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我憑實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 作者:一七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傅朝瑜沒回答,言多必失這個道理傅朝瑜還是知道的。
崔狄自言自語:“這還隻是冰山一角,朝堂上的水比這小小的辯論場上要深得多。”
看著一派祥和,其實內裏已經開始腐爛了。崔狄這些日子與傅朝瑜接觸最多,對這個獨樹一幟的讀書人有了好奇心。國子監的監生一向迂腐,滿嘴仁義道德,什麽時候竟出了這樣一個異類?真不知道等這小子入了朝堂會有什麽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
他有心結交,傅朝瑜卻沒看出來,隻是接過酒悶了一口。
崔狄盯著看了會兒:“沒想到你這弱不禁風的模樣還真能喝酒。”
傅朝瑜無語,這位小侯爺是有多瞧不上他?他雖然沒有崔狄威武雄壯,但也絕對不是弱不禁風好嗎,傅朝瑜強調:“我從前也練過兩年武的。”
崔狄坐下來:“巧了,我也自幼讀書習字。”
傅朝瑜詫異。
崔狄來參加這辯論,一來是沒想到事情會如此轟動,二來多少也是身邊人催促的。他身後跟著的人有多少真是自己的好友多少是大皇子的人,崔狄自己也不清楚,他道;“我讀過書,可是如今他們隻記得我是個武將。武將與文臣自古水火不容,這些朝臣們整日拉幫結派,爭得頭破血流。我從前為了躲事兒才去了邊疆,如今回來卻還是躲不掉。過些日子,你便能知道他們有多不可調和了。”
這話倒是有些意思。傅朝瑜本一位這位小侯爺是個不可一世的主,對著文官有著天然的鄙視,沒想到他骨子裏竟平等的鄙視所有文武百官。
有性格!
崔狄衝著傅朝瑜笑了笑,他應該夠和善了吧?
傅朝瑜對交朋友比較熱衷,但是這位小侯爺性格倨傲身份頗高,看著好像很難接近啊,否則將他拉過來教小外甥讀書,那可真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眼下還是訓練這些不聽話的比較重要。傅朝瑜是個不服輸的,他從外頭借來一個大鑼,隨意挑了一個選題讓他們辯,還得按著規矩辯。凡是不聽話的便在他們耳邊敲鑼,聲響震天,嚇得那些人立馬噤聲,隨即再給予一道禁賽處罰。
傅朝瑜心狠手辣,說禁賽就禁賽,直接不給他們再發言的機會。
有人不服,傅朝瑜便搬出“主辦人”的身份,冷漠地提醒:“不服可以退賽,沒有人求著諸位來辯,國子監外多得是想要擠上台的人。”
他們不上,自然有人想上。
幾次下來,再倨傲的人也磨平了棱角。
崔狄在邊上看得直樂,這傅朝瑜訓這些文人武將跟訓狗似的,還挺好玩兒。
一月之期已至,今日恰逢沐休,國子監門庭大開迎四方來客。整個京城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趕來湊熱鬧,辯論尚未開始明義堂已坐了一半兒。台上分設兩張長桌共計八個席位,正、反方各四人,中間另有一個席位,乃傅朝瑜的專屬位置。
麵對源源不斷湧進來的人,張梅林估摸了一下席位,內心擔憂:“若是待會兒席位不夠,國子監的監生在邊上站著聽即可,不必入座。”
助教遲疑:“都站著聽?”
張梅林望著烏壓壓的人群,心中無奈:“這回忙活辯論的幾名監生、加上上回聯考前前十名盡量安排席位吧,餘下的就不必安排了。”
不是他們與監生為難,而是是席位實在緊缺。
杜寧聽到這話默默地起身出去了,得了,他還是去外頭放放風吧,這國子監已經容不下他了。
孫明達也終於不打算作壁上觀了,攜國子監諸官員、助教與一眾監生前去迎一迎客人。
尋常客人監生們招待也合適,可碰上這些個不同尋常的就不行了,譬如硬要湊過來當裁判的那八位。雖然早知道他們會來,但是真看到人時,孫明達還是煩。
太子、大皇子並肩而立,尚書、中書、門下三位丞相齊聚一堂,成王叔混跡其中,年事已高的陳國公跟具有天然優勢的禮部尚書不約而同趕至於此。文官武將,勳貴清流、皇子宗親,一樣不落。
其他人都還好,都是同朝為官交流起來也方便。孫明達煩的主要是太子跟大皇子,這兩人不在宮裏待著跑來國子監做甚?但不論如何,孫明達依舊得捏著鼻子上前寒暄見禮。這種場麵若還由著傅朝瑜、陳淮書等人前去接待,那就真的失禮了。
原本坐在國子監中的觀眾看到孫明達帶著太子等人坐上了第一排,驚得半天都沒吱聲。
那可是太子啊!
旁邊還有大皇子跟三位宰相,這些人隨便一個跺跺腳,都能在朝中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他們好多人今兒過來純屬湊熱鬧的,誰知道撞到了這樣的排場。按理說,國子監也沒這麽大名聲,太子與大皇子也從未將心思放在國子監上,怎麽這會兒兩人都跑來了,還都當了裁判?那這場比賽待會兒該怎麽判?判誰贏?
隻是眾人更沒想到的是,不僅是這兩位,剩下的三位皇子也到了。
待太子一行人入明義堂後,傅??x?朝瑜剛鬆了一口氣,轉眼卻看到了自家大外甥。他呆了一下,不相信,揉了揉眼睛。
好像沒看錯。
周景淵從馬車上跳了下來,一眼就捕捉到了他舅舅,邁著結識的小步子興衝衝地朝著傅朝瑜奔過來,一把抱住他舅舅的大腿,開心叫喚:“舅舅!”
腿上的觸感如此真實。
傅朝瑜俯下身,立即將小家夥抱在懷裏,理了理他因為興奮汗濕的鬢發,驚喜道:“景淵你們怎麽過來了?”
周景淵右手擋著他舅舅的耳朵,生怕別人聽到,非常小聲:“因為周景文想跟我比舅舅,所以帶我們出來了。”
傅朝瑜竟一時轉不過來:“他舅舅是……”
周景淵小臉認真:“好像姓杜,周景文說他舅舅很聰明來著。”
姓杜,傅朝瑜立馬將目光轉向杜寧。
嘖。
杜寧果然被周景文給纏上了,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即將遭遇什麽。
周景淵捧著舅舅的臉,小臉認真:“但是我舅舅肯定是最厲害的。”
“那還用說?”傅朝瑜點了點他已經稍顯圓潤的下巴,客氣地與成安公公問好之後,便抱著大外甥,順手領了一個周景成進了大殿。
周景文表麵纏他舅舅,實則暗暗觀察傅朝瑜。這是周景文第一次見到老五他舅舅,縱使周景文不願意承認,可是小孩子的審美總是直觀的,他還是能看得出來,人家舅舅俊美無濤,自家舅舅……倒也不是相貌不好,隻是似乎沒了從前意氣風發之態,顯得有點窩囊。
相貌跟氣度這一塊,他已經輸了。
周景文有點不服,抬頭時發現周景淵趴在他舅舅懷裏,定定地瞧著他這邊,黑白分明的眼眸中有股說不出的炫耀。
他不能再輸,周景文運氣:“舅舅,抱我!”
杜寧快要被這祖宗煩死了:“我抱不動。”
周景文勝負欲無比膨脹:“人家舅舅都能抱得動!”
杜寧欲言又止,他能跟傅朝瑜比嗎?傅朝瑜那廝就不是個正常人。算了,跟小孩子能說什麽道理?若是將人弄哭了,回頭他父親、他長姐都得收拾他。杜寧認栽,不得已將外甥抱了起來。
真墜手啊,不曉得是吃什麽長大的,這麽沉!
周景文這才滿意了些,得意地回看周景淵,可惜人家已經不看他了。周景文稍顯遺憾,複又問道:“舅舅,是你厲害還是那個傅朝瑜厲害?”
杜寧險些沒站穩,崴了一下腳好半天才緩過神來。他盯著傅朝瑜的背影咽了咽口水,沉默良久才嘴硬了一句:“自,自然是我厲害了。”
周景文深信不疑,開心道:“那正好,我跟他們倆可都有仇呢。舅舅,待會兒我同你坐一起,咱們好好商量商量該如何教訓他們。”
杜寧:“……”
坐?他有座位麽?
第23章 辯論
與年初孫明達講經時不同,這回場中竟然異常安靜,後排偶有人說話也是竊竊私語,不敢驚動前麵幾位。
眼下也隻有前兩排的數人能自在說話了,朝中三品以上的都在那兒坐著呢。餘下人甚至都沒有開口的權力。沒辦法,他們之中不少人也是在朝做官的,前麵還混跡著幾個禦史,不管是被禦史發現言行不端,還是被幾位皇子餘光瞥見,都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不過,這些個大人物在前排壓著,參賽之人能放得開嗎?眾人對此持懷疑態度。
傅朝瑜正帶著小外甥走向第一排。兩個小孩兒雖沒有他們兄長地位顯赫,但好歹也是皇子,更是禦前大總管成安公公親自帶過來的,國子監不得不重視。
孫明達叫人同樣在第一排添了作為給他們幾人。傅朝瑜見小外甥放到椅子上做好,又從楊毅恬那兒討了不少點心拿了過來,揉了揉小家夥的腦袋:“舅舅待會兒得上去,你們好好在這兒守著,等辯論結束後舅舅再帶你們出去玩兒。”
周景淵乖乖點頭。
周景文也沒閑著,拉著杜寧費心叮囑:“舅舅,你坐我旁邊吧。”
這……杜寧瞄了一眼周圍,第一排這邊沒一個是他能惹得起的,再說如今邊上已經沒有位置了,若是再加,勢必會驚動孫大人,杜寧可沒有這個膽子,他怕死。然而在外甥麵前露怯,承認自己不如旁人,杜寧也做不到。
他裝作腹痛,疼得直叫喚,說要去如廁。
周景文猛地縮回手,不自覺屏住呼吸,後又覺得自己嫌棄得太明顯有些不好意思,接了句:“那舅舅你快去快回啊。”
“好說好說。”杜寧點頭,隨即頭也不回得溜了,仿佛後麵有惡魂索命。
時辰已至,孫明達與諸位裁判謙讓一番後便上台致辭。
眾人後知後覺地發現,台上每個座位前都放著一個長條狀、兩側如喇叭一般的東西,似乎是硬紙片做的,聲音經過這個長筒格外清晰宏亮,頃刻間就傳遍大殿每個角落。
這倒是個好東西,呂相同其他兩位宰相道:“下回聖上講學,也可以擺放此物。”
孫大人慷慨激昂的陳詞贏得了滿堂喝彩,他下台後,傅朝瑜便領著八人上場入座了。
周景淵眼睛一亮,一動不動地盯著台上。原來他舅舅是要坐在台上的!
他身子端正,眼神瞄向周景文,晃了兩下腳尖,怡然自得。
周景文原也以為傅朝瑜隻是走個過場,沒想到他竟然無比自然地坐在了主講台上,開始宣讀比賽規則。
什麽意思,偌大的國子監都沒人了,讓一個監生主持大局?
周景文震驚不已,傅朝瑜一個出身卑賤的商賈,怎能登上國子監的講台?怎能與這些人同台露麵?怎能讓眾人在台下仰視?他配嗎。周景文氣得不行,想找自己舅舅評評理,結果左顧右盼了半晌都沒找到他舅舅的人影。
便是鬧肚子,也不該鬧上這麽久啊。
傅朝瑜念這規則主要是念給台下觀眾跟裁判聽的,台上這八個人早已在日複一日的試練中對這規矩爛熟於心了。不服也不行,除非他們不想幹了。
這場辯論,傅朝瑜仿照後世的規則,首輪雙方派出一名辯手闡述觀點,二輪雙方互拋問題;三輪屬於自由辯論,最後雙方總結陳詞。為了計時,傅朝瑜特意讓人定製了一個沙漏,他已經比照日晷算過了,細沙流完大概就是後世的五分鍾,不長不短,正正好。
隻是他這規則對於平日裏在朝中自由互噴的官員來說,到底還是拘束。連太子也不免擔心,問了孫明達:“規矩這麽多,待會兒開始後該不會束手束腳吧?”
“不會。”孫明達篤定。以那小子對這場辯論的看重,絕不會讓今日沒有衝突可言。
孫明達冷眼看著,這國子監裏就沒有一個像傅朝瑜似的成名心切,他幾乎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想要嶄露頭角。
須臾,辯論開始,眾人精神一振。
擁文派這邊來頭不小,北方最大的青山書院山長鄭如徽與孔家後人孔連枝都被請過來了。鄭如徽先發製人,洋洋灑灑,高談闊論,夏商周伊始至今兩千餘年,文官興禮樂、揚文教、推廉政、平冤獄、匡扶社稷、為君王排憂解難,自古名臣不勝枚舉,闡明亂世之後以文治國才能迎來長治久安。
鄭如徽原本就是個飽學之士,引用典故史料更是信手拈來,句句生花。話音剛落,台下便響起陣陣熱烈的掌聲。
不少文官聽得精神亢奮,覺得這番講話簡直是揚他們文官之威,今兒來得可真值。
崔狄身邊已經致使的王大將軍不甘示弱,輪到自己時飛快起身,大談以武立國之必要。文官能治國,武將還能平亂世、禦外敵、戍疆場呢,一國一朝若是沒有軍隊,沒有武將,等同於自掘墳墓!王大將軍沒有鄭如徽的好口才,但是句句情真意切。
鄭如徽聽罷,隻是冷哼了一聲。空有一身蠻力的匹夫而已,好對付得很。
對麵也發出幾聲冷笑。
兩邊第一輪交鋒完,已是戰意凜然,彼此對視時似有火星直冒,便是旁觀者也能真切感受到這森然的戰意。是他們好像誤會了,這兩邊可是一點兒都沒有因為規矩約束而限製發揮。
太子欣喜與他們找來的人能言善辯,大皇子卻隱隱有些著急,總覺得大將軍等口才還是弱了些。
第二輪攻辯伊始,戰火再次升級,一開始兩邊提出來的問題還稍微收著些,但越到最後,問題越是犀利。孔連枝在與崔狄對答時,話中刀光劍影,口若懸河,險些忘記時間。
崔狄自言自語:“這還隻是冰山一角,朝堂上的水比這小小的辯論場上要深得多。”
看著一派祥和,其實內裏已經開始腐爛了。崔狄這些日子與傅朝瑜接觸最多,對這個獨樹一幟的讀書人有了好奇心。國子監的監生一向迂腐,滿嘴仁義道德,什麽時候竟出了這樣一個異類?真不知道等這小子入了朝堂會有什麽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
他有心結交,傅朝瑜卻沒看出來,隻是接過酒悶了一口。
崔狄盯著看了會兒:“沒想到你這弱不禁風的模樣還真能喝酒。”
傅朝瑜無語,這位小侯爺是有多瞧不上他?他雖然沒有崔狄威武雄壯,但也絕對不是弱不禁風好嗎,傅朝瑜強調:“我從前也練過兩年武的。”
崔狄坐下來:“巧了,我也自幼讀書習字。”
傅朝瑜詫異。
崔狄來參加這辯論,一來是沒想到事情會如此轟動,二來多少也是身邊人催促的。他身後跟著的人有多少真是自己的好友多少是大皇子的人,崔狄自己也不清楚,他道;“我讀過書,可是如今他們隻記得我是個武將。武將與文臣自古水火不容,這些朝臣們整日拉幫結派,爭得頭破血流。我從前為了躲事兒才去了邊疆,如今回來卻還是躲不掉。過些日子,你便能知道他們有多不可調和了。”
這話倒是有些意思。傅朝瑜本一位這位小侯爺是個不可一世的主,對著文官有著天然的鄙視,沒想到他骨子裏竟平等的鄙視所有文武百官。
有性格!
崔狄衝著傅朝瑜笑了笑,他應該夠和善了吧?
傅朝瑜對交朋友比較熱衷,但是這位小侯爺性格倨傲身份頗高,看著好像很難接近啊,否則將他拉過來教小外甥讀書,那可真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眼下還是訓練這些不聽話的比較重要。傅朝瑜是個不服輸的,他從外頭借來一個大鑼,隨意挑了一個選題讓他們辯,還得按著規矩辯。凡是不聽話的便在他們耳邊敲鑼,聲響震天,嚇得那些人立馬噤聲,隨即再給予一道禁賽處罰。
傅朝瑜心狠手辣,說禁賽就禁賽,直接不給他們再發言的機會。
有人不服,傅朝瑜便搬出“主辦人”的身份,冷漠地提醒:“不服可以退賽,沒有人求著諸位來辯,國子監外多得是想要擠上台的人。”
他們不上,自然有人想上。
幾次下來,再倨傲的人也磨平了棱角。
崔狄在邊上看得直樂,這傅朝瑜訓這些文人武將跟訓狗似的,還挺好玩兒。
一月之期已至,今日恰逢沐休,國子監門庭大開迎四方來客。整個京城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趕來湊熱鬧,辯論尚未開始明義堂已坐了一半兒。台上分設兩張長桌共計八個席位,正、反方各四人,中間另有一個席位,乃傅朝瑜的專屬位置。
麵對源源不斷湧進來的人,張梅林估摸了一下席位,內心擔憂:“若是待會兒席位不夠,國子監的監生在邊上站著聽即可,不必入座。”
助教遲疑:“都站著聽?”
張梅林望著烏壓壓的人群,心中無奈:“這回忙活辯論的幾名監生、加上上回聯考前前十名盡量安排席位吧,餘下的就不必安排了。”
不是他們與監生為難,而是是席位實在緊缺。
杜寧聽到這話默默地起身出去了,得了,他還是去外頭放放風吧,這國子監已經容不下他了。
孫明達也終於不打算作壁上觀了,攜國子監諸官員、助教與一眾監生前去迎一迎客人。
尋常客人監生們招待也合適,可碰上這些個不同尋常的就不行了,譬如硬要湊過來當裁判的那八位。雖然早知道他們會來,但是真看到人時,孫明達還是煩。
太子、大皇子並肩而立,尚書、中書、門下三位丞相齊聚一堂,成王叔混跡其中,年事已高的陳國公跟具有天然優勢的禮部尚書不約而同趕至於此。文官武將,勳貴清流、皇子宗親,一樣不落。
其他人都還好,都是同朝為官交流起來也方便。孫明達煩的主要是太子跟大皇子,這兩人不在宮裏待著跑來國子監做甚?但不論如何,孫明達依舊得捏著鼻子上前寒暄見禮。這種場麵若還由著傅朝瑜、陳淮書等人前去接待,那就真的失禮了。
原本坐在國子監中的觀眾看到孫明達帶著太子等人坐上了第一排,驚得半天都沒吱聲。
那可是太子啊!
旁邊還有大皇子跟三位宰相,這些人隨便一個跺跺腳,都能在朝中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他們好多人今兒過來純屬湊熱鬧的,誰知道撞到了這樣的排場。按理說,國子監也沒這麽大名聲,太子與大皇子也從未將心思放在國子監上,怎麽這會兒兩人都跑來了,還都當了裁判?那這場比賽待會兒該怎麽判?判誰贏?
隻是眾人更沒想到的是,不僅是這兩位,剩下的三位皇子也到了。
待太子一行人入明義堂後,傅??x?朝瑜剛鬆了一口氣,轉眼卻看到了自家大外甥。他呆了一下,不相信,揉了揉眼睛。
好像沒看錯。
周景淵從馬車上跳了下來,一眼就捕捉到了他舅舅,邁著結識的小步子興衝衝地朝著傅朝瑜奔過來,一把抱住他舅舅的大腿,開心叫喚:“舅舅!”
腿上的觸感如此真實。
傅朝瑜俯下身,立即將小家夥抱在懷裏,理了理他因為興奮汗濕的鬢發,驚喜道:“景淵你們怎麽過來了?”
周景淵右手擋著他舅舅的耳朵,生怕別人聽到,非常小聲:“因為周景文想跟我比舅舅,所以帶我們出來了。”
傅朝瑜竟一時轉不過來:“他舅舅是……”
周景淵小臉認真:“好像姓杜,周景文說他舅舅很聰明來著。”
姓杜,傅朝瑜立馬將目光轉向杜寧。
嘖。
杜寧果然被周景文給纏上了,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即將遭遇什麽。
周景淵捧著舅舅的臉,小臉認真:“但是我舅舅肯定是最厲害的。”
“那還用說?”傅朝瑜點了點他已經稍顯圓潤的下巴,客氣地與成安公公問好之後,便抱著大外甥,順手領了一個周景成進了大殿。
周景文表麵纏他舅舅,實則暗暗觀察傅朝瑜。這是周景文第一次見到老五他舅舅,縱使周景文不願意承認,可是小孩子的審美總是直觀的,他還是能看得出來,人家舅舅俊美無濤,自家舅舅……倒也不是相貌不好,隻是似乎沒了從前意氣風發之態,顯得有點窩囊。
相貌跟氣度這一塊,他已經輸了。
周景文有點不服,抬頭時發現周景淵趴在他舅舅懷裏,定定地瞧著他這邊,黑白分明的眼眸中有股說不出的炫耀。
他不能再輸,周景文運氣:“舅舅,抱我!”
杜寧快要被這祖宗煩死了:“我抱不動。”
周景文勝負欲無比膨脹:“人家舅舅都能抱得動!”
杜寧欲言又止,他能跟傅朝瑜比嗎?傅朝瑜那廝就不是個正常人。算了,跟小孩子能說什麽道理?若是將人弄哭了,回頭他父親、他長姐都得收拾他。杜寧認栽,不得已將外甥抱了起來。
真墜手啊,不曉得是吃什麽長大的,這麽沉!
周景文這才滿意了些,得意地回看周景淵,可惜人家已經不看他了。周景文稍顯遺憾,複又問道:“舅舅,是你厲害還是那個傅朝瑜厲害?”
杜寧險些沒站穩,崴了一下腳好半天才緩過神來。他盯著傅朝瑜的背影咽了咽口水,沉默良久才嘴硬了一句:“自,自然是我厲害了。”
周景文深信不疑,開心道:“那正好,我跟他們倆可都有仇呢。舅舅,待會兒我同你坐一起,咱們好好商量商量該如何教訓他們。”
杜寧:“……”
坐?他有座位麽?
第23章 辯論
與年初孫明達講經時不同,這回場中竟然異常安靜,後排偶有人說話也是竊竊私語,不敢驚動前麵幾位。
眼下也隻有前兩排的數人能自在說話了,朝中三品以上的都在那兒坐著呢。餘下人甚至都沒有開口的權力。沒辦法,他們之中不少人也是在朝做官的,前麵還混跡著幾個禦史,不管是被禦史發現言行不端,還是被幾位皇子餘光瞥見,都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不過,這些個大人物在前排壓著,參賽之人能放得開嗎?眾人對此持懷疑態度。
傅朝瑜正帶著小外甥走向第一排。兩個小孩兒雖沒有他們兄長地位顯赫,但好歹也是皇子,更是禦前大總管成安公公親自帶過來的,國子監不得不重視。
孫明達叫人同樣在第一排添了作為給他們幾人。傅朝瑜見小外甥放到椅子上做好,又從楊毅恬那兒討了不少點心拿了過來,揉了揉小家夥的腦袋:“舅舅待會兒得上去,你們好好在這兒守著,等辯論結束後舅舅再帶你們出去玩兒。”
周景淵乖乖點頭。
周景文也沒閑著,拉著杜寧費心叮囑:“舅舅,你坐我旁邊吧。”
這……杜寧瞄了一眼周圍,第一排這邊沒一個是他能惹得起的,再說如今邊上已經沒有位置了,若是再加,勢必會驚動孫大人,杜寧可沒有這個膽子,他怕死。然而在外甥麵前露怯,承認自己不如旁人,杜寧也做不到。
他裝作腹痛,疼得直叫喚,說要去如廁。
周景文猛地縮回手,不自覺屏住呼吸,後又覺得自己嫌棄得太明顯有些不好意思,接了句:“那舅舅你快去快回啊。”
“好說好說。”杜寧點頭,隨即頭也不回得溜了,仿佛後麵有惡魂索命。
時辰已至,孫明達與諸位裁判謙讓一番後便上台致辭。
眾人後知後覺地發現,台上每個座位前都放著一個長條狀、兩側如喇叭一般的東西,似乎是硬紙片做的,聲音經過這個長筒格外清晰宏亮,頃刻間就傳遍大殿每個角落。
這倒是個好東西,呂相同其他兩位宰相道:“下回聖上講學,也可以擺放此物。”
孫大人慷慨激昂的陳詞贏得了滿堂喝彩,他下台後,傅朝瑜便領著八人上場入座了。
周景淵眼睛一亮,一動不動地盯著台上。原來他舅舅是要坐在台上的!
他身子端正,眼神瞄向周景文,晃了兩下腳尖,怡然自得。
周景文原也以為傅朝瑜隻是走個過場,沒想到他竟然無比自然地坐在了主講台上,開始宣讀比賽規則。
什麽意思,偌大的國子監都沒人了,讓一個監生主持大局?
周景文震驚不已,傅朝瑜一個出身卑賤的商賈,怎能登上國子監的講台?怎能與這些人同台露麵?怎能讓眾人在台下仰視?他配嗎。周景文氣得不行,想找自己舅舅評評理,結果左顧右盼了半晌都沒找到他舅舅的人影。
便是鬧肚子,也不該鬧上這麽久啊。
傅朝瑜念這規則主要是念給台下觀眾跟裁判聽的,台上這八個人早已在日複一日的試練中對這規矩爛熟於心了。不服也不行,除非他們不想幹了。
這場辯論,傅朝瑜仿照後世的規則,首輪雙方派出一名辯手闡述觀點,二輪雙方互拋問題;三輪屬於自由辯論,最後雙方總結陳詞。為了計時,傅朝瑜特意讓人定製了一個沙漏,他已經比照日晷算過了,細沙流完大概就是後世的五分鍾,不長不短,正正好。
隻是他這規則對於平日裏在朝中自由互噴的官員來說,到底還是拘束。連太子也不免擔心,問了孫明達:“規矩這麽多,待會兒開始後該不會束手束腳吧?”
“不會。”孫明達篤定。以那小子對這場辯論的看重,絕不會讓今日沒有衝突可言。
孫明達冷眼看著,這國子監裏就沒有一個像傅朝瑜似的成名心切,他幾乎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想要嶄露頭角。
須臾,辯論開始,眾人精神一振。
擁文派這邊來頭不小,北方最大的青山書院山長鄭如徽與孔家後人孔連枝都被請過來了。鄭如徽先發製人,洋洋灑灑,高談闊論,夏商周伊始至今兩千餘年,文官興禮樂、揚文教、推廉政、平冤獄、匡扶社稷、為君王排憂解難,自古名臣不勝枚舉,闡明亂世之後以文治國才能迎來長治久安。
鄭如徽原本就是個飽學之士,引用典故史料更是信手拈來,句句生花。話音剛落,台下便響起陣陣熱烈的掌聲。
不少文官聽得精神亢奮,覺得這番講話簡直是揚他們文官之威,今兒來得可真值。
崔狄身邊已經致使的王大將軍不甘示弱,輪到自己時飛快起身,大談以武立國之必要。文官能治國,武將還能平亂世、禦外敵、戍疆場呢,一國一朝若是沒有軍隊,沒有武將,等同於自掘墳墓!王大將軍沒有鄭如徽的好口才,但是句句情真意切。
鄭如徽聽罷,隻是冷哼了一聲。空有一身蠻力的匹夫而已,好對付得很。
對麵也發出幾聲冷笑。
兩邊第一輪交鋒完,已是戰意凜然,彼此對視時似有火星直冒,便是旁觀者也能真切感受到這森然的戰意。是他們好像誤會了,這兩邊可是一點兒都沒有因為規矩約束而限製發揮。
太子欣喜與他們找來的人能言善辯,大皇子卻隱隱有些著急,總覺得大將軍等口才還是弱了些。
第二輪攻辯伊始,戰火再次升級,一開始兩邊提出來的問題還稍微收著些,但越到最後,問題越是犀利。孔連枝在與崔狄對答時,話中刀光劍影,口若懸河,險些忘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