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德隻是聰慧,但他的心很好。”楊暕道,“對朝堂,他能委婉勸諫父皇;對小家,他以兄弟和睦為重。是兄長錯看了他。對了,這次你和我去別莊,會見到一個叫李智雲的小孩。那是李家庶出的五郎。”
楊暕說起李智雲因學習比李元吉優秀,自己和生母被李元吉侮辱的事。
“他們把李五郎也帶到了別莊照顧,避免李五郎和李四郎再起衝突。”楊暕道,“聽大雄說,他本來沒想這麽細,是大德的提議。”
說完一大堆話後,楊暕洋洋得意,得意得甚至用上了年幼時的稱謂:“阿兄,你總說我識人不清。這次我識人絕對比你清!”
楊昭聽了楊暕之言,又驚訝又欣慰。
弟弟這一番說辭,很明顯真的有認真觀察和思考。
弟弟幼時十分聰慧,長大後卻懶得用腦子,讓自己十分擔憂。
楊昭從來都不擔心楊暕搶自己的太子之位。如果楊暕動手,自己什麽都不需要做,隻要他有奪嫡的意圖,父皇就絕對不會容忍他。
他是真的擔心弟弟做事不過腦子,惹父皇震怒。
現在弟弟終於用上了腦子,楊昭都忍不住熱淚盈眶了。
楊暕得意地把楊昭帶到李世民和李玄霸居住的別莊。楊昭看見趴在正在烤肉的李玄霸背上撒嬌的李家五郎時,徹底相信了楊暕的話。
小孩對好惡感知十分明銳,而且李玄霸沒有必要討好庶出的幼弟。所以李玄霸對李五郎表現出的善意都是真實的。
連對庶出弟弟都如此友好,李玄霸確實心善。
楊昭反省後,就決定和李玄霸坦白並道歉。
李玄霸很尷尬。
楊昭其實沒必要道歉。論跡不論心,楊昭一直在幫他。若不算那隻有自己能確認的救命之恩,其實是自己欠楊昭許多人情。
畢竟雖然他知道楊昭那時不回大興會病死,但未來既然已經改變,當事人並不知曉自己會遭遇的事。他對楊昭所說的話,也隻是讓楊昭避開楊廣的猜忌而已。
至於楊昭在背後說自己心機深沉,喜歡鑽營……咳,楊昭說的是真的。自己還沒小氣到別人說真話還記恨的程度。
現在楊昭因為自己不存在的品德為自己道歉,李玄霸難免腳指頭摳緊鞋底。
李玄霸對著一牆之隔的二哥把這裏的事用心聲說了一遍,然後在心裏大喊:【救命!趕緊過來!】
李世民隔著牆給了他一個【哈】,隔了一會兒,又傳過來一個【哈】。
最後,他在李玄霸的期盼中,傳來了一個超級洪亮的【不】字。
李玄霸臉色一垮。這個二哥不能要了。
他隻能自己緩解尷尬的氣氛:“表兄何出此言?表兄照顧我良多,我感謝表兄還來不及。至於表兄的誤會……”
李玄霸頓了頓,苦笑道:“表兄不是誤會。我確實善鑽營。高老師和宇文老師都提醒過我,不要太過依賴‘術’,會移了心性。表兄看人很準。”
楊昭道:“你這樣說,我更無地自容了。高公和宇文公會提醒你不要移了心性,我卻隻是……唉。”
楊昭皺起了他的大胖臉,像一個超大的包子:“這樣一想,我何嚐不是落入了‘術’中,差點移了心性?”
太子之“術”,也是“術”啊。
李玄霸趕緊轉移話題:“表兄,既然話已經說開了,我們就別提了。繼續說西域之事可好?陛下不是想要征討高麗嗎?聽聞陛下已經在做準備了,怎麽突然又要去征討吐穀渾?”
楊昭見李玄霸的耳根都紅了,心中莞爾,對李玄霸真實的性情又多了幾分認識。
他順從地轉移話題,埋怨道:“是吏部侍郎裴世矩獻策。”
楊昭一直將李玄霸當做同齡賢才對待,現在誤會解除,他也沒有將李玄霸看作孩童,很仔細地將裴世矩之事告知了李玄霸。
李玄霸說是學習,其實相當於是給裴世矩當直接下屬,需要多了解裴世矩。
李玄霸一邊聽楊昭對裴世矩的評價,一邊在心中把裴世矩相關的史書記載搜索了出來。
裴世矩,貞觀年間改名裴矩,在史書中是超低配的長孫晟。但因為《大唐雙龍傳》中他的角色是石之軒的馬甲,戲份頗重,所以知名度比長孫晟高多了。
裴世矩是隋唐兩朝重臣,他在隋唐的表現完全不一樣。
在大隋時,他是隋煬帝身邊“選曹七貴”之一,曲意奉承隋煬帝的喜好,攛掇和支持隋煬帝耗費大量民力攻打吐穀渾和高麗,從不諫諍。
隋煬帝接待外藩使臣和商人時,要求百姓必須身著盛裝沒有盛裝就不準出門,召集四方藝人在端門街陳列百戲,店肆在店門口大擺宴席讓番民白吃白喝,甚至把樹上都裹了絲綢……這些建議,都是裴世矩提的。
他在西域也行了如長孫晟的離間之舉。
長孫晟實施離間計後,不僅成功分裂了突厥,被分裂的突厥可汗們仍舊很喜愛長孫晟,絲毫不認為是長孫晟和大隋的錯。
隋文帝時的北疆在長孫晟的經略下十分安穩。
裴世矩離間之後,所有人都知道是他在行離間之計,對大隋非常憤怒。東突厥始畢可汗因此拒絕向隋煬帝進貢,還帶兵圍了隋煬帝。
隋煬帝時的北疆在裴世矩的經略下戰火頻發。
說他是亡隋之臣,一點都不誇張。
但裴世矩輔佐李淵時經略西域卻穩紮穩打,運用“遠交近攻”之策,給唐朝留下了足夠休養生息的空間,讓李淵派李世民平定天下時,沒有遭遇後方危機。
唐太宗繼位後,裴世矩又常直言勸諫唐太宗的過失,幫唐太宗順利度過了繼位之初的焦頭爛額。
唐太宗任裴世矩為民部尚書。裴世矩撐著八十歲的高齡幫唐太宗理順了一團亂麻的戶籍,在貞觀元年末病逝。唐太宗很感激他,給他的諡號是“敬”。
觀裴世矩在唐朝的行為舉止,是名副其實的佐唐忠直之臣。
李玄霸:【裴世矩佞於隋而忠於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牆那邊:【啊?】
李玄霸:【後世《資治通鑒》中對裴世矩的評價。】
牆那邊:【啊??】
李玄霸:【誇你呢!】
牆那邊:【哦。】
牆那邊又傳來哐當的聲音。
李玄霸和楊昭同時扶額。
“他們難道還在打?”
“唉!”
李玄霸和楊昭的正事談論不下去了。
楊昭草草總結:“裴世矩頗具才幹,你跟隨他會學到很多本事。但此人過分鑽營……”
說到這,楊昭想起自己剛說過李玄霸善鑽營,不由失笑。
“你可別學他,更加鑽營了。”楊昭開玩笑道,“他的鑽營已經失了忠直之心了。”
李玄霸道:“不會。表兄此次也要隨陛下親征,表兄的身體吃得消嗎?”
楊昭笑道:“你別小看我,我也是能開強弓的。我陪父皇西行,你知道父皇喜好,我這一路也一定很舒坦,不會受累。”
他歎了口氣,笑容淡去:“你心智早熟不似孩童,我就直說,不找借口了。當年父皇和叔父皆有戰功,唯獨伯父留守後方。群臣都支持父皇,是真的不服他啊。父皇親征,我無論如何也要隨行的。蹭軍功啊,明白嗎?”
李玄霸點頭:“明白了。”楊昭確實心思通透。
楊廣每次親征都是修個大宮殿住進去,馬車也像移動的行宮一樣華麗。他出征時,皇後妃嬪公主,宮女樂工歌伎,都會隨行,親征路上確實很舒服。
李玄霸道:“表兄要保重身體。”
楊昭頷首微笑:“你也一樣。特別是你師從高公和宇文公,可別學了他們的剛直。遇到不能勸諫的事就不要勸諫,命沒了,勸諫也不會成功。留得一條命在,你才能做更多的事。明白嗎?你之前委婉的勸諫就很好。”
李玄霸知道太子是真心勸告,拱手道:“是。謝表兄提點。”
牆那邊又傳來哐當噪音。
楊昭扶著額頭慢吞吞下地:“過去看看吧,我擔心他倆把屋裏都砸了。”
李玄霸跟著楊昭快速往隔壁走。
隔壁房間,李世民和楊暕正各拿了一根竹竿,身上綁了個毛皮抱枕,開心地對打。
李玄霸看著滿地狼藉,臉色青黑。
你們要打出去打啊,別砸東西!
楊昭苦笑:“別生氣,別生氣,我賠,表兄賠給你!阿孩!住手!你的歲數比大雄大一倍,你還要臉嗎!”
楊暕惱羞成怒:“不準叫我阿孩!”
李玄霸跑步向前,揪住李世民頭頂的小揪揪使勁扯,然後轉頭對窗戶道:“小五!我不是讓你睡覺了嗎!”
李智雲從窗戶探頭:“我聽見好大的動靜,就很好奇……啊,三兄別生氣!我這就去睡!”
李世民慘叫:“別扯了別扯了,發髻要掉了!”
楊昭:“阿孩啊,你能不能讓我省點心?”
楊暕怒斥:“都說了不要叫我阿孩!”
李智雲又從窗戶探出小腦袋,捂嘴偷笑。
……
第二日,李智雲就笑不出來了。
李智雲眼淚汪汪:“啊?二兄和三兄都要去張掖,那我呢?不要丟下我一個人啊,我會害怕。”
李玄霸道:“你暫時回家。李元吉被父親教訓得很厲害,他不敢再欺負你。”
李世民揉著李智雲的腦袋道:“等我和阿玄回來會檢查你的功課,不要偷懶。”
李智雲抱住二哥和三哥的手臂:“不要!我不要回去!我要和你們一起去!你們能去,我也能去!嗚哇!我不要!”
李智雲這些時日真是太開心了,可沒開心幾月,就要回到唐國公府。李智雲一想到在唐國公府與李元吉一起上課的日子,就頭皮發麻。
李元吉是可能不敢欺負自己了,但自己仍舊要和李元吉一起學習啊。而且為了照顧李元吉,他仍舊隻能藏拙。
不想藏拙!不想被李元吉拖累學習進度!想被誇!
在這裏,二哥三哥每天都會誇他聰明,功課做好了,還有很多獎勵。
不要回去,不要嗷嗷嗷!!!
李智雲發揮出了李家人(除了李玄霸)的特長,瞬間哭成了淚人。
李世民見狀,眼淚也不由湧了出來,抱著李智雲一同痛哭。
李玄霸把胳膊從李智雲懷裏抽出來,狠狠踹了二哥一腳:“你哭什麽啊!”
李世民嗚嗚道:“不知道,就是忍不住。”
楊暕說起李智雲因學習比李元吉優秀,自己和生母被李元吉侮辱的事。
“他們把李五郎也帶到了別莊照顧,避免李五郎和李四郎再起衝突。”楊暕道,“聽大雄說,他本來沒想這麽細,是大德的提議。”
說完一大堆話後,楊暕洋洋得意,得意得甚至用上了年幼時的稱謂:“阿兄,你總說我識人不清。這次我識人絕對比你清!”
楊昭聽了楊暕之言,又驚訝又欣慰。
弟弟這一番說辭,很明顯真的有認真觀察和思考。
弟弟幼時十分聰慧,長大後卻懶得用腦子,讓自己十分擔憂。
楊昭從來都不擔心楊暕搶自己的太子之位。如果楊暕動手,自己什麽都不需要做,隻要他有奪嫡的意圖,父皇就絕對不會容忍他。
他是真的擔心弟弟做事不過腦子,惹父皇震怒。
現在弟弟終於用上了腦子,楊昭都忍不住熱淚盈眶了。
楊暕得意地把楊昭帶到李世民和李玄霸居住的別莊。楊昭看見趴在正在烤肉的李玄霸背上撒嬌的李家五郎時,徹底相信了楊暕的話。
小孩對好惡感知十分明銳,而且李玄霸沒有必要討好庶出的幼弟。所以李玄霸對李五郎表現出的善意都是真實的。
連對庶出弟弟都如此友好,李玄霸確實心善。
楊昭反省後,就決定和李玄霸坦白並道歉。
李玄霸很尷尬。
楊昭其實沒必要道歉。論跡不論心,楊昭一直在幫他。若不算那隻有自己能確認的救命之恩,其實是自己欠楊昭許多人情。
畢竟雖然他知道楊昭那時不回大興會病死,但未來既然已經改變,當事人並不知曉自己會遭遇的事。他對楊昭所說的話,也隻是讓楊昭避開楊廣的猜忌而已。
至於楊昭在背後說自己心機深沉,喜歡鑽營……咳,楊昭說的是真的。自己還沒小氣到別人說真話還記恨的程度。
現在楊昭因為自己不存在的品德為自己道歉,李玄霸難免腳指頭摳緊鞋底。
李玄霸對著一牆之隔的二哥把這裏的事用心聲說了一遍,然後在心裏大喊:【救命!趕緊過來!】
李世民隔著牆給了他一個【哈】,隔了一會兒,又傳過來一個【哈】。
最後,他在李玄霸的期盼中,傳來了一個超級洪亮的【不】字。
李玄霸臉色一垮。這個二哥不能要了。
他隻能自己緩解尷尬的氣氛:“表兄何出此言?表兄照顧我良多,我感謝表兄還來不及。至於表兄的誤會……”
李玄霸頓了頓,苦笑道:“表兄不是誤會。我確實善鑽營。高老師和宇文老師都提醒過我,不要太過依賴‘術’,會移了心性。表兄看人很準。”
楊昭道:“你這樣說,我更無地自容了。高公和宇文公會提醒你不要移了心性,我卻隻是……唉。”
楊昭皺起了他的大胖臉,像一個超大的包子:“這樣一想,我何嚐不是落入了‘術’中,差點移了心性?”
太子之“術”,也是“術”啊。
李玄霸趕緊轉移話題:“表兄,既然話已經說開了,我們就別提了。繼續說西域之事可好?陛下不是想要征討高麗嗎?聽聞陛下已經在做準備了,怎麽突然又要去征討吐穀渾?”
楊昭見李玄霸的耳根都紅了,心中莞爾,對李玄霸真實的性情又多了幾分認識。
他順從地轉移話題,埋怨道:“是吏部侍郎裴世矩獻策。”
楊昭一直將李玄霸當做同齡賢才對待,現在誤會解除,他也沒有將李玄霸看作孩童,很仔細地將裴世矩之事告知了李玄霸。
李玄霸說是學習,其實相當於是給裴世矩當直接下屬,需要多了解裴世矩。
李玄霸一邊聽楊昭對裴世矩的評價,一邊在心中把裴世矩相關的史書記載搜索了出來。
裴世矩,貞觀年間改名裴矩,在史書中是超低配的長孫晟。但因為《大唐雙龍傳》中他的角色是石之軒的馬甲,戲份頗重,所以知名度比長孫晟高多了。
裴世矩是隋唐兩朝重臣,他在隋唐的表現完全不一樣。
在大隋時,他是隋煬帝身邊“選曹七貴”之一,曲意奉承隋煬帝的喜好,攛掇和支持隋煬帝耗費大量民力攻打吐穀渾和高麗,從不諫諍。
隋煬帝接待外藩使臣和商人時,要求百姓必須身著盛裝沒有盛裝就不準出門,召集四方藝人在端門街陳列百戲,店肆在店門口大擺宴席讓番民白吃白喝,甚至把樹上都裹了絲綢……這些建議,都是裴世矩提的。
他在西域也行了如長孫晟的離間之舉。
長孫晟實施離間計後,不僅成功分裂了突厥,被分裂的突厥可汗們仍舊很喜愛長孫晟,絲毫不認為是長孫晟和大隋的錯。
隋文帝時的北疆在長孫晟的經略下十分安穩。
裴世矩離間之後,所有人都知道是他在行離間之計,對大隋非常憤怒。東突厥始畢可汗因此拒絕向隋煬帝進貢,還帶兵圍了隋煬帝。
隋煬帝時的北疆在裴世矩的經略下戰火頻發。
說他是亡隋之臣,一點都不誇張。
但裴世矩輔佐李淵時經略西域卻穩紮穩打,運用“遠交近攻”之策,給唐朝留下了足夠休養生息的空間,讓李淵派李世民平定天下時,沒有遭遇後方危機。
唐太宗繼位後,裴世矩又常直言勸諫唐太宗的過失,幫唐太宗順利度過了繼位之初的焦頭爛額。
唐太宗任裴世矩為民部尚書。裴世矩撐著八十歲的高齡幫唐太宗理順了一團亂麻的戶籍,在貞觀元年末病逝。唐太宗很感激他,給他的諡號是“敬”。
觀裴世矩在唐朝的行為舉止,是名副其實的佐唐忠直之臣。
李玄霸:【裴世矩佞於隋而忠於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牆那邊:【啊?】
李玄霸:【後世《資治通鑒》中對裴世矩的評價。】
牆那邊:【啊??】
李玄霸:【誇你呢!】
牆那邊:【哦。】
牆那邊又傳來哐當的聲音。
李玄霸和楊昭同時扶額。
“他們難道還在打?”
“唉!”
李玄霸和楊昭的正事談論不下去了。
楊昭草草總結:“裴世矩頗具才幹,你跟隨他會學到很多本事。但此人過分鑽營……”
說到這,楊昭想起自己剛說過李玄霸善鑽營,不由失笑。
“你可別學他,更加鑽營了。”楊昭開玩笑道,“他的鑽營已經失了忠直之心了。”
李玄霸道:“不會。表兄此次也要隨陛下親征,表兄的身體吃得消嗎?”
楊昭笑道:“你別小看我,我也是能開強弓的。我陪父皇西行,你知道父皇喜好,我這一路也一定很舒坦,不會受累。”
他歎了口氣,笑容淡去:“你心智早熟不似孩童,我就直說,不找借口了。當年父皇和叔父皆有戰功,唯獨伯父留守後方。群臣都支持父皇,是真的不服他啊。父皇親征,我無論如何也要隨行的。蹭軍功啊,明白嗎?”
李玄霸點頭:“明白了。”楊昭確實心思通透。
楊廣每次親征都是修個大宮殿住進去,馬車也像移動的行宮一樣華麗。他出征時,皇後妃嬪公主,宮女樂工歌伎,都會隨行,親征路上確實很舒服。
李玄霸道:“表兄要保重身體。”
楊昭頷首微笑:“你也一樣。特別是你師從高公和宇文公,可別學了他們的剛直。遇到不能勸諫的事就不要勸諫,命沒了,勸諫也不會成功。留得一條命在,你才能做更多的事。明白嗎?你之前委婉的勸諫就很好。”
李玄霸知道太子是真心勸告,拱手道:“是。謝表兄提點。”
牆那邊又傳來哐當噪音。
楊昭扶著額頭慢吞吞下地:“過去看看吧,我擔心他倆把屋裏都砸了。”
李玄霸跟著楊昭快速往隔壁走。
隔壁房間,李世民和楊暕正各拿了一根竹竿,身上綁了個毛皮抱枕,開心地對打。
李玄霸看著滿地狼藉,臉色青黑。
你們要打出去打啊,別砸東西!
楊昭苦笑:“別生氣,別生氣,我賠,表兄賠給你!阿孩!住手!你的歲數比大雄大一倍,你還要臉嗎!”
楊暕惱羞成怒:“不準叫我阿孩!”
李玄霸跑步向前,揪住李世民頭頂的小揪揪使勁扯,然後轉頭對窗戶道:“小五!我不是讓你睡覺了嗎!”
李智雲從窗戶探頭:“我聽見好大的動靜,就很好奇……啊,三兄別生氣!我這就去睡!”
李世民慘叫:“別扯了別扯了,發髻要掉了!”
楊昭:“阿孩啊,你能不能讓我省點心?”
楊暕怒斥:“都說了不要叫我阿孩!”
李智雲又從窗戶探出小腦袋,捂嘴偷笑。
……
第二日,李智雲就笑不出來了。
李智雲眼淚汪汪:“啊?二兄和三兄都要去張掖,那我呢?不要丟下我一個人啊,我會害怕。”
李玄霸道:“你暫時回家。李元吉被父親教訓得很厲害,他不敢再欺負你。”
李世民揉著李智雲的腦袋道:“等我和阿玄回來會檢查你的功課,不要偷懶。”
李智雲抱住二哥和三哥的手臂:“不要!我不要回去!我要和你們一起去!你們能去,我也能去!嗚哇!我不要!”
李智雲這些時日真是太開心了,可沒開心幾月,就要回到唐國公府。李智雲一想到在唐國公府與李元吉一起上課的日子,就頭皮發麻。
李元吉是可能不敢欺負自己了,但自己仍舊要和李元吉一起學習啊。而且為了照顧李元吉,他仍舊隻能藏拙。
不想藏拙!不想被李元吉拖累學習進度!想被誇!
在這裏,二哥三哥每天都會誇他聰明,功課做好了,還有很多獎勵。
不要回去,不要嗷嗷嗷!!!
李智雲發揮出了李家人(除了李玄霸)的特長,瞬間哭成了淚人。
李世民見狀,眼淚也不由湧了出來,抱著李智雲一同痛哭。
李玄霸把胳膊從李智雲懷裏抽出來,狠狠踹了二哥一腳:“你哭什麽啊!”
李世民嗚嗚道:“不知道,就是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