火勢燒的越旺盛,在新的一年裏運氣就會越好。
而此時別看外麵鞭炮劈裏啪啦響的不停,但其實還沒到子時,所以一般人家還是繼續吃喝,吃飽喝足了就啃瓜剝橘,或者是做些玩耍,譬如打葉子牌之類的。
點燃了旺火,父子三人坐在銅盆前,不約而同地呆呆地看著這盆火。
火苗跳躍、燃燒,似乎形成了一個漩渦,把他們的思緒都卷了進去。
古人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而他們卻是一家親人都在這裏,可惜還是他鄉異客。
胡元澄在鑄炮所每天都有事情幹,之前也不是他當皇帝,再加上興趣愛好比較契合工作,所以倒是沒那麽多的失落感和牢騷,但胡漢蒼天天待在家裏,性子又是這般陰鬱,光是自己憋悶,也憋悶出病來了。
“爹老了,在這大明,算是身體強健幾年也是福氣,可說不準什麽時候就要去了.你們兩個要記得當初那句話啊。”
胡季犛打破了沉默,卻讓沉默更加沉默。
那句話,自然是當初選擇胡漢蒼登上皇位時,寫給胡元澄的詩。
“記得,以後無論如何,我都會照顧阿弟的。”
胡季犛看著胡元澄,有很多話想說,但最後還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轉移話題問道:“最近幹的怎麽樣?”
胡元澄答道:“大明的冶鐵技術比安南要強很多,現在在薑星火的指導下,能大規模冶煉鋼水了,做了不少優質鋼出來,每天挺忙的。”
“都是用來鑄炮代替銅炮?”胡漢蒼隨口一問。
卻沒想到胡元澄搖了搖頭,隻說道:“一部分吧。”
“那是打造武器甲冑?”
“也不全是.”胡元澄如實道,“其實大部分鋼都用來做零件、工具機了,剩下的也是做鋼筋的居多,留給武器甲冑大炮的其實沒多少。”
胡氏父子一時詫異,等聽胡元澄解釋完諸如“零件、工具機”都是用來做什麽的之後,胡漢蒼方才感歎道:“這是拿去造下蛋的母雞了。”
“也不全是。”
胡季犛道:“人家甲冑、兵刃、火炮也是又多又好,一時半會兒也不需要提高品質。”
說罷,胡季犛又飲了一杯屠蘇酒,感歎道:“這大明的發展,真是日新月異,一個月過去,就變一個樣咱們的工匠還得用手去搓這些東西,人家現在直接用機器去造,不服是真不行啊。”
“父親大人最近在忙什麽?”胡元澄有些愧疚,他似乎最近沒怎麽關心過自己爹在幹嘛。
“閑雲野鶴,跟著瞎忙。”
胡季犛倒了倒酒壺,確實沒幾滴酒了。
“《明報》看了嗎?”
“看了。”
“《王製》、古文今文學派、經史分流.多少大動作,薑星火這是彈指間就把儒家內部攪得天翻地覆,修《永樂大典》過去一般人跟著梳理這些事情,我也算是頗有儒學造詣,便挑個頭弄了一攤,人家看我多少是有用處的,倒也不怎麽計較降人的身份了。”
胡漢蒼聽罷沮喪道:“父兄都有能耐,我卻是個窩囊廢。”
胡元澄有話要脫口而出,卻抿了抿嘴角沒說出口,胡季犛直接仰頭把酒壺裏的酒灌完了,斜睨著自己這廢物兒子,卻是說了句大實話:“劉禪要不是表現的跟個廢物一樣,他能善終嗎?你啊,要是真有能耐,人家反倒吃飯都吃不安穩了。”
胡漢蒼聽了這話,愣了愣,竟是無言以對。
隨著外麵爆竹聲愈發地大了,胡氏父子也明白,大約是要到子時了。
其實除了燒旺火以外,明朝的過年習俗基本是跟宋朝差不多的,傳統的燃放煙花爆竹來驅逐年獸、保佑平安,自然也不例外。
而胡氏父子不方便出府,也都年紀不小了,自然就不跟著湊熱鬧了,菜肴也吃的差不多,便踉蹌起身,打算回屋睡覺。
就在這時,府邸後院的門忽然被敲響了。
“誰?”
有名義上負責保護,實際上負責監視他們的衛士進來,說道:“國師送了些年禮過來。”
幾個小玩意,胡元澄拆開,卻不太認得。
“這是?”
“聞著挺香的。”胡漢蒼插話道。
如果沒有薑星火的話,那麽在未來的不久,也就是永樂二年,朱棣在冊立儲君的時候,在三個皇子之間一直猶豫不決,找袁珙給三人相麵,而袁珙會給皇長子朱高熾看過麵相說“天子也”,相麵看皇長孫朱瞻基的時候說“萬歲天子”,從封建迷信的角度給朱棣又吃了顆定心丸。
“你信真的,就是真的。”袁珙的回答很有意思,有點類似於你願意相信什麽就會看到什麽。
薑星火一時鬱悶,自己竟然被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給帶歪了。
其實他早該知道的。
“等等,你這門神,是不是有哪不太對?”
薑星火見到的門神像,通常是武將,而且通常貼在臨街的大門上,目的是為了鎮住或擋住不好的東西從外麵進來,所以都拿著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之流,因為《西遊記》剛剛被薑星火搬運出來,所以秦叔寶、尉遲敬德這對門神,還沒有流行起來,現在普遍是以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為門神的。
袁珙笑道:“這是我們道家的門神,此門神曰神荼,彼門神曰鬱壘,乃是道家傳說桃鬱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裏,上有金雞,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鬱壘,並執葦索,伺不祥之鬼,乃是禽奇之屬.每日天乃將旦,日照金雞,雞則大鳴,於是天下眾雞悉從而鳴,金雞飛下,食諸惡鬼,鬼畏懼金雞,皆走之,天下遂安。”
“而鬱壘二神則負責捉拿,捉到以後,縛以葦索,執以飴虎。故此要貼門神、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上,門左右置二燈,象征虎眼,以祛不祥、鎮邪驅邪。”
“竟是如此.”
薑星火被小小地普及了一下民俗文化。
“那這個呢?掛窗戶上的?”看著紅紙裁剪出的東西,有點類似於窗花,但還有差別,薑星火又不確定地問道。
確實他不是無所不知的,在這個時代,他還有很多不知道的東西,不見得值得專門去研究,但今天這般情景,沒什麽緊要事情,也不想思考太多,了解一下也是好的。
“不是掛窗戶上的,這叫掛千,跟門神像一樣,也是掛大門上的,相傳薑子牙將自己的夫人封為了窮神,並且告訴她‘見破即回’,因此就用這個裁剪過的紙來阻擋她,一般都是八仙圖樣。”
又學到了一堆沒什麽用的知識的薑星火,懷揣著微微複雜的心情告別了正在忙碌的老手藝人,接著往後院走。
接下來就沒什麽波折了,在自己的房間裏換了身衣服,然後就是跟著府裏的人一起打扮和裝飾各處,起碼經常活動的地方,要弄得有點新年氣氛。
接著就是除夕守歲了。
不過因為冬天天黑的早,所以這時候距離轉點還有好幾個時辰,還有其他儀式安排著。
主要就是祭神。
祭祀的這個神,還跟佛道兩家沒什麽關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包括灶神在內的“五祀神明”,何謂“五祀神明”呢?除了“小年離開,除夕歸來”的灶神外,就是戶神、土神、門神和行神,日子人嘛,過日子涉及到的就是這些,百姓也不指望“五祀神明”真的能給他們帶來些什麽,更別提什麽信仰,其實與其說是拜神,不如說是拜自己,希望自己轉年能有個好運氣,能開始嶄新的一年.當然了,大多數情況下,新的一年跟過去應該是沒有太大區別的。
“每年這個時候,銀河係第三旋臂邊緣的一顆藍色行星上,曆史最悠久國度的碳基生物,都會用一場規模巨大的祭祀活動,慶祝所在行星完成了又一次公轉。”
看著正在鄭重祭祀的眾人,薑星火的腦子裏突然閃過一句話。
因為他不信,所以他不拜。
在這種不是什麽原則性問題的迷信上麵,薑星火也肯定不會攔著別人拜就是了,而這些“日子神”,其實受到的待遇是不錯的,通常都有嶄新的神像,而不是每年重複利用。
其實薑星火還遇到過更離譜的事情,有一次去視察,還遇見過老農直接拜他的.化肥仙人已經成了他最不願意提及的字眼。
但好在,隨著他在廟堂的影響逐漸加劇,至少身邊經常接觸到的人,也知道薑星火似乎不太喜歡,便沒什麽人提這個尊號(梗)了。
“國師既然不拜,那就來端吧!”
麵對眾人的鼓動,薑星火皺著眉從廚子手裏接過了放在托盤商的羊頭和鯉魚。
“這是幹嘛的?”
“迎財神啊。”
嗯,跟薑星火記憶裏的不一樣,在此時的大明,除夕夜迎財神是有特定的流程的祭品的,就是這倆玩意,聽他們在旁邊說,意思好像是吉祥和年年有餘,雖然薑星火一時半會兒也沒反應過來“羊”跟“吉祥”有什麽關聯。
忙乎完了祭拜各種神明的儀式,這時候就是發錢的時候了。
先給帳房、廚子、仆人等一眾人發賞錢,再給小孩子們發壓歲錢。
之所以先給府裏的其他人發了賞錢,這樣他們就可以回去跟家人團聚,畢竟走路也需要一段時間,若是住在城的另一頭,那怕是要走半晌,總不能拖著不讓人跟家人守歲過年。
壓歲錢這一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和晉朝時期,不過當時給孩子的是上麵刻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凶”字樣的專用大銅錢,而到了如今的大明,這就變成真正的銅錢了,給孩子們壓歲錢的用意是讓他們在新的一年裏能夠免受邪祟的禍害,故此還被叫做“壓祟錢”。
把最後一大串銅錢交給於謙後,薑星火把紅繩給剪了,係在他的手腕上打了個結。
在完成了這些儀式之後,除夕夜就算是開始了,飯菜早就做好了,都用盤子或者是盆給扣著防止冷卻,這時候就該吃飯然後一起守歲,等待新年的到來。
第七卷 永樂掃北
第498章 新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你瘋了?!”
同樣是除夕,胡氏父子的府邸中,胡漢蒼正在醉醺醺的飲著酒,嘴裏翻來覆去地念叨著南唐後主李煜的幾句詞。
大約是賦閑在家憋悶久了,或許是借著酒勁兒,或許是真情吐露,胡漢蒼竟是一把奪過被哥哥伸手拉走的酒杯,嚷嚷道:“我偏要念.偏要念,念幾句詞怎麽了?”
說罷,竟是來了一首《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胡漢蒼吟到動情處,竟是潸然淚下。
此時滿城鞭炮齊鳴,哪怕是扮作仆人監視他們的錦衣衛都回家了,隻有外圍的警戒或者說看守的衛兵還在堅守崗位,所以倒也真沒人在意這幾個無家可歸的背井離鄉之人說了什麽。
“糊塗!糊塗!”
胡季犛早已喝的酩酊大醉,不過他雖然是快入土的年紀,反倒是父子三人中最看得開的,隻見他一邊喝酒一邊吟道。
“大城少城柳已青,東台西台雪正晴。
鶯花又作新年夢,絲竹常聞靜夜聲。
廢苑煙蕪迎馬動,清江春漲拍堤平。
樽中酒滿身強健,未恨飄零過此生。”
吟罷,竟是哈哈大笑了起來。
“胡季犛,糊塗!”
一邊罵自己,一邊夾著菜,桌上年夜飯的菜肴倒也簡單,而他們所飲的正是屠蘇草泡製的寓意強身的屠蘇酒,不少菜肴上還放著桃葉,取“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意思。
看著父親和弟弟這般模樣,胡元澄也是一時苦笑,腳上的牛皮靴踱了踱,無奈地說道:“還是點火吧。”
跟宋朝不同,明朝的守歲是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大明的百姓喜歡在家裏點燃篝火,鄉村一般是秋收以後割剩下的秸稈來點燃,而城池裏則沒有這個條件,通常會采取一些樹枝和柴草放到盆或者缸裏麵點燃,這就叫做“旺火”,人們認為火勢燒的越旺盛,在新的一年裏運氣就會越好。
而此時別看外麵鞭炮劈裏啪啦響的不停,但其實還沒到子時,所以一般人家還是繼續吃喝,吃飽喝足了就啃瓜剝橘,或者是做些玩耍,譬如打葉子牌之類的。
點燃了旺火,父子三人坐在銅盆前,不約而同地呆呆地看著這盆火。
火苗跳躍、燃燒,似乎形成了一個漩渦,把他們的思緒都卷了進去。
古人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而他們卻是一家親人都在這裏,可惜還是他鄉異客。
胡元澄在鑄炮所每天都有事情幹,之前也不是他當皇帝,再加上興趣愛好比較契合工作,所以倒是沒那麽多的失落感和牢騷,但胡漢蒼天天待在家裏,性子又是這般陰鬱,光是自己憋悶,也憋悶出病來了。
“爹老了,在這大明,算是身體強健幾年也是福氣,可說不準什麽時候就要去了.你們兩個要記得當初那句話啊。”
胡季犛打破了沉默,卻讓沉默更加沉默。
那句話,自然是當初選擇胡漢蒼登上皇位時,寫給胡元澄的詩。
“記得,以後無論如何,我都會照顧阿弟的。”
胡季犛看著胡元澄,有很多話想說,但最後還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轉移話題問道:“最近幹的怎麽樣?”
胡元澄答道:“大明的冶鐵技術比安南要強很多,現在在薑星火的指導下,能大規模冶煉鋼水了,做了不少優質鋼出來,每天挺忙的。”
“都是用來鑄炮代替銅炮?”胡漢蒼隨口一問。
卻沒想到胡元澄搖了搖頭,隻說道:“一部分吧。”
“那是打造武器甲冑?”
“也不全是.”胡元澄如實道,“其實大部分鋼都用來做零件、工具機了,剩下的也是做鋼筋的居多,留給武器甲冑大炮的其實沒多少。”
胡氏父子一時詫異,等聽胡元澄解釋完諸如“零件、工具機”都是用來做什麽的之後,胡漢蒼方才感歎道:“這是拿去造下蛋的母雞了。”
“也不全是。”
胡季犛道:“人家甲冑、兵刃、火炮也是又多又好,一時半會兒也不需要提高品質。”
說罷,胡季犛又飲了一杯屠蘇酒,感歎道:“這大明的發展,真是日新月異,一個月過去,就變一個樣咱們的工匠還得用手去搓這些東西,人家現在直接用機器去造,不服是真不行啊。”
“父親大人最近在忙什麽?”胡元澄有些愧疚,他似乎最近沒怎麽關心過自己爹在幹嘛。
“閑雲野鶴,跟著瞎忙。”
胡季犛倒了倒酒壺,確實沒幾滴酒了。
“《明報》看了嗎?”
“看了。”
“《王製》、古文今文學派、經史分流.多少大動作,薑星火這是彈指間就把儒家內部攪得天翻地覆,修《永樂大典》過去一般人跟著梳理這些事情,我也算是頗有儒學造詣,便挑個頭弄了一攤,人家看我多少是有用處的,倒也不怎麽計較降人的身份了。”
胡漢蒼聽罷沮喪道:“父兄都有能耐,我卻是個窩囊廢。”
胡元澄有話要脫口而出,卻抿了抿嘴角沒說出口,胡季犛直接仰頭把酒壺裏的酒灌完了,斜睨著自己這廢物兒子,卻是說了句大實話:“劉禪要不是表現的跟個廢物一樣,他能善終嗎?你啊,要是真有能耐,人家反倒吃飯都吃不安穩了。”
胡漢蒼聽了這話,愣了愣,竟是無言以對。
隨著外麵爆竹聲愈發地大了,胡氏父子也明白,大約是要到子時了。
其實除了燒旺火以外,明朝的過年習俗基本是跟宋朝差不多的,傳統的燃放煙花爆竹來驅逐年獸、保佑平安,自然也不例外。
而胡氏父子不方便出府,也都年紀不小了,自然就不跟著湊熱鬧了,菜肴也吃的差不多,便踉蹌起身,打算回屋睡覺。
就在這時,府邸後院的門忽然被敲響了。
“誰?”
有名義上負責保護,實際上負責監視他們的衛士進來,說道:“國師送了些年禮過來。”
幾個小玩意,胡元澄拆開,卻不太認得。
“這是?”
“聞著挺香的。”胡漢蒼插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