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古代女子記事(雙重生) 作者:青橋細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太太含糊道:“打死——”陳昌點點頭,又將永哥兒拖了出去。永哥兒一出屋便尿了褲子,他攀著陳昌道:“媽,二哥,我要我媽。”
陳昌曉得滴血驗親也有不準的,又看他相貌大約有兩三成像大老爺,道:“按理說,你不是我家血脈,合該把你打死,隻我不想髒了手,我命人送你回梁州去,你有什麽結果,看你罷。”
第101章
卻說春慧聽了三七說老太太中風癱了, 拍手稱快,次日一大早,將這事兒當個笑話般說給了李婠聽。二人正說著,一人來報:“公主府上有人來, 要見姑娘。”
李婠心裏已有七八分曉得那小侍是為何來, 一麵命人:“請去前廳坐, 備上好茶。”一麵換了衣裳。
來至廳內, 那小侍隻手拿拂塵站著, 不坐也不吃茶, 見了李婠來,道:“公主聖體欠安, 命我來接姑娘去公主府上說說話。”
李婠慚愧道:“近來都在家中,不知公主抱恙, 是我不是。”兩人推說了一回。那小侍似乎有些急, 說:“馬車已停在外頭, 姑娘沒什麽要事,不如現在啟程?”李婠點頭。
到了公主府上, 一太監遠遠來迎,二人問了好。幾個宮人抬來小轎, 那太監一麵領著她繞過幾處宮殿,一麵道:“久不見姑娘來府上行走。”李婠認出他是公主跟前人, 回道:“慚愧,竟不知公主欠安。”
二人行至宮門, 接著又來了小太監,道:“公主命李家姑娘入內說話。”說罷, 彎腰說了個‘請’字。
一入內,便見外間肅立著幾個宮人, 轉過屏風,公主半臥在床上,蠟黃著臉,唇上泛著白皮。公主道:“快快倒茶來。”又讓李婠坐下。
李婠謝過,在公主床邊的小凳上坐了。公主伸出一手緊拉著李婠的手,一手緊緊握著那護身符,道:“這符……”說到這兒,她急急止住話,與立著的宮人說:“先退下。”
待隻剩二人時,公主接著說:“平日我都不叫這符離身,也小心放著,這清明符未過三月,怎地沒了要效驗?”
李婠問:“公主如何曉得沒了效驗?”公主臉白了白,這她如何說得出口。
這一年來駙馬回心轉意,二人琴瑟和鳴,雖有兩房妾氏,駙馬也隻偶而才往那麵去,大多都歇在公主這處,公主自已是心滿意足。
隻這一月不知為何,駙馬對她冷淡了不少,終日出府去,公主心有所感,勉力挽留,留住駙馬幾日,隻當他回心轉意,不妨一日卻在園子中瞧見了駙馬正與一村婦交歡,而那村婦正是被賊人掠去的奶娘!而二人竟有了子嗣!
公主自小吃奶娘的奶長大,待那奶娘如半個生母,如今見著二人苟且,悲痛之際便暈了過去。
她不知自己如何回了屋中,隻禁不住想:那奶娘麵色黢黃,四肢粗大,暗淡無顏色,與一般村婦無二,如何會入了駙馬的法眼。公主左右思索不明白,倒把自己氣病了。
李婠沒聽公主後話,但也曉得那駙馬如今沒了掣肘,定本性畢露,她向公主討了手中的‘清明符’,驗看一番,說:“這符怕是不成了。”
公主一驚,問:“怎會如此。”李婠回說:“人心善變,鬼神也力有不逮。”公主一聽便落淚,道:“難不成與駙馬再難恩愛相守了麽?”
李婠垂眼瞧著公主低聲哭泣,著實想不通為何她如何作態,那駙馬趙明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官卑職小,怯懦德好色,除開相貌外,一無是處,為何對這種人患得患失?
李婠斟酌了回,勸道:“公主龍鳳之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趙明傑區區臣子,得公主垂青,本就是萬幸了,如今他如此不識好歹,不若換個駙馬?公主若不想換,回稟了聖人,治駙馬個‘不敬’之罪,革了他官職,想著後頭也老實了。”
公主大驚失色,道:“你怎會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
李婠隻得道:“公主贖罪。”公主說:“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本是天理,我雖身份尊貴些,但也不能仗著身份壓人,我與兩個妾都沒能給他生兒育女,讓趙家蒙羞,駙馬不喜我,是我的過錯。”
公主這樣說,似乎想通了什麽,接著說:“若外頭人給他生了兒子,讓趙家後繼有人,抬進來也使得的。”
正說著,一宮人來報:“駙馬來了。”趙明傑不等通稟報,大步進了門,公主見了他便站起來迎過去。李婠忙避到屏風後。
趙明傑隻穿了中衣,拿了幾個荊條背到身後,半跪在地上。公主見了心疼道:“駙馬這是做什麽?快快起來。”
趙明傑依言起身,道:“公主贖罪,那奶娘我已命人安置在了公主府外,在園子中驚擾了公主,我罪該萬死!”
趙明傑心裏也有幾分害怕。那奶娘體格風騷,以往便很惹他喜愛,又給他生了兒子,難免寵了幾分,後頭二人被強人掠去,他一麵急,一麵又怕事情敗露,不敢不哄公主開心,一直守著公主,著實難熬了一陣。
不想前些日子那奶娘與他兒子竟又回來了,他見了那奶娘粗手粗腳,容顏不在,心中不喜。隻沒想到,那日他在外頭喝醉酒,又被那奶娘纏上,過了一夜,倒覺得那奶娘越發風騷。
趙明傑本就葷素不忌,一麵嫌那奶娘麵色暗黃,一麵又暗自悄悄將人接入公主府中,好便宜行事。不想那日二人行事時不周密,被公主裝了個正著,公主氣昏了過去。
趙明傑怕得瑟瑟發抖,怕公主將事兒捅出去,隻得匆匆將那奶娘安置在外頭,自己回來公主府上負荊請罪。
公主一聽駙馬賠罪,忍不住流淚道:“駙馬,何苦如此,我肚子不爭氣,奶娘從前生育過,又給駙馬生了一子,當得起勞苦功高四字。你若喜歡便接入府裏來罷。”
趙明傑又驚又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他拉住公主的手,道:“公主——公主如此賢良,是我八輩子都修不來的福氣。奶娘曉得了,也會感激公主大恩大德!”
說著,趙明傑眼睛一轉,又道:“隻還有一事相求,不知公主能否答應?”
公主早聽駙馬稱他賢良便臉紅紅的,如今忙問:“駙馬有什麽難處,隻管說來,你我夫妻一體,何必用那個求字。”
趙明傑說:“如今我隻得一個兒子,跟著那奶娘無名無份,我不忍他成個‘奸生子’,日後受人恥笑,不知能否記到公主名下,讓他有個好出生?”
公主有些遲疑。駙馬見了忙又說了些好話。公主才點頭道:“駙馬兒子自然也是我的兒子,便記在我的名下罷。”
趙明傑歡喜得不知如何是好,他匆匆將自己身後的荊條取下,道:“我即刻去和奶娘說此事,抬她進門一事還要勞煩公主費心打點了。”說罷,匆匆離去。
公主見著他的背影欲言又止,心中又酸又澀,又妒又氣,暗自垂淚了一會兒。
李婠耳邊聽著公主哭泣,心中隻剩荒唐二字。待外頭沒了哭聲,李婠才從屏風後轉過來。
公主忍不住紅臉,她一見著駙馬便忘了其他人,她想著駙馬剛說的甚麽‘娶你是我八輩子修不來的福氣’,心說:這些話怎麽好叫外人聽,一時又羞又怯,道:“讓你看笑話了。”
李婠細細打量她,琢磨了這‘笑話’兩個字哪個笑話,說道:“公主哪裏的話。”
公主見李婠麵色坦然,才放鬆心緒,半是茫然半是痛苦地說:“如今趙家有後,亦是我之幸了。”李婠附和地說了兩句,告辭退下。
卻說這邊,真姐兒自跟了李婠讀書後,日日不綴。今兒一大早起了,梳洗後,又將床頭整齊疊著的長衫穿上,這是開蒙那天真姐兒央著秋大娘用白細布給縫的,自己拿了本《論語》到園子裏晨讀去了。
秋大娘眼朦朦地望著外頭,道:“小祖宗,天不見亮,你做什麽去?”真姐兒道:“姑娘說了我開蒙晚了些,我要更勤勉讀書才是。”
她扳著手指一一算著說:“如今我隻把字認了個大概,四書沒讀完,也還沒學詩,應試選舉要學的文章更是一竅不通,字也沒有章程,若不再早起,怕是追不上別人哩。”說完,她徑直去了園子裏。
真姐兒見天黑著,先背了昨日學的幾段論語,又將往日學的都背了通,見著天有微光,去給李婠陳昌請了安,吃過早飯,又回到園子裏練字。
正練著,忽而聽到有人在讀“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1】”
真姐兒聽了會兒,想:我如今如今沒有練字的心境了,不如同他一道誦讀書本,於是也拿起論語讀了起來。
卻說鄰家住著本朝一個員外郎,這讀書之人正是他的小孫子,喚作於繼祖,今日正在園子讀書,不想又有人一道誦讀起書來。一時好奇,問:“你是誰?”真姐兒回說:“我是真姐兒。”
於繼祖問:“你在哪兒呢?”真姐兒循著聲找去,聽著那人在牆對麵,便順著一顆挨著牆的榆樹攀上牆,坐到牆上,見一個人也在讀書,說:“我在這兒。”
於祭祖抬頭一看,便見一個六七歲的丫頭梳著包包頭,穿著長衫,不倫不類的,說:“原來你是鄰家女兒。你在哪兒上學?”
真姐兒道:“我跟著家裏姑娘讀書。你又在哪兒讀書?”於繼祖一聽她在家裏上學,不免看不起她,挺胸抬頭道:“應天書院聽過沒?”
真姐兒搖搖頭,問:“這又是哪兒?”於繼祖道:“你竟不曉得?這書院在京裏很有名望。”
他見真姐兒還一頭霧水,擺擺手道:“罷了,你一小小女子,隻用會寫幾個字便是了。”真姐兒聽他這口氣也不氣,問:“書院裏有什麽?”於祭祖說:“有夫子,會教你學東西。”真姐兒:“我也有姑娘教我。”
於祭祖說:“你家姑娘怎麽能教我的夫子比,我夫子進士出身,學富五車,況且書院裏還有我好多同窗。”
真姐兒自信自己姑娘學識不止五車,怕五十車也不止,但同窗又是什麽?真姐兒想了想,說:“不如我兩一道讀書?”於繼祖想了想,點點頭,於是二人像模像樣地讀起書來。
真姐兒又教於哥兒爬樹,釣魚,掏鳥蛋,於哥兒從未見過這些,新奇不已,如此過了半月,二人親近起來。
忽而一日,真姐兒換了身男童打扮,與於哥兒說:“昨兒你說書院裏可旁聽,我同你一道去書院作可好?我當你同窗,還帶你去爬樹釣魚,幫你寫功課。”於哥兒有些糾結,半響,點點頭:“那明兒晨時,你與我一道做馬車走。”
次日,真姐兒照例起了個大早,秋大娘見怪不怪,隻望著她穿著有些生疑,但也沒下細問。
到了晚間,秋大娘與幾個丫頭婆子正做針線,瞅著真姐兒雄赳赳氣昂昂地回了屋裏,不由好笑地問:“你打哪兒去?姑娘又誇你了?”
真姐兒站在桌前倒水咕嚕咕嚕地喝完,才擦了擦嘴,回道:“今兒我同隔壁家的於哥兒一道去上學,剛回來。本來是旁聽來著,隻那先生問“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何解?”沒人能答出來,我隨口答了,先生又考教了我一番,誇我有天賦,叫我明兒帶上六禮束脩拜師去哩。”
秋大娘隻當她在說大話,笑了笑。一個婆子促狹,聽了笑說:“喲,真姐兒不得了了,日後要考狀元了。”另一個婆子說:“真姐兒生得俊,怕是會被點探花。”另一個丫頭也笑說:“都說一人得到,雞犬升天,日後我們有福了。”屋裏幾個婆子丫頭都打趣起來。
真姐兒挺了挺小胸脯,有些飄飄然,她暗自得意了會兒,又擠在那婆子榻上,挨著那婆子坐著,道:“婆婆你眼神不好,我幫你穿線。”
又過了一日,真姐兒拿出平日李婠給的銀子拖二門外的小廝買了蓮子、紅豆、紅棗,桂圓等物,拜了先生,正經上起學來。
真姐兒入了學堂,如魚入了水般,不出幾天與同窗打成一片,又聰穎好學,很得先生喜歡,儼然是學堂中頭頭,往日聚在於哥兒身邊的同窗漸漸聚在了真姐兒身邊,於哥兒見了不由有些別扭。
卻說這邊李婠回了宅子,忽有人來報:“隔壁於員外郎提了賠禮上門來了。”李婠聽了,有些疑惑,素日沒和隔壁鄰家來往過,今日怎麽上門了?李婠接了出去。
於員外郎已是耳順之年,見這宅中一婦人出來接見,也不避諱,拱了拱手道:“冒昧上門,叨嘮了。”李婠福了福身,令人上了茶。李婠問:“先生來是?”
於員外郎從後頭揪出自家孫子,喝道:“你來說。”李婠瞧著小郎君臉上如調色盤般,心有幾分猜想,笑道:“才聽家裏人說,真姐兒與鄰家人相交甚好,一時舌頭與牙齒打架,磕磕盼盼也是有的,於員外不必介懷。”
於員外冷哼一聲,喝道:“還不快說。”於祭祖紅著臉,將他如何把真姐兒帶去學堂,又如何上學一事說了。
李婠一聽,愣在當場,忽而想起她幼年時也做過這事。於員外郎拱了拱腰道:“稚子頑劣,才使真姐兒受驚,望海涵。”
李婠回神,說:“當不得先生大禮,都是小孩子打鬧,何須介懷。”二人推說一番,於員外郎留下賠禮走了。
李婠回身問一丫頭:“真姐兒在哪兒呢?”那丫頭道:“怕是在園子裏讀書。”李婠便往園中去。
隻見真姐兒嘴角青紫,一隻眼腫著,正俯身在石桌上練字,見了李婠來,忙起身行了一禮,道:“姑娘怎麽來了?”
李婠在石凳上坐下,問:“臉上怎麽弄的?”真姐兒怕李婠生氣,加之她也曉不得於員外上門一事,自是不能說實話,隻含糊說:“被人暗害了。”
李婠也不戳穿她,問:“疼不疼?真姐兒回道:“我媽給抹了藥,不疼了。”
李婠想了想,問:“你真想去學堂?”真姐兒一驚,瞪圓了眼,支吾著說:“姑娘怎麽知道的?”說完,又點點頭說:“姑娘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
李婠一聽,笑了出來,她輕輕敲了敲真姐兒腦袋,回道:“你要真想去,便告訴你這傷怎麽弄的,明日我親自送你去學堂。”
真姐兒眼都亮了,她說:“也沒什麽。我扮成了男子去了學堂讀書,本來好好的,昨兒先生點於哥兒背書,於哥兒沒背上來,我背了,先生誇我,他應是嫉妒了,偷偷與先生告狀,說是我是女子。”
說著,她仰著頭說:“於哥兒被我揍了一頓。”又低著頭,失落地說:“先生卻把我趕出來了。”她眼裏冒出淚花。李婠摸了摸她頭,說道:“明兒我同你一道去。”
這邊一早,李婠便兒梳洗了,換了衣裳,打發小廝在二門外伺候車馬。李婠問:“東西可備齊了?”春慧捧著裝滿金子的盒子,回:“備齊了,帶著金子又要往哪處去?”
李婠說:“隨我來就是了。”春慧嘟囔了兩句,喚了真姐兒來,三人上了馬車,隨著幾個婆子,往應天書院去了。
此時還未下學,書院中清風蟬鳴,書聲朗朗,隻幾個仆役在掃落葉。小廝上前送上帖子,一齋長迎了出來,引李婠入前廳稍坐,奉上香茶香果。吃了回茶,忽而一人報:“山長來了。”李婠幾人起身,一一見過,落座。
還不等李婠開口,山長先端起茶敬了敬,道:“小可早有耳聞李當家的‘和合社’給京中居養院,舉子倉送了不少米糧銀錢,此乃大善事,容我替京中老幼,以茶代酒謝李當家。”說罷,吃了一口茶。
李婠自承了商會,確比往年多修了不少橋路,給孤老幼兒捐了不少米糧,隻她沒想過會在此處聽到謝言。
李婠亦端起茶,回說:“當不得先生如此。”山長扶了扶胡須,問:“李當家今日來是?”
李婠回說:“說來慚愧,我家中有一女名喚真姐兒,已到了開蒙的年紀,我隻懂幾個粗淺的字,不足以教她,聽聞應天學院乃天下學府,不知可否收她入門下?”
山長眼一轉看向立在李婠後頭的真姐兒,他早曉得這女娃娃來上學之事,沒成想今兒家中竟找上門來了,他眼瞧著李婠說得一本正經,好似女子上學再正常不過,頓覺棘手,說:“女子上學,實屬沒有此等先例。我到曉得幾個先生,教真姐兒啟蒙足以,不如我寫信去說說。”
真姐兒搖搖頭說:“真姐兒想和同窗一起學。”山長道:“這——”李婠讓春慧將金子放桌上,掀開蓋子,道:“此百兩黃金不如當成真姐兒束脩,還望山長通融通融。”
山長見這黃金,心頭微怒,冷道:“區區身外物,要老夫受賄收個女弟子,敗壞書院風氣,莫不是低看我。”
李婠一聽,當即起身行了一禮,賠禮道:“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乞山可憐我愛我一片愛女之心。真姐兒天資聰穎,日後定有所成就,我怎忍心讓她埋沒至此。”
山長緩了緩語氣說:“非是我冷血。若她為男子,就沒什麽天資,看李當家的麵子上我也會收下。隻這天下之大,從古至今斷沒有女子上學的先例。況她能讀出什麽來?出仕?講學?不如教她些管家理賬的本事,日後好在夫家立足。況且,都說‘七歲不同席’,真姐兒年紀小還沒有說嘴,日後大了,難免與她名聲有礙。你也多為她想想才是。”
這話似有耳聞,李婠眼裏忍不住流出淚來,說:“現今女子確實沒有什麽,隻如果從小都不讓她讀書識字,學八股文章,日後她又怎麽上朝廷,開壇講學,不給她根基,她怎麽,再說後者就更可笑了,男女同處一室,就是不潔麽,古今沒有先例,如今就不能開麽?”
山長怒道:“歪理、歪理!男主外,女主內,千百年都是如此,李當家竟如此零頑不靈!恕不奉陪!”說罷,揮袖走了。
真姐兒忍不住抹了抹眼淚。李婠默了默,道:“沒了這家書院,還有別家。我們也走罷。”一旁齋長忙道:“李當家且慢。李當家有仁人之心,自有見地,真姐兒天資聰穎,我書院不能收在門下,實屬一大憾事。
我應天書院想必李當家也有所耳聞,不看出身,有教無類,收了不少貧家子弟,院中不少學生一日三餐難以維係。山長也暗中資助不少子弟,隻是杯水車薪。不止李當家可否施以援手,我代院中子弟謝過。”
李婠道:“好個有教無類。山長對貧家子弟亦有仁義,為何獨把女子排在外頭。”那齋長歎道:“世道如此。李當家,我等終究是俗人。”李婠聽了沒有再問,隻叫春慧留下了一半金子,回了馬車上。
陳昌曉得滴血驗親也有不準的,又看他相貌大約有兩三成像大老爺,道:“按理說,你不是我家血脈,合該把你打死,隻我不想髒了手,我命人送你回梁州去,你有什麽結果,看你罷。”
第101章
卻說春慧聽了三七說老太太中風癱了, 拍手稱快,次日一大早,將這事兒當個笑話般說給了李婠聽。二人正說著,一人來報:“公主府上有人來, 要見姑娘。”
李婠心裏已有七八分曉得那小侍是為何來, 一麵命人:“請去前廳坐, 備上好茶。”一麵換了衣裳。
來至廳內, 那小侍隻手拿拂塵站著, 不坐也不吃茶, 見了李婠來,道:“公主聖體欠安, 命我來接姑娘去公主府上說說話。”
李婠慚愧道:“近來都在家中,不知公主抱恙, 是我不是。”兩人推說了一回。那小侍似乎有些急, 說:“馬車已停在外頭, 姑娘沒什麽要事,不如現在啟程?”李婠點頭。
到了公主府上, 一太監遠遠來迎,二人問了好。幾個宮人抬來小轎, 那太監一麵領著她繞過幾處宮殿,一麵道:“久不見姑娘來府上行走。”李婠認出他是公主跟前人, 回道:“慚愧,竟不知公主欠安。”
二人行至宮門, 接著又來了小太監,道:“公主命李家姑娘入內說話。”說罷, 彎腰說了個‘請’字。
一入內,便見外間肅立著幾個宮人, 轉過屏風,公主半臥在床上,蠟黃著臉,唇上泛著白皮。公主道:“快快倒茶來。”又讓李婠坐下。
李婠謝過,在公主床邊的小凳上坐了。公主伸出一手緊拉著李婠的手,一手緊緊握著那護身符,道:“這符……”說到這兒,她急急止住話,與立著的宮人說:“先退下。”
待隻剩二人時,公主接著說:“平日我都不叫這符離身,也小心放著,這清明符未過三月,怎地沒了要效驗?”
李婠問:“公主如何曉得沒了效驗?”公主臉白了白,這她如何說得出口。
這一年來駙馬回心轉意,二人琴瑟和鳴,雖有兩房妾氏,駙馬也隻偶而才往那麵去,大多都歇在公主這處,公主自已是心滿意足。
隻這一月不知為何,駙馬對她冷淡了不少,終日出府去,公主心有所感,勉力挽留,留住駙馬幾日,隻當他回心轉意,不妨一日卻在園子中瞧見了駙馬正與一村婦交歡,而那村婦正是被賊人掠去的奶娘!而二人竟有了子嗣!
公主自小吃奶娘的奶長大,待那奶娘如半個生母,如今見著二人苟且,悲痛之際便暈了過去。
她不知自己如何回了屋中,隻禁不住想:那奶娘麵色黢黃,四肢粗大,暗淡無顏色,與一般村婦無二,如何會入了駙馬的法眼。公主左右思索不明白,倒把自己氣病了。
李婠沒聽公主後話,但也曉得那駙馬如今沒了掣肘,定本性畢露,她向公主討了手中的‘清明符’,驗看一番,說:“這符怕是不成了。”
公主一驚,問:“怎會如此。”李婠回說:“人心善變,鬼神也力有不逮。”公主一聽便落淚,道:“難不成與駙馬再難恩愛相守了麽?”
李婠垂眼瞧著公主低聲哭泣,著實想不通為何她如何作態,那駙馬趙明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官卑職小,怯懦德好色,除開相貌外,一無是處,為何對這種人患得患失?
李婠斟酌了回,勸道:“公主龍鳳之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趙明傑區區臣子,得公主垂青,本就是萬幸了,如今他如此不識好歹,不若換個駙馬?公主若不想換,回稟了聖人,治駙馬個‘不敬’之罪,革了他官職,想著後頭也老實了。”
公主大驚失色,道:“你怎會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
李婠隻得道:“公主贖罪。”公主說:“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本是天理,我雖身份尊貴些,但也不能仗著身份壓人,我與兩個妾都沒能給他生兒育女,讓趙家蒙羞,駙馬不喜我,是我的過錯。”
公主這樣說,似乎想通了什麽,接著說:“若外頭人給他生了兒子,讓趙家後繼有人,抬進來也使得的。”
正說著,一宮人來報:“駙馬來了。”趙明傑不等通稟報,大步進了門,公主見了他便站起來迎過去。李婠忙避到屏風後。
趙明傑隻穿了中衣,拿了幾個荊條背到身後,半跪在地上。公主見了心疼道:“駙馬這是做什麽?快快起來。”
趙明傑依言起身,道:“公主贖罪,那奶娘我已命人安置在了公主府外,在園子中驚擾了公主,我罪該萬死!”
趙明傑心裏也有幾分害怕。那奶娘體格風騷,以往便很惹他喜愛,又給他生了兒子,難免寵了幾分,後頭二人被強人掠去,他一麵急,一麵又怕事情敗露,不敢不哄公主開心,一直守著公主,著實難熬了一陣。
不想前些日子那奶娘與他兒子竟又回來了,他見了那奶娘粗手粗腳,容顏不在,心中不喜。隻沒想到,那日他在外頭喝醉酒,又被那奶娘纏上,過了一夜,倒覺得那奶娘越發風騷。
趙明傑本就葷素不忌,一麵嫌那奶娘麵色暗黃,一麵又暗自悄悄將人接入公主府中,好便宜行事。不想那日二人行事時不周密,被公主裝了個正著,公主氣昏了過去。
趙明傑怕得瑟瑟發抖,怕公主將事兒捅出去,隻得匆匆將那奶娘安置在外頭,自己回來公主府上負荊請罪。
公主一聽駙馬賠罪,忍不住流淚道:“駙馬,何苦如此,我肚子不爭氣,奶娘從前生育過,又給駙馬生了一子,當得起勞苦功高四字。你若喜歡便接入府裏來罷。”
趙明傑又驚又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他拉住公主的手,道:“公主——公主如此賢良,是我八輩子都修不來的福氣。奶娘曉得了,也會感激公主大恩大德!”
說著,趙明傑眼睛一轉,又道:“隻還有一事相求,不知公主能否答應?”
公主早聽駙馬稱他賢良便臉紅紅的,如今忙問:“駙馬有什麽難處,隻管說來,你我夫妻一體,何必用那個求字。”
趙明傑說:“如今我隻得一個兒子,跟著那奶娘無名無份,我不忍他成個‘奸生子’,日後受人恥笑,不知能否記到公主名下,讓他有個好出生?”
公主有些遲疑。駙馬見了忙又說了些好話。公主才點頭道:“駙馬兒子自然也是我的兒子,便記在我的名下罷。”
趙明傑歡喜得不知如何是好,他匆匆將自己身後的荊條取下,道:“我即刻去和奶娘說此事,抬她進門一事還要勞煩公主費心打點了。”說罷,匆匆離去。
公主見著他的背影欲言又止,心中又酸又澀,又妒又氣,暗自垂淚了一會兒。
李婠耳邊聽著公主哭泣,心中隻剩荒唐二字。待外頭沒了哭聲,李婠才從屏風後轉過來。
公主忍不住紅臉,她一見著駙馬便忘了其他人,她想著駙馬剛說的甚麽‘娶你是我八輩子修不來的福氣’,心說:這些話怎麽好叫外人聽,一時又羞又怯,道:“讓你看笑話了。”
李婠細細打量她,琢磨了這‘笑話’兩個字哪個笑話,說道:“公主哪裏的話。”
公主見李婠麵色坦然,才放鬆心緒,半是茫然半是痛苦地說:“如今趙家有後,亦是我之幸了。”李婠附和地說了兩句,告辭退下。
卻說這邊,真姐兒自跟了李婠讀書後,日日不綴。今兒一大早起了,梳洗後,又將床頭整齊疊著的長衫穿上,這是開蒙那天真姐兒央著秋大娘用白細布給縫的,自己拿了本《論語》到園子裏晨讀去了。
秋大娘眼朦朦地望著外頭,道:“小祖宗,天不見亮,你做什麽去?”真姐兒道:“姑娘說了我開蒙晚了些,我要更勤勉讀書才是。”
她扳著手指一一算著說:“如今我隻把字認了個大概,四書沒讀完,也還沒學詩,應試選舉要學的文章更是一竅不通,字也沒有章程,若不再早起,怕是追不上別人哩。”說完,她徑直去了園子裏。
真姐兒見天黑著,先背了昨日學的幾段論語,又將往日學的都背了通,見著天有微光,去給李婠陳昌請了安,吃過早飯,又回到園子裏練字。
正練著,忽而聽到有人在讀“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1】”
真姐兒聽了會兒,想:我如今如今沒有練字的心境了,不如同他一道誦讀書本,於是也拿起論語讀了起來。
卻說鄰家住著本朝一個員外郎,這讀書之人正是他的小孫子,喚作於繼祖,今日正在園子讀書,不想又有人一道誦讀起書來。一時好奇,問:“你是誰?”真姐兒回說:“我是真姐兒。”
於繼祖問:“你在哪兒呢?”真姐兒循著聲找去,聽著那人在牆對麵,便順著一顆挨著牆的榆樹攀上牆,坐到牆上,見一個人也在讀書,說:“我在這兒。”
於祭祖抬頭一看,便見一個六七歲的丫頭梳著包包頭,穿著長衫,不倫不類的,說:“原來你是鄰家女兒。你在哪兒上學?”
真姐兒道:“我跟著家裏姑娘讀書。你又在哪兒讀書?”於繼祖一聽她在家裏上學,不免看不起她,挺胸抬頭道:“應天書院聽過沒?”
真姐兒搖搖頭,問:“這又是哪兒?”於繼祖道:“你竟不曉得?這書院在京裏很有名望。”
他見真姐兒還一頭霧水,擺擺手道:“罷了,你一小小女子,隻用會寫幾個字便是了。”真姐兒聽他這口氣也不氣,問:“書院裏有什麽?”於祭祖說:“有夫子,會教你學東西。”真姐兒:“我也有姑娘教我。”
於祭祖說:“你家姑娘怎麽能教我的夫子比,我夫子進士出身,學富五車,況且書院裏還有我好多同窗。”
真姐兒自信自己姑娘學識不止五車,怕五十車也不止,但同窗又是什麽?真姐兒想了想,說:“不如我兩一道讀書?”於繼祖想了想,點點頭,於是二人像模像樣地讀起書來。
真姐兒又教於哥兒爬樹,釣魚,掏鳥蛋,於哥兒從未見過這些,新奇不已,如此過了半月,二人親近起來。
忽而一日,真姐兒換了身男童打扮,與於哥兒說:“昨兒你說書院裏可旁聽,我同你一道去書院作可好?我當你同窗,還帶你去爬樹釣魚,幫你寫功課。”於哥兒有些糾結,半響,點點頭:“那明兒晨時,你與我一道做馬車走。”
次日,真姐兒照例起了個大早,秋大娘見怪不怪,隻望著她穿著有些生疑,但也沒下細問。
到了晚間,秋大娘與幾個丫頭婆子正做針線,瞅著真姐兒雄赳赳氣昂昂地回了屋裏,不由好笑地問:“你打哪兒去?姑娘又誇你了?”
真姐兒站在桌前倒水咕嚕咕嚕地喝完,才擦了擦嘴,回道:“今兒我同隔壁家的於哥兒一道去上學,剛回來。本來是旁聽來著,隻那先生問“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何解?”沒人能答出來,我隨口答了,先生又考教了我一番,誇我有天賦,叫我明兒帶上六禮束脩拜師去哩。”
秋大娘隻當她在說大話,笑了笑。一個婆子促狹,聽了笑說:“喲,真姐兒不得了了,日後要考狀元了。”另一個婆子說:“真姐兒生得俊,怕是會被點探花。”另一個丫頭也笑說:“都說一人得到,雞犬升天,日後我們有福了。”屋裏幾個婆子丫頭都打趣起來。
真姐兒挺了挺小胸脯,有些飄飄然,她暗自得意了會兒,又擠在那婆子榻上,挨著那婆子坐著,道:“婆婆你眼神不好,我幫你穿線。”
又過了一日,真姐兒拿出平日李婠給的銀子拖二門外的小廝買了蓮子、紅豆、紅棗,桂圓等物,拜了先生,正經上起學來。
真姐兒入了學堂,如魚入了水般,不出幾天與同窗打成一片,又聰穎好學,很得先生喜歡,儼然是學堂中頭頭,往日聚在於哥兒身邊的同窗漸漸聚在了真姐兒身邊,於哥兒見了不由有些別扭。
卻說這邊李婠回了宅子,忽有人來報:“隔壁於員外郎提了賠禮上門來了。”李婠聽了,有些疑惑,素日沒和隔壁鄰家來往過,今日怎麽上門了?李婠接了出去。
於員外郎已是耳順之年,見這宅中一婦人出來接見,也不避諱,拱了拱手道:“冒昧上門,叨嘮了。”李婠福了福身,令人上了茶。李婠問:“先生來是?”
於員外郎從後頭揪出自家孫子,喝道:“你來說。”李婠瞧著小郎君臉上如調色盤般,心有幾分猜想,笑道:“才聽家裏人說,真姐兒與鄰家人相交甚好,一時舌頭與牙齒打架,磕磕盼盼也是有的,於員外不必介懷。”
於員外冷哼一聲,喝道:“還不快說。”於祭祖紅著臉,將他如何把真姐兒帶去學堂,又如何上學一事說了。
李婠一聽,愣在當場,忽而想起她幼年時也做過這事。於員外郎拱了拱腰道:“稚子頑劣,才使真姐兒受驚,望海涵。”
李婠回神,說:“當不得先生大禮,都是小孩子打鬧,何須介懷。”二人推說一番,於員外郎留下賠禮走了。
李婠回身問一丫頭:“真姐兒在哪兒呢?”那丫頭道:“怕是在園子裏讀書。”李婠便往園中去。
隻見真姐兒嘴角青紫,一隻眼腫著,正俯身在石桌上練字,見了李婠來,忙起身行了一禮,道:“姑娘怎麽來了?”
李婠在石凳上坐下,問:“臉上怎麽弄的?”真姐兒怕李婠生氣,加之她也曉不得於員外上門一事,自是不能說實話,隻含糊說:“被人暗害了。”
李婠也不戳穿她,問:“疼不疼?真姐兒回道:“我媽給抹了藥,不疼了。”
李婠想了想,問:“你真想去學堂?”真姐兒一驚,瞪圓了眼,支吾著說:“姑娘怎麽知道的?”說完,又點點頭說:“姑娘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
李婠一聽,笑了出來,她輕輕敲了敲真姐兒腦袋,回道:“你要真想去,便告訴你這傷怎麽弄的,明日我親自送你去學堂。”
真姐兒眼都亮了,她說:“也沒什麽。我扮成了男子去了學堂讀書,本來好好的,昨兒先生點於哥兒背書,於哥兒沒背上來,我背了,先生誇我,他應是嫉妒了,偷偷與先生告狀,說是我是女子。”
說著,她仰著頭說:“於哥兒被我揍了一頓。”又低著頭,失落地說:“先生卻把我趕出來了。”她眼裏冒出淚花。李婠摸了摸她頭,說道:“明兒我同你一道去。”
這邊一早,李婠便兒梳洗了,換了衣裳,打發小廝在二門外伺候車馬。李婠問:“東西可備齊了?”春慧捧著裝滿金子的盒子,回:“備齊了,帶著金子又要往哪處去?”
李婠說:“隨我來就是了。”春慧嘟囔了兩句,喚了真姐兒來,三人上了馬車,隨著幾個婆子,往應天書院去了。
此時還未下學,書院中清風蟬鳴,書聲朗朗,隻幾個仆役在掃落葉。小廝上前送上帖子,一齋長迎了出來,引李婠入前廳稍坐,奉上香茶香果。吃了回茶,忽而一人報:“山長來了。”李婠幾人起身,一一見過,落座。
還不等李婠開口,山長先端起茶敬了敬,道:“小可早有耳聞李當家的‘和合社’給京中居養院,舉子倉送了不少米糧銀錢,此乃大善事,容我替京中老幼,以茶代酒謝李當家。”說罷,吃了一口茶。
李婠自承了商會,確比往年多修了不少橋路,給孤老幼兒捐了不少米糧,隻她沒想過會在此處聽到謝言。
李婠亦端起茶,回說:“當不得先生如此。”山長扶了扶胡須,問:“李當家今日來是?”
李婠回說:“說來慚愧,我家中有一女名喚真姐兒,已到了開蒙的年紀,我隻懂幾個粗淺的字,不足以教她,聽聞應天學院乃天下學府,不知可否收她入門下?”
山長眼一轉看向立在李婠後頭的真姐兒,他早曉得這女娃娃來上學之事,沒成想今兒家中竟找上門來了,他眼瞧著李婠說得一本正經,好似女子上學再正常不過,頓覺棘手,說:“女子上學,實屬沒有此等先例。我到曉得幾個先生,教真姐兒啟蒙足以,不如我寫信去說說。”
真姐兒搖搖頭說:“真姐兒想和同窗一起學。”山長道:“這——”李婠讓春慧將金子放桌上,掀開蓋子,道:“此百兩黃金不如當成真姐兒束脩,還望山長通融通融。”
山長見這黃金,心頭微怒,冷道:“區區身外物,要老夫受賄收個女弟子,敗壞書院風氣,莫不是低看我。”
李婠一聽,當即起身行了一禮,賠禮道:“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乞山可憐我愛我一片愛女之心。真姐兒天資聰穎,日後定有所成就,我怎忍心讓她埋沒至此。”
山長緩了緩語氣說:“非是我冷血。若她為男子,就沒什麽天資,看李當家的麵子上我也會收下。隻這天下之大,從古至今斷沒有女子上學的先例。況她能讀出什麽來?出仕?講學?不如教她些管家理賬的本事,日後好在夫家立足。況且,都說‘七歲不同席’,真姐兒年紀小還沒有說嘴,日後大了,難免與她名聲有礙。你也多為她想想才是。”
這話似有耳聞,李婠眼裏忍不住流出淚來,說:“現今女子確實沒有什麽,隻如果從小都不讓她讀書識字,學八股文章,日後她又怎麽上朝廷,開壇講學,不給她根基,她怎麽,再說後者就更可笑了,男女同處一室,就是不潔麽,古今沒有先例,如今就不能開麽?”
山長怒道:“歪理、歪理!男主外,女主內,千百年都是如此,李當家竟如此零頑不靈!恕不奉陪!”說罷,揮袖走了。
真姐兒忍不住抹了抹眼淚。李婠默了默,道:“沒了這家書院,還有別家。我們也走罷。”一旁齋長忙道:“李當家且慢。李當家有仁人之心,自有見地,真姐兒天資聰穎,我書院不能收在門下,實屬一大憾事。
我應天書院想必李當家也有所耳聞,不看出身,有教無類,收了不少貧家子弟,院中不少學生一日三餐難以維係。山長也暗中資助不少子弟,隻是杯水車薪。不止李當家可否施以援手,我代院中子弟謝過。”
李婠道:“好個有教無類。山長對貧家子弟亦有仁義,為何獨把女子排在外頭。”那齋長歎道:“世道如此。李當家,我等終究是俗人。”李婠聽了沒有再問,隻叫春慧留下了一半金子,回了馬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