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您剛才是怎麽想的?”進了屋門,黃子威忍不住問道。
“相忍為國唄。”
薑星火的氣度越來越大了,頗有種“宰相肚裏能撐船”的意味。
他似乎對眼前的這些派係得失,並沒有放在心裏。
薑星火給黃子威倒了杯茶,遞到他身前,自己也倒了一杯。
“可未見諸公有這般心胸。”
“那是因為他們把門戶之見看的太深。”
吹了吹漂浮在茶杯上的茶葉,薑星火笑了笑:“既然要做事,你不能要求別人有跟你一樣的視角,這種互相交換,反倒是常見的事情,要是非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不但做不到,而且活的會很累.我的學生於謙在這一點上其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是個小孩子,但他從來都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有時候說來慚愧,我們這些成人,在一些事情上反倒不如孩童。”
“能做一件是一件。”
薑星火拉開遮在牆上的一麵簾子,後麵不是窗戶,而是一塊黑板,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關於政治、軍事、思想、科技等方麵的內容,以及這些方麵所對應的具體措施。
而這塊黑板雖然很大,上麵的內容雖然很多,但卻肉眼可見地,很多事情都用各種其他顏色進行了標識,用來展示進度。
“內容呢,就是年初做匯報時候講的那些,除了那些,還有一些思想、科技上的事情,但你別看事情多,可一件件事情做起來,還真就沒多少了。”
黃子威細細觀摩片刻,發現確實如此。
譬如內陸貿易下麵,就有重農抑商國策、商稅、點對點商道、郵局這四項,而這裏麵重農抑商國策,顯然已經在輿論和實際上,向著四民皆本演變了,而商稅處於持續推進中,點對點商道處於剛剛開始推進,郵局則是待推進。
同樣的道理,也能體現在海洋貿易等事務方麵。
看著這塊黑板,一股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站在永樂二年的這個時候,回首來時的路,發現已經走了很長、很長。
一開始,所有人都在質疑要不要變法,後來是薑星火等人用一路的行動,打破了這種質疑,然而接下來的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那些日夜裏遇到的挑戰一點都不少,數次論戰,以及無數工坊、工場拔地而起,大片的海外市場被開拓.這些事情都經曆過了,才知道今日的艱難。
換句話說,今天的變法再難,還能難得過一開始全是敵人,支持者寥寥無幾的時候嗎?
不可能的。
所以,既然經曆過了這麽多大風大浪,那麽眼下的財政危機,又算得了什麽呢?
日子又不是過不下去,朱高熾優柔寡斷,不肯操刀分配,那薑星火自己上就行了,割點自己的肉算什麽,眼光放長遠點,現在大明的整體經濟做的是增量而不是存量,把時間線延長到三年、五年,這些根本算不得多大的數字。
而且,薑星火還有一重深意,隱藏了下來。
“可還是覺得”
“肉疼?”
黃子威搖搖頭,隻道:“這些尚書、侍郎,有些自私。”
薑星火淡淡道:“我覺得他們的主張沒毛病,按慣例確實不能隨便挪用工部、兵部的錢,這樣做不利於朝廷穩定,而且我們不是強盜,不能幹那種事,至於現在的財政製度合不合理,以後怎麽改,那是以後的事情。”
黃子威遲疑道:“可是……我還是擔心戶部的問題,會影響朝堂上的政局,畢竟大明的總收入是有數的,無非就是田稅和專營商品稅以及商稅這三大塊,雖然已經改革許久了,可新政畢竟不可能完全取代舊製,戶部的財政問題,很難徹底解決,若是再拖延下去,明年財政也困難,將來還是會出事。”
“哈哈哈哈!你啊,著相了。”
薑星火喝完茶,點著他笑了笑,隻說道:“你說就算是戶部還不起,會怎麽樣?”
黃子威怔了怔,這個問題,他倒是還真沒考慮過。
在黃子威的潛意識裏,隻覺得今年的這種各部寺之間的財政拆解,屬於拆東牆補西牆,要是還不起,那肯定會出問題,但具體出什麽問題,他並沒有進行深思。
順著這個思路,黃子威思考了下去。
是啊,如果明年真的還不起,會怎麽樣?
戶部會賴帳?不不不。
電光火石之間,黃子威忽然想通了迷霧後的真相。
——反而要加大變法力度!
是的,聽起來邏輯不太通順,為什麽戶部為了維持變法向其他各部寺拆解資金,還不起反而會促進變法的進程呢?
原因很簡單,如果還不起錢,那戶部不僅成了大爺,而且其他各部為了讓戶部還錢,就得支持戶部的搞錢計劃。
戶部能怎麽搞錢?無非就是黃子威說的那三塊,加大對夏秋兩稅征收中間環節的清理力度,加大國內貿易和海洋貿易的規模用來收更多的商稅,加大對於鹽等專營商品的厘清和追溯。
無論是那一條,都是在正向促進變法!
想通了這些,黃子威驚訝地看向正在喝茶的薑星火。
他終於明白,這位國師為什麽在今天的財政會議上這般隱忍退讓了,不僅僅是相忍為國,更是所圖甚遠。
第533章 托付
永樂二年的財政會議開完以後,北征的軍費問題就基本上算是協調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在軍事領域和政治經濟領域互不幹擾的進程。
朝廷中樞整體上還是沒有太大變動,因為北京那邊已經設立了以郭資為尚書的行部,再加上行後軍都督府的鎮遠侯顧成、魏國公徐輝祖,有一套完整的小的文武班底用來運轉北直隸乃至整個北方的政務,所以並不需要把整個朝廷都搬空,文官方麵隻需要帶一些隨駕的人員即可。
譬如金忠、金幼孜,以及楊榮等人,就要跟著一起北征。
而在臨行之前,朱棣也召見了薑星火。
當客串傳旨的朱高燧來到薑星火家裏時,薑星火等人正在吃湯鍋。
之所以在春末夏初吃湯鍋,倒不是什麽別的原因,主要是李大帥之前特意從安南托軍方的運輸船裝回來一箱菌菇,據說是當地的特產,不僅能保存,而且味道口感鮮美無比。
本來早就打算吃的,但是聽說李大帥自己都躺板板了,這菌菇也就不敢下口了,後來薑星火又覺得扔了實在是浪費,在確定不會致幻、致死後,拿來涮鍋吃。
各種菌菇的湯鍋是一鍋,有人不愛吃菌菇,就吃羊肉。
羊肉從北宋時候起,就成為了華夏大地上最受歡迎的肉食之一,而另一鍋的湯鍋叫做紅白湯鍋,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意思是羊肉鮮紅、白菜清爽,再佐之白蘿卜嫩滑,吃起來味道極佳,而且有補氣補血的功效。
不過雖然看起來是普通的湯鍋,但現實中很多東西還得分開來看待,為什麽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道理就在這裏,譬如說薑星火此刻手中端著的湯碗裏裝的,看起來是一碗普通的湯,但其實是牛骨頭熬製而成的高湯,裏麵放了幾根蔥花和香菇、豆腐片,看起來色香俱全,聞起來也十分誘人。
菌菇湯鍋是薑萱弄的,而這東西自然不是薑萱做的,是老和尚的指定廚師。
說實話,每次看啞叔駝著背手裏捏著一把尖刀庖丁解牛如行雲流水,薑星火都覺得,這人年輕的時候,指定是老和尚養的死士。
至於是不是,薑星火沒問。
哪怕是再親密的關係,有些事情也是不好問的,人總得有點隱私。
比如薑星火就從來都不關心,姚廣孝的情報到底是從哪來的,也不關心他的情報網被裁撤後,留了多少閑棋冷子。
朱高燧看起來心情不錯,也沒陰沉個臉,而是哼著小曲,背著手就溜達了進來。
夕陽的餘暉照在他的身上,有點長的臉和那雙狹長的眼睛,看起來都多了幾許暖意。
“這是?”
“哦,待會兒再說,正好沒吃飯呢。”
朱高燧隨後把背著手攥著的聖旨扔到了旁邊的桌上,一點尊敬他父皇的意思都沒有。
“三皇子殿下來了。”
薑星火連忙將手邊的空碗遞給身旁的於謙,讓他去盛碗羊血湯。
他則笑嗬嗬地站起來迎向了朱高燧。
朱高燧也笑嗬嗬地回應道:“國師好久不見,近來過得怎麽樣啊?”
“湊合,湊合。”
兩人一同坐了下來。
朱高燧拿出一包東西拆開,抽出一顆來遞給薑星火。
薑星火笑著擺擺手:“不吃,這東西吃多了爛嘴巴。”
“管他娘的。”
非是別的,正是從呂宋等地傳入的檳榔,本是水手用來提神的,後來發現受眾竟然不少,於是漸漸流行了起來。
不過檳榔的危害,薑星火是知道的,所以下令市舶司嚴查檳榔走私,倒是沒讓《明報》大力宣傳,因為人都有逆反心理你不讓他幹什麽,他非得要試試。
但這世界上的奇珍異寶,不論是什麽,朱高燧作為皇子,總是能搞到的。
朱高燧嚼了兩口,大約知道這樣麻痹自己不好,直接給吐到了餐桌旁的廢簍裏,才歎氣道:“唉!自打我被抓去服苦役後,咱倆都快一個月沒見過麵了。”
薑星火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所謂“抓去服苦役”,指的就是追查揭帖案。
紀綱沒被砍腦袋,他交上去了幾個抓到的暴昭餘黨,既然事情被薑星火通過太學之會解決了,朱棣也懶得追究他,反正紀綱還挺好用的。
但這件事情不能不查,於是朱棣就把任務交給了整日無所事事的朱高燧。
朱高燧帶著為數不多的人手,開始了在整個南直隸亂竄。
結果呢,不能說一無所獲吧,隻能說沒啥進展。
這也是正常的,人家又不傻,一開始沒有情報戰線對抗的經驗,落網的比較多,現在都混成老油條了,全都是單線聯係,而且組織結構非常嚴密,想要抓到這些所剩不多的建文死忠,實在是很費勁。
“先吃。”
薑星火指了指桌上的一碟羊肉,笑眯眯地招呼道:“嚐嚐味道怎麽樣?”
不管是老和尚還是薑星火,基本都不怎麽講究生活條件,粗茶淡飯也好,山珍海味也罷,都沒什麽區別,不過到了他們這種級別,吃喝穿住之類的東西,確實不用自己操心了。
薑星火有點道德潔癖,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跟普通百姓差距很大,但有些無奈的地方就在於,哪怕是他主動要求,像是類似李景隆送的菌菇之類的各種土特產,還是會收到不少。
明初這種社會風氣,官員們非常重視這個,要是真把自己當聖人,一點往來都沒有,也不太現實。
薑星火也隻能做到逢年過節送點價值適當的禮物,但自己是不會收過分昂貴的節禮的。
這種食品類的東西,收到也不能扔了,送人份量又太小,隻能自己吃。
而這些羊肉,就是冬天的時候,朱高煦從開平送來的,還是削好了用冰塊凍起來的,到了南京也放在冰窖裏,吃起來不算很新鮮,但明顯是草原上的肥羊,跟淮西那些草場養的羊口感區別很大。
將山羊的肉切成薄片,倒入了沸水之中,慢慢咕嘟燉煮出來,除了這隻草原肥羊外,另外還準備了各式各樣的佐料和配菜。
“不錯,在南京待了好幾年,挺久沒吃到這種羊肉的味道了。”
朱高燧吃完後,輕輕吸了一口湯鍋飄出來的香氣,,滿足地籲了口氣,感覺渾身上下都暖烘烘的,仿佛整個人泡在溫泉裏似的。
“去呂宋可就沒有了。”
“今年還有就行了。”
“相忍為國唄。”
薑星火的氣度越來越大了,頗有種“宰相肚裏能撐船”的意味。
他似乎對眼前的這些派係得失,並沒有放在心裏。
薑星火給黃子威倒了杯茶,遞到他身前,自己也倒了一杯。
“可未見諸公有這般心胸。”
“那是因為他們把門戶之見看的太深。”
吹了吹漂浮在茶杯上的茶葉,薑星火笑了笑:“既然要做事,你不能要求別人有跟你一樣的視角,這種互相交換,反倒是常見的事情,要是非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不但做不到,而且活的會很累.我的學生於謙在這一點上其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是個小孩子,但他從來都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有時候說來慚愧,我們這些成人,在一些事情上反倒不如孩童。”
“能做一件是一件。”
薑星火拉開遮在牆上的一麵簾子,後麵不是窗戶,而是一塊黑板,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關於政治、軍事、思想、科技等方麵的內容,以及這些方麵所對應的具體措施。
而這塊黑板雖然很大,上麵的內容雖然很多,但卻肉眼可見地,很多事情都用各種其他顏色進行了標識,用來展示進度。
“內容呢,就是年初做匯報時候講的那些,除了那些,還有一些思想、科技上的事情,但你別看事情多,可一件件事情做起來,還真就沒多少了。”
黃子威細細觀摩片刻,發現確實如此。
譬如內陸貿易下麵,就有重農抑商國策、商稅、點對點商道、郵局這四項,而這裏麵重農抑商國策,顯然已經在輿論和實際上,向著四民皆本演變了,而商稅處於持續推進中,點對點商道處於剛剛開始推進,郵局則是待推進。
同樣的道理,也能體現在海洋貿易等事務方麵。
看著這塊黑板,一股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站在永樂二年的這個時候,回首來時的路,發現已經走了很長、很長。
一開始,所有人都在質疑要不要變法,後來是薑星火等人用一路的行動,打破了這種質疑,然而接下來的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那些日夜裏遇到的挑戰一點都不少,數次論戰,以及無數工坊、工場拔地而起,大片的海外市場被開拓.這些事情都經曆過了,才知道今日的艱難。
換句話說,今天的變法再難,還能難得過一開始全是敵人,支持者寥寥無幾的時候嗎?
不可能的。
所以,既然經曆過了這麽多大風大浪,那麽眼下的財政危機,又算得了什麽呢?
日子又不是過不下去,朱高熾優柔寡斷,不肯操刀分配,那薑星火自己上就行了,割點自己的肉算什麽,眼光放長遠點,現在大明的整體經濟做的是增量而不是存量,把時間線延長到三年、五年,這些根本算不得多大的數字。
而且,薑星火還有一重深意,隱藏了下來。
“可還是覺得”
“肉疼?”
黃子威搖搖頭,隻道:“這些尚書、侍郎,有些自私。”
薑星火淡淡道:“我覺得他們的主張沒毛病,按慣例確實不能隨便挪用工部、兵部的錢,這樣做不利於朝廷穩定,而且我們不是強盜,不能幹那種事,至於現在的財政製度合不合理,以後怎麽改,那是以後的事情。”
黃子威遲疑道:“可是……我還是擔心戶部的問題,會影響朝堂上的政局,畢竟大明的總收入是有數的,無非就是田稅和專營商品稅以及商稅這三大塊,雖然已經改革許久了,可新政畢竟不可能完全取代舊製,戶部的財政問題,很難徹底解決,若是再拖延下去,明年財政也困難,將來還是會出事。”
“哈哈哈哈!你啊,著相了。”
薑星火喝完茶,點著他笑了笑,隻說道:“你說就算是戶部還不起,會怎麽樣?”
黃子威怔了怔,這個問題,他倒是還真沒考慮過。
在黃子威的潛意識裏,隻覺得今年的這種各部寺之間的財政拆解,屬於拆東牆補西牆,要是還不起,那肯定會出問題,但具體出什麽問題,他並沒有進行深思。
順著這個思路,黃子威思考了下去。
是啊,如果明年真的還不起,會怎麽樣?
戶部會賴帳?不不不。
電光火石之間,黃子威忽然想通了迷霧後的真相。
——反而要加大變法力度!
是的,聽起來邏輯不太通順,為什麽戶部為了維持變法向其他各部寺拆解資金,還不起反而會促進變法的進程呢?
原因很簡單,如果還不起錢,那戶部不僅成了大爺,而且其他各部為了讓戶部還錢,就得支持戶部的搞錢計劃。
戶部能怎麽搞錢?無非就是黃子威說的那三塊,加大對夏秋兩稅征收中間環節的清理力度,加大國內貿易和海洋貿易的規模用來收更多的商稅,加大對於鹽等專營商品的厘清和追溯。
無論是那一條,都是在正向促進變法!
想通了這些,黃子威驚訝地看向正在喝茶的薑星火。
他終於明白,這位國師為什麽在今天的財政會議上這般隱忍退讓了,不僅僅是相忍為國,更是所圖甚遠。
第533章 托付
永樂二年的財政會議開完以後,北征的軍費問題就基本上算是協調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在軍事領域和政治經濟領域互不幹擾的進程。
朝廷中樞整體上還是沒有太大變動,因為北京那邊已經設立了以郭資為尚書的行部,再加上行後軍都督府的鎮遠侯顧成、魏國公徐輝祖,有一套完整的小的文武班底用來運轉北直隸乃至整個北方的政務,所以並不需要把整個朝廷都搬空,文官方麵隻需要帶一些隨駕的人員即可。
譬如金忠、金幼孜,以及楊榮等人,就要跟著一起北征。
而在臨行之前,朱棣也召見了薑星火。
當客串傳旨的朱高燧來到薑星火家裏時,薑星火等人正在吃湯鍋。
之所以在春末夏初吃湯鍋,倒不是什麽別的原因,主要是李大帥之前特意從安南托軍方的運輸船裝回來一箱菌菇,據說是當地的特產,不僅能保存,而且味道口感鮮美無比。
本來早就打算吃的,但是聽說李大帥自己都躺板板了,這菌菇也就不敢下口了,後來薑星火又覺得扔了實在是浪費,在確定不會致幻、致死後,拿來涮鍋吃。
各種菌菇的湯鍋是一鍋,有人不愛吃菌菇,就吃羊肉。
羊肉從北宋時候起,就成為了華夏大地上最受歡迎的肉食之一,而另一鍋的湯鍋叫做紅白湯鍋,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意思是羊肉鮮紅、白菜清爽,再佐之白蘿卜嫩滑,吃起來味道極佳,而且有補氣補血的功效。
不過雖然看起來是普通的湯鍋,但現實中很多東西還得分開來看待,為什麽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道理就在這裏,譬如說薑星火此刻手中端著的湯碗裏裝的,看起來是一碗普通的湯,但其實是牛骨頭熬製而成的高湯,裏麵放了幾根蔥花和香菇、豆腐片,看起來色香俱全,聞起來也十分誘人。
菌菇湯鍋是薑萱弄的,而這東西自然不是薑萱做的,是老和尚的指定廚師。
說實話,每次看啞叔駝著背手裏捏著一把尖刀庖丁解牛如行雲流水,薑星火都覺得,這人年輕的時候,指定是老和尚養的死士。
至於是不是,薑星火沒問。
哪怕是再親密的關係,有些事情也是不好問的,人總得有點隱私。
比如薑星火就從來都不關心,姚廣孝的情報到底是從哪來的,也不關心他的情報網被裁撤後,留了多少閑棋冷子。
朱高燧看起來心情不錯,也沒陰沉個臉,而是哼著小曲,背著手就溜達了進來。
夕陽的餘暉照在他的身上,有點長的臉和那雙狹長的眼睛,看起來都多了幾許暖意。
“這是?”
“哦,待會兒再說,正好沒吃飯呢。”
朱高燧隨後把背著手攥著的聖旨扔到了旁邊的桌上,一點尊敬他父皇的意思都沒有。
“三皇子殿下來了。”
薑星火連忙將手邊的空碗遞給身旁的於謙,讓他去盛碗羊血湯。
他則笑嗬嗬地站起來迎向了朱高燧。
朱高燧也笑嗬嗬地回應道:“國師好久不見,近來過得怎麽樣啊?”
“湊合,湊合。”
兩人一同坐了下來。
朱高燧拿出一包東西拆開,抽出一顆來遞給薑星火。
薑星火笑著擺擺手:“不吃,這東西吃多了爛嘴巴。”
“管他娘的。”
非是別的,正是從呂宋等地傳入的檳榔,本是水手用來提神的,後來發現受眾竟然不少,於是漸漸流行了起來。
不過檳榔的危害,薑星火是知道的,所以下令市舶司嚴查檳榔走私,倒是沒讓《明報》大力宣傳,因為人都有逆反心理你不讓他幹什麽,他非得要試試。
但這世界上的奇珍異寶,不論是什麽,朱高燧作為皇子,總是能搞到的。
朱高燧嚼了兩口,大約知道這樣麻痹自己不好,直接給吐到了餐桌旁的廢簍裏,才歎氣道:“唉!自打我被抓去服苦役後,咱倆都快一個月沒見過麵了。”
薑星火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所謂“抓去服苦役”,指的就是追查揭帖案。
紀綱沒被砍腦袋,他交上去了幾個抓到的暴昭餘黨,既然事情被薑星火通過太學之會解決了,朱棣也懶得追究他,反正紀綱還挺好用的。
但這件事情不能不查,於是朱棣就把任務交給了整日無所事事的朱高燧。
朱高燧帶著為數不多的人手,開始了在整個南直隸亂竄。
結果呢,不能說一無所獲吧,隻能說沒啥進展。
這也是正常的,人家又不傻,一開始沒有情報戰線對抗的經驗,落網的比較多,現在都混成老油條了,全都是單線聯係,而且組織結構非常嚴密,想要抓到這些所剩不多的建文死忠,實在是很費勁。
“先吃。”
薑星火指了指桌上的一碟羊肉,笑眯眯地招呼道:“嚐嚐味道怎麽樣?”
不管是老和尚還是薑星火,基本都不怎麽講究生活條件,粗茶淡飯也好,山珍海味也罷,都沒什麽區別,不過到了他們這種級別,吃喝穿住之類的東西,確實不用自己操心了。
薑星火有點道德潔癖,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跟普通百姓差距很大,但有些無奈的地方就在於,哪怕是他主動要求,像是類似李景隆送的菌菇之類的各種土特產,還是會收到不少。
明初這種社會風氣,官員們非常重視這個,要是真把自己當聖人,一點往來都沒有,也不太現實。
薑星火也隻能做到逢年過節送點價值適當的禮物,但自己是不會收過分昂貴的節禮的。
這種食品類的東西,收到也不能扔了,送人份量又太小,隻能自己吃。
而這些羊肉,就是冬天的時候,朱高煦從開平送來的,還是削好了用冰塊凍起來的,到了南京也放在冰窖裏,吃起來不算很新鮮,但明顯是草原上的肥羊,跟淮西那些草場養的羊口感區別很大。
將山羊的肉切成薄片,倒入了沸水之中,慢慢咕嘟燉煮出來,除了這隻草原肥羊外,另外還準備了各式各樣的佐料和配菜。
“不錯,在南京待了好幾年,挺久沒吃到這種羊肉的味道了。”
朱高燧吃完後,輕輕吸了一口湯鍋飄出來的香氣,,滿足地籲了口氣,感覺渾身上下都暖烘烘的,仿佛整個人泡在溫泉裏似的。
“去呂宋可就沒有了。”
“今年還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