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笑道:“是啊。阿玄你當時勸我,如我二人這樣的家世和才華,女子嫁人後幾乎都看夫家臉色過活,我們應該憐惜她們,自己愁什麽?將來嫁給你的女子一輩子也是依靠你,你愁什麽?該是你憐惜她。”
李世民歎了口氣,道:“你看鄭媵,進兄長的門之前是滎陽鄭氏,依靠門扉多傲氣?進門之後她做低伏小的模樣,讓娘親都看不過去,讓她心思別太重。”
李世民又歎了口氣,道:“你妻子是正室,與鄭媵肯定不同。但即使是正室,娘親當初的日子也很煎熬。”
李世民想起祖母在世時娘親的疲憊,就忍不住有惡心反胃的感覺。
他曾經也是喜歡祖母。祖母曾經也對他不錯。但他和祖母的感情,在祖母離世前那一年時間消磨殆盡,現在他回憶起過往,心中隻有厭惡和恐懼。
李玄霸不敢置信地看著二哥。
他沒想到二哥居然會為後院女子歎息。曆史中的唐太宗肯定不會想到這一點,誰的蝴蝶翅膀扇動了?自己可什麽都沒做。
李世民道:“所以你擔心什麽?”
李玄霸揉了揉臉,道:“好吧,是我娶妻,不是我嫁人,我擔心什麽?”
李世民失笑:“是這個道理。你看我,現在和觀音婢感情多好?”
李世民提起觀音婢,話匣子就打開了,開始和李玄霸炫耀,他就算到了洛陽,也每日給觀音婢寫信。
現在他寫的信沒辦法傳給觀音婢,但他標注好了日期,等回到京城,就全部拿給觀音婢。
他和觀音婢約好了。觀音婢也會每日寫信,到時候交換。
李玄霸嘴角抽搐。
二哥和嫂子已經不是每日寫信,而是交換日記了。這還真是純情小學生談戀愛。
不過聽著李世民的炫耀,李玄霸本來對自己婚姻毫無波瀾的心,也不由生出了些許漣漪。
這些許聯姻,在這件事快塵埃落定的時候,被一塊意外來的石頭,激起了更大漣漪。
就在竇夫人和李淵與蕭皇後“賽跑”時,宇文弼來到了洛陽,親自為自己的孫女和李玄霸說親。
宇文弼就是洛陽本地人。他去京城修書的時候,家中子嗣仍舊住在洛陽。
宇文弼有兩個兒子。長子宇文儉在外任職;次子宇文瑗隻有散官品階在身,沒有實職,留守洛陽祖宅。
宇文弼此次回洛陽,是因為他最小的孫兒宇文伉病逝了。
宇文伉自幼體弱,宇文弼給他取名“伉”、取小字“安兒”,都是祈求他能健康長大。
宇文伉性格和李玄霸相似。宇文弼當初對李玄霸好,就是從李玄霸身上看到了孫兒的影子。
宇文伉也很聰慧,三歲就能識文斷句,四歲就能作詩,五歲就能作千字文。他喜歡看書,平時很安靜,這一切都和李玄霸非常相似。
宇文伉有個姐姐名為宇文珠,比宇文伉大一歲,與宇文伉關係極好。她是個極其聰慧的女子,在家自學醫書,說長大後要治好弟弟。
宇文伉離世後,她悲痛欲絕,更加沉迷醫書。
“我家二郎官職不高,我原本沒想過與大德結親。”宇文弼歎氣,“既然你們家不想給大德尋個高門大戶,或許我這孫女正合適。”
李淵道:“她因為幼弟病逝而悲痛欲絕,我家大德也病弱,若再病逝一次,她該如何是好?”
宇文弼年老,又是談結親之事,竇夫人也陪坐一旁。
聽了李淵的話,竇夫人臉色一沉,真想罵郎君一頓。
有你這麽詛咒自家兒子?!
宇文弼歎氣:“這個親事,是她向我求的。或許是我在伉兒麵前提了太多次大德的事,她父母要為她說親的時候,她就提到了大德。再者,尋常人家是不會允許女子學醫的。若是她嫁給大德,你家應該不會阻止她繼續學醫。”
李淵道:“我家是不會阻止。不過若是宇文公認為她學醫不好嫁人,大可禁止她學醫,就不會影響她說親了。”
竇夫人是真的想揍人了。
聽了宇文弼孫女的情況,竇夫人已經意動。
宇文弼已經成功退出朝堂修書,將來應該不會被皇帝忌憚。
宇文家的家世不錯,宇文弼是大德的老師,宇文瑗的官職不高,與大德正好合適。
至於宇文珠自學醫書什麽的,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竇夫人都想直接答應了,李淵居然把人往外麵推?!
宇文弼道:“珠兒心意已決,如果將來不許她學醫,她就終身不嫁,要出家做尼姑。”
若不是孫女如此決絕,他才不會來說親。
大德千好萬好,但身體不好可能讓孫女守寡這一件事,就讓心疼孫女的宇文弼不可能將其納入自己的孫女婿名單。
不然竇夫人在相看人家的時候,他早就和竇夫人提了。
李淵皺眉:“這女子的性格……”
竇夫人擰了李淵的胳膊一下,阻止了他的話、
竇夫人笑道:“這事就這麽定了!我看合適極了!大德也在自學醫書,將來他們夫妻二人一定有很多話聊!”
宇文弼歎氣:“我也是這麽想。”
最疼愛的孫兒去世後,宇文弼就更心疼孫女了。所以孫女提的請求,他豁出了這張老臉也想為她做到。
竇夫人定下了此事,李淵雖然對性格過於古怪的宇文珠不太喜歡,但對比名單上的人,宇文珠確實挺合適。
不過定下後,李淵仍舊嘀咕:“若不是急著定下來,這宇文珠真的不合適。哪有女子主動提親?真是不知廉恥。而且不學醫就出家當尼姑是什麽不孝行為?這簡直匪夷所思!”
竇夫人勸說道:“她聽了大德的優秀之處,對大德心生向往,這怎麽能叫不知廉恥?你當年不知道勾了多少女子的心,當我不知道?看來那些對你心生向往的閨中女子個個都不知廉恥。”
李淵:“咳,還有這事?那夫人……”
竇夫人嘴角微勾:“我的父親母親如此溺愛我,若沒有我點頭,你射中了雀屏也沒用。看來我也是不知廉恥了。”
李淵忙道:“夫人,我錯了我錯了。宇文小娘不愧叫宇文珠,這真是慧眼識珠!”
竇夫人道:“學醫一事應該是氣話。她隻比大德大一歲,還是個稚嫩孩童,又剛因幼弟夭折難過,很在乎學醫之事,說些氣話很正常。大雄不也隔三岔五和你吵鬧,要偷偷背著包袱和弟弟去邊疆從軍?”
李淵想起李世民的話,不由失笑:“你說得對,是我對她太苛刻了,她還隻是個孩童。”
竇夫人見打消了李淵心中的疙瘩,鬆了口氣。
雖然將來宇文珠在後院,不常見到李淵,但若李淵對宇文珠不喜,將來肯定會影響到三郎夫妻二人的感情。
竇夫人很欣賞宇文珠。無論是宇文珠主動尋找合適的夫婿,還是宇文珠不願放棄自學醫書,都讓竇夫人很喜歡。
竇夫人是一位很有抱負的女子。
在她看來,女子除了夫君孩子還有其他喜好才算得上鮮活,所以她主動為李昭請練武的師傅,培養李昭騎馬射箭的本事。
再者,若女子心中有其他愛好,就不會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後院中,後院就會和諧許多。自家三郎本就體弱,後院還是和諧些好。
李淵和竇夫人決定之後,一邊與宇文弼一同稟告皇帝,一邊將此事告知了李玄霸。
李玄霸愕然。
他沒見過宇文珠,但知道有宇文珠這個人。
當初老師因宇文伉對自己移情,對自己照顧有加。他回到京城家中後,就將自己常用的方子也給了老師一份。
他在洛陽的時候,因宇文老師還未從朝堂的漩渦脫身,為了避免楊廣不喜,他沒有拜訪宇文老師家。
等回到京城後,宇文老師回到京城修書,曾告訴他自己的孫兒宇文伉非常喜歡他的詩文,並以他目標,說將來身體好了也想考秀才。
他還在宇文老師的提議下,寫信鼓勵過宇文伉。宇文伉在回信中,提過正受姐姐照顧。
本來他打算等自己這裏的事結束,就去拜訪宇文老師家,見一見宇文伉,沒想到宇文伉居然病逝了。
“宇文老師的孫女?這下你不用愁了。”李世民鬆了口氣,“接下來你隻需要思考怎麽和未來的妻子培養感情。”
李玄霸輕輕“嗯”了一聲。
一個立誌學醫,若嫁去的夫家不準她學醫。就寧可出家當尼姑的女子?
李玄霸心中的漣漪不由增大了一些。
第50章 學士正是少年時
=
李淵和宇文弼將這門親事報給了楊廣。
楊廣先有些驚訝, 得知是宇文弼的孫女點名要與李玄霸結親後,他笑得前俯後仰:“沒想到你居然會教出如此孫女?”
宇文弼道:“臣是對她太寵溺了些。臣的孫兒剛離世,實在是不忍心拒絕孫女的請求。”
楊廣對宇文弼的惡感不是太深。他一直針對的都是高熲, 宇文弼是和高熲走得近, 又太愛進諫, 所以惹了他的厭惡。
比起在朝中聲望過重的高熲,宇文弼隻是一個普通的老臣。若不是宇文弼和高熲是摯友,楊廣也不會針對他。
高熲和宇文弼都退去修書, 楊廣鬆了一口氣,雖對高熲仍舊忌憚,但對宇文弼已經不在意了。
宇文弼退出朝堂中樞後, 他那一家在朝堂上已經沒什麽得用的人,僅靠“宇文氏”這個姓氏讓人高看一眼。李玄霸和宇文弼的孫女結親, 在楊廣看來是宇文弼的孫女高攀了。
隻是兒女親事最主要還是父母之命, 李淵已經和宇文弼說好了,楊廣便沒有拒絕。
他之前說了,如果李淵和竇夫人選好了,就讓他直接賜婚。現在他雖覺得這門親事委屈了李玄霸,但也不好違背金口玉言。
隻是之後, 他將李淵留了下來,問道:“朕知道李三郎的謹慎, 不願意娶家世太好的妻子。但宇文弼的孫女空有門第,父兄無一有能力。你是不是太委屈李三郎了?”
李淵歎氣:“臣也是這麽想的,隻是大德聽聞宇文小娘子心儀他, 就一口答應了這門親事。他好像很得意。”
楊廣一愣, 繼而失笑:“這是個什麽道理?”
李淵道:“就是很得意啊。”
楊廣扶額笑道:“沒想到大德還有這一麵性格。”
李淵道:“大德雖在外表現得很早熟, 但內心還是個孩童。不過臣認為宇文小娘子確實不錯。不知道誰嘴碎, 說得誰嫁給我家大德,很快就會守寡似的。聽聞陛下要為大德說親後,不少人家如喪考妣,哼。”
楊廣臉色一沉:“還有這事?”
李淵道:“臣明白他們心疼自家女兒,但大德心高氣傲,若娶個不願意嫁他的高門貴女,將來夫妻二人說不定成為怨偶。宇文小娘子雖家世差了些,但就憑她心儀大德,臣和臣的夫人就覺得這孩子很好。”
楊廣想了想,歎氣道:“說得是。以大德才華,不需要丈人家扶持,娶個對他有感情的女子,比不情不願嫁進來高門貴女好。”
楊廣雖貴為皇帝,自己不講什麽情愛,但偶爾也會稱讚一下世間真摯的感情。
如果沒有充沛的感情,楊廣就寫不出來一手好詩了。
李淵笑道:“是這樣,為人父母,還是盼著孩子平安快樂,其他的都是其次。”
李世民歎了口氣,道:“你看鄭媵,進兄長的門之前是滎陽鄭氏,依靠門扉多傲氣?進門之後她做低伏小的模樣,讓娘親都看不過去,讓她心思別太重。”
李世民又歎了口氣,道:“你妻子是正室,與鄭媵肯定不同。但即使是正室,娘親當初的日子也很煎熬。”
李世民想起祖母在世時娘親的疲憊,就忍不住有惡心反胃的感覺。
他曾經也是喜歡祖母。祖母曾經也對他不錯。但他和祖母的感情,在祖母離世前那一年時間消磨殆盡,現在他回憶起過往,心中隻有厭惡和恐懼。
李玄霸不敢置信地看著二哥。
他沒想到二哥居然會為後院女子歎息。曆史中的唐太宗肯定不會想到這一點,誰的蝴蝶翅膀扇動了?自己可什麽都沒做。
李世民道:“所以你擔心什麽?”
李玄霸揉了揉臉,道:“好吧,是我娶妻,不是我嫁人,我擔心什麽?”
李世民失笑:“是這個道理。你看我,現在和觀音婢感情多好?”
李世民提起觀音婢,話匣子就打開了,開始和李玄霸炫耀,他就算到了洛陽,也每日給觀音婢寫信。
現在他寫的信沒辦法傳給觀音婢,但他標注好了日期,等回到京城,就全部拿給觀音婢。
他和觀音婢約好了。觀音婢也會每日寫信,到時候交換。
李玄霸嘴角抽搐。
二哥和嫂子已經不是每日寫信,而是交換日記了。這還真是純情小學生談戀愛。
不過聽著李世民的炫耀,李玄霸本來對自己婚姻毫無波瀾的心,也不由生出了些許漣漪。
這些許聯姻,在這件事快塵埃落定的時候,被一塊意外來的石頭,激起了更大漣漪。
就在竇夫人和李淵與蕭皇後“賽跑”時,宇文弼來到了洛陽,親自為自己的孫女和李玄霸說親。
宇文弼就是洛陽本地人。他去京城修書的時候,家中子嗣仍舊住在洛陽。
宇文弼有兩個兒子。長子宇文儉在外任職;次子宇文瑗隻有散官品階在身,沒有實職,留守洛陽祖宅。
宇文弼此次回洛陽,是因為他最小的孫兒宇文伉病逝了。
宇文伉自幼體弱,宇文弼給他取名“伉”、取小字“安兒”,都是祈求他能健康長大。
宇文伉性格和李玄霸相似。宇文弼當初對李玄霸好,就是從李玄霸身上看到了孫兒的影子。
宇文伉也很聰慧,三歲就能識文斷句,四歲就能作詩,五歲就能作千字文。他喜歡看書,平時很安靜,這一切都和李玄霸非常相似。
宇文伉有個姐姐名為宇文珠,比宇文伉大一歲,與宇文伉關係極好。她是個極其聰慧的女子,在家自學醫書,說長大後要治好弟弟。
宇文伉離世後,她悲痛欲絕,更加沉迷醫書。
“我家二郎官職不高,我原本沒想過與大德結親。”宇文弼歎氣,“既然你們家不想給大德尋個高門大戶,或許我這孫女正合適。”
李淵道:“她因為幼弟病逝而悲痛欲絕,我家大德也病弱,若再病逝一次,她該如何是好?”
宇文弼年老,又是談結親之事,竇夫人也陪坐一旁。
聽了李淵的話,竇夫人臉色一沉,真想罵郎君一頓。
有你這麽詛咒自家兒子?!
宇文弼歎氣:“這個親事,是她向我求的。或許是我在伉兒麵前提了太多次大德的事,她父母要為她說親的時候,她就提到了大德。再者,尋常人家是不會允許女子學醫的。若是她嫁給大德,你家應該不會阻止她繼續學醫。”
李淵道:“我家是不會阻止。不過若是宇文公認為她學醫不好嫁人,大可禁止她學醫,就不會影響她說親了。”
竇夫人是真的想揍人了。
聽了宇文弼孫女的情況,竇夫人已經意動。
宇文弼已經成功退出朝堂修書,將來應該不會被皇帝忌憚。
宇文家的家世不錯,宇文弼是大德的老師,宇文瑗的官職不高,與大德正好合適。
至於宇文珠自學醫書什麽的,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竇夫人都想直接答應了,李淵居然把人往外麵推?!
宇文弼道:“珠兒心意已決,如果將來不許她學醫,她就終身不嫁,要出家做尼姑。”
若不是孫女如此決絕,他才不會來說親。
大德千好萬好,但身體不好可能讓孫女守寡這一件事,就讓心疼孫女的宇文弼不可能將其納入自己的孫女婿名單。
不然竇夫人在相看人家的時候,他早就和竇夫人提了。
李淵皺眉:“這女子的性格……”
竇夫人擰了李淵的胳膊一下,阻止了他的話、
竇夫人笑道:“這事就這麽定了!我看合適極了!大德也在自學醫書,將來他們夫妻二人一定有很多話聊!”
宇文弼歎氣:“我也是這麽想。”
最疼愛的孫兒去世後,宇文弼就更心疼孫女了。所以孫女提的請求,他豁出了這張老臉也想為她做到。
竇夫人定下了此事,李淵雖然對性格過於古怪的宇文珠不太喜歡,但對比名單上的人,宇文珠確實挺合適。
不過定下後,李淵仍舊嘀咕:“若不是急著定下來,這宇文珠真的不合適。哪有女子主動提親?真是不知廉恥。而且不學醫就出家當尼姑是什麽不孝行為?這簡直匪夷所思!”
竇夫人勸說道:“她聽了大德的優秀之處,對大德心生向往,這怎麽能叫不知廉恥?你當年不知道勾了多少女子的心,當我不知道?看來那些對你心生向往的閨中女子個個都不知廉恥。”
李淵:“咳,還有這事?那夫人……”
竇夫人嘴角微勾:“我的父親母親如此溺愛我,若沒有我點頭,你射中了雀屏也沒用。看來我也是不知廉恥了。”
李淵忙道:“夫人,我錯了我錯了。宇文小娘不愧叫宇文珠,這真是慧眼識珠!”
竇夫人道:“學醫一事應該是氣話。她隻比大德大一歲,還是個稚嫩孩童,又剛因幼弟夭折難過,很在乎學醫之事,說些氣話很正常。大雄不也隔三岔五和你吵鬧,要偷偷背著包袱和弟弟去邊疆從軍?”
李淵想起李世民的話,不由失笑:“你說得對,是我對她太苛刻了,她還隻是個孩童。”
竇夫人見打消了李淵心中的疙瘩,鬆了口氣。
雖然將來宇文珠在後院,不常見到李淵,但若李淵對宇文珠不喜,將來肯定會影響到三郎夫妻二人的感情。
竇夫人很欣賞宇文珠。無論是宇文珠主動尋找合適的夫婿,還是宇文珠不願放棄自學醫書,都讓竇夫人很喜歡。
竇夫人是一位很有抱負的女子。
在她看來,女子除了夫君孩子還有其他喜好才算得上鮮活,所以她主動為李昭請練武的師傅,培養李昭騎馬射箭的本事。
再者,若女子心中有其他愛好,就不會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後院中,後院就會和諧許多。自家三郎本就體弱,後院還是和諧些好。
李淵和竇夫人決定之後,一邊與宇文弼一同稟告皇帝,一邊將此事告知了李玄霸。
李玄霸愕然。
他沒見過宇文珠,但知道有宇文珠這個人。
當初老師因宇文伉對自己移情,對自己照顧有加。他回到京城家中後,就將自己常用的方子也給了老師一份。
他在洛陽的時候,因宇文老師還未從朝堂的漩渦脫身,為了避免楊廣不喜,他沒有拜訪宇文老師家。
等回到京城後,宇文老師回到京城修書,曾告訴他自己的孫兒宇文伉非常喜歡他的詩文,並以他目標,說將來身體好了也想考秀才。
他還在宇文老師的提議下,寫信鼓勵過宇文伉。宇文伉在回信中,提過正受姐姐照顧。
本來他打算等自己這裏的事結束,就去拜訪宇文老師家,見一見宇文伉,沒想到宇文伉居然病逝了。
“宇文老師的孫女?這下你不用愁了。”李世民鬆了口氣,“接下來你隻需要思考怎麽和未來的妻子培養感情。”
李玄霸輕輕“嗯”了一聲。
一個立誌學醫,若嫁去的夫家不準她學醫。就寧可出家當尼姑的女子?
李玄霸心中的漣漪不由增大了一些。
第50章 學士正是少年時
=
李淵和宇文弼將這門親事報給了楊廣。
楊廣先有些驚訝, 得知是宇文弼的孫女點名要與李玄霸結親後,他笑得前俯後仰:“沒想到你居然會教出如此孫女?”
宇文弼道:“臣是對她太寵溺了些。臣的孫兒剛離世,實在是不忍心拒絕孫女的請求。”
楊廣對宇文弼的惡感不是太深。他一直針對的都是高熲, 宇文弼是和高熲走得近, 又太愛進諫, 所以惹了他的厭惡。
比起在朝中聲望過重的高熲,宇文弼隻是一個普通的老臣。若不是宇文弼和高熲是摯友,楊廣也不會針對他。
高熲和宇文弼都退去修書, 楊廣鬆了一口氣,雖對高熲仍舊忌憚,但對宇文弼已經不在意了。
宇文弼退出朝堂中樞後, 他那一家在朝堂上已經沒什麽得用的人,僅靠“宇文氏”這個姓氏讓人高看一眼。李玄霸和宇文弼的孫女結親, 在楊廣看來是宇文弼的孫女高攀了。
隻是兒女親事最主要還是父母之命, 李淵已經和宇文弼說好了,楊廣便沒有拒絕。
他之前說了,如果李淵和竇夫人選好了,就讓他直接賜婚。現在他雖覺得這門親事委屈了李玄霸,但也不好違背金口玉言。
隻是之後, 他將李淵留了下來,問道:“朕知道李三郎的謹慎, 不願意娶家世太好的妻子。但宇文弼的孫女空有門第,父兄無一有能力。你是不是太委屈李三郎了?”
李淵歎氣:“臣也是這麽想的,隻是大德聽聞宇文小娘子心儀他, 就一口答應了這門親事。他好像很得意。”
楊廣一愣, 繼而失笑:“這是個什麽道理?”
李淵道:“就是很得意啊。”
楊廣扶額笑道:“沒想到大德還有這一麵性格。”
李淵道:“大德雖在外表現得很早熟, 但內心還是個孩童。不過臣認為宇文小娘子確實不錯。不知道誰嘴碎, 說得誰嫁給我家大德,很快就會守寡似的。聽聞陛下要為大德說親後,不少人家如喪考妣,哼。”
楊廣臉色一沉:“還有這事?”
李淵道:“臣明白他們心疼自家女兒,但大德心高氣傲,若娶個不願意嫁他的高門貴女,將來夫妻二人說不定成為怨偶。宇文小娘子雖家世差了些,但就憑她心儀大德,臣和臣的夫人就覺得這孩子很好。”
楊廣想了想,歎氣道:“說得是。以大德才華,不需要丈人家扶持,娶個對他有感情的女子,比不情不願嫁進來高門貴女好。”
楊廣雖貴為皇帝,自己不講什麽情愛,但偶爾也會稱讚一下世間真摯的感情。
如果沒有充沛的感情,楊廣就寫不出來一手好詩了。
李淵笑道:“是這樣,為人父母,還是盼著孩子平安快樂,其他的都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