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沒有飛機和衛星測繪的時候,所有封建王朝對外國的了解都在雙腳能行走的範圍內。
國家越強盛,對世界的了解就越多。就像是東漢對世界的第一手資料了解到達了希臘半島一樣。
但也就像是大漢與羅馬建交被安息帝國阻攔,大唐與東羅馬帝國的商路也被後來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阻隔。
李玄霸並不想讓亞歐大陸橋這一片區域被統一。像現在這樣,幾個帝國打成了一鍋粥,才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如果這一片區域局勢安定下來,西突厥、吐蕃等勢力也會安定下來,他們就會把視線轉移到大唐了。
大唐現在連江南、嶺南、雲貴等地都還沒有開發完畢。西突厥和吐蕃的領地是食之無味,棄之絕對不行。得讓他們在外部壓迫下,老老實實給大唐當附屬國才行。
但李玄霸想要實現這個目標會非常困難。
東方古國這邊出現了一個叫“李世民”的天命之人,西方也出現了一個同樣的“天命之人”。
這個“開掛”的人,名為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伊教先知,阿拉伯帝國的建立者。他6歲父母雙亡,8歲祖父去世被伯父收養,23歲給富商遺孀當商隊經辦人,約40歲的時候與遺孀結婚,生活才富裕起來。
正常人的話,這一生差不多就到頂了,但他的傳奇人生這才剛剛開始。
穆罕默德50歲的時候投身宗教事業,60歲被貴族迫害趕走。他腦袋一拍,認為傳教救不了分裂的阿拉伯人,於是努力了十年,70歲創建阿拉伯帝國。
這個人的事跡對阿拉伯民族而言,相當於春秋時期的孔老夫子遊曆諸國之後腦袋一拍,“教書救不了分裂的中原”,於是帶著弟子們把一盤散沙的東周統一了,成為了始皇帝。
當然,沒有說他比得過孔子和始皇帝的意思。隻是說這種開掛程度,連秦皇漢武唐宗明祖都要為之側目。
在穆罕默德餘蔭下,他的繼任者隻花了十年時間,就把強盛一時的波斯帝國滅了,順便把埃及吞了。
天高路遠,就算李玄霸拉著同樣開掛的二哥李世民,也不可能阻攔這位先知的開掛之路。
何況大唐也不可能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插手如此遙遠的國家紛爭。大唐人自己現在都吃不上飯呢。
李玄霸想做的事,和曆史中的唐高宗差不多。
唐高宗時期已經對西域有所了解,所以試圖拉著波斯打西突厥。
哪知道波斯不僅自己廢拉不堪,也實在是打不過對麵開掛的,被阿拉伯帝國覆滅。唐朝甚至想幫波斯帝國複國,最終還是因為路途遙遠算了。
李玄霸想提前介入波斯帝國的政治鬥爭,看能不能給盛極而衰的庫思老二世注入一發強心劑,避免波斯帝國內亂。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不可避免,但有波斯帝國在大唐和阿拉伯帝國之間當緩衝地帶,大唐處理西域會遊刃有餘許多。
何況古波斯自古以來就在那繁衍生息,大唐的舉動是正義的(正色)。波斯帝國後裔也一直在反抗阿拉伯帝國,會成功複國。
史書中清楚記載,吐蕃侵吞西域和西突厥反複興滅的背後,都與阿拉伯帝國有關。
在開元年間,阿拉伯帝國極其扶持的盟友,與歸服大唐的突厥進行了五次交戰。這五次類似於“代理人戰爭”的交鋒,大唐這一方皆勝,將阿拉伯帝國往東方擴張的計劃推後了近五十年。
但阿拉伯帝國處於攻勢,整體戰線是朝著東方不斷推進。
於是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帝國軍隊和阿拉伯帝國軍隊在蔥嶺地區(今哈薩克斯坦)直接交手,大唐敗退。
著名史學家巴托爾德認為,此戰決定了中亞的命運,導致大唐將中亞讓給了阿拉伯人。
西方史學家多秉承這個觀點,並認為怛羅斯之戰和同年的大唐南詔平叛失敗,都是安史之亂的導|火索之一。
近年來華國史學家根據最新史料反駁,此戰大唐雖然失敗,但這隻是雙方試探性攻擊,雙方都中止了大的繼續擴張,劃定了彼此勢力範圍,大唐和阿拉伯帝國雙方都沒有傷筋動骨,也沒有影響雙方關係。
不過四年後,即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由盛轉衰,吐蕃趁勢占領河西走廊,這才導致大唐在西域的勢力失守。
這場戰役的曆史地位究竟如何,李玄霸更傾向於自己國家的曆史學家。但吐蕃的興盛和西突厥的複叛,背後有阿拉伯帝國的支持是肯定的。
如果能保住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麵臨阿拉伯帝國的壓力,會是大唐穩固的盟友。西突厥和吐蕃得不到阿拉伯帝國的支持。
大唐就算再次衰退,華夏隻有內憂少些外患,百姓受到的磨難或許會少一些。
甚至在沒有外患的前提下,說不定大唐能實現改革和中興,讓下一個大一統王朝到來前,不要經曆“五代十國”這個比“魏晉南北朝”更黑暗的時代。
未來的事李玄霸回去後會和二哥慢慢聊,李智雲和羅士信的小心髒還不能承受這麽大壓力。李玄霸隻說起將來經略西域,會用上西方這幾個大帝國的事。
“他們如突厥一樣,不能太強,也不能被滅,最好是永遠這樣僵持著,才會與我們友好相處。”李玄霸道,“突厥的地我們還能直接管轄,但西域太遠了,我們不能直接控製。所以必須讓他們主動與我們交好。”
李智雲連連咂舌:“三兄!我的三兄啊!現在還是大隋呢!二兄還沒當皇帝呢!掃滅天下都不知道會花多長時間,打敗東西突厥也不知道要花多長時間,你怎麽都算計起西域諸國了?”
羅士信有點頭暈。
他以為人生最大成就就是幫郎將統一天下,如果能活長一點,再加個滅掉東西突厥。西域諸國也太遙遠了!
李玄霸笑道:“你們要對李二大將軍有信心,天下唾手可得。或許我對西域諸國的算計,在我們這一代沒有用處,但能為後人減輕一點負擔,為後世百姓減輕一點負擔,既然是舉手之勞,為何不做?”
至少,這個時空哪怕大唐仍舊丟掉了西域,在“盟友”的幫助下,能把安西都護府的孤軍接回來也是好的。
安西都護府孤懸海外,大唐守軍孤軍奮戰四十餘年,在公元808年全部戰死沙場。
落葉歸根,忠魂歸鄉。
李智雲捧著下巴道:“好吧,三兄有這麽遠大的誌向,弟弟支持你!三兄,你說了這麽多,其實就是我們無法直接管理的地方,一定要讓他們有多個首領,不能讓他們統一了來打我們,對吧?”
羅士信使勁點了一下頭:“我也明白了!就像是西突厥和東突厥互相打仗一樣!絕對不能讓突厥統一!”
李玄霸歎息道:“真聰明,就是這樣。”
這一套,曆史中的唐太宗就幹得很好,俗稱“平衡術”。
唐太宗滅掉東突厥政權後,沒有滅掉東突厥的“可汗”,而是在突厥上放幾個“阿史那”血脈的可汗,讓他們各自打去。誰弱就拉偏架,不讓他們統一。
這一點後世清朝也做過,就是蒙古“盟旗製度”。
唐高宗前期延續唐太宗的政策。但在後期,天皇天後都認為他們需要建立比唐太宗更大的功績,所以放棄了“平衡術”,放任和幫助親近自己的勢力統一草原。
但大唐當時的科技和經濟水平,不可能直接統治西域和草原,導致西突厥不斷複叛和阿史那家族重新統一漠北,拖累了大唐財政。
唐玄宗也在這方麵犯了傻。他見南詔太亂,就幫其中一支部落把南詔統一了,南詔實力強大後就反叛。
唐軍平叛失利,西方史學家認為,這和怛羅斯之戰一樣,是安史之亂的導|火索之一。拋開這點,這一戰確實給大唐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唐高宗和武女帝政治水平還是不錯的,都是有為之君。唐玄宗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也沒昏庸,還是明君。
隻是唐太宗身為華國曆史上屈指可數的“戰略家”,眼光還是更勝一籌。
軍事家常有,而戰略家不常有。
這次讓二哥好好把他的戰略思想寫下來教導後人。就算後世子孫沒有戰略家,拿著先祖的心得依葫蘆畫瓢,可能也能學個一二。
當然,更有可能是某個後代皇帝認為“朕很強,朕要做到先祖做不到的事”,然後仍舊瞎折騰。
至於寫“祖訓不可更改”,讓後世別亂來也不現實。局勢瞬息萬變,統治者需要依照現實情況隨時調整政策。
看看明朝“後”車之鑒,利益階層可太會利用“祖訓不可更改”來給自己謀利了。
李智雲疑惑:“三兄,你發什麽呆?”
李玄霸收回發散的思想,笑道:“連小五都能聽懂,看來我的教學水平不錯。”
李智雲得意:“那是因為我聰明!三兄,你應該說,連士信都能聽懂,三兄的教學水平不錯。”
羅士信白了李智雲一眼,做口型讓李智雲等著。
等三郎君離開,他一定找李智雲好好切磋。
李玄霸看到了羅士信的小動作,笑著結束了今日的授課,讓羅士信和李智雲去外麵“切磋”。
先嘴賤就要做好“挨揍”的準備,這也是哥哥給你上的課。
李玄霸露出了關愛弟弟的慈祥微笑。
……
二月初,伊吾的氣溫回暖。雖然河水還沒有化凍,李玄霸見已經晴了好幾日,便向射匱可汗辭別,準備回張掖。
射匱可汗派了一千人護送李玄霸離開。這一千人由同族心腹泥孰帶領,並攜帶包括三百匹駿馬在內的大量禮物,與大隋的河右行軍大將李世民正式結盟。
泥孰是個麵容和善的中年人,漢話比射匱可汗還熟練。
他與李玄霸交談,居然對突厥人大多不愛看的儒家經書頗為熟悉。若不看他穿著打扮,還以為他是個大隋儒生。
李玄霸總覺得“泥孰”這個名字有點耳熟。
但突厥人的名字大多喜歡重複用,有的人名和“官名”差不多,就像是華國有人當了“司馬”,就給後人改姓“司馬”一樣。隻一個拗口的名字,李玄霸實在是難以將這個人與史書中那些名字聯係起來。
直到泥孰表現出自己對中原文化的向往,李玄霸才勉強將他與史書中一個人劃上等號。
泥孰家族世襲“莫賀設”這一官職。現在西突厥的莫賀設是泥孰的父親,將來泥孰也會繼任“莫賀設”一職。
如果把“泥孰莫賀設”和“向往中原”聯係起來,那這個中年“儒生”泥孰,很可能就是唐朝冊封的第一個西突厥可汗,咄陸可汗。
如果真是他,他父親會在武德年間和在長安閑居的小|秦王李世民結為異姓兄弟。那……他就是我未來的侄兒?
泥孰見李玄霸的表情古怪,疑惑道:“李三郎,我臉上有什麽嘛?”
李玄霸道:“沒什麽,隻是發覺你的胡子真別致。”
泥孰摸著自己梳成大辮子的胡子,得意道:“我最愛我的胡子,打理很仔細!我這樣,算不算你們中原的美髯公?”
李玄霸違心地誇獎:“算,當然算!”
泥孰被誇得十分高興:“你誇我胡子,我們就是朋友。聽聞你能馴鷹,等我回部族,給你送幾隻好鷹。”
李玄霸正想說好,天空中落下一團草砸在了泥孰頭上。
泥孰震驚地抬頭看,一隻金雕正在他頭頂一邊“啾啾啾”一邊盤旋。
另一隻金雕趕來,用翅膀拍打著這隻雕,似乎想把丟草的金雕驅趕走。
泥孰深吸一口氣:“草原精靈?!”
李玄霸扶額:“不是草原精靈,是我家的金雕。它有點小氣。”
泥孰茫然:“小氣?”
李玄霸道:“你剛說送我獵鷹……”
泥孰恍然:“居然能聽懂我說的話?啊,我想起來了,我聽聞你養了草原精靈!原來是真的!我在伊吾的時候,怎麽沒有見到這兩隻草原精靈!”
李玄霸麵色古怪。
他能說這兩隻雕除了大中午時飛出去,平時都嫌棄伊吾天寒地凍,鑽在被子裏睡大覺嗎?
他一度懷疑寒鉤和烏鏑回去時會不會胖得飛不動。
泥孰見到李玄霸臉色,立刻明悟:“我懂我懂,草原精靈生性自由,肯定在雪原和高山上盤旋,不願意降落人的城池中!”
李玄霸:“……對。”是不在城池中,而是在被窩中。
泥孰羨慕地看著空中罵罵咧咧的金雕:“看見草原精靈,我那幾百隻獵鷹都黯然失色。”
國家越強盛,對世界的了解就越多。就像是東漢對世界的第一手資料了解到達了希臘半島一樣。
但也就像是大漢與羅馬建交被安息帝國阻攔,大唐與東羅馬帝國的商路也被後來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阻隔。
李玄霸並不想讓亞歐大陸橋這一片區域被統一。像現在這樣,幾個帝國打成了一鍋粥,才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如果這一片區域局勢安定下來,西突厥、吐蕃等勢力也會安定下來,他們就會把視線轉移到大唐了。
大唐現在連江南、嶺南、雲貴等地都還沒有開發完畢。西突厥和吐蕃的領地是食之無味,棄之絕對不行。得讓他們在外部壓迫下,老老實實給大唐當附屬國才行。
但李玄霸想要實現這個目標會非常困難。
東方古國這邊出現了一個叫“李世民”的天命之人,西方也出現了一個同樣的“天命之人”。
這個“開掛”的人,名為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伊教先知,阿拉伯帝國的建立者。他6歲父母雙亡,8歲祖父去世被伯父收養,23歲給富商遺孀當商隊經辦人,約40歲的時候與遺孀結婚,生活才富裕起來。
正常人的話,這一生差不多就到頂了,但他的傳奇人生這才剛剛開始。
穆罕默德50歲的時候投身宗教事業,60歲被貴族迫害趕走。他腦袋一拍,認為傳教救不了分裂的阿拉伯人,於是努力了十年,70歲創建阿拉伯帝國。
這個人的事跡對阿拉伯民族而言,相當於春秋時期的孔老夫子遊曆諸國之後腦袋一拍,“教書救不了分裂的中原”,於是帶著弟子們把一盤散沙的東周統一了,成為了始皇帝。
當然,沒有說他比得過孔子和始皇帝的意思。隻是說這種開掛程度,連秦皇漢武唐宗明祖都要為之側目。
在穆罕默德餘蔭下,他的繼任者隻花了十年時間,就把強盛一時的波斯帝國滅了,順便把埃及吞了。
天高路遠,就算李玄霸拉著同樣開掛的二哥李世民,也不可能阻攔這位先知的開掛之路。
何況大唐也不可能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插手如此遙遠的國家紛爭。大唐人自己現在都吃不上飯呢。
李玄霸想做的事,和曆史中的唐高宗差不多。
唐高宗時期已經對西域有所了解,所以試圖拉著波斯打西突厥。
哪知道波斯不僅自己廢拉不堪,也實在是打不過對麵開掛的,被阿拉伯帝國覆滅。唐朝甚至想幫波斯帝國複國,最終還是因為路途遙遠算了。
李玄霸想提前介入波斯帝國的政治鬥爭,看能不能給盛極而衰的庫思老二世注入一發強心劑,避免波斯帝國內亂。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不可避免,但有波斯帝國在大唐和阿拉伯帝國之間當緩衝地帶,大唐處理西域會遊刃有餘許多。
何況古波斯自古以來就在那繁衍生息,大唐的舉動是正義的(正色)。波斯帝國後裔也一直在反抗阿拉伯帝國,會成功複國。
史書中清楚記載,吐蕃侵吞西域和西突厥反複興滅的背後,都與阿拉伯帝國有關。
在開元年間,阿拉伯帝國極其扶持的盟友,與歸服大唐的突厥進行了五次交戰。這五次類似於“代理人戰爭”的交鋒,大唐這一方皆勝,將阿拉伯帝國往東方擴張的計劃推後了近五十年。
但阿拉伯帝國處於攻勢,整體戰線是朝著東方不斷推進。
於是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帝國軍隊和阿拉伯帝國軍隊在蔥嶺地區(今哈薩克斯坦)直接交手,大唐敗退。
著名史學家巴托爾德認為,此戰決定了中亞的命運,導致大唐將中亞讓給了阿拉伯人。
西方史學家多秉承這個觀點,並認為怛羅斯之戰和同年的大唐南詔平叛失敗,都是安史之亂的導|火索之一。
近年來華國史學家根據最新史料反駁,此戰大唐雖然失敗,但這隻是雙方試探性攻擊,雙方都中止了大的繼續擴張,劃定了彼此勢力範圍,大唐和阿拉伯帝國雙方都沒有傷筋動骨,也沒有影響雙方關係。
不過四年後,即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由盛轉衰,吐蕃趁勢占領河西走廊,這才導致大唐在西域的勢力失守。
這場戰役的曆史地位究竟如何,李玄霸更傾向於自己國家的曆史學家。但吐蕃的興盛和西突厥的複叛,背後有阿拉伯帝國的支持是肯定的。
如果能保住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麵臨阿拉伯帝國的壓力,會是大唐穩固的盟友。西突厥和吐蕃得不到阿拉伯帝國的支持。
大唐就算再次衰退,華夏隻有內憂少些外患,百姓受到的磨難或許會少一些。
甚至在沒有外患的前提下,說不定大唐能實現改革和中興,讓下一個大一統王朝到來前,不要經曆“五代十國”這個比“魏晉南北朝”更黑暗的時代。
未來的事李玄霸回去後會和二哥慢慢聊,李智雲和羅士信的小心髒還不能承受這麽大壓力。李玄霸隻說起將來經略西域,會用上西方這幾個大帝國的事。
“他們如突厥一樣,不能太強,也不能被滅,最好是永遠這樣僵持著,才會與我們友好相處。”李玄霸道,“突厥的地我們還能直接管轄,但西域太遠了,我們不能直接控製。所以必須讓他們主動與我們交好。”
李智雲連連咂舌:“三兄!我的三兄啊!現在還是大隋呢!二兄還沒當皇帝呢!掃滅天下都不知道會花多長時間,打敗東西突厥也不知道要花多長時間,你怎麽都算計起西域諸國了?”
羅士信有點頭暈。
他以為人生最大成就就是幫郎將統一天下,如果能活長一點,再加個滅掉東西突厥。西域諸國也太遙遠了!
李玄霸笑道:“你們要對李二大將軍有信心,天下唾手可得。或許我對西域諸國的算計,在我們這一代沒有用處,但能為後人減輕一點負擔,為後世百姓減輕一點負擔,既然是舉手之勞,為何不做?”
至少,這個時空哪怕大唐仍舊丟掉了西域,在“盟友”的幫助下,能把安西都護府的孤軍接回來也是好的。
安西都護府孤懸海外,大唐守軍孤軍奮戰四十餘年,在公元808年全部戰死沙場。
落葉歸根,忠魂歸鄉。
李智雲捧著下巴道:“好吧,三兄有這麽遠大的誌向,弟弟支持你!三兄,你說了這麽多,其實就是我們無法直接管理的地方,一定要讓他們有多個首領,不能讓他們統一了來打我們,對吧?”
羅士信使勁點了一下頭:“我也明白了!就像是西突厥和東突厥互相打仗一樣!絕對不能讓突厥統一!”
李玄霸歎息道:“真聰明,就是這樣。”
這一套,曆史中的唐太宗就幹得很好,俗稱“平衡術”。
唐太宗滅掉東突厥政權後,沒有滅掉東突厥的“可汗”,而是在突厥上放幾個“阿史那”血脈的可汗,讓他們各自打去。誰弱就拉偏架,不讓他們統一。
這一點後世清朝也做過,就是蒙古“盟旗製度”。
唐高宗前期延續唐太宗的政策。但在後期,天皇天後都認為他們需要建立比唐太宗更大的功績,所以放棄了“平衡術”,放任和幫助親近自己的勢力統一草原。
但大唐當時的科技和經濟水平,不可能直接統治西域和草原,導致西突厥不斷複叛和阿史那家族重新統一漠北,拖累了大唐財政。
唐玄宗也在這方麵犯了傻。他見南詔太亂,就幫其中一支部落把南詔統一了,南詔實力強大後就反叛。
唐軍平叛失利,西方史學家認為,這和怛羅斯之戰一樣,是安史之亂的導|火索之一。拋開這點,這一戰確實給大唐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唐高宗和武女帝政治水平還是不錯的,都是有為之君。唐玄宗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也沒昏庸,還是明君。
隻是唐太宗身為華國曆史上屈指可數的“戰略家”,眼光還是更勝一籌。
軍事家常有,而戰略家不常有。
這次讓二哥好好把他的戰略思想寫下來教導後人。就算後世子孫沒有戰略家,拿著先祖的心得依葫蘆畫瓢,可能也能學個一二。
當然,更有可能是某個後代皇帝認為“朕很強,朕要做到先祖做不到的事”,然後仍舊瞎折騰。
至於寫“祖訓不可更改”,讓後世別亂來也不現實。局勢瞬息萬變,統治者需要依照現實情況隨時調整政策。
看看明朝“後”車之鑒,利益階層可太會利用“祖訓不可更改”來給自己謀利了。
李智雲疑惑:“三兄,你發什麽呆?”
李玄霸收回發散的思想,笑道:“連小五都能聽懂,看來我的教學水平不錯。”
李智雲得意:“那是因為我聰明!三兄,你應該說,連士信都能聽懂,三兄的教學水平不錯。”
羅士信白了李智雲一眼,做口型讓李智雲等著。
等三郎君離開,他一定找李智雲好好切磋。
李玄霸看到了羅士信的小動作,笑著結束了今日的授課,讓羅士信和李智雲去外麵“切磋”。
先嘴賤就要做好“挨揍”的準備,這也是哥哥給你上的課。
李玄霸露出了關愛弟弟的慈祥微笑。
……
二月初,伊吾的氣溫回暖。雖然河水還沒有化凍,李玄霸見已經晴了好幾日,便向射匱可汗辭別,準備回張掖。
射匱可汗派了一千人護送李玄霸離開。這一千人由同族心腹泥孰帶領,並攜帶包括三百匹駿馬在內的大量禮物,與大隋的河右行軍大將李世民正式結盟。
泥孰是個麵容和善的中年人,漢話比射匱可汗還熟練。
他與李玄霸交談,居然對突厥人大多不愛看的儒家經書頗為熟悉。若不看他穿著打扮,還以為他是個大隋儒生。
李玄霸總覺得“泥孰”這個名字有點耳熟。
但突厥人的名字大多喜歡重複用,有的人名和“官名”差不多,就像是華國有人當了“司馬”,就給後人改姓“司馬”一樣。隻一個拗口的名字,李玄霸實在是難以將這個人與史書中那些名字聯係起來。
直到泥孰表現出自己對中原文化的向往,李玄霸才勉強將他與史書中一個人劃上等號。
泥孰家族世襲“莫賀設”這一官職。現在西突厥的莫賀設是泥孰的父親,將來泥孰也會繼任“莫賀設”一職。
如果把“泥孰莫賀設”和“向往中原”聯係起來,那這個中年“儒生”泥孰,很可能就是唐朝冊封的第一個西突厥可汗,咄陸可汗。
如果真是他,他父親會在武德年間和在長安閑居的小|秦王李世民結為異姓兄弟。那……他就是我未來的侄兒?
泥孰見李玄霸的表情古怪,疑惑道:“李三郎,我臉上有什麽嘛?”
李玄霸道:“沒什麽,隻是發覺你的胡子真別致。”
泥孰摸著自己梳成大辮子的胡子,得意道:“我最愛我的胡子,打理很仔細!我這樣,算不算你們中原的美髯公?”
李玄霸違心地誇獎:“算,當然算!”
泥孰被誇得十分高興:“你誇我胡子,我們就是朋友。聽聞你能馴鷹,等我回部族,給你送幾隻好鷹。”
李玄霸正想說好,天空中落下一團草砸在了泥孰頭上。
泥孰震驚地抬頭看,一隻金雕正在他頭頂一邊“啾啾啾”一邊盤旋。
另一隻金雕趕來,用翅膀拍打著這隻雕,似乎想把丟草的金雕驅趕走。
泥孰深吸一口氣:“草原精靈?!”
李玄霸扶額:“不是草原精靈,是我家的金雕。它有點小氣。”
泥孰茫然:“小氣?”
李玄霸道:“你剛說送我獵鷹……”
泥孰恍然:“居然能聽懂我說的話?啊,我想起來了,我聽聞你養了草原精靈!原來是真的!我在伊吾的時候,怎麽沒有見到這兩隻草原精靈!”
李玄霸麵色古怪。
他能說這兩隻雕除了大中午時飛出去,平時都嫌棄伊吾天寒地凍,鑽在被子裏睡大覺嗎?
他一度懷疑寒鉤和烏鏑回去時會不會胖得飛不動。
泥孰見到李玄霸臉色,立刻明悟:“我懂我懂,草原精靈生性自由,肯定在雪原和高山上盤旋,不願意降落人的城池中!”
李玄霸:“……對。”是不在城池中,而是在被窩中。
泥孰羨慕地看著空中罵罵咧咧的金雕:“看見草原精靈,我那幾百隻獵鷹都黯然失色。”