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王薄的危害不是特別大,大隋官兵就將剿滅王薄的重要性延後,先去剿滅那些較為囂張、堵塞了高麗糧草運送通道的民賊。


    有官吏上書皇帝,這些民賊開墾的田地,待隋朝征伐高麗大軍轉回的時候正好一波吞並。


    義軍中也有人擔心此事。


    王薄苦笑:“魏公,別說他們,我也擔心啊。”


    魏徵已經脫去道士的打扮,作漢時遊走四方的佩劍文人裝束。


    他笑道:“知世郎,待你種出第一批糧食,百姓皆來投靠,你到時兵員和糧草充足,就算大隋軍隊來了又怕什麽?”


    王薄忐忑道:“我真的能打過大隋軍隊嗎?”


    魏徵笑著搖頭:“就算你不種地屯糧,就能打過大隋軍隊了嗎?還是說大隋軍隊就不會來打你了?”


    王薄想了想,道:“魏公所言極是,是我入障了。”


    他歎了口氣:“待有了田地有了糧食,我才更加明白先生教導我的話。我原本什麽都沒有,也就不懼怕與隋軍打仗。現在有了田地,明明勢力更強大了,卻居然怕了。”


    魏徵道:“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就是如此。你們原本一無所有,就不怕失去。現在生活好了起來,誰願意去死?說來,大隋如果給你們一條活路,誰又願意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王薄點頭:“是。”


    他磨了下牙:“那狗賊皇帝又要征討高麗,不知道這次會如何。”


    魏徵道:“我見他這次征高麗也不會順利。”


    王薄眼睛一亮:“可是先生的推斷?”


    魏徵失笑:“不需要先生推斷,稍稍讀過些書的人都能看出問題。現在大隋民亂四起,後方不穩,皇帝卻要征伐外敵。試問後方不穩,前方將士如何安心攻打?他就算把將士派出去了,後方稍稍出些問題,他就得班師回朝。這一來一往,估計連輜重都來不及拉走。”


    王薄細思後,道:“如果他連輜重都來不及拉走……”


    魏徵道:“征討高麗時,他一定會強征許多民夫。如果知世郎放心我,我願意混入其中。”


    王薄立刻道:“不行!先生將魏公托付給我,我絕對不能讓魏公冒險!混入征夫的事魏公盡可放心交給我。我很擅長。”


    魏徵道:“知世郎,那請讓我與你同去。”


    王薄再次搖頭:“魏公,我不是不信任你,我正是信任你,希望在我離開的時候,你能幫我守好這裏。如果我不幸死在了高麗,那魏公可繼續帶領他們反抗狗皇帝。”


    他起身拱手作揖:“拜托了,魏公。”


    魏徵驚訝。


    他來的時候就表明自己的身份,並說自己隻忠於李家二郎三郎。他沒想到王薄會將軍權交給自己這個外人。


    魏徵不由對王薄敬佩多了幾分。


    怪不得三郎君會選中王薄,王薄此人雖然隻是一個鐵匠,但確實很有風采。


    魏徵想起為王薄授課時,王薄吸收知識的速度。


    如果王薄從小有條件讀書,估計這世上當有他的文名。


    世上還有多少王薄這樣淪落世間的人才?


    魏徵心裏生出了一些念頭。這些念頭就像種子埋在了他的心底。現在他沒空想太多。


    魏徵也起身回拜:“知世郎,你一定會平安無事,不用擔心。你被先生選中,當有氣運之人,一定能看到大仇得報那日。”


    王薄想起李玄霸,心頭一鬆:“承公吉言。”


    魏徵道:“知世郎信任我,我也不藏拙了。在知世郎離開之前,我請出使其他義軍首領。在大隋被推翻前,我們的目的一致。隻要我們聯合起來,就不會被各個擊破。現在義軍首領已經有了聯合之意,隻缺一個綱領。”


    王薄道:“我也是這麽想。我已經把先生給我的書籍,找人印刷了很多份寄給他們。行為處事已經有所改變的義軍,魏公盡可以接觸;將我送去的書籍棄之不顧的人,魏公就不要去了,我們不是同一路人。”


    魏徵道:“我想先去翟讓處。”


    王薄道:“我與公的意見一致。”


    魏徵與王薄相視一笑。


    大隋的軍隊和糧草又朝著高麗前行,魏徵喬裝打扮前往東都附近,去尋找那支插在大隋心髒處、楊廣卻完全不重視的翟讓義軍。


    魏徵行動的時候,房喬也在行動。


    雖然李玄霸沒有告訴他,但看著義軍的奇怪動向,閱讀了義軍發放的詩冊後,房喬就猜到李玄霸在裏麵一定做了些什麽。


    李二郎高調剿賊,吸引了天下所有人的視線。


    而李三郎就躲在李二郎的影子中謀劃天下,世人一無所知。


    好一對雙生兄弟,配合真是默契。


    房喬最近動了辭官的念頭。


    他倒不是嫌棄縣令的官太小,而是以他的道德,實在是難以完成長官交代的任務。


    房喬在江南當縣令,這裏沒有受前兩年水旱災害糟蹋,百姓本應該活得還不錯。


    但山東等地遭遇水旱災害,民亂四起,楊廣征伐高麗就隻能搜刮江南。


    房喬現在的工作就是征稅征徭役,目睹了許多人家破人亡。那一幕幕的人間慘劇,讓房喬十分憔悴,隻能裝病躲在縣衙裏,不去完成長官布置的任務。


    “看來這縣令是做不下去了。”房喬對妻子道,“夫人,你又要和我吃苦了。”


    盧夫人搖頭:“不,這不是吃苦。郎君,我們去尋李二郎李三郎,他們現在在張掖,應該已經需要你了。”


    房喬不意外夫人猜到了他和李二郎、李三郎超出友人的關係,道:“我也是如此想。不過在那之前,我得送他們一份大禮。所以請夫人先行離開。”


    盧夫人道:“郎君要赴險?我不離開。”


    房喬笑道:“我若一人留下就不叫赴險,能夠順利逃脫。我的抱負還未實現,不會赴險。夫人先行離開,我才好做事。”


    盧夫人道:“那就依郎君所言。”


    房喬道:“夫人請先回洛陽告知父親,希望父親能辭官與我同行。”


    盧夫人歎氣:“我盡量勸說,但……唉。”


    房喬道:“我知道父親倔強,盡力即可。”


    房喬遞交了辭官的文書,留在縣衙等候交接的官吏。


    盧夫人先帶著家眷北上。


    待暫代縣令的官員到來後,房喬帶著二十壯仆和幾車書冊,借口訪友,在附近郡縣遊蕩。


    李玄霸在江南也安插了義莊。房喬每隔幾日就回義莊,將書冊埋到地窖下。


    這就是房喬當官幾年,為李世民和李玄霸準備的大禮——江南各郡的戶籍資料。


    房喬因學問出眾。在他故意表現後,常被郡守借去整理戶籍文書。


    房喬背了一些,藏了一些,又花錢購買了一些。


    現在天下大亂,戶籍管理基本癱瘓。他隻需要少許錢財,就能在小吏那裏用比柴火的價格換來大捆大捆的戶籍檔案。


    這些錢都是從義莊中支取的。


    在房喬赴任時,李世民和李玄霸不僅支援了房喬許多錢財,還給了他權力隨意支取義莊錢財。


    房喬本以為義莊的錢肯定不多。他自己留了些貴重家產準備變賣。


    “二郎君三郎君早知道房公大概到了需要用錢的時候,所以在赴任張掖之前,特意從家中運來許多錢財供房公支取。”一個新來的管事笑道,“若房公覺得不夠,我快馬向夫人稟報。房公稍留幾日,夫人會很快備好錢財送來。”


    房喬疑惑:“夫人?”


    管事道:“二郎君三郎君離家前,將義莊之事交由夫人管理。不過此事國公是不知道的,請房公不要說漏嘴。”


    房喬心頭一動。


    他拱手問道:“老翁所說夫人,可是襄陽長公主之女?”


    管事笑道:“是。是周高祖武皇帝的外甥女。”


    房喬明了:“玄齡以後就倚仗夫人了。”


    管事道:“不不不,夫人說了,以後請房公多照顧二郎君三郎君。”


    房喬心中微歎。沒想到竇夫人居然參與了進來,更沒想到的是,唐國公居然還不知道?


    聽聞竇夫人曾經被周武帝親自教導,真是了不得啊。


    有了竇夫人的錢財資助,房喬興奮不已。他可以搜集到更多江南戶籍文書了!


    第107章 扯著大旗作虎皮


    戶籍資料不僅僅是人口數, 還有未開墾荒地麵積、已開墾荒地數量、可供百姓采擷的山林魚塘數量等。


    隋朝執行的是沿襲北魏的均田製。


    如蕭何在離開鹹陽前搶救戶籍資料和官方文書一樣,房喬隻要得到了江南諸郡的戶籍土地資源數據,就算戰亂波及江南導致人口數量銳減, 大唐仍舊可以直接拿著當地田地資源資料, 第一時間分田重建戶籍檔案。


    若非活不下去, 百姓不會入山當隱戶。大唐什麽時候完成土地普查開啟新一輪分田,百姓就什麽時候下山重入戶籍。


    雖然在山上也能悄悄開墾,但沒給官府交“保護費”, 人身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百姓就算沒有受過教育也有基本的生活智慧,隻要唐朝的稅賦降低,權衡利弊後, 他們就會下山。


    從楊堅開皇三年的“大索貌閱”,到楊廣大業初年加強“貌閱法”, 隋朝花了近三十年才完成如今規模的戶籍檢索。如果唐朝從零開始摸索, 至少也要摸索個二三十年。


    房喬隻要拿到江南的戶籍資料,大唐占領江南的第一時間就能將江南的生產資料利用起來。


    至於為什麽要從地方上扒拉戶籍資料,而不是直接拿中央的資料,原因當然是隋朝地方官謊報開墾田地的情況太嚴重。


    與外國人將隋文帝列入“影響世界曆史前一百名人”不同,隋文帝在華夏後世史書中的評價不是特別高。華夏古代史學家肯定了他結束戰亂的功績, 但對他的文治功績並不是太認可,因為隋文帝時期的人口和土地數據謊報嚴重。


    隋文帝時期, 人口增速百分之四,新中國有科技加成才百分之三;能納稅田地近40億畝,新中國將新疆、西藏、東北都開墾了才20億畝。這數據謊報程度, 看得後世史學家直頭疼。


    謊報的數據是層層加報, 地方上的數據因為需要實地征稅所以錯漏不多。唐朝開國時就吃了這個虧, 隻拿到中央的數據, 地方上的數據遺失在戰亂中。李世民當皇帝二十多年,大半時間都在重新勘察國內土地和人口數據。


    杜如晦去世的早,房喬給李世民當了十五年的宰相。李世民二十三年的皇帝生涯,其中三分之二都由房喬這位丞相輔助,可見房喬在“貞觀之治”中的功勞。在李世民諸多大臣中,房喬也是最先跟隨李世民的人之一,杜如晦等人都是房喬舉薦。


    如果說杜如晦的本事離張良還差一些,但房喬從跟隨李世民到為相這幾十年的時間,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再世蕭何”。


    那麽房喬的謀算和蕭何一致,是理所當然的。


    去張掖的路上,李玄霸也在心聲中和二哥猜測房喬肯定會幫他們把江南戶籍弄來。


    李玄霸:【房玄齡赴任前就和我說過此事。不過他隻是一個小小縣令,不一定有機會做到。他隻說會試一試。我和母親也提過此事,母親說她會竭力支持房玄齡。房玄齡有這種意識,不愧是大唐的“蕭何”。】


    李世民抓耳撓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