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也勢也,便是因緣際會到了這裏。
當初在內閣,胡儼是第一個挺身而出,反對變法的,他的理由就是變法難以培養出一個得利階層。
這話就仿佛是回旋鏢一樣,在兩年後的今天正中他的眉心。
作為國子監的祭酒,也就是校長,胡儼的態度和言論都沒有錯,教書育人,確實是要誠心正意。
可惜他站在了生員們的對立麵上。
“能查出來誰寫的嗎?”
胡儼定了定神,問道。
解決問題很難,但解決有問題的人很容易。
麵對上萬生員很難,但麵對一個搞事的人很容易。
前者隻有薑星火能做到靠著精湛絕倫的學術水平令其等懾服,而後者胡儼作為祭酒,足以用手中的權力讓他知道什麽叫規矩。
王允繩搖了搖頭,說道:“目前還不能肯定是誰幹的,隻是有跡象表示,這封信是從老生員裏傳過來的,可以查,但我覺得應該沒什麽用。”
胡儼皺眉,他思考了片刻,說道:“我先去見一見生員們。”
上午,國子監生員就在課室和廣場中集結了起來,情緒都很激動。
也有人陰陽怪氣道:“這次的事,是我們自討苦吃,怨不得別人,隻怪當初自己不爭氣,沒能熬過科舉,不然現在不是進京趕考直接二甲點庶吉士了?”
“可是.咱們都臨近結業了,若是這事捅到朝廷,咱們豈不是要被責罰?”
“責罰?我看是法不責眾才對吧。”
“話雖如此,隻可恨的是有人兩麵三刀,難不成我們這些做弟子的,還會礙了他的前途?”
“我讚同鬧起來,鬧到朝廷知道就管事了!”
眾人紛紛附和,一時間激昂澎湃,似乎忘了自己是怎樣進入國子監的。
年輕人就是這樣,隻要關乎到自己的理想和利益,被人鼓動一番,很容易就陷入到這種盲動的狂躁狀態,聽風就是雨,還沒怎麽樣就開始應激反應,古往今來多少例子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數都數不過來了。
這種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對於眾人來說,鬧大了或許有益處,但被壓製下去,也沒什麽害處,所以為什麽不跟著鬧一鬧呢?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嘛。
然而這種熱血沸騰的氛圍並沒有持續太久,便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
隨後,一個人快步跑了進來,他滿頭大汗地衝進來後,便對著眾人說道:“不好了!”
眾人連忙問道:“何事驚慌?慢慢說。”
那人喘息了兩口氣,接著指著門外,說道:“祭酒來了!讓各廳、堂博士通知集合在監內的生員。”
“國子監大門被堵了!很多要外出的生員都鬧騰著,還是不肯放行,甚至”
他抬眸掃了眾人一圈,咽下唾沫,繼續道:“還有錦衣衛過來站崗。”
說話時,來報信的生員目光一直落在範惟興上,自從太平街事件後,他就隱約成了學生中支持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積極組建熱氣球研究小組,在科學廳中學習討論,甚至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短篇,還上過《明報》。
見周圍人,似乎都在征求他的意見。
範惟興的腦海裏浮現出一個人的身影,眼角狠狠跳動了幾下,他低垂著眼簾,嘴唇緊繃著,許久之後才吐出一句話:“我們去見見祭酒大人,看看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好!”
國子監西側。
胡儼站在國子監“率性堂”的牌坊底下,仰著頭望著率性堂前麵高聳巍峨的門,喃喃說道:“這扇大門曾關閉過,這些國子監生從裏麵出去,又有幾個能全身而退呢.”
追上來的王允繩輕輕拉了拉他的袖子,說道:“祭酒,怎麽不走了?”
胡儼搖了搖頭,道:“沒事,走吧。”
國子監是管理等級森嚴的學府,在這裏,胡儼作為最高長官,雖然平日裏都是一副醇儒姿態,但關鍵時刻雷厲風行起來,他的意誌還是馬上得到了貫徹。
監丞指揮各廳、堂的博士,召集下屬的助教、學正、學錄,按照三級六堂進行臨時管製。
國子監的學生,主要分為三個級別,也就是初中高三級,初級班有三個堂,正義堂、崇誌堂、廣業堂;中級班有兩個堂,修道堂、誠心堂;高級班隻有一個堂,叫率性堂。
被召集控製的,主要是率性堂,也就是馬上要結業進入仕途的這批生員。
當然了,也有跟過來看熱鬧的生員,其中尤以外國人最為不怕事大。
這裏麵就有琉球國的幾位王公子弟,帶著剛剛來南京沒多久的呂宋留學生,在一旁的矮牆上探頭探腦。
琉球留學生,其實也剛來大明沒幾年。
琉球大明的留學生有“官生”與“勤學生”兩種類型,“官生”一般是琉球的貴族子弟,入學於南京國子監,“勤學生”則是在福州當地的府縣學習。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按琉球國自己的話說,就是“切緣本國僻在海中,既無學校之育才,安有經書之講習,雖蒙天朝屢遣廷臣俯臨遐國,終鮮識字人才,切詳夷人不學衣冠,恐風俗愈致乖訛,今遣本國貢船隻前來,願隨赴京入監讀書”。
琉球國很上道也很誠懇,對此老朱很開心,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大筆一揮,諭禮部“琉球國中山、山南二王皆向化者,可選寨官弟男子侄,以充國子監,待讀書知理,即遣歸國,行文使彼知之”。
琉球國是對外的統稱,內部是分裂的群島國家,但跟大明交往方麵,態度基本上是一致的,老朱此旨艾特轉發給了琉球國中山王、山南王以後,馬上就得到了積極響應。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琉球國中山王察度及其子武寧遣其使渥周結致等各進表箋,貢馬,察度又遣從子日孜每、闊八馬,寨官之子仁悅慈入國學讀書。同年十二月庚申,琉球國山南王承察度遣使南都妹等貢方物,並遣侄三五郎尾及寨官之子實他盧尾、賀段誌等赴國子監讀書。
這些留學生,都是琉球國內三個王官派出來的,多為王親國戚和首裏貴族子弟,如國王從子、王相之子、寨官之子等。
而除了回去繼承王位的,這幾年也陸續派來了一些新的留學生,比如朱棣即位後,琉球國山南王汪應祖就遣寨官子李傑等人赴國子監求學。
因此,在場看熱鬧的琉球留學生,便是琉球山南國的李傑、賀段誌,他們帶著呂宋國的留學生,也就是大王子,呃現在他有了一個新名字,叫呂恭,因為呂宋國本地土話翻譯過來的名字太長,朱棣就隨手給他賜了個信達雅的名字,呂宋國來的嘛,那你就姓呂,單名一個恭,就是讓你恭恭敬敬、老老實實在大明待著。
“祭酒大人來了!”
賀段誌作為留學時間長達十年的留學生,這時候操著一口流利的南京本地話,光從聲音,根本就聽不出這是個外國人。
“他們、介時、在做甚麽?”
呂宋國大王子呂恭磕磕絆絆地問道。
他的官話學的還不夠好,不過倒是算有語言天賦,雖然隻來大明幾個月,但日常連說帶比劃,還是能交流明白的,嗯,之所以說是官話說的不好,而不是漢語說的不好,是因為他之前學的散裝漢語是馬尼拉漢人的閩南話
身在異國他鄉的呂恭,在這段時間裏能獲得的最大精神激勵就是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為此,呂恭還特意問賀段誌和李傑,自己是否需要在大明皇帝身體抱恙的時候入宮去品嚐他的糞便。
李傑:“?”
賀段誌:“???”
賀段誌和李傑這次忙著吃瓜,隻是簡單地給呂恭解釋了一下,也不管他能不能理解這裏麵的前因後果,便開始聚精會神地盯著率性堂前麵發生的事情。
率性堂的博士從門內走了出來,朝胡儼拱了拱手,道:“祭酒,生員已大部聚齊。”
國子監內共有近萬名生員,這裏麵絕大多數都是其他中級和初級學堂的,作為高級學堂的率性堂隻有寥寥千人。
“嗯。”
胡儼點點頭,然後朝身前揮了揮手,示意讓生員們全部向牌坊的小廣場這裏聚攏。
片刻之後,率性堂的生員們就大部分都趕來了,密密麻麻擠滿了人,黑壓壓一大片,從前麵看著的效果,跟後世的中小學升旗儀式時候那種感覺差不多。
“諸位生員,請大家肅靜。”
王允繩走上台階,環視著四周的眾人,朗聲說道:“今天發生了一些流言,祭酒讓我和你們堂的博士、助教,把你們召集過來,就是為了當麵澄清一下。”
話未說完,人群頓時亂做一團,有人憤怒,有人惶恐,也有人義憤填膺。
“還請祭酒大人說明,為何會反對整頓吏治?”
“我等不同意!”
胡儼麵容嚴肅,大喝一聲:“肅靜!”
頃刻之間,原本喧嘩的小廣場上漸漸安靜了下來。
胡儼,是一個優秀的教師。
他常年在學政係統工作,當年在鬆江府華亭縣任教諭的時候,就以師道自任,勸勉諸生務實學習、勵行節約,以變華亭浮靡的學風,胡儼還每日親自給諸生講授,常常講到半夜,即使是嚴冬酷暑也不停止,當地的學生百姓對他都很推重。
正因如此,胡儼對學風的轉向痛心疾首,是真的出自內心,出自他作為國子監祭酒的責任感,而非是跟那些在背地裏插手,試圖推波助瀾牟取更大利益的人一樣是出於什麽廟堂利益的考慮。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種純粹的人,信奉他們所追求的道,並為之甘願付出常人眼中完全不值得的代價。
見眾人閉上了嘴巴,隻是仍舊用摻雜著各種神情的目光看向自己。
胡儼深吸了一口氣,沉聲說道:“國朝有法度,國子監有監規,規矩是什麽,有多嚴格,你們應該都清楚。”
此言一出,眾人臉上均露出遲疑之色。
胡儼見狀,心頭不禁鬆了口氣,繼續勸說道:“你們其中很大一部分,今年都是要出仕為官的,對於你們急迫的心情,作為祭酒,作為你們的師長,我能理解,而今日之事,是否有人暗中推波助瀾上尚不可知,你們都是要步入仕途的人,心中也應該有所警覺,不要被人當做棋子。”
生員們對於師長,本來就有天生的敬畏,這種敬畏之心,並不會因為馬上步入仕途而減弱,反而會在這種時期增強,再加上在這種集體嚴肅場合下,氣勢一旦被壓倒,其實很容易就會衰弱下來。
生員們之所以私下議論紛紛,究其根由,不過是得到了昨晚宴會上胡儼發言的消息,認為祭酒反對整頓吏治的這種態度,會影響到他們出仕的機會,故而表達反對。
這是很正常的反應,而在國子監這種輿論陣地中,別看似乎吵得沸沸揚揚,但還真沒到無法控製的地步。
這些思想較為開放,普遍追求進步的年輕生員,精力非常充沛,對於所有問題,包括學術上心學、理學、實學的爭論,包括對於科學實驗原理的爭論,都是這麽“厲害”的,國子監裏有一些看起來吵的快要天翻地覆的聚眾爭論,那都是常事。
因此,在這種常態化吵架下,今天的事情,被胡儼早發現、早製止,出麵說清楚,警告生員們不要被人當棋子用,不要當槍使,也就完事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胡儼接下來隻需要好好給生員們解釋一下,說現在流傳的消息,隻是他在私人場合上的私人觀點被斷章取義了,讓他們不要相信流言,不要相信被刻意擴大後危言聳聽的“事實”,就可以平息此事了。
生員們需要的隻是一個能令他們安心的解釋而已。
而事情就在此時,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
還沒等範惟興等人說些什麽,錦衣衛就上門了。
在上千人眾目睽睽之下,胡儼被錦衣衛客客氣氣地“請”走了。
原因是胡儼被都察院數名禦史聯名彈劾,為此,需要按規定走一趟被調查流程。
這活本來是不歸錦衣衛的,而之所以錦衣衛來,是因為皇帝下旨要保護胡儼本人不出任何意外。
而且聯名彈劾胡儼的禦史,身份也比較特殊,正是陳瑛麾下出身國子監的幾名禦史。
正在當眾講話的祭酒大人,被當著上千人的麵帶走了,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這直接導致了像是要停止沸騰的輿論水麵,直接大火燒開了鍋。
在幾位留學生一臉懵逼的情況下,國子監內頓時出現了一股詭異的氣氛。
所有人都意識到事情鬧大了。
——————
這邊的薑星火,上午剛從城外回來辦公,中午就聽說了胡儼的事情。
“國朝沒有因言獲罪的說法,而且胡儼是國子監祭酒,怎麽處理國子監內部的事情是他的職責,禦史是怎麽彈劾的?”
“酒後失儀、言辭狂悖。”
當初在內閣,胡儼是第一個挺身而出,反對變法的,他的理由就是變法難以培養出一個得利階層。
這話就仿佛是回旋鏢一樣,在兩年後的今天正中他的眉心。
作為國子監的祭酒,也就是校長,胡儼的態度和言論都沒有錯,教書育人,確實是要誠心正意。
可惜他站在了生員們的對立麵上。
“能查出來誰寫的嗎?”
胡儼定了定神,問道。
解決問題很難,但解決有問題的人很容易。
麵對上萬生員很難,但麵對一個搞事的人很容易。
前者隻有薑星火能做到靠著精湛絕倫的學術水平令其等懾服,而後者胡儼作為祭酒,足以用手中的權力讓他知道什麽叫規矩。
王允繩搖了搖頭,說道:“目前還不能肯定是誰幹的,隻是有跡象表示,這封信是從老生員裏傳過來的,可以查,但我覺得應該沒什麽用。”
胡儼皺眉,他思考了片刻,說道:“我先去見一見生員們。”
上午,國子監生員就在課室和廣場中集結了起來,情緒都很激動。
也有人陰陽怪氣道:“這次的事,是我們自討苦吃,怨不得別人,隻怪當初自己不爭氣,沒能熬過科舉,不然現在不是進京趕考直接二甲點庶吉士了?”
“可是.咱們都臨近結業了,若是這事捅到朝廷,咱們豈不是要被責罰?”
“責罰?我看是法不責眾才對吧。”
“話雖如此,隻可恨的是有人兩麵三刀,難不成我們這些做弟子的,還會礙了他的前途?”
“我讚同鬧起來,鬧到朝廷知道就管事了!”
眾人紛紛附和,一時間激昂澎湃,似乎忘了自己是怎樣進入國子監的。
年輕人就是這樣,隻要關乎到自己的理想和利益,被人鼓動一番,很容易就陷入到這種盲動的狂躁狀態,聽風就是雨,還沒怎麽樣就開始應激反應,古往今來多少例子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數都數不過來了。
這種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對於眾人來說,鬧大了或許有益處,但被壓製下去,也沒什麽害處,所以為什麽不跟著鬧一鬧呢?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嘛。
然而這種熱血沸騰的氛圍並沒有持續太久,便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
隨後,一個人快步跑了進來,他滿頭大汗地衝進來後,便對著眾人說道:“不好了!”
眾人連忙問道:“何事驚慌?慢慢說。”
那人喘息了兩口氣,接著指著門外,說道:“祭酒來了!讓各廳、堂博士通知集合在監內的生員。”
“國子監大門被堵了!很多要外出的生員都鬧騰著,還是不肯放行,甚至”
他抬眸掃了眾人一圈,咽下唾沫,繼續道:“還有錦衣衛過來站崗。”
說話時,來報信的生員目光一直落在範惟興上,自從太平街事件後,他就隱約成了學生中支持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積極組建熱氣球研究小組,在科學廳中學習討論,甚至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短篇,還上過《明報》。
見周圍人,似乎都在征求他的意見。
範惟興的腦海裏浮現出一個人的身影,眼角狠狠跳動了幾下,他低垂著眼簾,嘴唇緊繃著,許久之後才吐出一句話:“我們去見見祭酒大人,看看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好!”
國子監西側。
胡儼站在國子監“率性堂”的牌坊底下,仰著頭望著率性堂前麵高聳巍峨的門,喃喃說道:“這扇大門曾關閉過,這些國子監生從裏麵出去,又有幾個能全身而退呢.”
追上來的王允繩輕輕拉了拉他的袖子,說道:“祭酒,怎麽不走了?”
胡儼搖了搖頭,道:“沒事,走吧。”
國子監是管理等級森嚴的學府,在這裏,胡儼作為最高長官,雖然平日裏都是一副醇儒姿態,但關鍵時刻雷厲風行起來,他的意誌還是馬上得到了貫徹。
監丞指揮各廳、堂的博士,召集下屬的助教、學正、學錄,按照三級六堂進行臨時管製。
國子監的學生,主要分為三個級別,也就是初中高三級,初級班有三個堂,正義堂、崇誌堂、廣業堂;中級班有兩個堂,修道堂、誠心堂;高級班隻有一個堂,叫率性堂。
被召集控製的,主要是率性堂,也就是馬上要結業進入仕途的這批生員。
當然了,也有跟過來看熱鬧的生員,其中尤以外國人最為不怕事大。
這裏麵就有琉球國的幾位王公子弟,帶著剛剛來南京沒多久的呂宋留學生,在一旁的矮牆上探頭探腦。
琉球留學生,其實也剛來大明沒幾年。
琉球大明的留學生有“官生”與“勤學生”兩種類型,“官生”一般是琉球的貴族子弟,入學於南京國子監,“勤學生”則是在福州當地的府縣學習。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按琉球國自己的話說,就是“切緣本國僻在海中,既無學校之育才,安有經書之講習,雖蒙天朝屢遣廷臣俯臨遐國,終鮮識字人才,切詳夷人不學衣冠,恐風俗愈致乖訛,今遣本國貢船隻前來,願隨赴京入監讀書”。
琉球國很上道也很誠懇,對此老朱很開心,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大筆一揮,諭禮部“琉球國中山、山南二王皆向化者,可選寨官弟男子侄,以充國子監,待讀書知理,即遣歸國,行文使彼知之”。
琉球國是對外的統稱,內部是分裂的群島國家,但跟大明交往方麵,態度基本上是一致的,老朱此旨艾特轉發給了琉球國中山王、山南王以後,馬上就得到了積極響應。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琉球國中山王察度及其子武寧遣其使渥周結致等各進表箋,貢馬,察度又遣從子日孜每、闊八馬,寨官之子仁悅慈入國學讀書。同年十二月庚申,琉球國山南王承察度遣使南都妹等貢方物,並遣侄三五郎尾及寨官之子實他盧尾、賀段誌等赴國子監讀書。
這些留學生,都是琉球國內三個王官派出來的,多為王親國戚和首裏貴族子弟,如國王從子、王相之子、寨官之子等。
而除了回去繼承王位的,這幾年也陸續派來了一些新的留學生,比如朱棣即位後,琉球國山南王汪應祖就遣寨官子李傑等人赴國子監求學。
因此,在場看熱鬧的琉球留學生,便是琉球山南國的李傑、賀段誌,他們帶著呂宋國的留學生,也就是大王子,呃現在他有了一個新名字,叫呂恭,因為呂宋國本地土話翻譯過來的名字太長,朱棣就隨手給他賜了個信達雅的名字,呂宋國來的嘛,那你就姓呂,單名一個恭,就是讓你恭恭敬敬、老老實實在大明待著。
“祭酒大人來了!”
賀段誌作為留學時間長達十年的留學生,這時候操著一口流利的南京本地話,光從聲音,根本就聽不出這是個外國人。
“他們、介時、在做甚麽?”
呂宋國大王子呂恭磕磕絆絆地問道。
他的官話學的還不夠好,不過倒是算有語言天賦,雖然隻來大明幾個月,但日常連說帶比劃,還是能交流明白的,嗯,之所以說是官話說的不好,而不是漢語說的不好,是因為他之前學的散裝漢語是馬尼拉漢人的閩南話
身在異國他鄉的呂恭,在這段時間裏能獲得的最大精神激勵就是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為此,呂恭還特意問賀段誌和李傑,自己是否需要在大明皇帝身體抱恙的時候入宮去品嚐他的糞便。
李傑:“?”
賀段誌:“???”
賀段誌和李傑這次忙著吃瓜,隻是簡單地給呂恭解釋了一下,也不管他能不能理解這裏麵的前因後果,便開始聚精會神地盯著率性堂前麵發生的事情。
率性堂的博士從門內走了出來,朝胡儼拱了拱手,道:“祭酒,生員已大部聚齊。”
國子監內共有近萬名生員,這裏麵絕大多數都是其他中級和初級學堂的,作為高級學堂的率性堂隻有寥寥千人。
“嗯。”
胡儼點點頭,然後朝身前揮了揮手,示意讓生員們全部向牌坊的小廣場這裏聚攏。
片刻之後,率性堂的生員們就大部分都趕來了,密密麻麻擠滿了人,黑壓壓一大片,從前麵看著的效果,跟後世的中小學升旗儀式時候那種感覺差不多。
“諸位生員,請大家肅靜。”
王允繩走上台階,環視著四周的眾人,朗聲說道:“今天發生了一些流言,祭酒讓我和你們堂的博士、助教,把你們召集過來,就是為了當麵澄清一下。”
話未說完,人群頓時亂做一團,有人憤怒,有人惶恐,也有人義憤填膺。
“還請祭酒大人說明,為何會反對整頓吏治?”
“我等不同意!”
胡儼麵容嚴肅,大喝一聲:“肅靜!”
頃刻之間,原本喧嘩的小廣場上漸漸安靜了下來。
胡儼,是一個優秀的教師。
他常年在學政係統工作,當年在鬆江府華亭縣任教諭的時候,就以師道自任,勸勉諸生務實學習、勵行節約,以變華亭浮靡的學風,胡儼還每日親自給諸生講授,常常講到半夜,即使是嚴冬酷暑也不停止,當地的學生百姓對他都很推重。
正因如此,胡儼對學風的轉向痛心疾首,是真的出自內心,出自他作為國子監祭酒的責任感,而非是跟那些在背地裏插手,試圖推波助瀾牟取更大利益的人一樣是出於什麽廟堂利益的考慮。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種純粹的人,信奉他們所追求的道,並為之甘願付出常人眼中完全不值得的代價。
見眾人閉上了嘴巴,隻是仍舊用摻雜著各種神情的目光看向自己。
胡儼深吸了一口氣,沉聲說道:“國朝有法度,國子監有監規,規矩是什麽,有多嚴格,你們應該都清楚。”
此言一出,眾人臉上均露出遲疑之色。
胡儼見狀,心頭不禁鬆了口氣,繼續勸說道:“你們其中很大一部分,今年都是要出仕為官的,對於你們急迫的心情,作為祭酒,作為你們的師長,我能理解,而今日之事,是否有人暗中推波助瀾上尚不可知,你們都是要步入仕途的人,心中也應該有所警覺,不要被人當做棋子。”
生員們對於師長,本來就有天生的敬畏,這種敬畏之心,並不會因為馬上步入仕途而減弱,反而會在這種時期增強,再加上在這種集體嚴肅場合下,氣勢一旦被壓倒,其實很容易就會衰弱下來。
生員們之所以私下議論紛紛,究其根由,不過是得到了昨晚宴會上胡儼發言的消息,認為祭酒反對整頓吏治的這種態度,會影響到他們出仕的機會,故而表達反對。
這是很正常的反應,而在國子監這種輿論陣地中,別看似乎吵得沸沸揚揚,但還真沒到無法控製的地步。
這些思想較為開放,普遍追求進步的年輕生員,精力非常充沛,對於所有問題,包括學術上心學、理學、實學的爭論,包括對於科學實驗原理的爭論,都是這麽“厲害”的,國子監裏有一些看起來吵的快要天翻地覆的聚眾爭論,那都是常事。
因此,在這種常態化吵架下,今天的事情,被胡儼早發現、早製止,出麵說清楚,警告生員們不要被人當棋子用,不要當槍使,也就完事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胡儼接下來隻需要好好給生員們解釋一下,說現在流傳的消息,隻是他在私人場合上的私人觀點被斷章取義了,讓他們不要相信流言,不要相信被刻意擴大後危言聳聽的“事實”,就可以平息此事了。
生員們需要的隻是一個能令他們安心的解釋而已。
而事情就在此時,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
還沒等範惟興等人說些什麽,錦衣衛就上門了。
在上千人眾目睽睽之下,胡儼被錦衣衛客客氣氣地“請”走了。
原因是胡儼被都察院數名禦史聯名彈劾,為此,需要按規定走一趟被調查流程。
這活本來是不歸錦衣衛的,而之所以錦衣衛來,是因為皇帝下旨要保護胡儼本人不出任何意外。
而且聯名彈劾胡儼的禦史,身份也比較特殊,正是陳瑛麾下出身國子監的幾名禦史。
正在當眾講話的祭酒大人,被當著上千人的麵帶走了,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這直接導致了像是要停止沸騰的輿論水麵,直接大火燒開了鍋。
在幾位留學生一臉懵逼的情況下,國子監內頓時出現了一股詭異的氣氛。
所有人都意識到事情鬧大了。
——————
這邊的薑星火,上午剛從城外回來辦公,中午就聽說了胡儼的事情。
“國朝沒有因言獲罪的說法,而且胡儼是國子監祭酒,怎麽處理國子監內部的事情是他的職責,禦史是怎麽彈劾的?”
“酒後失儀、言辭狂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