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廉神色有些淡然,他道:“快了,去了你就知道了。”
聽了這話,李夫人看向李相廉的眼神中帶了些擔憂,她伸手握住李相廉的手,關心道:“你這兩天是怎麽了,怎麽一直都是情緒不高的樣子。”
李相廉不著痕跡拉開了李夫人的手,把眼中的複雜掩下去,“沒事,這兩日衙門的事情多,有些累。”
“郎君寬心,縱使忙也不會一直忙下去,無論什麽事總會了結的,就算忙也要注意身子。”
李夫人話音剛落,馬車就停了下來。
車夫的聲音傳了進來,“老爺,夫人,到地方了。”
李相廉深深看了李夫人一眼,道:“下車吧。”
看著刑部衙門的大門,李夫人麵色不解,疑惑道:“郎君怎的帶我來這裏了?我一個婦道人家,哪裏能來這裏?”
看著她神色自然,不露一絲心虛痕跡,李相廉心中說不出是什麽感覺。
他道:“沒錯,進去吧。”
李相廉帶著李夫人經過大廳,進了後麵的房間。
兩人進了屋子,周宵已經坐在椅子上等候多時了。
事關緊要,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為了避免打草驚蛇,周宵沒有大張旗鼓將李夫人收監,而是同意讓李相廉將他夫人直接帶到衙門問話。
看到兩人,周宵淡淡道:“大人,李夫人。”
“臣婦參見郡王。”
看到周宵,李夫人朝著他行禮。
“起來吧。“周宵看著李夫人像是並不知道今天讓她來是所為何事的樣子,意味不明地看了李相廉一眼,道“大人竟還未和尊夫人說?”
李相廉被周宵的眼神看的一陣尷尬,想說些什麽。
周宵卻很快收回了目光,看著一臉疑惑的李夫人,直言道:“李夫人認識祥麟閣的東家趙福生嗎?”
李夫人搖搖頭,道:“回郡王的話,臣婦倒是在祥麟閣買過東西,不過並不認識那裏的東家。”
“不認識趙福生,那陸拾一呢?”
說著,周宵目光落在李夫人臉上,隻見他話音剛落,李夫人臉上飛快得閃過一絲慌亂,她很快帶上疑惑的表情。
“郡王說的人,臣婦也不認識,是這兩人犯了什麽罪和臣婦有關嗎?郡王明鑒啊,臣婦是真不認識這兩個人啊。”
周宵的眼神在李夫人緊緊交握的雙手上瞥了一眼,他收回視線,淡淡道:“夫人想清楚再說不遲。”
“郡王,臣婦……”
不等李夫人把話說完,李相廉一把把茶杯掃在地上。
“啪嗒”
“錦娘,陸拾一已經招了,事到臨頭你也沒什麽可狡辯的了。”
李相廉看向李夫人的眼神滿滿都是失望。
周宵看著李夫人,“李夫人想好再說,也該為家中兒女孫子考慮。”
聽了這話,李夫人終於變了臉色,不複剛才的淡定。
想到家中的幾個孩子,剛有了孩子的大兒子,即將要娶妻的小兒子,已經議親的大女兒,兩個乖巧懂事又可愛的,小女兒。各種畫麵走馬觀燈般在她腦海中循環。
李夫人心痛不已,她當即跪在地上,“郡王爺,我都說,我願意將功贖罪,還請郡王爺能夠放過我家中的兒女和孫子。”
周宵並不答話,他拿出紙筆,遞給李夫人,道:“朝中與夫人有關聯的官員及其家眷,為夫人所用的人,還請夫人一一羅列下來。”
李夫人並不落筆,執拗地看著周宵,“還請郡王饒恕我的家人。”
周宵看了李相廉一眼,隻見他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看著一言不發裝死的李相廉,周宵眼中劃過一抹冷意。
他知道李相廉打什麽主意,不就是想要保全全家人的性命從而默認了李夫人的做法。
可惜了,這麽多年為官生涯,李相廉竟還看不透陛下是個什麽樣的人,陛下從來就不是一個因為別人的威脅而屈服的人。
不,他李相廉怎麽會不知道,隻是這事關係到他全家,他也想要以此來威脅陛下罷了。
不隻是皇帝,周宵也從來不是受人威脅的人。
周宵最後看了李相廉一眼,揚聲道:“來人。”
很快就有人推門進來。
周宵冷聲道:“去李大人府上把李大公子一家綁來。”
周宵這話一出,李相廉和李夫人齊齊變了臉色。
李相廉看向周宵,道:“郡王,犬子並不知情,您何苦要這樣。”
門口候著的下屬心中叫苦不迭,這叫什麽事啊,郡王讓他把尚書府大公子一家綁來,無論怎麽做,都要得罪人啊!
周宵並不理他,對門口的人下令,“去。”
“是,屬下這就去。”
“站住。”
第112章 不日就能回來
李相廉直對周宵的眼神,“郡王殿下怕不是忘了,陛下命我全力調查此事。”
周宵從椅子上站起來,冷聲道:“李大人這樣推推搡搡,莫不是怕露出什麽不該說的消息來?”
聽了這話,李相廉臉色鐵青,胸膛狠狠起伏兩下,“郡王慎言,微臣行的正坐的直。”
“是與不是,叫來便知。”
看著李相廉還要出言,周宵淡淡道:“大人不要忘記,陛下準許必要時刻先斬後奏。”
李相廉臉色一白,麵對著妻子哀求的神色,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沒說什麽。
門口的下屬領命而去。
周宵這才繼續坐下,他看著李夫人,道:“令郎一家,端看夫人了。”
這話就是明晃晃的威脅了。
看著李夫人越發難看的臉色,周宵還嫌不夠似的,繼續道:“除了令郎,還有令愛,令郎令愛的性命就全看夫人了,看哪些東西在夫人心中更重要了。”
李夫人終於受不住了,她再也維持不住冷靜和體麵,癱軟在地上,她雙眼通紅,看向周宵的眼神如同在看什麽十惡不赦之人一樣。
李夫人閉上雙眼,一行清淚順著眼角滑落,“我說,我說。”
口子一撬開,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待李夫人把一切都交待之後,時間已經不早了。
周宵把李夫人寫在紙上的信息收好,讓人把李夫人收押。
事情已經明了,李夫人是商邑國奸細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自然不能再把她放回去了。
李夫人似乎對自己即將到來的牢獄之災甚至是殺頭之罪並不憂心,她隻是問道:“郡王,我兒子怎麽樣了?”
“無事。”
周宵隻是不喜歡李夫人威脅他的做法,既然想要威脅他,自己也該受受被人威脅的滋味。不到萬不得已,他沒打算真用李家人的安危來脅迫李夫人。
李夫人願意把事情都交待清楚,周宵自然不會動李家大郎一家子。
李夫人鬆了一口氣,“那就好。”
次日。
紫宸殿內。
周宵和李相廉把已經簽字畫押的罪證折子和李夫人手寫的名單呈了上去。
皇帝掃了掃名單上的官員,“哼”了一聲,把名單扔在桌上。
名單上的官員零零散散的,數量不多,官職也不大。
商邑國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奏效,安朝的官員是吃了失心瘋了才會放著國力強盛的安朝不效忠,反而跑去向一個邊陲小國投誠。
再說,在朝中為官做宰之人哪個不是飽讀詩書,忠君愛國的信念深深印在他們的身上,作為安朝的讀書人,怎麽會將自己畢生所學獻給其他國家。
是以,陸拾一和李夫人還有分布在京城的其他細作努力多年,也隻是用重金收買了一小部分難見天顏,鼠目寸光的小官小吏罷了。
皇帝冷聲道:“區區一個蕞爾小國也敢不自量力,朕看他們是好日子過多了,忘了沒有我朝庇佑的日子是什麽樣的了。”
皇帝當即派人將名單上的分布在京城的商邑國奸細捉拿歸案。
皇帝正要說些什麽,高福祿就走了進來,“陛下,太孫殿下的折子送過來了。”
“哦?拿過來朕瞧瞧。”
皇帝打開折子,一目十行掃過去。
“啪”
皇帝把折子合起來,笑道:“太子,周宏已經把徽州的事情解決好了,已經著手回來了,不日就能回來。”
太子聞言,笑道:“沒有辜負父皇的信任就好。”
皇帝看向李相廉,頓了頓,開口道:“李氏即刻絞絲,李相廉識人不清,但念在你將功贖罪的份上,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從今日起,罷免你的刑部尚書之位,除去身上一切官職,逐出京城,子孫三代不許為官。”
“臣,謝陛下隆恩。”
這聲謝李相廉是發自肺腑的,憑著這件事,陛下就算是將他家全部斬殺也是正常的,可陛下到底還是饒了他全家的性命。
很快,李相廉退了出去,大殿之內就剩下了皇帝,太子和周宵,以及宮女太監。
皇帝對著周宵道:“即日起,周宵擢升為刑部尚書。”
“臣遵旨。”
“父皇,商邑國此舉著實是狂妄,不將我安朝泱泱大國放在眼裏。”太子說道:“若是把此事輕輕放下,隻怕商邑還以為我們怕了,定要給他個教訓才好,讓商邑知道什麽叫做蜉蝣撼樹,自不量力。”
皇帝點點頭,渾身氣勢驟起,眼中滿含威嚴,“太子所言甚是,此事後日上朝商議,定要擬出一個章程來。”
不僅是太子,就連皇帝也對商邑近幾年的各種小動作很是不喜,一個依附於安朝才得以生存的小國,竟然妄圖覆滅他大安朝,真是不自量力,得了些許發展便抖起來了,不把大安朝,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
聽了這話,李夫人看向李相廉的眼神中帶了些擔憂,她伸手握住李相廉的手,關心道:“你這兩天是怎麽了,怎麽一直都是情緒不高的樣子。”
李相廉不著痕跡拉開了李夫人的手,把眼中的複雜掩下去,“沒事,這兩日衙門的事情多,有些累。”
“郎君寬心,縱使忙也不會一直忙下去,無論什麽事總會了結的,就算忙也要注意身子。”
李夫人話音剛落,馬車就停了下來。
車夫的聲音傳了進來,“老爺,夫人,到地方了。”
李相廉深深看了李夫人一眼,道:“下車吧。”
看著刑部衙門的大門,李夫人麵色不解,疑惑道:“郎君怎的帶我來這裏了?我一個婦道人家,哪裏能來這裏?”
看著她神色自然,不露一絲心虛痕跡,李相廉心中說不出是什麽感覺。
他道:“沒錯,進去吧。”
李相廉帶著李夫人經過大廳,進了後麵的房間。
兩人進了屋子,周宵已經坐在椅子上等候多時了。
事關緊要,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為了避免打草驚蛇,周宵沒有大張旗鼓將李夫人收監,而是同意讓李相廉將他夫人直接帶到衙門問話。
看到兩人,周宵淡淡道:“大人,李夫人。”
“臣婦參見郡王。”
看到周宵,李夫人朝著他行禮。
“起來吧。“周宵看著李夫人像是並不知道今天讓她來是所為何事的樣子,意味不明地看了李相廉一眼,道“大人竟還未和尊夫人說?”
李相廉被周宵的眼神看的一陣尷尬,想說些什麽。
周宵卻很快收回了目光,看著一臉疑惑的李夫人,直言道:“李夫人認識祥麟閣的東家趙福生嗎?”
李夫人搖搖頭,道:“回郡王的話,臣婦倒是在祥麟閣買過東西,不過並不認識那裏的東家。”
“不認識趙福生,那陸拾一呢?”
說著,周宵目光落在李夫人臉上,隻見他話音剛落,李夫人臉上飛快得閃過一絲慌亂,她很快帶上疑惑的表情。
“郡王說的人,臣婦也不認識,是這兩人犯了什麽罪和臣婦有關嗎?郡王明鑒啊,臣婦是真不認識這兩個人啊。”
周宵的眼神在李夫人緊緊交握的雙手上瞥了一眼,他收回視線,淡淡道:“夫人想清楚再說不遲。”
“郡王,臣婦……”
不等李夫人把話說完,李相廉一把把茶杯掃在地上。
“啪嗒”
“錦娘,陸拾一已經招了,事到臨頭你也沒什麽可狡辯的了。”
李相廉看向李夫人的眼神滿滿都是失望。
周宵看著李夫人,“李夫人想好再說,也該為家中兒女孫子考慮。”
聽了這話,李夫人終於變了臉色,不複剛才的淡定。
想到家中的幾個孩子,剛有了孩子的大兒子,即將要娶妻的小兒子,已經議親的大女兒,兩個乖巧懂事又可愛的,小女兒。各種畫麵走馬觀燈般在她腦海中循環。
李夫人心痛不已,她當即跪在地上,“郡王爺,我都說,我願意將功贖罪,還請郡王爺能夠放過我家中的兒女和孫子。”
周宵並不答話,他拿出紙筆,遞給李夫人,道:“朝中與夫人有關聯的官員及其家眷,為夫人所用的人,還請夫人一一羅列下來。”
李夫人並不落筆,執拗地看著周宵,“還請郡王饒恕我的家人。”
周宵看了李相廉一眼,隻見他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看著一言不發裝死的李相廉,周宵眼中劃過一抹冷意。
他知道李相廉打什麽主意,不就是想要保全全家人的性命從而默認了李夫人的做法。
可惜了,這麽多年為官生涯,李相廉竟還看不透陛下是個什麽樣的人,陛下從來就不是一個因為別人的威脅而屈服的人。
不,他李相廉怎麽會不知道,隻是這事關係到他全家,他也想要以此來威脅陛下罷了。
不隻是皇帝,周宵也從來不是受人威脅的人。
周宵最後看了李相廉一眼,揚聲道:“來人。”
很快就有人推門進來。
周宵冷聲道:“去李大人府上把李大公子一家綁來。”
周宵這話一出,李相廉和李夫人齊齊變了臉色。
李相廉看向周宵,道:“郡王,犬子並不知情,您何苦要這樣。”
門口候著的下屬心中叫苦不迭,這叫什麽事啊,郡王讓他把尚書府大公子一家綁來,無論怎麽做,都要得罪人啊!
周宵並不理他,對門口的人下令,“去。”
“是,屬下這就去。”
“站住。”
第112章 不日就能回來
李相廉直對周宵的眼神,“郡王殿下怕不是忘了,陛下命我全力調查此事。”
周宵從椅子上站起來,冷聲道:“李大人這樣推推搡搡,莫不是怕露出什麽不該說的消息來?”
聽了這話,李相廉臉色鐵青,胸膛狠狠起伏兩下,“郡王慎言,微臣行的正坐的直。”
“是與不是,叫來便知。”
看著李相廉還要出言,周宵淡淡道:“大人不要忘記,陛下準許必要時刻先斬後奏。”
李相廉臉色一白,麵對著妻子哀求的神色,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沒說什麽。
門口的下屬領命而去。
周宵這才繼續坐下,他看著李夫人,道:“令郎一家,端看夫人了。”
這話就是明晃晃的威脅了。
看著李夫人越發難看的臉色,周宵還嫌不夠似的,繼續道:“除了令郎,還有令愛,令郎令愛的性命就全看夫人了,看哪些東西在夫人心中更重要了。”
李夫人終於受不住了,她再也維持不住冷靜和體麵,癱軟在地上,她雙眼通紅,看向周宵的眼神如同在看什麽十惡不赦之人一樣。
李夫人閉上雙眼,一行清淚順著眼角滑落,“我說,我說。”
口子一撬開,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待李夫人把一切都交待之後,時間已經不早了。
周宵把李夫人寫在紙上的信息收好,讓人把李夫人收押。
事情已經明了,李夫人是商邑國奸細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自然不能再把她放回去了。
李夫人似乎對自己即將到來的牢獄之災甚至是殺頭之罪並不憂心,她隻是問道:“郡王,我兒子怎麽樣了?”
“無事。”
周宵隻是不喜歡李夫人威脅他的做法,既然想要威脅他,自己也該受受被人威脅的滋味。不到萬不得已,他沒打算真用李家人的安危來脅迫李夫人。
李夫人願意把事情都交待清楚,周宵自然不會動李家大郎一家子。
李夫人鬆了一口氣,“那就好。”
次日。
紫宸殿內。
周宵和李相廉把已經簽字畫押的罪證折子和李夫人手寫的名單呈了上去。
皇帝掃了掃名單上的官員,“哼”了一聲,把名單扔在桌上。
名單上的官員零零散散的,數量不多,官職也不大。
商邑國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奏效,安朝的官員是吃了失心瘋了才會放著國力強盛的安朝不效忠,反而跑去向一個邊陲小國投誠。
再說,在朝中為官做宰之人哪個不是飽讀詩書,忠君愛國的信念深深印在他們的身上,作為安朝的讀書人,怎麽會將自己畢生所學獻給其他國家。
是以,陸拾一和李夫人還有分布在京城的其他細作努力多年,也隻是用重金收買了一小部分難見天顏,鼠目寸光的小官小吏罷了。
皇帝冷聲道:“區區一個蕞爾小國也敢不自量力,朕看他們是好日子過多了,忘了沒有我朝庇佑的日子是什麽樣的了。”
皇帝當即派人將名單上的分布在京城的商邑國奸細捉拿歸案。
皇帝正要說些什麽,高福祿就走了進來,“陛下,太孫殿下的折子送過來了。”
“哦?拿過來朕瞧瞧。”
皇帝打開折子,一目十行掃過去。
“啪”
皇帝把折子合起來,笑道:“太子,周宏已經把徽州的事情解決好了,已經著手回來了,不日就能回來。”
太子聞言,笑道:“沒有辜負父皇的信任就好。”
皇帝看向李相廉,頓了頓,開口道:“李氏即刻絞絲,李相廉識人不清,但念在你將功贖罪的份上,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從今日起,罷免你的刑部尚書之位,除去身上一切官職,逐出京城,子孫三代不許為官。”
“臣,謝陛下隆恩。”
這聲謝李相廉是發自肺腑的,憑著這件事,陛下就算是將他家全部斬殺也是正常的,可陛下到底還是饒了他全家的性命。
很快,李相廉退了出去,大殿之內就剩下了皇帝,太子和周宵,以及宮女太監。
皇帝對著周宵道:“即日起,周宵擢升為刑部尚書。”
“臣遵旨。”
“父皇,商邑國此舉著實是狂妄,不將我安朝泱泱大國放在眼裏。”太子說道:“若是把此事輕輕放下,隻怕商邑還以為我們怕了,定要給他個教訓才好,讓商邑知道什麽叫做蜉蝣撼樹,自不量力。”
皇帝點點頭,渾身氣勢驟起,眼中滿含威嚴,“太子所言甚是,此事後日上朝商議,定要擬出一個章程來。”
不僅是太子,就連皇帝也對商邑近幾年的各種小動作很是不喜,一個依附於安朝才得以生存的小國,竟然妄圖覆滅他大安朝,真是不自量力,得了些許發展便抖起來了,不把大安朝,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