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硬碰硬,隻要明軍主力在關中集結好,囤積好物資,有著豐富地大戰經驗和先進火器加持的明軍,取勝的把握還是相當大的。
薑星火的工作重點,還是在國內經濟建設和各種涉及基層製度的改革上。
在紙上寫寫畫畫,薑星火倒是愈發覺得,自己應該去基層走一走了。
主要是幾個方麵,第一是思想方麵,雖然通過各種報告,和相關大儒的描述,薑星火能了解現在士林的思想動態,除了新學思想以及太學之會的餘波,現在《王製》托古改製、梳理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經史分流等等,也都逐漸成了後起的熱點話題。
但這種事情,別人說是一方麵,自己去基層聽,又是一方麵,別人說的倒不一定是非要故意欺瞞你,但既然是從人嘴裏說出來的話,就一定是有他自己的立場的,因此,很有必要去下麵親自了解一番,否則在辦公室裏坐久了,就容易造成信息繭房。
第二是經濟方麵,四腳帳的推行,銀行-錢莊體係的拓展,寶鈔回籠的現狀,這些都要薑星火去親自關注。
第三嘛,則是農業方麵,農業既包括了農書試點地區的實際發放、講解情況,也包括使用中需要校正的東西,再就是輪作套種的不同效果,這些都是需要去實地考察的,除此以外,就是稅卒衛下鄉,以及隨之而來的土地重新清丈。
清丈田畝,字麵上肯定不是對現有的土地關係進行調整,隻是重新丈量然後重新畫《魚鱗冊》而已,但實際上的情況,並非這麽簡單,大明從洪武開國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基層的土地,不僅多有變遷,而且貓膩極多,阻力極大,但想要讓稅卒衛好好地收農業稅,不清丈田畝肯定是不行的。
哪怕士紳地主的反對聲音很大,這件事也必須要硬推下去,長痛不如短痛,在薑星火前世的大明,清丈田畝這種事情,很多能臣幹臣都推行過,不是不能硬推,就怕拖延,隻要中樞的決心足夠大,態度足夠堅決,是一定能幹成這件事的。
畢竟,清丈田畝雖然會讓士紳地主損失一部分利益,但這隻是割肉,並不會把士紳地主逼迫到傷筋動骨的地步,除非是個別喪心病狂的,否則應該沒有哪個人,在經曆了朱棣的大軍清掃江南後,還敢硬著頭皮去對抗稅卒衛。
當然了,這是在“士紳一體納糧”還沒決定推行下去的情況下,如果推行“士紳一體納糧”這種大殺器級別的政策的話,會不會引起劇烈的反彈,那就不太好說了,畢竟清丈田畝重畫《魚鱗冊》屬於朝廷例行公事,而“士紳一體納糧”就是真的傷筋動骨了
但是不管怎麽樣,改革都是一步一步來的,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清丈田畝過後,等到稅卒衛真正能夠做到紮根基層,那麽自然也就是“士紳一體納糧”政策進行推行的時候了。
薑星火對此倒是不著急,反正他時間長得很,慢點也好,免得步子太大扯了褲子,反正現在變法的輿論困境都已經基本解決了,上下統一思想以後,各方麵的事情逐步展開,都見到了成效,再不斷地培養得益於變法的官吏,以及商人、工廠主、工人、市民等等新興的社會階層也都隨之壯大,那麽可以預見的是,到了十幾年、二十幾年後,哪怕薑星火真有什麽三長兩短,已經形成了既得利益階層的變法,也不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中斷。
實際上,哪怕是轟轟烈烈的嘉隆萬大改革中,張居正的新政隻進行了十年,對大明社會各方麵所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在張居正死後,申時行依舊部分秉持著張居正新政的政策,在次輔和首輔的位置上前後幹了近十年,很好地將變法推行了下去。
所以,隻要大勢已成,那麽哪怕是皇帝不順眼,這些利國利民的政策,還是會被繼續執行下去。
第四,就是工業方麵的進展了,重工業和專營商品方麵,其實不太需要看,因為不久前剛去過,主要是江南棉紡織業的進展,薑星火這一年多的時間以來,一直忙於朝中的各種紛爭,始終無暇回江南一趟。
第五則是商業,如果有時間,而且既然離得其實不算遠的話,那麽薑星火還是想去浙江,看一看點對點商道、寧波市舶司這些事情的落實情況的。
總之,林林總總事情不少,但真要下基層去跑,其實就是兩個地點五個方麵的事情,在京城看看經濟和思想方麵的事情,在江南和浙江,也就是滬杭地區看看農業清丈土地和輕工業、商業的進展。
“幫我去鴻臚寺叫上解縉,讓他與我一道出門轉轉。”
薑星火喚來郭璡,讓他跑了一趟鴻臚寺。
“完事你便直接回家吧,今日的當值記錄我先給你勾了。”
眼見著天色漸暗,郭璡不僅喜上眉梢,打工人嘛,就算是京官,那有事的時候要加班表現,沒事的時候也是盼著準時下值的,有薑星火這一句話,他從鴻臚寺就可以直接回家了,不用再折返一趟回來“打卡”。
而這要比他正常下值的時間,還要早一些,因此肚子裏的那一絲微不可查的、本能飄出的怨念,也旋即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
而此時,在不遠處的胡氏府邸,胡季犛端著盆熱水,拿著沾濕了的棉布毛巾,親自給兒子擦洗,按照君子齋隨盒附贈的《使用說明》噴塗著香水。
要說老胡也不容易,按照後世的公元紀年,老胡是公元1336年生人,比姚廣孝小一歲,跟袁珙同歲,他們這批人,今年都是馬上快七十歲的人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指不定哪天說沒就沒,而胡季犛這一年的經曆,更是堪稱魔幻,換一般人,有這種巨大的落差,怕是早就心裏崩潰,但老胡沒有,老胡很堅強。
這源於胡季犛的人生經曆。
胡季犛出身越南地方豪族,祖上是越南陳王朝的高官重臣,他先後有兩位姑姑做了皇後,都嫁給了陳王朝第五位皇帝陳明宗陳奣,分別史稱明慈皇後、惇慈皇後;明慈皇後是第六位皇帝陳憲宗陳旺、第八位皇帝陳藝宗陳暊的生母,惇慈皇後是第九位皇帝陳睿宗陳曔的生母。
所以,胡季犛是正兒八經兒的陳朝外戚,還是資曆外戚那種。
除了出身,老胡自己也爭氣,不僅是治理地方的時候能力突出,有過人的政治智慧,還是安南國著名的儒學宗師和大詩人,著有《明道書》《國語詩義》等儒家和詩詞著作.除了文治,老胡武功也拿得出手,軍事生涯上有著抵禦在製蓬峨帶領下的巔峰占城國軍隊的出色戰績,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人物了。
熬到最後,他擁立年幼的陳少帝陳安做皇帝,這樣一出把戲是做給文武百官看的,目的是告訴文武百官,自己是陳王朝實際統治者,連皇帝廢立都是他說了算。
四年前,老胡廢了陳少帝,自己登上帝位,按照安南國的政治傳統,王朝更迭,都是以皇室姓名作為代稱的,而不是以國號,所以安南國的曆史,從陳朝,更迭到了胡朝,老胡年號聖元,不久後把皇位傳給了有陳朝血統的二兒子胡漢蒼,自己當起了太上皇,可惜隨著大明南征安南,他這太上皇攏共就當了兩年,就變成階下囚了。
縱觀老胡的人生,他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能忍。
要知道,薑星火的目標也就是送走大明的三個皇帝,老胡可是實打實的送走了陳朝的六個皇帝
幾十年的打壓排擠都忍下來了,這是何等的隱忍和心理素質?
再加上他飽讀史書,深諳華夏曆史上亡國之君的生存之道,又有一套自己的儒學心性修行辦法,順境之中或許沒什麽,但人到逆境,有沒有這些東西是差別很大的。
因此,雖然落差很大,但被俘來到大明的胡季犛很快就把心態調整了過來。
“歲寒,然後知鬆柏而後凋也梅蘭竹菊的主題固然不錯,若是有鬆柏,就更好了。”
胡元澄在鑄炮所泡了很久,身上一堆火藥味,老父親給他親自清洗幹淨後,噴上了以“修竹”為主題的香水,頓時感覺整個人都舒爽了。
“孔子此語,比喻君子如鬆柏一般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對你我父子,也是一種勉勵。”
“倒也不算什麽困苦折磨吧?”
胡元澄往後仰了仰脖頸,又舒展了一下肩膀上的肌肉,如是說道。
胡季犛又換了條棉布毛巾,看著銅盆裏的髒水,也是無奈搖頭。
自己這個大兒子,什麽都好,最好的地方就在於,真是幹一行愛一行啊!
“你能不能有點亡國之人的覺悟?”
“我覺得現在挺好。”
你看看人家小胡,為啥別的降臣都被邊緣化了,就他能達成“先後在兩個國家位極人臣”的成就?這就是職業態度!
胡季犛眼見著大兒子不需要自己喂雞湯,倒也放下心來,掂量著手裏的棉毛巾,問道:“其實要為父說來,你鼓搗的哪些大炮固然重要,可真就沒這輕飄飄的棉毛巾重要你知道這條棉毛巾多少錢嗎?”
胡元澄看了眼潔白如雪的棉布毛巾,回答不上來老父親的這個問題。
棉布毛巾,比麻布毛巾,用起來要柔軟舒服的多。
所以胡元澄想了想,說:“怎麽也得十文錢吧?”
胡季犛搖頭苦笑,隻道:“那用得了十文錢?五文錢一條,十三文一包(三條)。”
胡元澄旋即一怔,下意識地說道:“那恐怕沒人用麻布毛巾了。”
“自是如此。”
胡季犛又給兒子擦了擦背,在手腕處折起毛巾,說道:“你成天在鐵場那邊泡著,哪裏知道這小小的棉毛巾,現在都通行日本、朝鮮、琉球,乃至安南、占城、呂宋了這種東西,又便宜又好用,諸國跟大明基本都簽了條款差不多的《友好通商貿易契約》,現在是一船一船地從江南起運。”
“能掙錢嗎?”
胡元澄對經濟數字沒那麽敏感,這時候還沒意識到,薄利多銷到底是什麽概念,胡季犛本來對經濟這方麵也不敏感.好吧,父子兩人但凡有一個能搞明白宏觀經濟的,大虞的財政也不會被他倆玩到破產。
但經曆了薑星火的降維打擊後,胡季犛對於經濟之道,有了新的領悟,雖然很淺薄,但總算是進門了,不算撞得滿頭包的門外漢。
胡季犛回答道:“當然是掙錢的,一條棉毛巾估計有個兩三文的利差,一年往外賣,怕是要賣個數百萬條出去,你算算這是多少錢?”
按照1000文銅錢=1兩銀子的價格來換算的話,那就是上萬兩白銀的淨利潤。
別嫌少,一方麵是明初銀價本來就堅挺無比,另一方麵則是這還僅僅是“棉布毛巾”這一項商品,棉織品可多了去了,而且普遍都比棉布毛巾的利潤要高得多。
胡元澄這麽一算,再看看手邊的香水,對於大明這些商品的掙錢能力,是真的感到咂舌。
而就在父子討論的時候,這時候胡漢蒼也從國子監興衝衝地回來了。
第525章 略懂
“既然劉備能生出劉禪,那我生出這小子來也很合理吧。”
看著已經三十四歲卻依舊有些“地主家的傻兒子”模樣的小兒子,胡季犛在內心如是安慰自己。
“父親,國子監的王祭酒今日喚我們過去,說宮裏有旨意,允我們一道正式起行去江南。”
這件事倒不是什麽秘密,隻不過因為年前事情太多,加上年後諸事紛擾,這才推遲到了現在,不過胡漢蒼既然這麽興高采烈,自然也是有緣由的。
胡季犛轉念一想,便明白了過來,反而笑道:“吾兒有福。”
胡漢蒼一怔,胡元澄倒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胡季犛也沒忙著說什麽,而是給胡漢蒼同樣擦了擦身子,噴了香水,隨後才放下手帕,說道:“前陣子董貝州過世了。”
“最近我身子骨也不大爽利,本以為過了冬就好了,可這一開春,反而有些沉屙複起。”
見兩個兒子想要說些關切的話,胡季犛擺了擺手,隻道:“人這一輩子呢,生老病死,就是如此,我於國有過大功,也犯過大錯,但無論如何,秉持己心,我是問心無愧的.所以倒也沒想其他,安南國往後如何,跟我們胡氏一族,也再無關係,明白嗎?”
見兩個兒子點頭,胡季犛方才繼續說下去:“我放心不下的,其實就是你們兩個。”
“自古亡國之人,極少有能如我等一般活的還算自在的,這既是大明的胸襟,也是人家確實不屑於把我等如何,所以如今成為大明的子民,就好好為以後的事情做考慮我生兒子晚,你們倆都才三十來歲,以後的路還很長。”
“我本以為你們前半生享盡了權位富貴,會受不了來大明這裏的落差,如今看來,倒是多慮了,雖然生活上麵,沒那麽優渥了,但大明的風貌人情,終歸是安南所無法媲美的,換個環境,對伱們來說未嚐不是好事。”
“若是有一天我不在了,以後的事情,終究是要靠你們自己。”
胡季犛歎息一聲,看著胡元澄道:“還記得當年我寫給你的詩嗎?”
胡元澄點頭道:“天也覆,地也載,兄弟二人如何不相愛?”
胡季犛拉過長子的手,拍了拍他的手背,隻說道:“苦了你了。”
“以後胡氏的一切,都要重新奮鬥,但是為父相信,你一定有辦法改變這些狀況。”
“嗯。”
胡元澄微微頷首,神色肅穆:“父親請放心,交給我。”
“你有信心就好。”
“那我呢?”
胡漢蒼等了半天,見父親沒說話,主動問道。
“你就這樣就行。”
胡季犛意味深長地說道:“劉禪能活得好,就是因為他沒心沒肺,不管是不是裝的。”
“此去江南,多驚歎些便好了,遇事不要藏在心裏,剖開心肝給人看,皇帝方才放心我們。”
——————
已經北上的解縉自然是不可能從鴻臚寺趕過來了。
沒能順利下值回家的郭璡,路走到一半,忽然猛地一激靈。
他娘的,不對啊!
薑星火糊塗了,他也糊塗了,竟是都忘了解縉已經不在南京這一茬。
於是,郭璡又半道調轉回來,剛回衙門,便見薑星火在等他。
顯然,薑星火也意識到,自己下意識地讓人去尋解縉的命令,下達錯誤了。
薑星火的工作重點,還是在國內經濟建設和各種涉及基層製度的改革上。
在紙上寫寫畫畫,薑星火倒是愈發覺得,自己應該去基層走一走了。
主要是幾個方麵,第一是思想方麵,雖然通過各種報告,和相關大儒的描述,薑星火能了解現在士林的思想動態,除了新學思想以及太學之會的餘波,現在《王製》托古改製、梳理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經史分流等等,也都逐漸成了後起的熱點話題。
但這種事情,別人說是一方麵,自己去基層聽,又是一方麵,別人說的倒不一定是非要故意欺瞞你,但既然是從人嘴裏說出來的話,就一定是有他自己的立場的,因此,很有必要去下麵親自了解一番,否則在辦公室裏坐久了,就容易造成信息繭房。
第二是經濟方麵,四腳帳的推行,銀行-錢莊體係的拓展,寶鈔回籠的現狀,這些都要薑星火去親自關注。
第三嘛,則是農業方麵,農業既包括了農書試點地區的實際發放、講解情況,也包括使用中需要校正的東西,再就是輪作套種的不同效果,這些都是需要去實地考察的,除此以外,就是稅卒衛下鄉,以及隨之而來的土地重新清丈。
清丈田畝,字麵上肯定不是對現有的土地關係進行調整,隻是重新丈量然後重新畫《魚鱗冊》而已,但實際上的情況,並非這麽簡單,大明從洪武開國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基層的土地,不僅多有變遷,而且貓膩極多,阻力極大,但想要讓稅卒衛好好地收農業稅,不清丈田畝肯定是不行的。
哪怕士紳地主的反對聲音很大,這件事也必須要硬推下去,長痛不如短痛,在薑星火前世的大明,清丈田畝這種事情,很多能臣幹臣都推行過,不是不能硬推,就怕拖延,隻要中樞的決心足夠大,態度足夠堅決,是一定能幹成這件事的。
畢竟,清丈田畝雖然會讓士紳地主損失一部分利益,但這隻是割肉,並不會把士紳地主逼迫到傷筋動骨的地步,除非是個別喪心病狂的,否則應該沒有哪個人,在經曆了朱棣的大軍清掃江南後,還敢硬著頭皮去對抗稅卒衛。
當然了,這是在“士紳一體納糧”還沒決定推行下去的情況下,如果推行“士紳一體納糧”這種大殺器級別的政策的話,會不會引起劇烈的反彈,那就不太好說了,畢竟清丈田畝重畫《魚鱗冊》屬於朝廷例行公事,而“士紳一體納糧”就是真的傷筋動骨了
但是不管怎麽樣,改革都是一步一步來的,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清丈田畝過後,等到稅卒衛真正能夠做到紮根基層,那麽自然也就是“士紳一體納糧”政策進行推行的時候了。
薑星火對此倒是不著急,反正他時間長得很,慢點也好,免得步子太大扯了褲子,反正現在變法的輿論困境都已經基本解決了,上下統一思想以後,各方麵的事情逐步展開,都見到了成效,再不斷地培養得益於變法的官吏,以及商人、工廠主、工人、市民等等新興的社會階層也都隨之壯大,那麽可以預見的是,到了十幾年、二十幾年後,哪怕薑星火真有什麽三長兩短,已經形成了既得利益階層的變法,也不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中斷。
實際上,哪怕是轟轟烈烈的嘉隆萬大改革中,張居正的新政隻進行了十年,對大明社會各方麵所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在張居正死後,申時行依舊部分秉持著張居正新政的政策,在次輔和首輔的位置上前後幹了近十年,很好地將變法推行了下去。
所以,隻要大勢已成,那麽哪怕是皇帝不順眼,這些利國利民的政策,還是會被繼續執行下去。
第四,就是工業方麵的進展了,重工業和專營商品方麵,其實不太需要看,因為不久前剛去過,主要是江南棉紡織業的進展,薑星火這一年多的時間以來,一直忙於朝中的各種紛爭,始終無暇回江南一趟。
第五則是商業,如果有時間,而且既然離得其實不算遠的話,那麽薑星火還是想去浙江,看一看點對點商道、寧波市舶司這些事情的落實情況的。
總之,林林總總事情不少,但真要下基層去跑,其實就是兩個地點五個方麵的事情,在京城看看經濟和思想方麵的事情,在江南和浙江,也就是滬杭地區看看農業清丈土地和輕工業、商業的進展。
“幫我去鴻臚寺叫上解縉,讓他與我一道出門轉轉。”
薑星火喚來郭璡,讓他跑了一趟鴻臚寺。
“完事你便直接回家吧,今日的當值記錄我先給你勾了。”
眼見著天色漸暗,郭璡不僅喜上眉梢,打工人嘛,就算是京官,那有事的時候要加班表現,沒事的時候也是盼著準時下值的,有薑星火這一句話,他從鴻臚寺就可以直接回家了,不用再折返一趟回來“打卡”。
而這要比他正常下值的時間,還要早一些,因此肚子裏的那一絲微不可查的、本能飄出的怨念,也旋即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
而此時,在不遠處的胡氏府邸,胡季犛端著盆熱水,拿著沾濕了的棉布毛巾,親自給兒子擦洗,按照君子齋隨盒附贈的《使用說明》噴塗著香水。
要說老胡也不容易,按照後世的公元紀年,老胡是公元1336年生人,比姚廣孝小一歲,跟袁珙同歲,他們這批人,今年都是馬上快七十歲的人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指不定哪天說沒就沒,而胡季犛這一年的經曆,更是堪稱魔幻,換一般人,有這種巨大的落差,怕是早就心裏崩潰,但老胡沒有,老胡很堅強。
這源於胡季犛的人生經曆。
胡季犛出身越南地方豪族,祖上是越南陳王朝的高官重臣,他先後有兩位姑姑做了皇後,都嫁給了陳王朝第五位皇帝陳明宗陳奣,分別史稱明慈皇後、惇慈皇後;明慈皇後是第六位皇帝陳憲宗陳旺、第八位皇帝陳藝宗陳暊的生母,惇慈皇後是第九位皇帝陳睿宗陳曔的生母。
所以,胡季犛是正兒八經兒的陳朝外戚,還是資曆外戚那種。
除了出身,老胡自己也爭氣,不僅是治理地方的時候能力突出,有過人的政治智慧,還是安南國著名的儒學宗師和大詩人,著有《明道書》《國語詩義》等儒家和詩詞著作.除了文治,老胡武功也拿得出手,軍事生涯上有著抵禦在製蓬峨帶領下的巔峰占城國軍隊的出色戰績,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人物了。
熬到最後,他擁立年幼的陳少帝陳安做皇帝,這樣一出把戲是做給文武百官看的,目的是告訴文武百官,自己是陳王朝實際統治者,連皇帝廢立都是他說了算。
四年前,老胡廢了陳少帝,自己登上帝位,按照安南國的政治傳統,王朝更迭,都是以皇室姓名作為代稱的,而不是以國號,所以安南國的曆史,從陳朝,更迭到了胡朝,老胡年號聖元,不久後把皇位傳給了有陳朝血統的二兒子胡漢蒼,自己當起了太上皇,可惜隨著大明南征安南,他這太上皇攏共就當了兩年,就變成階下囚了。
縱觀老胡的人生,他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能忍。
要知道,薑星火的目標也就是送走大明的三個皇帝,老胡可是實打實的送走了陳朝的六個皇帝
幾十年的打壓排擠都忍下來了,這是何等的隱忍和心理素質?
再加上他飽讀史書,深諳華夏曆史上亡國之君的生存之道,又有一套自己的儒學心性修行辦法,順境之中或許沒什麽,但人到逆境,有沒有這些東西是差別很大的。
因此,雖然落差很大,但被俘來到大明的胡季犛很快就把心態調整了過來。
“歲寒,然後知鬆柏而後凋也梅蘭竹菊的主題固然不錯,若是有鬆柏,就更好了。”
胡元澄在鑄炮所泡了很久,身上一堆火藥味,老父親給他親自清洗幹淨後,噴上了以“修竹”為主題的香水,頓時感覺整個人都舒爽了。
“孔子此語,比喻君子如鬆柏一般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對你我父子,也是一種勉勵。”
“倒也不算什麽困苦折磨吧?”
胡元澄往後仰了仰脖頸,又舒展了一下肩膀上的肌肉,如是說道。
胡季犛又換了條棉布毛巾,看著銅盆裏的髒水,也是無奈搖頭。
自己這個大兒子,什麽都好,最好的地方就在於,真是幹一行愛一行啊!
“你能不能有點亡國之人的覺悟?”
“我覺得現在挺好。”
你看看人家小胡,為啥別的降臣都被邊緣化了,就他能達成“先後在兩個國家位極人臣”的成就?這就是職業態度!
胡季犛眼見著大兒子不需要自己喂雞湯,倒也放下心來,掂量著手裏的棉毛巾,問道:“其實要為父說來,你鼓搗的哪些大炮固然重要,可真就沒這輕飄飄的棉毛巾重要你知道這條棉毛巾多少錢嗎?”
胡元澄看了眼潔白如雪的棉布毛巾,回答不上來老父親的這個問題。
棉布毛巾,比麻布毛巾,用起來要柔軟舒服的多。
所以胡元澄想了想,說:“怎麽也得十文錢吧?”
胡季犛搖頭苦笑,隻道:“那用得了十文錢?五文錢一條,十三文一包(三條)。”
胡元澄旋即一怔,下意識地說道:“那恐怕沒人用麻布毛巾了。”
“自是如此。”
胡季犛又給兒子擦了擦背,在手腕處折起毛巾,說道:“你成天在鐵場那邊泡著,哪裏知道這小小的棉毛巾,現在都通行日本、朝鮮、琉球,乃至安南、占城、呂宋了這種東西,又便宜又好用,諸國跟大明基本都簽了條款差不多的《友好通商貿易契約》,現在是一船一船地從江南起運。”
“能掙錢嗎?”
胡元澄對經濟數字沒那麽敏感,這時候還沒意識到,薄利多銷到底是什麽概念,胡季犛本來對經濟這方麵也不敏感.好吧,父子兩人但凡有一個能搞明白宏觀經濟的,大虞的財政也不會被他倆玩到破產。
但經曆了薑星火的降維打擊後,胡季犛對於經濟之道,有了新的領悟,雖然很淺薄,但總算是進門了,不算撞得滿頭包的門外漢。
胡季犛回答道:“當然是掙錢的,一條棉毛巾估計有個兩三文的利差,一年往外賣,怕是要賣個數百萬條出去,你算算這是多少錢?”
按照1000文銅錢=1兩銀子的價格來換算的話,那就是上萬兩白銀的淨利潤。
別嫌少,一方麵是明初銀價本來就堅挺無比,另一方麵則是這還僅僅是“棉布毛巾”這一項商品,棉織品可多了去了,而且普遍都比棉布毛巾的利潤要高得多。
胡元澄這麽一算,再看看手邊的香水,對於大明這些商品的掙錢能力,是真的感到咂舌。
而就在父子討論的時候,這時候胡漢蒼也從國子監興衝衝地回來了。
第525章 略懂
“既然劉備能生出劉禪,那我生出這小子來也很合理吧。”
看著已經三十四歲卻依舊有些“地主家的傻兒子”模樣的小兒子,胡季犛在內心如是安慰自己。
“父親,國子監的王祭酒今日喚我們過去,說宮裏有旨意,允我們一道正式起行去江南。”
這件事倒不是什麽秘密,隻不過因為年前事情太多,加上年後諸事紛擾,這才推遲到了現在,不過胡漢蒼既然這麽興高采烈,自然也是有緣由的。
胡季犛轉念一想,便明白了過來,反而笑道:“吾兒有福。”
胡漢蒼一怔,胡元澄倒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胡季犛也沒忙著說什麽,而是給胡漢蒼同樣擦了擦身子,噴了香水,隨後才放下手帕,說道:“前陣子董貝州過世了。”
“最近我身子骨也不大爽利,本以為過了冬就好了,可這一開春,反而有些沉屙複起。”
見兩個兒子想要說些關切的話,胡季犛擺了擺手,隻道:“人這一輩子呢,生老病死,就是如此,我於國有過大功,也犯過大錯,但無論如何,秉持己心,我是問心無愧的.所以倒也沒想其他,安南國往後如何,跟我們胡氏一族,也再無關係,明白嗎?”
見兩個兒子點頭,胡季犛方才繼續說下去:“我放心不下的,其實就是你們兩個。”
“自古亡國之人,極少有能如我等一般活的還算自在的,這既是大明的胸襟,也是人家確實不屑於把我等如何,所以如今成為大明的子民,就好好為以後的事情做考慮我生兒子晚,你們倆都才三十來歲,以後的路還很長。”
“我本以為你們前半生享盡了權位富貴,會受不了來大明這裏的落差,如今看來,倒是多慮了,雖然生活上麵,沒那麽優渥了,但大明的風貌人情,終歸是安南所無法媲美的,換個環境,對伱們來說未嚐不是好事。”
“若是有一天我不在了,以後的事情,終究是要靠你們自己。”
胡季犛歎息一聲,看著胡元澄道:“還記得當年我寫給你的詩嗎?”
胡元澄點頭道:“天也覆,地也載,兄弟二人如何不相愛?”
胡季犛拉過長子的手,拍了拍他的手背,隻說道:“苦了你了。”
“以後胡氏的一切,都要重新奮鬥,但是為父相信,你一定有辦法改變這些狀況。”
“嗯。”
胡元澄微微頷首,神色肅穆:“父親請放心,交給我。”
“你有信心就好。”
“那我呢?”
胡漢蒼等了半天,見父親沒說話,主動問道。
“你就這樣就行。”
胡季犛意味深長地說道:“劉禪能活得好,就是因為他沒心沒肺,不管是不是裝的。”
“此去江南,多驚歎些便好了,遇事不要藏在心裏,剖開心肝給人看,皇帝方才放心我們。”
——————
已經北上的解縉自然是不可能從鴻臚寺趕過來了。
沒能順利下值回家的郭璡,路走到一半,忽然猛地一激靈。
他娘的,不對啊!
薑星火糊塗了,他也糊塗了,竟是都忘了解縉已經不在南京這一茬。
於是,郭璡又半道調轉回來,剛回衙門,便見薑星火在等他。
顯然,薑星火也意識到,自己下意識地讓人去尋解縉的命令,下達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