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府距離皇宮最近,太子府中的眾人最先進了皇宮。
在皇宮裏又哭又跪忙活了一天,夜深的時候太子府眾人和幾位親王及其家眷這才各自歸家。
夜裏。
林初月和周宵躺在床上。
林初月隻覺得身上很疲憊,可精神卻有些亢奮。
“郎君。”
林初月像是想起什麽似的,她側過身子看著周宵。
“嗯?”周宵都快睡著了,聽到林初月的聲音模模糊糊應了一聲。
“明日的時候大哥的棺槨就運進京城了,太後娘娘也去了,郎君覺得咱們府裏會側重於哪一方呢?”
聽到林初月這麽問,周宵睜開了雙眼,他看著床頂,好一會兒,才說道:“父王應當會以曾祖母為重。”
論親疏的話,肯定是大哥和太子府所有人的關係更加親密,太後親則親,但一年到底見到的次數是極其有限的,再親密也不及大哥半分。
周宏的離去對於太子府眾人來說,去世的是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大哥,自己的爹爹,自己的大伯;可太後的薨逝對太子府中人來說則是祖母,曾祖母,太婆婆。兩廂比較下來,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可是安朝重孝,尤其太後是皇帝的親娘,誰敢不重視呢?那不是誠心讓皇帝不痛快嘛。
畢竟,太子隻是太子,雖說距離最高的那個位置也不過是一步之遙,可隻要一天沒坐上那個最高的位置,那一切都是皆有可能的。
尤其,據有些宮人說太後之所以會突然薨逝,是聽到了為周宏而發的鳴鍾聲,傷心之於這才去了。
雖說太後都八十好幾的人了,身子骨從年初開始就不怎麽好了。太後去了之後也有太醫診斷,說是就是太後年紀大了,主要還是身子骨撐不住了。
可到底是空穴不來風,難保陛下不會遷怒。
所以,周宵猜測,不管父王對大哥的逝世有多難過,他還是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宮裏那位,而不是大哥。
林初月點點頭,她也是這麽認為的。
“時間不早了,睡吧,明天還得早起。”周宵拍了拍林初月的背,說道。
“嗯,睡吧。”
想到明天還得一直跪著,還要哭,林初月閉上了眼睛。
太子的做法果然和周宵的猜測一樣。
次日一早。
太子讓李氏留下,又把承哥兒和綰姐兒留在了府中,又讓府中的管事太監和大管家時刻關注著太孫棺槨的隊伍,帶著眾人又進宮去了。
因著太後的逝世,皇帝宣布輟朝六日。
皇帝和皇後早早到了壽康宮。
在看到太子府中來了這麽多人的時候,皇帝有些驚訝。
皇帝把太子叫進內殿。
皇帝問道:“允昭,周宏的棺槨今日運進京城,你怎麽這麽早就來了,怎得不留在府中。”
太子臉色沉痛地說道:“父皇,皇祖母一向疼愛兒臣,如今她老人家不在了,兒臣也應當為她老人家盡盡最後的孝意。皇祖母是長輩,宏兒是晚輩,自然是長輩更加重要一些。兒臣讓宏兒媳婦,還有幾個孩子都在府中留著。”
太子也不完全說他是為太後的離世而傷心,別說皇帝不信,就連他自己也不信。
所以,半真半假就好。
第127章 不怪太子
“行了,你當著你爹的麵還要扯謊,真當朕看不出來。”皇帝直接揭穿了太子,他擺擺手,道:“跟你爹麵前還要耍心眼子,你可真是越活越倒回去了。”
太子尷尬一笑,他出言解釋道:“父皇,兒臣怕您生氣是真,不過也是想陪陪您,皇祖母逝世,最難過的就是您了,有我在這陪著,您好歹能好一些。”
看著太子不摻一絲說謊痕跡得模樣,神色認真,一如小時候,皇帝眼眶一熱,他把眼中的澀意壓下去,笑罵道:“你皇祖母是喜喪,朕是傷心,但也沒你想的那麽嚴重。行了,別在這待著了,回去吧,周宏的棺槨都到城外了。”
沉默了片刻,太子這才道:“是,父皇,那兒臣就先告退了,晚些時候再來看您。”
太子知道父皇既然這麽說了,那就是真的。
太子還記得皇祖父年老的時候,陰晴不定,多疑暴戾,因著兒子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就大發雷霆,認為所有的兒子都覬覦他身下的那個位置。
父皇如今年歲也大了,可身上完全沒有一絲皇祖父年老時的樣子,他依舊如同以前一樣,讓人愛戴又尊敬。
“嗯,去吧。”
看著太子依舊高大的身影逐漸遠去消失,皇帝這才收回目光。
太子的想法自然是瞞不過皇帝的,可皇帝並沒有多生氣。
皇帝知道,做皇帝和做太子是完全不同的。
皇帝做的越久,那種君臨天下,唯我獨尊的感覺愈發讓人沉迷,對皇位的依戀就越深。就如同他父皇那樣,年紀越大,心中的惶恐越發的加深,覺得任何人都想要搶走他坐著的那把龍椅。
皇帝是受過那樣的苦楚的,當年他就發誓,他一定不要他的兒子以後也和他一樣過得戰戰兢兢。這樣想的,他也是這樣做的,所幸,他年紀雖然也不小了,可到底沒染上他父皇年老時的毛病。
而當太子越久,心中就會越發焦灼,眼看著那個位置隻有一步之遙,一年,一年,又一年,半輩子過去了,依舊沒登上那個位置,旁邊還有別人一直虎視眈眈,任誰也會忍不住著急害怕。
允昭自落地時就是太子,做了四十幾年的太子,尤其自己這個皇帝年紀越來越大了,允昭會怕他父皇變得和當年的皇祖父一樣也是人之常情。
尤其,他也偶爾聽到過宮人私底下提到太後的死因,太子怕他遷怒那更是再正常不過了。
正是因為聽過了這樣的謠言,皇帝才叫太醫給太後把脈,放出話去,太後是因為年紀大了身子不好才去的。
因為切身體會過,所以皇帝不怪太子。
這麽想著,皇帝忍不住咳了幾聲。
一旁的高福祿趕緊給皇帝端上一杯參茶,勸道:“陛下,您要保重身體啊。”
高福祿也是憂心得很,陛下本就因著太孫的逝世而傷心不已。還不等陛下有所緩和,太後娘娘又毫無征兆地去了,陛下的心緒更加嚴重了。卻總是自己憋著,也不和旁人說,這樣一直憋著,身體哪能受得住呢?
高福祿勸不動,也隻能多上些參茶,勸陛下多多休息了。
皇帝接過茶杯喝了幾口,又把茶杯遞給高福祿,擺了擺手,示意他下去。
高福祿欲言又止地看著皇帝,他知道陛下又要給太後娘娘抄經書了,歎了一口氣,他還是沒說什麽,躬身退下了。
周宏的棺槨當日中午時分進了京城太子府。
皇帝下旨為太後追封諡號為孝懿仁敦惠皇太後,並為皇太後著素衣兩年,禁禮樂,禁婚嫁。
又為周宏下了一道懿旨,將周宏生平大加讚美,最後將周宏封為景親王。
景,日光也,《左傳》中提到,“光者遠而自他有燿也。”日和月都為外光,而光所在之處,物體都有陰光如鏡,故謂之景。
景是一個寓意極好的字,可見皇帝對周宏的喜歡和欣賞。
如今已經進入了十月多,天氣漸漸冷下來了。
周宏出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太子府中的一切生活秩序已經恢複,可整個府中的氣氛依舊很低迷。
太子妃與周宏接觸過,她並沒有染上疫病,可她回了府之後卻像是病了一樣,整日都待在宜春堂不怎麽出來,她在院子裏設了一間佛堂為周宏誦經祈福。李氏和林初月幾人來請安,輕易也是見不到她的。
李氏倒是不一直窩在澤潤園裏,時常帶著兩個孩子去給太子妃請安。
景華園裏。
林初月和周宵正在吃晚飯,鈺哥兒也坐在旁邊的餐椅上,丫鬟給他喂飯。
餐椅是周宵讓人給鈺哥兒坐的,鈺哥兒現在已經八個月大小了,長了幾顆小乳牙,也能吃一些蒸雞蛋和煮的軟軟乎乎的碎麵條了。
七個多月的時候,鈺哥兒就不願意讓人抱著喂飯了,非得自己坐著,要是不依他,那就哭。
周宵幹脆就隨了他的願,做了個凳子給他坐,這下,那孩子倒是不哭了,每天一到飯點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拍手,讓人把他抱到椅子上。
丫鬟給鈺哥兒喂完了碗裏裝著的小麵條。
鈺哥兒像是不滿足似的,抿了抿嘴,伸著手想要抓丫鬟手上的小碗。
丫鬟把碗翻給鈺哥兒看,笑著道:“哥兒,沒有啦。”
一看碗裏果然空空如也,鈺哥兒把頭一扭,衝著林初月和周宵“啊啊啊”叫出聲,小手還指著碗,那模樣就像是說他還沒吃飽呢怎麽就沒有了。
“你下去吧。”林初月對著丫鬟說道。
丫鬟應著福了福身,退下了。
林初月差不多也吃好了,她放下碗,起身把鈺哥兒抱起來,又把木椅的飯板上的鈴鐺拿起來晃了晃,哄道:“看一看這是什麽啊?”
鈺哥兒一向很喜歡聽細細碎碎又悅耳的鈴鐺聲,就連吃飯也要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可此刻,最喜歡的東西也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了,一直探著身子,伸著脖子往飯桌上看。
林初月看著他有些哭笑不得,“這孩子,怎麽這麽愛吃,郎君吃吧,我帶著他去轉一轉,免得看著飯就饞得不行。”
孩子還小,也不知道自己的胃口深淺,林初月也不敢給他吃太多,可這孩子倒好,還覺得不夠吃。
周宵放下筷子,道:“我吃好了,讓人撤了吧。”
周宵實在是做不出自己在那吃,看著孩子饞得流口水的事來。
第128章 暢所欲言
早在商邑國往安朝派內奸的時候,皇帝以及滿朝大臣對商邑就極其不滿。可是因著太後以及周宏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暫且擱置了。現如今,太後和周宏的喪事已經告一段落,自然就能騰出手來解決商邑的事情了。
安朝直接把李氏和那個拾一的罪狀直接送去了商邑國君的案桌上,並寫信若是商邑的解決辦法不能使安朝滿意,安朝就對商邑出兵解決。
這一日,朝堂之上。
皇帝拿著一封展開的信,說道:“商邑的國君給朕送信來了。說是這事是前國君的安排,他並不知情,但願意每年加供五十萬兩紋銀,增加寶馬一千匹,茶葉香料和若幹布匹特產。眾愛卿意下如何?”
當即就有大臣出言道:“回陛下,臣以為這不過是商邑的緩兵之計。連著兩年,商邑的收成銳減,國力較以往有所衰退。此舉也不過是想讓陛下放鬆警惕,能讓他們謀得恢複和發展。”
“陛下,臣附議。”
有人認同,自然就有人反對。
一位年老的大臣說道:“陛下,臣以為前兩位大人的言辭有誤。商邑這些年縱使有所發展,但依舊與我朝實力相差甚遠,量他們也不敢對我朝有不臣之心。陛下何不允了商邑國君的請求,也彰顯我泱泱大朝的風範。”
“大人此言差矣,若是將此事如此輕輕揭過,隻怕商邑不僅不會對陛下心存感激,反而會覺得我朝軟弱可欺,待商邑發展起來之後定會更加變本加厲,其他小國必然會有學有樣,到時候防不勝防啊。”
“陛下,劉大人所言甚是。俗話說的好,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又有蟻多咬死象的民語。這些都值得我們提高警惕,切莫因著一時的仁慈之心,想要彰顯大國風範的美名而損害了自身的利益啊,還望陛下三思啊。”
“眾位愛卿說得都有理,太子呢?你怎麽看?”皇帝突然看向站在隊伍最前列的太子。
聽到皇帝的話,太子出列,舉著笏板躬身道:“回父皇,兒臣以為不應當將此事輕輕揭過,應當讓商邑狠狠吃一次教訓,讓它不敢再覬覦我朝。”
在皇宮裏又哭又跪忙活了一天,夜深的時候太子府眾人和幾位親王及其家眷這才各自歸家。
夜裏。
林初月和周宵躺在床上。
林初月隻覺得身上很疲憊,可精神卻有些亢奮。
“郎君。”
林初月像是想起什麽似的,她側過身子看著周宵。
“嗯?”周宵都快睡著了,聽到林初月的聲音模模糊糊應了一聲。
“明日的時候大哥的棺槨就運進京城了,太後娘娘也去了,郎君覺得咱們府裏會側重於哪一方呢?”
聽到林初月這麽問,周宵睜開了雙眼,他看著床頂,好一會兒,才說道:“父王應當會以曾祖母為重。”
論親疏的話,肯定是大哥和太子府所有人的關係更加親密,太後親則親,但一年到底見到的次數是極其有限的,再親密也不及大哥半分。
周宏的離去對於太子府眾人來說,去世的是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大哥,自己的爹爹,自己的大伯;可太後的薨逝對太子府中人來說則是祖母,曾祖母,太婆婆。兩廂比較下來,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可是安朝重孝,尤其太後是皇帝的親娘,誰敢不重視呢?那不是誠心讓皇帝不痛快嘛。
畢竟,太子隻是太子,雖說距離最高的那個位置也不過是一步之遙,可隻要一天沒坐上那個最高的位置,那一切都是皆有可能的。
尤其,據有些宮人說太後之所以會突然薨逝,是聽到了為周宏而發的鳴鍾聲,傷心之於這才去了。
雖說太後都八十好幾的人了,身子骨從年初開始就不怎麽好了。太後去了之後也有太醫診斷,說是就是太後年紀大了,主要還是身子骨撐不住了。
可到底是空穴不來風,難保陛下不會遷怒。
所以,周宵猜測,不管父王對大哥的逝世有多難過,他還是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宮裏那位,而不是大哥。
林初月點點頭,她也是這麽認為的。
“時間不早了,睡吧,明天還得早起。”周宵拍了拍林初月的背,說道。
“嗯,睡吧。”
想到明天還得一直跪著,還要哭,林初月閉上了眼睛。
太子的做法果然和周宵的猜測一樣。
次日一早。
太子讓李氏留下,又把承哥兒和綰姐兒留在了府中,又讓府中的管事太監和大管家時刻關注著太孫棺槨的隊伍,帶著眾人又進宮去了。
因著太後的逝世,皇帝宣布輟朝六日。
皇帝和皇後早早到了壽康宮。
在看到太子府中來了這麽多人的時候,皇帝有些驚訝。
皇帝把太子叫進內殿。
皇帝問道:“允昭,周宏的棺槨今日運進京城,你怎麽這麽早就來了,怎得不留在府中。”
太子臉色沉痛地說道:“父皇,皇祖母一向疼愛兒臣,如今她老人家不在了,兒臣也應當為她老人家盡盡最後的孝意。皇祖母是長輩,宏兒是晚輩,自然是長輩更加重要一些。兒臣讓宏兒媳婦,還有幾個孩子都在府中留著。”
太子也不完全說他是為太後的離世而傷心,別說皇帝不信,就連他自己也不信。
所以,半真半假就好。
第127章 不怪太子
“行了,你當著你爹的麵還要扯謊,真當朕看不出來。”皇帝直接揭穿了太子,他擺擺手,道:“跟你爹麵前還要耍心眼子,你可真是越活越倒回去了。”
太子尷尬一笑,他出言解釋道:“父皇,兒臣怕您生氣是真,不過也是想陪陪您,皇祖母逝世,最難過的就是您了,有我在這陪著,您好歹能好一些。”
看著太子不摻一絲說謊痕跡得模樣,神色認真,一如小時候,皇帝眼眶一熱,他把眼中的澀意壓下去,笑罵道:“你皇祖母是喜喪,朕是傷心,但也沒你想的那麽嚴重。行了,別在這待著了,回去吧,周宏的棺槨都到城外了。”
沉默了片刻,太子這才道:“是,父皇,那兒臣就先告退了,晚些時候再來看您。”
太子知道父皇既然這麽說了,那就是真的。
太子還記得皇祖父年老的時候,陰晴不定,多疑暴戾,因著兒子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就大發雷霆,認為所有的兒子都覬覦他身下的那個位置。
父皇如今年歲也大了,可身上完全沒有一絲皇祖父年老時的樣子,他依舊如同以前一樣,讓人愛戴又尊敬。
“嗯,去吧。”
看著太子依舊高大的身影逐漸遠去消失,皇帝這才收回目光。
太子的想法自然是瞞不過皇帝的,可皇帝並沒有多生氣。
皇帝知道,做皇帝和做太子是完全不同的。
皇帝做的越久,那種君臨天下,唯我獨尊的感覺愈發讓人沉迷,對皇位的依戀就越深。就如同他父皇那樣,年紀越大,心中的惶恐越發的加深,覺得任何人都想要搶走他坐著的那把龍椅。
皇帝是受過那樣的苦楚的,當年他就發誓,他一定不要他的兒子以後也和他一樣過得戰戰兢兢。這樣想的,他也是這樣做的,所幸,他年紀雖然也不小了,可到底沒染上他父皇年老時的毛病。
而當太子越久,心中就會越發焦灼,眼看著那個位置隻有一步之遙,一年,一年,又一年,半輩子過去了,依舊沒登上那個位置,旁邊還有別人一直虎視眈眈,任誰也會忍不住著急害怕。
允昭自落地時就是太子,做了四十幾年的太子,尤其自己這個皇帝年紀越來越大了,允昭會怕他父皇變得和當年的皇祖父一樣也是人之常情。
尤其,他也偶爾聽到過宮人私底下提到太後的死因,太子怕他遷怒那更是再正常不過了。
正是因為聽過了這樣的謠言,皇帝才叫太醫給太後把脈,放出話去,太後是因為年紀大了身子不好才去的。
因為切身體會過,所以皇帝不怪太子。
這麽想著,皇帝忍不住咳了幾聲。
一旁的高福祿趕緊給皇帝端上一杯參茶,勸道:“陛下,您要保重身體啊。”
高福祿也是憂心得很,陛下本就因著太孫的逝世而傷心不已。還不等陛下有所緩和,太後娘娘又毫無征兆地去了,陛下的心緒更加嚴重了。卻總是自己憋著,也不和旁人說,這樣一直憋著,身體哪能受得住呢?
高福祿勸不動,也隻能多上些參茶,勸陛下多多休息了。
皇帝接過茶杯喝了幾口,又把茶杯遞給高福祿,擺了擺手,示意他下去。
高福祿欲言又止地看著皇帝,他知道陛下又要給太後娘娘抄經書了,歎了一口氣,他還是沒說什麽,躬身退下了。
周宏的棺槨當日中午時分進了京城太子府。
皇帝下旨為太後追封諡號為孝懿仁敦惠皇太後,並為皇太後著素衣兩年,禁禮樂,禁婚嫁。
又為周宏下了一道懿旨,將周宏生平大加讚美,最後將周宏封為景親王。
景,日光也,《左傳》中提到,“光者遠而自他有燿也。”日和月都為外光,而光所在之處,物體都有陰光如鏡,故謂之景。
景是一個寓意極好的字,可見皇帝對周宏的喜歡和欣賞。
如今已經進入了十月多,天氣漸漸冷下來了。
周宏出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太子府中的一切生活秩序已經恢複,可整個府中的氣氛依舊很低迷。
太子妃與周宏接觸過,她並沒有染上疫病,可她回了府之後卻像是病了一樣,整日都待在宜春堂不怎麽出來,她在院子裏設了一間佛堂為周宏誦經祈福。李氏和林初月幾人來請安,輕易也是見不到她的。
李氏倒是不一直窩在澤潤園裏,時常帶著兩個孩子去給太子妃請安。
景華園裏。
林初月和周宵正在吃晚飯,鈺哥兒也坐在旁邊的餐椅上,丫鬟給他喂飯。
餐椅是周宵讓人給鈺哥兒坐的,鈺哥兒現在已經八個月大小了,長了幾顆小乳牙,也能吃一些蒸雞蛋和煮的軟軟乎乎的碎麵條了。
七個多月的時候,鈺哥兒就不願意讓人抱著喂飯了,非得自己坐著,要是不依他,那就哭。
周宵幹脆就隨了他的願,做了個凳子給他坐,這下,那孩子倒是不哭了,每天一到飯點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拍手,讓人把他抱到椅子上。
丫鬟給鈺哥兒喂完了碗裏裝著的小麵條。
鈺哥兒像是不滿足似的,抿了抿嘴,伸著手想要抓丫鬟手上的小碗。
丫鬟把碗翻給鈺哥兒看,笑著道:“哥兒,沒有啦。”
一看碗裏果然空空如也,鈺哥兒把頭一扭,衝著林初月和周宵“啊啊啊”叫出聲,小手還指著碗,那模樣就像是說他還沒吃飽呢怎麽就沒有了。
“你下去吧。”林初月對著丫鬟說道。
丫鬟應著福了福身,退下了。
林初月差不多也吃好了,她放下碗,起身把鈺哥兒抱起來,又把木椅的飯板上的鈴鐺拿起來晃了晃,哄道:“看一看這是什麽啊?”
鈺哥兒一向很喜歡聽細細碎碎又悅耳的鈴鐺聲,就連吃飯也要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可此刻,最喜歡的東西也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了,一直探著身子,伸著脖子往飯桌上看。
林初月看著他有些哭笑不得,“這孩子,怎麽這麽愛吃,郎君吃吧,我帶著他去轉一轉,免得看著飯就饞得不行。”
孩子還小,也不知道自己的胃口深淺,林初月也不敢給他吃太多,可這孩子倒好,還覺得不夠吃。
周宵放下筷子,道:“我吃好了,讓人撤了吧。”
周宵實在是做不出自己在那吃,看著孩子饞得流口水的事來。
第128章 暢所欲言
早在商邑國往安朝派內奸的時候,皇帝以及滿朝大臣對商邑就極其不滿。可是因著太後以及周宏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暫且擱置了。現如今,太後和周宏的喪事已經告一段落,自然就能騰出手來解決商邑的事情了。
安朝直接把李氏和那個拾一的罪狀直接送去了商邑國君的案桌上,並寫信若是商邑的解決辦法不能使安朝滿意,安朝就對商邑出兵解決。
這一日,朝堂之上。
皇帝拿著一封展開的信,說道:“商邑的國君給朕送信來了。說是這事是前國君的安排,他並不知情,但願意每年加供五十萬兩紋銀,增加寶馬一千匹,茶葉香料和若幹布匹特產。眾愛卿意下如何?”
當即就有大臣出言道:“回陛下,臣以為這不過是商邑的緩兵之計。連著兩年,商邑的收成銳減,國力較以往有所衰退。此舉也不過是想讓陛下放鬆警惕,能讓他們謀得恢複和發展。”
“陛下,臣附議。”
有人認同,自然就有人反對。
一位年老的大臣說道:“陛下,臣以為前兩位大人的言辭有誤。商邑這些年縱使有所發展,但依舊與我朝實力相差甚遠,量他們也不敢對我朝有不臣之心。陛下何不允了商邑國君的請求,也彰顯我泱泱大朝的風範。”
“大人此言差矣,若是將此事如此輕輕揭過,隻怕商邑不僅不會對陛下心存感激,反而會覺得我朝軟弱可欺,待商邑發展起來之後定會更加變本加厲,其他小國必然會有學有樣,到時候防不勝防啊。”
“陛下,劉大人所言甚是。俗話說的好,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又有蟻多咬死象的民語。這些都值得我們提高警惕,切莫因著一時的仁慈之心,想要彰顯大國風範的美名而損害了自身的利益啊,還望陛下三思啊。”
“眾位愛卿說得都有理,太子呢?你怎麽看?”皇帝突然看向站在隊伍最前列的太子。
聽到皇帝的話,太子出列,舉著笏板躬身道:“回父皇,兒臣以為不應當將此事輕輕揭過,應當讓商邑狠狠吃一次教訓,讓它不敢再覬覦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