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宵心中一凜,迅速清醒過來,他猛然睜開雙眼,看到趴在他身上的小團子之後,周宵眼中的凜冽之氣才盡數消失。
周宵轉頭一看,林初月也醒了,正含笑看著他和鈺哥兒。
林初月笑道:“郎君醒了。”
林初月也是被鈺哥兒吵醒的。她醒來的時候也到了平日裏該起的時候了。
因此,看到鈺哥兒越過他,朝著周宵身上爬去,林初月沒阻止,由著鈺哥兒在周宵身上胡作非為。
大年初一不能賴床,幹脆讓鈺哥兒親自叫醒他爹,也讓鈺哥兒和周宵熟悉熟悉,畢竟,父子倆也有三個多月沒見過了。
何況,林初月不知道周宵今天有沒有事。商邑被鎮遠將軍和周宵聯合攻下的消息已經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林初月自然也是知道的。
周宵又是剛回來,林初月猜測萬一皇帝要召見周宵或是什麽的,總不能來人的時候還在床上躺著吧。
周宵點點頭,“嗯。”
垂眸看著趴在自己懷中的鈺哥兒,周宵抓著他的小手晃了晃,道:“叫爹。”
聽到“爹”,鈺哥兒抬起腦袋看了看四周,像是在找“爹”一樣,過了一會兒像是沒找到似的,又低下頭趴在周宵的胸膛上。
周宵又重複了一遍,“兒子,叫爹。”
周宵說話間,胸膛有著輕微的震動起伏。
趴在周宵身上的鈺哥兒感覺到了,他又抬起頭好奇地看了看,像是才發現周宵似的,鈺哥兒瞪著兩條腿往上爬了爬,終於看到了周宵的臉。
鈺哥兒用好奇又有些陌生的眼光看著周宵,鈺哥兒沒認出眼前的人就是他爹,他隻是覺得這人有些陌生的同時又帶著一絲熟悉的感覺。
鈺哥兒是個極其外向不怕生的孩子,陌生歸陌生,雖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誰,卻一點兒也沒耽誤他往人家身上爬的動作。
也不怪鈺哥兒不認識周宵,鈺哥兒如今才不到一歲,周宵一走三個多月,這段時間都占了鈺哥兒現在生命的三分之一了,這麽小的孩子哪裏還能記得三個多月沒有見過的人呢?
鈺哥兒想不出這人是誰,他指著周宵看向林初月,“啊啊,涼,啊哇……”
雖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麽,但這語氣和神態就像是問他娘這人是誰?
林初月笑著說道:“鈺哥兒,這是你爹爹呀,不記得了嗎,你爹以前抱著你舉高高的。”
看到兒子不認識他,周宵心中一痛,雖然知道孩子還小,長時間不見的人自然會忘記,可周宵還是有些堵得慌。
可這也怪不得旁人,前去塬城是他自己的選擇,這件事帶來的結果他自然要受著。
捫心自問,若是再給他一次機會,周宵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周宵不會因為這件事給他個人帶來的負麵情緒而選擇不做這件事。
因為前去塬城這件事帶給他的巨大的利益遠遠要比他自己心中的情緒來得更重要。
是以,周宵心中不得勁兒,麵上卻沒有表現出來絲毫不對。
聽了林初月的話,鈺哥兒看著周宵,像是在判斷林初月說的話對不對似的。
半晌後。
鈺哥兒像是確認了一般,脆生生衝著周宵喊了一聲,“爹。”
周宵的反應和昨天林初月的反應一模一樣。
周宵心中的鬱悶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抱著鈺哥兒,說道:“再喊一聲。”
鈺哥兒卻是緊閉著小嘴,什麽都不肯說了。
周宵也不在意,叫了第一聲,自然就會有第二聲。
很快,三人就起床了。
按理說,周宵要跟著宋遠軍一道進宮去覲見皇帝。
但皇帝早就發話,讓宋遠軍和周宵他們回來之後先好好休息幾天,不用急著進宮覲見述職。等年假結束之後,和其他官員一同上朝就好。
主要是皇帝雷厲風行,早就下旨定下了商邑的有關處理方式。不用改變商邑的名字,將商邑歸並為商邑州,治理方法和其他州府一樣,並任命了京城的官員為商邑知州,年後就啟程前往商邑。
不用進宮去見皇帝,但周宵理應去給太子和太子妃請安。吃完早飯之後,周宵直接去了宜春堂。
每到過時過節,重大日子的時候,太子總是歇在太子妃那邊的。
周宵去的時候,太子和太子妃也剛起來。周宵在廳堂坐著等了一小會兒,就被下人引進去了。
“兒子給父王,母妃請安。”
周宵撩開袍子,雙膝跪在地上,給上首的太子和太子妃磕了三個響頭。
“快起來吧。”太子笑著道:“什麽時候回來的。”
“父王,是在淩晨回來的。”
太子道:“淩晨回來的,昨晚沒睡吧,怎麽不多休息一會兒。”
周宵道:“兒子歸家,理應和父王母妃報平安,來給父王母妃請安。”
太子點點頭,看著周宵的眼神中含著讚賞,他笑道:“這次的事你做的很好,連你皇祖父都有所耳聞,還在我跟前誇了你。”
在攻打商邑這件事情上,周宵真是立下了大功。幾乎每一場戰爭都積極參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沒有半分退縮。
有勇的同時也不缺乏謀略,麵對商邑的小人行徑,周宵獻出良策,將計就計,成功引得商邑軍隊上套。後又率五千領士兵擊殺商邑一萬士兵,真正做到了以少勝多,且我軍傷亡情況與商邑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經此一事,周宵可以稱得上是名聲大噪,原來那個名不見經傳的皇孫一躍走到了人前,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皇祖父謬讚,兒子是安朝的子民,為國效力乃是我的職責。”
聽了周宵的話,太子大笑道:“哈哈哈哈,說得好。”
看著周宵的神色,太子眼中閃過一絲滿意。
年輕人正是衝動自大的時候,很少有不會因為一時的成功而飄飄乎。
太子見過太多的年輕人因著一點點成就而沾沾自喜,不知今夕是何夕,整日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和旁人的吹捧之中,停滯不前,最終泯然於眾人。
他這個最小的兒子這回真的是由默默無聞一下子變得一飛衝天。
太子先前還擔心周宵因為這次在對戰商邑立了大功而變得自大起來。看到周宵這副榮辱不驚的模樣,太子這才放下心來。
太子看著周宵,笑著說道:“你這樣就很好,切記,不能因為一時的成就而狂妄自大,須謹記,要時刻保持謙虛卑遜的心。”
周宵恭敬道:“是,父王,兒子謹記父王教誨。”
一旁坐著喝茶的太子妃垂下眼皮,掩住了眼神之中的情緒。
第140章 太子妃的心思
略坐了一會兒,周宵就起身離開了。
太子則是去前院招待幾個來拜年的大臣。
屋裏就剩下了太子妃。
“你說,把華茹說給周宵怎麽樣?”太子妃突然出口說道。
一旁的張嬤嬤聽了太子妃的話,愣了一下。反應過來之後,張嬤嬤道:“娘娘,這,難不成要委屈華茹小姐做側妃。”
張家是國公府,地位顯赫,張華茹又是國公府現任掌權人,也就是太子妃一母同胞親弟弟唯一的女兒。爹爹是得皇帝重用的國公,嫡親的姑姑又是太子妃,張華茹的身份自然是尊貴無比的。
可若是許配給了已經娶妻生子的四郎君,再尊貴又如何,還不是隻能做妾。郡王側妃,說著是側妃,又能上族譜玉蝶,可說破天了也隻是個妾。
何況,這府中誰不知道四郎君和四娘子異常恩愛,甚至四郎君現在隻守著四娘子一個人,連個通房侍妾都不曾納。
張小姐就算嫁過去又能討了什麽好呢?白白跌了自己的身份。
張嬤嬤私以為太子妃此舉不大妥當。可她到底沒說什麽,這事也不是她一個下人能置喙的。
主仆主仆,感情再好也得緊緊守住那條線,不該做的就不做,不該說的也不多嘴。
聽了張嬤嬤的話,太子妃也是歎了一口氣,她道:“初三的時候讓弟妹來一趟吧。”
張嬤嬤一聽這話就知道太子妃沒放棄這個想法,她應了一聲,“哎,那奴婢讓人給國公夫人送信。”
“嗯。”太子妃擺擺手,道:“你先出去吧,我一個人待一會兒。”
很快,屋裏就剩下了太子妃一個人。
太子妃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把張華茹許給周宵的這個想法是她剛才在一瞬間生發出來的。
太子妃心裏有猜測,對於未來的繼承人的人選,八九不離十就是周宵了。
太子妃心知肚明,承哥兒是不會有機會的,太子不會越過三個年輕有為的兒子而去選一個不知未來如何的孫子。
而三個人之中,周宵是最有可能的一個了。
論身份,周宵記在她的名下,正經名義上算是嫡子。論能力,太子妃知曉周宵的能力不亞於周宏。
周宵小的時候是在宜春堂住著的,太子妃雖與周宵並沒有多親近,可她卻是知道周宵是個聰明的孩子,從小讀書記東西就很快,同時又很刻苦。
這一點周宵和周宏很相似。
更難得的是周宵並不賣弄表現他的聰明,低調又內斂,從來不想著與周宏爭鋒。
再有就是太子對周宵的態度,從太子現在對周宵的態度之中就能窺得一絲端倪。旁人也許看不出來,可太子妃和太子一起生活了將近三十年,怎麽會看不出來太子對周宵的態度的那一絲絲的轉變。
太子妃知道,這是周宵最近這小半年以來表現出來的才智和能力被太子看在眼裏,放在心上了。
現在周宵不再壓著自己,開始把他的能力展示給世人,尤其是展示給皇帝和太子看,太子妃對此並不生氣。
她宏兒已經不在了,最終登上位置的也隻會是周宵,周宥或者是周宴了。
太子妃自然希望周宵最後能真的坐上那個位置。不管怎麽說,周宵是記在她的名下的,起碼對她來說,周宵上位於她更有利,總比有自己親娘的周宥和周宴上位好。
無論如何,周宵肯定不會虧待她,可是張家就不好說了。
太子妃不免有些擔心,張家並不是周宵親外家,周宵與張家也並不親熱。
那一瞬間,太子妃的腦海之中浮現出了張華茹的身影。
張華茹和周宵是認識的,張華茹早年間小的時候偶爾會來太子府宜春堂陪著太子妃小住幾天,那時候周宵還沒搬去景華園。一來二去,兩人倒也認識了。
張華茹早就喜歡周宵,甚至隱晦的和太子妃提起過想要嫁給周宵。
太子妃當時並沒有這個打算,不輕不重地拒絕了。
如果華茹嫁給了周宵,那張家還會一門心思地支持她兒子嗎?女兒當皇後於張家更有利,還是外甥當皇帝對張家更好?
那個時候張家又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
周宵轉頭一看,林初月也醒了,正含笑看著他和鈺哥兒。
林初月笑道:“郎君醒了。”
林初月也是被鈺哥兒吵醒的。她醒來的時候也到了平日裏該起的時候了。
因此,看到鈺哥兒越過他,朝著周宵身上爬去,林初月沒阻止,由著鈺哥兒在周宵身上胡作非為。
大年初一不能賴床,幹脆讓鈺哥兒親自叫醒他爹,也讓鈺哥兒和周宵熟悉熟悉,畢竟,父子倆也有三個多月沒見過了。
何況,林初月不知道周宵今天有沒有事。商邑被鎮遠將軍和周宵聯合攻下的消息已經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林初月自然也是知道的。
周宵又是剛回來,林初月猜測萬一皇帝要召見周宵或是什麽的,總不能來人的時候還在床上躺著吧。
周宵點點頭,“嗯。”
垂眸看著趴在自己懷中的鈺哥兒,周宵抓著他的小手晃了晃,道:“叫爹。”
聽到“爹”,鈺哥兒抬起腦袋看了看四周,像是在找“爹”一樣,過了一會兒像是沒找到似的,又低下頭趴在周宵的胸膛上。
周宵又重複了一遍,“兒子,叫爹。”
周宵說話間,胸膛有著輕微的震動起伏。
趴在周宵身上的鈺哥兒感覺到了,他又抬起頭好奇地看了看,像是才發現周宵似的,鈺哥兒瞪著兩條腿往上爬了爬,終於看到了周宵的臉。
鈺哥兒用好奇又有些陌生的眼光看著周宵,鈺哥兒沒認出眼前的人就是他爹,他隻是覺得這人有些陌生的同時又帶著一絲熟悉的感覺。
鈺哥兒是個極其外向不怕生的孩子,陌生歸陌生,雖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誰,卻一點兒也沒耽誤他往人家身上爬的動作。
也不怪鈺哥兒不認識周宵,鈺哥兒如今才不到一歲,周宵一走三個多月,這段時間都占了鈺哥兒現在生命的三分之一了,這麽小的孩子哪裏還能記得三個多月沒有見過的人呢?
鈺哥兒想不出這人是誰,他指著周宵看向林初月,“啊啊,涼,啊哇……”
雖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麽,但這語氣和神態就像是問他娘這人是誰?
林初月笑著說道:“鈺哥兒,這是你爹爹呀,不記得了嗎,你爹以前抱著你舉高高的。”
看到兒子不認識他,周宵心中一痛,雖然知道孩子還小,長時間不見的人自然會忘記,可周宵還是有些堵得慌。
可這也怪不得旁人,前去塬城是他自己的選擇,這件事帶來的結果他自然要受著。
捫心自問,若是再給他一次機會,周宵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周宵不會因為這件事給他個人帶來的負麵情緒而選擇不做這件事。
因為前去塬城這件事帶給他的巨大的利益遠遠要比他自己心中的情緒來得更重要。
是以,周宵心中不得勁兒,麵上卻沒有表現出來絲毫不對。
聽了林初月的話,鈺哥兒看著周宵,像是在判斷林初月說的話對不對似的。
半晌後。
鈺哥兒像是確認了一般,脆生生衝著周宵喊了一聲,“爹。”
周宵的反應和昨天林初月的反應一模一樣。
周宵心中的鬱悶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抱著鈺哥兒,說道:“再喊一聲。”
鈺哥兒卻是緊閉著小嘴,什麽都不肯說了。
周宵也不在意,叫了第一聲,自然就會有第二聲。
很快,三人就起床了。
按理說,周宵要跟著宋遠軍一道進宮去覲見皇帝。
但皇帝早就發話,讓宋遠軍和周宵他們回來之後先好好休息幾天,不用急著進宮覲見述職。等年假結束之後,和其他官員一同上朝就好。
主要是皇帝雷厲風行,早就下旨定下了商邑的有關處理方式。不用改變商邑的名字,將商邑歸並為商邑州,治理方法和其他州府一樣,並任命了京城的官員為商邑知州,年後就啟程前往商邑。
不用進宮去見皇帝,但周宵理應去給太子和太子妃請安。吃完早飯之後,周宵直接去了宜春堂。
每到過時過節,重大日子的時候,太子總是歇在太子妃那邊的。
周宵去的時候,太子和太子妃也剛起來。周宵在廳堂坐著等了一小會兒,就被下人引進去了。
“兒子給父王,母妃請安。”
周宵撩開袍子,雙膝跪在地上,給上首的太子和太子妃磕了三個響頭。
“快起來吧。”太子笑著道:“什麽時候回來的。”
“父王,是在淩晨回來的。”
太子道:“淩晨回來的,昨晚沒睡吧,怎麽不多休息一會兒。”
周宵道:“兒子歸家,理應和父王母妃報平安,來給父王母妃請安。”
太子點點頭,看著周宵的眼神中含著讚賞,他笑道:“這次的事你做的很好,連你皇祖父都有所耳聞,還在我跟前誇了你。”
在攻打商邑這件事情上,周宵真是立下了大功。幾乎每一場戰爭都積極參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沒有半分退縮。
有勇的同時也不缺乏謀略,麵對商邑的小人行徑,周宵獻出良策,將計就計,成功引得商邑軍隊上套。後又率五千領士兵擊殺商邑一萬士兵,真正做到了以少勝多,且我軍傷亡情況與商邑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經此一事,周宵可以稱得上是名聲大噪,原來那個名不見經傳的皇孫一躍走到了人前,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皇祖父謬讚,兒子是安朝的子民,為國效力乃是我的職責。”
聽了周宵的話,太子大笑道:“哈哈哈哈,說得好。”
看著周宵的神色,太子眼中閃過一絲滿意。
年輕人正是衝動自大的時候,很少有不會因為一時的成功而飄飄乎。
太子見過太多的年輕人因著一點點成就而沾沾自喜,不知今夕是何夕,整日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和旁人的吹捧之中,停滯不前,最終泯然於眾人。
他這個最小的兒子這回真的是由默默無聞一下子變得一飛衝天。
太子先前還擔心周宵因為這次在對戰商邑立了大功而變得自大起來。看到周宵這副榮辱不驚的模樣,太子這才放下心來。
太子看著周宵,笑著說道:“你這樣就很好,切記,不能因為一時的成就而狂妄自大,須謹記,要時刻保持謙虛卑遜的心。”
周宵恭敬道:“是,父王,兒子謹記父王教誨。”
一旁坐著喝茶的太子妃垂下眼皮,掩住了眼神之中的情緒。
第140章 太子妃的心思
略坐了一會兒,周宵就起身離開了。
太子則是去前院招待幾個來拜年的大臣。
屋裏就剩下了太子妃。
“你說,把華茹說給周宵怎麽樣?”太子妃突然出口說道。
一旁的張嬤嬤聽了太子妃的話,愣了一下。反應過來之後,張嬤嬤道:“娘娘,這,難不成要委屈華茹小姐做側妃。”
張家是國公府,地位顯赫,張華茹又是國公府現任掌權人,也就是太子妃一母同胞親弟弟唯一的女兒。爹爹是得皇帝重用的國公,嫡親的姑姑又是太子妃,張華茹的身份自然是尊貴無比的。
可若是許配給了已經娶妻生子的四郎君,再尊貴又如何,還不是隻能做妾。郡王側妃,說著是側妃,又能上族譜玉蝶,可說破天了也隻是個妾。
何況,這府中誰不知道四郎君和四娘子異常恩愛,甚至四郎君現在隻守著四娘子一個人,連個通房侍妾都不曾納。
張小姐就算嫁過去又能討了什麽好呢?白白跌了自己的身份。
張嬤嬤私以為太子妃此舉不大妥當。可她到底沒說什麽,這事也不是她一個下人能置喙的。
主仆主仆,感情再好也得緊緊守住那條線,不該做的就不做,不該說的也不多嘴。
聽了張嬤嬤的話,太子妃也是歎了一口氣,她道:“初三的時候讓弟妹來一趟吧。”
張嬤嬤一聽這話就知道太子妃沒放棄這個想法,她應了一聲,“哎,那奴婢讓人給國公夫人送信。”
“嗯。”太子妃擺擺手,道:“你先出去吧,我一個人待一會兒。”
很快,屋裏就剩下了太子妃一個人。
太子妃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把張華茹許給周宵的這個想法是她剛才在一瞬間生發出來的。
太子妃心裏有猜測,對於未來的繼承人的人選,八九不離十就是周宵了。
太子妃心知肚明,承哥兒是不會有機會的,太子不會越過三個年輕有為的兒子而去選一個不知未來如何的孫子。
而三個人之中,周宵是最有可能的一個了。
論身份,周宵記在她的名下,正經名義上算是嫡子。論能力,太子妃知曉周宵的能力不亞於周宏。
周宵小的時候是在宜春堂住著的,太子妃雖與周宵並沒有多親近,可她卻是知道周宵是個聰明的孩子,從小讀書記東西就很快,同時又很刻苦。
這一點周宵和周宏很相似。
更難得的是周宵並不賣弄表現他的聰明,低調又內斂,從來不想著與周宏爭鋒。
再有就是太子對周宵的態度,從太子現在對周宵的態度之中就能窺得一絲端倪。旁人也許看不出來,可太子妃和太子一起生活了將近三十年,怎麽會看不出來太子對周宵的態度的那一絲絲的轉變。
太子妃知道,這是周宵最近這小半年以來表現出來的才智和能力被太子看在眼裏,放在心上了。
現在周宵不再壓著自己,開始把他的能力展示給世人,尤其是展示給皇帝和太子看,太子妃對此並不生氣。
她宏兒已經不在了,最終登上位置的也隻會是周宵,周宥或者是周宴了。
太子妃自然希望周宵最後能真的坐上那個位置。不管怎麽說,周宵是記在她的名下的,起碼對她來說,周宵上位於她更有利,總比有自己親娘的周宥和周宴上位好。
無論如何,周宵肯定不會虧待她,可是張家就不好說了。
太子妃不免有些擔心,張家並不是周宵親外家,周宵與張家也並不親熱。
那一瞬間,太子妃的腦海之中浮現出了張華茹的身影。
張華茹和周宵是認識的,張華茹早年間小的時候偶爾會來太子府宜春堂陪著太子妃小住幾天,那時候周宵還沒搬去景華園。一來二去,兩人倒也認識了。
張華茹早就喜歡周宵,甚至隱晦的和太子妃提起過想要嫁給周宵。
太子妃當時並沒有這個打算,不輕不重地拒絕了。
如果華茹嫁給了周宵,那張家還會一門心思地支持她兒子嗎?女兒當皇後於張家更有利,還是外甥當皇帝對張家更好?
那個時候張家又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