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心情複雜。


    正如李世民所說,隻是送一點獵物,算不上多大的善事。但這件事就真的沒有意義嗎?


    接下來,他們沒有偏離回東都的官道,隻是在沿路看到了村莊後,也將自己的獵物送了出去。


    “至少念頭通達了。”薛收對李世民作揖道,“此事李二郎當為我師。”


    李世民擺手:“不敢不敢。下次有機會,我們還一起去狩獵。”


    薛收直起身體道:“好。”


    李世民道:“如果有什麽詩會也叫我和阿玄一起去玩。杜克明和房玄齡最近也會留在東都,我們多聚聚。”


    薛收道:“我這就去準備!”


    結識了新朋友,他當然要和老朋友炫耀炫耀。


    薛收有一個號稱當世第一文人的生父,交友圈子更廣泛。


    杜如晦對自己在隋朝大展宏圖的未來還有幻想,很樂意在薛收這裏結識更多的人脈。


    房喬窺見了未來,心態平和了不少。不過現在多結識些人也不錯,可以幫主公提前篩選班底。


    房喬見到了李世民和李玄霸神異的一麵,已經完全相信李玄霸的讖緯。


    再者,他實在是對當朝皇帝太失望了。


    他知道以自己的性格,在大隋不可能有多遠大的前途,一個縣令就頂天了。所以李玄霸口中的“房相”,就算是鏡中花水中月,他也忍不住想要去相信。


    反正信一點,又不會對自己有什麽危害,為什麽不信?


    回到家後,李世民向李淵炫耀了自己獵到了老虎,李玄霸向李淵告狀二哥去獵老虎。


    李淵先訓斥李世民冒險,然後對二兒子親親抱抱舉高高。


    大雄真厲害!不愧是我李淵的兒子!


    李世民得意洋洋:“耶耶射中雀屏的眼睛,我射中老虎的眼睛,我們父子二人都很厲害!阿玄,學著點!”


    李淵朗聲笑道:“阿玄,這一點你一定要向大雄學習。”


    李玄霸甕聲甕氣道:“是。”這就去給母親寫信!


    李玄霸的信發出去的時候,李世民把獵到的虎皮、虎鞭和老虎頭骨經由李淵送給了楊廣。


    楊廣對李世民大誇特誇,給李世民提了半級,李世民升到了從八品的守義尉,俸祿又增加了。


    楊廣開玩笑道:“李三郎,你和二郎是雙生兄弟,官職一致才好。你現在可有什麽辦法讓朕升你的官?”


    李玄霸呈上了早已經準備好的奏疏。


    楊廣驚訝道:“你還真有辦法?讓朕看看。”


    他饒有趣味地打開李玄霸的奏疏。


    李玄霸的奏疏,說的是早已經準備好的定詞牌一事。


    楊廣頗好聲樂,裴蘊就是廣召天下樂戶,將宮廷樂人至三萬餘人,以此討好了楊廣,後來成為楊廣朝中“五貴”之一。


    宋詞又名曲子詞。如“詩”一樣,“詩”最初也是民間歌謠;後來文人參與創作,《詩經》已經頗具文學性;再後來韻律越來越嚴格,絕句、律詩脫離了音樂,成為一種文體。


    現在曲子詞正好處於“民間歌謠”的時期;到了唐朝,“民謠詞”才成為“文人詞”;宋朝進入曲子詞創造高峰,格律如詩歌發展一樣固定;宋朝之後,詞便脫離了音樂,也成為一種文體。


    單憑李玄霸一人,想把“民謠詞”往前推一大步,提前進入“文人詞”是不可能的。


    但楊廣可以。


    李玄霸就算要討好楊廣,他僅剩不多的樸素道德觀也讓他不可能做出危害百姓的事。


    什麽給楊廣搜羅幾萬樂工是不可能的,李玄霸準備給楊廣開辟一條新音樂賽道——讓文人都來為楊廣寫歌詞。


    歌曲可以先寫曲再填詞,也可以先填詞再譜曲。


    楊廣是個喜新厭舊的人,現在三萬樂工也已經沒有新鮮感了。讓天下文人來為他寫詞,他再讓樂工依照詞來譜曲,用個人在聲樂上的愛好創造一個新文體,將宋詞變成隋詞,提前迎來曲子詞的文化盛世。這不是很符合楊廣的“大業”?


    李玄霸這個奏疏完美地戳中了楊廣的心。


    楊廣一直堅信自己文武雙全。他想要創造的不僅是武功盛世,文化盛世也要創造。


    楊廣很喜歡寫詩。他的詩寫得也確實不錯,但他的嫉妒心非常強,不能容忍其他人的才華在自己之上。


    薛道衡和王胄的死與詩才無關。但楊廣在薛道衡死後,曾道“更能作‘空梁燕落泥’否?”,又在王胄死後,道“‘庭草無人隨意綠’,複能作此耶?”,對薛道衡和王胄寫出了比他更好的詩耿耿於懷。


    楊廣什麽都想當第一。


    李玄霸將“民謠詞”變作當世流行文體的奏疏,既滿足了楊廣對聲樂的喜好,又能滿足楊廣對文壇開宗立派的野心。


    楊廣心情激動之下,居然起身將李玄霸抱了起來:“是朕嘉侄!”


    李玄霸僵硬:“陛、陛下,請放侄兒下來,侄兒已經長大了!”


    李世民嘴角微微抽搐,手收攏在袖子裏掐了手背一把,才忍住了笑。


    楊廣將李玄霸放在地上,使勁揉了揉李玄霸的腦袋,開懷笑道:“前人寫了幾百年的詩,確實該換一換了!朕命你為協律郎,為朕作新聲!”


    李玄霸跪地領命:“臣遵旨!謝陛下!”


    楊廣將李玄霸扶起來,又拍了拍李玄霸的腦袋:“李三郎既為八品職官,從八品的守義尉就不適合你們二人了。今日起,你和李二郎都為正八品的懷仁尉。李三郎為秀才,李二郎能射虎,若不是你二人年幼,至少該由從五品朝散大夫起。”


    大隋以散實官為本階。楊廣將散實官的“實”和散官的“名”合二為一後,新的散官品階就是官員的本階。


    協律郎是太常寺正八品職官。楊廣將李世民和李玄霸的散官官職也提到了正八品,李玄霸入太常寺當值的時候,就不用對比他職官品階低的官員行禮。


    李世民和李玄霸都歡喜地謝恩。


    楊廣又道:“李三郎年幼,不需要每日當值,你隻用填好詞交給太樂署令即可。”


    楊廣想了想,改口道:“還是直接交給朕吧。今日之後,你要稍稍努力些,奉旨為朕填詞!先定十首詞牌,朕好廣召天下文人為朕填詞!”


    李玄霸道:“是。陛下請放心,臣寫奏疏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了。”


    楊廣笑道:“你應當也是準備好了。”


    李世民和李玄霸離開宮殿時,兩人臉上的喜色消失。


    馬車上,李世民撓頭:“陛下應當是在獎賞我們吧?但陛下的神情和言語,我怎麽總覺得有些古怪,心裏有些堵?”


    李玄霸看向馬車外繁華的東都城:“為皇帝做‘新聲’的協律郎,是一個典故。”


    李世民抿嘴:“陛下果然話中有話。什麽典故?”


    李玄霸道:“協律郎原稱協律都尉,漢武帝因李夫人的兄長李延年善新聲,為其置此官。”


    李世民臉色一沉,磨牙道:“他在侮辱你,侮辱我們家。”


    李玄霸歎了口氣,有些頭疼:“應當不是我倆的錯。最近勳貴皆對父親很殷勤,有將父親捧向勳貴領頭人的趨勢。他是在敲打我們家。”


    李延年和李夫人出身倡家。李延年年輕時就因罪遭遇腐刑,在宮廷中養狗,後因其妹李夫人得寵而頗受漢武帝喜愛。


    李玄霸自己不在乎楊廣將他比作李延年。


    李延年是西漢著名音樂家,所做的事和他一樣,就是為音律作新詞。其《佳人曲》是後世五言詩的開端。


    後世極文雅的詩詞文體都是由樂工率先填詞作為開端,而後再被文人發揚光大。李玄霸現在所做的事,和李延年區別不大。隻是李延年是無意開創了五言詩,李玄霸是故意推動“民謠詞”向“文人詞”發展。


    但對於唐國公府而言,這確實是侮辱。


    李延年姓李,唐國公府也姓李。


    李延年是外戚,唐國公府也能挨上外戚的邊。


    李延年的家族在李夫人死後,先因其弟李季“奸”亂後宮,李延年和李季被族滅,在外攻打大宛的李廣利逃過一劫。


    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自盡後,李廣利與左丞相劉屈氂想要推舉李夫人所生皇子劉髆為太子,惹正思念太子的漢武帝震怒,李廣利也被族滅。


    李家至此徹底覆滅。


    楊廣想用李延年之事來敲打李淵。漢武帝時李家的富貴都是因漢武帝起,當他們對漢武帝不忠誠的時候,就舉家族滅,生了皇子都沒用。


    李淵的一身富貴也都係於他,若是李淵不忠誠,他也能滅了李淵一族。


    可唐國公一脈是先因功勞當了唐國公,後碰巧和隋文帝成了連襟,才從勳貴挨上了外戚的邊。


    現在許多勳貴和世族都被賜婚公主,難道他們都變成了外戚?


    李延年一家還是故倡。用倡人比唐國公府,這侮辱的勁頭真是太大了。


    李世民這麽心大的人,都被氣得捂著胸口,感到胸口悶疼。


    氣紅了眼的李世民道:“我家現在對陛下沒有任何不敬不忠,你我二人更是對他百般討好,他為何如此侮辱我們!”


    李玄霸幫二哥拍背順氣:“他就是這樣多疑,習慣就好。”


    李世民憋著氣,回家後將此事稟報給李淵。


    李淵沉默了半晌,道:“大德,你不該上這奏疏,過於諂媚了。”


    李玄霸道:“是我思慮不周。”


    李世民皺著臉道:“耶耶,你這話就沒道理了。他是皇帝,還是我和阿玄的表叔。我們與他之前關係一直不錯。無論是身為臣子,還是身為晚輩,阿玄有了新奇的點子都應該告訴他。撰寫新詞難道是什麽丟人的事?不是文人的雅事嗎?明明是陛下陰晴不定突然侮辱人沒道理,怎麽還能說是阿玄的錯?”


    李淵被李世民堵得臉色有點青。


    李世民看到父親有些生氣,仍舊不依不饒:“陛下此舉,明顯是敲打父親,我和阿玄遭了無妄之災。父親不自己反省,還怪被牽連的我和阿玄?父親你怎麽如此沒擔當……哎喲!你惱羞成怒!”


    李世民被李淵按著揍了一頓。


    李世民躺在榻上養傷,李淵氣衝衝出門,不知道找誰傾訴心中鬱悶了。


    李玄霸黑著臉給二哥背上和屁股上擦藥。


    “二哥,你……”


    “喂喂,你不會也學父親,說遭了無妄之災的我有錯吧?”


    “父親就是沒擔當,好麵子,你揭穿做什麽?活該挨打。”


    “哼,我就是看不慣他把責任推到我們身上的嘴臉,嘔!”


    李世民就算挨了打,仍舊大逆不道地說父親的壞話。


    李玄霸道:“是推到我身上,不是你身上。”


    李世民將手臂墊在下巴下,回頭瞥了弟弟一眼:“我倆一同進宮,一同被陛下侮辱,怎麽變成你一個人的事了?你哥我可不是父親,不肯承擔責任。”


    門外哐當一聲,然後是重重的腳步聲由近到遠消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