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們個個麵露喜色,他們知道朱高煦若是登基,必將重用他們這些武人。


    而文官們雖然心中不滿,但也無可奈何,隻能隨聲附和或是沉默不語。


    朱棣看著下方的群臣反應不一,心中明白這個決定會引起一些波瀾,但他相信自己的決斷是正確的,朱高煦有能力承擔起儲君的重任。


    這時,朱高煦從群臣中走出,跪倒在朱棣的麵前。


    他激動萬分,眼中閃爍著淚花。


    朱高煦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儲君之位來之不易,更明白自己肩上擔負的重任。


    “兒臣定當不負父皇厚望,盡心盡力輔佐父皇治理天下。”


    在奉天殿內,當朱棣宣布冊立朱高煦為儲君的那一刻,朱高熾仿佛被雷擊中,整個人僵在了原地,他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眼神中充滿了失落和不甘。


    朱高熾一直以來都是個穩重而仁厚的皇子,他雖然沒有朱高煦那種鋒芒畢露的勇力和脾性,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執政風格,他重視士紳的聲音,關心百姓的生計,深受文官們的愛戴。


    然而,在這一刻,他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化為了泡影。


    朱高熾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仿佛被無數根尖刺同時紮入,湧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酸楚。


    ——父皇還是不喜歡不像他的自己。


    朱高熾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努力站穩肥碩的身子,他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失態.他深吸一口氣,試圖平複內心的波瀾。


    然而,他的眼神卻出賣了他,朱高熾的眼神變得黯淡無光,目光失焦地望向遠方,仿佛在尋找一個可以逃離現實的出口。


    在冊封大典結束後,朱高熾默默地離開了奉天殿,他沒有跟隨群臣一起向新儲君道賀,而是選擇了獨自離開。


    他胖胖的背影在陽光下顯得那麽孤獨和無助,仿佛整個世界都與他無關了。


    這場儲君之爭雖然結束了,但朝中的風雲變幻卻才剛剛開始。


    朱高煦被立為儲君後,整個朝廷都為之震動,盡管有些文官心中不滿,但無人敢公然反對皇帝的決定。


    與此同時,大皇子朱高熾的日子卻越發難過,他原本就身體孱弱,加上這次打擊,更是心力交瘁。


    回到府邸後,朱高熾將自己關在書房中,整日閉門不出,拒絕了所有來訪的賓客。


    在這段時間裏,朱高熾仿佛變了一個人。


    他除了讀書,還開始在府邸中栽種花草,每日親自澆水施肥,看著那些生命從種子一點點破土而出,逐漸茁壯成長,朱高熾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


    朱高熾甚至還養了一隻白毛小狗,這是朱瞻基撿回來的。


    這些小小的生命仿佛在告訴他,即使遭遇了挫折,也依然有重新開始的勇氣。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高熾的心情逐漸平複下來,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思考自己的未來。


    堅韌如他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了韜光養晦,暗中積蓄力量。


    朱高熾明白,自己雖然失去了儲君之位,但仍然是父皇的嫡長子,在朝廷中擁有強大的勢力,是父皇用來製衡太子的重要手段。


    在這一點上,朱高熾看的反而比朱高煦更透徹。


    朱高熾不相信自己這個飛揚跋扈的弟弟能在某些事情上忍得住,因為太子這個位置,要承受的壓力是無法想象的,上下總得得罪一頭,而很多事情難免與皇帝的立場相悖。


    更何況,朱高煦和薑星火兩兩相加,已經足以威脅皇權,他在等著朱高煦廣結黨羽,公然挑戰朱棣的權威,甚至暗中謀劃篡位之事的時候。


    這場較量,在朱高熾看來還沒到結束的時候,或許還會持續下去,十年、二十年


    第563章 歐洲


    在浩渺的大洋上,鄭和的寶船艦隊宛如一條巨龍,蜿蜒地航行著。


    兩千料旗艦桅杆高聳,帆布飽滿,船身鑲嵌著象征大明皇威的金色龍紋,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整個艦隊所到之處,海浪都仿佛畏懼三分,輕輕退避。


    這一日,瞭望手忽然報告,前方出現一支陌生艦隊。


    鄭和站在旗艦的甲板上,用望遠鏡過了一會兒才遠眺到那支逐漸清晰的船隊,隻見那些船隻雖不及大明寶船雄偉,但也頗具規模,船帆上繡著奇異的圖騰。


    很快,有消息傳來,確認是錫蘭島上甘波羅王國的艦隊。


    鄭和眉頭微皺,這個位於滿剌加海峽以西的島上的國家,對大明的態度一直模棱兩可不算友善,卻偏偏是薑星火的計劃裏必須要控製的地方。


    錫蘭島即後世的斯裏蘭卡,最早由屬於印度雅利安語係的部落其首領僧訶羅率領移民到該島,故其部落也稱僧訶羅人,是錫蘭島人口最多的民族。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將該梵文kāi音譯為“僧迦羅”,義靜《求法高僧傳》音譯為“僧訶羅”,華夏史籍因其特產獅子所以多稱“獅子國”。


    由於南天竺諸邦國的勢力分布實在混亂,所以之前鄭和對錫蘭王國一直保持了比較謹慎的態度,並未貿然動兵,不過通過之前在古裏、柯枝等幾個王國的港口通商,鄭和算是搞清楚了南天竺的狀況。


    南天竺雖然有數十個邦國,看起來非常混亂,但這些邦國主要就是兩種人構成的,一種是泰米爾人,一種是馬拉雅蘭人。


    泰米爾人主要信印度教中的個人專奉一神的“守貞專奉派”,而馬拉雅蘭人則信奉“蛇神”,主要特點是母係社會和大家族製。


    這兩種人從外表、衣著和飲食習慣上來講還是很好分辨的。


    從外表上看,泰米爾人膚色較黑,鼻子小而扁平,嘴唇厚,頭發黑而濃密、卷曲;拉雅蘭人起源於達羅毗荼人,是在雅利安人入侵以後和達羅毗荼人大規模通婚產生的,因此現在的拉雅蘭人從外表上看膚色較白,鼻梁適中,嘴唇薄。


    從飲食習慣上看,泰米爾人食物以大米為主食,喜吃酸辣、椰油和葷食;拉雅蘭人則用竹筒蒸大米椰子飯,或用椰子汁煮大米、幹果、豆飯,窮苦人家以魚類和薯類為主食。


    但無論是泰米爾人還是馬拉雅蘭人,衣著都是差不多的,男人通常隻纏一條兩米長的圍褲,有的還披一條小布單或穿一件無領長袖綢衫,女人喜歡穿帶金銀花邊的紗。


    而現在的錫蘭島上,也有兩個王國,一個是泰米爾人的王國,一個是僧訶羅人的王國。


    泰米爾人的王國“賈夫納王國”占據了錫蘭島的北部沿海一小部分區域,而錫蘭島的主體由僧訶羅人占據,大明所指的“錫蘭國”其實並不準確,但總體來講,在大明的概念裏,錫蘭王國就是僧訶羅人的王國“甘波羅王國”。


    而現在掌握了錫蘭國或者說甘波羅王國話語權的,就是攝政王亞烈苦奈兒。


    亞烈苦奈兒是前任攝政王的哥哥,之前在政變中失敗,借道賈夫納王國逃亡到了南天竺,現在前任攝政王死了,他順勢回來奪取了甘波羅王國的控製權。


    但亞烈苦奈兒在國家治理上遠不如他的弟弟,是個極度好戰的主,不僅在甘波羅王國沿海港口訓練水師,還仗著地理優勢到處劫掠前往滿剌加海峽的商船,甚至還屢次跟北麵的鄰國摩擦,準備滅亡賈夫納王國一統錫蘭島。


    隨著兩支艦隊逐漸靠近,甘波羅王國艦隊的指揮官派出一艘小船,上麵載著幾名使者,前來大明艦隊交涉。


    甘波羅王國的使者小船緩緩靠近大明寶船,使者的臉上帶著倨傲與不屑。


    他們身穿五彩斑斕的無領長袖綢衫,手持象征權威的黃金節杖,仿佛自己就是這片海域的主宰。


    鄭和站在甲板上,身後是一排威嚴的大明將士。


    鄭和身材高大,此時身著鬥牛服,腰懸玉帶,端地是氣宇軒昂,不怒自威。


    “你們是什麽人?為何擅自闖入我國海域?”


    甘波羅王國使者率先開口,語氣傲慢。


    鄭和凝視著他們,半晌才說道:“我等乃奉大明皇帝旨意,率領艦隊巡視海外,宣揚和平,促進貿易。此來並無冒犯之意,隻是希望與你國建立友好關係。”


    甘波羅王國使者聞言冷笑一聲,道:“大明?哼,你們想要建立友好關係,就得向我們進貢繳稅,否則就休想從這裏過去!”


    鄭和的聲音變得冰冷而堅定:“使者此言差矣,我大明乃天朝上國,物產豐富,國力強盛。我們巡視海外,是為了宣揚和平,是為了自由貿易,而非向他人低頭,伱國若真心希望與大明為敵,還請看清楚,你麵對的是什麽樣的敵人。”


    甘波羅王國的使者們順著鄭和的目光望去,卻見遠處的海麵上,又浮現出了兩支龐大的艦隊。


    這不由地讓他們一窒!


    他們已經集結了全部的水師,原以為跟大明艦隊的規模和船隻大小雖然略有差距,但還沒到不能打的地步,可誰知眼前的艦隊,竟然隻是大明的前鋒艦隊!


    上次鄭和艦隊歸航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看到規模,所以這次難免產生了信息差。


    甘波羅王國的使者們被鄭和的氣勢和大明軍威所懾,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他們麵麵相覷,眼中流露出不安與惶恐。


    要知道,這次交涉並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反而讓大明看出了他們的裝腔作勢。


    過了半晌,大約覺得實在丟人,甘波羅王國的使者試圖再次強硬起來,以挽回麵子。


    其中一名使者清了清嗓子,高聲道:“如果你們不按照我們的規矩來,就別怪我們不客氣。”


    鄭和聞言,不禁冷笑一聲。


    他上前一步,逼近那名使者,厲聲道:“不客氣?你們想怎樣不客氣?難道還想與我大明開戰不成?”


    翻譯把鄭和的話翻譯了過來,使者臉上一陣青一陣白。


    鄭和見狀,心中已有計較,他轉身對身後的將士們說道:“傳令下去,做好戰鬥準備,若敵人執迷不悟,就讓他們見識見識大明艦隊的厲害!”


    將士們齊聲應諾,聲音震天動地。


    甘波羅王國的使者嚇得兩股戰戰,竟是半晌難以挪動。


    他們雖然嘴上強硬,但內心深處卻已經對大明艦隊的實力感到恐懼。


    他們知道,按現在的規模來看,一旦真的動起手來,自己的艦隊根本不是對手。


    這時,另一名甘波羅王國的使者趕緊上前打圓場:“大明使者息怒,我們並沒有要與您開戰的意思。”


    鄭和聽了這話,心中更加有底,甘波羅王國使者已經開始示弱了,這說明他們並不是真的有底氣想與大明為敵,一開始多半也是武力威懾加上言語恐嚇的打算。


    於是,鄭和決定暫時穩住甘波羅王國,等做好合縱連橫的準備工作再動手。


    “既然你們這麽說,那大明也不是不講道理,隻要甘波羅王國以後對大明保持友好態度,不再挑釁滋事,大明自然不會為難你們。但是,如果你們執迷不悟,非要與我們為敵的話,那就要後果自負了。”


    甘波羅王國使者們連連點頭稱是,表示一定會將鄭和的話轉告給攝政王亞烈苦奈兒。


    對於這些使者來說,這次交涉雖然沒有完全達到目的,但至少沒有讓艦隊規模遠超他們想象的大明動怒發兵,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鄭和見狀也就不再為難他們,驅離了甘波羅王國的艦隊以後,鄭和立即召集艦隊高層,於旗艦的寬敞議事廳中召開緊急會議。


    眾人圍坐在一張巨大的海圖前。


    “諸位。”


    鄭和聲音沉穩:“甘波羅王國對我大明不敬,意圖挑釁,我們該如何應對?”


    指揮官們紛紛議論起來,有的主張以強硬手段回應甘波羅王國的挑釁,展示大明的軍事實力;有的則建議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鄭和靜靜地聽著眾人的意見,心中已經有了對接下來行動的計劃。


    鄭和冷靜地說道:“甘波羅王國雖然有些艦隊,但對於我們來說,並不算什麽,不過此次下西洋,目標乃是從上次的終點南天竺繼續向西,與帖木兒汗國、白羊王朝、馬穆魯克王朝等國家建交,同時進行貿易和補給,最後一鼓作氣繞行整個大陸,抵達西班牙.所以如果能夠妥善解決甘波羅王國問題,還是要盡量減少我們的損耗。”


    跟其他國家航海家的一無所知不同,大明的遠洋艦隊有完整的地球儀和海圖,以及最先進的定位方法。


    這就相當於薑老師已經把標準答案告訴你了,你按著步驟進行就行,並沒有太多的未知危險。


    因此,此行的路途雖然遙遠,但難度並不大,隻需要沿著大陸邊緣走就行,隻是比較考驗後勤補給和水手的忍耐力。


    而既然如今已經與帖木兒汗國達成契約,那麽補給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同樣經曆了這幾次遠洋,鄭和艦隊的水手也不是沒有經驗的菜鳥了,在目標和路線都非常明確的前提下,他們完全能夠承受長途旅程的痛苦為此,船上還沒少養羊和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