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暕在李世民和李玄霸家住了一晚才回去。
既然偷偷摸摸見麵已經被抓住,那不如堂堂正正地交往。
楊暕向楊廣告罪,說自己因為李二郎、李三郎成了父皇身邊近臣,為免他人說自己結黨營私,所以才偷偷去探望。他想茬了。
他與李二郎、李三郎是表兄弟,自幼感情深厚。當李二郎和李三郎立功後,他本就該堂堂正正去拜訪。這樣偷偷摸摸,不僅沒了太子的氣度,也讓李二郎和李三郎被人誤會。
楊暕裝作自省道:“兒本很委屈,自己不過是偷偷翻牆和李二郎李三郎喝頓酒,怎麽就被父皇責罰了?以前兒也這麽做過,父皇都沒說我。二郎三郎勸諫兒,兒現在是太子,不是可以肆意妄為的齊王,一舉一動都需要三思。父皇以前不罰我,是因為有大兄在;現在父皇罰我,才是看重我。”
楊暕叩首:“兒這才明白父皇的苦心,兒知錯了,以後會更加謹言慎行。”
楊廣欣慰道:“你能醒悟便好。二郎三郎是好孩子,你該多與他們交往,多聽他們的勸告。”
楊暕點頭:“兒會一直對他們好。不過二郎三郎真的很囉嗦,我還是少去為妙。”
楊廣無奈:“剛誇你,你怎麽又……唉,罷了,你還年輕,朕還有時間慢慢教你。”
楊暕拿著府中智囊團給的劇本,成功挽回了楊廣剛生出的忌憚心。
楊暕從此更加謙虛謹慎,在朝中風評也更加好。
李世民和李玄霸也得到了賞賜。
雖然他們仍舊要前往邊鎮,但散官品階又提了一級,成為從四品的通議大夫。雖然職官沒有升,但散官品階才是本階。本階自五品後,每爬一步都十分艱難。以兩人的年齡和升官的速度,朝中人欽羨不已。
按照這種升官速度,李世民和李玄霸就算沒有爵位,等他們成婚的時候,也能另開一房,脫離唐國公府了。
子嗣單開一房,和子嗣分家是不同的概念。
子嗣在父母還在的時候分家是家庭不和睦的行為,會被人恥笑。但子嗣若升任高官,有了爵位,宗族就會在族譜上為他們單開一房。這是家族鼎盛開枝散葉的象征,非常令人羨慕的事。
老唐國公李昞的兄弟都很出色,個個都單開一房族譜,當年把其他勳貴羨慕得牙都酸了。
可惜那幫李家人有的站錯了隊,有的後人不行,導致現在李家族人的衰敗。
看看李世民和李玄霸的本事,唐國公一脈又要興盛了。
李淵在涿郡留守了一段時日,現在才趕回來。
他把李元吉暴揍一頓,將李世民和李玄霸接了回來。
李淵對竇夫人埋怨:“二郎三郎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麽能如此偏心?你要好好和大郎解釋。將來二郎三郎成親後就會單開族譜,不會搶他的唐國公世子之位。他們是大郎將來的助力!”
竇夫人哭道:“我說了,我怎麽沒說?可我說不聽啊。我隻要稍稍一嚴厲些,四郎就說當初我拋棄他不慈,說我隻對二郎三郎好,對大郎也不慈,還要去大家墓前告我,我能怎麽辦,我真的管不住……”
李淵打斷道:“這都要怪你當年,你為何要丟掉四郎?我看四郎現在性情如此古怪,都是因為你當年丟棄了他,讓他心中不滿的緣故。罷了,家裏兒子的事你別管了。他們已經長大,本也不該你再管。你別再插手,好好管好內務。”
竇夫人疲憊道:“是。”
她本也管不住。
在皇帝下旨訓斥李建成時,竇夫人才知道李建成居然派人去訓斥二郎三郎,竟然要二郎三郎領兵去滎陽。
第101章 竇夫人心中煎熬
讓竇夫人更加痛苦的是, 她連訓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立場都沒有。
在尋常人家,男童開始啟蒙之後,教育權就從母親轉移到了父親身上。
唐國公府家比較特殊。李淵是寡母帶大, 所以比較信任女子教育孩子的能力。獨孤老夫人又溺愛李建成, 所以李淵外放時, 李建成仍舊留在老家,由獨孤老夫人教育。
不過李淵也聘請了許多老師。家中女眷隻是督促孩童讀書,論教育的權力, 老師比女眷還更大一些。老師會直接和李淵書信交流孩童的讀書情況。
在家時,李淵也會親手教導李建成讀書。
以前李世民等人被竇夫人教育,是因為他們還年幼。
之後李世民和李玄霸有了高熲、宇文弼當老師, 自己又很努力,李淵就在李世民、李玄霸這裏當了甩手掌櫃。
所以論父子感情, 這個世界的李淵當然和親手教導過的李建成感情更好。隻是李世民和李玄霸太出色, 獨孤老夫人去世又是李淵心裏一根刺,現在李淵才對李世民和李玄霸更偏愛幾分。
李元吉又不同了。
他曾經被竇夫人丟棄,被人撿回來後,竇夫人還曾一度拒絕撫養他,所以李淵一直對李元吉很憐憫縱容。
李元吉又是嫡幼子。以竇夫人的年齡, 以後肯定不可能再有孩子。
嫡幼子和嫡長子一樣特殊。嫡長子是用來倚重的,嫡幼子就是純粹用來寵愛的。
別看李元吉在家裏很熊, 偏偏是越鬧騰的孩子越能牽扯父母的注意力。有時候父母最喜歡的孩子,不是最出色,更不是最懂事的, 反而是最調皮的。
所以李淵提起李元吉就頭疼, 但李元吉在他心中的分量, 說不定比李玄霸還大一些, 能和李世民比一比。
曆史中李淵對李元吉也很是偏愛。
在李淵起家的過程中,李元吉就是純粹搗亂的那一個。李元吉因虐民丟了太原都沒受什麽責罰,李淵反而懲罰了當時在太原勸諫李元吉的官吏。
李淵稱帝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子皆同住太極宮。
李建成住東宮,李元吉住武德殿。
功勞最大的秦王李世民原本住在承乾殿。武德五年李淵和李世民關係惡化之後,李淵以李世民功勞大、給李世民特殊照顧為由,在宮城以西修了冷僻狹小的弘義宮,想把李世民從太極宮趕出去。
後世猜測,這可能是李世民掀桌子搞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
之後李世民把李淵遷到了弘義宮住。太上皇李淵居住的宮殿居然單薄狹窄冷僻無比,是李世民被後世無數人痛罵的“汙點”之一。
李淵年號為“武德”,賜李元吉住武德殿,可見他對李元吉的偏愛。在新舊唐書中,都記載了李淵後期最為偏愛李元吉。
李元吉並非是李建成的跟班。他攛掇李建成與李世民對抗,是想坐收漁翁之利。
現在李淵對李元吉還沒偏愛到那種程度,但也有幾分喜愛。
在唐國公府,李淵是說一不二的大家長。就算李世民和李玄霸已經在外獨自打拚,但在唐國公府的地位仍舊是李淵說了算。
竇夫人沒有話語權。
在父親還在的時候,“孝”的對象隻有父親;隻有父親去世了,母親才能依靠孝道在家中獲得較高的地位。
李淵偏愛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以李元吉跳著腳與竇夫人對著幹,竇夫人都無法說李元吉不孝。
因為李淵沒說李元吉不孝。
如果竇夫人真的在外說李元吉不孝,李淵站在李元吉這一邊,世人不會說李元吉不孝,隻會說竇夫人不慈。
李元吉已經九周歲,早就過了蒙童的年齡。他的教育竇夫人已經無法插手。
李建成早就年過弱冠,孩子都有了好幾個,行事更是自由。
竇夫人對他們有養育照顧和勸諫的義務,但沒有教管的權力。
何況此時男主外女主內,竇夫人的活動範圍局限於內院,頂多加上其他貴族的後院社交。李建成已經為官,他所做任何非內院的事都不需要知會竇夫人。
何況李建成也不是擅自行動。他先知會了李淵,所派仆從和李淵派去的仆從一同去見李世民和李玄霸。
論責任,他可以說已經免責了。
所以此事的起因雖然是他的親家,但李淵回家都得安慰他,說這是自己的錯。
竇夫人管不了李建成。她得知李建成派人訓斥李世民和李玄霸這件事中有李元吉的攛掇後,想以母親的身份責備李元吉不該挑撥離間。
誰知道李元吉一哭二鬧說竇夫人冤枉他,開始翻舊賬說竇夫人先丟棄他,後來不肯撫養他,現在居然也一直討厭自己,還誣陷自己。
李元吉居然在唐國公府門口滾地大哭,引得不少人圍觀。
李元吉這一滾,把李建成的氣也挑了起來。李建成質問竇夫人為何誣陷幼弟,她這樣做會損害幼弟的名聲,說不定會耽誤幼弟的仕途。
竇夫人無可奈何,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讓李世民和李玄霸住在別莊,讓他們遠離府中這些糟心事。
萬氏把李智雲帶到自己院子中小心藏著,不讓他出門,連送去李世民和李玄霸所居住的別莊都不敢,怕他沾上麻煩。
李淵在涿郡督送糧草有功,這次回洛陽肯定有賞。李世民和李玄霸也立了很大的功勞。父子三人一同升官,李淵正美滋滋的。
誰知道一回來,得知家中又鬧了笑話,李淵心裏那氣憋的啊,如果不是對竇夫人有感情,他都要罵人了。
李淵心裏憋著氣,又不想對竇夫人說太重的話,就拉著竇夫人的族兄,陳國公竇慶喝酒抱怨。
竇慶歎氣:“你夫人早失怙恃,無人教導,不知道孩子長大後兄弟之情就和朝堂之事息息相關。她處理不了很正常。世間女子都是如此,你奢望她能弄懂這些事才不對。教養兒子本就是父親的責任。你自己沒教養好,責怪夫人做什麽?難道是你之前把教養兒子的責任都推給了你夫人?那豈不更是你的錯?”
李淵被竇慶堵得無話可說,訕訕而歸。
竇慶搖頭冷笑。
李淵縱容李建成和李元吉,反怪族妹處理不周,真是可笑。隻是這是唐國公府家中事,若不是李淵主動撞上來,他也不好詢問。
不過竇慶還是讓自己夫人去尋竇夫人提點一二。
即使都是她所生的孩子,也會有親疏遠近。如果實在是管不了就最好別管,本來管兒子就是男人的事,竇夫人何必去遭這個嫌?好好對待李二郎李三郎這兩個懂事又出色的孩子,將來讓李二郎李三郎孝順她就行。
竇夫人聽後,將族嫂送走,沒有回答。
理是這個理,但情呢?
李淵隻知道一味縱容。李建成和李元吉,特別是李元吉,當著李淵時從來不會露出他們不好的一麵。隻要他們不露出來,李淵就不知道。
隻有自己看見了,覺察了。若自己什麽都不做,還當什麽母親?如果將來兄弟真的相殘,她又要如何自處?
現在李元吉才九歲就會挑撥離間了。不趁著李元吉還小多管束,難道還指望李元吉自己變好嗎?
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到唐國公府時,能看出母親很明顯的憔悴衰老了許多。
連祖母在的時候,母親都沒有如此疲憊過。
李世民私下對李玄霸歎氣:“雖然祖母對娘親苛刻,但那時李建成有祖母管束,李元吉還小,娘親過的竟然比現在還輕鬆些。”
李玄霸道:“那時我們也還小,不會與李建成、李元吉有矛盾。”
李世民罵道:“我們是和李建成有利益矛盾。他擔心我們搶了他的風頭,也算是有道理和我們交惡。但那李元吉是個什麽畜生?!我們與他有利益衝突嗎??他跳得比李建成還厲害!!這才九歲,長大了還得了?天啦,為什麽他還不早夭!”
李玄霸無言以對。他也覺得李元吉是不是有什麽先天疾病,怎麽從小到大都不幹人事?
想著唐國公府這一家子,李淵雖配不上開國皇帝那一桌也能當上割據勢力的雄主,李建成雖然平庸但在勳貴子弟中也是屬於不害民的“好勳貴”,李世民就更不提了。
隻有李元吉那把自己治下百姓當獵物射殺的舉措,不是心理變態的人做不出來。
韃子這麽做是因為沒把漢民當自己人,李元吉什麽純純的精神病?!
李玄霸實在是不想麵對李元吉這個瘋子:“別提他了,明年開春我們就要去邊鎮,遠離他就好了。”
李世民癟嘴:“我們是能逃,娘親呢?”
李世民說著說著,眼淚就忍不住滾落。
既然偷偷摸摸見麵已經被抓住,那不如堂堂正正地交往。
楊暕向楊廣告罪,說自己因為李二郎、李三郎成了父皇身邊近臣,為免他人說自己結黨營私,所以才偷偷去探望。他想茬了。
他與李二郎、李三郎是表兄弟,自幼感情深厚。當李二郎和李三郎立功後,他本就該堂堂正正去拜訪。這樣偷偷摸摸,不僅沒了太子的氣度,也讓李二郎和李三郎被人誤會。
楊暕裝作自省道:“兒本很委屈,自己不過是偷偷翻牆和李二郎李三郎喝頓酒,怎麽就被父皇責罰了?以前兒也這麽做過,父皇都沒說我。二郎三郎勸諫兒,兒現在是太子,不是可以肆意妄為的齊王,一舉一動都需要三思。父皇以前不罰我,是因為有大兄在;現在父皇罰我,才是看重我。”
楊暕叩首:“兒這才明白父皇的苦心,兒知錯了,以後會更加謹言慎行。”
楊廣欣慰道:“你能醒悟便好。二郎三郎是好孩子,你該多與他們交往,多聽他們的勸告。”
楊暕點頭:“兒會一直對他們好。不過二郎三郎真的很囉嗦,我還是少去為妙。”
楊廣無奈:“剛誇你,你怎麽又……唉,罷了,你還年輕,朕還有時間慢慢教你。”
楊暕拿著府中智囊團給的劇本,成功挽回了楊廣剛生出的忌憚心。
楊暕從此更加謙虛謹慎,在朝中風評也更加好。
李世民和李玄霸也得到了賞賜。
雖然他們仍舊要前往邊鎮,但散官品階又提了一級,成為從四品的通議大夫。雖然職官沒有升,但散官品階才是本階。本階自五品後,每爬一步都十分艱難。以兩人的年齡和升官的速度,朝中人欽羨不已。
按照這種升官速度,李世民和李玄霸就算沒有爵位,等他們成婚的時候,也能另開一房,脫離唐國公府了。
子嗣單開一房,和子嗣分家是不同的概念。
子嗣在父母還在的時候分家是家庭不和睦的行為,會被人恥笑。但子嗣若升任高官,有了爵位,宗族就會在族譜上為他們單開一房。這是家族鼎盛開枝散葉的象征,非常令人羨慕的事。
老唐國公李昞的兄弟都很出色,個個都單開一房族譜,當年把其他勳貴羨慕得牙都酸了。
可惜那幫李家人有的站錯了隊,有的後人不行,導致現在李家族人的衰敗。
看看李世民和李玄霸的本事,唐國公一脈又要興盛了。
李淵在涿郡留守了一段時日,現在才趕回來。
他把李元吉暴揍一頓,將李世民和李玄霸接了回來。
李淵對竇夫人埋怨:“二郎三郎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麽能如此偏心?你要好好和大郎解釋。將來二郎三郎成親後就會單開族譜,不會搶他的唐國公世子之位。他們是大郎將來的助力!”
竇夫人哭道:“我說了,我怎麽沒說?可我說不聽啊。我隻要稍稍一嚴厲些,四郎就說當初我拋棄他不慈,說我隻對二郎三郎好,對大郎也不慈,還要去大家墓前告我,我能怎麽辦,我真的管不住……”
李淵打斷道:“這都要怪你當年,你為何要丟掉四郎?我看四郎現在性情如此古怪,都是因為你當年丟棄了他,讓他心中不滿的緣故。罷了,家裏兒子的事你別管了。他們已經長大,本也不該你再管。你別再插手,好好管好內務。”
竇夫人疲憊道:“是。”
她本也管不住。
在皇帝下旨訓斥李建成時,竇夫人才知道李建成居然派人去訓斥二郎三郎,竟然要二郎三郎領兵去滎陽。
第101章 竇夫人心中煎熬
讓竇夫人更加痛苦的是, 她連訓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立場都沒有。
在尋常人家,男童開始啟蒙之後,教育權就從母親轉移到了父親身上。
唐國公府家比較特殊。李淵是寡母帶大, 所以比較信任女子教育孩子的能力。獨孤老夫人又溺愛李建成, 所以李淵外放時, 李建成仍舊留在老家,由獨孤老夫人教育。
不過李淵也聘請了許多老師。家中女眷隻是督促孩童讀書,論教育的權力, 老師比女眷還更大一些。老師會直接和李淵書信交流孩童的讀書情況。
在家時,李淵也會親手教導李建成讀書。
以前李世民等人被竇夫人教育,是因為他們還年幼。
之後李世民和李玄霸有了高熲、宇文弼當老師, 自己又很努力,李淵就在李世民、李玄霸這裏當了甩手掌櫃。
所以論父子感情, 這個世界的李淵當然和親手教導過的李建成感情更好。隻是李世民和李玄霸太出色, 獨孤老夫人去世又是李淵心裏一根刺,現在李淵才對李世民和李玄霸更偏愛幾分。
李元吉又不同了。
他曾經被竇夫人丟棄,被人撿回來後,竇夫人還曾一度拒絕撫養他,所以李淵一直對李元吉很憐憫縱容。
李元吉又是嫡幼子。以竇夫人的年齡, 以後肯定不可能再有孩子。
嫡幼子和嫡長子一樣特殊。嫡長子是用來倚重的,嫡幼子就是純粹用來寵愛的。
別看李元吉在家裏很熊, 偏偏是越鬧騰的孩子越能牽扯父母的注意力。有時候父母最喜歡的孩子,不是最出色,更不是最懂事的, 反而是最調皮的。
所以李淵提起李元吉就頭疼, 但李元吉在他心中的分量, 說不定比李玄霸還大一些, 能和李世民比一比。
曆史中李淵對李元吉也很是偏愛。
在李淵起家的過程中,李元吉就是純粹搗亂的那一個。李元吉因虐民丟了太原都沒受什麽責罰,李淵反而懲罰了當時在太原勸諫李元吉的官吏。
李淵稱帝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子皆同住太極宮。
李建成住東宮,李元吉住武德殿。
功勞最大的秦王李世民原本住在承乾殿。武德五年李淵和李世民關係惡化之後,李淵以李世民功勞大、給李世民特殊照顧為由,在宮城以西修了冷僻狹小的弘義宮,想把李世民從太極宮趕出去。
後世猜測,這可能是李世民掀桌子搞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
之後李世民把李淵遷到了弘義宮住。太上皇李淵居住的宮殿居然單薄狹窄冷僻無比,是李世民被後世無數人痛罵的“汙點”之一。
李淵年號為“武德”,賜李元吉住武德殿,可見他對李元吉的偏愛。在新舊唐書中,都記載了李淵後期最為偏愛李元吉。
李元吉並非是李建成的跟班。他攛掇李建成與李世民對抗,是想坐收漁翁之利。
現在李淵對李元吉還沒偏愛到那種程度,但也有幾分喜愛。
在唐國公府,李淵是說一不二的大家長。就算李世民和李玄霸已經在外獨自打拚,但在唐國公府的地位仍舊是李淵說了算。
竇夫人沒有話語權。
在父親還在的時候,“孝”的對象隻有父親;隻有父親去世了,母親才能依靠孝道在家中獲得較高的地位。
李淵偏愛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以李元吉跳著腳與竇夫人對著幹,竇夫人都無法說李元吉不孝。
因為李淵沒說李元吉不孝。
如果竇夫人真的在外說李元吉不孝,李淵站在李元吉這一邊,世人不會說李元吉不孝,隻會說竇夫人不慈。
李元吉已經九周歲,早就過了蒙童的年齡。他的教育竇夫人已經無法插手。
李建成早就年過弱冠,孩子都有了好幾個,行事更是自由。
竇夫人對他們有養育照顧和勸諫的義務,但沒有教管的權力。
何況此時男主外女主內,竇夫人的活動範圍局限於內院,頂多加上其他貴族的後院社交。李建成已經為官,他所做任何非內院的事都不需要知會竇夫人。
何況李建成也不是擅自行動。他先知會了李淵,所派仆從和李淵派去的仆從一同去見李世民和李玄霸。
論責任,他可以說已經免責了。
所以此事的起因雖然是他的親家,但李淵回家都得安慰他,說這是自己的錯。
竇夫人管不了李建成。她得知李建成派人訓斥李世民和李玄霸這件事中有李元吉的攛掇後,想以母親的身份責備李元吉不該挑撥離間。
誰知道李元吉一哭二鬧說竇夫人冤枉他,開始翻舊賬說竇夫人先丟棄他,後來不肯撫養他,現在居然也一直討厭自己,還誣陷自己。
李元吉居然在唐國公府門口滾地大哭,引得不少人圍觀。
李元吉這一滾,把李建成的氣也挑了起來。李建成質問竇夫人為何誣陷幼弟,她這樣做會損害幼弟的名聲,說不定會耽誤幼弟的仕途。
竇夫人無可奈何,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讓李世民和李玄霸住在別莊,讓他們遠離府中這些糟心事。
萬氏把李智雲帶到自己院子中小心藏著,不讓他出門,連送去李世民和李玄霸所居住的別莊都不敢,怕他沾上麻煩。
李淵在涿郡督送糧草有功,這次回洛陽肯定有賞。李世民和李玄霸也立了很大的功勞。父子三人一同升官,李淵正美滋滋的。
誰知道一回來,得知家中又鬧了笑話,李淵心裏那氣憋的啊,如果不是對竇夫人有感情,他都要罵人了。
李淵心裏憋著氣,又不想對竇夫人說太重的話,就拉著竇夫人的族兄,陳國公竇慶喝酒抱怨。
竇慶歎氣:“你夫人早失怙恃,無人教導,不知道孩子長大後兄弟之情就和朝堂之事息息相關。她處理不了很正常。世間女子都是如此,你奢望她能弄懂這些事才不對。教養兒子本就是父親的責任。你自己沒教養好,責怪夫人做什麽?難道是你之前把教養兒子的責任都推給了你夫人?那豈不更是你的錯?”
李淵被竇慶堵得無話可說,訕訕而歸。
竇慶搖頭冷笑。
李淵縱容李建成和李元吉,反怪族妹處理不周,真是可笑。隻是這是唐國公府家中事,若不是李淵主動撞上來,他也不好詢問。
不過竇慶還是讓自己夫人去尋竇夫人提點一二。
即使都是她所生的孩子,也會有親疏遠近。如果實在是管不了就最好別管,本來管兒子就是男人的事,竇夫人何必去遭這個嫌?好好對待李二郎李三郎這兩個懂事又出色的孩子,將來讓李二郎李三郎孝順她就行。
竇夫人聽後,將族嫂送走,沒有回答。
理是這個理,但情呢?
李淵隻知道一味縱容。李建成和李元吉,特別是李元吉,當著李淵時從來不會露出他們不好的一麵。隻要他們不露出來,李淵就不知道。
隻有自己看見了,覺察了。若自己什麽都不做,還當什麽母親?如果將來兄弟真的相殘,她又要如何自處?
現在李元吉才九歲就會挑撥離間了。不趁著李元吉還小多管束,難道還指望李元吉自己變好嗎?
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到唐國公府時,能看出母親很明顯的憔悴衰老了許多。
連祖母在的時候,母親都沒有如此疲憊過。
李世民私下對李玄霸歎氣:“雖然祖母對娘親苛刻,但那時李建成有祖母管束,李元吉還小,娘親過的竟然比現在還輕鬆些。”
李玄霸道:“那時我們也還小,不會與李建成、李元吉有矛盾。”
李世民罵道:“我們是和李建成有利益矛盾。他擔心我們搶了他的風頭,也算是有道理和我們交惡。但那李元吉是個什麽畜生?!我們與他有利益衝突嗎??他跳得比李建成還厲害!!這才九歲,長大了還得了?天啦,為什麽他還不早夭!”
李玄霸無言以對。他也覺得李元吉是不是有什麽先天疾病,怎麽從小到大都不幹人事?
想著唐國公府這一家子,李淵雖配不上開國皇帝那一桌也能當上割據勢力的雄主,李建成雖然平庸但在勳貴子弟中也是屬於不害民的“好勳貴”,李世民就更不提了。
隻有李元吉那把自己治下百姓當獵物射殺的舉措,不是心理變態的人做不出來。
韃子這麽做是因為沒把漢民當自己人,李元吉什麽純純的精神病?!
李玄霸實在是不想麵對李元吉這個瘋子:“別提他了,明年開春我們就要去邊鎮,遠離他就好了。”
李世民癟嘴:“我們是能逃,娘親呢?”
李世民說著說著,眼淚就忍不住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