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微微抬頭,一臉的淡然,仿佛根本就沒有把這名鐵甲將領放在眼裏。
鐵甲將領哭喪著臉,連連行禮認罪,但讓人奇怪的是,他就是沒讓開道路。
“既然知道是曹國公當麵,那為什麽不讓開?”曹阿大厲聲問道。
“沒有接到命令。”
鐵甲將領的回答讓薑星火覺得非常奇怪。
沒有接到命令,是沒有接到薑星火和李景隆來這裏的命令,還是沒接到放他們進去的命令?
如果是前者,那麽信使顯然出問題了,如果是後者,誰敢下這樣的命令?
亦或是,兼而有之?
畢竟前麵兩撥信使沒回來就已經引起他們的警惕了,好在身邊的軍隊足夠多,也足夠精銳,所以薑星火和李景隆才直接來鎮海衛一探究竟。
“命令?”
李景隆冷笑一聲,從腰間摸出雙龍金符牌,舉起來晃了晃,道:“這就是命令,接到了嗎?”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初,跟以前的朝代一樣,軍中都是用符牌製的,有金龍符牌,也有鍍金符牌,還有素銀符牌,根據武官的不同級別,老朱發了好幾千個,而李景隆手裏拿的就是最高級別的,他的符牌在一些細節上還跟其他國公不一樣,屬於是私人訂製款,見了這塊符牌,就已經能表明身份了,而且這塊令牌就足夠下令了。
而這位鐵甲將領接下來的反應更是奇怪,就好像在等李景隆表明身份一樣,他長舒了一口氣,趕忙讓開路,恭敬地說道:“末將參見曹國公,不知國公駕臨,失禮之處請國公海涵,請國公隨末將進城吧。”
薑星火若有所思地看著他。
這人,就像是接了上級發布的不得不完成的得罪人任務,而在走完流程以後,一副自己終於解脫了的樣子。
“嗯。”
李景隆應該也察覺到了這一點,輕輕點了點頭,然後翻身上馬,帶著自己的隊伍,昂首闊步走入鎮海衛城。
鎮海衛的城池不小,但因為靠近海邊,所以土壤並不肥沃,哪怕是城裏各家前的自留地,甚至還有很多地段還荒蕪著,顯然沒有經曆過太多的耕耘,這種狀況,在鎮海衛城內隨處可見。
城裏的軍戶並不全是當兵的,反而絕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之類的家屬,他們的營養情況並不樂觀,很多人麵有菜色並且不良於行。
這種情況顯然是非常不正常的。
畢竟,太倉州東麵的土地,都是鎮海衛的軍田,而且鎮海衛就守著長江出海口,別的不說,最起碼魚蝦這類肉食是管夠的,朝廷確實有禁止捕撈的規定,但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這種規定根本不可能嚴格落實到衛所這裏,君不見崇明島上的崇明沙所頓頓大魚大蝦?
薑星火和李景隆騎著馬,一邊慢悠悠地沿街行走,一邊品評著街上的風俗物事。
“這裏的軍戶,餓的不像樣子啊。”
行走了半響,薑星火忍不住感歎道
李景隆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等到了城中指揮使的地方,鐵甲將領如釋重負一般與二人分別了。
指揮使衙門中,鎮海衛的指揮使叫做王文,他是個中年男子,身形孔武有力,臉頰上留著一圈絡腮胡,麵相威嚴,看起來是一位頗為沉穩的人物。
他正在指揮士卒,燒毀著什麽。
忽然,他抬起頭,望向遠方。
“指揮使,曹國公來了,同行的應該還有國師。”
王文眯了眯眼睛,露出警惕的表情,同時一股難以抑製的煩躁從他的胸膛中湧起。
他無視了李景隆派來的兩撥信使,故意讓鐵甲將領去拖延時間,可還是來不及了。
“不要燒了,燒不完的都倒入海裏!”
無可奈何之下,王文隻得去迎接兩人。
“這是燒什麽呢?隔著老遠就見好大的煙氣。”
王文陪笑道:“燒木炭呢,這些天太冷了,最近剛放晴,趕緊預備一些.國公,不知伱們到來,實在是有失遠迎。”
“無妨。”
李景隆擺了擺手,然後指了指身旁的薑星火:“國師也在此,王指揮使,不介意讓你的屬下暫避吧?”
王文看了薑星火一眼,眼中閃過一抹詫異的光芒,但卻沒說什麽,點了點頭,說道:“當然不介意。”
跟軍隊交涉,李景隆出麵比薑星火好使的多,所以薑星火剛才並沒有喧賓奪主,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薑星火的分內之事了。
大門一閉,曹阿大則帶著一眾甲士,警惕地守衛在門外。
大隊士兵已經進城了,雖然鎮海衛的態度很奇怪,但在這裏地方,倒是不虞真出什麽事。
屋內隻有寥寥幾人,薑星火吩咐道:“把鎮海衛所屬軍田的資料拿出來給我看看。”
“是,國師大人。”
王文早有準備,很快就讓人把資料文書拿了過來。
薑星火接過來,隨便瞟了一眼這些冊子,隨後便翻了一冊出來,一頁一頁地仔細閱讀著。
過了片刻,薑星火合上了冊子,將它放到了旁邊,然後問道:“你叫什麽名字,來鎮海衛城多久了?”
王文連忙拱手說道:“回稟國師,在下王文,來鎮海衛城十七年了。”
薑星火點點頭,十七年,那就是從鎮海衛城建立就來了,按他的歲數看,不像是二十歲就能憑藉戰功當指揮使的人,所以多半是父死子繼。
隨後出乎王文預料,薑星火和李景隆並沒有對信使被扣留的事情發難,而是讓王文把鎮海衛其他的中高級軍官叫過來問話。
鎮海衛雖然不滿員,但在編製上跟明軍其他衛並沒有區別,設有左、右、中、前、後共五個千戶所,標準編製是1120人為一所,120人為一個百戶所,百戶所下麵則是設總旗2個(每總旗轄50人)、小旗10個(每小旗轄10人)。
而在軍官方麵,除了王文這個正三品指揮使,衛城裏的中高級軍官還包括從三品的指揮同知、正四品的指揮僉事、從五品的衛鎮撫,這些軍官一般來講,也都是世襲的。
不過薑星火還是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雖然有人在王文口中生病不便來,但李景隆還是讓曹阿大帶兵把所有鎮海衛的中高級軍官都“請”了過來。
而這裏麵,果然有王文不願意讓其露麵的,這也是王文之前扣押信使的原因,就是為了給各種準備爭取時間。
其中就有一位衛鎮撫是從吳淞江所升任的,而吳淞江所和寶山所,之前因為靠近鬆江府,所以都抽調參與過江南治水的行動,這人薑星火雖然叫不出名字來,但是打過幾次照麵,臉還是認識的。
“什麽時候調過來的?”
“回稟國師大人,卑職今年剛調過來鎮海衛的。”
“喔。”
薑星火點了點頭,又問道:“那鎮海衛城的情形,你了解多少?如實說。”
“國師真想知道?”李鎮撫反問道。
“當然。”
“那求國師和曹國公保我,我若是說了,鎮海衛定然待不下去了。”
李景隆輕笑一聲,隻道:“莫說是保你,你如實道來,便是調去別處升你做個同知、僉事也是尋常事,真有重要情報,國師和我高興了,賞你個指揮使又有何難?”
看著這兩尊大佛親口許諾,這位李鎮撫終於放下心來,如實把鎮海衛的種種內幕供了出來。
不聽不知道,一聽還真是足夠觸目驚心。
怪不得鎮海衛上下之前那般怪異,原來是擔心蓋子捂不住了。
薑星火直接把手裏做好的冊子扔到一邊去了,這些都是精心編好的,跟實際情況肯定不一樣。
根據這位李鎮撫的口述,鎮海衛的軍田,雖然還掛在各軍戶的名下,但實際上有百分之六十都被侵占了,而其中除了各級將領瓜分的,剩下的大頭,大約百分之三十五,而且是鎮海衛土壤情況較好的地段,是被漕運總督、隆平侯張信吞了。
這些軍戶,在實際上淪落為了張信的佃農。
而鎮海衛的將領們,也通過這種利益輸送,獲得了張信的庇護,有了靠山。
而且由於鎮海衛直接把守著長江入海口,有自己的船隊,所以平常還會幫助張信幹一些漕運轉出來的走私生意,將領們可以說掙得盆滿缽滿。
正是因為雙方的利益高度捆綁,所以鎮海衛從指揮使王文到下麵各級將領,都默契地選擇了捂蓋子,而因為他們的手段並不高明或者說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讓人一眼就看出來了不對勁。
“有意思了。”
李景隆挑了挑眉,饒有興趣地問道:“打算怎麽辦?”
薑星火目光炯炯地盯著李景隆,沉聲說道:“先控製住鎮海衛上下,帶的人夠嗎?”
李景隆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不難,中高級將領都在這,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拿下他們其他人不會亂來的。”
“你也有任務。”李景隆指了指李鎮撫。
李鎮撫聞言,立刻道:“請國公吩咐。”
李景隆笑著說道:“你的任務簡單,就是控製住鎮海衛其他的底層軍官,然後等我們召集的時候說句話。”
李鎮撫立刻點頭應允,然後又說道:“這個沒有問題,但是王指揮使怎麽辦?”
“這你就放心好了。”
薑星火淡然說道:“若是不反抗那就綁起來,若是敢反抗,殺了便是了。”
李鎮撫駭得手指頭都在抖,雖然自己剛才有借刀殺人的心思,不然也不會說這句話,但憑著自己沒什麽實據的三言兩語,這位人狠話不多的國師就要把正三品的指揮使殺了?不怕自己撒謊殺錯嗎?
這其實是李鎮撫多慮了,隻是他的層級所了解到的信息,跟薑星火有信息差而已。
薑星火當然不可能靠著他的口供殺人,在來之前,錦衣衛和稅卒衛都已經大概探查、了解到了鎮海衛的一些情況,這裏麵的貓膩是顯而易見的,而不管怎麽說,既然王文都這個敷衍態度了,真敢反抗殺了也就殺了.正三品武官,官階很高嗎?
李景隆哈哈一笑,然後拍了拍李鎮撫的肩膀,說道:“你放心,鎮海衛不過是小事罷了。”
李鎮撫連忙躬身說道:“卑職明白。”
“嗯!”
李景隆滿意地點了點頭,又說道:“好了,現在沒你的事兒了,你先歇著等命令吧。”
李鎮撫站起身,拱手告辭。
等到李鎮撫走出房間,李景隆的臉色,立刻陰沉下來。
他的目光中閃爍著冷厲的寒芒,嘴角勾勒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張信,哼!”
“這一次,我一定要把鎮海衛收拾清楚。”
李景隆低聲說著,臉上浮現出一絲猙獰的表情。
平日裏,哪有這般名正言順地搞這些他看不順眼的人的機會?但現在張信忘乎所以,主動把機會遞了過來。
實際上李景隆一點都不奇怪,是真的不奇怪,因為曆史就是輪回,人們從曆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學不到任何教訓,在洪武朝,李景隆親眼目睹了那麽多公侯(因為朱元璋對武臣基本都是封公侯,伯爵封的很少,且絕大部分都是封給文臣)被卷入一場場大案裏,最後粉身碎骨。
那些洪武朝的公侯,哪個不是戰功赫赫?哪個不是得到皇帝的喜愛?可最後呢?
鐵甲將領哭喪著臉,連連行禮認罪,但讓人奇怪的是,他就是沒讓開道路。
“既然知道是曹國公當麵,那為什麽不讓開?”曹阿大厲聲問道。
“沒有接到命令。”
鐵甲將領的回答讓薑星火覺得非常奇怪。
沒有接到命令,是沒有接到薑星火和李景隆來這裏的命令,還是沒接到放他們進去的命令?
如果是前者,那麽信使顯然出問題了,如果是後者,誰敢下這樣的命令?
亦或是,兼而有之?
畢竟前麵兩撥信使沒回來就已經引起他們的警惕了,好在身邊的軍隊足夠多,也足夠精銳,所以薑星火和李景隆才直接來鎮海衛一探究竟。
“命令?”
李景隆冷笑一聲,從腰間摸出雙龍金符牌,舉起來晃了晃,道:“這就是命令,接到了嗎?”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初,跟以前的朝代一樣,軍中都是用符牌製的,有金龍符牌,也有鍍金符牌,還有素銀符牌,根據武官的不同級別,老朱發了好幾千個,而李景隆手裏拿的就是最高級別的,他的符牌在一些細節上還跟其他國公不一樣,屬於是私人訂製款,見了這塊符牌,就已經能表明身份了,而且這塊令牌就足夠下令了。
而這位鐵甲將領接下來的反應更是奇怪,就好像在等李景隆表明身份一樣,他長舒了一口氣,趕忙讓開路,恭敬地說道:“末將參見曹國公,不知國公駕臨,失禮之處請國公海涵,請國公隨末將進城吧。”
薑星火若有所思地看著他。
這人,就像是接了上級發布的不得不完成的得罪人任務,而在走完流程以後,一副自己終於解脫了的樣子。
“嗯。”
李景隆應該也察覺到了這一點,輕輕點了點頭,然後翻身上馬,帶著自己的隊伍,昂首闊步走入鎮海衛城。
鎮海衛的城池不小,但因為靠近海邊,所以土壤並不肥沃,哪怕是城裏各家前的自留地,甚至還有很多地段還荒蕪著,顯然沒有經曆過太多的耕耘,這種狀況,在鎮海衛城內隨處可見。
城裏的軍戶並不全是當兵的,反而絕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之類的家屬,他們的營養情況並不樂觀,很多人麵有菜色並且不良於行。
這種情況顯然是非常不正常的。
畢竟,太倉州東麵的土地,都是鎮海衛的軍田,而且鎮海衛就守著長江出海口,別的不說,最起碼魚蝦這類肉食是管夠的,朝廷確實有禁止捕撈的規定,但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這種規定根本不可能嚴格落實到衛所這裏,君不見崇明島上的崇明沙所頓頓大魚大蝦?
薑星火和李景隆騎著馬,一邊慢悠悠地沿街行走,一邊品評著街上的風俗物事。
“這裏的軍戶,餓的不像樣子啊。”
行走了半響,薑星火忍不住感歎道
李景隆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等到了城中指揮使的地方,鐵甲將領如釋重負一般與二人分別了。
指揮使衙門中,鎮海衛的指揮使叫做王文,他是個中年男子,身形孔武有力,臉頰上留著一圈絡腮胡,麵相威嚴,看起來是一位頗為沉穩的人物。
他正在指揮士卒,燒毀著什麽。
忽然,他抬起頭,望向遠方。
“指揮使,曹國公來了,同行的應該還有國師。”
王文眯了眯眼睛,露出警惕的表情,同時一股難以抑製的煩躁從他的胸膛中湧起。
他無視了李景隆派來的兩撥信使,故意讓鐵甲將領去拖延時間,可還是來不及了。
“不要燒了,燒不完的都倒入海裏!”
無可奈何之下,王文隻得去迎接兩人。
“這是燒什麽呢?隔著老遠就見好大的煙氣。”
王文陪笑道:“燒木炭呢,這些天太冷了,最近剛放晴,趕緊預備一些.國公,不知伱們到來,實在是有失遠迎。”
“無妨。”
李景隆擺了擺手,然後指了指身旁的薑星火:“國師也在此,王指揮使,不介意讓你的屬下暫避吧?”
王文看了薑星火一眼,眼中閃過一抹詫異的光芒,但卻沒說什麽,點了點頭,說道:“當然不介意。”
跟軍隊交涉,李景隆出麵比薑星火好使的多,所以薑星火剛才並沒有喧賓奪主,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薑星火的分內之事了。
大門一閉,曹阿大則帶著一眾甲士,警惕地守衛在門外。
大隊士兵已經進城了,雖然鎮海衛的態度很奇怪,但在這裏地方,倒是不虞真出什麽事。
屋內隻有寥寥幾人,薑星火吩咐道:“把鎮海衛所屬軍田的資料拿出來給我看看。”
“是,國師大人。”
王文早有準備,很快就讓人把資料文書拿了過來。
薑星火接過來,隨便瞟了一眼這些冊子,隨後便翻了一冊出來,一頁一頁地仔細閱讀著。
過了片刻,薑星火合上了冊子,將它放到了旁邊,然後問道:“你叫什麽名字,來鎮海衛城多久了?”
王文連忙拱手說道:“回稟國師,在下王文,來鎮海衛城十七年了。”
薑星火點點頭,十七年,那就是從鎮海衛城建立就來了,按他的歲數看,不像是二十歲就能憑藉戰功當指揮使的人,所以多半是父死子繼。
隨後出乎王文預料,薑星火和李景隆並沒有對信使被扣留的事情發難,而是讓王文把鎮海衛其他的中高級軍官叫過來問話。
鎮海衛雖然不滿員,但在編製上跟明軍其他衛並沒有區別,設有左、右、中、前、後共五個千戶所,標準編製是1120人為一所,120人為一個百戶所,百戶所下麵則是設總旗2個(每總旗轄50人)、小旗10個(每小旗轄10人)。
而在軍官方麵,除了王文這個正三品指揮使,衛城裏的中高級軍官還包括從三品的指揮同知、正四品的指揮僉事、從五品的衛鎮撫,這些軍官一般來講,也都是世襲的。
不過薑星火還是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雖然有人在王文口中生病不便來,但李景隆還是讓曹阿大帶兵把所有鎮海衛的中高級軍官都“請”了過來。
而這裏麵,果然有王文不願意讓其露麵的,這也是王文之前扣押信使的原因,就是為了給各種準備爭取時間。
其中就有一位衛鎮撫是從吳淞江所升任的,而吳淞江所和寶山所,之前因為靠近鬆江府,所以都抽調參與過江南治水的行動,這人薑星火雖然叫不出名字來,但是打過幾次照麵,臉還是認識的。
“什麽時候調過來的?”
“回稟國師大人,卑職今年剛調過來鎮海衛的。”
“喔。”
薑星火點了點頭,又問道:“那鎮海衛城的情形,你了解多少?如實說。”
“國師真想知道?”李鎮撫反問道。
“當然。”
“那求國師和曹國公保我,我若是說了,鎮海衛定然待不下去了。”
李景隆輕笑一聲,隻道:“莫說是保你,你如實道來,便是調去別處升你做個同知、僉事也是尋常事,真有重要情報,國師和我高興了,賞你個指揮使又有何難?”
看著這兩尊大佛親口許諾,這位李鎮撫終於放下心來,如實把鎮海衛的種種內幕供了出來。
不聽不知道,一聽還真是足夠觸目驚心。
怪不得鎮海衛上下之前那般怪異,原來是擔心蓋子捂不住了。
薑星火直接把手裏做好的冊子扔到一邊去了,這些都是精心編好的,跟實際情況肯定不一樣。
根據這位李鎮撫的口述,鎮海衛的軍田,雖然還掛在各軍戶的名下,但實際上有百分之六十都被侵占了,而其中除了各級將領瓜分的,剩下的大頭,大約百分之三十五,而且是鎮海衛土壤情況較好的地段,是被漕運總督、隆平侯張信吞了。
這些軍戶,在實際上淪落為了張信的佃農。
而鎮海衛的將領們,也通過這種利益輸送,獲得了張信的庇護,有了靠山。
而且由於鎮海衛直接把守著長江入海口,有自己的船隊,所以平常還會幫助張信幹一些漕運轉出來的走私生意,將領們可以說掙得盆滿缽滿。
正是因為雙方的利益高度捆綁,所以鎮海衛從指揮使王文到下麵各級將領,都默契地選擇了捂蓋子,而因為他們的手段並不高明或者說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讓人一眼就看出來了不對勁。
“有意思了。”
李景隆挑了挑眉,饒有興趣地問道:“打算怎麽辦?”
薑星火目光炯炯地盯著李景隆,沉聲說道:“先控製住鎮海衛上下,帶的人夠嗎?”
李景隆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不難,中高級將領都在這,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拿下他們其他人不會亂來的。”
“你也有任務。”李景隆指了指李鎮撫。
李鎮撫聞言,立刻道:“請國公吩咐。”
李景隆笑著說道:“你的任務簡單,就是控製住鎮海衛其他的底層軍官,然後等我們召集的時候說句話。”
李鎮撫立刻點頭應允,然後又說道:“這個沒有問題,但是王指揮使怎麽辦?”
“這你就放心好了。”
薑星火淡然說道:“若是不反抗那就綁起來,若是敢反抗,殺了便是了。”
李鎮撫駭得手指頭都在抖,雖然自己剛才有借刀殺人的心思,不然也不會說這句話,但憑著自己沒什麽實據的三言兩語,這位人狠話不多的國師就要把正三品的指揮使殺了?不怕自己撒謊殺錯嗎?
這其實是李鎮撫多慮了,隻是他的層級所了解到的信息,跟薑星火有信息差而已。
薑星火當然不可能靠著他的口供殺人,在來之前,錦衣衛和稅卒衛都已經大概探查、了解到了鎮海衛的一些情況,這裏麵的貓膩是顯而易見的,而不管怎麽說,既然王文都這個敷衍態度了,真敢反抗殺了也就殺了.正三品武官,官階很高嗎?
李景隆哈哈一笑,然後拍了拍李鎮撫的肩膀,說道:“你放心,鎮海衛不過是小事罷了。”
李鎮撫連忙躬身說道:“卑職明白。”
“嗯!”
李景隆滿意地點了點頭,又說道:“好了,現在沒你的事兒了,你先歇著等命令吧。”
李鎮撫站起身,拱手告辭。
等到李鎮撫走出房間,李景隆的臉色,立刻陰沉下來。
他的目光中閃爍著冷厲的寒芒,嘴角勾勒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張信,哼!”
“這一次,我一定要把鎮海衛收拾清楚。”
李景隆低聲說著,臉上浮現出一絲猙獰的表情。
平日裏,哪有這般名正言順地搞這些他看不順眼的人的機會?但現在張信忘乎所以,主動把機會遞了過來。
實際上李景隆一點都不奇怪,是真的不奇怪,因為曆史就是輪回,人們從曆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學不到任何教訓,在洪武朝,李景隆親眼目睹了那麽多公侯(因為朱元璋對武臣基本都是封公侯,伯爵封的很少,且絕大部分都是封給文臣)被卷入一場場大案裏,最後粉身碎骨。
那些洪武朝的公侯,哪個不是戰功赫赫?哪個不是得到皇帝的喜愛?可最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