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喝水的李玄霸:“噗……咳咳咳!”
第99章 少年郎將回洛陽
=
李世民捧腹大笑:“哈哈哈哈哈哈, 我還以為你早就、早就告訴薛老師了,哈哈哈哈,薛老師一定氣死了!”
李玄霸使勁抓撓頭發。
他沒告訴薛道衡自己會讖緯的事倒不是忘記, 隻是沒必要, 就沒有特意提起。
薛道衡已經渡過了死劫, 又不是被楊廣忌憚到非死不可的人,李玄霸認為對薛道衡透露未來之事不太安全。
後來他們與薛道衡感情加深,薛道衡又和高熲、宇文弼走得很近, 進入了李玄霸劃分的“安全範圍”時,李玄霸已經離開了大興。
他總不能在書信中對薛道衡透露未來吧?
任何會留下痕跡的事都很危險。他給王薄的書籍都是故意做劣質了的印刷本。
雖然自己有充足的理由解釋此事,但看到薛道衡這封信, 李玄霸還是難免尷尬心虛。
李玄霸嘀咕:“都怪高老師和宇文老師,他們為何要和薛老師說此事!”
李世民大笑道:“哈哈, 可、可能是以為薛老師知道, 哈哈哈哈,好想看看薛老師的表情!”
李玄霸瞥了二哥一眼。
他以為自己是個樂子人。沒想到二哥也不遑多讓。
雖然尷尬心虛,但信中不是道歉的好地方。李玄霸隻說了幾句“老師你開什麽玩笑,我哪有編撰史書的本事”敷衍過去,然後讓人備上重禮。
具體道歉的話, 還是等下次見麵時再說吧。
李世民笑夠之後,把信翻來覆去地看, 看完繼續笑。
李玄霸不知道二哥的笑點為什麽會這麽低。
李玄霸陰陽怪氣道:“很好笑是嗎?等見到薛老師,你敢當麵笑嗎?”
李世民笑道:“就是不敢,我才要現在笑個夠, 哈哈哈哈。”
李世民徹底變成“哈哈怪”, 李玄霸嫌棄地把李世民一個人丟在書房繼續笑, 自己出門透氣。
隨著大隋大軍返回, 又有李世民的震懾,清河郡的民亂表麵上被平息。
大部分虎賁郎將平時都待在朝中。李玄霸估摸著洛陽很快就會來聖旨把他和二哥調回去。
自己和二哥已經初露頭角,明年楊廣二征高麗時,說不準會讓自己和二哥同行。
想到二征高麗,李玄霸心頭沉重。
今年剛征討完高麗,又連續遇到水旱災害,明年還要繼續征討高麗。再厚的家底也不夠楊廣敗的。
他原本疑惑楊廣哪來的錢糧再次征討高麗,當了實權官員之後李玄霸才得知,隋朝居然是不賑災的。
當唐朝建立的時候,百姓已經經曆了十幾年的饑餓和戰亂,洛陽附近幾個大糧倉中居然還有陳糧。
一般而言,王朝末年朝廷都是缺錢缺糧的,連軍餉都發不出去。
隋朝滅亡的時候,糧倉卻還是滿的。
所以在楊廣眼中,他確實可以年年征戰。國家還富著呢。
李玄霸所料很準。
在王朝還穩固的時候,隨時駐紮在地方上的虎賁郎將代表不受重視、難以晉升。如李世民和李玄霸這樣的勳貴子弟、皇帝寵臣,在辦完事之後就會回朝。
李世民很不想回去。
如果他回去,手中軍隊就會交到別人手中。雖然他“中飽私囊”,用大隋的錢把自己的私兵裝備到了牙齒,但他明麵上能帶走的私兵頂多一千人。
李玄霸道:“回去多送點禮,看能不能說動皇帝讓我們去防備突厥。”
李世民歎氣:“好不容易在清河郡經營了名聲,又要從頭開始,真是不開心。”
李玄霸勸慰道:“我們在這裏的義莊還在,名聲不會消失。金角銀邊草肚皮,留在中原發展不易,還是去邊疆更好。”
李世民疑惑:“留在中原不好?當初曹操就是占據中原繁華之地。”
李玄霸道:“現在中原已經被打爛了。而且現在還不是亂世。你想想戰國時,是不是與戎狄蠻夷混居的秦楚發展最迅速?”
李世民思考了一會兒,笑道:“還真是。邊疆能擴展的地方更多,且中原與太多勢力接壤,安穩發展不易。怪不得叫金角銀邊草肚皮。”
李世民摸了摸下巴:“這麽一想,史書中許多勢力變革好像多了許多我以前沒想到的有趣因素。我要把史書重看一遍,照著地圖看。”
李玄霸道:“那你去馬背上看,馬車上太暗,會傷眼睛。”
於是回程時,李玄霸在馬車上補覺,李世民就在馬背上一邊趕路一邊看書。
路過城池時,郡縣官員都會出來招待這兩位少年虎賁郎將、虎牙狼將,總會看到李世民在馬背上手不釋卷的模樣。
李二郎君好學之名悄然傳播開來。
至於縮在馬車裏被顛得快散架的李玄霸,就暫時被人忽視了。
李世民勸李玄霸也來騎馬,李玄霸以就算被顛散架也還是躺著更舒服為由拒絕。李世民哭笑不得。
“等回洛陽後,你多休息一段時日。”李世民道,“家裏家外應酬的事都交給我,我不會讓別人來打擾你。”
李玄霸蔫噠噠道:“就拜托二哥了。”
他趕路去薊州和從薊州回來時比現在更勞累,他都沒感到太難受。這次卸下所有工作回洛陽,他居然受不住路上的顛簸。
人一旦閑起來,果然各種毛病都冒出來了。
李世民盡可能地放慢了速度,讓弟弟旅途別太勞累。所以回程的路,他們整整走了半月才到。
兩人剛一回洛陽就被楊廣召見。
楊廣就像是炫耀晚輩的家長似的,帶著李世民和李玄霸挨個向群臣介紹。
坐鎮大興的楊暕也來到了洛陽。他戴著溫和的麵具與李世民、李玄霸敬酒,看得李世民和李玄霸很是別扭。
不過楊暕已經會裝模作樣,看來比以前成長許多。
曆史中齊王楊暕在此時就已經被楊廣忌憚防備而不自知。現在太子楊暕那溫和謙遜的模樣,讓李世民和李玄霸仿佛從他身上看到了楊昭的影子。
宴會後,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到了別莊中躲避多餘的應酬。
李世民心情有一點低落:“二表兄成長了許多。”
李玄霸道:“成長是好事。”
兩人正聊著,陳鐵牛火急火燎地跑來告訴他們有人翻牆。
李世民和李玄霸滿頭問號。
誰都知道這個別莊住的什麽人,誰這麽大膽敢大大咧咧翻牆進來?
“大雄!大德!看我帶了什麽好酒!”翻牆的人大搖大擺地過來了,“來!本王還沒祝賀你們當上虎賁郎將虎牙郎將!”
李世民和李玄霸:“……”
李世民和李玄霸:“二表兄?!”
楊暕大笑道:“是我!嚇到了嗎?”
李世民笑著迎上前,和楊暕對了一下掌:“二表兄,你已經不是齊王了,自稱什麽本王?怎麽不走門?”
楊暕對李玄霸擠眉弄眼:“這不是三郎說,我當了太子之後最好與你們別這麽親近。我就偷偷喬裝打扮來。放心,其他人絕對不知道!”
李玄霸無語。你說其他人不知道,其他人就真的不知道嗎?他才剛誇二表兄成熟了,結果二表兄還是這麽傻。
“少喝點。我給你們烤肉,別拉著我灌酒。”李玄霸道,“除了烤肉,還想吃點什麽?”
李世民用胳膊肘撞了一下楊暕:“我弟弟的廚藝可好了,就是懶得做。你趕緊點菜,把想吃的都點一遍。”
楊暕道:“那好,累著大德你別心疼。”
李世民笑道:“在這件事上,我絕對不心疼!”
李玄霸沒好氣道:“就算你們點多了,我嫌累也不會做。”
說完,他轉身去廚房把廚藝最好的廚子從床上挖起來加班。
他沒發覺,自己轉身離開的時候,嘴角是上彎著的。
忙碌完夜宵,李玄霸坐在拚酒的楊暕和李世民身邊,聽兩人胡吹自己做的大事。
監國是大事,剿賊也是大事,就是吹得太過,連斬龍滅妖都冒出來了。
李玄霸在一旁嫌棄撇嘴的時候,陪同楊暕一同來的侍從也在歎氣。
李玄霸懶得理睬已經變成酒蒙子的楊暕和李世民,與那人搭訕道:“還未問君姓名,照顧二表兄辛苦了。”
那人笑道:“在下姓庾名儉,字養廉。李三郎君,久仰。”
李玄霸記了起來:“是養廉兄?什麽久仰,別笑話我。你比上次見麵高了許多,我都不認識了。”
李玄霸年幼時和楊暕忙碌“公立書院勤工儉學補助計劃”的時候,庾儉就跟隨楊暕和李玄霸一起忙碌。
楊暕不可能事事親為,大部分事都是庾儉在做。
庾儉其父名為庾質,原本為太史令,後因得罪楊廣被貶為合水令。楊廣回東都後,又重授庾質太史令。
從這可以看出,楊廣欣賞庾質的才華,不然也不會在國家大事上詢問庾質的意見。
庾儉也很有學識。在楊昭把楊暕身邊的小人趕走後,庾儉就成為楊暕身邊第一得用的人。
見李玄霸和庾儉說話,楊暕湊過來抱怨道:“養廉什麽都好,就是太囉嗦。大兄去塞外前,拉著養廉的手叮囑他多勸諫,這人的嘮叨就停不下來了。”
庾儉道:“不敢辜負元德太子囑托。”
“哼。”楊暕橫了庾儉一眼,拉著李世民去另外一處喝酒。
李玄霸道:“我們也別理他們,來,吃肉。”
庾儉吃了幾串烤肉後,與李玄霸回憶了往事,話匣子打開。
李玄霸從庾儉這裏詢問楊暕當太子之後的事。
或許是楊昭死前為他鋪路的事,讓楊暕得到了很大觸動,所以楊暕確實比以前成熟許多,下決心要當個不輸給兄長的太子。
第99章 少年郎將回洛陽
=
李世民捧腹大笑:“哈哈哈哈哈哈, 我還以為你早就、早就告訴薛老師了,哈哈哈哈,薛老師一定氣死了!”
李玄霸使勁抓撓頭發。
他沒告訴薛道衡自己會讖緯的事倒不是忘記, 隻是沒必要, 就沒有特意提起。
薛道衡已經渡過了死劫, 又不是被楊廣忌憚到非死不可的人,李玄霸認為對薛道衡透露未來之事不太安全。
後來他們與薛道衡感情加深,薛道衡又和高熲、宇文弼走得很近, 進入了李玄霸劃分的“安全範圍”時,李玄霸已經離開了大興。
他總不能在書信中對薛道衡透露未來吧?
任何會留下痕跡的事都很危險。他給王薄的書籍都是故意做劣質了的印刷本。
雖然自己有充足的理由解釋此事,但看到薛道衡這封信, 李玄霸還是難免尷尬心虛。
李玄霸嘀咕:“都怪高老師和宇文老師,他們為何要和薛老師說此事!”
李世民大笑道:“哈哈, 可、可能是以為薛老師知道, 哈哈哈哈,好想看看薛老師的表情!”
李玄霸瞥了二哥一眼。
他以為自己是個樂子人。沒想到二哥也不遑多讓。
雖然尷尬心虛,但信中不是道歉的好地方。李玄霸隻說了幾句“老師你開什麽玩笑,我哪有編撰史書的本事”敷衍過去,然後讓人備上重禮。
具體道歉的話, 還是等下次見麵時再說吧。
李世民笑夠之後,把信翻來覆去地看, 看完繼續笑。
李玄霸不知道二哥的笑點為什麽會這麽低。
李玄霸陰陽怪氣道:“很好笑是嗎?等見到薛老師,你敢當麵笑嗎?”
李世民笑道:“就是不敢,我才要現在笑個夠, 哈哈哈哈。”
李世民徹底變成“哈哈怪”, 李玄霸嫌棄地把李世民一個人丟在書房繼續笑, 自己出門透氣。
隨著大隋大軍返回, 又有李世民的震懾,清河郡的民亂表麵上被平息。
大部分虎賁郎將平時都待在朝中。李玄霸估摸著洛陽很快就會來聖旨把他和二哥調回去。
自己和二哥已經初露頭角,明年楊廣二征高麗時,說不準會讓自己和二哥同行。
想到二征高麗,李玄霸心頭沉重。
今年剛征討完高麗,又連續遇到水旱災害,明年還要繼續征討高麗。再厚的家底也不夠楊廣敗的。
他原本疑惑楊廣哪來的錢糧再次征討高麗,當了實權官員之後李玄霸才得知,隋朝居然是不賑災的。
當唐朝建立的時候,百姓已經經曆了十幾年的饑餓和戰亂,洛陽附近幾個大糧倉中居然還有陳糧。
一般而言,王朝末年朝廷都是缺錢缺糧的,連軍餉都發不出去。
隋朝滅亡的時候,糧倉卻還是滿的。
所以在楊廣眼中,他確實可以年年征戰。國家還富著呢。
李玄霸所料很準。
在王朝還穩固的時候,隨時駐紮在地方上的虎賁郎將代表不受重視、難以晉升。如李世民和李玄霸這樣的勳貴子弟、皇帝寵臣,在辦完事之後就會回朝。
李世民很不想回去。
如果他回去,手中軍隊就會交到別人手中。雖然他“中飽私囊”,用大隋的錢把自己的私兵裝備到了牙齒,但他明麵上能帶走的私兵頂多一千人。
李玄霸道:“回去多送點禮,看能不能說動皇帝讓我們去防備突厥。”
李世民歎氣:“好不容易在清河郡經營了名聲,又要從頭開始,真是不開心。”
李玄霸勸慰道:“我們在這裏的義莊還在,名聲不會消失。金角銀邊草肚皮,留在中原發展不易,還是去邊疆更好。”
李世民疑惑:“留在中原不好?當初曹操就是占據中原繁華之地。”
李玄霸道:“現在中原已經被打爛了。而且現在還不是亂世。你想想戰國時,是不是與戎狄蠻夷混居的秦楚發展最迅速?”
李世民思考了一會兒,笑道:“還真是。邊疆能擴展的地方更多,且中原與太多勢力接壤,安穩發展不易。怪不得叫金角銀邊草肚皮。”
李世民摸了摸下巴:“這麽一想,史書中許多勢力變革好像多了許多我以前沒想到的有趣因素。我要把史書重看一遍,照著地圖看。”
李玄霸道:“那你去馬背上看,馬車上太暗,會傷眼睛。”
於是回程時,李玄霸在馬車上補覺,李世民就在馬背上一邊趕路一邊看書。
路過城池時,郡縣官員都會出來招待這兩位少年虎賁郎將、虎牙狼將,總會看到李世民在馬背上手不釋卷的模樣。
李二郎君好學之名悄然傳播開來。
至於縮在馬車裏被顛得快散架的李玄霸,就暫時被人忽視了。
李世民勸李玄霸也來騎馬,李玄霸以就算被顛散架也還是躺著更舒服為由拒絕。李世民哭笑不得。
“等回洛陽後,你多休息一段時日。”李世民道,“家裏家外應酬的事都交給我,我不會讓別人來打擾你。”
李玄霸蔫噠噠道:“就拜托二哥了。”
他趕路去薊州和從薊州回來時比現在更勞累,他都沒感到太難受。這次卸下所有工作回洛陽,他居然受不住路上的顛簸。
人一旦閑起來,果然各種毛病都冒出來了。
李世民盡可能地放慢了速度,讓弟弟旅途別太勞累。所以回程的路,他們整整走了半月才到。
兩人剛一回洛陽就被楊廣召見。
楊廣就像是炫耀晚輩的家長似的,帶著李世民和李玄霸挨個向群臣介紹。
坐鎮大興的楊暕也來到了洛陽。他戴著溫和的麵具與李世民、李玄霸敬酒,看得李世民和李玄霸很是別扭。
不過楊暕已經會裝模作樣,看來比以前成長許多。
曆史中齊王楊暕在此時就已經被楊廣忌憚防備而不自知。現在太子楊暕那溫和謙遜的模樣,讓李世民和李玄霸仿佛從他身上看到了楊昭的影子。
宴會後,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到了別莊中躲避多餘的應酬。
李世民心情有一點低落:“二表兄成長了許多。”
李玄霸道:“成長是好事。”
兩人正聊著,陳鐵牛火急火燎地跑來告訴他們有人翻牆。
李世民和李玄霸滿頭問號。
誰都知道這個別莊住的什麽人,誰這麽大膽敢大大咧咧翻牆進來?
“大雄!大德!看我帶了什麽好酒!”翻牆的人大搖大擺地過來了,“來!本王還沒祝賀你們當上虎賁郎將虎牙郎將!”
李世民和李玄霸:“……”
李世民和李玄霸:“二表兄?!”
楊暕大笑道:“是我!嚇到了嗎?”
李世民笑著迎上前,和楊暕對了一下掌:“二表兄,你已經不是齊王了,自稱什麽本王?怎麽不走門?”
楊暕對李玄霸擠眉弄眼:“這不是三郎說,我當了太子之後最好與你們別這麽親近。我就偷偷喬裝打扮來。放心,其他人絕對不知道!”
李玄霸無語。你說其他人不知道,其他人就真的不知道嗎?他才剛誇二表兄成熟了,結果二表兄還是這麽傻。
“少喝點。我給你們烤肉,別拉著我灌酒。”李玄霸道,“除了烤肉,還想吃點什麽?”
李世民用胳膊肘撞了一下楊暕:“我弟弟的廚藝可好了,就是懶得做。你趕緊點菜,把想吃的都點一遍。”
楊暕道:“那好,累著大德你別心疼。”
李世民笑道:“在這件事上,我絕對不心疼!”
李玄霸沒好氣道:“就算你們點多了,我嫌累也不會做。”
說完,他轉身去廚房把廚藝最好的廚子從床上挖起來加班。
他沒發覺,自己轉身離開的時候,嘴角是上彎著的。
忙碌完夜宵,李玄霸坐在拚酒的楊暕和李世民身邊,聽兩人胡吹自己做的大事。
監國是大事,剿賊也是大事,就是吹得太過,連斬龍滅妖都冒出來了。
李玄霸在一旁嫌棄撇嘴的時候,陪同楊暕一同來的侍從也在歎氣。
李玄霸懶得理睬已經變成酒蒙子的楊暕和李世民,與那人搭訕道:“還未問君姓名,照顧二表兄辛苦了。”
那人笑道:“在下姓庾名儉,字養廉。李三郎君,久仰。”
李玄霸記了起來:“是養廉兄?什麽久仰,別笑話我。你比上次見麵高了許多,我都不認識了。”
李玄霸年幼時和楊暕忙碌“公立書院勤工儉學補助計劃”的時候,庾儉就跟隨楊暕和李玄霸一起忙碌。
楊暕不可能事事親為,大部分事都是庾儉在做。
庾儉其父名為庾質,原本為太史令,後因得罪楊廣被貶為合水令。楊廣回東都後,又重授庾質太史令。
從這可以看出,楊廣欣賞庾質的才華,不然也不會在國家大事上詢問庾質的意見。
庾儉也很有學識。在楊昭把楊暕身邊的小人趕走後,庾儉就成為楊暕身邊第一得用的人。
見李玄霸和庾儉說話,楊暕湊過來抱怨道:“養廉什麽都好,就是太囉嗦。大兄去塞外前,拉著養廉的手叮囑他多勸諫,這人的嘮叨就停不下來了。”
庾儉道:“不敢辜負元德太子囑托。”
“哼。”楊暕橫了庾儉一眼,拉著李世民去另外一處喝酒。
李玄霸道:“我們也別理他們,來,吃肉。”
庾儉吃了幾串烤肉後,與李玄霸回憶了往事,話匣子打開。
李玄霸從庾儉這裏詢問楊暕當太子之後的事。
或許是楊昭死前為他鋪路的事,讓楊暕得到了很大觸動,所以楊暕確實比以前成熟許多,下決心要當個不輸給兄長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