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古代女子記事(雙重生) 作者:青橋細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賀夫人心中驚駭,與三七說:“老太太那處我去說。”一麵往老太太那邊去。
這廂老太太因往日夢中菩薩,佐之湯藥,頭疼好了大半,自此深信神佛,在京外添了不知多少燈油錢,又在側房的碧紗廚中設了個小佛堂,請了個不知哪兒來的師太和底下幾個小尼姑進府,日漸不出佛堂了。
賀夫人慌慌張張尋來,幾個丫頭與兩個小尼姑坐在廊外,等著喚呼。幾個丫頭見了賀夫人,忙請安。賀夫人與丫頭們說:“我這兒有急事找老太太,誰去問一聲?”
幾個丫頭暗地裏推三阻四都說:“老太太正聽經,不叫人進屋。”賀夫人冷冷看著她們推諉不說話,終地一個丫頭起身去了。
不多時,屋裏頭念經聲沒了,那丫頭腫著臉掀簾子出來。賀夫人隻當瞧不見,進房去了。
隻見一師太正將隔開佛堂的簾子放下,從那縫隙看去,正中桌上擺了狀如羅刹的佛母,三頭六臂,赤發紅眼,頭上蒙了塊紅布,不像是正經菩薩,賀夫人被駭了一跳,不敢再四處張望。
老太太歪坐榻上,手裏撥弄佛珠,見賀夫人慌慌張張進來,心中不悅,問:“這般慌張進來作甚?”賀夫人忙將羅家一事說了,道:“本不該擾了老太太,隻是我左右也曉不得這怎麽是好,還要請老太太拿主意。”
老太太道:“到底經曆少,昌哥兒下了衙將人領過來問問。他如今大了,在朝中給聖人做事,如何行事,自有他的道理。”說著又令了婆子去儀門候著。
陳昌下了衙門,掀簾子進來,先給二人請安。老太太命他起身,送了茶來與他吃了,問:“你家太太才與我說你要往南河去?”陳昌不敢隱瞞,將事一五一十說了,略過李婠不談,將夏家一案說成二人政見不合。
賀夫人一麵怕陳昌沒了靠山受欺負,一麵又憂心羅家反目給陳昌使絆子,遲疑道:“外頭都說羅公清正,這案子怕有些誤會。羅公在朝中多年,有人幫扶你總是好的,況且你祖父當年相助羅公,也有與羅家交好之意——”
陳昌當頭冷笑一聲,道:“勞什子‘清正’,又什麽‘報恩’,說得比唱得好聽,沒有祖父當年相助,焉有他今日?若要報恩,何必要我鞍前馬後地伺候?每年送他的銀子堆成山,怕都能砸出個萬戶侯來,況如今羅府看似鮮花著錦,實則烈火烹油,他家子弟不少背著人命官司,早尋退路為好。”
老太太道:“既然如此,莫要忘了給你家老爺去封信。”陳昌應是。老太太問:“大約幾月能回?”陳昌道:“怕要七月往後了。”老太太點點頭,道:“你一出門就小半年,也沒個人伺候,在外頭置一房罷。”
陳昌皺眉,剛要說話,老太太道:“昨日我求了簽,簽文上說,今年有孩子落到我家,你可不許拒了,這府上幾年都沒人懷胎,好不容易有兩個通房,也被你媳婦磋磨沒了。置在外頭,也省得惹你媳婦生厭,生了孩子我也不要你養,帶出來我來照顧,難不成你要陳家香火斷在你那兒?”
陳昌不耐煩聽這些,他早知他和李婠與孩子無緣,隻打定主意收養個孝順的日後繼承香火,任憑別個怎地說,也不當回事,別人說多了,他反而會惱起來。因而口內說:“老太太說的,我自有思量。”也不等老太太再說,尋了個由頭走。
老太太見陳昌掀簾子出去,嘴角拉下,很是不悅。賀夫人陪笑道:“老太太,昌哥兒大了,怎麽行事,他曉得的。”老太太輕飄飄地說:“該提點的做長輩的還是要提點。”說罷,她頭一時又疼起來了,道:“他這一去,小半年都見不著,你去與他說說話罷,這兒也不要你伺候。”
賀夫人退出院子,便見陳昌還立在院門口沒走,問他怎地立在這兒,陳昌道:“明日我便要啟程,因想著怕有小半年見不著太太,太太有話要同我說,便候著了。”
賀夫人聽了這話,又是高心,又是傷心,拉著他吃飯。陳昌躬身道:“家裏頭老的老,小的小,還請太太多看顧才是。”賀夫人一聽便曉得他言下之意,歎道:“我和你媳婦兒合不來,隻你喜歡,我也不去招惹她。我冷眼瞧著,她自己能立起來。隻你自個兒,‘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你隻管保重自身才是。”而後諸多叮囑之語,不肖細說。
陳昌拜別賀夫人,一徑回了院子。李婠正檢抄行李,不想被人從後頭一下摟住,心下一驚,又笑道:“哪兒來的登徒子?”陳昌不應聲,低頭就親。
正巧一丫頭掀簾子進屋來請示,說:“三七說,二爺常用紙筆、章子都收攏在箱子裏頭了,請奶奶去檢看。”李婠忙將陳昌推開,一麵理了理領子,一麵應道:“就來。”說著要走。
陳昌拉住人,將她散了鬢發理了理,亦步亦趨地跟著去。二人看過,又回了屋子。李婠見他默不作聲地挨著人,問他:“可吃過了?”陳昌回:“在太太那兒吃過了。”陳昌頓了頓,將要去南河考補之事說了。
李婠說:“小半年見不著,你可有什麽要說的?”陳昌回道:“小半年見不著我,你可有什麽要說的?”李婠撲哧一聲笑開來,道:“可不許去外頭窯子裏吃酒,要惹了什麽不幹不淨的人——”
陳昌忙道:“上回你說了,我哪兒敢?”心說:如此看,這婦人心裏頭是有我的。他心頭熱熱的,又親又哄,將人抱在榻上,一番恩愛纏綿。次日,揮淚拜別親長,裝了幾箱金銀,帶了三七八角二醜幾個,往南河去了。
卻說這邊,如姐兒的媽媽眼饞陳家富貴,著意使了幾十個錢給城門口的乞丐兒,叫人見陳昌離了京便來知會,次日果真見陳昌出了城門。那媽媽略等了幾天,叫茹姐兒收拾爽利些,雇了頂小轎子一徑往陳家去。
到了陳家角門前,那媽媽理了理衣裳,向幾個門房道:“敢問府上二爺可在?我又要事找。”
這日,菊生幾個不當值,一門房揮手嫌道:“去——去——哪兒來的老鴇,回窯子自做生意去,莫來此處撒野。”
那媽媽從袖中拿出銀錢獻上,道:“還請幾位爺通融通融,去府上和陳二爺說聲。”那門房顛了顛錢,將錢揣懷裏,道:“回吧——你尋的人這會兒不在府裏,等我幾個有空再去給你家姑娘開臉。”
那媽媽見門房拿了錢不幹事兒,一陣羞惱,她冷道:“陳家二爺包了我家姑娘,如今姑娘有孕,他人卻跑了,天下哪有這般好事——”
說罷,她扯起嗓子朝四方喊:“快來人阿——陳家爺們兒嫖了人不給嫖資,如今姑娘懷了孕又不認賬——”一麵說,一麵撒潑打滾。
話不到一半,那門房忙上前將她嘴捂住,慌道:“誒喲,媽媽,有話好說,我領你見能做主的去,要嚷嚷開了,你我都沒好果子吃。”
那媽媽住了嘴,道:“府上二奶奶可在?”門房道:“她是大忙人,你輕易見不著,不如求見太太。”那媽媽鬆了口氣,道:“見不著正正好。我家茹姐兒進了門再給她奉茶。”
那門房抬了轎進門,安置二人在園子裏,忙跑去儀門,令一個小丫頭問太太身邊的彩雲一聲,彩雲隻道:“口頭誰都會說,怕是來打秋風的,直接攆出去。”不一會兒,那門房又傳話:“有個二爺常帶身邊的蟠龍玉佩,她們不叫人瞧,怕我們貪了去。”
彩雲道:“這玉佩聽著耳熟,似是哪個說起過。”那丫頭道:“八角幾月前在四處打聽這玉佩。”彩雲一聽,也想起這回事來,心中驚疑不定,道:“難不成竟是真的?”慌忙將此事報給了賀夫人。
賀夫人聽了,並未多想,喜道:“昨兒老太太令他在外頭置一房他還含糊,如今外頭的倒自己上門了。”即命人來見。
那媽媽與茹姐兒一路瞧著滿府金奴銀婢,豪奢富貴,心砰砰直跳,待見了賀夫人,二人臉紅紅的,跪倒在地,口呼太太不止。
賀夫人叫彩雲搬了個小凳子給她坐下,細看她一回,本有十分的高興衝淡了三分,嫌這婦人一臉風塵氣,出身不好,但因著她腹中胎兒緣故,麵上不顯,問了她:“叫什麽名兒?”
晏茹低頭道:“姓晏,單名兒個茹字。”賀夫人淡淡說了句:“好名字。”又問:“有幾個月了?”茹姐兒摸了摸肚子,道:“三個月。”
那媽媽見賀夫人態度和藹,心落下大半,忙拿出蟠龍佩出來,道:“陳二爺同我家姑娘是十一月遇著的。”
賀夫人看了眼,道:“這玉佩我依稀見昌兒帶過幾回。”那媽媽大喜,問:“太太,不知何時抬茹姐兒入門?”
賀夫人微微皺眉,道:“等見過老太太,再定吉日。”說著,又命彩雲:“老太太近日在佛堂中,你先去知會聲來。”而後一徑帶著人往老太太處去。
這裏老太太閉著眼歪坐在榻上,兩個小丫頭捶腿,邊上一尼姑靜靜立著。賀夫人領著人進了屋,將事一一說了,指著兩人道:“昨兒老太太才說,今年有孩兒落在我家,今日倒是應驗了。”
老太太抬眼瞧了瞧茹姐兒肚子,麵上不見喜怒,先令人請了大夫,又問茹姐兒:“昌哥兒一直養著你在外頭?”
茹姐兒自思:陳家二爺怕府上二奶奶,沒抬過人進府,我若說一直包在外頭,怕是取信不了人,於是似真似假地說:“未曾如此。十一月間黃司務帶陳二爺來吃酒,後頭也時來時不來。”
老太太道:“也說得過去。”又問:“如今幾月了?”茹姐兒道:“三月了。”老太太算了算日子,說:“日子倒是對得上。”
茹姐兒又道:“不瞞老太太、太太,二爺沒說過要抬我進門的話,我亦不敢多問,隻腹中孩兒,實在不忍心他日後落到窯子裏去,才求上門,隻求老太太、太太開恩,給孩子條生路。”說著,一麵哭,一麵行了個大禮。
賀夫人將她扶起身,拍了拍她的手,道:“好孩子。”一旁的尼姑聽到此處心內鬆了口氣,這尼姑法號空觀,本住在寧西一尼姑庵裏頭,隻因貪墨香油錢被趕了出來,一路掛單到了京裏,平生最是會看人眼色,又能說會道,很得老太太看重。
因老太太求子心切,前後不知給了不知多少銀錢,空觀心中也甚急,隻含糊地說今年怕有孩子落到府上,如今茹姐兒懷孕上門,心中怎能不喜,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道:“阿彌陀佛,‘心誠則靈’,老太太近來正愁子嗣之事,怕是應在了此處。”
老太太本有五六分疑惑,聽如姐兒哭訴時,去了兩分,又聽空觀這麽一說,又去了兩分,正遲疑間,一丫頭來報,大夫來了。
老太太道:“請進來。”又命人扶茹姐兒到了偏房中。不多時,那大夫診了脈細,過正房來,老太太一問,果真懷了三月,且思慮重,胎像隱隱有不穩,又開了幾副安胎藥才告辭退下。
老太太瞧了眼底下垂著頭的茹姐兒,思忖後,命底下媳婦:“先將我東邊三間屋子收拾出來給茹姐兒住。吃穿同我一樣分例,生了下來再說。”又命人打頭麵,做新衣,撥了兩個丫頭,四個婆子照顧。
茹姐兒聽著,心咚咚直跳,喜得不知如何是好,當即跪下磕了頭,千謝萬謝。老太太道:“這胎也險,你也莫要多想,好生養著,若生了下來,日後你想要什麽都會有。”說罷,命人將茹姐兒扶下去吃藥歇息。
轉眼萬事定了,那媽媽臉上掛著笑,見老太太捏了捏額角,有些累了,便問:“不知抬茹姐兒給多少聘禮?”
老太太一頓,道:“你養了茹姐兒這般大,你說個數罷。”那媽媽小心一隻手伸出來比了比。賀夫人見了,有些不悅。
老太太道:“去賬房取去。隻拿了銀子,茹姐兒與你便沒甚瓜葛,日後不許登門。”那媽媽自是連連點頭,慌不迭地退下了,待銀錢到了手,將包袱收拾齊備,出京去往外地了。
第95章
卻說這邊, 茹姐兒隨人到了東邊,見是正正堂堂的三間大屋,裏頭雪洞樣的白,鋪設精巧華麗, 妝匣中俱都是金銀首飾, 她左右轉了轉, 一一拿起看了好幾遍才歇手。
待用了飯, 老太太、太太命人送了衣裳來。那婆子捧著衣裳行了個大禮, 道:“老太太、太太說, 姨娘來得匆忙,沒換洗衣衫, 送了幾身衣裳來。”茹姐兒忙謝了。
晚間,茹姐兒睡在床上, 一整宿都未合眼, 直到天色漸亮, 才模模糊糊睡去,次日早, 妝扮齊全,要領著兩個丫頭去給老太太、太太請安。
誰知兩丫頭不動彈。一丫頭上前勸道:“姨娘, 瞧這日頭也遲了,改日再去罷。”另一丫頭也道:“是了是了, 怕這會兒老太太正在佛堂,也沒空閑。老太太心善, 曉得姨娘有了身孕,不會怪罪。”
晏茹見了, 有些拿不定主意,笑著拉著她兩手道:“我初來府上, 不懂規矩,不想起來遲了,還請兩位姐姐提點我,明日到點叫我才好。”
兩個丫頭忙跪道地上:“姨娘,折煞我二人了。”晏茹見狀也不好說什麽。隻在屋裏打發時日。
又一日,晏茹早早醒了,令丫頭打水來梳洗,又提了嘴得要去請安。兩個丫頭又勸,話裏話外都不叫人勸人別出屋,晏茹兒心頭隱隱覺得不對,正要質問,一媳婦帶了個婆子來。茹姐兒忙迎出屋,讓坐,親自捧了茶水。
那媳婦連連道謝,道:“煩姨娘讓人量量。”量了回。那媳婦道:“姨娘稍等等,過三日將衣服給送來。”說著,與那婆子告了退。
晏茹兒忙拉住人,道:“我正要去拜訪老太太,不知老太太在哪處?”那媳婦似笑非笑地道:“老太太發話,免了姨娘晨昏定醒,姨娘安心養胎才是。”說罷走了。
晏茹兒無趣地在屋中轉了轉。待得煩悶了,問那丫頭:“府上可有花園子?”那丫頭勸道:“園子裏頭風大,二奶奶又養了頭黑豹子,要嚇著姨娘就不好了。”
晏茹兒一聽,歇了心思,做了回針線睡下。如此過了五日,每每晏茹要出屋,都被丫頭勸回來,如此她可算曉得了,不知是哪個將她關在了屋子裏!
晏茹兒一時又驚又怕,心說:莫不是事情敗露了?想要出屋見自己媽媽討主意,硬往外走。那幾個丫頭見勸不住,又慌又急,又不敢拉扯,生怕肚子孩子出了意外。
正鬧著,太太身邊的彩雲捧著個盒子走上前,笑道:“你們這是玩什麽?”幾個丫頭忙七嘴八舌地道:“老太太、太太命姨娘好生在屋中養胎,姨娘非要出屋去,要磕著碰著我們可擔待不起,正在勸呢。”
這話將晏茹氣得半死,道:“分明將人關在屋裏不讓出門,抬人進門沒半個喜字不說,回趟娘家也不成?莫不是賣給了你家?”
彩雲心說:可不是賣給了我家。她拉了晏茹進屋,捧了茶給她道:“姨娘莫氣。老太太、太太眼瞧著這孫子,望了不曉得多少年。你一來,可不得將你當金娃娃?老太太也是怕出了差錯,才不叫你出門。今兒太太還叫我送了人參來。”說著將手中的盒子打開,可不正是一隻老參。
晏茹緩了緩氣,道:“老太太苦心我亦曉得。隻是如今我初來府上,一個人也見不著的,孤零零的,二爺沒在,心裏也空落落的,想見見我媽媽,還請姑娘通傳一聲。”
彩雲道:“如今好不容易進了府,又去攪合那泥潭作甚?叫老太太、太太聽了也不美。你隻管安心養胎才是,生了孩子便是府上大功臣。”
晏茹道:“在屋裏與在牢房有甚分別?我心裏也煩,如何能養好胎?姑娘可能求求太太,叫我去園子坐坐?”
彩雲左右看看,見沒人才小聲道:“我與你實話說了,老太太、太太提防是這個。”她伸出兩根手指比了比,接著道:“你若遇著了她,怕有十條命都不夠。年前,老太太命幾個小廝攔著她出府,那幾個小廝被打得爛爛的,抬回了屋裏,把老太太氣了個半死。二爺寵著她,府上等閑沒人敢惹。你若不湊巧遇著,即便有老太太、太太保你,也凶多吉少。”
晏茹被嚇住,顫聲問:“二奶奶竟是如此性子?”彩雲見她安分了些,道:“你隻管養胎兒,日後孩子生了下來,母憑子貴,要什麽沒有?”說罷,出了屋,一徑往賀夫人院裏走。
路過荷花塘邊兒時,又見梅兒在做針線。彩雲叫了她一聲,梅兒回頭看了看她,麵上不應聲。
彩雲湊到她邊上坐下,問:“這回又繡個什麽?”梅兒道:“隨手繡著玩,怎麽又是你?”彩雲眼一轉,道:“剛太太命我去給姨娘送人參,才回轉。”
梅兒聽了,心裏奇怪,問:“哪個姨娘?府裏何時又有姨娘了?”彩雲道:“不怪你曉不得,幾天前,二爺包的一個妓子懷了孕找上門來,老太太、太太叫人收拾了三間屋子給人住著,等閑不叫她出來。”
梅兒一驚,不小心拿針刺破了手,冒出一個血珠兒來。她麵上不自在,低頭將血抹在刺繡上,道:“這事兒倒瞞得好,一個家住著,二爺抬了人我們院子都沒人曉得。”
彩雲笑道:“哪兒敢讓二奶奶曉得,二奶奶打人眼也不眨,要是她曉得了,怕那妓子十條命也沒了。”梅兒冷道:“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早晚的事。”
彩雲道:“也是。不過都是主子們的事兒,做奴才也管不著。那妓子倒是有福緣的,一朝翻了身,也不用伺候人了。罷,我也不多說了,你繡著,我走了。”說著,起身走了。
梅兒直愣愣地彩雲越走越遠,手裏針戳著繡麵,心中猶豫不定,半響,她驀然站起來,追上前問:“上回你說的可算數?”
彩雲笑道:“那是自然。”梅兒咬咬牙,道:“我明日就去給太太請安。”彩雲拉著她的手,笑說:“古話說,‘擇日不如撞日’,今兒太太左右也無事,不如現在與我一道去?”梅兒腳步躊躇,被彩雲拉著一道回了賀夫人院子。
這廂,賀夫人午睡剛醒,丫鬟進來報:“彩雲姑娘領著一個姑娘來了。”賀夫人一麵拿帕子擦了臉,一麵問:“是哪個姑娘?”那丫鬟道:“二奶奶房裏的梅兒姑娘。”
賀夫人大喜,忙命人進屋來。彩雲領著梅兒朝賀夫人請了安,賀夫人命二人起身,細細打量起梅兒來,笑道:“瞧著是個有福氣的。”
又取下個鐲頭,戴在梅兒手上,道:“我前邊兒那小院子空著,你今日便搬進去罷。日後月例子提一等,你待如何?”梅兒緊緊捏著鐲子,口內道:“多謝太太。”
賀夫人道:“至於喜事。”這裏賀夫人遲疑了下,她本想著大操大辦,挫一挫李婠銳氣,又想起陳昌臨行前的囑咐,接著道:“等昌哥兒回了府再辦。”梅兒磕了頭退下。
賀夫人吩咐彩雲:“叫個婆子去給老太太說聲,明兒我帶梅兒去給老太太請安。”彩雲應下。
二人出了屋,彩雲見梅兒苦著一張臉,笑問:“還沒恭喜你苦盡甘來,怎麽愁眉苦臉的?”梅兒道:“我心裏頭一直咚咚跳,總是不安穩,要是姑娘曉得了……”
彩雲一聽李婠的就打了個冷戰,支吾著說:“曉得了又如何,生米都煮成白飯了。再說也是喜事一樁,等會兒我回了太太,給挑些喜字蠟燭給你送過去。”說罷,匆匆將梅兒送到院子中走了。
次日,賀夫人一幹人等都繃緊著臉,等著李婠發作,誰知到晚間也不見來,賀夫人一邊鬆了口氣,一邊領著梅兒去見了老夫人,期間種種,不肖細說。
又一日,賀夫人正與兩個執事媳婦說話,一丫頭慌慌張張來報:“二奶奶來了。”賀夫人心中又是驚慌,又是惱怒,罵那小丫頭:“作死的小蹄子,慌慌張張的是有鬼怎地?”又命人道:“將院門鎖了。左右我這個婆婆來了多少天也不見她來拜見,今兒來了我便要見?她是什麽尊貴人物不成?”
不多時,一婆子掀簾子進屋來,道:“太太,二奶奶說,‘自己一個叫梅兒的丫頭,前兒找不見了,有人瞧見前天兒隨彩雲姑娘往這邊來了,特地來尋。’”
賀夫人聽罷,心中一時痛快,心說:待那妖孽曉得自己丫頭背主成了姨娘,不知會有多精彩,可惜不能見。又吩咐彩雲領著李婠去見梅兒。
彩雲出了屋,忍著懼意命兩個婆子將院門打開,瞧著李婠隻帶了春慧並兩個丫頭,心頭鬆了口氣,先請了安,才道:“二奶奶,梅兒在前頭院子裏頭。”
李婠冷笑道:“倒是奇了,我的丫頭,怎麽到了太太這兒了?她若做錯了事,太太知會我,我自會打罰,太太何苦動手。”
近來李婠大多心神在坊子的賬目上,早出晚歸,沒理會府上雜事,加之老太太、賀夫人瞞得緊,更一無所知。今日春慧匆匆來說梅兒不見了,李婠又命人打探,才曉得梅兒往賀夫人處來了。
彩雲不敢言語,悶頭在前麵帶路。隻見一院子坐南朝北,有三間大屋,廊下種了些花草,窗上貼了個喜字。一丫頭端了個銅盆往屋簷下來,見了李婠諸人,心中驚駭,失手將銅盆打翻在地。
這廂老太太因往日夢中菩薩,佐之湯藥,頭疼好了大半,自此深信神佛,在京外添了不知多少燈油錢,又在側房的碧紗廚中設了個小佛堂,請了個不知哪兒來的師太和底下幾個小尼姑進府,日漸不出佛堂了。
賀夫人慌慌張張尋來,幾個丫頭與兩個小尼姑坐在廊外,等著喚呼。幾個丫頭見了賀夫人,忙請安。賀夫人與丫頭們說:“我這兒有急事找老太太,誰去問一聲?”
幾個丫頭暗地裏推三阻四都說:“老太太正聽經,不叫人進屋。”賀夫人冷冷看著她們推諉不說話,終地一個丫頭起身去了。
不多時,屋裏頭念經聲沒了,那丫頭腫著臉掀簾子出來。賀夫人隻當瞧不見,進房去了。
隻見一師太正將隔開佛堂的簾子放下,從那縫隙看去,正中桌上擺了狀如羅刹的佛母,三頭六臂,赤發紅眼,頭上蒙了塊紅布,不像是正經菩薩,賀夫人被駭了一跳,不敢再四處張望。
老太太歪坐榻上,手裏撥弄佛珠,見賀夫人慌慌張張進來,心中不悅,問:“這般慌張進來作甚?”賀夫人忙將羅家一事說了,道:“本不該擾了老太太,隻是我左右也曉不得這怎麽是好,還要請老太太拿主意。”
老太太道:“到底經曆少,昌哥兒下了衙將人領過來問問。他如今大了,在朝中給聖人做事,如何行事,自有他的道理。”說著又令了婆子去儀門候著。
陳昌下了衙門,掀簾子進來,先給二人請安。老太太命他起身,送了茶來與他吃了,問:“你家太太才與我說你要往南河去?”陳昌不敢隱瞞,將事一五一十說了,略過李婠不談,將夏家一案說成二人政見不合。
賀夫人一麵怕陳昌沒了靠山受欺負,一麵又憂心羅家反目給陳昌使絆子,遲疑道:“外頭都說羅公清正,這案子怕有些誤會。羅公在朝中多年,有人幫扶你總是好的,況且你祖父當年相助羅公,也有與羅家交好之意——”
陳昌當頭冷笑一聲,道:“勞什子‘清正’,又什麽‘報恩’,說得比唱得好聽,沒有祖父當年相助,焉有他今日?若要報恩,何必要我鞍前馬後地伺候?每年送他的銀子堆成山,怕都能砸出個萬戶侯來,況如今羅府看似鮮花著錦,實則烈火烹油,他家子弟不少背著人命官司,早尋退路為好。”
老太太道:“既然如此,莫要忘了給你家老爺去封信。”陳昌應是。老太太問:“大約幾月能回?”陳昌道:“怕要七月往後了。”老太太點點頭,道:“你一出門就小半年,也沒個人伺候,在外頭置一房罷。”
陳昌皺眉,剛要說話,老太太道:“昨日我求了簽,簽文上說,今年有孩子落到我家,你可不許拒了,這府上幾年都沒人懷胎,好不容易有兩個通房,也被你媳婦磋磨沒了。置在外頭,也省得惹你媳婦生厭,生了孩子我也不要你養,帶出來我來照顧,難不成你要陳家香火斷在你那兒?”
陳昌不耐煩聽這些,他早知他和李婠與孩子無緣,隻打定主意收養個孝順的日後繼承香火,任憑別個怎地說,也不當回事,別人說多了,他反而會惱起來。因而口內說:“老太太說的,我自有思量。”也不等老太太再說,尋了個由頭走。
老太太見陳昌掀簾子出去,嘴角拉下,很是不悅。賀夫人陪笑道:“老太太,昌哥兒大了,怎麽行事,他曉得的。”老太太輕飄飄地說:“該提點的做長輩的還是要提點。”說罷,她頭一時又疼起來了,道:“他這一去,小半年都見不著,你去與他說說話罷,這兒也不要你伺候。”
賀夫人退出院子,便見陳昌還立在院門口沒走,問他怎地立在這兒,陳昌道:“明日我便要啟程,因想著怕有小半年見不著太太,太太有話要同我說,便候著了。”
賀夫人聽了這話,又是高心,又是傷心,拉著他吃飯。陳昌躬身道:“家裏頭老的老,小的小,還請太太多看顧才是。”賀夫人一聽便曉得他言下之意,歎道:“我和你媳婦兒合不來,隻你喜歡,我也不去招惹她。我冷眼瞧著,她自己能立起來。隻你自個兒,‘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你隻管保重自身才是。”而後諸多叮囑之語,不肖細說。
陳昌拜別賀夫人,一徑回了院子。李婠正檢抄行李,不想被人從後頭一下摟住,心下一驚,又笑道:“哪兒來的登徒子?”陳昌不應聲,低頭就親。
正巧一丫頭掀簾子進屋來請示,說:“三七說,二爺常用紙筆、章子都收攏在箱子裏頭了,請奶奶去檢看。”李婠忙將陳昌推開,一麵理了理領子,一麵應道:“就來。”說著要走。
陳昌拉住人,將她散了鬢發理了理,亦步亦趨地跟著去。二人看過,又回了屋子。李婠見他默不作聲地挨著人,問他:“可吃過了?”陳昌回:“在太太那兒吃過了。”陳昌頓了頓,將要去南河考補之事說了。
李婠說:“小半年見不著,你可有什麽要說的?”陳昌回道:“小半年見不著我,你可有什麽要說的?”李婠撲哧一聲笑開來,道:“可不許去外頭窯子裏吃酒,要惹了什麽不幹不淨的人——”
陳昌忙道:“上回你說了,我哪兒敢?”心說:如此看,這婦人心裏頭是有我的。他心頭熱熱的,又親又哄,將人抱在榻上,一番恩愛纏綿。次日,揮淚拜別親長,裝了幾箱金銀,帶了三七八角二醜幾個,往南河去了。
卻說這邊,如姐兒的媽媽眼饞陳家富貴,著意使了幾十個錢給城門口的乞丐兒,叫人見陳昌離了京便來知會,次日果真見陳昌出了城門。那媽媽略等了幾天,叫茹姐兒收拾爽利些,雇了頂小轎子一徑往陳家去。
到了陳家角門前,那媽媽理了理衣裳,向幾個門房道:“敢問府上二爺可在?我又要事找。”
這日,菊生幾個不當值,一門房揮手嫌道:“去——去——哪兒來的老鴇,回窯子自做生意去,莫來此處撒野。”
那媽媽從袖中拿出銀錢獻上,道:“還請幾位爺通融通融,去府上和陳二爺說聲。”那門房顛了顛錢,將錢揣懷裏,道:“回吧——你尋的人這會兒不在府裏,等我幾個有空再去給你家姑娘開臉。”
那媽媽見門房拿了錢不幹事兒,一陣羞惱,她冷道:“陳家二爺包了我家姑娘,如今姑娘有孕,他人卻跑了,天下哪有這般好事——”
說罷,她扯起嗓子朝四方喊:“快來人阿——陳家爺們兒嫖了人不給嫖資,如今姑娘懷了孕又不認賬——”一麵說,一麵撒潑打滾。
話不到一半,那門房忙上前將她嘴捂住,慌道:“誒喲,媽媽,有話好說,我領你見能做主的去,要嚷嚷開了,你我都沒好果子吃。”
那媽媽住了嘴,道:“府上二奶奶可在?”門房道:“她是大忙人,你輕易見不著,不如求見太太。”那媽媽鬆了口氣,道:“見不著正正好。我家茹姐兒進了門再給她奉茶。”
那門房抬了轎進門,安置二人在園子裏,忙跑去儀門,令一個小丫頭問太太身邊的彩雲一聲,彩雲隻道:“口頭誰都會說,怕是來打秋風的,直接攆出去。”不一會兒,那門房又傳話:“有個二爺常帶身邊的蟠龍玉佩,她們不叫人瞧,怕我們貪了去。”
彩雲道:“這玉佩聽著耳熟,似是哪個說起過。”那丫頭道:“八角幾月前在四處打聽這玉佩。”彩雲一聽,也想起這回事來,心中驚疑不定,道:“難不成竟是真的?”慌忙將此事報給了賀夫人。
賀夫人聽了,並未多想,喜道:“昨兒老太太令他在外頭置一房他還含糊,如今外頭的倒自己上門了。”即命人來見。
那媽媽與茹姐兒一路瞧著滿府金奴銀婢,豪奢富貴,心砰砰直跳,待見了賀夫人,二人臉紅紅的,跪倒在地,口呼太太不止。
賀夫人叫彩雲搬了個小凳子給她坐下,細看她一回,本有十分的高興衝淡了三分,嫌這婦人一臉風塵氣,出身不好,但因著她腹中胎兒緣故,麵上不顯,問了她:“叫什麽名兒?”
晏茹低頭道:“姓晏,單名兒個茹字。”賀夫人淡淡說了句:“好名字。”又問:“有幾個月了?”茹姐兒摸了摸肚子,道:“三個月。”
那媽媽見賀夫人態度和藹,心落下大半,忙拿出蟠龍佩出來,道:“陳二爺同我家姑娘是十一月遇著的。”
賀夫人看了眼,道:“這玉佩我依稀見昌兒帶過幾回。”那媽媽大喜,問:“太太,不知何時抬茹姐兒入門?”
賀夫人微微皺眉,道:“等見過老太太,再定吉日。”說著,又命彩雲:“老太太近日在佛堂中,你先去知會聲來。”而後一徑帶著人往老太太處去。
這裏老太太閉著眼歪坐在榻上,兩個小丫頭捶腿,邊上一尼姑靜靜立著。賀夫人領著人進了屋,將事一一說了,指著兩人道:“昨兒老太太才說,今年有孩兒落在我家,今日倒是應驗了。”
老太太抬眼瞧了瞧茹姐兒肚子,麵上不見喜怒,先令人請了大夫,又問茹姐兒:“昌哥兒一直養著你在外頭?”
茹姐兒自思:陳家二爺怕府上二奶奶,沒抬過人進府,我若說一直包在外頭,怕是取信不了人,於是似真似假地說:“未曾如此。十一月間黃司務帶陳二爺來吃酒,後頭也時來時不來。”
老太太道:“也說得過去。”又問:“如今幾月了?”茹姐兒道:“三月了。”老太太算了算日子,說:“日子倒是對得上。”
茹姐兒又道:“不瞞老太太、太太,二爺沒說過要抬我進門的話,我亦不敢多問,隻腹中孩兒,實在不忍心他日後落到窯子裏去,才求上門,隻求老太太、太太開恩,給孩子條生路。”說著,一麵哭,一麵行了個大禮。
賀夫人將她扶起身,拍了拍她的手,道:“好孩子。”一旁的尼姑聽到此處心內鬆了口氣,這尼姑法號空觀,本住在寧西一尼姑庵裏頭,隻因貪墨香油錢被趕了出來,一路掛單到了京裏,平生最是會看人眼色,又能說會道,很得老太太看重。
因老太太求子心切,前後不知給了不知多少銀錢,空觀心中也甚急,隻含糊地說今年怕有孩子落到府上,如今茹姐兒懷孕上門,心中怎能不喜,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道:“阿彌陀佛,‘心誠則靈’,老太太近來正愁子嗣之事,怕是應在了此處。”
老太太本有五六分疑惑,聽如姐兒哭訴時,去了兩分,又聽空觀這麽一說,又去了兩分,正遲疑間,一丫頭來報,大夫來了。
老太太道:“請進來。”又命人扶茹姐兒到了偏房中。不多時,那大夫診了脈細,過正房來,老太太一問,果真懷了三月,且思慮重,胎像隱隱有不穩,又開了幾副安胎藥才告辭退下。
老太太瞧了眼底下垂著頭的茹姐兒,思忖後,命底下媳婦:“先將我東邊三間屋子收拾出來給茹姐兒住。吃穿同我一樣分例,生了下來再說。”又命人打頭麵,做新衣,撥了兩個丫頭,四個婆子照顧。
茹姐兒聽著,心咚咚直跳,喜得不知如何是好,當即跪下磕了頭,千謝萬謝。老太太道:“這胎也險,你也莫要多想,好生養著,若生了下來,日後你想要什麽都會有。”說罷,命人將茹姐兒扶下去吃藥歇息。
轉眼萬事定了,那媽媽臉上掛著笑,見老太太捏了捏額角,有些累了,便問:“不知抬茹姐兒給多少聘禮?”
老太太一頓,道:“你養了茹姐兒這般大,你說個數罷。”那媽媽小心一隻手伸出來比了比。賀夫人見了,有些不悅。
老太太道:“去賬房取去。隻拿了銀子,茹姐兒與你便沒甚瓜葛,日後不許登門。”那媽媽自是連連點頭,慌不迭地退下了,待銀錢到了手,將包袱收拾齊備,出京去往外地了。
第95章
卻說這邊, 茹姐兒隨人到了東邊,見是正正堂堂的三間大屋,裏頭雪洞樣的白,鋪設精巧華麗, 妝匣中俱都是金銀首飾, 她左右轉了轉, 一一拿起看了好幾遍才歇手。
待用了飯, 老太太、太太命人送了衣裳來。那婆子捧著衣裳行了個大禮, 道:“老太太、太太說, 姨娘來得匆忙,沒換洗衣衫, 送了幾身衣裳來。”茹姐兒忙謝了。
晚間,茹姐兒睡在床上, 一整宿都未合眼, 直到天色漸亮, 才模模糊糊睡去,次日早, 妝扮齊全,要領著兩個丫頭去給老太太、太太請安。
誰知兩丫頭不動彈。一丫頭上前勸道:“姨娘, 瞧這日頭也遲了,改日再去罷。”另一丫頭也道:“是了是了, 怕這會兒老太太正在佛堂,也沒空閑。老太太心善, 曉得姨娘有了身孕,不會怪罪。”
晏茹見了, 有些拿不定主意,笑著拉著她兩手道:“我初來府上, 不懂規矩,不想起來遲了,還請兩位姐姐提點我,明日到點叫我才好。”
兩個丫頭忙跪道地上:“姨娘,折煞我二人了。”晏茹見狀也不好說什麽。隻在屋裏打發時日。
又一日,晏茹早早醒了,令丫頭打水來梳洗,又提了嘴得要去請安。兩個丫頭又勸,話裏話外都不叫人勸人別出屋,晏茹兒心頭隱隱覺得不對,正要質問,一媳婦帶了個婆子來。茹姐兒忙迎出屋,讓坐,親自捧了茶水。
那媳婦連連道謝,道:“煩姨娘讓人量量。”量了回。那媳婦道:“姨娘稍等等,過三日將衣服給送來。”說著,與那婆子告了退。
晏茹兒忙拉住人,道:“我正要去拜訪老太太,不知老太太在哪處?”那媳婦似笑非笑地道:“老太太發話,免了姨娘晨昏定醒,姨娘安心養胎才是。”說罷走了。
晏茹兒無趣地在屋中轉了轉。待得煩悶了,問那丫頭:“府上可有花園子?”那丫頭勸道:“園子裏頭風大,二奶奶又養了頭黑豹子,要嚇著姨娘就不好了。”
晏茹兒一聽,歇了心思,做了回針線睡下。如此過了五日,每每晏茹要出屋,都被丫頭勸回來,如此她可算曉得了,不知是哪個將她關在了屋子裏!
晏茹兒一時又驚又怕,心說:莫不是事情敗露了?想要出屋見自己媽媽討主意,硬往外走。那幾個丫頭見勸不住,又慌又急,又不敢拉扯,生怕肚子孩子出了意外。
正鬧著,太太身邊的彩雲捧著個盒子走上前,笑道:“你們這是玩什麽?”幾個丫頭忙七嘴八舌地道:“老太太、太太命姨娘好生在屋中養胎,姨娘非要出屋去,要磕著碰著我們可擔待不起,正在勸呢。”
這話將晏茹氣得半死,道:“分明將人關在屋裏不讓出門,抬人進門沒半個喜字不說,回趟娘家也不成?莫不是賣給了你家?”
彩雲心說:可不是賣給了我家。她拉了晏茹進屋,捧了茶給她道:“姨娘莫氣。老太太、太太眼瞧著這孫子,望了不曉得多少年。你一來,可不得將你當金娃娃?老太太也是怕出了差錯,才不叫你出門。今兒太太還叫我送了人參來。”說著將手中的盒子打開,可不正是一隻老參。
晏茹緩了緩氣,道:“老太太苦心我亦曉得。隻是如今我初來府上,一個人也見不著的,孤零零的,二爺沒在,心裏也空落落的,想見見我媽媽,還請姑娘通傳一聲。”
彩雲道:“如今好不容易進了府,又去攪合那泥潭作甚?叫老太太、太太聽了也不美。你隻管安心養胎才是,生了孩子便是府上大功臣。”
晏茹道:“在屋裏與在牢房有甚分別?我心裏也煩,如何能養好胎?姑娘可能求求太太,叫我去園子坐坐?”
彩雲左右看看,見沒人才小聲道:“我與你實話說了,老太太、太太提防是這個。”她伸出兩根手指比了比,接著道:“你若遇著了她,怕有十條命都不夠。年前,老太太命幾個小廝攔著她出府,那幾個小廝被打得爛爛的,抬回了屋裏,把老太太氣了個半死。二爺寵著她,府上等閑沒人敢惹。你若不湊巧遇著,即便有老太太、太太保你,也凶多吉少。”
晏茹被嚇住,顫聲問:“二奶奶竟是如此性子?”彩雲見她安分了些,道:“你隻管養胎兒,日後孩子生了下來,母憑子貴,要什麽沒有?”說罷,出了屋,一徑往賀夫人院裏走。
路過荷花塘邊兒時,又見梅兒在做針線。彩雲叫了她一聲,梅兒回頭看了看她,麵上不應聲。
彩雲湊到她邊上坐下,問:“這回又繡個什麽?”梅兒道:“隨手繡著玩,怎麽又是你?”彩雲眼一轉,道:“剛太太命我去給姨娘送人參,才回轉。”
梅兒聽了,心裏奇怪,問:“哪個姨娘?府裏何時又有姨娘了?”彩雲道:“不怪你曉不得,幾天前,二爺包的一個妓子懷了孕找上門來,老太太、太太叫人收拾了三間屋子給人住著,等閑不叫她出來。”
梅兒一驚,不小心拿針刺破了手,冒出一個血珠兒來。她麵上不自在,低頭將血抹在刺繡上,道:“這事兒倒瞞得好,一個家住著,二爺抬了人我們院子都沒人曉得。”
彩雲笑道:“哪兒敢讓二奶奶曉得,二奶奶打人眼也不眨,要是她曉得了,怕那妓子十條命也沒了。”梅兒冷道:“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早晚的事。”
彩雲道:“也是。不過都是主子們的事兒,做奴才也管不著。那妓子倒是有福緣的,一朝翻了身,也不用伺候人了。罷,我也不多說了,你繡著,我走了。”說著,起身走了。
梅兒直愣愣地彩雲越走越遠,手裏針戳著繡麵,心中猶豫不定,半響,她驀然站起來,追上前問:“上回你說的可算數?”
彩雲笑道:“那是自然。”梅兒咬咬牙,道:“我明日就去給太太請安。”彩雲拉著她的手,笑說:“古話說,‘擇日不如撞日’,今兒太太左右也無事,不如現在與我一道去?”梅兒腳步躊躇,被彩雲拉著一道回了賀夫人院子。
這廂,賀夫人午睡剛醒,丫鬟進來報:“彩雲姑娘領著一個姑娘來了。”賀夫人一麵拿帕子擦了臉,一麵問:“是哪個姑娘?”那丫鬟道:“二奶奶房裏的梅兒姑娘。”
賀夫人大喜,忙命人進屋來。彩雲領著梅兒朝賀夫人請了安,賀夫人命二人起身,細細打量起梅兒來,笑道:“瞧著是個有福氣的。”
又取下個鐲頭,戴在梅兒手上,道:“我前邊兒那小院子空著,你今日便搬進去罷。日後月例子提一等,你待如何?”梅兒緊緊捏著鐲子,口內道:“多謝太太。”
賀夫人道:“至於喜事。”這裏賀夫人遲疑了下,她本想著大操大辦,挫一挫李婠銳氣,又想起陳昌臨行前的囑咐,接著道:“等昌哥兒回了府再辦。”梅兒磕了頭退下。
賀夫人吩咐彩雲:“叫個婆子去給老太太說聲,明兒我帶梅兒去給老太太請安。”彩雲應下。
二人出了屋,彩雲見梅兒苦著一張臉,笑問:“還沒恭喜你苦盡甘來,怎麽愁眉苦臉的?”梅兒道:“我心裏頭一直咚咚跳,總是不安穩,要是姑娘曉得了……”
彩雲一聽李婠的就打了個冷戰,支吾著說:“曉得了又如何,生米都煮成白飯了。再說也是喜事一樁,等會兒我回了太太,給挑些喜字蠟燭給你送過去。”說罷,匆匆將梅兒送到院子中走了。
次日,賀夫人一幹人等都繃緊著臉,等著李婠發作,誰知到晚間也不見來,賀夫人一邊鬆了口氣,一邊領著梅兒去見了老夫人,期間種種,不肖細說。
又一日,賀夫人正與兩個執事媳婦說話,一丫頭慌慌張張來報:“二奶奶來了。”賀夫人心中又是驚慌,又是惱怒,罵那小丫頭:“作死的小蹄子,慌慌張張的是有鬼怎地?”又命人道:“將院門鎖了。左右我這個婆婆來了多少天也不見她來拜見,今兒來了我便要見?她是什麽尊貴人物不成?”
不多時,一婆子掀簾子進屋來,道:“太太,二奶奶說,‘自己一個叫梅兒的丫頭,前兒找不見了,有人瞧見前天兒隨彩雲姑娘往這邊來了,特地來尋。’”
賀夫人聽罷,心中一時痛快,心說:待那妖孽曉得自己丫頭背主成了姨娘,不知會有多精彩,可惜不能見。又吩咐彩雲領著李婠去見梅兒。
彩雲出了屋,忍著懼意命兩個婆子將院門打開,瞧著李婠隻帶了春慧並兩個丫頭,心頭鬆了口氣,先請了安,才道:“二奶奶,梅兒在前頭院子裏頭。”
李婠冷笑道:“倒是奇了,我的丫頭,怎麽到了太太這兒了?她若做錯了事,太太知會我,我自會打罰,太太何苦動手。”
近來李婠大多心神在坊子的賬目上,早出晚歸,沒理會府上雜事,加之老太太、賀夫人瞞得緊,更一無所知。今日春慧匆匆來說梅兒不見了,李婠又命人打探,才曉得梅兒往賀夫人處來了。
彩雲不敢言語,悶頭在前麵帶路。隻見一院子坐南朝北,有三間大屋,廊下種了些花草,窗上貼了個喜字。一丫頭端了個銅盆往屋簷下來,見了李婠諸人,心中驚駭,失手將銅盆打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