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外地進京的人好奇問道:“跟在齊王身後的兩位少年是誰?”
他的好友,京中勳貴子弟豔羨道:“還能是誰?定是我大隋生擒吐穀渾可汗的少年將軍,唐國公府的李二郎君和李三郎君。”
外地友人踮腳翹首:“原來是他們!”
一輛靠邊的馬車上,一雙纖手悄悄挽起車窗窗簾,露出了小半張臉和一隻明亮的眼眸。
俊美的青年親王與風塵仆仆的兩位少年從她的視野中飛速掠過。
少女探尋的視線定格在其中一位身穿皂衣、頭戴圓頂胡帽的纖細少年上,手一抖,車窗窗簾被抬起了小半,露出了她全部的麵容。
馬車裏的少女正是準備回府的宇文珠。
明亮的春暉照耀在雙目時,宇文珠的手就像是被什麽燙了一下似的飛速縮回,車窗窗簾隨即垂落。
“原來長這樣……”
宇文珠拍了拍有些發燙的臉頰。
……
李世民和李玄霸跟隨楊暕回了齊王府。楊暕已經讓人在浴池備好了熱水,給兩人梳洗一路風塵。
李世民和李玄霸先在浴池外用香皂和皂液洗幹淨身體和頭發之後,才進浴池泡澡。
李玄霸先洗完,正閉目泡澡的時候,李世民一個衝刺,從浴池旁高高跳起,狠狠砸在了李玄霸旁邊的水中,激起的水花濺到了李玄霸的眼睛裏和嘴裏。
“啊呸呸呸……”李玄霸抓起身邊葫蘆瓢就朝著二哥砸去。
李世民光著身體在浴池中蹦蹦跳跳,及腰的水完全沒能阻擋他敏捷的動作,就像是猴兒似的。
楊暕過來問他們是吃烤肉還是吃最近大興城流行的鍋子時,李世民和李玄霸正在浴池裏打水仗。
楊暕無語:“你們幼稚不幼稚?李二郎,你身體好就罷了,你不怕李三郎著涼?”
李世民趁著李玄霸分神,一腳把李玄霸絆倒在浴池中,然後把嗆水的弟弟扛起來:“浴池這麽熱,怎麽可能著涼。阿玄,聽到沒,你真是太幼稚了,趕緊穿衣服。”
被二哥扛在肩膀上的李玄霸死命掙紮,試圖去踹二哥的蛋蛋。
李世民把弟弟丟下,躲開了弟弟的致命一踢:“斷子絕孫踢是吧?你真惡毒!”
楊暕扶額。什麽英雄少年將軍,李二這不還是以前那個喜歡欺負李三的熊孩子兄長嗎?
“好了好了,李二你有完沒完?”楊暕把兩兄弟擋開,“今天吃烤肉還是吃羊肉涮鍋?你們還不知道什麽是羊肉涮鍋吧?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
李世民打斷:“當然知道,我們經常吃。吃涮鍋,烤肉在路上吃膩了。”
楊暕道:“也對,你們住在大興這麽久,肯定吃過了。齊王府的廚子有一調蘸料的絕活,今天給你們好好解饞。”
李世民和李玄霸留的頭發不多,用布多擦幾下就幹得差不多了。
不過李玄霸怕頭疼,還是用幹布把腦袋包了一圈,又換上了一頂新胡帽。
李世民對楊暕嘲笑弟弟:“都快入夏了,他還要戴著胡帽遮風,說頭頂太光,吹風容易頭疼。更可笑的是,他還嫌棄淺色衣服不耐髒,做了一箱子完全看不出差別的黑衣服穿。”
李世民指著自己色彩豔麗的圓領袍道:“年紀輕輕穿那麽老氣,將來弟媳肯定特別嫌棄他。”
李玄霸看著二哥花裏胡哨的圓領袍:“你的審美才堪憂。”
雖然史書中記載過李世民特別喜歡花裏胡哨的華服,連盔甲都要在亮瞎人的金銀甲衣上用五彩顏料和羽毛裝飾,騎著高頭大馬立在戰場上,就像是自帶標語“打這個顯眼包!”。但親眼看到,李玄霸還是覺得眼睛好疼。
二哥這審美,若生在現代,定是要在熒光黃的衣服和褲子上鑲嵌亮片、掛滿金屬鏈條那種精神小夥,說不準連頭發都想染成五顏六色。
楊暕卻站在李世民這一邊:“李二的審美很好。李三你衣袍的顏色確實過於老氣。”
李玄霸麵無表情道:“塞外風沙大,耐髒。”
楊暕失笑:“唐國公府還差你一身衣服?你換勤點不就行了。”
李玄霸歎氣。一天換一身衣服就是極限,他真的不想每隔一個時辰換一套衣服。在唐國公府的時候,隻要他稍微出點汗,仆人立刻給他換一身新衣服。他每天換衣服都換得抓狂。
真不明白這時候的貴族怎麽能有一天換四五次衣服的耐心。
李世民雖然率先嘲笑弟弟,但這時候為弟弟說話:“阿玄從小節儉,這是好事。”
他話鋒一轉:“阿玄節省的衣服預算就給我做新衣服,漂亮的新衣服多多益善,嘿嘿!”
楊暕笑得差點被口水嗆到。
李玄霸狠狠給了二哥一個白眼。
鬧騰了一陣後,楊暕與李世民、李玄霸兄弟二人不太明顯的生疏淡去,恢複了以前自然的相處模式。
太子去世不是國喪,李世民和李玄霸已經不需要守喪;楊暕九個月喪期剛過,不過他仍舊沒有置備酒水和樂伎助興,就讓人上了菜,與李世民、李玄霸二人獨自配著加了酸梅的飲子吃涮鍋。
待菜上齊後,楊暕屏退下人,詢問起太子病逝的事。
楊暕道:“邊塞苦寒,我早就和兄長說讓他留下,我去,他不肯。他病逝,我不意外,但回來的人都對此一副閉口不言的模樣,讓我很意外。”
楊暕夾起羊肉,調料都沒蘸就塞進嘴裏,惡狠狠地咀嚼了幾下:“父皇也對太子兄長的去世一副不是很傷心的模樣,難道太子兄長是被父皇……”
“慎言。”李玄霸皺眉道,“太子殿下確實是病逝。”
楊暕看向李玄霸:“你聲音那麽大做什麽?”
李玄霸歎氣:“齊王殿下,太子殿下去世前是我和二哥守在殿下身邊。”
楊暕停下筷子:“我知道,所以我才來問你們。”
李玄霸:【二哥,這件事由我來說。】
正準備開口的李世民歎氣。弟弟這意思是不準備把所有實情告訴齊王的意思嗎?
李玄霸道:“太子確實不是自然病逝。”
楊暕雙目怒張,拳頭握緊。
李玄霸道:“但也確實是病逝。陛下率領隋軍穿越大鬥拔穀時,太子從當地人那裏打探到山穀中有風雪,但不知道誰和陛下說,六月飄雪乃是無道之相,陛下乃是明君,不可能有這等奇異的事。太子跪求半日無果。”
楊暕咬牙切齒:“山穀中果然有風雪?”
李玄霸道:“大鬥拔穀不僅在塞北,地勢也比中原高許多。齊王殿下爬過山,應當知道山峰比山底溫度低許多。山穀六月有風雪,其實不是什麽奇異的事,唉。”
楊暕視線垂下:“兄長就病了。”
李玄霸道:“樂平公主也是因此病逝,所以朝中人閉口不言。”
楊暕道:“隻是這樣?”
李玄霸道:“隻是這樣。”
楊暕搖頭:“如果隻是這樣,父皇不會表現得如此反常。他該厚葬兄長,厚賞兄長之子。”
李玄霸驚訝:“什麽?陛下沒有厚待太子?”
楊暕抿了一下嘴,點頭,將他的父皇為他的太子兄長處理的後事的情況告訴了李世民和李玄霸。
總的來說,楊昭該有的待遇都有。楊廣仍舊如史書中給了楊昭“元德”的美好諡號。
但除了該有的待遇,其他什麽都沒有了。
在原本曆史中,楊昭於大業二年去世,楊廣不僅給楊昭的三個兒子封親王,還在楊昭的墓旁修寺廟。
這一次什麽都沒有。
楊昭去世之後,楊廣除了仍舊把最喜愛的長孫楊倓帶在身邊之外,楊昭的嫡子楊侑和另一個庶子楊侗都被他冷落。
楊廣還讓太子妃韋氏搬出東宮養育楊昭的兩個兒子。雖然搬去的宮殿也很寬敞,待遇仍舊按照太子時一樣。但誰都能看出楊廣對除了楊倓之外的兩個孫兒不冷不熱的態度。
有人請求為太子的三個兒子封王,也被楊廣以“稚子年幼”為借口拒絕。
楊暕不明白為何父皇如此吝嗇。
兄長的孩子如此年幼,給個爵位也就是給份俸祿養著,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雖說嫂子還能領著兄長的俸祿養孩子,但那點東西和兄長還活著的時候能比嗎?
聽著楊暕對侄兒的待遇鳴不平,李玄霸心中頗有些感慨。
曆史中楊暕在楊昭死後,楊廣就給了他太子待遇,將太子府中所有人都劃給了他。楊暕行使的權力也和太子差不多,大業十一年的時候還能領兵護駕。
但這太子的名號,卻讓楊暕等到死也沒等到。
那時楊暕從意氣風發到絕望,對逐漸長大的侄兒行咒詛之事,徹底觸怒楊廣。
現在楊暕卻在為年幼的侄兒被楊廣冷落鳴不平。
曆史中的那個齊王楊暕在太子楊昭剛去世的時候,是否也對侄兒親近友善過?
史書中不會記載這些瑣事,所以誰也無從得知。
李玄霸道:“大概是因為太子遺言的緣故吧。太子希望陛下迅速定下你的太子名分。”
李世民手一抖,打翻了碗碟:“阿玄!”
李玄霸對二哥擺手:“現在四處空曠無人,我們聲音低一些,不會有人知道。再者,就算被陛下知道,這是大表兄的遺言,我們也應該告知二表兄。”
楊暕已經呆滯。
半晌,他才不敢置信道:“隻是因為這個?隻是因為兄長希望父皇立我為太子,父皇就對兄長不喜?那父皇究竟是對兄長不喜,還是對我不喜?”
李玄霸道:“儲位之事該由陛下綱常獨斷,就算是太子殿下也不應該置喙。何況大表兄……”
他歎了口氣,將太子當日遺言精簡了一番,把完整的大意告訴了楊暕。
李世民瞠目結舌。
他本以為弟弟讓他別說話,是因為弟弟要隱瞞齊王。弟弟這是在做什麽?就齊王這個性格,肯定會管不住嘴。如果事情傳到皇帝那裏去,他們能討得了好嗎?!
楊暕也呆若木雞。
他沒想到太子兄長的遺言居然如此……如此與兄長以前性格不符。他更沒想到李玄霸居然真的敢把這話說給他聽。
楊暕扶額:“兄弟相殘,叔侄相殘……大兄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敢說了?他這是,他這是故意讓父皇生氣啊!”
李玄霸點頭:“太子殿下不確定陛下會聽他最後的諫言,但他了解陛下。陛下若不喜他的諫言,就不會厚賞他的孩子。那麽相當於變相的把他的孩子拉離了儲位的漩渦。”
楊暕顫抖著拿起筷子,吃了一塊羊肉壓壓驚。
大兄怎麽敢啊?他不要命了嗎!
啊,這是大兄的臨終遺言,確實是不需要要命了。
楊暕吃了好幾口羊肉壓驚,才艱難地開口:“看來父皇是被大兄猜中了心情,惱羞成怒了。他還真想立楊倓?楊倓他受得住嗎!”
李玄霸道:“齊王殿下慎言。陛下隻是不喜太子殿下對他不信任。你是太子殿下的弟弟,難道不是陛下的兒子?幾位皇孫是太子殿下的兒子,難道不是陛下的孫兒?你們也都是陛下血脈相連的親人,陛下怎麽會不看重你們?何須太子殿下多此一舉,惡意揣度?陛下生氣是應該的。”
他的好友,京中勳貴子弟豔羨道:“還能是誰?定是我大隋生擒吐穀渾可汗的少年將軍,唐國公府的李二郎君和李三郎君。”
外地友人踮腳翹首:“原來是他們!”
一輛靠邊的馬車上,一雙纖手悄悄挽起車窗窗簾,露出了小半張臉和一隻明亮的眼眸。
俊美的青年親王與風塵仆仆的兩位少年從她的視野中飛速掠過。
少女探尋的視線定格在其中一位身穿皂衣、頭戴圓頂胡帽的纖細少年上,手一抖,車窗窗簾被抬起了小半,露出了她全部的麵容。
馬車裏的少女正是準備回府的宇文珠。
明亮的春暉照耀在雙目時,宇文珠的手就像是被什麽燙了一下似的飛速縮回,車窗窗簾隨即垂落。
“原來長這樣……”
宇文珠拍了拍有些發燙的臉頰。
……
李世民和李玄霸跟隨楊暕回了齊王府。楊暕已經讓人在浴池備好了熱水,給兩人梳洗一路風塵。
李世民和李玄霸先在浴池外用香皂和皂液洗幹淨身體和頭發之後,才進浴池泡澡。
李玄霸先洗完,正閉目泡澡的時候,李世民一個衝刺,從浴池旁高高跳起,狠狠砸在了李玄霸旁邊的水中,激起的水花濺到了李玄霸的眼睛裏和嘴裏。
“啊呸呸呸……”李玄霸抓起身邊葫蘆瓢就朝著二哥砸去。
李世民光著身體在浴池中蹦蹦跳跳,及腰的水完全沒能阻擋他敏捷的動作,就像是猴兒似的。
楊暕過來問他們是吃烤肉還是吃最近大興城流行的鍋子時,李世民和李玄霸正在浴池裏打水仗。
楊暕無語:“你們幼稚不幼稚?李二郎,你身體好就罷了,你不怕李三郎著涼?”
李世民趁著李玄霸分神,一腳把李玄霸絆倒在浴池中,然後把嗆水的弟弟扛起來:“浴池這麽熱,怎麽可能著涼。阿玄,聽到沒,你真是太幼稚了,趕緊穿衣服。”
被二哥扛在肩膀上的李玄霸死命掙紮,試圖去踹二哥的蛋蛋。
李世民把弟弟丟下,躲開了弟弟的致命一踢:“斷子絕孫踢是吧?你真惡毒!”
楊暕扶額。什麽英雄少年將軍,李二這不還是以前那個喜歡欺負李三的熊孩子兄長嗎?
“好了好了,李二你有完沒完?”楊暕把兩兄弟擋開,“今天吃烤肉還是吃羊肉涮鍋?你們還不知道什麽是羊肉涮鍋吧?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
李世民打斷:“當然知道,我們經常吃。吃涮鍋,烤肉在路上吃膩了。”
楊暕道:“也對,你們住在大興這麽久,肯定吃過了。齊王府的廚子有一調蘸料的絕活,今天給你們好好解饞。”
李世民和李玄霸留的頭發不多,用布多擦幾下就幹得差不多了。
不過李玄霸怕頭疼,還是用幹布把腦袋包了一圈,又換上了一頂新胡帽。
李世民對楊暕嘲笑弟弟:“都快入夏了,他還要戴著胡帽遮風,說頭頂太光,吹風容易頭疼。更可笑的是,他還嫌棄淺色衣服不耐髒,做了一箱子完全看不出差別的黑衣服穿。”
李世民指著自己色彩豔麗的圓領袍道:“年紀輕輕穿那麽老氣,將來弟媳肯定特別嫌棄他。”
李玄霸看著二哥花裏胡哨的圓領袍:“你的審美才堪憂。”
雖然史書中記載過李世民特別喜歡花裏胡哨的華服,連盔甲都要在亮瞎人的金銀甲衣上用五彩顏料和羽毛裝飾,騎著高頭大馬立在戰場上,就像是自帶標語“打這個顯眼包!”。但親眼看到,李玄霸還是覺得眼睛好疼。
二哥這審美,若生在現代,定是要在熒光黃的衣服和褲子上鑲嵌亮片、掛滿金屬鏈條那種精神小夥,說不準連頭發都想染成五顏六色。
楊暕卻站在李世民這一邊:“李二的審美很好。李三你衣袍的顏色確實過於老氣。”
李玄霸麵無表情道:“塞外風沙大,耐髒。”
楊暕失笑:“唐國公府還差你一身衣服?你換勤點不就行了。”
李玄霸歎氣。一天換一身衣服就是極限,他真的不想每隔一個時辰換一套衣服。在唐國公府的時候,隻要他稍微出點汗,仆人立刻給他換一身新衣服。他每天換衣服都換得抓狂。
真不明白這時候的貴族怎麽能有一天換四五次衣服的耐心。
李世民雖然率先嘲笑弟弟,但這時候為弟弟說話:“阿玄從小節儉,這是好事。”
他話鋒一轉:“阿玄節省的衣服預算就給我做新衣服,漂亮的新衣服多多益善,嘿嘿!”
楊暕笑得差點被口水嗆到。
李玄霸狠狠給了二哥一個白眼。
鬧騰了一陣後,楊暕與李世民、李玄霸兄弟二人不太明顯的生疏淡去,恢複了以前自然的相處模式。
太子去世不是國喪,李世民和李玄霸已經不需要守喪;楊暕九個月喪期剛過,不過他仍舊沒有置備酒水和樂伎助興,就讓人上了菜,與李世民、李玄霸二人獨自配著加了酸梅的飲子吃涮鍋。
待菜上齊後,楊暕屏退下人,詢問起太子病逝的事。
楊暕道:“邊塞苦寒,我早就和兄長說讓他留下,我去,他不肯。他病逝,我不意外,但回來的人都對此一副閉口不言的模樣,讓我很意外。”
楊暕夾起羊肉,調料都沒蘸就塞進嘴裏,惡狠狠地咀嚼了幾下:“父皇也對太子兄長的去世一副不是很傷心的模樣,難道太子兄長是被父皇……”
“慎言。”李玄霸皺眉道,“太子殿下確實是病逝。”
楊暕看向李玄霸:“你聲音那麽大做什麽?”
李玄霸歎氣:“齊王殿下,太子殿下去世前是我和二哥守在殿下身邊。”
楊暕停下筷子:“我知道,所以我才來問你們。”
李玄霸:【二哥,這件事由我來說。】
正準備開口的李世民歎氣。弟弟這意思是不準備把所有實情告訴齊王的意思嗎?
李玄霸道:“太子確實不是自然病逝。”
楊暕雙目怒張,拳頭握緊。
李玄霸道:“但也確實是病逝。陛下率領隋軍穿越大鬥拔穀時,太子從當地人那裏打探到山穀中有風雪,但不知道誰和陛下說,六月飄雪乃是無道之相,陛下乃是明君,不可能有這等奇異的事。太子跪求半日無果。”
楊暕咬牙切齒:“山穀中果然有風雪?”
李玄霸道:“大鬥拔穀不僅在塞北,地勢也比中原高許多。齊王殿下爬過山,應當知道山峰比山底溫度低許多。山穀六月有風雪,其實不是什麽奇異的事,唉。”
楊暕視線垂下:“兄長就病了。”
李玄霸道:“樂平公主也是因此病逝,所以朝中人閉口不言。”
楊暕道:“隻是這樣?”
李玄霸道:“隻是這樣。”
楊暕搖頭:“如果隻是這樣,父皇不會表現得如此反常。他該厚葬兄長,厚賞兄長之子。”
李玄霸驚訝:“什麽?陛下沒有厚待太子?”
楊暕抿了一下嘴,點頭,將他的父皇為他的太子兄長處理的後事的情況告訴了李世民和李玄霸。
總的來說,楊昭該有的待遇都有。楊廣仍舊如史書中給了楊昭“元德”的美好諡號。
但除了該有的待遇,其他什麽都沒有了。
在原本曆史中,楊昭於大業二年去世,楊廣不僅給楊昭的三個兒子封親王,還在楊昭的墓旁修寺廟。
這一次什麽都沒有。
楊昭去世之後,楊廣除了仍舊把最喜愛的長孫楊倓帶在身邊之外,楊昭的嫡子楊侑和另一個庶子楊侗都被他冷落。
楊廣還讓太子妃韋氏搬出東宮養育楊昭的兩個兒子。雖然搬去的宮殿也很寬敞,待遇仍舊按照太子時一樣。但誰都能看出楊廣對除了楊倓之外的兩個孫兒不冷不熱的態度。
有人請求為太子的三個兒子封王,也被楊廣以“稚子年幼”為借口拒絕。
楊暕不明白為何父皇如此吝嗇。
兄長的孩子如此年幼,給個爵位也就是給份俸祿養著,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雖說嫂子還能領著兄長的俸祿養孩子,但那點東西和兄長還活著的時候能比嗎?
聽著楊暕對侄兒的待遇鳴不平,李玄霸心中頗有些感慨。
曆史中楊暕在楊昭死後,楊廣就給了他太子待遇,將太子府中所有人都劃給了他。楊暕行使的權力也和太子差不多,大業十一年的時候還能領兵護駕。
但這太子的名號,卻讓楊暕等到死也沒等到。
那時楊暕從意氣風發到絕望,對逐漸長大的侄兒行咒詛之事,徹底觸怒楊廣。
現在楊暕卻在為年幼的侄兒被楊廣冷落鳴不平。
曆史中的那個齊王楊暕在太子楊昭剛去世的時候,是否也對侄兒親近友善過?
史書中不會記載這些瑣事,所以誰也無從得知。
李玄霸道:“大概是因為太子遺言的緣故吧。太子希望陛下迅速定下你的太子名分。”
李世民手一抖,打翻了碗碟:“阿玄!”
李玄霸對二哥擺手:“現在四處空曠無人,我們聲音低一些,不會有人知道。再者,就算被陛下知道,這是大表兄的遺言,我們也應該告知二表兄。”
楊暕已經呆滯。
半晌,他才不敢置信道:“隻是因為這個?隻是因為兄長希望父皇立我為太子,父皇就對兄長不喜?那父皇究竟是對兄長不喜,還是對我不喜?”
李玄霸道:“儲位之事該由陛下綱常獨斷,就算是太子殿下也不應該置喙。何況大表兄……”
他歎了口氣,將太子當日遺言精簡了一番,把完整的大意告訴了楊暕。
李世民瞠目結舌。
他本以為弟弟讓他別說話,是因為弟弟要隱瞞齊王。弟弟這是在做什麽?就齊王這個性格,肯定會管不住嘴。如果事情傳到皇帝那裏去,他們能討得了好嗎?!
楊暕也呆若木雞。
他沒想到太子兄長的遺言居然如此……如此與兄長以前性格不符。他更沒想到李玄霸居然真的敢把這話說給他聽。
楊暕扶額:“兄弟相殘,叔侄相殘……大兄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敢說了?他這是,他這是故意讓父皇生氣啊!”
李玄霸點頭:“太子殿下不確定陛下會聽他最後的諫言,但他了解陛下。陛下若不喜他的諫言,就不會厚賞他的孩子。那麽相當於變相的把他的孩子拉離了儲位的漩渦。”
楊暕顫抖著拿起筷子,吃了一塊羊肉壓壓驚。
大兄怎麽敢啊?他不要命了嗎!
啊,這是大兄的臨終遺言,確實是不需要要命了。
楊暕吃了好幾口羊肉壓驚,才艱難地開口:“看來父皇是被大兄猜中了心情,惱羞成怒了。他還真想立楊倓?楊倓他受得住嗎!”
李玄霸道:“齊王殿下慎言。陛下隻是不喜太子殿下對他不信任。你是太子殿下的弟弟,難道不是陛下的兒子?幾位皇孫是太子殿下的兒子,難道不是陛下的孫兒?你們也都是陛下血脈相連的親人,陛下怎麽會不看重你們?何須太子殿下多此一舉,惡意揣度?陛下生氣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